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戏剧剧场
中国剧场的形式
中国剧场的形式中国的戏剧,无疑地源出歌舞。
即以现在的戏剧的形式,也还未脱离歌舞的范围。
然则在未有戏剧之前,歌舞演出的地方,便当是剧场的前身了。
昔人每称剧场为“歌台舞榭”,即是目戏剧为歌舞。
其意义是否正确,姑且不具论。
但即有此称,所谓“台”、“榭”,显然是指歌舞演出的地方,似与剧场的形成,不无多少关系吧。
从古代的歌舞里要看出它表演的场所,非惟不见记载,且亦无从揣摩。
但有一个不易的原则,即是以表演者为中心,观众则属于旁力的地位。
至于最早的歌舞场,便是汉代的百戏之场。
六朝时代,戏剧虽然尚未十分成熟,但歌舞的扮演,已有故事的插入。
到隋时,歌舞剧已呈发达,剧场的布置,因之亦略具眉目。
“百官起棚夹路”,应即观赏者的座位。
虽然是歌舞的演出,离真正戏剧尚属辽远,即令为临时的建造,其情形实已不亚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剧场了。
唐代的歌舞,因其故事的情节较为明显,剧场或已粗具轮廓。
这里虽称作“勾栏”,其所演既为院本杂剧,实即剧场。
此外,宋、元以降,最普通的剧场,便是一般神庙了。
神庙的建筑,照例于正殿的对面设有一所戏台。
戏台与正殿之间,必留有一大片广场,以容纳看戏的观众。
这种形式在神庙的建筑上,几乎是千篇一律的。
戏剧本起于祀神的仪式,故当时戏剧的演出,除了私人设有小型的舞台和内廷的专门建造外,一般人要看戏,便得到神庙或逢有祀祭的其它地方。
至于正式售卖客座的剧场,则还是最近的事实。
据清:杨掌生《梦华琐簿》云:春台、三庆、四喜、和春,为四大徽班。
其在茶园演剧,观者人出钱百九十二,曰座儿钱。
戏园客座分楼上、楼下、楼上最后。
近临戏台者,左右各以屏风隔为三、四间,曰客座,豪客所集也。
客座以下,场门第二座为最贵上述盖清-乾隆、嘉庆间北京茶园的情形,亦即当时剧场的实况。
考“茶园”之称,系因国丧不能演戏,伶工无以为生,乃就茶楼清唱。
以后戏园附售客茶,遂称戏园为茶园。
舞台中国的剧场,以今日的形式而言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是以舞台面为中心(即戏剧演出的地方),俗称一亩三分地),台前为客座,台后为戏房(今称后台,包括化妆、打扮、休息及安置衣箱把子等)舞台面和戏房,通常是用一道墙壁隔离着,仅于左右两侧各开一门,作为剧中角色出入的门户,普通称为上下场门。
后戏剧剧场时代的舞美设计初探以《红玫瑰与白玫瑰》舞美创作为例
后戏剧剧场时代的舞美设计初探以《红玫瑰与白玫瑰》舞美创作为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后戏剧剧场作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逐渐兴起。
相较于传统的戏剧,后戏剧剧场强调舞台艺术表现的自由与实验性,将场景和道具作为表达手段的重要部分。
因此,舞美设计在后戏剧剧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作品整体的感官体验,更是艺术家们表达时代与自我思考的重要载体。
以北京市京师福音戏剧团演出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介绍后戏剧剧场时代的舞美设计初探。
该剧由导演孙黎执导,舞美设计师王超萌担任舞美设计。
剧中主题鲜明,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羁绊和碰撞,表达了对家庭和人生的思考和思索,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预警。
舞美设计在剧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使观众在观看表演时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情感与冲突。
首先,舞台布景方面,王超萌采用了大量镜子和透明材料,将家庭的内部隐私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上。
同时,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主体性,在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上做到了深入、细腻、逼真。
其次,道具搭配方面,设计师注重细节,在每个人物的服装与道具上都做足了功夫。
比如,在舞台上设置了一个定时炫光球,会在不同的场景中有所变化,进一步拉近了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灯光设计方面,舞美设计师王超萌与灯光师高亮合作,让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密切配合。
在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情节中,灯光变化灵活而又巧妙,让观众彷佛与人物共情。
总之,舞美设计在后戏剧剧场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它是作品呈现的重要手段,能够增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沟通和感染力。
舞美设计在改变观者的视觉感官的同时,也深入人物的思维、情感和内心之中,成为一个有力的表现手段。
后戏剧剧场和后现实的戏剧性
2、拼贴画元素
拼贴画元素是后现代主义戏剧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种手法通过将不同的 元素、材料拼贴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戏剧中,拼贴画元素可 以是场景布置、服装设计、音乐等方面。这种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有多元性和创 新性,同时也增强了观众对作品的记忆和印象。
3、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是后现代主义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强调演员在表演过 程中的即兴发挥和创作能力,不再受到剧本的限制。即兴表演的表现方式可以 是多样的,如台词即兴、动作即兴等。这种手法增强了演员的表演能力和作品 的独特性,同时也使得作品更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
参考内容
英国的戏剧教育和剧场教育是世界闻名的,它们在培养年轻人的创造力和表演 技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戏剧教育在英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许多学校和大学都提供戏剧课程,这 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剧本创作和舞台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在英国, 戏剧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4、多元化的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法
后现代主义戏剧采用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碎片化、拼贴画、即兴表演等。 这些手法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叙事结构,以更为灵活、多变的方式来表现主 题和情感。同时,这些手法也使得后现代主义戏剧作品具有更为开放、多元的 艺术风格。
三、后现代主义戏剧的表现手法
1、碎片化叙事
碎片化叙事是后现代主义戏剧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种手法通过打破传统的 线性叙事结构,将故事情节打散成若干个碎片,使得观众需要自己去重新组合 和理解剧情。碎片化叙事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独白、对话、场景转换 等。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剧情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也使得作品更具有 不确定性和开放性。
日本现代戏剧剧场的设计理念与空间构造形式
[ yWo d l te t ; t c r f r J p n s l; p n t e e t ; i u e r e y e f tg et Ke rs h a e s u t e om; a a ees e o e a a e p c r a p a et a e r r u y t sg t r h t f m t os h r
[ s a t T ey e o t et i uo e n d a a ee t e r s se ip p r i a l f e ea Ab t c] r h p s fh ar w t E rp a p s y e ic sd n s a e t e mpe o sv rl t e h n a J n s l we d u it h wh x s
tnm ne grS a u
日本 瑰代 X 场 帕 Z gg II == JJ .. 设计理 与空向构造形式
赵 国宏
( 国戏 曲 学 院 舞 台 美术 系 ,北 京 10 7 ) 中 0 0 3
扬传统风格 、坚持民族的戏剧理念两条 主和建筑师 意识 到 ,因此 , 剧界多有 了决定 性的作用 ,它们各有 特点 ,如 : 戏 1 5 9 线并进 。 些在剧场文化建设上都有充 指 责的 声音。例如 :剧场过大 ;形体的 东京 青山的 青山 圆形剧场 ( 8 年 建 这
分的体现 。 本文从上述两个方面对一些 空 间感与建声的表现 上都与戏剧表演不 造 )和 东 京 江 东 的 贝 尼 桑 皮 特 剧 场 日本现代 剧场进行 简单的归纳和论述 。 相应 , 不宜观看 、 不宜 赏听;舞台装置 ( 9 5 建造 ) 18 年 ,就 是圆形 与方形 的两
J p e emo e d a at e t s M e n i e u t miai n a d o e e te t n f r t n o t e t a a s d m r n m ar . a wh l t s h e e h c o z t p nt a ,r s o mai f a e o n h r a o h r s u t r , ec a m f r d t n l a a e et e t r l s a e s l a e ted sg o c p i c t cu e t h r o t i i a p n s a ewe ei u t t da l s a e i n c n e t n e r h a o J h r l r we t r h s t eM i g h e i d h n z i r . P o
北京繁星戏剧村简介
北京繁星戏剧村简介
北京繁星戏剧村是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个戏剧艺术基地,由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
该村占地面积约200亩,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戏剧剧场集群之一。
繁星戏剧村拥有多个专业戏剧剧场,包括主剧场、小剧场和实验剧场等。
主剧场是村内最大的剧场,可容纳近千名观众,具有良好的舞台和音响设备。
小剧场则适合小型演出和实验性剧目的呈现。
实验剧场则为青年戏剧人提供了一个创作和展示的平台。
繁星戏剧村定期举办各类戏剧演出和艺术活动,涵盖话剧、音乐剧、舞剧、戏曲和儿童剧等不同类型的剧目。
村内还设有艺术家工作室、排练室、剧本库等配套设施,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北京繁星戏剧村以其优秀的剧场设施和丰富多样的演出内容,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戏剧团体和艺术家前来演出和交流。
同时,它也成为了北京市戏剧爱好者们欣赏优质戏剧作品和艺术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古代剧场叫法
古代剧场叫法摘要:一、古代剧场的起源与演变1.古代剧场的历史背景2.古代剧场的起源和发展3.古代剧场的主要形式和特点二、古代剧场的主要类型及代表1.露天剧场2.庙宇剧场3.宫廷剧场4.民间剧场三、古代剧场的建筑特点与功能1.建筑结构与布局2.舞台设计与道具3.观众席与观演关系4.功能与演出活动四、古代剧场对后世的影响1.古代剧场对戏曲发展的影响2.古代剧场对现代戏剧的影响和启示正文:古代剧场,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信息。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场所。
古代剧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剧场形式。
一、古代剧场的起源与演变1.古代剧场的历史背景古代剧场起源于公元前2000 年左右的希腊、印度等地。
古代剧场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尤其在古希腊、古罗马、中国等文明古国,剧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2.古代剧场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剧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祭祀活动。
古代人们为了祈求神灵的庇佑,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其中就包括了歌舞、戏剧等表演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演活动逐渐从祭祀活动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的表演场所——剧场。
3.古代剧场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古代剧场有露天剧场、庙宇剧场、宫廷剧场、民间剧场等多种形式。
各种形式的剧场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的演出需求。
二、古代剧场的主要类型及代表1.露天剧场露天剧场是最早的剧场形式,大多依山而建,将舞台与观众席设置在同一平面。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希腊的埃皮达鲁斯剧场。
2.庙宇剧场庙宇剧场以宗教建筑为基础,将剧场与庙宇相结合。
如古印度的卡拉萨石窟剧场。
3.宫廷剧场宫廷剧场主要为皇宫贵族提供表演场所,规模较小,装饰华丽。
如古罗马的庞贝剧场。
4.民间剧场民间剧场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剧场形式,规模较小,演出内容多样。
如中国古代的勾栏、瓦舍等。
三、古代剧场的建筑特点与功能1.建筑结构与布局古代剧场的建筑结构主要有三种:圆形剧场、方形剧场和马蹄形剧场。
古代剧场叫法
古代剧场叫法古代剧场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娱乐场所,也是人们享受戏剧艺术的重要场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古代剧场有着不同的叫法和特点。
下面将从中国、希腊和罗马三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介绍古代剧场的叫法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剧场叫法为“戏台”。
在中国古代,剧场通常建在宫廷、庙宇或城市中心的广场上。
戏台是以戏曲为主要表演形式的剧场,往往是临时搭建的。
戏台的形式多样,有的是简单的平台,有的是有舞台和观众席的建筑。
戏台往往由木材和竹子搭建,搭建的结构稳固,能够满足演员的表演需求。
戏台的布景和道具也是十分讲究的,能够通过布景和道具的运用来表达情节和氛围。
希腊古代剧场叫法为“剧场”。
希腊剧场是古代剧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剧场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剧场通常建在山坡上,由半圆形的剧场和舞台构成。
剧场的座位分为不同的等级,上等级的座位通常是给贵族或政要的,而下等级的座位是给普通百姓的。
剧场的舞台上有一个圆形的平台,称为“orchestra”,演员在上面表演。
剧场的背景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称为“skene”,它可以用来表达故事情节中的不同场景。
罗马古代剧场叫法为“剧场”。
罗马剧场是古代剧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罗马剧场通常是椭圆形或圆形的,建筑规模宏大,能够容纳大量观众。
剧场的座位分为不同的等级,上等级的座位通常是给贵族或政要的,而下等级的座位是给普通百姓的。
剧场的舞台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平台,称为“proscaenium”,演员在上面表演。
剧场的背景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称为“scaenae frons”,它能够通过布景和机械装置来表达不同的场景和情节。
古代剧场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人们娱乐和享受戏剧艺术的重要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代剧场都有各自独特的叫法和特点,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观念。
通过对古代剧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戏剧艺术的魅力。
古代剧场叫法
古代剧场叫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古代剧场的起源与发展二、古代剧场的种类与特点三、古代剧场对现代剧场的影响正文一、古代剧场的起源与发展古代剧场是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重要场所,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国古代,各个文明都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剧场形式。
这些剧场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希腊剧场是西方剧场的源头,其标志性的建筑是圆形剧场。
古希腊剧场以开放式舞台和观众席为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古罗马剧场则在古希腊剧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加宏伟的结构,如科洛西姆竞技场等。
在中国古代,剧场称为“戏台”或“戏场”,起初多用于宗教仪式和民间娱乐。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古代戏曲剧场逐渐形成了以戏台为中心的布局。
古代戏曲剧场通常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演员休息和化妆的地方。
二、古代剧场的种类与特点古代剧场的种类繁多,各具特点。
根据建筑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开放式剧场:最早出现的剧场形式,如古希腊剧场。
开放式剧场一般为圆形或半圆形,舞台和观众席都在同一平面上,观众可以环绕舞台观看表演。
2.室内剧场:在开放式剧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古罗马剧场。
室内剧场的特点是拥有封闭的观众席,舞台和观众席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3.戏曲剧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场所。
戏曲剧场通常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演员休息和化妆的地方。
4.竞技场:古代罗马的一种特殊剧场形式,主要用于角斗、赛马等竞技表演。
竞技场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观众席环绕中心表演区。
三、古代剧场对现代剧场的影响古代剧场为现代剧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
现代剧场在继承古代剧场的基本布局和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剧场更加注重舞台美术、灯光音响等表现手段,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总之,古代剧场是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历程为现代剧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后现代戏剧”与“后戏剧剧场”辨异——以三个不同时期《哈姆雷特》的改编演出为例
“后现代戏剧”与“后戏剧剧场”辨异——以三个不同时期《哈姆雷特》的改编演出为例杜明哲摘 要: 辨析“后现代戏剧”与“后戏剧剧场”的差异,能够发现两者在时间上存在重叠与交叉,常被视作近似式等同、异质性并置或承继式发展的关系。
通过重新梳理、界定两者的概念,结合汤姆·斯托帕德、海纳·穆勒以及罗伯特·威尔逊三者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改编创作,可以得知:“后戏剧剧场”通过对戏剧传统的溯源,推演了“后现代戏剧”所未能彻底实现的解构意旨,并从文本、空间以及观演关系等层面构筑起新型的表现形态与演绎规则,以此来揭示当代戏剧艺术发展的演变动向。
关键词:后现代戏剧;后戏剧剧场;哈姆雷特;改编辨异 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2-03-21作者简介:杜明哲,南京大学文学院2020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曾到台湾中山大学剧场艺术系、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语言与文学系交流访学,研究方向为外国戏剧,后戏剧剧场。
如何辨识“后现代戏剧”与“后戏剧剧场”?为什么德国学者汉斯-蒂斯·雷曼要选择以“后戏剧剧场”(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这一概念来重新阐发欧洲1970年以来的新型剧场现象?这是笔者一直颇感困惑而亟思弄清的问题,相信当前戏剧学界也有不少人关注这个问题。
对于两者的辨别,学者们大体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沿演剧史时间轴出发,认为后戏剧剧场是对后现代戏剧的另一种描述,本质近似。
比如,赫尔伽·菲恩特(Helga Finter )使用“后现代戏剧”一词预先描述了后戏剧的本质特征;丁扬忠、曹路生等国内学者将海纳·穆勒的文本归属于后现代创作,甚至将后戏剧剧场视作后现代戏剧的演出。
第二种看法,以玛格丽特·汉密尔顿(Margaret Hamilton)、格伦·克鲁兹(Glenn D’Cruz )等学者为代表,他们通过词源回溯,发现后现代戏剧与后戏剧剧场的理论性差异,并认为前者援引自外部既成理论,后者生发自戏剧传统并“提供了一种与常规文化理论在戏剧应用中截然不同的方法”[1]3-23。
西方剧场史
.
15
前述有关早期希腊剧场表演场地上的景屋都是西方学者综合 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进行的推测。从希腊留下的剧本来看,景 屋大都以庙宇或宫殿为背录,也有一些剧情是在洞穴、营帐或 林地前展开的;有可能景屋并非完全固定,其外观年年不同
.
16
希腊普化时期剧场
基于对视线效果的关怀以及对几何学的热衷可能是引导剧场观 众席走向完整几何形 的主要原因。利库尔戈斯领导酒神剧场改 建时正值希腊盛期,財源充足,遂以石座席替代了木凳。整个 观众席均以石材铺砌,既有永久性又便于把前部观众席改建成圆 形的一部分。
.
6
喜剧家: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50~前380)在他们大量的剧作中,仅 存的不过45本。其中8存下来的悲剧32本,喜剧12本,森林之神 剧1本,除其中4本外,所有这些均作于公元前5世纪, 悲剧題材都是史诗性的,来自希腊神话、王朝历史以及帝王家 族中的逸事与传说,直 至描述王族的侵略战争。喜剧题材则 属地方性的.更多反映当时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现 实生活中 的各种冲突。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时有一千多个悲剧剧本,今 天只留下32本。
稍凹洼的曲线形断面, 以求适应人脊部的曲线,使人坐上去更舒服一 些。
(3)有些罗马剧场中,座席升起的垂直面用耐火砖砌筑,内灌
以混凝土、座席水平面饰以马赛克,全然变成小块材料的做法
.
25
Thanks
.
26
.
14
古希腊
到了公元前4世纪,为了进一步扩大现众席的容量,就将原有观 众席向后延伸,延仲部分已不可能再沿用山坡的自然地形, 遂用石材砌筑,比山坡要高出很多,用两条坡道将最后一排 座席与山坡连接起来,这种扩建现众席的做法也可在卡隆尼 亚的希腊剧场中见到,唯此剧场由岩石中刻出的座席呈类似 椭圆的弧线形。
古代剧场叫法
古代剧场叫法古代剧场是表演艺术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古代,剧场的叫法多种多样,各有特色。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古代剧场的叫法、含义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古代剧场的概述古代剧场是表演艺术的重要场所,它为戏剧、曲艺、舞蹈等艺术形式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在我国古代,剧场并不像现代那样统一叫法,而是根据地域、文化、建筑特点等多种因素来命名。
二、古代剧场的叫法及其含义1.古代剧场的叫法:(1)戏曲剧场:以戏曲表演为主,如京剧、越剧等。
(2)综合性剧场:演出各类戏曲、曲艺、舞蹈等,如元曲、杂剧等。
(3)市井剧场:以民间表演为主,如评书、相声等。
(4)宫廷剧场:为皇宫内苑演出,如京剧、昆曲等。
2.古代剧场名称的含义:古代剧场名称通常反映了剧场的功能、特点和地位。
如“梨园”一词,源自唐玄宗设立的一个戏曲班子,后来成为戏曲剧场的代名词。
再如“勾栏”,原指古代城市中的娱乐场所,其中包括戏曲、曲艺等多种表演形式,因此也成为古代剧场的叫法之一。
三、我国古代知名剧场的介绍1.长安大戏院:位于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戏曲剧场。
2.梨园:唐玄宗设立,成为后世戏曲剧场的典范。
3.勾栏:北宋时期著名的娱乐场所,汇集各类戏曲、曲艺表演。
4.聚乐部:明代北京城的戏曲、曲艺演出中心。
四、古代剧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古代剧场不仅是表演艺术的舞台,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古代,许多戏曲、曲艺、舞蹈等表演艺术都在剧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同时,古代剧场还承担了教育、娱乐、礼仪等功能,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总结古代剧场作为表演艺术的载体,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叫法繁多,反映了古代戏曲、曲艺等表演艺术的繁荣。
古代剧场在文化传承、教育、娱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红楼梦廊坊景点简介
红楼梦廊坊景点简介
红楼梦廊坊景点,即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一个集戏剧、文学、艺术和
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
它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由王潮歌担任总构想、总编剧和总导演,历时8年精心打造。
该景点首期共有4个大型室内剧场、8个小型室内剧场、108个情景空间以及室外剧场。
这些剧场和空间以红楼梦为背景,通过戏剧的方式,让游客深入体验和理解红楼梦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在大型室内剧场中,有一所八十年代的中学、一座从后台进入的标准剧场、一座拥有7个空间的环形剧场以及一座宛若太虚幻境的剧场。
这些剧场的设计独具匠心,为游客提供超乎想象的戏剧体验。
小型室内剧场则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演绎与红楼梦有关的故事。
例如,在1812年的婺源、1917年的上海、1974年的苏州等地,都有因红楼梦而起的一幕幕戏剧在上演。
此外,情景园林也是该景点的一大特色。
游客穿过16扇大门进入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便开始了一场穿越的旅程。
情景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色、每一
个表演都与整个城池相互呼应,重新构建出一个世界。
总的来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一个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戏剧艺术和园林美学完美融合的文化旅游项目。
它不仅让游客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也让他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体验到戏剧和园林的美妙。
后戏剧剧场时代的女性力量——以20世纪末美国女性行为艺术为例
后戏剧剧场时代的女性力量——以20世纪末美国女性行为艺术为例The Female Power in the Time of 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Taking the Female Performance Art in Late 20th Century as an Example贾浅烦 Jia Qianfan摘要: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兴表演形式和特点总结为“后戏剧剧场”的概念。
作为后戏剧剧场表演在观念艺术潮流中的重要尝试,行为艺术正是这种表演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随着二战的结束,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中心展开,此次浪潮也催生出了一批美国女性行为艺术家,本文以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的美国女性行为表演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为例,研究后戏剧剧场时代下,行为表演艺术中的女性力量。
关键词:后戏剧剧场,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行为艺术Abstract: The German theorist Hans-Thies Lehmann summarized the emerging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mance since the 1970s as the concept of 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 As an important attempt of 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performance in the trend of conceptual art,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system. In this period, with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second-wave of feminist movement star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is wave also stimulated a group of American female performance artists. This article takes their art practices as an example to study how their opinions and strength were showed through performance in the postdramatisches era.Keywords: 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second-wave of feminist movement, performance art1童文敏很久以前行为2020摄影:徐立霜66. All Rights Reserved.一、后戏剧剧场与行为艺术后戏剧剧场的概念是1999年由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的,在他的著作《后戏剧剧场》问世以前,西方戏剧理论界并没有对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新的剧场现象和表演形式进行宏观总结,而仅是将它们作为由布莱希特开始的现代戏剧的延伸。
后戏剧剧场表演技巧
后戏剧剧场表演技巧
后戏剧剧场表演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打破传统戏剧的线性叙事方式:后戏剧剧场不再遵循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而是采用非线性、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方式,让观众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故事和角色。
2. 强调身体和动作的表现力:后戏剧剧场不再依赖语言和文本,而是更加注重身体和动作的表现力,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舞蹈等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3. 大量使用技术手段:后戏剧剧场大量使用技术手段,如投影、音效、灯光等,来扩展和增强表演的效果。
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逼真的场景,还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4. 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体验:后戏剧剧场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体验,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表演中,增强观众的感知和体验。
5. 跨学科的融合:后戏剧剧场融合了多种学科和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绘画、影像等,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和多元。
同时,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也使得后戏剧剧场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总的来说,后戏剧剧场的表演技巧更加注重身体和动作的表现力、技术手段的运用、观众的参与和体验以及跨学科的融合。
这些技巧使得后戏剧剧场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也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所以一个剧场艺术家必须与其他艺术家一 样,必须做一个不落入俗套不落入模型的方式。 绝大部分艺术的功用并非很大。雷曼认为,形式 也是一种内容,因为形式与内容有辩证的关系, (形式自身蕴涵意义?) 提问:如何面对第三世界国家强有力的戏剧政治 功用? 答:在南美有一种强烈的传统,一种贴近民间的 戏剧形式,直接被当作政治工作,但是在南美的 大都市中,这样的公用却又是微乎其微的。因为 这样的政治剧场要求有非常清楚的取向,谁是朋 友,谁是敌人。然而对于当今世界,却是非常复 杂的,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这样的取向是非 常模糊的。在南美的政治领袖,被人所崇拜,被 于很多人来说,好人与坏人的区分已经消失了。 对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戏剧,不存在规则。在很 多情况下,十分明晰的政治剧场,是存在的,也 有不起作用的。对与戏剧剧场很大的问题在于不 展现如何去做一个决定。布莱希特在60年代就已 经说过,如果给一个兵工厂照相,并不能展现真 相,恰恰在于其内在关系,而今天的政治剧场也
言是富有音乐性的,与正常的念白不同。此时观 众有两种选择,一者可以听音乐,二者可以明白 意义。对于德国观众来说,这样的表现方式是十 分挑衅的。合唱部分是十分冗长的,观众对此是 反感的。要观看这样的剧目要求耐心,这样的耐 心在德国的80年代是不具备的。所以我们看到了 同样的现象,一开始被观众所讨厌的。而后成了 经典。剧目呈现的方式类似仪式。将仪式与剧场 联系在一起是施雷夫十分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施 雷夫如唐尓海默一样,也导演了大量的霍普顿曼 的作品。在唐尓海默时,还是以一种非常传统的 方式来呈现剧本。但是施雷夫将之全部打散。后 戏剧剧场在尽量避免观众在电影院的感觉,去掉 同情,使得观众更为专注地关注作品内在的含 义。利用合唱队的形式,在施雷夫之前的七十年 代就有人进行了尝试。
它改变了我们接受的方式。他改变的也许是艺术 审美的方式,而并不是直接的政治问题的方式。 所以,如果直接在舞台上直接呈现政治压迫的问 题,并不是一个政治剧场。而剧场的政治性存在 于别的层面。早在20年代,布莱希特与匹斯卡托 争论过,匹斯卡托要让剧场直接成为政治工具, 而布莱希特认为不应该直接呈现,应该改变观众 的接受方式和思考方式。所以自布莱希特始,剧 场的形式和方式就已经开始变革。剧场的变革与 社会问题,社会思潮直接相关。但如果用一种非 常成规的方式在舞台上直接展现一个革命性的 故事,是达不到宣传的目地的。所以我们需要非 常小心地来对待这样的政治问题。 我们看到这些剧场作品,中心都不是呈现人的心 理活动。展现的是一种形式。它引起我们关于人 是什么的思考。那人和动物同时在舞台上出现, 引起了一种问题的出现,即人和动物如何打交道 的问题。这些舞台上的符号,都造成了人的一种 想法和思考方式的改变,通过这些反思,人在发 展,我们在改变社会。我们知道,在今天,生态 问题愈发严重,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急待解
面。合唱队和歌队有着重要的作用。格鲁伯的手 下,歌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舞台的呈现是十 分缓慢的。虽然有故事,故事也被讲述,但是十 分缓慢的。几乎无法感知。我们进入这样一个剧 场,不是关注故事,而是关注如何呈现的问题。 在一个后戏剧剧场中,很重要的就是用舞台呈现 来表达一个故事。在这样的一种舞台呈现中,关 系正好相反,原来是文本第一。而这样一个剧场 中,我们完全可以按照绘画来欣赏。我们可以用 视觉符号来读懂它。 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是整个德国后戏剧剧场的不 同侧面。
观众不同情舞台上的演员,使得观众保持冷静。 在布莱希特开始,演员的演出加强了批判,削弱 了表演。而今的戏剧,已经不想做一个让人同情 的戏剧。如果要改变人的政治观点,也许不需要 观众同情,要我们同情的话,我们不需要看戏。 如果需要同情,我们可以不用看戏剧。但是同情 一个穷人,没有任何的结果,不会引发任何的行 动。所以唐尓海默在做这个新的形式,是对自然 主义的一个反思。 有人提问:布莱希特产生引导,但是唐尓海默让 人感受不到? 雷曼:例一是批判,而整个舞台的呈现,是充满 了社会批判的。布莱希特的批判。但是在今天明 确批判主题是困难的。现在去批判社会的艺术 家,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观点。所以唐尓海 默与布莱希特不同。如果用德语去读布莱希特的 剧本,会发现社会批判并不是很明了和直接的。 布莱希特可能成了一个误读。简单化的政治读 解。布莱希特本身也是充满了模糊性。以及诸多 歧义。布莱希特的剧本本身是充满了悖论的,并 非一个明确的剧本。唐尓海默排演这样一个剧,
有人提问:语言音乐性传达是什么状态?(不知 所云) 雷曼:指得就是音调,与语言意义没有关系。而 一般情况下两者相关,唐尓海默使两者脱离。 有人提问:后戏剧剧场语言地位下降,与观众交 流的问题?剧场问题的意义。 雷曼:意义的削弱的问题很重要。一个自然主义 的剧作家对之的批判,是要求观众与演员之间有 认可。观众需要在自然主义舞台中需要同情他 们。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布莱希特有法,
决的问题。如果人不改变人对待自然的方式,世 界将毁灭。要表达这样的主题,不能直接表达。 在整个欧洲的哲学史上,人本主义占有重要的问 题。而今天,以人为世界中心的想法必须进行改 变。我们必须人认为人之为人的本质。在欧洲理 性主义传统中,人是将世界其他当作一种工具。 而现在,必须让自己步下神坛。在这样的一种改 变中,艺术会发挥重要的功用。艺术并不全部都 是理性的。一片论文是纯粹理性的。而诗歌却可 以理性也可以非理性。艺术饱含着理性之外的东 西。 歌队把人呈现为一种非个人的方式。个人在欧洲 传统中,是一个很成问题的方式。对传统的布尔 乔亚的个人主义的批判,不一定要用直接方式来 呈现,要呈现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方式。 观演方式要改变,不应该如同电影和电视一样, 让观众成为被动的,被强迫接受的。而原来的观 演方式,却是这样一种被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 令人反思之处在于,缺乏一种主动性。如果制造 一个难懂的东西,就已经是带有政治性的,因为 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接受方式,以及理解方式
他可以使用一个文本,但是却有着极大的空间来 呈现这样一个剧本。 18世纪,舞台出现了非贵族。19世纪,舞台出现 了下层民众。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了唐尓海默的戏 剧呈现,是与整个欧洲的戏剧史相关的。唐尓海 默的导演中心制,并非一个非常极端先锋的尝 试,是受到民众欢迎的。虽然有着奇怪的表演方 式,但是却能够接受。虽然在空间上有着特别的 地方,但是观众认为,这是一个对文本特殊的呈 现方式。
并不想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唐尓海默只是用 今天的语言展现了这样一个剧本,督促观众得到 自己的结论。我们不再有那些伟大的回答了。旧 有的学说和系统已经不复存在。福柯说的一样, 宏大叙事的时代已经结束的。所以作为个人我们 必须富有创造性地选择一个回答。剧场已经不再 是一个宣教的教室了。
例二: 在古希腊时代,歌队是演出的中心。在而今,许 多剧场的合唱队已经消失了。爱纳·施雷夫 (Einar Sechleef)在剧场演出中,重新找到了合 唱队的重要性。在德语剧场界,对之争论十分巨 大。 爱纳·施雷夫导演。题目《母亲》。是古希腊诸 多剧本的一个拼接。说的是一个母亲劝说大家把 她的儿子埋葬,她的儿子死于战争。注意歌队的 因素,以及舞台空间的因素。很少有对话,即使 在有对话的时候,也没有人心理。 在第二例子中,声音的音乐性更为明显。爱纳·施 雷夫使用了很多了很多古希腊的剧本。表演中语
台空间迫使演员采取一定的舞台姿势采取行动。 这样的行动方式是一种十分不自然的行动方式, 是人为的。如果一直弯着腰行动,整体姿势不同 于常态。这种方式在中国戏曲中并不新鲜,所谓 的非现实表现方式。这就是后戏剧剧场的一个重 要层面,舞台空间的符号性被放大了。我们也看 到舞台上的人所表达的语言也是非现实主义的。 在自然主义的剧作中,被后现代剧场进行了一次 解构。语言是有节奏的,如同歌声的。这是当代 德国对于现实主义的一种反叛。唐尓海默在舞台 上阐释一个自然主义作品。当19世纪自然主义出 现的时候,曾经引起一个巨大的轰动,并且是一 个丑闻。霍普顿曼的自然主义剧作,布尔乔亚观 众对此有着强烈的反对。唐尓海默用了自然主义 的因素,但是却没有使用自然主义呈现的方式。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后戏剧剧场,用的是非现实主 义,来表达自然主义。并且选取了文本。导演中 心制下的一个例子。近十年以来,后戏剧剧场出 现,大家开始讨论导演中心制的剧场。在德国, 把后戏剧剧场和导演中心制剧场划成了等号。所 以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理念,在导演中心制中,
后戏剧剧场 汉斯·蒂斯·雷曼 后戏剧剧场不是以文本为中心,但是却包含了文 本的因素。 (此处换而言之,后现代戏剧是没有办法直接面 对没有文本进行支撑这一事实的。也就是说,后 戏剧剧场未必能够摆脱亚里士多德的体系。) 后戏剧剧场是一种舞台实现的手段。 v 例一:霍普顿曼。Micheale Thalherimer导演的霍 普顿曼的剧本(故事讲述一个女子非法生育孩子 而后死亡。) 舞台空间,演员活动的是一个黑暗的空间,别无 其他布景。如同19世纪柏林工人的家庭。在这样 一个舞台呈现里面。家庭的陈设并没有被真实呈 现出来。我们所看到,仅仅是人物的行动。而行 动的方式也是特别的。所有人物都是佝偻身子 的,因为舞台的顶部十分低矮。这种舞台设置突 出了舞台空间的特点。当然,舞台空间有其符号 性。这种符号性象征着压迫,这是第一种意义。 在德语中压迫可以翻译成向下的含义。这样的舞
例三: 欧里庇得斯作品:《酒神》导演:Klaus Michael Grueber 格鲁伯 我们又看到一种剧场,要求观众有着极大的耐
心。但是并不明确所有舞台符号的含义。一开始 狄奥尼索斯出场,酒神是一种疯狂的神明,格鲁 伯将之成现在一个精神病院中。给我们一个符 号,就是狄奥尼索斯进入了一个癫狂的状态,所 以狄奥尼索斯更接近于动物。所以在舞台后方我 们可以看到有一匹真的马。在原剧本中,国王是 想禁止对狄奥尼索斯的礼拜仪式,格鲁伯在处理 这一场的时候,看到了这种禁止崇拜后面的政治 含义。整个场面就像一个一尘不染的医院,到处 都是清扫的机器。所有医院中的护士,都没有脸。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种激情和理性的冲突。理性的 人觉得应该保持情节,人的另一面,兽性的,激 情的一面是与之冲突的。通过舞台的符号呈现, 这样的一种冲突得以表达。格鲁伯不想将之现代 化处理,没有将这种剧目进行一个贴近生活的改 变,而是依旧离我们十分遥远。我们在舞台中看 到一些自然元素的符号。比如说水、土。妇女正 在拆开舞台的地板。我们看到医院非常情节的下 面有着另外一种世界,在社会有秩序的表面下, 是另一个真实的世界。整个舞台都充斥着符号。 并不是所有符号都可以理解。懂可以有很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