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FDG,PET及PET-CT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
![FDG,PET及PET-CT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fb3eda1767f5acfa0c7cd90.png)
FDG,PET及PET-CT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是少数可以通过化疗治愈的全身性恶性肿瘤。
随着淋巴瘤发病率的增加,诊治过程中对辅助检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PET及PET/CT的全身、功能性扫描在淋巴瘤的诊疗中,显著优越于传统影像学检查,而PET/CT 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方面的应用已经纳入美国淋巴瘤治疗指南;在疗效观察、预测方面更是表现突出。
临床需要能够在化疗早期即判断患者的疗效反应,尽早发现治疗无效者,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治疗,PET及PET/CT在这方面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关注。
1 PET或PET/CT用于淋巴瘤治疗前分期的价值正确诊断和分期是制定淋巴瘤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
目前最常用的分期手段主要是CT检查,结合体格检查、超声、骨显像、骨髓穿刺等传统检查,但常因不够全面而漏诊,对小病灶和早期局限病灶检出率较低。
传统的检查手段主要是依据淋巴结或肝脾等器官的形态和大小来判断是否有恶性病变累及,但是淋巴瘤可以发生于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增大的淋巴结也不一定都有恶性病变,因而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而PET及PET/CT全身代谢扫描,对淋巴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甚至可发现临床无症状的隐匿病灶,分期诊断更加精确。
Raanani等报道68 例NHL患者,通过PET/CT上调CT分期31%(主要为Ⅰ和Ⅱ期),下调仅1%,PET/CT检查后25%的患者需改变治疗措施,可以看出CT与PET/CT分期在NHL有显著差异,而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淋巴瘤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约占成人NHL的40%左右。
朱海燕等对32个DLBCL病例行PET/CT及CT检查,共探测到364个淋巴瘤病灶,随访病灶性质,结果显示PET/CT及CT检测淋巴瘤病灶的敏感性分别为100%、75.8%,特异性分别为9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https://img.taocdn.com/s3/m/ea6378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1.png)
疾病稳定(SD)
评价标准
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结(包括靶和非 靶)短直径必须减少至<10 mm
靶病灶总径与基线相比≥30%
以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直径和增 加≥20%;除此之外,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 值增加至少5 mm。(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也视为疾病进展)
介于PR及PD之间
• 定义:在随访中已检测到的而在基线检查中未发现的
病灶将视为新的病灶,即使基线未作相关检查。
• 随访评价以确认某个病灶是否是新病灶时,如果重复的 检查证实其是一个新的病灶,那么疾病进展的时间应从 其最初的发现的时间算起
• FDG-PET评估一般需要额外的检测进行补充确认
基线-PET 随访-PET
CT
测量方法说明
• 超声检查:1.不适用于评估病灶大小,不应用于测量方法。
2.超声发现的新病灶,建议用CT或MRI验证。 3.如顾虑CT的射线照射,可用MRI代替来检测待检病灶
• 内镜、腹腔镜:不建议用这些技术评估实体瘤。可用于证实完全
的病理学缓解或确定完全缓解或手术切除后的再发。
• 肿瘤标志:1.肿瘤标记物不能单独用于评估实体瘤疗效。
骨病灶: ① 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于测量,但可用于确认存在或者消失 ② 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符合可测量定义),可作
为可测量病灶进行评价(CT/MRI) ③ 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 囊性病灶: ① 影像学定义的单纯囊肿,非恶性病灶,不予评价 ② 转移性囊性病灶,符合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但如果在同
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
24
注意事项
靶病灶为淋巴结:
① 即使<10mm,评估时仍应记录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02d975cad02de80d4d84076.png)
J OURNAL OF C LINICAL O NCOLOGY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修订标准Bruce D. Cheson, Beate Pfistner, Malik E. Juweid, Randy D. Gascoyne, Lena Specht, Sandra J. Horning, Bertrand Coiffier, Richard I. Fisher, Anton Hagenbeek, Emanuele Zucca, Steven T. Rosen, Sigrid Stroobants, T. Andrew Lister, Richard T. Hoppe, Martin Dreyling, Kensei Tobinai, Julie M. Vose, Joseph M. Connors, Massimo Federico, and Volker Diehl摘 要目的有必要制定规范的疗效标准以用于各个临床试验的解释和对照,以及管理机构对治疗新药的审批。
方法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Cheson et al, J Clin Oncol 17:1244, 1999)一直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明显的局限性以及[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免疫组化(IHC )与流式细胞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重新评估该标准。
因此,开展国际性协调议案以进行建议的更新。
结果新指南将PET 、IHC 和流式细胞学技术纳入非霍奇金与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评估。
同时规范了终点的定义。
结论希望这些指南得到各研究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广泛采纳,并有助于管理机构对新药和更有效治疗方法的审批,由此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规范的疗效标准为临床试验提供了统一的终点,这使得各研究间具有可比性,有助于明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机构对新药的审批。
中期疗效评估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价值
![中期疗效评估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28fa97cc281e53a5902ff45.png)
仅供医疗卫生人士使用
淋巴瘤疗效评估的方法—铊201
• 铊201主要作为心肌灌注的试剂,在过去十几年里也用来评估各种 恶性肿瘤,有助于区分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活化肿瘤和胸腺反弹
• 铊201扫描缺点:
• 敏感性低于镓-67 • 与FDG相比,辐射发射能量较低,成像劣于镓-67或FDG-PET
Cheson BD. J Clin Oncol 2011; 29(14):1844-1854.
Cheson BD,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25(5):579-86.
仅供医疗卫生人士使用
最新修改的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
• 对于PET-CT评估疗效推荐使用5分类法
Cheson BD, et al. J Clin Oncol. 2014 Aug 11.
仅供医疗卫生人士使用
最新修改的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
Cheson BD, et al. J Clin Oncol. 2014 Aug 11.
• 随着PET(PET-CT)的发展,2007年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对CR、 PR、SD、PD等应答标准进行了修订,取消了CRu
Cheson BD,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5):579-86. Juweid ME, et al. J Clin Oncol 2005; 23(21):4652-61.
仅供医疗卫生人士使用
林桐榆主编. 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年10月第一版:P72.
淋巴瘤疗效评估的方法—镓-67扫描
• 镓-67区分淋巴瘤与良性组织的阳性预测值为70%-84%,阴性预测 值为65-96%
• 镓-67扫描缺点:
• 低空间分辨率、特异性、敏感性,特别是由于生理肠吸收造成的慢性 淋巴瘤和腹部疾病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bf053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f.png)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肿瘤疗效评价是指对肿瘤治疗后患者疾病状态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是指用于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一系列标准和指标。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类型。
1. 形态学评价标准,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如RECIST标准、WHO 标准等。
2. 生物学评价标准,主要通过检测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组化标志物、基因检测等,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效果。
3. 生存期评价标准,主要通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评估肿瘤治疗效果。
二、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
1. 指导临床治疗,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 评价治疗效果,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可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效果,预测预后。
3.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三、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更加趋向于个体化,结合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学特征等因素,制定更精准的评价标准。
同时,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也将更加多元化,综合利用形态学评价、生物学评价、生存期评价等多种指标,全面评价肿瘤治疗效果。
总之,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将不断完善,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b91eb8a216147916112834.png)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heson et al, J Clin Oncol 17:1244, 1999
Response Criteria for Lymphoma
Response Category CR
CRu
Physical Lymph
Examinatio Nodes
Nn 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PR
Normal Normal
Relapse/ progression
Failure or death from any cause
Entry onto trial
Disease progression or death Entry onto trial from NHL
Time to relapse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Time to relapse or progression
Response duration
CR, CRu, PR
Time to next treatment All patients
Cause-specific death All patients
Definition Death from any cause
Point of Measurement Entry onto trial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 Consensus of the Imaging Sub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
淋巴瘤化疗评分标准
![淋巴瘤化疗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fdf46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9.png)
淋巴瘤化疗评分标准
国际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IPI)是一种常用的淋巴瘤化疗评分标准,它通过评估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受累部位、血清LDH水平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来进行评分。
根据这些指标,患者可以被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不同的风险组,从而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另外,国际预后指数(IPS)是用于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它主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血清LDH 水平、淋巴结受累部位和Ann Arbor分期。
根据这些指标,患者可以被分为低危和高危两个不同的风险组,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两种评分标准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类型淋巴瘤的评分系统,如FLIPI(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CL-IPI(幼稚B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等,它们都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分,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淋巴瘤化疗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
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和预后,并且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评分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在恶性淋巴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疗效评价标准在恶性淋巴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b42bf908a1284ac85043a7.png)
㊃综述与讲座㊃疗效评价标准在恶性淋巴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200020㊀上海㊀新基医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临床研发部㊀徐应永㊀㊀ʌ摘㊀要ɔ㊀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在淋巴瘤新药的临床研究中至关重要,有可比性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监管部门的审批㊂自2007年开始,含PET(PET⁃CT)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使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更为精确,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㊂然而,由于淋巴瘤的异质性特点,临床研究中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仍然会产生一些争议㊂因此,本文将从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变迁,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常见问题作一综述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淋巴瘤;㊀临床研究;㊀疗效评价中图分类号:R733 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0460(2019)03-0256-06Theadoptionofresponsecriteriainlymphomaclinicalstudies㊀㊀XUYingyong.DepartmentofClinicalR&D,CelgeneCorporation,Shanghai200020,China㊀㊀ʌAbstractɔ㊀Uniformlyadoptedresponsecriteriaarecrucialfor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lymphomanoveldrugclinicalstudies,conducingtoreviewingandapprovalbyhealthauthoritywithitscomparability.From2007,thecriteriaincorporatingPET(PET⁃CT)hasbeenwidelyusedinlymphomaclinicalstudies,foraccuratestagingandassessingoflymphomas.Nonetheless,thehet⁃erogeneityoflymphomashasbeenpresentingafewofcriticalcontroversiesregardingitsoptimaluseinpractice.Thus,theaimofthispaperistoreviewthetrajectoryoflymphomaresponsecriteria,theadoptioninlymphomastudies,andthecommonquestions.㊀㊀ʌKeyWordsɔ㊀Lymphoma;㊀Clinicalstudy;㊀Responsecriteria㊀㊀统一规范的疗效评价标准使不同临床研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有助于监管部门对新药的审批[1]㊂1999年以前,对淋巴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2]㊂1㊀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历史变迁1 1㊀国际工作组(IWG)1999标准㊀1999年,由Cheson等组成的IWG提出了一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评价指南(表1)[2],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㊁未确认的完全缓解(CRu)㊁部分缓解(PR)㊁疾病稳定(SD)㊁疾病进展(PD)或复发㊂指南发表后很快应用到临床研究中,并被监管部门认可,用于新药的审批[1]㊂表1㊀NHL治疗反应评价 IWG1999标准[2]治疗反应体检淋巴结淋巴结病灶骨髓CR正常正常正常正常CRu正常正常正常不确定正常正常减少>75%正常或不确定PR正常正常正常阳性正常减少ȡ50%减少ȡ50%无关肝/脾缩小减少ȡ50%减少ȡ50%无关复发/PD肝/脾增大;新发部位新发或增大新发或增大再现㊀㊀然而,该指南仍存在一些缺陷[1]:(1)判断为CRu(治疗后病变淋巴结显著缩小但仍存在)的患者,由于无法确定残存的淋巴结性质,导致无法指导后续治疗;(2)治疗后仅骨髓可疑受累的患者,无法判定其性质,导致同样的问题;(3)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大,评价结果的重复性不好㊂1 2㊀Cheson2007标准㊀由于IWG1999标准存在缺陷,且随着上世纪90年代PET或PET⁃CT技术的发展,镓扫描技术的淘汰[1],Cheson等于2007年对IWG1999进行了修订(Cheson2007,表2),首次引入PET,对F18脱氧葡萄糖(FDG)高亲和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只要治疗后PET阴性则无论有无淋巴结残留,都视为CR;同时,增加骨髓的检测手段,如免疫组织化学(IHC)和流式细胞术㊂因此,CRu这一概念得以去除㊂表2㊀Cheson2007淋巴瘤临床研究的疗效定义[1]治疗反应定义结节性肿块肝脾骨髓CR所有病灶消失(1)治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评价时PET阴性的任何大小淋巴结;(2)FDG亲和性不定或PET阴性,评价时CT显示病灶缩小到正常大小;不能触及,结节消失重复活检阴性,形态学不能确诊通过IHC确认PR可测量病灶缩小,无新病灶6个最大病灶SPD缩小ȡ50%;其他结节未增大(1)治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原病灶1个或多个PET阳性病灶;(2)FDG亲和性不定或PET阴性;CT显示病灶缩小SPD缩小ȡ50%;肝脾未增大如治疗前阳性,则不作为疗效判断标准SD未达CR/PR或PD(1)治疗前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治疗后原病灶仍为PET阳性;CT或PET未检出新病灶;(2)FDG亲和性不定或PET阴性;CT显示原病灶大小不变复发或PD任何新病灶,或原病灶相比最低值增大ȡ50%出现任何径线>1 5cm的新病灶;多个病灶SPD增大ȡ50%,或治疗前SDi>1cm单个病灶的LDi增大ȡ50%任何病灶SPD增大ȡ50%新发或复发㊀注:LDi:病灶最长径;SDi:垂直于LDi的病灶最短径;PPD:单个病灶LDi与SDi的乘积;SPD:多个病灶的PPD之和1 3㊀Cheson2014标准㊀引入PET/PET⁃CT的Cheson2007标准提高了淋巴瘤疗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被迅速用于临床研究中[4]㊂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3],Cheson2007并未推荐常规PET检查,且PET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因此Cheson等在2014年对指南进行再次修订(Cheson2014,或Lugano标准,表3)[5],推荐使用Deavuille5分法的PET⁃CT用于FDG高亲和性淋巴瘤[包括DLBCL㊁HL㊁滤泡性淋巴瘤(F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评价[1],同时规定CT评价的进展是基于单个病灶的改变[4]㊂2㊀疗效评价标准在淋巴瘤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回顾2014至2018年报道的淋巴瘤临床研究(表4),由于大多数研究设计于2014年之前,因此Cheson2007是最常用的评价标准[6⁃14]㊂根据治疗阶段和目的,疗效评价大致分为两类:(1)一线治疗[6⁃10]:其目标通常是治愈和/或维持长久治疗反应,一线治疗后即进入无治疗随访期或维持治疗阶段,因此在基线时需要评价肿瘤负荷,治疗期间评价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全面评价,最后进入随访期监测㊂(2)复发难治淋巴瘤的治疗[11⁃14]:目标是获得治疗反应并尽可能维持,治疗一般会持续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因此在确定基线肿瘤负荷后,定期随访㊂3㊀疗效评价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讨论3 1㊀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如何设计随访期监测?㊀尽管PET⁃CT可用于FDG高亲和性淋巴瘤的疗效评价,但并不推荐用于随访期监测㊂第一原因是PET假阳性,主要由炎症和肿瘤坏死导致[3]㊂在一项DLBCL的研究中,97例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后行PET⁃CT检查,38例(39%)PET⁃CT阳性患者行相应部位活检,仅5例(13%)患者确认为阳性,假阳性率高达87%,这可能与淋巴瘤化疗后的炎症反应有关[15]㊂由于化疗后的炎症反应可持续2周,联合放疗可达2 3个月或更久,因此PET扫描应在化疗完成至少3周后进行,6 8周更佳,联合放疗需要推迟到8 12周[1,16]㊂在排除放化疗影响后,PET的假阳性率依然很高㊂Zinzani等[17]报道了421例获得CR的淋巴瘤患者(HL160例,DLBCL183例,FL78例),在入组后的6㊁12㊁18㊁24个月及随后每年1次使用PET作为常规监测手段,共检出118例出现PD的患者,对其中36例PET不确定阳性(定义为不能准确解释的FDG摄取增高)的病灶进行活检,假阳性率为33%㊂PET假阳性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焦虑,PET相关辐射暴露却不能带来相应的临床获益[18],而常规检查却通常可以早期发现疾病进展[3,19⁃20]㊂Thompson等[19]报道680例DLBCL患者,接受蒽环类为基础的免疫化疗后,552例(81%)获CR,其中112例(20%)治疗后复发㊂64%的复发在预定随访日之前诊断,而复发的线索通常来自疾病相关症状(60%),体检异常或乳酸脱氢酶(LDH)增高(50%),出现上述任意1项异常的患者占90%,而单纯通过影像学发现的表3㊀Cheson2014淋巴瘤治疗反应评价[5]治疗反应部位PET⁃CT(代谢反应)CT(形态反应)CR淋巴结和结外部位5⁃PS评分1,2或3分a,无论是否有肿块残余靶病变LDiɤ1 5cm,无淋巴结外病变不可测量病灶 无器官增大 缩小至正常新病灶无无骨髓无证据提示FDG摄取病灶形态正常,如不能确定则IHC阴性PR淋巴结和结外部位5⁃PS评分4 5分,同基线相比摄取下降SPD(最多6个可测量病灶)下降ȡ50%b不可测量病灶 无或正常或缩小,无增大器官增大 脾脏超出正常大小的部分至少缩小50%新病灶无无骨髓摄取高于正常但较基线下降⁃SD靶病灶淋巴结和结外部位5⁃PS评分4 5分,相比基线值没有明显增高相比基线,SPD减少<50%,但不符合PD的标准不可测量病灶 没有发生符合PD的增大器官增大 没有发生符合PD的增大新病灶无无骨髓相比基线无变化复发或PD(单个)靶病灶淋巴结和结外部位5⁃PS评分4 5分较基线摄取明显上升,和/或发现新的符合淋巴瘤的FDG摄取病灶符合下述PPD进展(基于单个病灶):单个病灶LDi>1 5cm,且相比PPD最低值增大ȡ50%,且LDi和SDi相比最低值,ɤ2cm的病灶增大超过0 5cm,>2cm的增大超过1cm不可测量病灶无新发的不可测量病灶或之前存在的病灶明显进展器官增大新病灶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新发FDG摄取病变;不确定可以考虑活检或复查符合1个:㊃之前消失的病灶重新出现㊃新增任意径>1 5cm的淋巴结㊃新的任意径>1 0cm的结外病变;如<1 0cm,需要明确其存在并归因于淋巴瘤㊃任意大小的能直接归因于淋巴瘤的可评价病灶骨髓新/复发的FDG摄取病灶新的或复发的骨髓受累㊀注:5⁃PS:5分法;PS⁃3分一般认为预后较好,特别在治疗中期评价时,然而在临床研究中可以归为治疗反应不充足(避免治疗不足);a:中期评价时这些发现提示治疗有效,治疗结束的评价则提示仍有疾病残留;b:如病变太小CT无法测量则记为5mmˑ5mm;当不可见时,按0mmˑ0mm处理;当病变大于5mmˑ5mm,按实际测量值处理PD仅占1 6%(9/552)㊂El⁃Galaly等[21]报道了1221例初次获CR的DLBCL患者的随访数据,696例瑞典患者仅通过3 4个月1次的症状评价㊁体检和血液检查监测病情,525例丹麦患者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接受6个月1次的CT检查,两组患者疾病基础状态无差异,而治疗结果(如PFS和总生存时间)也没有任何差异,额外的CT评价没有带来临床获益㊂因此,Cheson2014不鼓励对治疗结束PET⁃CT阴性患者进行常规影像学监测(包括CT和PET⁃CT),如HL和DLBCL;影像学监测应审慎地用于一些不可治愈的,特别是有治疗后残留,且发生在腹腔㊁胸腔或腹膜后的淋巴瘤[3]㊂尽管Cheson2014不推荐影像学常规监测,但临床研究中常使用CT作为监测手段[16]㊂CT可以发现触摸不到的病灶,精确测量病灶大小,结果可靠且重复性好,有助于临床研究中对疗效细致区分的要求[16],使得IRC判断疗效成为可能㊂表4㊀淋巴瘤临床研究中的疗效评价一览[6⁃14]研究名称/代码淋巴瘤类型研究类型/终点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标准REAL07[6]初发DLBCL临床Ⅱ期,ORR㊃基线:CT和PET(非强制);㊃治疗期:3个周期治疗后CT评价,CR/PR完成剩下3个周期,总共6个周期完成后1个月行CT和PET(强制);㊃随访期:2个月1次临床评价,6个月1次CT直至结束治疗后的24个月,死亡,或研究结束㊂Cheson2007GOYA[7]初发DLBCL临床Ⅲ期,PFS(INV)㊃基线:CT与PET(在可开展PET检查的中心为强制);㊃治疗期:治疗结束后行CT和PET(同基线);㊃随访期:CT㊂Cheson2007ROBUST[8]初发DLBCL临床Ⅲ期,PFS(IRC)㊃基线:CT与PET;㊃治疗期:3个周期治疗后CT评价,总共6 8个周期完成后3 4周行CT和PET;㊃随访期:第1 3年每12周1次CT,第3 4年每26周1次,第4 6年每52周1次㊂Cheson2014ECHELON⁃1[9]初发HL(Ⅲ或Ⅳ期)临床Ⅲ期,改良的PFS(IRC)㊃基线:CT和PET;㊃治疗期:第2个周期治疗后行CT和PET,治疗结束后行CT和PET;㊃随访期:第1年每3个月1次CT,之后每6个月1次㊂Cheson2007GALLIUM[10]初发FL临床Ⅲ期,PFS(INV)㊃基线:CT;㊃治疗期:第3或4个周期治疗后行CT,诱导治疗结束后行CT;㊃随访期:治疗结束后的头2年(维持治疗期)每2个月1次CT,之后6 12个月行CT,直至PD或撤回知情㊂Cheson2007SWOG1108[11]复发难治PTCL和tMF临床Ⅱ期,ORR㊃基线:CT和PET;㊃治疗/随访期(持续治疗):第4周期治疗后行CT和PET;随后每4个周期行CT直至PD,如治疗停止时未发生PD则每4个月1次CT直至PD㊂Cheson2007CALGB50401[12]复发FL临床Ⅱ期,ORR和CR㊃基线:CT;㊃治疗/随访期(持续治疗):治疗后第2㊁4㊁6㊁9㊁12㊁15㊁18和24个月行CT直至PD,或至多10年㊂IWG1999NCT01282424[13]复发惰性淋巴瘤临床Ⅱ期,ORR(IRC)㊃基线:CT;㊃治疗/随访期(持续治疗):治疗后第8㊁16㊁24㊁36㊁48周,之后每12周1次CT检查㊂临床随访(体检/不良事件/合并用药)在最初的12周内每2周1次,而后4周1次(第12 24周),最后12周1次㊂Cheson2007CheckMate205[14]复发难治HL临床Ⅱ期,ORR(IRC)㊃基线:CT和PET;㊃治疗/随访期(持续治疗):治疗后第9㊁17㊁25㊁37和49周(第1年),每16周(第2年),之后每26周1次CT;治疗后第17和25周行PET,如未获得连续两次PET,则第49周再行1次PET㊂Cheson2007㊀注:ORR:客观反应率;IRC:独立审评委员会;INV:研究者评价;PFS:无进展生存期;PTCL:外周T细胞淋巴瘤;tMF:转化型蕈样真菌病;CT包括常规CT或增强CT,不耐受造影剂的患者可选择MRI;PET包括FDG⁃PET或PET⁃CT(根据方案具体要求)㊀㊀在淋巴瘤临床研究监测过程中,异常的CT发现有3种可能:(1)明确的疾病进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例如根据Cheson2014[5],出现单个病灶异常(LDi>1 5cm的新病灶)可诊断PD㊂(2)无法确定是否疾病进展,可考虑活检或PET⁃CT辅助诊断或排除PD㊂(3)无法确定是否进展,可考虑定义为不确定的反应(indeterminateresponse,IR)[22]㊂接受免疫治疗(包括来那度胺)的肿瘤患者,大约15%会发生由于免疫细胞聚集肿瘤微环境而出现的 假进展 ,有时导致临床误判为PD而过早停止治疗㊂引起这些 假进展 的免疫细胞还可以刺激肿瘤局部的免疫或炎症反应[23],导致PET⁃CT也出现阳性,加剧了误判的可能性,因此2016年Cheson等提出 不确定的反应 这一新的定义[22],出现下述任何一种情况,可考虑为IR:(1)临床无恶化依据,开始治疗后12周内出现肿瘤负荷增大(SPD增大ȡ50%);(2)治疗中出现新病灶或原有病灶增大ȡ50%,疗效评价不满足PD(治疗中SPD<50%);(3)一个或多个病灶的FDG摄取增高,但肿瘤大小和数量并没有增加㊂判断为IR的患者可以继续接受治疗,直到确定进展(活检,病灶持续增大,或疾病恶化),或疾病缓解[22]㊂3 2㊀一线治疗结束时的评价,如果PET和CT不一致,应如何解释?㊀FDG高亲和性淋巴瘤如HL和DLBCL,一线治疗结束后联合CT和PET评价治疗反应[1,6⁃9],结果不一致有两种可能:(1)PET阴性(PS为1 2分)而CT显示有残留病灶:由于PET相比CT和MRI等常规显像技术的优势在于能识别治疗后常见的残余病灶是坏死㊁纤维化还是肿瘤[1,24],因此治疗结束时的评价一般应依赖于PET结果,当PET阴性则无论CT结果如何均诊断为CR[1,5]㊂治疗结束的评价是对整个疾病的综合评价,CT作为监测随访工具,只要CT检测的残留病灶不发生明显变化,则应维持CR的诊断㊂但需要注意的是,PET检测的灵敏度为92 2% 100%,极少数(0 8% 7 8%)HL/DLBCL对PET不敏感(假阴性)[25]㊂(2)PET阳性(PS为4 5分)而CT显示靶病灶LDi<1 5cm:增高的糖酵解(炎症㊁感染㊁坏死),肉芽肿疾病(肉芽瘤病),胸腺增生,棕色脂肪,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骨髓摄取值增高),甚至利妥昔单抗都可能导致PET假阳性[24],因此评价时应尽可能排除这些影响,同时参考CT的结果㊂根据Cheson2014,仅凭CT检测的靶病灶LDi<1 5cm不能诊断为CR,除非所有病灶全部消失,或CT残余病灶经PET⁃CT或活检证实为非肿瘤,否则最多只能评价为PR[5]㊂对于PET检测PS为3分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评价时间㊁疾病特点㊁治疗以及临床研究方案的具体规定加以判断[5]㊂3 3㊀如何选择评价者,IRC或者INV?㊀PFS和ORR是淋巴瘤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首要终点[6⁃14,26],准确的疗效评价常常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度㊁审阅者的主观判断㊁治疗结果㊁患者的症状体征㊁影像的质量以及对方案中选定疗效评价的理解,任何差异都可能导致不同审阅者,甚至同一审阅者的评价结果不一致,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准确[24]㊂为减少偏倚,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其他监管部门推荐临床研究中使用盲态的IRC进行疗效评价[26⁃28],IRC可以邀请2位审阅者和1位审裁员(裁决2位审阅者不一致的意见)[26]以及1位临床专家作出最终决定[13]㊂IRC减少了研究者评价的主观偏倚,提高了结果的可重复性,出现不一致的结果时IRC的准确性也更高[26]㊂一项通过定性研究,分析(IRCvs.INV)出现评价差异的52例NHL患者,IRC正确性高于INV(73%vs.25%,P<0 0001),INV评价出现错误判断的主要原因包括:仅分析了一部分数据(31%),对方案和评价标准理解错误(56%)以及参考其他临床数据做出错误判断(41%)[26]㊂IRC与INV结果的差异可能对临床研究造成重大影响[27]㊂有报道两者差异可达到30%,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各异[27],比如:(1)双方选定的靶病灶和非靶病灶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㊂(2)研究者用以判断的依据没有正确填写(如未填写活检结果)或无法提供(如无法获取的外院影像学检查),导致IRC错过关键材料㊂(3)INV存在的主观偏倚,由于INV可以获得患者更全面及时的临床信息,因此相比IRC可能判断更多的PFS[26,28];而INV评价结果(如PD)将导致患者改变治疗方案,停止原方案的影像学随访,最终由于缺乏后续疗效评价数据导致IRC的数据被删失㊂IRC与INV评价各有优缺点,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常常同时使用,但首要终点的评价只能二选一,比如GOYA[7]㊁MA⁃VORIC[29]㊁AHL2011[30]和GALLIUM[10]使用INV评价的PFS,而ROBUST[8]和ECHELON⁃1[9]则采用IRC评价的PFS㊂为减少错误评价,合理降低评价差异对临床研究造成的损害,Cheson等[26]推荐在临床研究中,可以成立一致性评价小组逐个审阅不一致的患者数据,以减少评价错误㊂4㊀小㊀结统一规范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在新药研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㊂自1999年起,Cheson等提出统一的淋巴瘤评价标准,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为淋巴瘤的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2,5]㊂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以及不断积累的实证经验,逐步完善了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21]㊂然而,由于淋巴瘤是一系列疾病的集合体,评价标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需要在研究设计时便能综合考虑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保持与监管部门的及时沟通,确保淋巴瘤新药研究的科学性,为新药研发保驾护航㊂参考文献[1]㊀ChesonBD,PfistnerB,JuweidME,etal.Revisedresponsecri⁃teriaformalignantlymphoma[J].JClinOncol,2007,25(5):579-586.[2]㊀ChesonBD,HorningSJ,CoiffierB,etal.Reportofaninterna⁃tionalworkshoptostandardizeresponsecriteriafornon⁃Hodgkin slymphomas.NCISponsored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J].JClinOncol,1999,17(4):1244-1253.[3]㊀ChesonBD.PET/CTinLymphoma:Currentoverviewandfuturedirections[J].SeminNuclMed,2018,48(1):76-81.[4]㊀ChesonBD.Stagingandresponseassessmentinlymphomas:thenewLuganoclassification[J].ChinClinOncol,2015,4(1):5.[5]㊀ChesonBD,FisherRI,BarringtonSF,etal.Recommendationsforinitialevaluation,staging,andresponseassessmentofHodgkinandnon⁃Hodgkinlymphoma:theLuganoclassification[J].JClinOncol,2014,32(27):3059-3068.[6]㊀VitoloU,ChiappellaA,FranceschettiS,etal.LenalidomideplusR⁃CHOP21inelderlypatientswithuntreated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resultsoftheREAL07open⁃label,multicentre,phase2trial[J].LancetOncol,2014,15(7):730-737.[7]㊀VitoloU,Trněn M,BeladaD,etal.Obinutuzumaborrituximabplus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andprednisoneinpreviouslyuntreated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J].JClinOncol,2017,35(31):3529-3537.[8]㊀NowakowskiGS,ChiappellaA,WitzigTE,etal.ROBUST:Le⁃nalidomide⁃R⁃CHOPversusplacebo⁃R⁃CHOPinpreviouslyun⁃treatedABC⁃type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J].FutureOncol,2016,12(13):1553-1563.[9]㊀ConnorsJM,JurczakW,StrausDJ,etal.BrentuximabvedotinwithchemotherapyforstageⅢorⅣHodgkin slymphoma[J].NEnglJMed,2018,378(4):331-344.[10]㊀MarcusR,DaviesA,AndoK,etal.Obinutuzumabforthefirst⁃linetreatmentoffollicularlymphoma[J].NEnglJMed,2017,377(14):1331-1344.[11]㊀BarrPM,LiH,SpierC,etal.PhaseIIIntergroupTrialofalisertibinrelapsedandrefractoryperipheralT⁃celllymphomaandtransformedmycosisfungoides:SWOG1108[J].JClinOncol,2015,33(21):2399-2404.[12]㊀LeonardJP,JungSH,JohnsonJ,etal.Randomizedtrialoflena⁃lidomidealoneversuslenalidomideplusrituximabinpatientswithrecurrentfollicularlymphoma:CALGB50401(Alliance)[J].JClinOncol,2015,33(31):3635-3640.[13]㊀GopalAK,KahlBS,deVosS,etal.PI3Kδinhibitionbyidelal⁃isibinpatientswithrelapsedindolentlymphoma[J].NEnglJMed,2014,370(11):1008-1018.[14]㊀ArmandP,EngertA,YounesA,etal.Nivolumabforrelapsed/refractoryclassicHodgkinlymphomaafterfailureofautologoushematopoieticcelltransplantation:Extendedfollow⁃upofthemul⁃ticohortsingle⁃armphaseⅡCheckMate205Trial[J].JClinOn⁃col,2018,36(14):1428-1439.[15]㊀MoskowitzCH,SchöderH,Teruya⁃FeldsteinJ,etal.Risk⁃adapteddose⁃denseimmunochemotherapydeterminedbyinterimFDG⁃PETinadvanced⁃stage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J].JClinOncol,2010,28(11):1896-1903.[16]㊀JuweidME,StroobantsS,HoekstraOS,etal.Useof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forresponseassessmentoflymphoma:consen⁃susoftheimagingsubcommitteeofinternationalharmonizationprojectinlymphoma[J].JClinOncol,2007,25(5):571-578.[17]㊀ZinzaniPL,StefoniV,TaniM,etal.Roleof[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scaninthefollow⁃upoflymphoma[J].JClinOncol,2009,27(11):1781-1787.[18]㊀JerusalemG,BeguinY,FassotteMF,etal.Earlydetectionofre⁃lapsebywhole⁃body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inthefollow⁃upofpatientswithHodgkin sdisease[J].AnnOncol,2003,14(1):123-130.[19]㊀ThompsonCA,GhesquieresH,MaurerMJ,etal.Utilityofroutinepost⁃therapysurveillanceimagingin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J].JClinOncol,2014,32(31):3506-3512.[20]㊀El⁃GalalyTC,MylamKJ,BøgstedM,etal.Roleofroutineima⁃gingindetectingrecurrentlymphoma:Areviewof258patientswithrelapsedaggressivenon⁃HodgkinandHodgkinlymphoma[J].AmJHematol,2014,89(6):575-580.[21]㊀El⁃GalalyTC,JakobsenLH,HutchingsM,etal.Routineimagingfor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infirstcompleteremissiondoesnotimprovepost⁃treatmentsurvival:ADanish⁃Swedishpopulation⁃basedstudy[J].JClinOncol,2015,33(34):3993-3998.[22]㊀ChesonBD,AnsellS,SchwartzL,etal.RefinementoftheLuganoClassificationlymphomaresponsecriteriaintheeraofim⁃munomodulatorytherapy[J].Blood,2016,128(21):2489-2496.[23]㊀徐应永.免疫调节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些思考[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2):156-159.[24]㊀JuweidME,WisemanGA,VoseJM,etal.Responseassessmentofaggressivenon⁃Hodgkin slymphomabyintegratedInternationalWorkshopCriteriaand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J].JClinOncol,2005,23(21):4652-4561.[25]㊀ChesonBD.Roleoffunctionalimaginginthemanagementoflym⁃phoma[J].JClinOncol,2011,29(14):1844⁃1854.[26]㊀FordRR,FordRW,O NealM,etal.Investigatorandindependentreviewcommitteeexploratoryassessmentandverifica⁃tionoftumorresponseinanon⁃Hodgkinlymphomastudy[J].LeukLymphoma,2017,58(6):1332-1340.[27]㊀ZhangJJ,ZhangL,ChenH,etal.Assessmentofauditmethodol⁃ogiesforbiasevaluationoftumorprogressioninoncologyclinicaltrials[J].ClinCancerRes,2013,19(10):2637-2645.[28]㊀TangPA,PondGR,ChenEX.Influenceofanindependentreviewcommitteeonassessmentofresponserateandprogression⁃freesurvivalinphaseⅢclinicaltrials[J].AnnOncol,2010,21(1):19-26.[29]㊀KimYH,BagotM,Pinter⁃BrownL,etal.MogamulizumabversusvorinostatinpreviouslytreatedcutaneousT⁃celllymphoma(MA⁃VORIC):aninternational,open⁃label,randomised,controlledphase3trial[J].LancetOncol,2018,19(9):1192-1204.[30]㊀CasasnovasRO,BouabdallahR,BriceP,etal.PET⁃adaptedtreatmentfornewlydiagnosedadvancedHodgkinlymphoma(AHL2011):arandomised,multicentre,non⁃inferiority,phase3study[J].LancetOncol,2019,2045(18)30784-30788.收稿日期:2018-11-01;㊀修回日期:2019-01-28。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831727cfc4ffe473368abbb.png)
Normal
> 75% decrease Normal
≥50% decrease
≥50% decrease New or increased
Indeterminate Normal or indeterminate Positive Irrelevant
Irrelevant
Reappearance
Response duration CR, CRu, PR
Disease progression or death from NHL Time to relapse
Time to relapse or progression
Entry onto trial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Time to next treatment
All patients
Time when new treatment Entry onto trial is needed
Cause-specific death All patients
可D编ea辑thpprtelated to NHL
Death
6
Standardized response criteria provide uniform end points for
Entry onto trial
Event-free survival CR, CRu, PR
Failure or death from any Entry onto trial caus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isease-free survival
lugano标准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方法
![lugano标准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b65b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b.png)
lugano标准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方法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组织疾病。
在治疗淋巴瘤过程中,评估治疗方法和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Lugano标准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作为一种评估淋巴瘤疗效的方法。
Lugano标准是一种国际化的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方法,被用于临床研究和实践中。
它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对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估。
这一标准结合了临床检查、放射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治疗反应。
Lugano标准通过使用不同的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
其中,主要的指标包括:全身疾病负担、淋巴结病变、肝脾受累、骨髓受累、症状和生活质量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患者的疗效。
除了用于评估治疗效果,Lugano标准还可以用来进行淋巴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
淋巴瘤的分期是通过评估患者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而预后评估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治疗反应来确定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总体来说,Lugano标准是一种全面、有效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方法。
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复发的风险。
对于淋巴瘤患者和医疗团队来说,了解和应用Lugano标准是非常有益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1fbee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 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2af3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f.png)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肿瘤疗效评价是指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在进行肿瘤治疗和疗效评价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方法。
正确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于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肿瘤疗效评价的目的。
肿瘤疗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肿瘤治疗的效果,包括肿瘤的缩小、稳定或进展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同时,肿瘤疗效评价还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为新药临床试验提供依据,促进肿瘤治疗的进步。
二、肿瘤疗效评价的方法。
肿瘤疗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评价、影像学评价、病理学评价和生物学标志物评价。
临床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等来评价肿瘤治疗效果。
影像学评价是通过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价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代谢情况。
病理学评价是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来评价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情况。
生物学标志物评价是通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等生物学标志物来评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情况。
三、肿瘤疗效评价的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病理学标准、影像学标准和生物学标志物标准。
临床病理学标准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情况来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
影像学标准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代谢情况来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
生物学标志物标准是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等生物学标志物来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
四、肿瘤疗效评价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肿瘤疗效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其次,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生物学标志物检查综合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最后,应重视肿瘤治疗前后的比较,以及长期随访观察,全面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
五、肿瘤疗效评价的展望。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肿瘤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a808497a26925c52dc5bf2c.png)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混合细胞型〔MCHL〕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二、诊断根本检查:体检: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行为状态〔PS〕B病症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胸片,B超颈、胸、腹、盆CTIB、IIB、III、IV期行骨穿可选:PET/CT三.分期I期:病变累与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与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II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与横膈两侧淋巴结区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III期:病变累与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病症分为A、B。
A 无全身病症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病症: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四.治疗原那么: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 累与野或区域淋巴结放疗IB、IIB 化疗+累与野放疗IIIA、IVA 化疗±放疗或姑息性局部放疗IIIB、IVB 化疗±放疗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I和II期:化疗+累与野照射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五.放疗原那么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期累与野放疗 30-36 Gy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a)I-II期无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与野放疗 30Gy化疗后PR者,累与野放疗 30Gy,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b)I-II期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与野放疗 30Gy,原大肿块处加量至36Gy化疗后PR者,累与野放疗 36Gy, 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c)III-IV期大肿块化疗后大肿块病灶处放疗36-40Gy附:NCCN预后不良因素大肿块:纵胸比>1/3或肿块>10cm血沉50>3个淋巴区域B病症2个结外病变非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NCCN 2008〕:前躯淋巴肿瘤B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T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变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α重链病γ重链病μ重链病浆细胞骨髓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儿童滤泡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老年人EBV阳性DLBCL慢性炎症相关性DLBCL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细胞幼淋巴瘤性白血病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水泡痘疮样样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PTCL, 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阴性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组织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肉瘤交指树突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未确定性树突细胞肿瘤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浆细胞增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多形性PTLD单核性PTLD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二.分期〔COTSWALDS〕I期:病变累与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与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与横膈两侧淋巴结区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期:病变累与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病症分为A、B。
淋巴瘤deauville评分标准
![淋巴瘤deauville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c94fa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4.png)
淋巴瘤deauville评分标准
淋巴瘤Deauville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淋巴瘤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该评分标准适用于FDG PET/CT检查,并对瘤体的代谢水平进行
评估。
Deauville评分标准将瘤体分为五个区域,从1到5进行评分。
此外,它还考虑了扫描结果与前一次扫描的比较,从而能够及时反映
治疗效果。
Deauville评分标准的信任度和重复性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进行FDG PET/CT检查后,评估瘤体的Deauville评分标准可用于
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评分标准的具体操
作方法是,将代谢水平与周围正常组织的代谢水平进行比较,并确定
评分。
得分越高,代表瘤体的代谢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差。
通常情
况下,Deauville评分标准会根据瘤体的特定区域进行评估,包括骨骼,淋巴结,肝脏,脾脏和其他瘤体。
值得注意的是,Deauville评分标准还考虑了瘤体的大小和扩散,以及治疗前后的比较。
因此,在进行检查时,需要了解以前的检查结果,
以便更好地比较诊断结果。
此外,在评估瘤体时,还应注意一些潜在
因素,例如瘤体的类型和患者的年龄等。
总之,淋巴瘤Deauville评分标准是一种可靠的测量淋巴瘤治疗效果的指标。
它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瘤体的治疗效果。
Deauville评分标准的重复性和置信度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9d2d1eb84254b35effd3413.png)
疗效
评价指 标
RECIST
肿瘤最大径用常规方法测量20mm; 螺旋CT测量10mm
CR
所有靶病变完全消失
PR
靶病变最大径之和缩小30%
SD
变化处于部分缓解和进展之间
PD
靶病变最大径之和增大20%或出现新 病灶
RECIST 1.0标准
相比WHO标准,更精确、简便、重复性好,同时增加了治疗机会,进行全面评估,并引进了影像学新概念。
特点 测量肿瘤最大长径
疗效
CR: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 PR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
小≥30% SD: 缩小未达PR或增加未
到PD PD: 病灶长径总和增加
≥20%或出现新病灶
不足
1. 当肿瘤形态不规则或瘤体在治疗 后发生不均匀性退缩时,是否还适 用未知
2000
2010
10个
2000-EASL 标准 2004-RECICL revised 2008-AASLD/JNCI 标准 2009-modified RECIST 2009-RECIST(revised)
恶性肿瘤疗效评估标准-回顾
14个
传统疗效评估以肿瘤大小变化为标准
• 196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首次提出了癌症化疗疗效评价标准的概念 和方法
JM Llovet,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8, 100: 698-711
mRECIST标准在肝癌中的应用
评价 RECIST
CR
所有靶病灶消失
mRECIST (AASLD-JNCI指南)
所有靶病灶的任何肿瘤内动脉增强消 失
以基线靶病灶直径总和为参考 以基线靶病灶直径总和为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son al, J Clin Oncol 17:1244, 1999
In 1999,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IWG) of clinicians, radiologists, and pathologists with expertise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Lymphoma published guidelines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and outcomes measurement.
The Competence Network Malignant Lymphoma convened an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 at which 5 subcommittees were formed:
Response Criteria End 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Imaging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y/Biology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criteria warranted revision, because of identified limitations and the increased use of :
1. [18F]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2.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3. flow cytometry, 4. molecular biology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 Consensus of the Imaging Sub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 in Lymphoma
Failure or death from any Entry onto trial cause
Disease progression or death from NHL Time to relapse
Time to relapse or progression
Entry onto trial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Normal
Normal
Normal
Indeterminate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Decrease in liver/spleen Enlarging liver/spleen; new sites
Normal
≥50% decrease ≥ 50% decrease
New or increased
> 75% decrease
Normal
≥50% decrease
≥50% decrease
New or increased
Normal or indeterminate Positive Irrelevant
Irrelevant
Reappearance
Definitions of End 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End Point Overall survival
Response Category
All patients
Event-free survival CR, CRu, P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isease-free survival
All patients CR, CRu
Response duration CR, CRu, PR
Time to next treatment
All patients
Cause-specific death All patients
Definition Death from any cause
Point of Measurement
Entry onto trial
Time when new treatment Entry onto trial is needed
Death related to NHL
Death
Standardized response criteria provide uniform end 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Response Criteria for Lymphoma
Response Category CR CRu
PR
Relapse/ progress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Normal
Lymph Nodes Lymph Node Masses
Normal
Normal
Bone Marrow Normal
Allowing for comparisons among studies
Facilit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re effective therapies
The widely used IWG criteria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 are based predominantly on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