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ski的真理定义和语句真值的推导

合集下载

浅析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

浅析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

浅析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针对浅析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而真理论则是语义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真理论中,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被广泛运用。

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最初是基于数学逻辑的研究,后来逐渐转化为语言哲学领域中的研究。

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认为,一个陈述句可以被证明为真实的前提是,如果陈述句和现实的对应关系是真实的,那么陈述句就是真实的。

具体来说,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包括三个要素:语言、现实和真实。

其中,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系统;现实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和关系;真实则是语言和现实的对应关系。

用塔尔斯基的话来说,一个句子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所描述的世界也是真的。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可以来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的正确性。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例子1:“今天是星期天”。

这个陈述句显然是真实的,因为今天就是星期天。

因此它和现实存在对应关系,符合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

例子2:“2+2=5”。

这个陈述句是错误的,因为2+2不等于5。

因此它和现实不符合,不具有真实性,也符合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

例子3:“李明正在吃饭”。

这个陈述句如果在李明正在进餐的时候说出来,就是真实的。

但如果是在李明已经吃完饭的时候说出来,就是不真实的。

因此它的真实性取决于它和现实的对应关系。

例子4:“地球是平的”。

这个陈述句是错误的,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不是平面。

因此它和现实不符合,不符合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

例子5:“狮子不会飞”。

这个陈述句是真实的,因为狮子的确不会飞。

因此它和现实存在对应关系,符合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是正确的。

一个陈述句的真实性取决于它和现实的对应关系,只有当它和现实存在对应,即符合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时,它才能被证明为真实的。

除此之外,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首先,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它对于一个陈述句的真假性有着清晰明确的标准,使我们可以对言语和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准确的评估。

悖论与塔斯基真理定义

悖论与塔斯基真理定义

号, 给 出一 种公 理 的刻 画等 。 通 过一 个 明确 的可
子 的名 称 ( 这 一 模 式 的一个 例子 是 “ 雪 是 白的 ”
消除的定义方式把真概念引入理论中 ,只是满 足 上述 挑 战 的一种 方式 。 但是 , 与公理 化 的处 理
相 比, 后 者具 有 一个 非 常重 要 的优 势 , 即通 过 给 出这 样一 种 定 义 ,经 由被 定 义表 达 式 的 可消 除 性, 我们 能够 保 证 如果 初 始理 论 是 一致 性 , 那 么 最 终 的理论 也应 当是 一致 的。 塔斯 基 的 理论 是 一种 逻 辑语 义 学 ,本 质 上 是 建 立 在 逻 辑 与非 逻 辑 概 念 划 分 的 基 础 之 上 的。 2 0世 纪 5 0年代 中期 , 随着逻 辑 的扩 展 , 塔 斯
的真在于句子与实在相一致。这是一个以亚里 士多德 的 真理 观为 出发 点 的定 义 。按 照 亚里 士
“ 某物是什么而说它不是什么 ,或者某物 清晰的逻辑学家和模型论之父 ,这种身份 的塔 多德 : 斯 基 ,是一 位 知名 的逻 辑 学家 和 有着 鲜 明形 式 不 是什 么 而说 它是 什 么为假 ,而某 物 是 什 么说 倾 向的哲学 家 。 第 二个 塔斯 基是继 卡 茨米尔 、 特 它是什 么 ,或 者某 物 不是 什 么 而说 它不 是什 么 。【 略 斯 基 的 目标就 是建 构 一个 能 够 捕捉 瓦尔 科 夫 斯 基 、 莱 斯 尼 威斯 基 、 鲁 卡谢 维奇 、 埃 为真 ” 杜凯威茨等之后 , 华沙哲学学派最杰 出的成员 , 并赋予 这一 概念精 确 内容 的定 义 。 塔斯 基 的第 二 个 目标 是 研 究 逻辑方法论 , 个与希尔伯特的形式 主义和维也纳学派的实 又称 元逻 证 主 义有 着最 为 密切联 系 的哲学 家 。第 三个 塔 用塔 斯基 的说 法 是元 数 学 。元数 学 (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塔尔斯基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塔尔斯基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塔尔斯基1 前言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证明、真理和知识的学科。

在科学方法论中,逻辑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波兰逻辑学家塔尔斯基被誉为“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的导师”,他的贡献对于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塔尔斯基的生平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生于波兰华沙,是一名犹太裔学者。

他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华沙大学任教,并成为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

随着战争来临,塔尔斯基于1939年移居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成为了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

他于1983年在美国逝世。

3 逻辑学与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有序的思考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科学家得以发现新的真理,推翻过时的假说。

在这个过程中,逻辑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准确、有条理、有效的推理。

逻辑学可以提供科学家必需的工具和方法,以确保科学推理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4 逻辑学在塔尔斯基看来塔尔斯基对逻辑学的贡献有很多,其重要性体现在推理的严密性和形式化证明的有效性上。

他开发了一种形式语言,可以用来描述逻辑命题的真值,这成为了后来公理化集合论和其他新兴科学领域中逻辑系统的基础。

此外,他还研究了如何对自然语言(例如英语)进行形式化描述,以使得逻辑问题也能通过语言描述和处理。

5 逻辑演绎与科学实证塔尔斯基的方法也支持了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执行。

科学实验可以被视为一种逻辑推理,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假说是否成立。

实验和推理并用的方法,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基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探究自然科学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通过使用塔尔斯基的方法,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6 总结逻辑学是科学方法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塔尔斯基的学说则为逻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他提出的逻辑体系,科学研究中的推理和实证得以更加严密、精确和有效。

我们可以说,塔尔斯基对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1)(精)

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1)(精)

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1)波兰数学家、逻辑学家塔斯基(AlfredTarski,1902—)1933年在《形式化语言中的真理概念》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对于“真理”(Truth)的语义学定义。

它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后来的分析哲学的意义理论,并且导致理论语义学的正式建立。

本文试图简单地评介建立这个定义的前因、方式及其后果。

一.为何要从语义角度定义“真理” 一般说来,语义学(semantics)是研究语言的表达式与这些表达式所涉及的对象(或事态)之的关系的学科。

典型的语义概念是“指称”、“满足”、“定义”等等。

“真理”这个概念的涵义是极其丰富而且多层次的,历史上对于它的讨论和定义无论从学科角度还是从思想流派的角度看,都是很多样的。

但是,如果把它放到语言学系统中来讨论,那么将它作为一个语义学的概念,即作为某些语言表达式(比如陈述句)与其所谈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处理,确实不失为一种简便自然而且容易精确化的讨论方法。

然而,语义概念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一直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很奇特的。

一方面,这些概念深植于人们的语言活动中,要完整地表达思想尤其是有关认识论、方法论的观点,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要以普遍的和充分的方式来刻划它们的意义的努力都失败了。

更糟糕的是,包含这些语义概念的论证,不管它们在别的情况下显得如何正确,却可能导致反论或悖论,比如说谎者悖论,因而使得许多人,包括早期逻辑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对它们极不信任,认为要前后一致地使用和定义它们是不可能的,在严格的科学中应该禁用这类概念。

罗素1902年发现的关于集合的悖论不但导致了所谓数学基础的危机,而且引起了人们对于各种悖论的极大兴趣。

罗素的工作表明,悖论并不是表达方式上的故弄玄虚,通过发现和解决悖论,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语言和各种表达系统的逻辑基础,甚至会促使一门新的科学或理论的建立。

“应该强调指出,悖论对于建立现代演绎科学的基础起到了杰出的作用。

论塔斯基的语义性真概念

论塔斯基的语义性真概念

塔 斯基 把语 句 ( 陈述句 ) 视为 真 的承 担者 , 义 定 真理 , 即定 义真 的语句 。他 在亚 里士 多德 古 老的真 理概 念 :说 非 者 是 , 是 者 非 , 为假 , 是者 是 , “ 或 即 说 或非 者 非 , 即为 真 。【弘的基 础 上 , 先 提 出 了著 ”2 ] 首 名 的 T型等 值式 ( 称 T等式 ) 或 : T x是真 的 , : 当且仅 当 P 。
阶逻辑 演算 以后 , 至 上 世 纪 3 代 才 由塔斯 直 O年
基创 建了 一 阶逻辑 系统 的语 义学 , 也称 塔斯 基语 义 学 。他说 :所 谓语 义学 , 们把 它理解 成是 关 于那 “ 我

些概念 的全面考察 , 粗略地说 , 这些概念 表达 了语 言表 达式 与 由表 达 式所 指 称 的对 象 和事 态之 间 的 某种 关 系 。… 这 些 概 念 即指 称 、 足 、 义 和 真 ” 满 定 等。塔斯基认为 , 其中真或真理的概念 , 了和其 除 他语 义概念 ~样 表 示某种 关 系 ( 些表达 式 和这些 某 表达 式所 “ 指称 ” 的对 象 或 事 态 之 间 的关 系 ) , 外 还 “ 具有 另一 种不 同 的逻辑 特性 : 它表 示 某 些 表 达式 比如语 句 的一 种 性 质 ( 指 谓 这 些 表 达 式 的一 个 或 类)” J这种真或 真理 的性 质具体是什 么, 即 。 8 7 也 如何给真理下定义“ 被证明与建立理论语义学的基 础这个 更 一 般 的 问题 紧 密 相 关 。【8于 是 他 在 创 ”] 7 建语 义学 的过程 中 , 考察 并发 现 当时所有关 于 真理 概念( 符合论 、 融贯论 、 实用论 、 冗余论等) 的定义都 是不 严格 的 、 足 以成 为他 的语 义学 中 的一个 基本 不

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及其对语义学的贡献

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及其对语义学的贡献

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及其对语义学的贡献
马克斯·瓦尔塔尔斯基(Max Wertheimer)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他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瓦尔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是他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来解释客观现实的真理,强调了观念的动态发展,以及观念的变化对客观现实的影响。

瓦尔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认为,客观现实的真理是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它指出,真理是一个动态的、多变的过程,它不断发展,不断变化,这是由于客观现实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真理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瓦尔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对语义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真理是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这一观点改变了以往关于真理的理解,使语义学得以发展。

它指出,真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断发展,不断变化,这是由于客观现实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语义学不仅要考虑语言表达的真理,也要考虑语言表达的变化,以及客观现实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2021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理论范文3

2021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理论范文3

2021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理论范文 戴维森(Donald Davidson) 是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分析哲学家之一,他的"真"理论---真值条件意义理论---被称之为"戴维森纲领".戴维森本人称此纲领是在塔尔斯基的"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二者的"真"理论进行比较. 一、塔尔斯基的"真"理论 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也有人译为塔斯基)的"真"理论是他在 1933 年发表的《形式语言中的"真"概念》一文中提出的.塔尔斯基把"真"看作语义学概念,他说"刚才讨论过的真理概念,我将其名之曰'真理的语义学概念'"[1]345,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之为"真值条件语义学".作为其"真"理论之核心概念的真之定义就是本节讨论的重点.塔尔斯基在 1944 年发表的《真之语义学概念与语义学基础》开宗明义地指出: "我们的讨论将环绕真理的概念.主要问题是,给予这个概念以一个满意的定义,即一个内容上恰当( MateriallyAdequate) 而且形式上正确 ( Formally Correct) 的定义."[1]341塔尔斯基给出的真之定义就是他着名的 T 模式( T-schema) 或者说"T 形式的等式"( equivalenceof the form T) .其内容是: "X"是真的,当且仅当,P.其中"X"是 P 的名称.塔尔斯基认为 T 模式是满足内容恰当和形式正确的定义标准. 内容恰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一个理想定义的目的是把握一个"旧概念"的实际意义,而塔尔斯基认为他的真之定义是与亚里士多德的真之定义相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有一句名言: 谓非为是,或谓是为非,是为谬误; 谓是为是,谓非为非,是为真实.塔尔斯基以"雪是白的"作为具体例子来观察.这里我们很容易可以做出判断: 如果雪是白的,这个句子就是真实的;如果雪不是白的,这个句子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得到了下述公式: "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对比与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可以看到: 塔尔斯基的 T 模式与亚里士多德的真之定义是类似的,所以 T 模式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第二,从 T 模式推出的所有例子就都是真的.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说: "雪是绿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绿的.由于雪不是绿的,根据 T 模式,我们可以看出,"雪是绿的"是假的.这样,我们就确定了从 T 模式推出的所有例子都是真的,也就证明了 T 模式的内容恰当性. 其次,关于形式正确性,塔尔斯基确定其真理定义具有形式正确性的最重要证据即消除了对真概念使用中的逻辑矛盾,具体以"说谎者悖论(theliar paradox) "为例.所谓"说谎者悖论"可以表述如下. 用"S"作为一个命题的名称,S这个命题是谈论它自己的.假定,S: S 不是真的. 将这个句子带入,我们得到下述(T) 形式的等式: (1) "S 不是真的"是真的,当且仅当,S 不是真的. 而记住符号"S"的意义,将等式左边的S 替换,我们就可以得到: (2) "S"是真的,当且仅当,S 不是真的. 这就是说谎者悖论的简单形式.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说谎者悖论",塔尔斯基认为是因为它违反了元语言的实质丰富性条件(the condition of"essential richness") . 塔尔斯基区分了"对象语言 ( object-lan-guage) "和"元语言 ( meta-language) ". 所谓"对象语言"就是被"谈到的"语言,是讨论中的题材;"元语言"则是谈论对象语言的语言.所谓元语言的实质丰富性条件就是说元语言不仅要包括对象语言,还要包括对象语言所没有的概念或规则,"包含更高的逻辑类型中的变数"[1]351. 对应于上面所提到的例子,即是说之所以会产生"说谎者悖论"是因为第二个步骤中的将"S不是真的"缩写为"S"是不合法的,因为S 既是对象语言的一个命题,又是元语言命题的名称.而这是对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用法的混淆,也就是违反了元语言的实质丰富性条件.这样,通过对"说谎者悖论"的消除,塔尔斯基确定了自己真定义的形式正确性. 在这里,有一个前提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即以上我们所讨论的塔尔斯基的真定义是只适用于形式化语言(Formalized languages) 的.因为在塔尔斯基看来,对于一个语言的描述,只有当它是纯结构性的,是只能使用涉及语言中符号和复杂表达式的形式与排列的那些概念时,它才是精确的. "所有深入研究的精确程度实质上都依赖于这一描述的清晰和精确,所以唯有形式化语言的语义学才能用精确方法加以构造."[2]66如果将它应用于自然语言,那么就会出现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相混淆,使元语言丧失对对象语言的实质丰富性,从而导致"说谎者悖论"等. 二、戴维森对塔尔斯基"真"理论的否定性扩展 戴维森声称他继承了塔尔斯基的真理论,但是对比两者理论,笔者将说明,戴维森对于塔尔斯基真理论的继承其实是一种否定性的扩展.最主要的有两点: 首先,在对真下定义的方面,塔尔斯基对真下了定义,并且认为他的真之定义是令人满意的,是内容上恰当而且形式上正确的.而戴维森却指出:"很清楚的是,塔尔斯基并没有为( 哪怕是当其应用于语句时的) 这样一种真理概念下定义."[3]65这一论断是令人吃惊的,戴维森的理由是什么呢? 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是一个外延性定义,正如塔尔斯基自己所说:面对 T 模式,当我们以特殊句子带入 P,而以句子名称带入"X"之后,我们所得到的( T) 形式的每一个等式都只能看做是部分的真理定义,而一般的真理定义一定是所有这些部分真理的逻辑的结合物.这也就是戴维森说的: 他定义了诸多不同的形如"是真的"的谓词,每个可被应用于一种单一语言; 但他没有定义一个对于任一变元"L"的、形如"在 L 中是真的"的谓词[3]65.尤其当把塔尔斯基的定义应用于一种我们不懂的语言时,这样的困难更加明显,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把握引进真理谓词的要旨.正如戴维森转引达米特( Michael Dummett) 的话: "我们会全然不知引进[真理]谓词的要旨所在……除非……我们已经事先知道被如此定义的谓词的要旨理应如何.但是,如果我们的确事先知道引进谓词'真的'的要旨,那么我们便知道关于该谓词所表达的真理概念的某种知识,而这种知识并未体现在那种……真理定义当中."[3]66所以,戴维森指出,塔尔斯基并没有企图去下一个真正一般性的定义. 其次,关于T-语句是否包含经验内容,从而将T 模式应用于自然语言的问题,前文曾指出: 塔尔斯基强调他的理论应用范围仅限于形式化语言,如果应用到自然语言就会导致类似"说谎者悖论"的问题.但是,戴维森却指出塔尔斯基并不想让其定义成为纯规定性的,其理由如下: 塔尔斯基想要"抓牢一个旧概念的实际意义"[1]341,就是明确表明了其真理"定义"不是纯规定性的定义,而应具有旧概念的经验内容. 到此为止,戴维森就将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进行了彻底的转变,但是这并不是戴维森的最终目的,其目标在于将理论的应用范围扩展到自然语言,这在其"彻底的解释"理论中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 三、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理论 正如前一节中戴维森引用达米特的话所表明的,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将其应用于一种新的语言,所以戴维森的"彻底解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 理论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当我们面对一种"不懂的语言"①时如何对它做出解释的问题.在《彻底的解释》一文中,戴维森是通过回答 3 个问题来说明他的理论的: ( 1) 认为能为自然语言提出所描述的那种真理理论,②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 2) 一个先前没有关于有待解释的那种语言的知识的解释者似乎可以合乎情理地获得某种证据; 而根据这种证据来断定一种真理理论是正确的,这可能吗? ( 3) 如果这种真理理论被认为是正确的,有可能对讲那种语言的人所作的表达做出解释吗[4]184? 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为了给接下来对应用于自然语言的"彻底的解释"理论提供一个前提,即告诉我们可以将真理理论应用于自然语言. 对此,戴维森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他指出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第一,为仔细划分出来的一部分语言来表征真理,这其实是为一切语句给出了其"逻辑形式或深层结构"[4]187.戴维森指出,由于一个 T-语句最终是通过一系列的经验验证来表达一个语句的真值条件的,所以是可以先划分出一种语言中的一部分有意义的词语的.第二,把剩下的每个语句与已为之表征真理的那些语句中的一个或多个语句相匹配.这里戴维森借鉴了塔尔斯基约定 T 中的结构,即从一种理论中衍推出全部的 T-语句. 后边的两个问题,其实可以看做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详细回答,也就是对"彻底的解释"理论的具体陈述.戴维森指出,在塔尔斯基的研究中,由于假定了双向条件式的右边是对左边的解释,所以T-语句是真的; 但是在经验性的应用中,没有经过彻底解释就假定可以认识到正确的翻译,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他将解释的方向颠倒了过来: "塔尔斯基是先假定翻译的概念作为基本概念,并由此引出关于翻译或解释的说明; 而现在的想法是把真理概念作为基本概念,并由此引出关于翻译或解释的说明."[4]188所以,第二个问题就主要回答了如何确定真理理论的真值条件.而第三个问题,则是表明了如果这种理论满足了我们规定的限制性条件,那么如何用它来做出解释的说明. 具体来说,在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戴维森先提出了一个前提即宽容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宽容原则要求我们保持一种态度,即认为语句为真、接受语句为真的态度,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们假定,他表达的是真的.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然后就以这种态度为前提进行经验证明: 讲有待解释的语言的人认为各种各样的语句在某些时间和某些特定的场合为真.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形式的 T-语句: (T) 当"Es regnet"这句话由 x 在时间 t 讲出时为真,当且仅当,于 t 时在 x 附近天下雨. 同时,我们具有下述形式的证据: (E) 库特认为"Es regnet"这句话在星期六中午为真,并且星期六中午在库特附近天下雨. 在这里,(E) 就可以看作是表明( T) 为真的证据.另外,我们看到( T) 是一个以全称的方式加以量化的条件句,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收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下述断言: (GE) ( x) ( t) ( x 在 t 时认为"Es regnet"是真的当且仅当于 t 时在 x 附近天下雨) . 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即库特或者其他人是有可能在他附近天下雨这个问题上出错的.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戴维森指出我们不是孤立地接受一个T-语句,而是接受一批 T-语句,这些基于经验的 T-语句构成一张语义的网络,也就是要"相对于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说话者来为一种语言表征真理概念"[4]184.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解决逻辑形式的问题,识别谓词、单称词项、量词、联结词和同一式.第二,处理带有索引词的语句,根据世界上可发现的变化可以判断语句语句有时真有时假.这两点结合便对解释单个谓词的可能性做出了限制.第三,处理那些人们对此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并且并非系统的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真值变化的语句.这样,排除了有可能出错的情况,再基于宽容原则,我们也就证明了 T-语句的真值. 但是,仅仅证明了T-语句的真值就可以同时回答第 3 个问题,即对讲那种语言的人所作的表达做出解释吗? 当然不能,因为根据约定 T 的形式"X 是真的,当且仅当,P",正如之前戴维森所指出的,在没有彻底的解释之前双向式左右两边的关系是未知的,我们为了确定 T-语句所论及的那个语句的意义,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戴维森为真理理论构造了一种规范的证明,即对于双向条件句来说,"它出于惟一性的要求仅仅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判定,这些判定支配纳入双向条件句左边和右边的那些语句的优先次序"[4]194.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如何做出解释: 某一序列的语句根据真的理论是某个特定的 T-语句的证明.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理论推广.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的不应仅限于知道关于这个有待解释语句的T-语句,而应该知道关于其他一切语句的 T-语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戴维森提出来他的"整体论的限制条件",即诸多基于经验的 T-语句构成一张语义的网络,而这张网络的整体才是对每个 T-语句的证据. 最后,有了双向条件式左右两边的针对性判定,再加上通过经验而得出整体论的限制条件,以及基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确定的T-语句的真值,就可以得出: 一个 T-语句满足塔尔斯基的约定 T,即 T-语句的右边是对左边的解释,同时我们也就知道了推演出这个 T-语句的真理的经验理论( "彻底解释"理论) ,所以这个 T-语句可以被用来解释一个语句的意义. 四结束语 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以T 模式为核心,在他那里,他的约定 T 和"真"理论都是中立的,只能应用于形式化的语言.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普特南( Hilary Putnam) 等人会指出塔尔斯基的真之定义与我们对真理概念的理解毫无关联,甚至说: "作为对真理概念的一种哲学解释,塔尔斯基的理论是十足失败的."戴维森却认为,虽然如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为其赋予经验内容,将它应用于自然语言.所以,戴维森否定性地扩展了塔尔斯基的理论,并通过"彻底解释"理论将它应用到自然语言.但是,戴维森的彻底的解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十分有限的,仅仅适用于我们面对一种完全陌生语言的场合; 而我们现在已经确实有了翻译词典,有了同时懂得两种语言的人,更为普遍的是可以在一种语言系统之内进行语言交流和相互理解.所以,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理论缺乏普遍性.。

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研究

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研究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为什么真值条件可以成为语句的意义,即 重构戴维森得到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的论证;第二部分分析戴维森在不同时期对 “真”概念所持的观点;第三部分试图反驳收缩论与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不相容的 论证,从而为真值条件意义理论辩护。
关键词: 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真;收缩论;循环论证
目录
(c)经验条件:意义理论必须接受经验的检验。
外延适当性条件不允许使用意义的同类概念来为语句提供意义,这样做是为
了确保最后得到的意义理论不会出现无穷倒退。而之所以要提出组合性条件,是 因为戴维森认识到,一个合适的意义理论要能够回答下面三个问题:自然语言的 说话者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能够理解潜在无穷的语句;自然语言的说话者在学习
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研究
专业:逻辑学idson)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中具有重要的 地位,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旨在说明一个语句的意义是其真值条件。弗雷格
(Gottlob Frege)的语义值理论、塔斯基(Alfred Tarski)的语义真理论及蒯
在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真”概念是一个核心概念。而语言哲学中 关于“真”概念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大传统:扩充论(Inflation)与收缩论
(Deflation)。扩充论认为“真”概念具有丰富的哲学内容,是一个实质性的概 念;收缩论则认为“真”概念无实质性内容,无哲学涵义,它在语句中只具有某 种句法作用。近二十年来由于霍里奇和布兰登等人的影响,收缩论逐渐成为真理 论的主流。而广泛接受的正统观点是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与收缩论不相容,戴维森 和达米特等主流的哲学家都曾经表达过这一看法。他们认为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是 用“真”概念解释“意义”概念,而收缩论则是用“意义”概念来解释“真’’概 念,所以两者不相容,结合在一起只能导致循环。这样收缩论的兴盛对于真值条 件意义理论就产生了威胁。但是近些年来也有学者认为收缩论与真值条件意义理 论是可以结合的,威廉斯(Michael Williams)和科贝尔(Max K61bel)分别发表 文章批评了这种正统观点,论证了两者结合的可能性。

关于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的思考

关于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的思考
关于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的 思考
塔尔斯基相关理论 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 戴维森理论的不足和争议
•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是建立在塔尔斯基( AT a r s k i ) 真理语 义学基础之上的。 • 3 0 年代 ,波兰哲学家塔尔斯基提出了真值条件语义论,力 求以现代数理逻辑为手段 ,从语义学角度给真理概念下 一个内容适当、形式正确的定义。所谓内容适当,是指能 表达古典真理定义所包含的内容 ;所谓形式正确 ,是指能把 清晰明确的定义词项无歧义地使用于被定义词项的外延 。 • 他认为要给真理下一个普遍适用于一切自然语言的定义就 会碰到所谓“说谎者悖论” :当克利坦的埃皮米尼德宣称 所有的克利坦人都是说谎者时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他所 说的这句话便是假的。 • 塔尔斯基认为诸如此类的悖论是由于“语义的封闭性” 。 他认 为,要排除这种封闭性,就需要区分语言的不同层次。
恰当意义理论构成条件
• 戴维森认为,一个恰当的意义理论必须对语言中语 句的意义做建构性的解释 ,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 (l ) 它必须能为自然语言 L 中的任何一个语句 S 提供意义。( 赋义性条件) • ( 2 )它必须说明 S 是怎样根据 L 的有限语词和规 则组合而成的。(构成性条件) • ( 3 ) 它必须可由有限的公理合乎逻辑地衍推出 L 中的无穷语句。(证明性条件 ) • ( 4 ) 它必须能通过经验来进行检验。(检验性条件) • 以上四个条件制约着意义理论的内容和形式 。
“语义上升法”(semantic ascent)
• 在具体阐明语言时,戴维森采用了“语义上升 法”( semantic ascent),把内涵表达式逻辑地转换成外延 表达式。 • 他认为有三个步骤: • 1.根据语境原则 ,对任一语词 W 意义的分析都必须以对由 W 和别的语词合适地组成的语句 S 意义的分析作为先决 条件, • 2.恰当的意义理论凭借所论语言中特定的形成规则 ,能够 说明由 W 和别的语句构成 S 的合适性 。由此构成性条件 便能得到满足 , • 3. 用语句 S 取代构成 S 的语词 W ,用语句 P 取代表达 W 意义的任意语词 M ,便将 “W 意谓着 M ”之类的表达式转 换成下述语句类型 :

塔斯基的真定义、语义学与逻辑后承

塔斯基的真定义、语义学与逻辑后承
第2 8卷 第 2期
2 0 1 4年 4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版 )
J OURNAL OF HE F E I UNI V ERS I T Y OF T E CHNOL OGY ( S o c i a 1 S c i e n c e s )
Hale Waihona Puke Ab s t r a c t : Ta r s k i ' s g r e a t wo r k o n t r u t h a n d l o g i c a l c o n s e q u e n c e i s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i o n .Th e s t e p — b y - s t e p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l o g i c a l s y n t a x b a s e d o n t h e s e ma n t i c mo d e l ,l o g i c a l t r u t h a n d l o g i — c a l c o n s e q u e n c e ,i s t h e c o r e o f c o n t e mp o r a r y s e ma n t i c t h e o r i e s .M o d e l — t h e o r e t i c s e ma n t i c s ,p o s s i b l e wo r l d s e ma n t i c s , Da v i d s o n ' s t h e o r i e s o f me a n i n g a n d Mo n t a g u e ' s i n t e n s i o n a l s e ma n t i c s a n d e v e n l o g i c a l f o r m( LF)wh i c h i s a b r a n c h o f g e n e r a t i v e g r a m ma r ,a l l i n c o r p o r a t e Ta r s k i a n p r i n c i p l e s . Ke y wo r d s : Ta r s k i ' s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t r u t h;s e ma n t i c s ;l o g i c a l t e r m a n d n o n - l o g i c a l t e r m

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论研究

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论研究

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论研究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论是20世纪初代表着关于真理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半形式化的思想工具。

塔尔斯基对真理给予了新的解释,他认为真理是一种映照关系,需要有语言或符号来表达,真理本身不是语言或符号,而是语言或符号所述对象的一种关系。

本文将探究塔尔斯基真理语义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哲学、语言学和科学中的应用,并通过举例论证其有效性。

一、塔尔斯基真理语义论的理论基础塔尔斯基真理语义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意义的定义;实指的规则;真理定义和真理条件四个方面。

1.意义的定义塔尔斯基认为意义是符合规则的语言符号所代表的对象的属性。

简言之,就是一个语言符号所表示的那些对象及其相关的真实世界中的事情。

2.实指的规则塔尔斯基在真理语义论中提出了实指规则,它规定一个名词在它所指的对象上具有真实性。

一个名词所指的对象具有真实性只有在它与真实世界中的物体通过某种关系连结在一起。

3.真理定义真理定义是塔尔斯基真理语义论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一个句子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所描述的事实是真实的。

”这个定义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更复杂的语句中。

4.真理条件塔尔斯基认为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真实的过程可以归结为确定这个句子所述的事实是否与现实相符。

他把不同语言的真理条件总结成了如下公式:(a)S是真实的当且仅当S所描述的事实是真实的。

(b)S是假的当且仅当S所描述的事实是假的。

(c)除(a)或(b)外的任何命题都既不真也不假。

二、塔尔斯基真理语义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指支持塔尔斯基真理语义论的一些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1.语言的语义自反性语言的语义自反性是指每一个陈述都是真的或假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苹果”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2.语言的语义等值性语言的语义等值性是指如果两个语句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则它们有相等的语义。

比如,“上海是中国的大城市”与“中国的大城市上海”即使语义不同,但它们所描述的事实是相等的。

3.语言的语义传递性语言的语义传递性是指一个句子的真假性,在它的子句都为真时得以传递至该句子本身。

塔肯斯定理

塔肯斯定理

塔肯斯定理作为一个集数学、物理、信息科学于一身的学科,数理逻辑无疑是近代数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而塔肯斯(Alfred Tarski)定理即是数理逻辑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逻辑学界、数学界、哲学界及形式语言理论等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塔肯斯定理的定义塔肯斯定理又称塔肯斯公理,是指涉及到了谓词语言的族类语言上释义与语法规则之间的转化问题。

1969年,塔肯斯正式发表了他的《真理与证明的定理》一文,内容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语义定义中的实体名字可以通过语法定义来表示”。

具体来说,塔肯斯定理是这样一个命题:在所有的具有足够形式的谓词语言P中,存在一个公理系统S,S是可判定、完备且无矛盾的,且S可以定义P语言中所有语句的真值。

二、塔肯斯定理的涵义1、语法与语义的统一性语法和语义之间的统一性是塔肯斯定理的核心。

基于此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基础语法规则的操作得到完整语义含义的结构体系,将语义规则完美地塑造成了语法规则,这种高度理论化的架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可以为众多不同领域的数学研究工作者提供极为重要的理论参考。

2、真理定义的确定性在数学、逻辑学、信息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中,真理的确定性一直是关键问题之一。

之前一些类似于希尔伯特的证明方法并不严谨,这就导致了一些面向程序设计语言的问题,如要验证一个程序是否符合一个规范,就需要很难以确认其正确性。

但是有了塔肯斯定理的确立,这些问题就得以得到从根本层面的解决。

三、塔肯斯定理的应用1、形式化语言的设计在编程中,为了减少语言间的冲突和错解,利用人工语言来规定程序的显示和隐式的约束条件。

因此,可以将塔肯斯定理应用到程序设计领域,来证实一个程序是否符合人工语言的逻辑规则。

2、逻辑学的基础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塔肯斯定理是逻辑学基础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理规则的形式化提供了基础。

四、塔肯斯定理的局限性塔肯斯定理并不完美无缺,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点。

最主要的是,在塔肯斯定理中,语言的类别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还无法使用这个定理来涵盖所有的语言。

论塔尔斯基语义真理

论塔尔斯基语义真理

论塔尔斯基语义真理引言爱尔兰逻辑学家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创建了一种语义理论,被称为“塔尔斯基语义真理”。

此理论认为,真理是指语句与实际情况相符。

本文将介绍塔尔斯基语义真理理论并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其可行性。

正文什么是塔尔斯基语义真理塔尔斯基语义真理理论主要强调句子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

一个句子是真实的,只有当它描述的情况与现实情况相符。

例如,句子“天上的太阳是黄色的”是真实的,因为实际上天上的太阳是黄色的。

根据塔尔斯基语义真理理论,有两个关键要素来解释一个句子的真实性。

第一个要素是句子的语义含义,或者说,它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

第二个要素是这个句子描述事物或情境的真实性。

只有当这两个要素相符时,句子才是真实的。

举例说明:1. 句子:“草是绿色的”这个句子是真的,因为在现实中,草确实是绿色的。

语义含义是关于“草”的描述,描述正确,同时描述的事实也是正确的。

2. 句子:“狗可以飞”这个句子是假的,因为在现实中,狗无法飞行。

语义含义是关于“狗”的描述,描述正确,但是描述的事实不正确。

塔尔斯基语义真理理论的实际应用塔尔斯基语义真理理论对于衡量语句的真实性非常有用。

利用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评估一段文字是否具有真实性,以及对一个特定情境是否得出正确的描述。

在下面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塔尔斯基语义真理理论的具体应用。

1. 红花开在绿叶上。

这个句子描述了一副图画,它毫无疑问是真实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家伙笔下的红花,确实盛开在绿叶上。

2. 正方形是一种矩形。

这句话看起来是真的,因为它的语义含义是描述“正方形”这个名词,而正方形事实上确实是一种矩形。

这个句子符合了我们对于“真实”这个概念的定义。

3. 突然间,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小熊。

这个句子显然是假的,它的语义含义对于一只“小熊”是正确的,但对于天空的描述则不是。

天空中很少会出现小熊,而这句话描述了一个错误的事实。

4. 在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特区。

这句话可以被认为是“真的”,因为它描述了一个真实的事实。

塔斯基:语义性真理论与符合论

塔斯基:语义性真理论与符合论

塔斯基:语义性真理论与符合论在哲学上,语义性真理论和符合论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密切相关的概念。

语义性真理理论关注如何理解真理以及真理是什么,而符合论则关注真理与我们所说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和联系,并用5个例子来解释它们。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语义性真理理论。

语义性真理论指真理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性质,它涉及我们如何理解一种语言表达式的真正含义,以及一个经验事实是否为真实。

在语义性真理理论中,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一个语言表达式与真理条件的匹配。

这个真理条件可以是逻辑条件或语言端的条件等。

例如,"太阳在天空中升起"这个语言表达式是一个经验性的语句,如果我们将这个语句与属性式真理条件进行匹配,则这个语句就是真实的。

这里的真理条件是与日复一日的经验相一致的,所以这个表达式是真实的。

又如,“现在时间是12点”只有在匹配到真实的时间点才算是真实的。

这个真理条件是已知的当地时间。

这两个例子表现了语义性真理的想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符合论。

符合论是一种哲学概念,指真理主要是与我们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匹配的概念。

符合论的主要思想是,“真理就是与事实相符的说法”。

我们所说的话和所见所闻的事实应该是相一致的,只有这些话才是真实的。

例如,假如一个人说他见过外星人,但我们的现有证据并不能支持这种说法,那么这个人所说的话就是虚假的。

因为他所说的话与现实中的事实是不一致的。

另一个例子是平面几何。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能够处理出几何图形的各种性质,并且这些性质是与图形可见的事实相符的。

所以,符合论的主张是一种“说到做到”的概念。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语义性真理理论与符合论的联系。

虽然这两个概念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是互通的。

从语义性真理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理解一个语言表达式的真正含义,以及它是如何与真理条件进行匹配的。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符合论的概念,因为我们需要检查这个表达式是否与世界相符。

同样地,符合论需要考虑是否有语言表达式准确地描述了世界。

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精)

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精)

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波兰数学家、逻辑学家塔斯基(Alfred Tarski, 1902— )1933年在《形式化语言中的真理概念》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对于“真理”(Truth )的语义学定义。

它深刻地了当时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后来的的意义,并且导致理论语义学的正式建立。

本文试图简单地评介建立这个定义的前因、方式及其后果。

一. 为何要从语义角度定义“真理”一般说来,语义学(semantics )是语言的表达式与这些表达式所涉及的对象(或事态)之的关系的学科。

典型的语义概念是“指称”、“满足”、“定义”等等。

“真理”这个概念的涵义是极其丰富而且多层次的,上对于它的讨论和定义无论从学科角度还是从思想流派的角度看,都是很多样的。

但是,如果把它放到语言学系统中来讨论,那么将它作为一个语义学的概念,即作为某些语言表达式(比如陈述句)与其所谈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处理,确实不失为一种简便而且容易精确化的讨论。

然而,语义概念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一直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很奇特的。

一方面,这些概念深植于人们的语言活动中,要完整地表达思想尤其是有关认识论、方法论的观点,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要以普遍的和充分的方式来刻划它们的意义的努力都失败了。

更糟糕的是,包含这些语义概念的论证,不管它们在别的情况下显得如何正确,却可能导致反论或悖论,比如说谎者悖论,因而使得许多人,包括早期逻辑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对它们极不信任,认为要前后一致地使用和定义它们是不可能的,在严格的中应该禁用这类概念。

罗素1902年发现的关于集合的悖论不但导致了所谓数学基础的危机,而且引起了人们对于各种悖论的极大兴趣。

罗素的工作表明,悖论并不是表达方式上的故弄玄虚,通过发现和解决悖论,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语言和各种表达系统的逻辑基础,甚至会促使一门新的科学或理论的建立。

“应该强调指出,悖论对于建立演绎科学的基础起到了杰出的作用。

正如类的理论方面的悖论、特别是罗素悖论(所有非自身分子的集的集的悖论)是在逻辑和数学的不矛盾形式化方面成功尝试的起点一样,说谎者悖论和其他语义悖论导致了理论语义学的建立。

Tarski的语义真理论

Tarski的语义真理论

Tarski的语义真理论周振忠(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本文通过区分Tarski式真定义的普遍特征和具体的定义形式,并对不同语言构造具有不同语义特征的定义实例,揭示出Tarski所持的是一种工具论的语义立场。

从这种立场出发所给出的真定义并不是符合论,也无法对真概念给出充分的哲学说明。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Tarski的真理论与Davidson意义理论的关系,指出Tarski的真概念并没有内在结构,Tarski的真概念与语言的语义结构之间没有内在的解释关系。

关键词:Tarski的真理论; 符合论; 语义工具论; Davidson的意义理论中图分类号:B81文献标识码:ATarski真理论的形式结果在数学和逻辑方面的重要价值早已得到公认,但Tarski真概念的哲学实质究竟是什么却一直充满争议。

一方面,Tarski告诉我们如何为对象语言构造蕴涵所有T等式的真定义,而没有对初始语义概念作出实质解释,有哲学家认为Tarski所定义的只是一个收缩论的真概念(Soames 1984,Davidson 1990)。

象Quine这样的消引号论者甚至采用Tarski真理论作为其理论的表达形式(1970)。

另一方面,Tarski把“真”定义为语言/世界关系,有哲学家认为Tarski所定义的是一个符合论的真概念(Popper 1960,Davidson 1969)。

此外,由于Tarski式真定义的枚举特征,Field(1972)与Devitt(1984)认为,该理论不符合物理主义的还原要求,只有在补充实质性的指称理论之后,才能成为解释性的符合论。

Devitt进一步指出,若不对“真”作还原解释(即根据语句的结构及其成分的指称来说明“真”),Tarski的真理论就难以与收缩论真正区别开来。

这些争议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Tarski所定义的不是一个单一的真谓词,而是相对于不同语言的不同的真谓词。

塔斯基的真定义、语义学与逻辑后承

塔斯基的真定义、语义学与逻辑后承

塔斯基的真定义、语义学与逻辑后承朱建平【摘要】塔斯基关于真的语义学定义和逻辑后承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对现代语义学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塔斯基用满足和归纳的方式给出的真的递归定义,循序渐进的句法定义,语义模型的概念,逻辑真和逻辑后承的概念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构成了当代语义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诸如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蒙太格的内涵语义学,甚至作为生成语法的分支的逻辑形式(LF)等无一不体现或者渗透着塔斯基原理和思想.【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15页(P56-70)【关键词】塔斯基;真理定义;语义学;逻辑后承【作者】朱建平【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1塔斯基的第二个目标是研究逻辑方法论,用塔斯基的说法是元数学。

元数学(又称元逻辑)研究的是在一逻辑框架(一阶和高阶数理逻辑)中理论(特别是数学理论)的形式性质以及逻辑框架本身的性质。

真的概念在元逻辑研究中(例如,在哥德尔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定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这一概念会产生悖论。

因而,塔斯基的第二个目标是证明“真”概念可以在元逻辑中一致性地被使用。

[Vaught,1974]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并不要求一个明确的真定义。

的确,在论文中塔斯基考虑了对这一问题的各种其他处理,诸如把真概念作为初始符号,给出一种公理的刻画等。

通过一个明确的可消除的定义方式把真概念引入理论中只是满足上述挑战的一种方式。

但是,与公理化的处理相比,后者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即通过给出这样一种定义,经由被定义表达式的可消除性,我们能够保证如果初始理论是一致性,那么最终的理论也应当是一致的。

塔斯基的真理论是一种逻辑语义学,本质上是建立在逻辑与非逻辑概念划分的基础之上的。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逻辑的扩展,塔斯基语义学在逻辑、哲学和语言学中也迅速传播和扩展。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伴随着哲学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价值性和可信度。

在这种情况下,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作为哲学理论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有着巨大的意义。

塔尔斯基(Tarski)是20世纪代表性哲学家,他的真值条件在哲学界和数学界都有巨大的影响。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是在1930年由塔尔斯基提出的。

在这一理论中,塔尔斯基认为,每一个真理都有自己的具体形式,因此可以用逻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评价。

他坚持以一种“从一个符号到另一个符号的”的想法,将一个真理的具体表述定义为真实。

因此,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可以用来检验句子的真实性,即检验它是否具备真值。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在当前哲学领域极为重要。

首先,它促进了自然语言理论的发展。

它将自然语言理论从认知视角研究转向了形式化观点,有助于揭开自然语言道德的背后。

其次,这一理论的出现也促进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使计算机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人类言语。

此外,通过塔尔斯基真值条件的研究,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加深了语言的认知过程,有助于理解语言的概念性模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哲学理论,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

首先,它提出了真实与假设之间的明确界限,使得真实可以更加清晰地提取出来。

其次,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发现真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此外,这一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思想,从而能更好地捕捉真理。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无疑对哲学和认知科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真理和虚拟的看法,因此也为人类探索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识别真理的可靠方法,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从而更加准确地使用言语描述客观事实。

总之,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数学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真实性,并准确地检验它是否属实。

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也为人类探索真理提供了可靠的概念框架,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

塔斯基定理

塔斯基定理

塔斯基定理塔斯基定理:逻辑与真理的深刻洞察一、背景与意义在数学逻辑和形式语言学中,塔斯基定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

它不仅仅是一个定理,更是对于真理、逻辑和语言的深入洞察。

该定理由波兰数学家和逻辑学家Alfred Tarski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在探讨形式语言和数学逻辑时,塔斯基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区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这是理解该定理的关键。

二、定理内容简而言之,塔斯基定理指出:在一个形式语言中,不可能在该语言内部定义“真句子”的谓词,而使这个定义满足所有的期望。

为了解释这个定理,我们需要引入两个关键概念:对象语言和元语言。

对象语言是我们正在讨论或研究的语言,而元语言是用来讨论对象语言的语言。

例如,当我们说“这句话是真的”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用元语言描述对象语言的一个句子。

塔斯基发现,如果我们试图在对象语言内部定义一个“真”的谓词,我们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境。

这种困境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为了定义“真”,我们需要一种元语言,但如果我们完全在对象语言内部工作,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做到这一点。

三、定理证明与推理塔斯基定理的证明涉及到复杂的逻辑和数学技巧,但其背后的直觉相对简单。

如果我们尝试在对象语言中定义“真”,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循环。

为了定义“真”,我们需要引用一些其他的概念或句子,但这些其他的概念或句子本身也需要“真”的定义。

这导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循环引用。

四、与其他定理或理论的关系塔斯基定理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有着深厚的联系。

两者都揭示了形式系统的内在局限性。

哥德尔定理表明,任何足够丰富的形式系统都包含一些无法证明或证伪的句子,而塔斯基定理则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在形式系统内部完全理解该系统的所有真理。

五、应用与价值尽管塔斯基定理揭示了形式语言的局限性,但它也为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构建形式系统时,我们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位置,理解我们是在对象语言中工作,还是在元语言中工作。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引言塔尔斯基判定准则(Tarski’s definition of truth)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提供了一种关于真理的准确定义。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对于研究和理解真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塔尔斯基判定准则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的概念塔尔斯基判定准则是由波兰逻辑学家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它基于逻辑学中的语义理论,旨在给出关于真理的形式化定义。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陈述的真假与该陈述所描述的事实相对应。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的原理塔尔斯基判定准则的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陈述的真假取决于该陈述所描述的事实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具体而言,一个陈述被认为是真的,当且仅当该陈述所描述的事实确实存在。

相反,如果一个陈述所描述的事实不存在,那么该陈述被认为是假的。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的关键在于将真理与实际情况相联系。

它避免了对真理的主观解释,而是基于客观的事实来判断一个陈述的真假。

这使得塔尔斯基判定准则成为了一个普遍认可的真理定义标准。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的应用塔尔斯基判定准则在数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数学在数学中,塔尔斯基判定准则被用于证明数学命题的真假。

数学家通过建立逻辑推理和证明体系,根据塔尔斯基判定准则来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为真。

这种基于形式化逻辑的方法使得数学成为了一门严谨而可靠的学科。

哲学在哲学中,塔尔斯基判定准则被用于对真理的本质进行探讨。

哲学家通过研究塔尔斯基判定准则,探讨真理的定义、真理与现实的关系以及真理的可知性等问题。

塔尔斯基判定准则为哲学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真理的概念。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塔尔斯基判定准则被广泛应用于逻辑编程和形式化验证等领域。

逻辑编程语言(如Prolog)使用塔尔斯基判定准则来判断一个逻辑表达式是否为真,从而实现自动推理和问题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有穷的形式阐明无穷多语句的意义,他把所有语句的意义视为有穷多的简单语句的函数 (function)(3),通过了解构成复杂语句的那些简单语句的意义和复杂语句的结构,我们就可 以了解复杂语句的意义。所以,只要阐明有数的简单语句的意义,又了解整个语言的构成 方式,便可以掌握整个语言具有的无穷多语句的意义。 Davidson 认为 Tarski 的真理定义恰 恰符合意义解释的建构性这一条件,它能循环性地(recursively)为一种语言中无限多的句子 提供简单正确的真值条件。 下面,我们将以英语为对象语言,用短语规则限定一部分句子,然后为它们提供Tarski 式的真理定义并根据合成性原则推导它们在任何语境中成真的条件。我们将看到,这样的 推导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言使用者的语义能力,把无限多的语句与其真值条件相联 系。 (4)中的短语规则虽然只描写了很小一部分英语结构但却能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5a)和 (5b)是其中的两个: (4) a. S→N V P b. S→S conj S c. S→neg S d. VP→Vt N e. VP→Vi f. N→Michael Jackson, Elizabeth Taylor, Michael Jordan g. Vi→is angry, is delighted h. Vt→likes i. conj→and, or j. neg→it is not the case that a. Jackson is angry, and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Jordan likes Jackson. b.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Jackson is angry or Taylor is delighted.
现在让我们首先为例 (5)中的每个词提供语义值 (semantic value),然后设计一套推导整 个句子真值的语义规则。 (8) 在任何语境c中,
3
〖Jackson〗 =Jackson 〖Taylor〗 =Taylor 〖Jordan〗 =Jordan 〖is angry〗 =语境c中生气的那些个体的集合,可表示为{x: x is angry in c} 〖is delighted〗 ={x: x is delighted in c} 〖 likes〗 =个体序偶 (ordered pair)的集合,语境 c中的每一序偶的前项喜欢后项 , 可表示为 {<x, y>: x likes y in c} (8) 给出了例 (5) 中所有名词和动词短语在语境 c 中的语义值。设 Ε 为英语的一个规范表达 式 , 我 们 将 它 在 c 中 的 语 义 值 表 示 为 〖 Ε 〗 , 例 如 “Jackson” 一 词 在 c 中 的 语 义 值 为 〖 Jackson 〗 ,意思是我们假定这个词在任何语境中指同一个人,即美国摇滚乐歌星迈克 尔٠杰克逊。例 (5) 中的所有名词都是专有名词,指特定的人。动词有两类:不及物动词 (Vi) 和及物动词 (Vt) 。前者在句子中充当单项谓词 (one-place predicate) ,用于谈论某一个 体,我们将其与个体的集合相联系,所以“is angry”和“is delighted”的语义值〖is angry〗 和 〖is delighted〗 分别表示在语境c中生气和高兴的那些个体集合。后者充当双项(two-place) 谓词,表示某一个体与另一个体处于某种关系中 , 我们将其与 c 中的由个体序偶 (ordered pairs of individuals)组成的集合相联系。所以“likes”的语义值〖likes〗 表示在语境c中<x, y> 序偶集合中的x喜欢y。一个序偶属于该集合,当且仅当它的前项和后项在该语境中处于该 双项谓词所表示的关系中。(8)中的尖括号<>表示序偶,大括号{}表示集合。 我们完成了给名词和动词赋值,现在来看一看(5)中的逻辑词“and”、“or”和“it is not the case that” 的语义值。这些词语在命题逻辑中叫做连结词,表达基本命题,或称原子命题 (atomic proposition),之间的联结关系,主要包括合取 (conjunction),析取 (disjunction),蕴 涵(implication),等值(equivalence)和否定(negation),分别用符号表示为∧、∨、→、=、∼。 由这些词连结基本命题构成的命题叫做复杂命题,其真值取决于基本命题的真值,通过运 算可以得知。命题的真值只有两个:真 (T) 和假 (F) 。当语句 S 在语境 c 中表达的命题为真 时,我们把它的真值〖S〗 表示为〖S〗 =T,当该命题是假的时,表示为〖S〗 =F。T和F 可理解为真句和假句在语境c中的外延 。合取式“S and S' ”,只有当S和S'都为真时,该逻 辑式才是真的。析取关系分两种:包括 (inclusion)和排斥 (exclusion),我们只考虑前者。至 于“it is not the case that”,当P为假时它恰恰为真。我们可以将这些逻辑词的语义值表示如 下: (9).〖and〗 =
(5)
我们可以把一个句子的结构用括号或树形图表示,如(5a)可表示为(6)或(7): (6) S N VP Vi
Jackson is angry and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S conj neg N S S VP Vt N
Jordan likes Jackson
(7) [S[S[N Jackson] [VP [Vi is angry]]][conj and][S[neg it is not the case that][S[N Jordan] [VP[Vt likes][N Jackson]]]]]
(2) (1)
1
根据例(1)和(2),我们可以将自然语言的真理定义表述为: (3) 对于语言L中的任何语句S和语境c,S是真的,当且仅当P。 Tarski的真理定义和Davidson的语义论从一开始就遭到许多批评,但与此同时,人们也 不能不承认他们的观点至少部分地符合语言使用者对真理和意义的某些直觉,有一定的合 理性。象例 (1)和 (2)中 “I am tired”和 “That book was stolen”这样的句子在英语里叫做陈述 句,其典型功能是用来做断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普遍承认,当说话者做出一个陈述或断 言时,他也就对一个命题的真实性做了承诺,而听话者在听到一个断言时,也会自动认为 说话者是在声称某件事情是真的或假的。听话者对一个断言的理解通常意味着他知道该断 言在什么场合是真的或是假的。可见,人们关于语句在什么条件下为真的知识构成他们关 于其意义的知识。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能够把一个语句的全部意义归结为其成真条件;我 们只是说,了解语句在什么条件下为真实际上正是去了解语言的意义。很难想象,我们能 在不了解一个语句的成真条件的情况下声称知道它的意义。因此,成真条件是意义的必要 组成部分。
c (5)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T,T>→T <T,F>→F
4
<F,T>→F <F,F>→F c 〖or〗 = <T,T>→T <T,F>→T <F,T>→T <F,F>→F c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
一. 真理与意义 Carnap (1959:10)指出:“了解一个语句的意义,就是了解在什么场合这个语句是真的, 在什么场合它是假的。” Morris(1938:6)在区分语义学和语用学时也认为,只有那些可以处 理为真和假的现象才属于语义学。这便是形式语义学 (formal semantics) 或真值条件 (truthconditional)语义学的核心思想。形式语义学的出发点是Tarski从符合论 的立场给真理下的 定义,他称之为“约定T”(Convention T):X是真的,当且仅当P (X is true if and only if P)。 其中 P 表示 X 的成真条件,可以用对象语言 里的任何语句来替换, X 可以用 P 的名称来替 换,例如:“雪是白色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色的。一种语言里的所有句子都可代入 约定T,加在一起就是该语言的真理定义(见Tarski,1944)。 Davidson从60年代开始把Tarski的真理定义用于研究自然语言的意义。他认为真理定义 和意义概念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 该定义是通过给出每个语句成真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生 效的,而给出成真条件是给出语句意义的一种方式。对一种语言来说,要了解其真理的语 义概念就是去了解什么是语句⎯任何语句⎯为真,因而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这就等于去 理解该语言。 ”(1984:24) Davidson甚至认为,说 “X是真的,当且仅当 P”实际上等于说 “S的 意义是 P”(ibid.: 60)。 Tarski的真理定义是针对形式语言提出的,每个语句被用于陈述的内 容并不随语境的改变而改变。 Davidson 取消了这个限制,真理变成了语句 (S) ,说话者 (P) 和说话时间(t)三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英语中: (1) 'I am tired' is true as (potentially) spoken by P at t if and only if P is tired at t. (Davidson, 1984: 34) (2) 'That book was stolen' is true as (potentially) spoken by P at t if and only if the book demonstrated by P at t is stolen prior to t. (ibid.)
二. 语句真值的推导 语义学中有个合成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mpositionality),即语义理论必须解释语句 的意义如何依赖其组成成分的意义和这些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能以有限的方式表达 无穷多语句的意义。 Kempson (1977:30)指出: “以真理为基础的语义理论要设计一套语义 规则,提供一种原则方法,以便通过解读一个语符列的组成成分把该未经解读的语符列映 现到它的一种解读上去(每一种解读都由一组条件构成)”。这就是Davidson早在1966年就提 出的语句意义的建构性解释(a constructive account of the meaning of sentences):“与关于我 们如何学习语言的不确定预感相对照,我提出在我看来是十分清楚的关于可学习语言的一 个必要特征:它必须能够对语言中语句的意义做出建构性的解释。”(1984:3) 之所以要做出 建构性的解释,是因为我们要处理的语句是无穷多的,假如对意义的结构关系不做出解 释,那么尽管我们可以分别解释许多个别语句的意义,却总会有些语句的意义得不到解 释。这种语言本质上是 “不可学习的。 ” 如何才能对语言的意义做出建构性解释呢? “一种 令人满意的意义理论如果要证明自己对能力有限的生灵是有用的话,就必须在被解释的语 言现象中发现有穷的基本词汇。果真如此,那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把对潜在无穷多语句的语 义特征的解释归结为对有穷词汇中那些词项的语义特征的解释 ”(ibid: xiii)。 Davidson把这 些基本词汇叫做 “语义初始词 ”(semantic primitives),其主要功能是定义简单语句。为了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