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一、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1.引言:简要介绍所制定方案的目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包括人才培养的宗旨、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等。
3.课程设置:详细列出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通识教育课程等,并说明各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及教学目标。
4.实践教学:说明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及教学目标。
5.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说明。
6.评价与考核:阐述学生学业评价和考核的具体方法及标准,如考试、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等。
7.就业与继续教育:介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继续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8.职业道德教育:阐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9.资源保障:说明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资源保障措施,如师资、设备、实验室等。
10.质量保证:明确教学质量保证的措施和机制,如评估、监控等。
二、有关说明:1.确定目标: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
2.实践教学:职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
3.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4.评价与考核:评价和考核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评判,应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5.就业与继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要注重与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7.资源保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教学资源的保障,要确保专业所需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条件的满足,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以下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汽车制造与检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化工机械与设备建筑施工与预算市场营销培养目标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能力。
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4、法制观念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
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 1不断前进发展。
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
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细则
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细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定位,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规范。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价值观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协调统,加快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中国思想融入专业、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构建人才培养大思政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到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深化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强化对学生价值引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贯彻落实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加强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及信息技术相融合,提升专业内涵,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范,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1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于2024年6月20日,意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此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方案提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技之长、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
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强调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此外,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培养出既懂技能又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才。
其次,方案重点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方案强调职业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培养适应社会的职业人才。
此外,方案还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方案要求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学生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条件。
最后,方案还提出了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方案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方案还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总之,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的要求。
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计划,旨在培养具有特定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人才。
以下是一个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示例: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人才: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3.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本方案包括以下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职业素养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创新思维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方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企业实习:通过企业实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4.竞赛活动: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学术研究:通过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基础。
四、评价方式本方案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
2.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实践成绩: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社会对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各个高职院校都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各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形式,致力于培养技术技能和专业素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各个高职院校制定了详细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明确培养目标。
在培养方案中,各个高职院校明确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新兴挑战。
3.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协同工作,解决现实问题。
4. 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和尊重职业规范。
第三部分:课程设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课程设置。
各个高职院校根据所属专业的特点和学科要求,设计了一系列的专业课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课程:1.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3. 专业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在特定领域深入学习。
4.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
第四部分:实践教学与实习安排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常会安排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室实验、工程实训等,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制定目标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
应根据所就业领域的需求和行业标准,设置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全面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针对个性化发展和市场需求而设计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提升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业要求,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六、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每位学生应分配一名导师,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规划个人职业发展和学习计划。
七、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是确保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有效的关键。
学校应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通过考试、实践操作、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八、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了解就业政策,并为他们提供求职技巧和面试准备等帮助。
九、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社会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
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指委(教指委),有关单位: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组织职业院校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要及时开展宣讲解读,组织指导本地区职业院校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二、各行指委(教指委)要把宣传解读《指导意见》、开展有关研讨活动、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经验做法纳入到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三、根据《指导意见》、专业教学标准和调研工作基础,我司组织研制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见附件)。
职业院校应参考有关内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本校办学实际,制订体现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各职业院校原则上应实施根据《指导意见》和本通知要求新制(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参考实施。
五、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9年8月底前将本地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有关政策举措和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情况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并建立抽查制度,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情况定期检查评价,公布检查结果。
附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9年6月5日附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一、专业名称及代码对照中、高职现行专业目录规范表述。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高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均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XXXXXX(按国家下发的高职专业代码填写)适用年级: 2017级专业负责人: XXX制订时间: 2017年月日学院审批人:学院审批时间:学校审批人:学校审批时间: 2017年月日XX级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1. 专业名称:2. 专业代码:二、招生对象及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
2.学制:三年,修满XXX学分。
3.毕业成绩合格标准(1)学分要求:必须修满XX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XX学分,专业课XX学分,集中实训课XX学分,全院性选修课XX学分。
(2)毕业设计要求:合格四、就业面向与岗位工作任务1.就业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XXXXXX行业,从事XXXXXX工作。
2. 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表1 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一览表(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与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XXXXXX专业知识和XXXXXX岗位群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XXXXXX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1. 职业知识(1)了解XXXXXX;(2)熟悉XXXXXX;(3)掌握XXXXXX;XXXXXX2. 职业能力(1)具备XXXXXX能力;(2)具备XXXXXX能力;(3)具备XXXXXX能力;XXXXXX3. 职业素质(根据专业特点参考下面修改)(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进取,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
(3)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专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具有文明、友善和团队协作精神。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1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门政策和行业企业需求,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能力目标: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知识结构1.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
2.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专业核心知识:包括本专业的核心理论、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
(二)职业能力结构1. 专业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
2. 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创新、自主学习等能力。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适应岗位变化、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一)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融入行业企业标准,体现专业特色。
4.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模块1.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课程。
2.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
3.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本专业的核心理论、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课程。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征求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教职成司函〔2017〕1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司组织研究起草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印发给你们征求意见。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邮编:100816。
附件: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7年12月7日附件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有关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通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
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指导职业院校制订教学计划,转变为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权限,国家层面负责制定发布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自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法依规行使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职业院校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良好的就业潜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行业技术趋势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等因素。
在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明确培养方向、培养内容和培养要求。
培养方向是指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类型,包括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等。
培养内容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等。
培养要求是指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2.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取分类别设置的方式。
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等不同类别。
基础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如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
专业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性课程等。
实践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实习、实训和科研等。
同时,课程设置还需考虑行业需求和技术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行业需求和技术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职业院校应关注行业需求和技术趋势,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1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改)(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代码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全面社会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多媒体应用软件,具有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管理网络设备及初、中级程序开发能力,掌握网站开发与维护的方法,并能及时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正确理解合同、工程方案、技术支持文档的能力。
6.初步具有编写工作日志、实施计划、验收报告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知识。
(1)文化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等;40561 9E71 鹱34757 87C5 蟅m26720 6860 桠24487 5FA7 徧[.(2)专业基础知识:Photoshop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Flash动画制作、Linux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3)专业核心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SQL Server 程序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影视剪辑和视觉特效技术、动态网站开发等;(4)其他相关知识:物联网、电子商务、创业与就业方面的基础知识等。
(完整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改)(1)
(完整版)专业⼈才培养⽅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改)(1)专业⼈才培养⽅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专业名称及代码计算机应⽤(⽹络管理),代码090100⼆、⼊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向五、培养⽬标与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标。
⼈才培养⽬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全⾯社会发展,⾯向⽣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线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的⾼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才。
通过三年学习,学⽣能具备较⾼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使⽤办公⾃动化软件及多媒体应⽤软件,具有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管理⽹络设备及初、中级程序开发能⼒,掌握⽹站开发与维护的⽅法,并能及时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培养规格。
1. 素质。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觉遵守⾏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 具有良好的⼈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和客户服务意识。
3. 具有⽹络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 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
5. 具有正确理解合同、⼯程⽅案、技术⽀持⽂档的能⼒。
6. 初步具有编写⼯作⽇志、实施计划、验收报告的能⼒。
7. 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能⼒。
2. 知识。
(1)⽂化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数学、计算机应⽤基础、⼤学英语、体育、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科学和⼈⽂知识等;(2)专业基础知识:Photoshop平⾯设计、计算机⽹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Flash动画制作、Linux操作系统、⾯向对象程序设计等;(3)专业核⼼知识:⽹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SQL Server程序设计、3DS MAX三维设计、影视剪辑和视觉特效技术、动态⽹站开发等;(4)其他相关知识:物联⽹、电⼦商务、创业与就业⽅⾯的基础知识等。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架构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架构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二、招生对象及学制三、培养目标(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哪种行业的哪些岗位培养哪种类型的哪种层次的人才(二)规格要求:1.基本素质、2.职业素质、3.专业知识、技能4.综合职业能力(三)职业资格证书(四)职业(或就业)面向:1.就业职业领域、2.就业岗位群、3.主要就业岗位群、4.次要就业岗位群(五)毕业生的质量标准:1.学业成绩----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2.职业技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3.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能够吃苦、工作踏实、敬业等精神、4.人文素养----善沟通,懂交流技巧、5.其他证书四、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和方式(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五、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构建(二)实践课程体系:1.主要的通识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3.专业课程4.职业技能课程(含集中生产实习课程)(三)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四)创新与创业教育(五)教学进程表(含运行示意图)(六)教材使用、参考书选用(用一览表表述)等六、教学组织与安排(一)专业教学模式(二)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计划安排七、专业师资要求(一)专业带头人(二)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配备要求(三)与其他课程匹配的教师要求等八、教学条件(一)实践教学条件:校内、校外实习实训设施及场地的配备等(二)软件教学条件:教学软件、课程资源、教学标准、专业技能标准、岗位标准等九、机制与制度保障(一)有效的运行机制(二)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四)相关说明十、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附件1: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调研概述(一)专业背景调研(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三)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四)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二、调研分析(一)专业服务面向分析(二)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五)毕业要求及条件分析三、调研结果及建议(一)专业培养目标(二)专业核心能力(三)专业毕业要求(四)专业培养标准(五)专业课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包括对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的培养规格要求。
3.能力。
包括对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等的培养规格要求。
其中通用能力一般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五、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均需学习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课程,专业课程是支撑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掌握相应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支撑,融入有关国家教学标准要求,融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明确将德育、语文、历史等国家课程和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
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5-8门专业核心课程,并明确教学内容及要求。
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引导和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应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组织好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职业院校应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还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六、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灵活设置大小学期。
三年制中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周学时一般为28,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学时计
算;三年制高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总学时数约为2500-28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24-30学时计算。
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
学分与学时的换算。
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中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70学分,三年制高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40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
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内容和总学时数。
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学校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优化课程安排次序,明确学期周数分配,科学编制教学进程安排表。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应
该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应该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应该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一)师资队伍。
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各专业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25:1(不含公共课)。
高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中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双师型”教师一般不低于60%。
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应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其中实训(实验)室面积、设施等应达到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要求。
信息化条件保障应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三)教学资源。
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结合实际具体提出,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
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
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教学评价。
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
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九、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鼓励应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记录、分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职业素养达标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