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8.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C
A.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9.如图所示.
(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______;
(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______; AB
(3)若AB=CD=3 cm,AE=5 cm,则△AEC的面积S=
1 解:(1)∠DAE=20°.(2)∠DAE=2(β -α ).(3)∠EFG =20°.(4)∠EFG 的大小不发生改变.理由:∵AD⊥BC,
1 FG⊥BC,∴∠GFE=∠EAD.∵∠EAD=2(β -α ),∴∠EFG 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5.如图,AD是△ABC的中线2 ,且AB=6 cm,AC=4 cm,则△ABD 与△ACD的周长之差是_______cm.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点 D 是 BC 的中点,点 E 是 AC 的中点.若 S△ADE=1, 则 S△ABC=_____4___.
知识点3:三角形的高线 7.(义乌市期中)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 正确的是( )
18.(浦江县月考)(例2变式)已知:在△ABC中,∠C>∠B,AE平 分∠BAC. (1)如图①,AD⊥BC于点D,若∠C=70°,∠B=30°,请你用量 角器直接量出∠DAE的度数; (2)若△ABC中,∠B=α,∠C=β(α<β),根据(1)中的结果大胆猜 想∠DAE与α,β间的等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3)如图②所示,在△ABC中,AD⊥BC,AE平分∠BAC,点 F是AE上的任意一点,过点F作FG⊥BC于点G,且∠B= 40°,∠C=80°,请你运用(2)中结论求出∠EFG的度数;
9.1.2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 ∠ADB=∠ADC=90 °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B
A
F E
O
C
D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A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D
直角边BC边上的高是 AB ;
●
B
C
直角边AB边上的高是 CB ;
斜边AC边上的高是 BD ;
议一议
A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如果∠ C=20 °, ∠ B=60 °,
A
求 ∠ DAE的度数。
B
ED
C
变式训练:
如图,在ΔABC中, AD是高线, AE是中线。如果 ∠1=30 °, ∠2=20 °,求 ∠B, ∠C的度数。
A 12
B
ED
C
知识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呀?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 及它们的画法。 2.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几何表达及简单应用。
9.1.2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向它的对边 所在直线作垂线,
顶点 和 垂足 之间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 简称三角形的高。
A
0
1
01 23 4 5
2
3
4
5
6
7
8
9
01 23 4 5
10
B
D
C
如图, 线段AD是BC边上的高.
三角形高线的理解
∵AD是△ ABC的高线
角平分线的理解
A ●
∵AD是 △ ABC的角平分线
︶1 2
11.2.1三角形的内角(第2课时)
∵∠A+∠B +∠C=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而∠C= 90°. ∴ ∠A+∠B= 90°.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知识拓展
1
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为90°,而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故另
外两个锐角的和为90°.
在求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度数
2
时,就可以直接利用直角三角
形的这个性质进行解答,而不
检测反馈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1:2,则三角形 的形状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 .
解析:设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x,x, 2x,则x+x+2x=180°,解得x=45°,所以三 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45°,45°,90°,故此 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成的夹角的度数
为_1__3_5__°_或__4__5__°.
解析: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 余,所以角平分线分得两个锐角之和 为45°,则平分线相交成钝角为135°, 锐角为45°.
3.如图所示,在△ABC中,∠B=∠ACB=2∠A, CD⊥AB于D,求∠ACD和∠BCD的度数.
点拨:设∠A为x,则5x=180,解得x=36,所以 ∠A=36°,∠B=∠ACB=72°,因为CD⊥AB,所以 ∠ACD=90°-36°=54°,∠BCD=90°-72°=18°.
推理过程
如图,在△ABC中, ∠A+∠B+∠C= 180° A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A+∠B=90°(已知),C
B
∴ ∠C=90°,
∴ △ABC是直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定义).
(补充例题)如图,在△ABC中, 若 ∠ACD=∠B,CD⊥AB于D,△ABC中为 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题策略 C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11章解三角形1第2课时余弦定理2课件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C. 6
D.32 3
【解题指南】利用余弦定理统一成边之后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然后求其面积.
【解析】选 B.因为 a-b=c cos B-c cos A,
a2+c2-b2
b2+c2-a2
所以 a-b=c· 2ac -c· 2bc ,去分母得 2a2b-2b2a=a2b+c2b-b3-(b2a
+c2a-a3),整理得 ab(a-b)=(a-b)(a2+ab+b2-c2),
6.△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a2-b2=4c2,cos A=-41 ,
则bc =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 a2-b2=4c2,由余弦定理可得-14
b2+c2-a2 =cos A= 2bc
,
c2-4c2 所以 2bc
=-14
,所以23bc
=14
,所以bc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 5 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 )
A.158
B.34
C.
3 2
D.78
【解析】选 D.设顶角为 C,因为周长 l=5c,
所以 a=b=2c,
a2+b2-c2 由余弦定理得 cos C= 2ab
4c2+4c2-c2 = 2×2c×2c
=78
.
5.如果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的形状( ) A.是锐角三角形 B.是直角三角形 C.是钝角三角形 D.由增加的长度确定
(2)在△ ABC 中,AB=18,AC=42,BC=30,
182+422-302 所以 cos ∠BAC= 2×18×42
=1114
,所以 sin ∠BAC=
1-(11 14
)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描述和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能够用图形工具绘制和标出三角形的各边、角。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和描述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绘制三角形图形并标出各边、角。
三、教学难点
1.区分和描述三角形的不同位置与属性。
2.熟练使用图形工具绘制三角形。
四、教学准备
1.课件:三角形的图片和示例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桌上的绘图工具
4.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介绍不同位置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2.演示如何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标出各边、角。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尝试绘制和描述各种三角形。
3.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练习,绘制几个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交流彼此的画法,并纠正错误。
4. 拓展知识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几何图形中找出三角形,并描述其特点。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绘制指定的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第2课时
情境导入
下图中三角形被遮住了,请你猜一下会是怎 样形状的一个三角形呢?
学习目标
1.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并会按角将三角形分成 三类。
2.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探究一
(1)下图中小明所拿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 么角?小颖的呢?试着说明理由。
A 21
C B
D
练习二
1.如下左图,在Rt△CDE,∠C和∠E的关系是,其中
∠C=55°,则∠E= 度。
E
A
C
D
B
C
2.如上右图,在Rt△ABC中,∠A=2∠B,则∠A=
度,∠B= 度。
3.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 形是什么三角形?
(1)30°和60°;(2)40°和70°;(3)50°和20°。
表示,直角三角形ABC记作
“Rt△ABC”。把直角所对的边称
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夹直角的
斜边
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有许多性质,你能发现它的两个锐角之 间有什么关系吗?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例2.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ADB=90°, ∠1=∠B,若按角分类,△ABC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为什么?
由上面我们可以得到: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4.如图,在△ABC中,∠C=90°,CD⊥AB,垂足是D,
(1)图中有_____个直角三角形;
(2)在图中和∠B相等的角有_____,在图中和∠A相等的 角有_____。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4、总结归纳,定义:(1)三条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叫作不等边三角形(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3)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5、我们可以把三角形按照三边情况进行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笠殛—缶等腰三角形I等腰二角形I等边三角形(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探究活动1:如下图,点A为小明家,点B为学校,点C为邮局,小明想:我要到学校怎么走呀?哪一条路最近呀?为什么?学生讨论后个别回答,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路线1:从A到C再到B的路线走;路线2:沿线段AB走请问:路线1、路线2哪条路程较短,你能说出根据吗?解:路线2较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由此可以得到:4- BOAB ÷BO AC ÷ AR > RO2、议一议:(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大小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大小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数学课本第85页“做一做”)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理由是什么?3、探究活动2:做一做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入空格内。
Z∖ N 2(1) (2) (3)⑴a=,b=, C=。
(2) a=,b=,C=O⑶a=,b=,C=O根据你的测量结果,计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完成填空:(1) a- b c,c- b a,c- a b⑵b—a c, c-a b,b—c a。
⑶a- c b,a— b c,b—c a。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再画一些三角形试一试。
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典例分析1、例I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解: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 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1.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由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我们有以下 两个结论: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 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A+∠B.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 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A , ∠1﹥∠B.
例3
解
一张小凳子的结构如图,∠1=∠2, ∠3=100°.求∠1的度数.
. .
1 2 B
×
4、在△ABC中, (1)∠C=70°,∠A=50°,则∠B= 60 度;
(2)∠B=100°,∠A=∠C,则∠C= 40 度.
5、如左下图,在直角三角形CDE中, ∠C和
∠E的关系是 互余 ,其中∠C=55°,则
E C
∠E= 35 度.
A
D
B
C
6、如右上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2∠B,
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
n 边形
180°( n-2 )
随堂练习:
1、在△ABC中∠A∶∠B∶∠C=1∶2∶3, 则 △ABC是( ). B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已知△ABC中,∠A∶∠B∶∠C=1∶3∶5,求 ∠A,∠B和∠C的度数,它是什么三角形?
3、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或直角; ( √ )
A、 2cm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何 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应用性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思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
合作学习
1、剪一个△ABC; 2、分别取AC、BC的中点D、E,连结DE; 3、过D作DF⊥AB于点F,过E作EH⊥AB于点H; 4、依次把△CDE,△ADF,△BEH 沿DE,DF,EH折 叠,得长方形DFHE.
第11章第2课时 三角形的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BC·AD=AC·BE.
∵AD=4 cm,BC=6 cm,AC=5 cm,
∴BE=4×56=254(cm).
03 分层检测
A组
1.画△ABC 中 BC 边上的高,下面的画法中,正确的是( D )
A
B
C
D
2.如图,在△ABC 中,∠BAC 是钝角,AD⊥BC,EB⊥BC,FC⊥BC, (A ) A.AD 是△ABC 的高 B.EB 是△ABC 的高 C.FC 是△ABC 的高 D.AE,AF 是△ABC 的高
【变式 3】 如图,CD 是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 AB 上的高.
(1)若 AC=4,BC=3,则 S△ABC= 6
; 24
(2)若 AB=10,S△ABC=24,则 CD= 5 .
知识点 4 等面积法的应用 【例 4】 如图,在△ABC 中,AB=2,BC=4.△ABC 的高 AD 与 CE 的比是多少?
∴S△ABC=S△
ACD+S△ABD=12AC·CD+
1 2AB·DE
=3CD+5DE=8DE=24.
∴DE=3.
8.如图,在△ABC 中,AB=AC,DE⊥AB,DF⊥AC,BG⊥AC, 垂足分别为 E,F,G.求证:DE+DF=BG.
证明:连接 AD, ∵S△ABC=S△ABD+S△ADC, ∴12AC·BG=12AB·DE+12AC·DF. 又∵AB=AC, ∴BG=DE+DF.
第2课(1时)指三角出形的图高中 BC,AC 边上的高;
第2课时 三角形的高 第2课时 三角形的高
第2课(2时)画三角出形的A高B 边上的高 CD;
第2课时 三角形的高
第第22课 课(3时时)在三三角角(2形形)的的的高高条件下,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表示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0页)
∴△EFP为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的定义,据此可判定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由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可知第三个角是直角,因此它的实质还是直角三 角形的定义.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练一练
1.已知∠A=37°,∠B=53°,则△ABC为( C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都有可能
2.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D )
A.∠A+∠B=∠C
B.∠A=
1 2
1 ∠B= 3
∠C
C.∠A∶∠B∶∠C=1∶2∶3 D.∠A=2∠B=3∠C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探究新知 知识点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
观察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它们两锐角之和分别为多少? 那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是否还成立呢?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如图,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 由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得∠ A+ ∠ B+ ∠ C = 180°,即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练一练
1.如图,∠ACB=90°, CD丄AB,垂足为D.∠ACD与∠B有什
么关系?为什么?
C
解: ∠ACD=∠B.理由如下:
因为∠ACB=90°,
所以∠ACD+∠BCD=90°.
因为CD⊥AB,
A
所以∠BCD+∠B=9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教案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内角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二、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三、教学设计◆活动1新课导入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在直角△ABC中,∠C=90°,则∠A与∠B的关系是____∠A+∠B=90°__.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100°__.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活动2探究新知1.现在有一副三角板.提出问题:(1)每个三角板的每个角各是多少度?(2)每个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3)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相同吗?等于多少度?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1探究.提出问题:(1)在图(1)中,直线l与△ABC的边BC有什么关系?(2)在图(2)中,直线l与△ABC的边AB有什么关系?(3)利用图(1)或图(2)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吗?这样证明的依据是什么?(4)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__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__.◆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教材P12例1.例2教材P12例2.例3若△ABC的一个内角∠A是另一个内角∠B的23,也是第三个内角∠C的45,求△ABC三个内角的度数.解:依题意,得∠A=23∠B,∠A=45∠C,∴∠B=32∠A,∠C=54∠A.∵∠A+∠B+∠C=180°,∴∠A+32∠A+54∠A=180°,∴∠A=48°,∠B=72°,∠C=60°.例4如图,将△ABC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试探求∠1,∠2与∠C的数量关系.解:由折叠的性质,得∠CEF=∠C′EF,∠CFE=∠C′FE.∴∠1=180°-2∠CEF,∠2=180°-2∠CFE,∴∠1+∠2=360°-2(∠CEF+∠CFE)=360°-2(180°-∠C)=2∠C,即∠1+∠2=2∠C.练习1.教材P13练习第1,2题.2.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20°,∠COD=100°,则∠C的度数是(C) A.80° B.70° C.60° D.50°(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CD,AD平分∠BAC.若∠BAD=70°,则∠ACD的度数是(A)A.40° B.35° C.50° D.45°4.当三角形中的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30°__.5.如图,在△ABC中,∠ACB=∠AB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求∠BPC 的度数.解:∵∠A=40°,∠ACB=∠ABC,∴∠ACB=∠ABC=70°.又∵∠1=∠2,∴∠BCP=∠ABP,∴∠2+∠BCP=∠2+∠ABP=∠ABC=70°,∴∠BPC=180°-(∠2+∠BCP)=180°-70°=110°.◆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课堂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作业和反思1.作业布置(1)教材P16习题11.2第3,9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计算.三、教学设计◆活动1新课导入三角形中求角的度数问题,当角之间存在数量关系时,一般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建立方程来解决.◆活动2探究新知1.教材P13练习下面的内容.提出问题.(1)在△ABC中,∠C=90°,∠A与∠B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能证明吗?如何证明?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在△ABC中,若∠B+∠A=90°,那么△ABC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知识归纳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互余__.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__直角__三角形.◆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教材P14例3.例2如图,点E是△ABC中AC边上的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D⊥AB,∴∠ADE=90°,∴△ADE是直角三角形,∴∠1+∠A=90°.又∵∠1=∠2,∴∠2+∠A=90°,∴∠C=180°-(∠2+∠A)=180°-90°=90°,∴△ABC是直角三角形.例3(1)如图①,在△ABC中,AD⊥BC于点D,CE⊥AB于点E.试猜测∠1与∠2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在△ABC中,如果∠BAC是钝角,BD⊥AC于点D,CE⊥AB于点E,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解:(1)∠1=∠2.理由如下:∵AD⊥BC,CE⊥AB,∴△ABD和△BCE都是直角三角形,∴∠1+∠B=90°,∠2+∠B=90°,∴∠1=∠2;(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D⊥AC,CE⊥AB,∴∠D=∠E=90°,∴∠1+∠4=90°,∠2+∠3=90°.又∵∠3=∠4,∴∠1=∠2.练习1.教材P14练习第1,2题.2.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BE平分∠ABC交边AC于点E,∠BAC=60°,∠ABE=25°,则∠DAC的度数是(B)A.15° B.20° C.25° D.30°(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将有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放在长方形的对边上.如果∠1=18°,那么∠2的度数是__12°__.4.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试说明△EPF为直角三角形.解:∵AB∥CD,∴∠BEF+∠DFE=180°.∵EP为∠BEF的平分线,FP为∠DFE的平分线,∴∠PEF=12∠BEF,∠PFE=12∠DFE,∴∠PEF+∠PFE=12(∠BEF+∠DFE)=90°,∴△EPF为直角三角形.◆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课堂小结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作业与反思1.作业布置(1)教材P16习题11.2第4,10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1.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共24张PPT)
三角形 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 点向它的对边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顶点
B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A
∵AD是△ABC的BC上的高线.
∴AD⊥BC
D C ∠ADB=∠ADC=90°.
再见
2
3
4
5
6
7
8
9 10
01 23 4 5
D
C
新课讲解
一个三角形的高线共有几条?总的结高(三:在夹条三钝)角角形的的两外边部上. 因此必须先把它们的边
请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高线,你延发长现,再了画什它么们?的高.
A
A
F E
B
D
CC
D B
B
A D
CE F
新课讲解
三角形的高线 总结
高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新课讲解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 (三条) 请画出下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称之为三角形的内心.
做一做
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 ∠ C=60°,
求下列角的大小.
C
(1) ∠BAE (2) ∠AEB
E
解(:1)∵AE是△ABC的角平分线
EO D
B
C
(3)当∠A= x 时,求∠BOC的度数 (用含x代数式表示).
变式:将上体中的角平分线改为高线,∠BOC和∠A又会有什么 数量关系?
做一做
A
4.如图,已知:△ABC中,BD、CE分别
是△ABC的两条高线,AC=4,BD=5,CE=3,
EOD
求AB.
B
C
一展身手
A 5.课本P9,探究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 第2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课件(共50张PPT)
理论研讨 ∠1+∠2 +∠3 = ?
从哪些途径探究这个结果
A 1
3 B
C 2
三角形的外角和360° 方法1 方法2
A 1
B 2
解: ∠1+ ∠BAC=180°
∠2+ ∠ABC=180°
3 ∠3+ ∠ACB=180°
C
三个式子相加得到
∠1+ ∠2+ ∠3+ ∠BAC+ ∠ABC+∠ACB=540°
证法一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延长BC到D, 在△ABC的外部,以CA为一边,
CE为另一边作∠1=∠A,
于是CE∥B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1+∠2+∠ACB=180°
∴∠A+∠B+∠ACB=180°
B
E
12
CD
证法二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例题讲解2 已知△ABC中,∠ABC=∠C=2∠A ,
A
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解:设∠A=x0,则∠ABC=∠C=2x0
∴x+2x+2x=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得x=36 ∴∠C=2×360=720
D 在△BDC中,∵∠BDC=900
?
(三角形高的定义)
B
C
∴∠DBC=1800-900-7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 B
E
解:过C作CE平行于AB
2
1 ∴ ∠1= ∠B
C 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CD= ∠1+ ∠2= ∠A+ ∠B
《认识三角形》三角形PPT课件(第2课时)教学课件
随堂检测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不可能的是( D )
将它的一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
折痕AD即为三角形的∠A的角平分线.
AA
A分线”是一条射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还是射线 吗?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
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
角形的角平分线.
B
线段
注意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A.2
B.3
C.4
D.1
2.小李有2根木棒,长度分别为10cm和15cm,要组成一个三角形(木棒的首
尾分别相连接),还需在下列4根木棒中选取( C )
A.4cm长的木棒
B.5cm长的木棒
C.20cm长的木棒
D.25cm长的木棒
随堂检测
3.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D )
A.2cm,3cm,5cm
A 12
D
C
∠1=∠2
活动探究
每人准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个. (1) 你能分别画出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吗? (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 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同一点.
随堂检测
c 2.5;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 差小于第三边.
认识三角形(共27张PPT)数学八年级上册
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议一议】
(1)在纸上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也交于一点.
(2)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也有同样的位置关系吗?折一折,画一画,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
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P7做一做第1题
结论: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同一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议一议】
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三条角平分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议一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A
B
F
E
O
C
A
B
E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平分角。
课本P9作业讲评
1. 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则:
DC BC ∠ECB ∠ACB.
2.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上的高线,C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CEB=105°.求∠ECB,∠ECD的大小.
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AC,DF⊥AB,E,F 分别是垂足.已知AB=2AC,求DE与DF的长度之比.
1.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线
智慧课堂精品课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 2.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3.会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概念,解决有关角度、 面积计算等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三个概念的生成过程,体验锐角、直角、钝角三角 形的高线的位置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的内角(第2课时)教案
课题:11.2.1 三角形的内角(第2课时)学科:数学姓名:付娜11.2.1 三角形的内角(第2课时)大连市第六十一中学付娜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内容解析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因此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
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具有一般三角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内角的研究与三角形类似,突出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目标解析目标(1)的具体要求是:类比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通过度量,剪拼猜想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再通过推理证明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目标(2)的具体要求是:经历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所以学生从小就有对直角三角形形的整体感知,但这些都是在直观感知基础上的归纳认识。
学生头脑中的固有经验是把直角三角形作为独立的图形看待。
本节课学习中,需要建立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把直角三角形看做特殊的三角形,并从这种特殊化中发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并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但由于学生习惯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问题以及对于等角的余角相等这一性质的陌生,所以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角相等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这一性质证明角相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引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实物都蕴含着几何图形,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
问题1:这些图片中蕴含着什么几何图形?师生活动:教师配乐播放PPT,学生观看后回答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讲授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任意画出一个△ABC,从其中一个顶点B出发,
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
的长有什么关系?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由此可以得到: AC BC AB
B
C
AB BC AC AC AB BC
提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课程讲授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观察下图中的三角形,试着比较它们之间的不 同之处.
提示:可根据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关系进行比较.
顶角
腰 底角
不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长度均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 底边
(两条边长度相等)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长相等)
课程讲授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 _三__边__都__不__相__等__的__三__角__形_和__等__腰__三__角__形_. 三条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不__等__边__三__角__形____.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等__腰__三__角__形_.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等__边__三__角__形_.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__殊__的等边三角形,即_底__边__和__腰__相__等__ 的等腰三角形.
课程讲授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三边都不 相等的三 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 角形
三角形
课程讲授
1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练一练: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钝角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 )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 (3)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一定不相等.( × ) (4)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5)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 )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第2课时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教学目的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概念,并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特别注意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角平分线?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2.A、B分别是直线l上和直线l外一点,分别过点A、点B画直线l的垂线.l A3.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哪几种?【二】新授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点D是BC边的中点,即AD是△ABC的中线.问: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假设AD是三角形的中线,你可得到什么结论?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和这个内角顶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2,那么CE是△ABC的角平分线.问: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有什么不同?3.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与顶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如图BFAC,垂足为F,那么BF是△ABC的高,三角形有3条高. 例1.如图△ABC,边BC上的高画得对吗?为什么?[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概念,BC边上的高应是BC边所对的顶点 A 向BC作垂线,顶点A与垂足间的线段,所以(1),(2),(4)都错了,只有(3)是对的.4.做一做:让学生拿出昨天做的三个锐角三角形. (1)分别画出中线、角平分线、高.(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这些线段吗?试一试.(只要求折出一条中线、一条高,一条角平分线)(3)把锐角三角形换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将你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5.议一议:(1)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三条中线(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内部](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钝角三角形呢? [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三条高的交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形内,两条高在形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形外.](4)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2页练习.第l题也可以让学生剪下一个等腰三角形,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底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四】小结:1.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的画法.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三角形间的位置关系.【五】作业补充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线的定义,并能熟练地画出这两种线段
2、能应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全面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及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二、合作交流,探讨结论
请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请每位同学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画一画,与同伴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的特点。
(三条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线相交于一点)
任意画一个∆ABC,用刻度尺画BC的中点D,连结A D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让学的中线的形状也是线段生理解三角形)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用几何语言表达方式:如图在∆ABC中,∠BAD=∠
CAD,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ABC中,D是BC
∆ABC中BC边上的中线。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范例1 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0∠C=600
求下列角的大小∠BAE ; ∠AEB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条件,教师作好引导
四、巩固练习
请学生课内练习1、2教师分析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做好书本中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