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压力控制回路分析

合集下载

压力控制回路(修改后)

压力控制回路(修改后)

3.多级调压回路
多级调压原理动画
4、无级调压回路
一、4.通过电液比例溢流阀的输入电流实现无级调压
该调压回路又称为无级 调压回路,调节先导型 比例电磁溢流阀的输入 电流,即可实现系统压 力的无级调节。回路结 构简单,压力切换平稳, 容易实现远程控制。
二、减压回路 控制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
【原理动画】
一、2.二级调压回路
p2 p4


电磁阀断电,最高压力由A调定, 电磁阀通电,系统压力由B调定.
2.二级调压回路
【调压原理】
1.第一级调压 当电磁换向阀不得 电时,控制油口的 油液压力完全作用 在导阀弹簧上,当 系统油压升高到大 于导阀弹簧弹力时, 导阀打开。主阀在 上下压力差的作用 下打开并开始溢流, 此时系统油压由先 导式溢流阀决定。
双作用增压器的增压回路
(二)双作用增压器的增压回路
三、卸荷回路
三、卸荷回路
卸 荷 溢 流 阀
卸荷动画演示
压 力 控 制 回 路
• • • • • • 调压回路 减压回路 卸荷回路 平衡回路 保压回路 增压回路
调压回路 一、1.单级调压回路
调压回路的作用是使液压系统整体或部分的压力保持恒定或 不超过某个数值。
a.调整系统压力并保持恒定
b. 限 制 系 统 最 高 压 力
一、1.单级调压回路
【特点】:在液压泵出口处设置并联的溢流阀,即可组
二级调压回路原理图
2.二级调压回路
二级调压原理动画
2.二级调压回路
二级调压原理动画
3.多级调压回路 一、3. 多级调压回路

实现多级压力变换
pB pA
pC pA
3.多级调压回路

液压基本回路原理与分析[1]

液压基本回路原理与分析[1]

液压基本回路原理与分析液压基本回路是用于实现液体压力、流量及方向等控制的典型回路。

它由有关液压元件组成。

现代液压传动系统虽然越来越复杂,但仍然是由一些基本回路组成的。

因此,掌握基本回路的构成,特点及作用原理,是设计液压传动系统的基础。

1. 压力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是以控制回路压力,使之完成特定功能的回路。

压力控制回路种类很多。

例如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控制有恒压、多级、无级连续压力控制及控制压力上下限等回路。

在设计液压系统、选择液压基本回路时,一定要根据设计要求、方案特点,适当场合等认真考虑。

当载荷变化较大时,应考虑多级压力控制回路;在一个工作循环的某一段时间内执行元件停止工作不需要液压能时,则考虑卸荷回路;当某支路需要稳定的低于动力油源的压力时,应考虑减压回路;在有升降运动部件的液压系统中,应考虑平衡回路;当惯性较大的运动部件停止、容易产生冲击时,应考虑缓冲或制动回路等。

即使在同一种的压力控制基本回路中,也要结合具体要求仔细研究,才能选择出最佳方案。

例如选择卸荷回路时,不但要考虑重复加载的频繁程度,还要考虑功率损失、温升、流量和压力的瞬时变化等因素。

在压力不高、功率较小。

工作间歇较长的系统中,可采用液压泵停止运转的卸荷回路,即构成高效率的液压回路。

对于大功率液压系统,可采用改变泵排量的卸荷回路;对频繁地重复加载的工况,可采用换向阀的卸荷回路或卸荷阀与蓄能器组成的卸荷回路等。

1.1调压回路液压系统中压力必须与载荷相适应,才能即满足工作要求又减少动力损耗。

这就要通过调压回路实现。

调压回路是指控制整个液压系统或系统局部的油液压力,使之保持恒定或限制其最高值。

1.1.1用溢流阀调压回路1.1.1.1远程调压回路特点:系统的压力可由与先导式溢流阀1的遥控口相连通的远程调压阀2进行远程调节。

远程调压阀2的调整压力应小于溢流阀1的调整压力,否则阀2不起作用。

特点:用三个溢流阀进行遥控连接,使系统有三种不同压力调定值。

第八章流量阀及速度控制回路解读

第八章流量阀及速度控制回路解读

m
几种常用的节流口形式如图所示。
针阀式
偏心槽式
轴向三角槽式
周向缝隙式
轴向缝隙式
(一)节流阀
1、结构原理
适用于: 负载和温
度变化不大或
对速度稳定性 要求不高的液
压回路中。
单向节流阀
则无节流作用。
2
3 只能控制一个方向上的流量大小, 而在另一个方向 4
1 2 3 P2 4 P1
P2
P1 P2
P1
P1
1)液压缸差动连接回路
2)采用蓄能器的快速运动回路
3)双泵供油回路
4)用电磁换向阀的快慢速转换回路
5)行程阀的快慢速换接回路
下位: 快进 上位: 工进 阀2左位:快退
优点:快慢速换接过程 较平稳,换接点的位置较准 确。 缺点:行程阀的安装位 置不能任意布置,管路连接 较为复杂。
2. 两种慢速的转换回路
1、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1)回路的组成: 定量泵、节流阀、溢流阀 和执行元件。 2)工作原理: 执行元件进油路串接一节流 阀,以调节执行元件运动速度。 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泵输出油液qp q1→液压缸 △q→油箱
泵出口压力pp:溢流阀调整压力(基本恒定)
2、回油(出口)节流调速回路
原理: 节流阀串联在液压缸回油 路上,通过控制缸的回油量q2 实现速度调节。 特点: 基本特性与进口节流调速 回路基本相同。
正确而迅速地阅读液压系统图,对于分析液压 系统、设计电气系统以及使用、检修、调整液压设 备都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液压系统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了解液压系统的任务、工作循环、应具 备的性能和需要满足的要求; 2)查询系统图中所有的液压元件及其连接 关系,分析它们的作用及其所组成的基本回路及 功能; 3)分析系统的基本回路,了解系统的工作 原理及特点。

第8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8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八章变电所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8-1 变电所二次回路按功能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变电所二次回路按功能分为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保护回路、监测回路、自动控制回路及操作电源回路等。

①断路器控制回路的主要功能是对断路器进行通、断操作,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相应继电保护动作,接通断路器控制回路中的跳闸回路,使断路器跳闸,起动信号回路发出声响和灯光信号。

②信号回路是用来指示一次电路设备运行状态的二次回路。

信号按用途分,有断路器位置信号、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

③保护回路是用来对变电所设备进行保护。

④监视和测量回路是用来对变电所各线路进行监视和测量,以满足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需要。

⑤自动控制回路是用来实现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⑥操作电源回路是用来提供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保护回路、监测回路、自动控制回路等所需的电源。

8-2 二次回路图主要有哪些内容各有何特点答:二次回路图主要有二次回路原理图、二次回路展开图、二次回路安装接线图。

①二次回路原理图主要是用来表示继电保护、断路器控制、信号等回路的工作原理,在该图中一、二次回路画在一起,继电器线圈和其触点画在一起,有利于叙述工作原理,但由于导线交叉太多,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二次回路展开图将二次回路中的交流回路与直流回路分开来画。

交流回路又分为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直流回路又有直流操作回路与信号回路,在展开图中继电器线圈和触点分别画在相应的回路,用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表示。

③二次回路安装接线图画出了二次回路中各设备的安装位置及控制电缆和二次回路的连接方式,是现场施工安装、维护必不可少的图纸。

8-3 操作电源有哪几种,直流操作电源又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二次回路的操作电源主要有直流操作电源和交流操作电源两类,直流操作电源有蓄电池和硅整流直流电源两种。

蓄电池主要有铅酸蓄电池和镉镍蓄电池两种。

①铅酸蓄电池具有一定危险性和污染性,需要专门的蓄电池室放置,投资大。

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件

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件

第八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8.1.3 自控系统工程设计的方法
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后,在进行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时,一般应按照 以下所述的方法来完成。
(1)熟悉工艺流程 熟悉工艺流程是自控设计的第一步。自控设计人员对工艺流程熟悉
和了解的深度将决定设计的好坏与成败。在此阶段还需收集工艺中有关的 物性参数和重要数据。
而文字资料则是对设计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表81被测变量和仪表功能的字母代号首位字母后继字母被测变量修饰词读出功能输出功能修饰词a分析报警b喷嘴火焰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c电导率控制d密度差e电压电动势检测元件f流量比分数g供选用视镜观察h手动高i电流指示j功率扫描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自动手动操作器k时间时间程序变化速率l物位指示灯低m水分或湿度瞬动中中间n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供选用oo供选用节流孔p压力真空连接或测试点q数量积算累计r核辐射记录s速度频率安全开关联锁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t温度传送变送u多变量多功能多功能多功能v振动机械监视阀风门百叶窗w重量或力套管x未分类x轴未分类未分类未分类y供选用y轴继动器继电器计算器转换器z位置尺寸z轴驱动器执行元件第八章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对于表81中所涉及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第八章 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8.1.1 工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设计步骤
1.基本任务与设计宗旨 自控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依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以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环境保护等指标为设计宗旨,对生产 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及火焰、位置、 速度等各类质量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反馈控制、顺序控制、程 序控制、人工遥控及安全保护(如自动信号报警与联锁保护系 统等)等方面的设计,并进行与之配套的相关内容(如控制室、 配电、气源,以及水、蒸汽、原料、成品计量等)的辅助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结合工艺特点 进行精心设计。一切设计既要注意厂情,又要符合国情,严格 以科学的态度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在此基础上建树设计 项目的特色。总之,工程设计的宗旨应切合实际、技术上先进、 系统安全可靠、经济投入/效益比要小。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压力控制回路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压力控制回路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压力控制回路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压力控制回路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2. 熟悉压力控制回路的主要组件及其功能。

3. 学会分析压力控制回路的工作过程。

4. 能够设计并应用压力控制回路。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控制回路的基本原理及作用1.1 压力控制回路的定义1.2 压力控制回路的作用1.3 压力控制回路的分类2. 压力控制回路的主要组件2.1 压力控制阀2.2 压力传感器2.3 管道和连接件2.4 执行器3. 压力控制回路的工作过程3.1 压力控制回路的开启与关闭3.2 压力控制回路的调节3.3 压力控制回路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4. 压力控制回路的设计与应用4.1 设计原则4.2 设计步骤4.3 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压力控制回路的基本原理、主要组件及其功能、工作过程等。

2. 演示:通过实物或动画演示压力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压力控制回路案例,加深学生对压力控制回路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压力控制回路的设计和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压力控制回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压力控制回路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压力控制回路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3. 实物:压力控制阀、压力传感器等元件。

4. 辅助工具:演示桌、幻灯机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顺序:在介绍了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进行本章节的讲解。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引出压力控制回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压力控制回路的基本原理、主要组件及其功能、工作过程等。

3. 演示:通过实物或动画演示压力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压力控制回路案例,加深学生对压力控制回路的理解。

第8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

第8章 液压与气压传动

第8章液压与气压传动8-1 液压传动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2、熟悉液压传动的组成。

3、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难点:压传动的基本概念。

教学手段与方式:讲授法、归纳法教学过程:引入:机械传动、电气传动、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四大类传动方式。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压力来传递动力和进行控制的一种传动方式。

新课传授:一、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液压传动的组成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动力元件把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装置,常见的动力元件为液压泵。

(2)执行元件把油液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执行元件为液压缸、液压马达。

(3)控制元件控制调节系统中油液压力、流量或流向的装置,常见的控制元件有各种阀类元件,如换向阀、压力阀、流量阀等。

(4)辅助元件保护系统正常工作的装置,如过滤器、蓄能器及各种管接头等。

三、液压系统的特点1.液压传动在应用上与机械传动相比有以下优点①速度、扭矩、功率均可无级调节,而且能迅速换向和改变速度,调速范围宽。

②在传递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液压传动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布局灵活。

③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安全可靠。

④便于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

⑤易于控制和调节,实现数字控制。

2.液压传动的缺点①传动效率低。

②不宜在温度很高或很低的条件下工作。

③液压元件结构精密,制造精度较高,给使用和维修带来一定困难。

④液压系统不能保证精确的传动比。

四、液压系统的特点1、静压传递规律F1/A1= F2/A2= p不计活塞重量,则G=F2=pA2。

液压系统中的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

2.流量与平均速度(1)流量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截面处的液体体积,即qV=V/t(2)平均流速液体在单位时间内平均移动的距离称为平均流速,即v=qV/A(3)活塞运动速度与流量、流道截面的关系根据物质不灭定律,油液流动时既不能增多也不会减少,由于油液又被认为是几乎不可压缩的,所以油液流经无分支管道时,每一横截面上通过的流量一定是相等的,即qV1=qV2=qV3因为Q=Av,故A1v1=A2v2=A3v3液体在无分支管道中流动时,通过不同截面的流速与其截面积大小成反比,而流量不变,即管道截面小的地方流速大,反之流速小。

基本回路

基本回路

§6.2 速度控制回路 包括: 调速回路 快速运动回路 速度换接回路
一、 调速回路
液压缸 v = q /A
液压马达
n = qηv /V
改变输入液压缸(或马达)的流量q或改变马达的 排量V,均可达到调节速度的目的。 调速方法可分为: • 节流调速:定量泵供油,采用流量阀调节流量;
• 容积调速:变量泵供油,或采用变量马达;
1.行程阀
2.行程开关
3.顺序阀
4.压力继电器
二、同步回路
同步回路的功用是保证系统中的两个或多
个液压缸在运动中的位移量相同或以相
同的速度运动。
1.采用调速阀、分流-集流阀
2.带补正装置的串联液压缸同步回路
3. 用同步缸或同步马达的同步回路
调速阀同步回路
分流-集流阀的同步回路
带补正装置的串联 液压缸同步回路
二、快速运动回路 使执行元件在空行程加快运动速度,
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方法:
减小执行元件的有效工作面积(差动连接)
增大进入执行元件流量
1.液压缸差动联接
2.双泵供油
双泵供油+差动联接
3.用蓄能器
三、速度换接回路
速度换接回路的功用是使液压执行元件在
一个工作循环中,从一个速度变换成另一种
运动速度。
1.行程控制快速与慢速的换接 2.调速阀并联的两种慢速回路 3.调速阀串联的两种慢速回路
1.行程控制
2.调速阀并联
3.调速阀串联
§ 6.3 多缸工作回路
一、顺序动作回路 功用是使多缸液压系统中的各个液压缸严格地按规 定的顺序动作。 1.行程阀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2.行程开关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3.顺序阀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4.压力继电器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液压第八章 液压传动基本回路

液压第八章 液压传动基本回路

8.3 速度控制回路——节流调速回路
节流调速回路根据所用流量控制阀的不同,有两种:

定量泵与普通的节流阀组成的节流调速回路 定量泵与调速阀组成的节流调速回路
又根据流量控制阀在回路中的位置不同,有三种

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回油节流调速回路
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1、进口节流调速回路(采用节流阀) 定义: 将节流阀放在定量泵与执行元件之间,利用节 流阀来改变过流面积的大小,调节进入执行元 件的流量,而让多余的流量通过溢流阀流回油 箱,从而实现执行元件调速 特点:①节流阀放在执行元件的进口; ②溢流阀作定压阀用,有溢流; ③保证泵的出口压力基本恒定;
2、多级级调压回路 注意: 远程调压阀的压力应小于先导阀的调定压力, 否则远程调压阀不起作用。 此时系统有二级压力。 即P1调<P3调 ,
8.2 压力控制回路——调压回路
2、多级级调压回路
图为三级调压回路 先导式溢流阀1的遥控口通过 三位四通换向阀4分别接具有 不同调定压力的远程调压阀2 和3。换向阀中位时,图示状 态,由先导阀1来调定系统的 最高压力,当换向阀左位时, 压力由阀2调定;换向阀右位 时,压力由阀3调定。要求: P1>P3, P1>P2, P2和P3相互无关。
要求的最大速比;
2)提供驱动执行元件所需的力或转矩;
3)负载变化时,已调好的速度稳定不变或在允许的 范围变化, 即液压系统具有足够的速度刚性; 4)功率损失小;
8.3 速度控制回路——调速回路
液压系统中若不考虑油液压缩性和泄漏:
执行元件为油缸:V= q/A,当油缸A一定,速度的控
制就是流量的控制;
最高压力必须至少比系统压力低0.5MPa。 二、当分支油路的压力较主油路压力低得多, 而需要的流量又很大时,为减少功率损耗,常 采用高压低压液压泵分别供油的办法以提高系 统效率。

第一讲压力控制回路

第一讲压力控制回路
7.液压基本回路
液压基本回路是由一些液压元件组 成的,用来完成特定功能的控制油路。 液压基本回路是液压系统的核心,无论 多么复杂的液压系统都是由一些液压基 本回路构成的,因此,掌握液压基本回 路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1
液压基本回路的分类
压力控制回路 速度控制回路 方向控制回路
2
7.1 压力控制回路
换向阀处于中位 时,主泵和辅助 泵卸载,液压缸 上腔压力油通过 节流阀 6 和溢流 阀 7 泄压,节流 阀 6 在卸载时起 缓冲作用。泄压 时间由时间继电 器控制。
5
4 6
3
2Y
1Y
2
1
7
8
3Y
9
32
小结
液压基本回路是通过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流 量和液流方向来控制执行元件运动的。
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 是通过调整溢流阀的开启压力实现增的压。 缸
11
2.双作用增压缸的增压回路
3
54
67
8
2 1 9
10
动画演示
12
7.1.3 减压回路 动画
功用 使某一支路获得低于系统压力的稳定值,
以满足机床的夹紧、定位、润滑及控制油 路的要求。
减压阀稳定工作的条件
最低调整压力≮0.5MPa,
最高调整压力至少比系统压力低0.5MPa。
13
减压回路分类
单级减压回路—单一减压阀 多级减压回路—减压阀+远程调压阀 无级减压回路—比例减压阀
2 1
29
7.1.7 泄压回路
功用 使执行元件高压腔中的 压力缓慢地释放,以免泄压过 快引起剧烈的冲击和振动。
30
用顺序阀控制的泄压回路
回路采用带卸载小
7

《气压与液压传动控制技术(第4版)》第八章习题答案

《气压与液压传动控制技术(第4版)》第八章习题答案

8.1 液压回路在设计和分析上与气动回路主要有以下不同点:(1)液压油的粘性远远的高于压缩空气,所以不适合远距离传递能量,所以一般每台液压设备都应单独配备液压泵进行供能。

为避免造成过大的压力损失和保证较高响应速度,液压控制回路也不宜过于复杂,或尽量采用电气控制。

(2)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要远远大于气动系统的工作压力,对元件和回路安全性的要求也应更加严格。

(3)气动系统中的排气可以直接排入大气,液压系统的回油则必须通过管路接回油箱,管路数量也相应增加。

所以回路设计时应尽量简化,避免管路过于复杂。

例如:气动系统中控制双作用气缸常用五通换向阀,一个换向阀有两个排气口,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分别安装排气节流阀,方便对气缸运动速度的调节。

而在液压系统中则基本上都采用四通换向阀,以减少回油管的数量,降低配管的复杂程度。

(4)液压油在中、低压下一般可以认为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压系统中对执行元件的定位准确性、速度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一般较高。

对于回路中出现的气蚀、冲击、噪声等现象也不能忽略不计。

(5)液压油与压缩空气不同,它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这一点在液压系统设计时也是不能不考虑的。

(6)气动系统的压缩空气通过贮气罐输出,压力波动小,在分析时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为恒压源;在定量泵作为供能部件的液压系统中,由于液压泵输出流量恒定,则可以将其看作恒流源。

两者的区别在进行回路分析和设计时是必须要注意的。

8.2座阀式结构的液压控制阀其阀芯大于管路直径,是从端面上对液流进行控制的;滑阀式结构的液压控制阀和气动系统中的滑阀一样是通过圆柱形阀芯在阀套内作轴向运动来实现控制作用的。

座阀式结构可以保证关闭时的严密性,但由于背压的存在使得让阀芯运动所需的操作力也相应提高;滑阀的阀芯和阀套间都存在着很小的间隙,当间隙均匀且充满油液时,阀芯运动只要克服磨擦力和弹簧力(如果有的话)即可,操作力是很小的。

但由于有间隙的存在,在高压时会造成油液的泄漏加剧,严重影响系统性能,所以滑阀式结构的液压控制阀不适合用于高压系统。

第8章-压力控制回路分析

第8章-压力控制回路分析

2024/7/17
5
8.1 液压调压回路
• 8.1.4 用比例溢流阀实现无级调压 • 在一些液压闭环控制回路中,液压系统要求压力输出值具
有随机性,因此其输出的压力值应当是无极调压的形式。
2024/7/17
6
8.2 气动调压回路
• 8.2.1 气源压力控制回路 • 气动系统一般采用中心供气方式,即多个气动系统,共用一
冲液压缸。如图 为采用缓冲液压缸的缓冲回路,采用缓冲 液压缸后不会出现活塞和端盖硬碰硬的撞击损害问题。
2024/7/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4
8.10 液压缓冲回路
• 8.10.2 用溢流阀实现缓冲 • 在液压回路中,为了防止在
换向或中位停止过程中产生 过大的惯性压力,可在液压 缸进出口的两端并联单向阀 和溢流阀的超压释放回路。
第8章 压力控制回路
2024/7/17
1
要点概述
• 压力控制回路是对液压与气动系统或系统某一部分的压力 进行控制的回路。包括调压、卸荷、保压、减压、增压、 平衡等多种回路。
• 压力控制回路是由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等液压与气动 基础控制元件构成的,其阀的共同点是利用作用在阀芯上 的流体压力和弹簧力相平衡的原理来实现压力平衡与调整, 从而达到压力稳定。
间与管路长度形成的容积有关,管路越长需要延时的时间 越长。
2024/7/17
9
8.3 液压减压回路
• 8.3.1 用减压阀实现单级减压 • 减压回路是指由定压减压阀构成的实现压力降低(减压)
与输出稳定(稳压)的回路。
• 一般减压阀最低调定压力应大于0.5 MPa,最高调定压力 至少应比主油路系统的供油压力低0.5 MPa 。
2024/7/17

液压基本回路(有图)

液压基本回路(有图)

2DT(+):
P= Py3
4、连续、按比例进行压力调节回路
采用先导式比例电磁溢流阀,调节进入阀的输入 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即可实现系统压力的无级 调节。
优点:简单,压力切换平稳,更容易实现远距离控制或程控。
二、减压回路
作用:使系统某一部分油路(夹紧回路、控制回路、润 滑回路)具有较低的稳定压力。
2、二级调压回路
Py1 1DT
Py2
条件: Py1 > Py2 1DT(-):P= Py1 1DT(+):P= Py2
3、多级调压回路
2
Py3
Py1
1DT
2DT
条件: Py1 > Py2 、 Py1 > Py3 、 Py2 ≠ Py3
1DT(-) 、2DT(-) : P= Py1
1DT(+):
P= Py2
(1)速度-负载特性分析
系统稳定工作时,活塞受力平衡方程:
P1A1=R+P2A2 P1=PP
P2=(PPA1-R)/A2
节流阀前后压差: Δ P=P2-P3= P2- 0= P2=(PpA1-R)/A2
活塞运动速度(负载特性方程):
vq 2ΚΤΑ Δm P ΚΤ (Α P pA 1Rm)
Α 2
Α 2
Α 2 m 1
分析: ①当R=0 时,
v
KAT PP A1m A2m1
(空载)
②当R=PP A1 时,v=0(停止运动)
速度刚度: Th R vP PA m 1R vTj
v AT1
AT2
即:回油节流调速的v-R 特性与进油 AT3
节流调速完全相同。两者特性曲线完
全相同。
1、单级减压回路

节流调速回路资料

节流调速回路资料

第二节 节流调速回路
三、节流调速回路工作性能的改进
使用节流阀的节流调速回路,机械特性软,变载下速度不平稳 改进方法:将回路中的节流阀换成调速阀或溢流节流阀 定压式:
v F p1 p2 p1 q2 p2 v F
调速阀在 进油路上
q1 qp
q
q1
调速阀在 回油路上
q
pp
溢流阀
pp
qp
溢流阀
第二节 节流调速回路
q
第二节 节流调速回路
三、节流调速回路工作性能的改进
变载恒速下的功率特性:
p1 q2 qT p2 v F
节流损失
q1
输出功率
pp
qp
第二节 节流调速回路
三、节流调速回路工作性能的改进
特点:
回路速度刚性明显改善
v const
用于对速度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输出功率 P 1 pP q1 pP ( qP CA T pp )

第二节 节流调速回路
二、变压式节流调速回路(旁路节流)
变载(F变,AT不变)
C
p p q1 ppqp qt kl p p CAT p P qt kl p p

P(q)

P
P
1
CAT p p
1
出口节流
第二节 节流调速回路
一、定压式节流调速回路
3) 进出口节流(节流阀在进油路和出油路)
v F p2 q2
p3=0 qp pp


压力
p p pJ
p1 A1 F p2 A2
p1 q1

A1 A2
p1 pp p1 p2 p2

压力控制回路实习报告

压力控制回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液压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压力控制回路作为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控制回路,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通过对压力控制回路的实际操作和分析,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控制回路及其工作原理。

2. 掌握压力控制回路的组成和常见类型。

3. 熟悉压力控制回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4. 提高液压系统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压力控制回路基础知识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压力控制回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

压力控制回路主要包括调压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卸荷回路和多级压力控制回路等。

2. 压力控制回路组成压力控制回路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缸、压力阀、管道和辅助元件等组成。

其中,压力阀是控制回路的核心元件,包括溢流阀、减压阀、增压阀、卸荷阀等。

3. 调压回路调压回路的作用是使液压系统整体或部分的压力保持恒定或不超过某个数值。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单级调压回路和二级调压回路的原理和组成。

通过实验,掌握了溢流阀和远程调压阀在调压回路中的应用。

4. 减压回路减压回路的作用是降低液压系统或部分回路的压力,以满足执行元件对力或转矩的要求。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减压回路的原理和组成,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5. 增压回路增压回路的作用是提高液压系统或部分回路的压力,以满足执行元件对力或转矩的要求。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增压回路的原理和组成,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6. 卸荷回路卸荷回路的作用是使液压泵处于无载荷运转状态,在执行元件工作间歇或停止工作时,将不需要液压能,或将自动将液压泵排出油液卸回油箱,以便达到减少动力消耗和降低系统发热的目的。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卸荷回路的原理和组成,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7. 多级压力控制回路多级压力控制回路可实现两种以上的压力控制,以满足不同执行元件对力或转矩的要求。

液压系统中压力控制回路的故障分析

液压系统中压力控制回路的故障分析
的发生 。 13 溢流 阀产 生共 振 . 根 据 溢 流 阀 的工作 原 理 可知 ,溢 流 阀 是在 液压 减 压 回路 中 ,在执 行 机构 具有 足 够 负 载 的前 提
下 , 压 阀 的 阀后 压 力 才 能保 持 稳 定 。也 就 是说 , 减 减 压 阀 的阀后 压 力 ,仍然 要 遵 循 压力 决 定 于 负 载 这个 客观 规律 。没 有 负载 , 不能 形成 压 力 , 就 负载 低 , 压力
《 备 制造 技术 ) O 1年第 3期 装 ) l 2
液压 系统 Βιβλιοθήκη 压 力控 制 回路 的故 障分 析
上 官 思 杰
(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机械学 院, 内蒙古 包头 04 1 ) 10 0
摘 要: 结合一些 常见 的液压 系统的基本 回路 , 分析 了压力控制 回路 的故障原 因与排 除方法。
心卡 在 某 一 位 置 ( 时 因 主 阀 心 同 时 随着 液 压 卡 紧 此
者使液压系统 ( 或局部油路) 减压 、 增压 、 卸荷 、 泄压或 力 ) 而激起 的高 频振 动 。这 种高 频 振 动必 将 引起 弹簧 缓冲 , 以及 工 作 机构 的平 衡 或顺 序 动 作 。压 力 阀 的共 特别 是 先 导 阀 的 锥 阀调 压 弹簧 的强 烈 振 动 ,并 发 出 性 , 是 根 据 弹 簧力 和液 压 力 相 平衡 的原 理 工 作 的 。 异 常 噪声 。 都 因此 , 常见 的故 障也 有很 多 共 同之 处 。 另外 , 由于 高 压 油 不通 过 正 常 的溢 流 门溢 流 , 而 是 通 道 被 卡住 的溢 流 口和 内泄 油 道 溢 回油 箱 ,这 股 高 压 油 流将 发 出高 频 率 的流 体 噪 声 。这种 振 动 和 噪 1 调 压 不 正 常 声 , 在 系 统 特 定 的 运行 条 件 下激 发 出来 的 。可 见 , 是

第八章 调速回路

第八章 调速回路
q qmax
泵的工作曲线 调速阀的 流量
q1 P
p1 pp
△P
例: 图示液压回路,限压泵调定的p-q如图,调速阀调定的流 量为2.5L/Min,A1=2A2=50cm2,不计管路损失,求(1)缸的 工作压力p1;(2)当F=0和F=9000N时调速阀上的压差。 A1 p1 A2 p2
F
q(L/Min)
1、限压式变量泵与调速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V F
P1 P2
q1
qp
PP
特点:
1、 qP= q1 2、一旦泵的p-q曲线和调速阀的开度调定,则泵的工 作压力就确定; 3、△P= pp- p1= pp-(F+P2A2)/A1,F很小时, △P很 大,节流损失大,故该系统不宜用在 负载变化,且长 时间在小负载下工作的场合。
pp A1 PP ( A A1 ) P1 A FS
△p= PP- P1=Fs/A ,而负载变化过程中,Fs变 化很小。
(四)有级调速回路
调速回路的比较和选择
调速回路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负载力、调速范围、负载特性和低速稳压 性要求。
这些因素决定了所需压力、流量和功率。据 统计,功率在2~3kW以下的液压系统宜采用节 流调速;功率在3~5 kW以上时,宜采用容积调 速。要求调速范围大而低速稳定性好的系统,采 用节流阀调速或容积节流阀调速。此外,负载变 化大小,负载特性也是选择调速回路的依据。
V
A1 A2
P1
V
P
F
q1 qP Pp
q2
P2
qy 出口节流调速回路
调速阀
1
FMAX
F
出口节流阀调速特性
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出口 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1/1
15
8.4 气动减压回路
• 8.4.1 多级减压控制 • 在气动系统中,当需要执行元件有多个工作压力时,可采 用多个直动减压阀分时接入先导式减压阀的压力控制端, 即可实现对先导式减压阀分时输出不同压力的控制。
2018/11/1
16
8.4 气动减压回路
• 8.4.2 用减压阀实现高低压输出控制 • 在气动系统中,多压力分时输出回路,可采用多个减压阀 的并联输出形式实现。
2018/11/1
7
8.2 气动调压回路
• 8.2.2 双压控制回路 • 对于小型的低压气动系统,可以在中心气源的基础上,直 接通过减压阀实现供气。 • 气源压力控制回路的后面,并联了一路减压阀的压力输出, 用两个不同压力的减压阀输出,可得到两路不同的输出压 力。在流量满足的条件下,利用减压阀可以并联输出多路 压力。
2018/11/1
5
8.1 液压调压回路
• 8.1.4 用比例溢流阀实现无级调压 • 在一些液压闭环控制回路中,液压系统要求压力输出值具 有随机性,因此其输出的压力值应当是无极调压的形式。
2018/11/1
6
8.2 气动调压回路
• 8.2.1 气源压力控制回路 • 气动系统一般采用中心供气方式,即多个气动系统,共用一 个气源供气;而液压系统一般是独立的液压源供压力油。因 此中心气源系统应属于独立的压力控制系统,而为分支系统 供气的压力应当是在系统压力下的二次供压(减压)系统。 如图所示为一次压力回路。
三级调压
二级调压
2018/11/1 4
8.1 液压调压回路
• 8.1.3 用两个溢流阀实现双向调压 • 当执行元件的正反行程需要不同的供油压力时,可以将设 置低压力值的溢流阀与设置高压力值的溢流阀并联,从而 使设置高压力值的溢流阀失去稳压能力。可以利用不同时 刻接入更低压力设置值的溢流阀,实现不同时刻的压力输 出。
2018/11/1
14
8.3 液压减压回路
• 8.3.5 用先导式比例减压 阀实现无极减压 •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动力 源通过溢流阀可以提供稳 定的系统压力 ,但为了在 分支回路中得到随其系统 工作状态不同的压力值, 一般都采用对先导式比例 减压阀的输入信号控制, 来实现其在分支回路中输 出不同的工作压力值。
2018/11/1
10
3 液压减压回路
• 8.3.2 用减压阀实现多级减压 • 1、二级减压 • 多级减压回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分时接入不同设置参数的 溢流阀实现对先导式减压阀的压力控制,即用溢流阀的压 力控制先导式减压阀的压力,使系统有多个压力输出。
2018/11/1
11
8.3 液压减压回路
2018/11/1 2
8.1 液压调压回路
• 按照液压系统的实际要求将系统相关各压力调节控制到各 个分支回路工作所需要的不同等级压力。 • 8.1.1 用溢流阀实现单级调压 • 单级调压回路是指用一个溢流阀元件实现最简单的一个等 级的压力控制回路。
2018/11/1
3
8.1 液压调压回路
• 8.1.2 用先导式溢流阀实现多级调压 • 在液压系统中,随着工作过程的时段不同,对液压缸的输 出力大小的要求会有所改变,因此也就要求系统的压力在 不同时刻改变两次或三次或更多次。
第8章 压力控制回路
2018/11/1
1
要点概述
• 压力控制回路是对液压与气动系统或系统某一部分的压力 进行控制的回路。包括调压、卸荷、保压、减压、增压、 平衡等多种回路。 • 压力控制回路是由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等液压与气动 基础控制元件构成的,其阀的共同点是利用作用在阀芯上 的流体压力和弹簧力相平衡的原理来实现压力平衡与调整, 从而达到压力稳定。 • 本章主要通过对调压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液压卸 荷回路、液压保压回路、液压平衡回路、缓冲回路等模块 的实际应用,达到在性能、原理、选型、安装、调试等方 面对压力基础控制元件和压力基本控制回路的掌握。
2018/11/1
8
8.2 气动调压回路
• 8.2.2 气源压力延时输出控制回路 • 对于长距离管路输出的压力源,由于其稳定压力的输出时 间与管路长度形成的容积有关,管路越长需要延时的时间 越长。
2018/11/1
9
8.3 液压减压回路
• 8.3.1 用减压阀实现单级减压 • 减压回路是指由定压减压阀构成的实现压力降低(减压) 与输出稳定(稳压)的回路。 • 一般减压阀最低调定压力应大于0.5 MPa,最高调定压力 至少应比主油路系统的供油压力低0.5 MPa 。
2018/11/1
17
8.8 液压增压回路
• 8.8.1 用单作用增压缸实现增压 • 在液压系统中,当液压缸需要有较大的输 出保持力时,如成型模压系统,此时液压 缸没有多少进给量,但需要有较大的压力 用以保证产品的定型时间,即需要的是小 流量高压力的液压源动力系统。 • 如图8所示为利用增压缸的单作用增压回路。
• 8.3.2 用减压阀实现多级减压 • 2、三级减压
2018/11/1
12
8.3 液压减压回路
• 8.3.3 用一个减压阀实现单向减压 • 在液压系统中,经常要求执行元件 正反行程的工作压力不同,此时要 用减压阀与单向阀的并联实现单向 减压。
2018/11/1
13
8.3 液压减压回路
• 8.3.4 用两个减压阀实现双向减压 • 在液压系统中,当执行元件的正 反行程的工作压力不同,同时其 压力又都低于其系统压力时,应 采用减压阀和单向减压阀的配合, 实现双向减压。
2018/11/1
18
8.8 液压增压回路
• 8.8.2 双作用增压回路 • 由于单作用增压回路是间歇性的单程供油,适合无进给量 或进给量非常小的高保压系统。当为要求相对有进给量的 高压力连续输出系统提供动力时,应选用如图所示的双作 用增压回路。
2018/11/1
19
8.6 气动增压回路
• 8.9.1用冲击气缸实现压力冲 击的控制 • 在有些冲击力要求较大的场 合,如金属冲孔、铆接、锻 压、下料等方面,则应根据 冲击力瞬间释放的特点,选 择具有冲击释放效果的气缸 和相应的气动控制回路来实 现其冲击工作过程。如图所 示为用冲击气缸实现压力冲 击的控制回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