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焊接工艺和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热处理工艺和方法•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6.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报告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2.《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
为了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础的机械制造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内容。
一、导论在开始具体探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械制造的概念和重要性。
机械制造是指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部件或成品的过程。
它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机械制造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 熟悉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4. 具备机械制造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包括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将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包括铸造、锻造、焊接、机加工等工艺。
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各种工艺的操作技能。
3. 机械制造设备学生将学习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包括机床、数控机床、切削工具、测量仪器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机械制造实践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行机械制造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任务。
这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项目实践: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机械制造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领域整体内容详见表1.表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领域整体内容序号学习项目 1 毛坯生产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铸锻焊) 2 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4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2、详细教学内容项目《机械制造基础》详细学习项目详见下表2所示。
表2:学习项目1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艺的规程制订学习课时12 项目任务描述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能够完成以下工作:1.对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确定轴类零件毛坯种类3.确定进行轴的定位基准选择和定位4.确定螺纹及外表面的加工方法5.确定轴的加工路线6.选择加工设备、刀具、量具夹具9.填写工艺过程卡10.检查和评估注:传动轴零件要求大批量生产,编制其加工工艺规程学习目标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初步具有以下能力:1.能正确选择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2.能完成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工艺路线的设计3.能够对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对毛坯进行选择4.能正确选择轴类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5.能编制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填写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等学习内容 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2.工艺规程的制定依据及作用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及内容4.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要求和步骤;5.分析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确定其表面的加工方法6.轴类零件材料、毛坯及热处理方式选择材料、毛坯及热处理方式选择5.盘套类零件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6.盘套类零件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7.盘套类零件加工参数的选择和工时确定8.盘套类零件加工的机床及工艺装备选择9.盘套类零件加工成本效益分析二、推荐教材1)京玉海主编:《》,出版社。
(推荐教材)主编:《》,出版社。
(推荐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 21102133305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英文名: Foundation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 机械与包装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2、学时与学分数:80 学时,4.5 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及目的:本课程是现代机械制造专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必修的 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有关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综合运用 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为达到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创 新的目的打下基础。
因此,本课程特别强调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密切结合,以便为 该专业学生一年后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胜任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任务:(1)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相关的实验、练习、生产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 掌握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
(3)了解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 趋势。
4、先行、后续课程: 先行课程主要有:1)《工程图学》;2)《机械工程材料》;3)《机械设计基础》;4)《工 程力学》 后续课程主要有: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2)《生产实习》;3)《毕业设计》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闭卷、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 绩占 30%(其中课堂考勤占 10%,平时作业占 10%,实验成绩占 10%)。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知识内容:机械制造工艺方法与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要求:在了解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加工装备的同时,应深入理解有关机械加工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基准的概念,工件的定位原理,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与编程》、《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一、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方法,分析了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为学习者解决机械制造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前续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开展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和加工质量控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产制造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将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机械制造概述具体包括机械的概念、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机械制造的基本环节和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
主要介绍机械的定义、机械产品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加工方法和数控技术等相关概念。
一方面让初学者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掌握机械产品的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现代加工技术,熟悉机械产品加工方法,了解CAD/CAM/CAPP/CAE/PDM技术。
模块二: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选用具体包括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选用等内容。
本部分是机械产品生产制造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机械加工的基础之一。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融机械制造中的金属材料、热加工和切削加工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目的:《机械制造基础》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本课程任务:1.考生通过学习,能初步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金属材料及其选用、毛坯的制造方法;2.通过学习,培养制定加工工艺规范与合理选用加工方法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专业课,先修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并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重点:拉伸图、材料性能的判定、硬度的测定方法。
难点: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的定义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强度和韧性(一)强度定义及强度指标(二)塑性定义及塑性指标(三)拉伸图和材料性能的判定方法第二节硬度(一)硬度的试验方法(二)硬度测定的实际意义(三)硬度指标的划分,硬度符号的书写第三节冲击韧度(一)冲击试验来测定冲击韧度(二)冲击韧度的分类(三)冲击韧度的定义,冲击韧度符号的书写第四节疲劳强度(一)疲劳强度的定义(二)疲劳强度曲线(三)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纯金属、合金、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常见晶格类型、固溶强化原理。
难点:金属晶格缺陷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格和晶胞(三)晶格常数: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表示方法第二节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合金的基本概念,固溶体的概念(二)金属化合物和固溶体的分类,常见的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的代表例子。
(三)固溶强化原理的应用,固溶强化的作用及其体现。
第三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多晶体结构(二)金属的晶体缺陷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纯金属、合金的结晶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学习机械制造中的常见工艺控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组织与管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选用原则–常用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评价–常用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3.工具与设备的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用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原理–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4.工艺控制方法–尺寸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加工过程参数的控制5.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基本机械加工操作的实践–常见机械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方案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实践操作: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设备,培养实践操作能力;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加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表现等;2.作业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3.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资料: -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指导书》 - 《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设20周,每周3学时,按如下进度进行:周次内容第1周课程介绍及概述第2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3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4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5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6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7周工艺控制方法第8周工艺控制方法第9周工艺控制方法第10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1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2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3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4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5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6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7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8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9周复习与总结第20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5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一门专业职业技术课,实践性较强,必须经过生产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常见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
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常见的刀具角度和结构、典型夹具的结构、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为学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选择机械加工方法。
2、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常见的刀具角度和结构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选择各种刀具。
3、掌握夹具的基本知识,能够根据生产条件和工艺要求,合理选择机床夹具。
4、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初步具备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5、熟悉典型零件轴类、套类、箱体类的加工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切削运动、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的几何角度、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工件材料加工性、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刀具材料及切削液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
2、机械加工工艺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原则、基准和定位、定位元件、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机械加工误差、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振动、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典型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典型箱体零件加工3、课程的主要要求1)学习机械零件加工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编程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2)学完本课程能根据工件的用途合理的选择刀具,能制订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3)在教学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讲授理论时要注重和生产实习相结合,能够得到消化使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得到加强和巩固。
4)本课程建议安排在学生在学习了基础课、机械制图及计算机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机床认识实习课程之后讲授。
四、课时分配表学内容合计讲授实验切削运动、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的几何角度、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工件材料加工性、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刀具材料及切削液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20 14 6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原则、基准和定位、定位元件、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机械加工误差、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振动20 20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 2典型套类零件加工工艺 2 2典型箱体零件加工 2 2机动考试 4 4总计50 44 6五、教材及参考书籍1.机械制造技术主编吴善元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主编罗会昌机械工业出版社3.机械制造工艺学主编朱焕池机械工业出版社4.机械制造基础主编高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分类机械制造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机械制造概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实验法:安排金属切削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2.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金属切削实验设备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让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
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高等教育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研究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及成形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毕业设计及工作后从事专业机械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本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1。
了解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工程材料、成形过程及现代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2. 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改性方法,初步掌握其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3。
掌握主要毛坯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4。
掌握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生产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各种加工成形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基本原理,了解零件的工艺过程,并具备选择零件成形方法的能力,能制定制造工艺规程;5. 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6。
了解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与基础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金工实习》的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只有在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继续完成学业。
2.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课程,为了较好地完成专业学习,需要学好本门课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
重点:1.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的概念及意义2.拉伸曲线的意义3.硬度测量方法及主要应用难点:各力学性能表示符号、意义及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弹性和刚性(二)强度和塑性(三)硬度(四)冲击韧度(五)疲劳和断裂韧度第二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一)材料的物理性能(二)材料的化学性能(三)材料的工艺性能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掌握合金相的结构重点:晶体结构类型及基本组织难点:合金的相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金属中常见的晶体结构(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格与晶胞(三)常见晶体结构第三节实际晶体的结构(一)晶体结构(二)晶体缺陷第四节合金相结构(一)固溶体(二)金属化合物第三章金属的相变和相图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组织,能够正确的进行铁碳合金相图分析,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概念及结晶过程,了解铁碳合金相图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Ⅱ)》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Ⅱ)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Ⅱ)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课程编码:4604266025属性:理论学分: 2.5 总学时:40 实验学时: 4 上机学时: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先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4504021040 3212211020 机械设计基础(Ⅰ) 机械制造实训(Ⅱ-1)3212212020 机械制造实训(Ⅱ-2)大纲执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邱亚玲大纲审批:机电院学术委员会教学院长:祝效华制定(修订)时间:2014年3月二、目的与任务及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基础(Ⅱ)》是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主要的切削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主要的机械加工装备;机械加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知识;零部件结构工艺性;零件几何精度的公差标准、精度设计方法;特种加工、精密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专业课程及以后从事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三、基本要求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择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零部件机械加工及装配的结构工艺性;掌握零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及零部件精度设计方法;具备制订机械加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特种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进与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本课程可采用案例(项目)教学法,以某一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为主线通过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36学时)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6学时)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切削加工的概念;掌握零件表面成形方法及表面成形运动;熟练掌握机床的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了解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及方法;掌握常用刀具材料性能及选择;了解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及方法;掌握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概念、衡量指标、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等。
教学方式及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动画、模型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第一节切削加工概述(1.5学时)1.1切削加工的概念1.2零件表面的形成1.3机床的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重点:零件表面成形方法及成形运动,机床的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难点:机床的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第二节刀具几何参数(1.5学时)2.1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2.2确定刀具角度的参考系(正交平面参考系)2.3刀具的标注角度2.4刀具的工作角度重点: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中的标注角度。
难点:车刀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刀具标注参考系及标注角度。
第三节金属切削刀具的选择(1学时)3.1刀具材料的性能及选择3.2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重点: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常用刀具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切削用量的选择(1学时)4.1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4.2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4.3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重点: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难点: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第五节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学时)5.1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概念及衡量指标5.2影响材料切削加工性的主要因素5.3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重点: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概念及衡量指标;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难点:影响材料切削加工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2学时)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编号方法;掌握机床运动分析及机床运动调整计算的方法。
教学方式及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一节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编号(0.5学时)1.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1.2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重点: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
难点: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
第二节机床运动分析及调整(1.5学时)2.1机床的传动联系及传动链2.2机床传动原理图2.3机床运动的调整重点:机床运动参数及其调整计算。
难点:传动原理图;机床传动链的特点;机床运动的调整。
第三章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机床(8学时)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掌握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钻镗加工、磨削加工及齿轮加工等传统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加工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掌握各种加工方法使用的刀具特点及用途;了解相关机床(车床、铣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等)的类型、运动及结构特点;了解光整加工和超精加工方法及原理。
通过学习能初步掌握传统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用途。
教学方式及手段:采用启发式、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视频、动画、图片、模型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本章部分内容亦可安排现场教学或课外自学。
第一节车削加工(2学时)1.1车削加工的运动和用途1.2车削加工的刀具1.3车床的类型及结构特点(以CA6140为主讲解,简单介绍其它类型车床及工艺范围)重点:车削加工的用途和运动。
难点:车床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第二节铣削加工(1.5学时)2.1 铣削加工原理、铣削方式及铣床的运动2.2 铣床的类型、用途及工艺特点2.3 铣削加工刀具重点: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难点:铣削参数及铣削方式。
第三节钻、镗加工(1.5学时)3.1钻削加工用途、运动及刀具3.2钻床的类型及工艺特点3.3镗削加工用途、运动及刀具3.4镗床的类型及工艺特点重点:钻、镗加工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难点:钻、镗加工的机床及刀具。
第四节磨削加工及光整加工(1.5学时)4.1磨削加工(主要包括砂轮特性及选择、磨削加工机床的特点及工艺范围)4.2光整加工4.3超精加工重点:磨削加工的特点及用途、光整加工及超精加工原理及作用。
难点:光整加工及超精加工原理。
第五节齿轮齿形加工(1.5学时)5.1齿轮齿形加工概述(齿形加工原理、方法、齿轮加工刀具的特点)5.2滚齿加工的特点及用途(以Y3150E滚齿机为例讲解)5.3插齿加工的特点及用途5.4齿面精加工(剃齿、珩齿、磨齿加工原理及特点)重点:齿形加工原理及方法;滚齿、插齿加工的特点及用途。
难点:齿形加工原理。
第四章机械零件精度设计(10学时)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极限与配合》系列国家标准、《几何公差》国家标准、《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常用典型零件(滚动轴承、普通螺纹、圆柱齿轮)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重点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本术语;掌握相关国家标准的组成规律、特点及基本内容;基本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及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零件精度设计(尺寸精度、几何精度、表面粗糙度选择、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方式及手段:本章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课程设计如减速器设计中的齿轮、轴承的设计过程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一节尺寸精度设计(4学时)1.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1.2标准公差系列与基本偏差系列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择(尺寸精度设计)重点: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尺寸精度设计方法。
难点:公差带与配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几何公差概述(3学时)2.1几何公差概述(几何公差研究的对象、内容、公差项目及其标注)2.2几何公差带(几何公差带的概念及特点)2.3几何精度设计(几何公差的选用)重点:几何公差项目及其标注;几何精度设计。
难点:几何公差带的概念及特点;几何公差项目的标注;公差项目与基准的选择。
第三节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1学时)3.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及评定参数3.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及标注重点: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的含义.难点: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的选用及标注。
第四节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2学时)4.1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滚动轴承配合的特点、滚动轴承的配合及其选用)4.2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4.3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圆柱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评定参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方法)重点:滚动轴承与轴颈及外壳的配合选用、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评定参数及精度设计方法。
难点: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6学时)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及编制方法;学习工件安装与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
要求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内容及设计步骤;掌握零部件加工、装配的结构工艺性;掌握定位基准及选择原则;了解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工序内容的方法。
掌握工件安装的概念及安装方式;了解典型机床夹具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式及手段:本章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某一典型零件(轴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盘类零件等)的工艺规程设计过程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基本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件安装、定位与夹紧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基本概念(1学时)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3生产类型与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重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难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第二节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1学时)2.1零部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2.2零部件加工、装配的结构工艺性第三节定位基准及选择(1学时)3.1基准及其分类3.2定位基准的选择重点:基准的分类;定位基准的概念及选择。
难点: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第四节工艺路线及工序内容的确定(1学时)4.1加工方法的选择4.2加工阶段的划分4.3工序顺序的安排4.4工序内容的初步确定重点: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顺序的安排。
难点:工序内容的确定。
第五节工件的安装(1学时)5.1工件安装、定位与夹紧的概念(定位原则、方式及定位元件)5.2工件的定位原则5.3工件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重点:六点定位原则,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难点:工件的定位。
第六节典型机床夹具介绍(1学时)6.1 夹具的基本组成6.2 几种典型夹具的主要特点重点:夹具的基本组成;几种典型夹具的主要特点。
难点:几种典型夹具的结构特点。
第六章特种加工技术(2学时)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特种加工技术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