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0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1]
•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 „正宫‟塞鸿秋 • 浔阳即景 周德清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 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 修辞方法。 •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 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 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 赏析。
12、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 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 理清晰。 13、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 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14、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 表达强烈的感情。
练习
•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拟人) • 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 山道中壁》 (反复) •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比喻、夸张、设问)
(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 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 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比拟 (拟人)如说新月学扇。如果答 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2)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
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 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 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 天空。 •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 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 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 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 不兼备,构成了一幅浔阳江山的立体风景 画。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3.(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秦中吟·歌舞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惨状.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诗歌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对比,震撼人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样子.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情.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心情.5.(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写景艺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既然是写景艺术,那就要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回忆此类题目解答时所用术语(也可结合写景散文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推测有铺陈描写、移步换景等;最后考虑艺术手法,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等.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凤凰”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无奈和壮志难酬苦闷心情.阮籍以隐约曲折诗风著称,此诗犹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描写“凤凰”遭遇抒发自己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生命孤独感.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悲伤情怀.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寄校书七兄李冶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①,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②,莫忘几行书.【注】①芸(yún)阁(gé)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②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登大雷岸与妹书》.有人赞本诗颈联“盖五言之佳境也”,请从艺术技巧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想象(或回忆,或虚写)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情景;下句写陆程,“使车”惟“寒星”相伴,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辛苦等意;整句诗以景写情,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①庾郎,指南朝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低级官员穿青色章服.(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春意和蓬勃生机,为下文少年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风采. 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厌倦,用自怨自艾语调表达了强烈归思.D.“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暗示了自己仕途上顺畅,寄寓了个人身世之感.E.“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解析D项,“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匆匆归去,暗示了自己仕途上春天正在消逝.E项,应为“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答案:DE(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①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凄凉衰败之中.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③衬托:春草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春风得意.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11分)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绝妙好辞.C.词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做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D.词结尾三句词人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妻子之孤苦、凄冷.E.词人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以实衬虚,以实证虚,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一往情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心魂.解析D项,“衬托出梁下无伴妻子之孤苦、凄冷”不恰当.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亲人.E项,应为“以虚衬实,以虚证实”.答案:DE(2)有人说,这首词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本诗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丈夫口吻来表达自己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缰绳,任马慢步行走.(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释然.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孤寂和落寞.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独特感受.E.全诗直抒胸臆,语句精练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解析B项,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E项,全诗应是“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而非“直抒胸臆”.答案:BE(2)“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题干提示了“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关系,那只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结合全文来看,这也是全诗漫长艰难、孤独寂寞意境升华.答案: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形象,结尾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孤苦心态.。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7.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诗句
抒情方式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直抒胸臆
赤壁怀古》)
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直抒胸臆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叙事(细节)抒情
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叹双方时空两隔 佳人别后憔悴 谁信相思之苦
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
这首词结构精巧,变化丰富,请赏析这首词的结构艺术。 答案 ①首尾呼应。以秋夜月色皎洁、凉风习习的风景起笔,以银河朦 胧,稀星点点收尾,首尾呼应,全词浑然一体。 ②虚实对照(对比手法)。先想象和佳人共享的美好时光,再写“人今千 里”的无情现实;上阕写过去秋夜的美好,下阕写溽暑梅雨的难熬,两 相对照,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③时空转换。上阕先写秋夜此时,后回忆以前游子佳人共度的快乐时光, 然后又回到秋夜无眠的愁苦现实。下阕最后回到眼前秋夜观星的现实, 拓展了词的境界。
诗歌的收束部分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以景结情
显得意犹未尽。
(说明:像伏笔铺垫、首尾呼应等技巧,古诗也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
过秦楼·秋夜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①,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 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②。叹年华一瞬,人 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③。梅风地溽④,虹 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⑤,情伤荀倩⑥。但 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用典抒情 借物抒情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62张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比喻
修辞方法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隐语(谐音)、双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 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 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 寻味的艺术效果。
仿真测试1: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三、四句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②以
“庭树”还如旧时一样开出灿烂的花朵,衬托梁园的 萧条。③含蓄地抒写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 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 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2-表现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①苏轼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②。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
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②玉蛆,浮在酒面上的白色泡沫。
亦以代酒。
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
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
2.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1)对比。
首联中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颈联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藿叶鱼,色彩对比鲜明,让人垂涎欲滴。
(2)衬托。
用垂莲盏、圆卵碗、大冰盘等器具盛放美酒佳肴,美器衬美食,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
(3)比喻。
首句把枇杷比作金珠,写出了枇杷的色泽诱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分析错误,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旷达洒脱,又有落寞失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美食。
第一,本诗的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写枇杷已熟,金灿灿圆润如珠;启封一坛桑落酒,酒沫洁白盈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柯子·怅望梅花驿范成大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①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②远,题红片叶③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④。
【注】①杜若,一种香草。
②缄素,古人用帛写信,因称书信为缄素;双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用双鱼指代书信。
③题红片叶,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试,偶得一片红叶,上有诗云:“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后卢渥娶得一宫女,恰是当年题红叶之人。
此以“题红叶”表示书信。
④“欲寄”二句见白居易“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下阕分别从男、女主人公的角度起笔,两阕遥相呼应,如叹如诉,抒发离情别绪。
B.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二句描摹男主人公遥望远方的情态,表现了他的惆怅之情。
C. 下阕前两句中“远”“秋”二字点出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音讯断绝的愁绪,平添悲凉意味。
D. 全词未用“思”字,却充满思念之情,既凸显了离愁主旨,又保持了词作朴实自然的特点。
16.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15. D16. ①多处运用典故、化用名句,如“双鱼”“题红叶”的典故。
最后两句化用白居易的诗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无奈的心情。
②想象,想象之中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与情人通信,把思念寄托于江水,但江水却往东流,表达了女主人公思念到近乎绝望的心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朴实自然的特点”错误,从创作风格看,此词抒写游子思归的相思之情,虽未用“思”字,却道出了思念的真切,情韵悠长,具有清远空灵的特点。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双鱼”“题红”两句用的是书信往来的典故,原意都形容书信传情,平安抵达对方手中,而作者却以“远”、“秋”二字平添了悲剧的韵味,颇有新意。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3-抒情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浙江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①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②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③。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
③徂徕:山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颔联中,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D.乙诗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
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2.两首诗同是表达送别的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案】1.B2.①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不写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反而从对面落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送我远行),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②乙诗颈联“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前一句近景,写出眼前泗水秋波摇荡,后一句远景,“明”,“照亮”的意思,赋予静态的山水动态感,显得富有生机,作者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豁达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B.“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错误,应该是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感受和体验。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1-修辞(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江苏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作者时年31岁,担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的妹夫。
②岩晓: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声衬静,用划破寂静的乌啼之声,渲染出了秋日傍晚的空寂,自然的引出了下文对昌叔的思念之情。
B.第三句想象二人相逢之后,登高赏菊,相对酣饮。
“黄”对“绿”,色彩清新中带着明艳,场面十分欢快。
C.颈联写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山峦缭绕,落日依依。
意境开阔,气韵生动。
D.尾联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洁品质的钦佩之情,又表达了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
2.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有这样的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王安石这首诗颔联中的“红裙”与辛弃疾《水龙吟》中的“红巾翠袖”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者表情达意有何不同?【答案】1.D2.(1)借代,都是代指女子。
(2)①《九日》中强调二人聚会,只需要绿酒黄菊,无需音乐助兴,表达了二人高雅脱俗的情怀;②《水龙吟》中,写谁能唤来歌女为自己擦去英雄泪,表达了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的激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陶渊明竟也曾因仕途而折腰的深深遗憾”错。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表达了诗人自己甘愿居于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
故选D。
2.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红裙”“红巾翠袖”都是以服饰代女子,是借代修辞。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谁能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揾,擦拭。
表达技巧_高考专题_诗歌鉴赏系列_古诗鉴赏2表达技巧(精品)
一般的表达方式 ④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
•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此词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 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景物进行描述,产 生直观效果。 • 商山早行 温廷筠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就是正面描写景物, 写出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和凄凉。(注:征 铎――车行时发出的铃;杜陵――在长安 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一般的表达方式
④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 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 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 • 鸟鸣涧 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句以动 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 净的优美境界。再如:王籍的“蝉噪林愈 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 动中见静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一、掌握一般的表达方式 (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 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和描写,考查重点是抒情、描写。 • 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描摹 出来。描写的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 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 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 相结合等。
一般的表达方式① 正景: •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 达意。 •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 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借隐居在山水间 的渔翁,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 恨。
高考诗歌鉴赏第四讲(表达技巧)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 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 (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小结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这种修 辞手法。 • (3)此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表达 了什么思想情感。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
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 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 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 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古代诗歌鉴赏 之
表达技巧
《考纲说明》: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复习要求: 1、牢记术语,理解含义;
2、审清题目,规范答题。
表达技巧
• 一、鉴赏修辞手法 • 二、鉴赏表达方式 • 三、鉴赏表现手法 • 四、鉴赏结构技巧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 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 色、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 艺术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 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 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①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试练高考题
• (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及答案解析:1.(2011•淄博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南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句中有比喻,两句构成对偶。
关于感想,与花开花落有联系,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对偶、比喻。
②示例:花开花落终有时,“万物兴歇皆自然”;花开之际想花落,“劝君惜取少年时”。
2.(2011•济宁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将进酒》高考考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之用典手法真题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之用典手法专题训练(《将进酒》习题训练)一、客观题(一)(201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怎、何。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问题:下面对这首诗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二)(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问题: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及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构造:(五)材料取舍:。
二、可以推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方、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大。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比照,。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专题15表达技巧(常见修辞)-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答
案
首联写“山”和“溪”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 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 像一面白玉的镜子。形象 地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 明丽画面。
修辞手法——比喻示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使语言含蓄、风趣,表达出一种委婉含 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
蓄的情感
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
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手法
分析
事例
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词)作为后一句开 顶真 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的一种修
辞手法
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 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 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败是历史之必然,已无法挽回
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 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
双关 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 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
修辞手法——比拟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 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 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 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 析。
答
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 (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 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 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 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 动。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 随着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 情为之一畅的感觉。(分析效果)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苏辙)(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苏辙)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刻画了一位辛勤劳动的农夫形象,借此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诗人写老农因牛饿了而夜里起身来喂耕牛,来表现农夫对耕牛的喜爱之情。
C.诗人通过写农夫的妻子、孩子齐来参与农事活动,以表现农事活动的繁忙。
D.诗人以议论结尾,直言纷纭多样的政令无补于农事,要靠全年风雨的适时。
2.本诗和杨万里《插秧歌》都通过选取特定场景来突出农事活动的紧张,两诗选取的场景有何异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苏辙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
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葨①忧。
力耕仅足公家取,遗秉②休违寡妇求。
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③腾上欲迎秋。
【注】①葨:山上长的一种草。
②遗秉:留下的成把禾穗。
③箨龙:竹笋的异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长久的干旱反衬人们对雨的期盼,次句写一场久违的雨一夜未停。
B.颔联通过对比不同人对雨的情感,说明人对事物的态度受到境遇的影响。
C.这场雨虽然让空气变得凉爽,但并没有完全解除旱情,收成仍让人忧心。
D.尾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雨后林间的竹笋蓬勃生长,令人惊喜。
4.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王巩承事北归苏辙同罪南迁惊最远,乘流北下喜先归。
谓言一笑秋风后,却顾千山驿路非。
岭外云烟随梦远,江边鱼蟹为人肥。
还家嫁女都无事,卧读诗书尽掩扉。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被贬最远的王巩十分同情,得知他能先返回故乡,感到欣慰。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一、(2022·新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魏)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游子羁旅古体诗,它以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表现了游子深切的思乡苦情。
B.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写景为主而兼叙事,营造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C.后六句为第二层,直接抒发游子思乡的感情,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D.本诗语言平易质朴,描写细腻,情景相生,感情深沉,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①运用叠词突出特点。
“漫漫”“烈烈”等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②调动多种感官写景。
“秋夜长”“北风凉”将心理感觉与触觉相结合,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的特点;“天汉回”“草虫鸣”“雁南翔”视听结合,写出秋夜的寂寥与空阔。
③俯仰结合立体描绘。
诗人仰观明月银河,俯察清波白露,立体描写出了秋夜的天地景观,营造了清冷寂静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误。
诗人因还乡无望,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直抒胸臆,余情袅袅,令人回味,但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运用叠词“漫漫”“烈烈”,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愁绪。
2020年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题组一表达方式类1.(·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访秋①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是诗人的所见,“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美景一片,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蕴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
尾联中诗人登楼而访,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红枫。
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富有深情。
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林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诗人在桂林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西风吹来,酒意全消,于是登楼远望,一片苍茫。
一个“望”字,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
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再写烟白霞红的景象,表明秋色不浓,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
只有一树树红枫,给人一点难得的慰藉。
答案:(1)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卷诗歌阅读(表达技巧) 题组一表达方式类1.(2015·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访秋①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是诗人的所见,“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像美景一片,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蕴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
尾联中诗人登楼而访,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红枫。
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富有深情。
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林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诗人在桂林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诗人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西风吹来,酒意全消,于是登楼远望,一片苍茫。
一个“望”字,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
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再写烟白霞红的景象,表明秋色不浓,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
只有一树树红枫,给人一点难得的慰藉。
答案:(1)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2分)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
(如答比喻、拟人等,言之成理亦可)(2分)(2)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
诗人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
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
异乡落日、归帆、白烟、红霞,虽然所见皆爽朗之景,却秋意不浓。
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乡思之苦。
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以真正秋意。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8分)江夜吴锡麟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
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
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
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
(选自《晚晴簃诗汇》)(1)为什么诗人“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颈联或尾联进行简要赏析。
(4分)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题时,要弄清楚诗句本身的意思:在清碧的夜空下,在大江之上行船,人觉得飘飘欲仙,好像没有船也没有月,也不知是水流还是风行。
然后明确这是诗人乘船夜游大江时的错觉,表现出诗人的自由闲适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景与情的关系:(1)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情造景等几种。
(2)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四种。
明确题目要求,选取“颈联或尾联”进行赏析。
在答题时首先选取承载情感的景象,如颈联的“汀洲、孤鸟、逆浪、老鱼”,尾联的“落月、潮水、渔灯、蓼花”等,然后综合考虑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由整体的意境就可以推测出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1)“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秋月之夜行船大江时的错觉:在清碧如秋露洗过的夜空之上,行船于大江之上,人飘飘欲仙,似乎没有船也没有月,也不知是水流还是风行,只觉得无所依凭,恍惚若空游一般自由(逍遥)。
(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一)寓情于景。
颈联选用汀洲、孤鸟、逆浪、老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朦胧而静谧的长江夜行图:隔着汀洲的孤鸟仿佛欲与作者一起进入梦乡,水中逆浪而游的老鱼喋喋有声。
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触景而生的闲适之感。
(示例二)情景交融。
尾联选用落月、潮水、渔灯、蓼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且富有生机的长江夜景图:半夜里皓月沉入西山,江潮又涨起,打渔人家也在拂晓前忙碌起来,那流星般划过的“渔灯”照亮了水边的蓼花。
它表达了诗人乘船夜游长江的淡淡的喜悦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
)题组二修辞手法类3.(2015·湖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8分)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②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浙江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隐居于湖南沅陵小酉源。
②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运用了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请选一种作具体赏析。
(4分)(2)诗题为“夜坐有感”,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示例一)颔联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
“洞龙睡熟”比喻南宋政权早已不存在。
“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和他的同道者远居岩薮,埋名隐姓。
“枝鹊啼干”隐喻诗人悼念故国故君之泪已枯,也体现了诗人不屈服于元朝的决心。
这些比喻都抒发了诗人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之情。
(示例二)颔联寓情于景。
把自己对国灭君亡的悲痛之情寄寓在凄清幽静的夜景之中,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示例三)颔联化用典故。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
(言之有理即可。
)(2)首联借夜坐高楼所见清冷幽静的夜空景象,抒发了隐居出世者的孤寂凄凉感受。
(2分)颔联借高楼周围夜景,抒发了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感受。
颈联写书不能读、剑不能舞,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
尾联借目断征鸿,抒发宋朝复国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借深夜吹箫,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之情。
(2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秋怀[金]元好问①凉叶萧萧散雨生,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注】①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
本诗为寓居异乡时所写。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5分)☆(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答案:(1)诗歌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2分)写了秋风秋雨、落叶清霜,渲染了一种寂静凄清(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
(3分)(2)诗歌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
(4分) 题组三表现手法类5.(2015·郑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11分)江城子·病起春尽陈子龙【注】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词大约作干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1)结合词的标题及“残红”“无情春色”“留不住”等答案:(1)①伤春之情。
词人“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千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
(2分。
“情感”1分,“分析”1分)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或“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词人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见到,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
(或“词人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3分。
“情感”1分,“分析”2分)(2)①拟人。
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飞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
②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
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飞舞来反衬词人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词人无心赏春景,倍增伤感。
③对比。
花的笑、燕子的舞与词人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6分。
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或③给3分。
其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解说1分,表达效果1分) 6.(2015·大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11分)南乡子·捣衣顾贞观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
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两袖霜华旋欲凝。
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1)请简要概括“秋声”的内容。
(5分)☆(2)有人赏析最后三句的技巧,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1)该词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其中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北风呼啸,还有连续不断的思妇捣衣声。
(2)“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指的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对面落笔”的写作手法。
对面落笔是指古代诗歌在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转主为客、因实入虚,或者先从写己方的状况起笔再转为写对方的状况,从而达到表意丰富、韵味深远的效果。
这种构思方法常见诸思乡、怀人、送别等类诗词中。
该词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
最后三句就是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思妇想象丈夫在戍楼思念自己,可见思妇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呆。
答案:(1)“秋声”包括:鸿雁的哀鸣声、(1分)落叶的飘坠声、(1分)夜晚的更鼓声、(1分)刺骨的寒风声、(1分)连续不断的思妇捣衣声。
(1分)(2)最后三句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思妇想象丈夫在戍楼思念自己。
(2分)在思妇的想象中,丈夫思念妻子到了极点,做起了思乡梦,在梦中妻子出来迎接他,一边走,一边给冰冷的纤手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