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国民性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

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

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内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该著作虽然被后来的许多学者贬斥为“模仿”之作,但作为第一部在对英汉语言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语法著作,拉开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序幕。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刘重德把中国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3]第一时期从1898年到1949年。

这一时期,马建忠、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语言学家都曾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汉语有别于英语的特点。

英汉名词对比研究分析

英汉名词对比研究分析

• all the year round一年到头 • all the time一直 • 无论刮风遇下雨、全心全意怎么翻译?
• Rain or shine, we must arrive there on time.
• we should serve people heart and soul.
3)汉语名词可以作谓语,英语名词没有这种功能, 英语中的谓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动词或系动词充当

• •
名词分类_____Fra bibliote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有名词 | | |名| | 个体名词 | | | | | | 可数名词 | | | | 集体名词 | | | |普通名词 | | | |词| | 物质名词 | | | | | | 不可数名词| | | | 抽象名词 | |
英语可数名词的复数,一般在单 数名词后加“s”或“es”。
• • • • • 一些不规则名词还有特别的复数形式 有少数名词的单复数是一样的 还有少数名词只有复数形式 有些名词复数形式表示别的意思 有些不可数物质名词加s,表示不同种类 的意思
2 语法功能对比 冒国安P16
• 1)汉语名词经常做主语、定语和宾语,
• • • • • •
静坐罢工 简易门诊所 退席,退场 失败 组织,团体 保密
• 创举,开篇 • 故障 • 维修
• (二)有些英语名词的性(gender)采用形态 变化来表示,这些名词在汉语却用词汇 手段来表示。
• (三)英语的名词有数的范畴。汉语名词本身没 有“数”的表示,数的概念通过其他方法来表 示,如将名词与数量词组合等方法。 • a pen 一枝笔 • two flowers 两朵花 • three children 三个小孩 • a set of furniture 一套家具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致 性 和 分 歧 性 — — 尤 其 是 分歧 性 。但 是 为 了说 明 问 题 ,对 语 法 》 为 标 志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得 以 复 苏 。尤 其 足 改 革
比分 析 有 时也 不 能 不 谈 词源 和 语 言 的 某 些历 史 演 变 ” ] 。
开 放 以来 , 随 着 中外 交 流 的 日益 频 繁 ,英 汉 语 言 对 比研 究
L n u t C )或 对 比分 析 ( o t a t v A a y i ) , ig i iS s C n r s ie n l s S
多汉语有另 于英语 的特 点 。 “ 们的对 比研 究虽有移植 的 土 l 他
成 分 ,但 其 中 包 含 着 认 真 的 鉴 别 和 自已 的独 特 创 造 ,对 汉
理论 和 方 法 。
关键 词 : 英汉语 言
对 比研 究
性 质 范 围 宗 旨目标
理 论 方 法


英汉语言对 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年 。这 一 时 期 , 马 建 忠 、黎 锦 熙 、 吕叔 湘 、 王 力 、高 名 凯

语 言 的 对 比研 究 又 称 对 比 语 言 学 ( 0 t a t e 等 语 言 学 家 都 曾对 英 汉 语 言 进 行 了 对 比研 究 ,并 提 出 了 许 C n r i s v
英 汉 语 言 对 比 研 究 作 为 对 比 语 言 学 的 一 个 方 面 , 主 也 呈 现 出 繁 荣 发 展 的 势 头 。据 王 菊 泉 、郑 立 信 的 统 计 ,仅 要 是 对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进 行 共 时 的 研 究 , 描 述 它 们 之 间 的 异 “ 9 5  ̄ 2 0 年 国 内 这 方 面 的论 文 就 已 超 过 2 0 篇 , 专 1 9 年 ]0 3 10 同 , 并 将 其 研 究 结 果 应 用 于 其 他 相 关 领 域 。在 揭 示 其 异 同 著 和论 文 集 有 1 4 之 多 。 ” E 2部 5 ]

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体现和探究

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体现和探究

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体现和探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英文化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语言实践中,中英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礼貌用语、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中英双方的交流效果,也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挑战。

在礼貌用语方面,中英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对称性和尊重度上。

在中国,人们通常使用对称的称谓来表示尊重,例如“先生”、“女士”。

而在英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Mr.”、“Mrs.”、“Ms.”等称谓来表示身份和尊重。

此外,中文中的敬语使用频率较高,表达方式也比较委婉,而英文中则更加直接和简洁。

在表达方式方面,中英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人们喜欢使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英国人则更注重实际和简洁。

例如,在中文中,人们可能会说“水滴石穿”,来比喻
坚持不懈的力量,而在英文中则可能会直接说“persistence pays off”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文化背景也是影响中英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中国,礼仪和面子很重要,人们注重团体和家庭的利益,而在英国,个人主义和自由则更受重视。

这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沟通方式和态度。

总之,中英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不仅可以提高交流的效果,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 1 -。

国内英汉语用对比研究综述

国内英汉语用对比研究综述
国内 已发表 了英 汉语 用对 比研究 的论文 14篇 , 1 涉
境的对比研究、 用前提 、 语 指示语 、 言语行 为的跨文 化研 究 、 话结 构 、 交 用语 、 用 移情 的对 比分析 、 会 社 语 探讨 英汉 对 比语 用学 的应 用前 景
除 此之外 , 余 龙 、 许 何兆 熊等 在他们 各 自的著 作 中也 分 别对 英 汉语 用对 比的 一 些 理 论 问题 作 过 阐
作全面的、 系统的 、 科学的描写与解释。围绕这个 目 标, 其研究任务分为 4点:) I全面地建构本学科的理 论框 架 和体系 , 确 其学 科 性 质 、 明 研究 目标 、 务 和 任
研究 内容 ;) 过系统 的对 比研究 , 2通 揭示 英汉 语言使 用上 的异 同 ;) 3 描写 和解 释英 汉应 用上 的语 用原则 ,
及理论研究 、 语用 预设 、 话语结 构、 指示语 、 交往规 则 、 际行 为 、 交 委婉语 和禁忌 语 、 性别 歧视 、 语用 失误
等多个方 面。另 外 , 些语 用 学 和跨 文 化 交 际学 的 一 专著也部分 地 涉及到 语用对 比。

述。许余龙在《 比语言学概论》 J 对 一书 中提 出语
[ 收稿 日期】2 0 —1 —1 01 2 8
的语用 结构进行 对 比。何 兆熊 在《 编语用 学概 新 要》 中提 出 了不 同的 意 见 , 认 为语 用 学 是 采用 他 对 比语言学( 指语音、 语义 、 语法等层面的对 比研究) 的研究方法对 语言的语 用层次进行 研究 的一 门学
用 对 比可 以从语 言表 达 方式 和语用 意 义这 两个方 面 来 着手进行 , 以 比较 相似 的语 言 表 达方 式 中的 语 可 用功 能 , 也可 以 比较 相 同 的语 用 功 能 在两 种语 言 中 通过何种 形式 来 表 达 。 另外 , 他认 为 还 可 以对话 语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ContrastiveStudiesofEng1ishandChinese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序近几年来,国内语言学界兴起了一股热潮,叫做汉英比较研究。

投身于这种研究工作的有多少人,我不知道,但是我注视着一位身居前列,奋勇争先的来自厦门的中年人一连淑能。

为什么连老师的成绩比许多人好呢?除了他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之外,我估计厦门大学的师、友,尤其是几位前辈学者的指点提携,对他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汉英比较研究有许多条路可走,连老师的着眼点是语法和修辞。

这是一条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路。

他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0.Jespersen,H.W.Fow1er,R.Quirk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

脚踏实地,取材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

关于本书有什么内容,可供什么人使用,作者在前言中已经作了介绍,我不必饶舌。

但是书中有好些精采之处,我忍不住要说几句。

例如作者指出:1.英译汉往往要破句重组:Inthedoorway1ayat1easttwe1veumbre11asofa11sizesandco1ors.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三白六色,大小不一。

2.英语用指物主语的句子,汉译往往要改用指人主语:Anideasudden1ystruckme.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3.汉译有时要用动词代替英语原句中的抽象名词:Hehadsurfacedwith1ess visibi1ity inthepo1icydecisions.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4.汉语“他能吃能睡”,英语该怎么说呢?rt Hecaneatands1eep,,?Whocannot?”Hecaneatwe11ands1eepwe11,,?"eatwe1Γ,可能指吃得好,肯花钱在食品上面。

作者的答案是:Heisagoodeaterandagoods1eeper.。

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比较中英两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两国居民在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感受,揭示两国居民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异同。

本文将首先介绍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然后概述中英两国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背景。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综述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两国居民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数据,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将涵盖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满意度、情感状态、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两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本文期望通过比较中英两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两国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两国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增进中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两国在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合作。

二、文献综述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情感与认知评价。

自从20世纪50年代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它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英两国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在中国的文献中,主观幸福感多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家庭观念、社会地位等因素紧密相连。

例如,中国文化强调“家”的重要性,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等往往是评价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即使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同样重要。

相较之下,英国的文献则更多地从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出发,探讨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在英国,个体的自由、独立和选择被认为是幸福的关键。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质条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英汉对比研究评价

英汉对比研究评价

英汉对比研究评价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探索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英汉对比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并且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英汉对比研究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这两种语言。

其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基本原理。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

总之,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并且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它的结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这两种语言。

因此,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

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

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

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

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

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

英、汉名词的对比研究

英、汉名词的对比研究

英、汉名词的对比研究内容摘要 虽然英语和汉语在名词的基本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如果对它们名词的功能及用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名词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尤其是它们各自的语法特征,常会影响我们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在交际活动中遇到麻烦。

本文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英,汉语言的名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名词的异同,为英语学习及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捷径,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名词 对比研究!.英、汉语名词的分类英语名词因其特征而分为:专用名词Proper nouns 如:Beijing 北京、China 中国、Lanzhou University 兰州大学等;普通名词Common nouns 如:water 水、desk 书桌、train 火车等;普通名词又可进而分为: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s 如:country 国家、gun 枪、fighter 战士等;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s 如:family 家庭、staff 职员、peo ple 人民等;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s 和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s 如:air 空气、cotton 棉花、glass 玻璃、work 工作、information 信息、relation 关系等。

其中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因其可数而称为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物质和抽象名词因其不可数,而属于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的范畴。

这种分类关系可表示如下:汉语名词的分类因其作用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表示人的或事物的名词,如:工人worker 、老师teach er 、文化culture 、山hill 等;2.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天today 、春天spring 、现在now 、早晨morning 等;3.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东east 、西west 、上above 、外头outside 、北京Beijing 等。

英、汉语言中性别特征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性别特征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性别特征对比研究作者:兰青叶唐巧玉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3期摘要:语言中的性别特征,充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现实,在父系社会,文字开始大量创造,语言文字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而且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男女平等的语言不断出现。

通过对比东西方两种语言的性别特征,并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中语言的性别特征是经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英语;汉语;性别特征;对比一、什么是性别歧视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语言是社会之境,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展示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社会是语言之根,置身社会语境,可以切身感受到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

性别歧视现象在人类生活中存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无疑会反映这种歧视。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对性别歧视(sexism)的解释:prejudice,stereotyping,or discrimination,typically against women,on the basis of sex(尤指对女性的)性别偏见,性别歧视。

而在《辞海》中也有对性别歧视的定义,在升学、就业、晋升、参与政治社活是动等方面严重限制及压抑女性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在权利关系、人际关系、家族关系、两性关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二、英汉语女性歧视对比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1923年出版的《语言与结构》在说,英语是他所知道的最男性化的语言。

在构成和使用上都有强烈的性别歧视色彩。

从构词特点、词汇意思演变、两性对应词和对男女描述用词的不同,以及在社会文化不断积累发展的产物——谚语中都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女人所受到的歧视和所处的附属地位。

(一)称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系国家,当女子出嫁后会在名字后面冠以夫姓,出嫁前的姓被丈夫的姓所取代。

此外,对男性而言,无论婚否,都称为Mr,女性则相应的被称为Miss/Mrs,是否结婚这一隐私,从第一次互相介绍的时候就已经大白于天下了。

英汉对比研究2

英汉对比研究2

Blue
• Once in a blue moon
E.g.: This is a chance once in a blue moon.
• Blue Blood
E.g.: The prince of the country will not marry any girl who has no blue blood.
black
• • • • • • In black and white blacksmith black tie black coffee black tea black sheep
注解: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例如 Black Friday 指耶稣在复活节前受难的星期五,是悲哀的日子。 • black在英语中还象征气愤和恼怒,如: black in the face 脸色铁青 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怒目而视 • 另外,黑色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阴险”、“邪恶”的含义, 不过翻译时不一定用“黑”或“black‖的字眼,如: 黑心 evil mind backstage manipulator 幕后人物 黑幕 inside story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black day 凶日 black future 暗淡的前途
4. Society 社会习俗
颜食人俚动 色物名语物
Don’t take the word too literally!
COLOR
Green hand E.g. We are green hands, so we must learn from the old workers. Green fingers E.g. I can't tell a dahlia from a daffodil, but my wife has very green fingers

中西方文化对比报告

中西方文化对比报告

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性学习报告中西方风俗习惯1、称谓及称呼的不同: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

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

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

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

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

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

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在英美国家,人们的相互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 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却是得体,亲切、合乎常埋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 Mrs 或Miss。

他们这些做法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2、敬语谦词: 像称谓一样,英语中的敬语谦词也远远少于汉语。

在英语中,不管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多高,you 就是you,I 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局长、工程师" 等敬语。

汉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

它要求人们跟长辈或上级、甚至同辈说话时,要用敬语,否则就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谈及自己时则要用谦词,如不使用,也会被认为没有礼貌。

另一原因,便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突出自己,总认为"谦虚" 是一种美德。

而在英语中这类词较少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西方人喜爱追求平等,二是他们长期以来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强调培养个人自信心。

受以上观念的支配,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明显有很大区别。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解读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化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3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比照分析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5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6 从摩尔•弗兰德斯看世纪英国女性地位7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8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0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11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表达12 浅谈公示语英译13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14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15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16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17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18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19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20 浅析《双城记》中的牺牲精神21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2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23 从汉英墓志铭看中西生命价值意识之差异24 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经济学人》中的习语翻译25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应用26 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色彩27 《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28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29 xx大学翻译方向学生发展规划30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31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32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33 An Analysis of “The Cask of Amontillado”34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35 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36 中西方茶文化比照研究——以红茶为例37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9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40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41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42 海明威《雨中猫》的文体分析43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44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45 Pronunciation Problem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46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47 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评析48 从《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看马克•吐温的幽默挖苦艺术49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qui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50 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51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52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53 象征手法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运用研究54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55 《远离尘嚣》人物分析及悲剧写法56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刻画手法分析57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58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59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60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装品品牌翻译61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62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63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64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On Sister Carrie’s Tragedy65 从翻译美学角度评析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四种汉译本的得失6667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68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69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70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71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72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73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7475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76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77 浅析中英委婉语差异7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9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80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81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82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83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84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8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6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87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比照88 从操纵理论看儿童文学的复译89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90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91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ors92 Status Quo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hanghai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93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94 Discussing 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95 浅析清教思想在霍桑《红字》中的表达96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97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98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Romance Movies99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100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101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102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03 让中国学生说正确英语-------探讨如何摆脱英语语用失误104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105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106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比照研究107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108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109 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10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111 分析《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二重性格112 自然与自由之子--新女性戴茜米勒113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114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15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116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17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118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19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2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微探121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形象122 肯克西《飞越疯人院》的女性主义批评123 关联理论在《老友记》幽默言语翻译中的运用124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125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126 英汉翻译中文化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分析127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128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129 简析诚信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130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西方商业广告语的差异131 浅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132 《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133 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134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 ation 135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136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137 浅析《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成语的翻译138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139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140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141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142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143 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144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45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146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147 中英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比照研究148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语艺术研究149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50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151 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152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153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154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155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156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157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158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159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16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161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62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63 《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形象分析164 比较中西方礼仪差异165 英汉超音段音位的比照分析166 《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167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68 论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中的弗洛伊德主义169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170 浅析《远大前程》中的两个乡村女性形象——乔大嫂和毕蒂171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17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173 浅析哈代主要小说作品中鸟的意象174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美国梦的幻灭175 附带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对英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比较研究176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17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178 The Analysis of Promot 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179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180 伍尔夫的悲剧—电影《时时刻刻》观后181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182 The Otherization of China in The Woman Warrior183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184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185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186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87 意象图式研究188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189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190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191 从文化的角度比照研究中英人名192 从《蝴蝶梦》看女性社会身份193 论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194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195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196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197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198 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悲剧命运的根源199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200 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

(全英文论文)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全英文论文)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英语毕业论文)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英语毕业论文)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3、(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英语毕业论文)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6、(英语毕业论文)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7、(英语毕业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8、(英语毕业论文)A Discussion of the Gothic Style as Applied in “A Rose for Emil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英语毕业论文)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10、(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开题报告+论文)11、(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2、(英语毕业论文)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13、(英语毕业论文)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14、(英语毕业论文)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15、(英语毕业论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17、(英语毕业论文)《麦琪的礼物》主题与写作手法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9、(英语毕业论文)《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20、(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21、(英语毕业论文)Rabbit’s Predicament and Dreamland22、(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开题报告+论文)2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2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25、(英语毕业论文)《简爱》与《谢利》中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研究26、(英语毕业论文)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开题报告+论)27、(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28、(英语毕业论文)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9、(英语毕业论文)《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心路历程3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31、(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32、(英语毕业论文)《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33、(英语毕业论文)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3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35、(英语毕业论文)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36、(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3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38、(英语毕业论文)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3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开题报告+论文)40、(英语毕业论文)《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41、(英语毕业论文)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2、(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43、(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44、(英语毕业论文)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5、(英语毕业论文)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46、(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47、(英语毕业论文)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开题报告+论文)48、(英语毕业论文)《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9、(英语毕业论文)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50、(英语毕业论文)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51、(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52、(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3、(英语毕业论文)《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54、(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中词语修辞格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5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56、(英语毕业论文)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57、(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中的孤独(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8、(英语毕业论文)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开题报告+论文)59、(英语毕业论文)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0、(英语毕业论文)《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开题报告+论文)61、(英语毕业论文)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62、(英语毕业论文)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63、(英语毕业论文)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64、(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Differences of Jocasta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Jin Suo Ji(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5、(英语毕业论文)《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6、(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67、(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68、(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开题报告+论文)69、(英语毕业论文)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开题报告+论文)70、(英语毕业论文)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开题报告+论文)7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72、(英语毕业论文)《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3、(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7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75、(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新词的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论文)76、(英语毕业论文)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Francesca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Based on Jung’s Collective Unconsciou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78、(英语毕业论文)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开题报告+论文)79、(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in Beloved(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0、(英语毕业论文)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开题报告+论文)81、(英语毕业论文)从贫穷到堕落——解读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奋斗历程(开题报告+论文)82、(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83、(英语毕业论文)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84、(英语毕业论文)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85、(英语系经贸英语)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突破之路—以华为为例86、(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87、(英语毕业论文)影视字幕翻译原则——从文化角度进行研究88、(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89、(英语毕业论文)《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90、(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美国梦的幻灭(开题报告+论文)91、(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92、(英语毕业论文)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开题报告+论文)93、(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94、(英语毕业论文)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95、(英语毕业论文)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96、(英语毕业论文)《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97、(英语毕业论文)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98、(英语毕业论文)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开题报告+论文)99、(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0、(英语毕业论文)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01、(英语毕业论文)汉英颜色词语的内涵语义浅析10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03、(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4、(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5、(英语毕业论文)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106、(英语毕业论文)“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7、(英语毕业论文)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开题报告+论文)108、(英语毕业论文)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109、(英语毕业论文)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开题报告+论文)110、(英语毕业论文)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1、(英语毕业论文)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12、(英语毕业论文)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13、(英语毕业论文)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11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15、(英语毕业论文)《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116、(英语毕业论文)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117、(英语毕业论文)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18、(英语毕业论文)《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119、(英语毕业论文)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开题报告+论文)120、(英语毕业论文)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121、(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22、(英语毕业论文)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123、(英语毕业论文)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12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25、(英语毕业论文)论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知识分子的悲剧126、(英语毕业论文)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7、(英语毕业论文)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8、(英语毕业论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2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虚词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130、(英语毕业论文)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开题报告+论文)131、(英语毕业论文)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132、(英语毕业论文)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3、(英语毕业论文)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34、(英语毕业论文)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35、(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差异透视女性的不同命运—薛宝钗与韩美兰对比研究136、(英语毕业论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137、(英语毕业论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138、(英语毕业论文)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39、(英语毕业论文)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140、(英语毕业论文)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1、(英语毕业论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142、(英语毕业论文)《哈利波特》中西弗勒斯•斯内普的人物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143、(英语毕业论文)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开题报告+论文)144、(英语毕业论文)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145、(英语毕业论文)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6、(英语毕业论文)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7、(英语毕业论文)从《朗读者》中汉娜的形象论道德盲视现象148、(英语毕业论文)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149、(英语毕业论文)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50、(英语毕业论文)《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151、(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52、(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153、(英语毕业论文)合作原则在电影《暮光之城》人物心理分析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5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开题报告+论文)155、(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15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157、(英语毕业论文)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58、(英语毕业论文)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开题报告+论文)159、(英语毕业论文)论《冰与火之歌》中角色视点手法的运用160、(英语毕业论文)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161、(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162、(英语毕业论文)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163、(英语毕业论文)女权主义评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本》164、(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165、(英语毕业论文)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166、(英语毕业论文)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67、(英语毕业论文)探析《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16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开题报告+论文)169、(英语毕业论文)《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探析170、(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71、(英语毕业论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商务广告翻译172、(英语毕业论文)论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新与旧的世界173、(英语毕业论文)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74、(英语毕业论文)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5、(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 17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7、(英语毕业论文)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差异178、(英语毕业论文)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179、(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180、(英语毕业论文)《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1、(英语毕业论文)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182、(英语毕业论文)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策略的研究18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84、(英语毕业论文)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85、(英语毕业论文)Black Women's Searching for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Sula(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6、(英语毕业论文)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187、(英语毕业论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8、(英语毕业论文)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189、(英语毕业论文)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90、(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191、(英语毕业论文)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2、(英语毕业论文)Chinese Auto Companies’Cross-border Acquisi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s on the Chinese Auto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Geely’s Acquisition of V olvo(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3、(英语毕业论文)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194、(英语毕业论文)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195、(英语毕业论文)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开题报告+论文)196、(英语毕业论文)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197、(英语毕业论文)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8、(英语毕业论文)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句子结构的不对应性199、(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开题报告+论文)200、(英语毕业论文)《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开题报告+论文)。

中英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中英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中英语言文化对比研究IIIComposed and Compiled by Dept. Prof. Li Yi-zhong第三讲2011年11月11日周五一、中英文化语言对比概论1.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我国学者关于对比研究的主要观点3.什么叫单项对比?什么叫双向对比?4.学习中英文化语言对比的功能是什么?5.什么叫正向迁移?什么叫逆向迁移?6.如何利用好两种迁移学好英语?一、中英文化语言对比概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近年来,特别是对双语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通过对双语的比较、对比,互译、和信息转换从而得出普遍的语言和文化规律,从而极大地推动着外语教学和语言交际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语言学宝库,成为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交际和语言教学的法宝。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建设文化强国,证明语言文化已经超出其固有的界线,成为当今世界建设强大国家的法宝之一,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和国际意义!对比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对亲属语言进行历时的比较,寻找共同点,确定亲属关系和原始母语;而对比语言学则是对任何双语进行共时性的对比分析,寻找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研究其成果对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际、翻译工作等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这种对比研究对语言学理论有好处,双语对比研究的成果有助于语言普遍现象的探索,可以大大丰富语言学理论。

这种对比研究对语言学的应用也是有好处的,它为第二语言教学、翻译、机器翻译、同声传译、语言的有效交际、双语词典的编纂等应用领域提供了双语对应规律。

受到广大语言学界、外语教学界、翻译界、外交界、对外汉语学界、以及一切交际领域界的广泛欢迎。

1.什么是对比语言学?对比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分析方法。

例如,我国古代高僧对印度佛经的翻译,日本在五六世纪时期对汉文的训读,中世纪欧洲各国以拉丁语为蓝本编写的本族语语法书,总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中外中国英语研究之比较

中外中国英语研究之比较

摘要:从英语传入中国到现今英语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人使用的英语呈现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激起了中外学者对中国英语这个正在发展的使用型变体极大的研究兴趣。

对比中外学者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外研究的不同侧重点,这可以促进中国英语的进一步研究,推动中国英语的发展,以及为国际交流提供便利。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中国英语;特征引言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关注中国学习者所使用的英语。

这是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英语越来越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征。

正如亚洲英语中的新加坡英语、菲律宾英语、印度英语等,中国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英语也成为世界英语和亚洲英语大家庭的一个成员。

从中国英语的提出到现在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英语定义葛传椝(1980),区分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第一人,认为中国英语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因为有很多对母语者陌生,带有中国特色的事物要表达。

汪榕培(1991)也持有同种看法。

蒋家骏(1995)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英语,是世界英语大家庭的一员,更准确地说,是发展圈中的一员。

罗云志(1998)认为中国英语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

榕培(1991),张培成(1995),杜正明,胡平杰(2006)等学者都认为中国的英语可以看做是英语的使用型变体。

megan eaves(2011)进一步将中国英语归入一个正在发展的变体,而不是已确立的变体,因为中国英语只符合巴特勒标准的前三个标准。

李文中对于中国英语的定义是这样的:基于标准英语,中国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在词汇、句型结构和篇章结构都有中国特色,但并不受到母语的干扰。

其定义被kirpatrick和徐长志(2002)引用,崔晓霞(2006)也采用了相似的表达。

jong jin(2005)强调来自其它地方的人可以听懂中国英语。

franky kai-cheung poon(2006)认为中国英语是在中国使用的英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国民性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中英两国国民性对比研究,分析国民性产生的根源,通过文化差异对比希望能够增进中英两国的相互理解,增强两国文化适应能力,减少文化摩擦,更好地促进中英两国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国民性;对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越来越多,文化的摩擦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为了更好的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我们的文化适应能力,文化对比研究显得极为必要。

中国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学要义》中指出,文化是维系民族统一而不破灭所必需的内在纽带,是体现民族特点的东西,民族性格是根植于人的内心的文化模式。

要对不同文化的产生追根溯源的话,还是要从民族的性格上来分析,也就是从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来看。

那么,什么是国民性,对于这个概念,没有一个统一且明确的定义,甚至还存在着争议性,到底怎样界定,按最为广泛的提法,对于国民性的解释是,它是national character的汉译,有的又译为民族性,是从欧洲传入日本,在日语系统里翻译之后,又传入中国的。

国民性是一个集合概念,他具有稳定的特征表现,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体现出的共有的文化特征、精神特质、价值观念、性
格特点、心理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

我们以中英两国为例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英国的国民性,一提到英国,人们一定会脱口而出一个词语:绅士。

这个词语似乎是专属于英国的。

西方有句谚语说道:一夜之间可以冒出一个暴发户,但绝不可能产生一个英国绅士。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修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言谈举止,我们可以称之为风度,是不可能一触而就的。

有人提出,英国精神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绅士道”。

绅士的传统最早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近代英国时期形成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

与此同时,绅士风度还吸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以及中世纪骑士精神,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

英国可以说是把传统延续深入到现代生活的典范国家,他们坚定的尊重着传统。

讲礼貌,包括尊重女士,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传统的标志性行为特征。

例如,上楼梯时,为防止跌倒、失足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男士应让女士走在前面,下楼梯时,则让女士随后。

坐车时,当男士要开窗、抽烟、听收音等时候,都需要首先征得女士的同意。

男士与女士一起行走在街道上时,男士应位于外侧,让女士靠商店一边行走,过马路时,男士应走在靠车停的一方,如同时跟两位女士走路,应走在中间,以免冷落其中一方。

这些都是英国男士绅士风度最为典型的事例,也是他们将传统植根于自身价值体系,外化于一言一行的表现。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是有着多重的民族性格以及民族精神的,英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英国人却被称作“特殊的欧洲人”,尽管与欧洲大陆一水之隔,但是英国人与其他欧洲人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

他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所体现出的特有的民族精神,比如勇敢、坚持、进取、礼貌、保守、担当等等。

英国人有个如同美国人被叫做“山姆大叔”一样性质的绰号——“约翰牛”。

这个词语源于一位英国作家写的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这个人物其实是英吉利民族人格化的表现,他执拗但心地善良,后来经过广为流传,“约翰牛”这个有些牛劲实干家形象的词语就成了英国人的代名词,虽然当初是对英国人傲慢及固执性格的批判,但是英国人却把这一绰号看成是对他们性格特征的恰当概括,流露出的是一种自豪的情感。

任何一个国家国民性形成的原因为外乎几点,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物质生产等等。

对于英国而言,影响其国民性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然地理以及历史发展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集中在靠近欧洲大陆的地区,这样的平原地势便于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

这种自然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特殊的欧洲人有着
独特的岛国心理,造就了他们保守、严谨、理性的性格特征。

但是
英国人又是积极进取的,极具冒险精神的。

这要从历史的因素来分析,英国作为一个小小的岛国,曾经多次遭受外敌的入侵,英国的历史和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罗马人的征服,给不列颠带来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城市管理,道路系统,后来又传入了基督教;盎格鲁—撒克森人的入侵,把日尔曼的马尔克原始民主制引入了英伦,诺曼底征服把欧洲大陆完备的封建制度带到了英国,并使英国和欧洲的联系更加紧密。

英国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真正的“英国人”恰恰不是英格兰人而是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人,他们直到今天仍然顽强的保留着很多历史传统,英国没有统一的节日,甚至参加国际体育比赛都要分成四个部分参加。

可以看出,正是这样的地理历史原因锻造了不列颠民族的勇敢、机智、有耐心、自我克制和冒险开拓的民族性格。

那么,中国的国民性是怎样的呢?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是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最早进行直接研究的人,他在1894年出版《中国人的气质》(或译《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列举了中国人爱面子、勤俭、保守、孝顺、慈善等26种性格特点。

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曾对中国人的国民性做过颇为深刻地研究。

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在《我国民族的特性与其他民族的比较》一文中,认为中国民族有重人伦、法自然、重中庸、求实际、尚情谊、崇德化6种特点,而这6种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

中国的国民性是建构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与世界其他文化类型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类型的形成,也离不开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从地理环境看,中国既有不可逾越的高山绵亘于西北,又有大海徜徉于东南,有文化学者说是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与西方地中海沿岸的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从物质生产方式看,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中华文化是植根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的,这与中、西亚的游牧民族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不同;从社会结构看,宗法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成为世界史上的特例,自然又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

正是由这些因素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融合凝聚、务实求稳、重民尊君、重家族轻个人、重经学轻科技、重人事轻鬼神的文化特征,又由这样的文化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贵和尚中。

当然在如今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为了更好的推进本民族的进步,我们在对待国民性问题上,对于其他民族性格是采取包容态度,以求吸纳其他民族优秀品质改造本国国民性的劣根,而对于我国的民族性格,在尊重传统优秀民族精神基础上,更多的是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自身的不足。

以下我们从中英两国国民性对比中来分析审视自身优劣。

在中英两国,有几句谚语可充分表示两国的国民性。

英国人有言——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一场足
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颠帝国。

中国谚语言——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两句谚语展示了中英两国国民性的区别,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比较:相对于中国人,英国人更务实一些,更重视行动而不是规划和总结。

这要归结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国人是理性思维,重视演绎,而中国人则是重视归纳。

英国人的组织纪律与合作精神非常突出,这归功于英国人能够自我约束,在集体完成事情中,英国人强调必须人人具有自我约束能力。

他们在完成一个事情的时候非常务实,真诚,而且具有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能够进行自我的监督。

而在中国,组织纪律和合作精神显得尤为欠缺,这是因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坚持贯彻自己的意见而不肯退让,这样难免会有争执,争执之后又会带有情绪,经常因此导致事情半途夭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无法像英国人那样在各方面都有统一的传统。

比如做事负责、遵守时间、讲求效率、尊重他人的自由、生活富有规律等等做人做事的基本习惯,是英国普遍存在的。

在教育理念上,英国人重视对个人品德和修养的塑造,重视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思想独立的张扬。

而中国的教育功利色彩略微重了一些,父母总希望孩子学习热门专业,而不大考虑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

中国的孩子总是最勤奋的,但是由于不是兴趣所使,最容易产生所谓的石化,缺乏创新。

究其根本,英国传统和国民性格具有一致性,英国人传统中培植了基本统一的国民性格,比如崇拜贵族,才会培养自身的绅士风度,坚忍不拔、与人合作、勇敢坚持这些精神品格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并成为一种固定的为广大民众所习惯的精神品格。

而在中国,我们应该明白自身的优势的同时,看到当前民族性格中的种种缺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完善。

虽然如今我们强调和谐社会,允许“和而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应该形成一种民族习惯。

希望通过这样的国民性对比研究,能够增进中英两国的相互理解,增强两国文化适应能力,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减少文化摩擦,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 , 1987.
[2] 黄相怀编著,《英国精神》,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3] 张亚松等主编,《东方人性格地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 傅光中、田艳玲主编,《西方人性格地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