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妇产科学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为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第一节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决定分娩的三因素是产力、产道及胎儿。

若三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

【助理2004-2-062】—11 正常分娩时最主要的产力为(2004)A 子宫收缩力B.腹肌收缩力C.膈肌收缩力D 骨骼肌收缩力E.盆底肌收缩力答案:A1.节律性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宫口开全(10cm)之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子宫腔内压力于临产初期约升高至25~30mmHg(3.3~4.0kPa),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40~60mmHg(5.3~8.0kPa),于第二产程期间可高达100~150mmHg(13.3~20.OkPa),而间歇期子宫腔内压力仅为6~12 mmHg(0.8~1.6 kPa)。

2.对称性和极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子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ppt课件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ppt课件
其他激素如雌激素和孕酮也对 分娩过程有影响,它们调节着 妊娠晚期的子宫收缩和宫颈成 熟。
03 正常分娩的准备与护理
产妇的准备
01
02
03
心理准备
产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对分娩过程有正确的 认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 恐惧和焦虑。
身体准备
产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 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保持身体健康。
胎儿窘迫
总结词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而 发生的一系列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 症状。
详细描述
胎儿窘迫的原因包括胎盘早剥、脐带 绕颈、母体严重贫血等。处理方法包 括吸氧、改变体位、终止妊娠等,严 重时需进行紧急剖宫产。
产后出血
总结词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的现象,是分娩期严重并发 症。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正常分娩概述 • 正常分娩的生理机制 • 正常分娩的准备与护理 • 正常分娩的过程与应对 • 正常分娩的并发症与处理 • 正常分娩的未来展望与科学研究
01 正常分娩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正常分娩是指产妇在自然状态下 ,经过子宫收缩、宫颈扩张、胎 儿及胎盘娩出的过程。
06
正常分娩的未来展望与பைடு நூலகம்学研 究
科学研究进展
生物医学研究
利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技术,深入研究正常分娩的生理机制和病 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优缺点,评估新技术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正常分娩相关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影响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
第十章 正常分娩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娩、早产、足月产等定义;决定分娩的因素; 临产及产程分期。
2.熟悉:先兆临产;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各产程的临床经 过及处理。
3.了解:分娩镇痛。 4.能使用胎心监护仪;能正确观察产程及正常分娩接生。 5.能与产妇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帮助和指导产妇顺利
度过正常分娩。
胎盘剥离时子宫的形状
28
第四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观察及处理
• 新生儿处理: (1)清理呼吸道 (2)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道
• 骨产道(真骨盆):详见第二章。
• 软产道


(1)子宫峡部形成子宫下段。

(2)子宫颈: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3)阴道及盆底软组织。
宫宫 口颈
扩管
张消


见视频:子宫下段形成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胎儿
• 胎儿大小 • 胎位 • 胎儿畸形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定义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产道的形 状与大小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 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 胎儿娩出等动作。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衔接
下降
俯屈
衔接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内旋转
复位及外旋转 胎身娩出
14
仰伸
外旋转
见视频:分娩机制
胎头下降
23
第四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正常分娩影响分娩的因素:四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1)产力: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节律性宫缩是临产标志(2)产道:1)骨产道:指真骨盆,分3平面: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60度)2)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构成;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补)(3)胎儿:胎儿大小、胎位、胎儿畸形;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头先露利娩(4)精神心理因素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肩娩出等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下降贯穿全程,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

先兆临产:①假临产;②胎儿下降感;③见红临产诊断: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用镇静药物不能抑制宫缩产程分期:总产程不超过24小时(1)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10cm)(2)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3)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1.第一产程:痛苦的等待、分娩镇痛临床表现:(1)规律宫缩;(2)宫口扩张;(3)胎头下降程度;(4)胎膜破裂处理经过:(1)连续定时记录宫缩剂胎心;(2)产程图显示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指导处理;(3)经阴道检查或肛查判断胎方位、胎先露高低及产道有无异常产程图坐标意义:横坐标为临产时间;纵坐标左侧为宫口扩张程度,右侧为先露下降程度2.第二产程:全力冲刺、配合用力临床表现:(1)自然破膜、人工破膜;(2)宫缩增强、排便感;(3)胎头拨露;(4)胎头着冠处理经过:(1)密切监测胎心;(2)指导产妇屏气:正确使用腹压是缩短第二产程的关键;(3)接产准备;(4)接产:①会阴撕裂的诱因: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②接产要领:保护会阴的同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地通过阴道口;③接产四大步骤:保护会阴,协助胎头俯屈;协助胎头仰伸;助前肩娩出;助后肩娩出;④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⑤会阴切开术:包括会阴后-斜切开术和会阴正中切开术3.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有两种:(1)胎儿面娩出式,多见;(2)母体面娩出式,少见处理经过:1)新生儿处理:①清理呼吸道;②阿普加评分;③处理脐带;④处理新生儿2)协助胎盘娩出;3)检查胎盘胎膜;4)检查软产道;5)预防产后出血。

《妇产科学》思政案例教学设计——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思政案例教学设计——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思政案例教学设计——正常分娩
1.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
学家。

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
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妇产科学的
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
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
"中国医学圣母"。

27岁亲手接生袁隆平,受邀参加开国
大典,虽终生未育,却拥有5万子女敬仰。

2. 观看接产视频
3.做好接产准备及接产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
视频观看
情景模拟小组练习。

妇产科学-第十二章 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第十二章 正常分娩

妇产科学(第9版)
(二)第二产程
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 初产妇多在2小时以内,不应超过3小时,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者不应超过4小时 • 经产妇不应超过2小时,而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者,不应超过3小时 • 第二产程不应盲目等待产程超过上述标准方才进行评估
(三)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一般约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
妇产科学(第9版)
(三)胎儿
1. 胎头的径线及囟门 2. 胎位 3. 胎儿畸形
胎儿颅骨、颅缝、囟门及径线
妇产科学(第9版)
(四)社会心理因素
1. 产妇的社会心理因素可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影响产力,亦是决定分娩的重要 因素之一; 2. 在分娩过程中,应安慰产妇,耐心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尽量消除产妇的焦虑和恐惧 心理,产妇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和躯体放松技术。
第五节
产程处理与分娩
妇产科学(第9版)
一、第一产程
(一)临床表现
1. 规律宫缩 2. 宫口扩张 3. 胎先露下降 4. 胎膜破裂
妇产科学(第9版)
(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1. 宫缩:包括宫缩频率、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子宫放松情况 2. 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经阴道指诊检查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 3. 胎膜破裂和羊水情况 4. 胎心:在宫缩后听胎心,随产程进展适当增加听诊次数,必要时行电子胎心监护 5. 母体情况观察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妇产科学(第9版)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胎肩及胎儿娩出
必须指出:分娩机制各动作虽分别介绍,却是连续进行,下降动作始终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妇产科护理学》第十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的三个阶段、产程的护理要点以及新生儿护理初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常分娩的概念、分娩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护理要点。

2. 学会观察产程,能够为分娩期妇女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

3. 了解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娩三个阶段的产程观察与护理要点,新生儿护理初步。

教学重点: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措施,新生儿的清洁、保暖和初步护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分娩模型、新生儿模型、产程图。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分娩护理操作包、新生儿护理操作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正常分娩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娩过程,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三个阶段的特点、护理要点以及新生儿护理初步。

a. 第一阶段:宫缩期,讲解宫缩的规律、持续时间及间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宫缩曲线。

b. 第二阶段:胎儿娩出期,介绍分娩过程中的技巧和护理措施,如呼吸调节、体位变换等。

c. 第三阶段:胎盘娩出期,讲解胎盘的娩出过程,强调观察胎盘完整性的重要性。

d. 新生儿护理初步,包括新生儿的清洁、保暖、初步护理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娩案例,分析并讲解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产程观察和新生儿护理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正常分娩的定义、分娩三个阶段的特点。

2.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要点。

3. 新生儿护理初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正常分娩的三个阶段及其护理要点,并说明新生儿护理初步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分娩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提高护理技能。

正常分娩_妇产科学课件

正常分娩_妇产科学课件

定义 分类
胎儿从母体自然娩出的通道。
骨产道 软产道
(二)骨产道
骨盆的平面及 其主要径线 骨盆轴及倾斜 度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子宫下段 宫颈 阴道、会阴、盆底软组织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1)子宫下段
由子宫峡部形成, 非孕时长约1厘米,孕 12周后扩展,妊娠末期 及分娩时形成,长约 7~10厘米。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胎儿沿产轴前进的动作。
(二)下降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随宫缩间歇性下降,并贯穿于整 个分娩的全过程。
方向 向下、向后、向下并向前
(二)下降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三)俯屈 (flexion)
胎头不断下降后, 遇盆底软组织、软产道的 阻力后,产生杠杆作用使 胎头俯屈,胎头从枕额径 变为枕下前囟径,以最小 径线通过产道。
妊娠末期的内分泌变化、神经介质的释放、机械性刺 激均能够促使子宫下段的形成和逐渐成熟,成熟的子宫下 段及宫颈受宫腔内压力而被动扩张,继发前列腺素及催产 素释放,子宫肌层规律收缩,形成分娩发动。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分娩动因
决定分娩的因素 √
分娩机制 先兆临产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复位 外旋转
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 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胎头娩出 后,为恢复头颈的正常关系,胎
分娩 产妇 足月产 早产 过期产
妊娠满37周至不足42周未间分娩 (term delivery)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 (premature delivery)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postterm delivery)

2024版妇产科学第八版配套正常分娩课件

2024版妇产科学第八版配套正常分娩课件
• 胎盘滞留: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 的一常见原因。应尽快排空膀胱,然后徒手剥离胎盘,或行钳刮术、剖宫产术 等。
• 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的另一常见原因是产道裂伤。应立即缝合止血,并补充血 容量以纠正休克。
• 凝血功能障碍:较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常引起死亡。应尽早去除病因,改 善微循环,纠正休克,补充凝血因子等。
影响因素
正常分娩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妇年龄、产次、骨盆大小、胎儿大小、 胎位、产力、精神心理因素等。此外,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及分娩过程中的医 疗干预也会对正常分娩的发生产生影响。
临床意义与重要性
临床意义
正常分娩是孕产妇和胎儿最为理想的分娩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安全。正常分娩过程中,胎儿的肺部受 到产道的挤压,有利于出生后呼吸功能的建立;同时,正常分娩还有助于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和心理健康。
妇产科学第八版配套正常分娩课件
• 正常分娩概述 • 产前检查与评估 • 第一产程处理及护理 • 第二产程处理及护理 • 第三产程处理及护理 • 正常分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正常分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正常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 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且此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对母体和胎儿 不利的并发症。
时处理来降低风险。
新型技术在正常分娩中应用前景探讨
无痛分娩技术
分娩辅助技术
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方法减轻分娩疼痛,提高 产妇的舒适度和分娩体验。
如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协助胎儿娩出,降 低难产风险。
智能化分娩监护系统
产后康复技术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电子胎心监护、远 程医疗等,对分娩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确保母婴安全。

三基培训考试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三基培训考试妇产科学正常分娩

三基培训考试妇产科学正常分娩(总分:81.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11.00)1.见红(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见红:在分娩发动前24~48h内,因宫颈管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黏液相混排出。

)解析:2.先兆临产(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先兆临产: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将临产的症状。

)解析:3.产程图(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产程图:记录产程进展的图,横坐标为临产时间(h),纵坐标左侧为宫口扩张程度(cm),右侧为先露下降程度,画出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曲线。

)解析:4.胎头拨露(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胎头拨露:第二产程随产程进展,于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又缩回阴道。

)解析:5.宫颈扩展期(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宫颈扩展期:即第一产程,指从出现间歇5~6 min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

正常分娩妇产科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妇产科学》第9版,针对第十二章“正常分娩”展开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分娩的生理机制、产程分期、分娩的临床表现、正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分娩镇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正常分娩的生理机制、产程分期及临床表现;2. 了解正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具备初步的临床操作能力;3. 了解分娩镇痛的原理及方法,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分娩镇痛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娩的生理机制、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分娩镇痛。

教学重点:产程分期、分娩的临床表现、正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妇产科模型、分娩演示视频、PPT课件;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分娩过程图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分娩视频,让学生了解正常分娩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分娩的生理机制;(2)产程分期及临床表现;(3)正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4)分娩镇痛的原理及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病例,分析正常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病例,提出处理方案,并进行汇报。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分娩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操作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分娩的生理机制;2. 产程分期及临床表现;3. 正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4. 分娩镇痛的原理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娩的生理机制;(2)阐述产程分期及临床表现;(3)论述正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

2. 答案:(1)分娩的生理机制:子宫收缩、宫颈扩张、胎儿下降、胎盘娩出;(2)产程分期及临床表现:分为三个产程,具体表现见教科书;(3)正常分娩的处理原则及技巧:见教科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分娩镇痛部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分娩镇痛的最新进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正常分娩(9版妇产科学)

正常分娩(9版妇产科学)
胎肩及胎儿娩出:
外旋转后,胎儿前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后肩从会阴体前缘娩 出,胎体及下肢随之娩出,完成分娩全部过程。
第四节 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
(一)先兆临产:threatened labor
1.不规律宫缩(又称假临产)( false labor )
①宫缩频率不一致,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无规律; ②宫缩强度未逐渐增强; ③常在夜间出现而于清晨消失; ④不伴有宫颈管短缩、宫口扩张等; ⑤给予镇静剂能将其抑制。
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生理缩复环。
软产道——宫颈管消失及宫口扩张
临产前宫颈管长约2 ~ 3cm ,临产后由于 宫缩牵拉及胎先露、前羊膜囊的直接压迫, 使宫颈内口向上向外扩张, 宫颈管形成漏斗 状,随后宫颈管逐渐变短、消失。
软产道——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前羊膜囊及胎先露部将阴道上部撑开。 破膜以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盆底,软产道下段 形成一个向前向上弯曲的筒状通道,阴道壁粘膜 皱襞展平、阴道扩张变宽。 肛提肌向下及两侧扩展,肌纤维逐步拉长,使 会阴由5cm 厚变成2 ~ 4mm ,以利胎儿通过 。
(2)中骨盆平面:中骨盆横径和中骨盆前后径
骨盆最小平面,最重要
(3)骨盆出口平面:两个三角形、 4 条径线
出口前后径平均约为11. 5cm
出口横径平均约为9cm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与分娩关系密切
前矢状径平均约为6cm、后矢状径平均约为8. 5cm
出口横径+后矢状径平>15cm----中等大小胎儿可分娩
胎盘剥离征象
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有两种
胎盘剥离的征象:
宫体变硬成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阴道外露的脐自行下降变长 阴道少量流血 在耻骨联合上轻压子宫下段,宫底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末期的内分泌变化、神经介质的释放、机械性刺 激均能够促使子宫下段的形成和逐渐成熟,成熟的子宫下 段及宫颈受宫腔内压力而被动扩张,继发前列腺素及催产 素释放,子宫肌层规律收缩,形成分娩发动。
.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分娩动因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机制 先兆临产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三)软产道 (1)子宫下段
组成 生理变化
生理性缩复环 在分娩的过
程中,子宫下段的形成,变 薄,而子宫体由于子宫肌肉 的缩复性变厚,两者之间出 现一明显的分界,称之。
一般情况下当宫口开全 时位于耻骨联合上6~7厘米。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2)子宫颈
宫颈管消失 宫颈口扩张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
分娩(delivery)期妇女的护理
.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 分娩动因√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机制 先兆临产 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
一、定义
分娩 产妇 足月产 早产 过期产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 附属物,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一、定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娩 产妇 足月产 早产 过期产
处于分娩过程中的妇女
.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分娩动因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机制 √
先兆临产 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
四、分娩机制
定义 机制
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 为适应产道的形态和大小, 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以其 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以枕左前位为例
.
(一)衔接/入盆
定义 机制 意义
枕先露时,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 入口平面,胎头的颅髓 最低点接近或 达到坐骨棘水平。
一般15秒内遍及整处宫体, 宫缩在宫底最强,向下后逐渐 减弱。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3、缩复作用
子宫肌纤维每次收缩后 变短变粗,不能恢复至原来 的长度。
作用:使宫腔逐渐变小, 从而使胎儿先露逐渐下降, 宫颈管慢慢展平;产后子宫 复旧。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
胎儿 心理状态
.
(一)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分娩 产妇 足月产 早产 过期产
妊娠满37周至不足42周未间分娩 (term delivery)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 (premature delivery)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postterm delivery)
二、分娩动因
综合因素
机械性理论 内分泌控制理论 神经介质理论
( 四)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
定义 机制 临床意义
胎头在骨盆内旋转动作
枕骨位于母体骨盆耻骨联合下方,胎头的矢 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的前后径一致
( 五)仰伸 (extention)
胎儿枕骨下部以 耻骨联合下缘为支点, 完成仰伸,依次娩出 顶、额、面、颏,即 胎头娩出。
( 六)复位(restitution) 及外旋转(external rotation)
.
(一)机械性理论
子宫容积及张力不断增加,宫内压升高,子宫 肌壁和蜕膜明显受压,肌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受 刺激; 胎先露压迫子宫下段及宫颈.
双胎及多胎妊娠 羊水过多
(二)内分泌控制理论
孕妇方面 胎儿方面
前列腺素(PGs)可诱发宫缩、 促进宫颈成熟;
足月妊娠及临产前子宫催产素 受体显著增多,子宫对催产素的敏 感性增加。
初产妇多在临产前2~4周入盆(占 90%);经产妇多于分娩开始时入盆。
(一)衔接/入盆(engagement)
定义 机制 意义
胎头处于半俯屈状态, 以枕额径入盆。
(一)衔接/入盆
定义 机制 意义
胎头经矢状缝衔接于右 斜径上,枕额周径平面与骨 盆入口平面平行,矢状缝位 于母体骨盆入口的正中。
(二)下降 (descent)
产力 √
产道 胎儿 心理状态
.
(一)定义及分类
定义 分类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 子宫迫出的力量。
(一)定义及分类
定义 分类
主力 辅力
子宫收缩,简称宫缩
腹肌和膈肌收缩力 第二产程时,先露下降压迫骨 盆底及直肠,反射性引起肌肉的收缩,导致出现排 便感及屏气。
肛提肌收缩 宫口开全后,帮助完成分娩机转的诸 动作以及胎盘的娩出。
复位 外旋转
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 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胎头娩出 后,为恢复头颈的正常关系,胎 儿枕部向左旋转45 °。
定义 分类
胎儿从母体自然娩出的通道。
骨产道 软产道
(二)骨产道
骨盆的平面及 其主要径线 骨盆轴及倾斜 度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子宫下段 宫颈 阴道、会阴、盆底软组织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1)子宫下段
由子宫峡部形成, 非孕时长约1厘米,孕12 周后扩展,妊娠末期及 分娩时形成,长约7~10 厘米。
(3)阴道、盆底、会阴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
心理状态
.
(一)胎儿大小
胎头
(一)胎儿大小
胎头 孕龄及胎儿过大
(二)胎位
正常胎位 异常胎位
枕前位
(三)胎儿畸形
脑积水 无脑儿 联体 其他畸形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心理状态√
英产科医生Read:要自 然分娩须先消除恐惧、紧 张与疾病综合征。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胎儿沿产轴前进的动作。
(二)下降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随宫缩间歇性下降,并贯穿于整 个分娩的全过程。
方向 向下、向后、向下并向前
(二)下降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三)俯屈 (flexion)
胎头不断下降后, 遇盆底软组织、软产道的 阻力后,产生杠杆作用使 胎头俯屈,胎头从枕额径 变为枕下前囟径,以最小 径线通过产道。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使宫颈 管变短、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 胎盘、胎膜娩出。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1、节律性
临产后子宫肌肉节律、阵发性 收缩,并逐渐从弱至强,持续时间 从短至长,间歇时间从长至短。
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间歇期
间歇期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2、对称性和极性
子宫收缩从两侧宫角处开 始,向中传导至宫底处后汇合, 再向下传导至宫颈处;
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 胎盘、羊膜和蜕膜的内分泌活动与 分娩发动有关。
(三)神经介质理论
子宫受自主神经支配,交感神经能兴奋子宫肌层 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促使子宫收缩; 乙酰胆碱能使子宫肌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Na+向细胞内移,K +向细胞外移,加强子宫收缩。
二、分娩动因
综合因素
机械性理论 内分泌控制理论 神经介质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