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妇产科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分娩 产妇 足月产 早产 过期产
妊娠满37周至不足42周未间分娩 (term delivery)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 (premature delivery)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postterm delivery)
二、分娩动因
综合因素
机械性理论 内分泌控制理论 神经介质理论
一般15秒内遍及整处宫体, 宫缩在宫底最强,向下后逐渐 减弱。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3、缩复作用
子宫肌纤维每次收缩后 变短变粗,不能恢复至原来 的长度。
作用:使宫腔逐渐变小, 从而使胎儿先露逐渐下降, 宫颈管慢慢展平;产后子宫 复旧。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
胎儿 心理状态
.
(一)定义及分类
.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分娩动因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机制 √
先兆临产 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
四、分娩机制
定义 机制
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 为适应产道的形态和大小, 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以其 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以枕左前位为例
.
(一)衔接/入盆
定义 机制 意义
枕先露时,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 入口平面,胎头的颅髓 最低点接近或 达到坐骨棘水平。
初产妇多在临产前2~4周入盆(占 90%);经产妇多于分娩开始时入盆。
(一)衔接/入盆(engagement)
定义 机制 意义
胎头处于半俯屈状态, 以枕额径入盆。
(一)衔接/入盆
定义 机制 意义
胎头经矢状缝衔接于右 斜径上,枕额周径平面与骨 盆入口平面平行,矢状缝位 于母体骨盆入口的正中。
(二)下降 (descent)
( 四)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
定义 机制 临床意义
胎头在骨盆内旋转动作
枕骨位于母体骨盆耻骨联合下方,胎头的矢 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的前后径一致
( 五)仰伸 (extention)
胎儿枕骨下部以 耻骨联合下缘为支点, 完成仰伸,依次娩出 顶、额、面、颏,即 胎头娩出。
( 六)复位(restitution) 及外旋转(external rotation)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胎儿沿产轴前进的动作。
(二)下降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随宫缩间歇性下降,并贯穿于整 个分娩的全过程。
方向 向下、向后、向下并向前
(二)下降
定义 特点 临床意义
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三)俯屈 (flexion)
胎头不断下降后, 遇盆底软组织、软产道的 阻力后,产生杠杆作用使 胎头俯屈,胎头从枕额径 变为枕下前囟径,以最小 径线通过产道。
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 胎盘、羊膜和蜕膜的内分泌活动与 分娩发动有关。
(三)神经介质理论
子宫受自主神经支配,交感神经能兴奋子宫肌层 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促使子宫收缩; 乙酰胆碱能使子宫肌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Na+向细胞内移,K +向细胞外移,加强子宫收缩。
二、分娩动因
综合因素
机械性理论 内分泌控制理论 神经介质理论
(3)阴道、盆底、会阴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
心理状态
.
(一)胎儿大小
胎头
(一)胎儿大小
胎头 孕龄及胎儿过大
(二)胎位
正常胎位 异常胎位
枕前位
(三)胎儿畸形
脑积水 无脑儿 联体 其他畸形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心理状态√
英产科医生Read:要自 然分娩须先消除恐惧、紧 张与疾病综合征。
.
分娩(delivery)期妇女的护理
.
百度文库娩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 分娩动因√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机制 先兆临产 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
一、定义
分娩 产妇 足月产 早产 过期产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 附属物,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一、定义
分娩 产妇 足月产 早产 过期产
处于分娩过程中的妇女
妊娠末期的内分泌变化、神经介质的释放、机械性刺 激均能够促使子宫下段的形成和逐渐成熟,成熟的子宫下 段及宫颈受宫腔内压力而被动扩张,继发前列腺素及催产 素释放,子宫肌层规律收缩,形成分娩发动。
.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分娩动因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机制 先兆临产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
三、决定分娩的因素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使宫颈 管变短、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 胎盘、胎膜娩出。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1、节律性
临产后子宫肌肉节律、阵发性 收缩,并逐渐从弱至强,持续时间 从短至长,间歇时间从长至短。
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间歇期
间歇期
(二)子宫收缩
作用 特点
2、对称性和极性
子宫收缩从两侧宫角处开 始,向中传导至宫底处后汇合, 再向下传导至宫颈处;
产力 √
产道 胎儿 心理状态
.
(一)定义及分类
定义 分类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 子宫迫出的力量。
(一)定义及分类
定义 分类
主力 辅力
子宫收缩,简称宫缩
腹肌和膈肌收缩力 第二产程时,先露下降压迫骨 盆底及直肠,反射性引起肌肉的收缩,导致出现排 便感及屏气。
肛提肌收缩 宫口开全后,帮助完成分娩机转的诸 动作以及胎盘的娩出。
定义 分类
胎儿从母体自然娩出的通道。
骨产道 软产道
(二)骨产道
骨盆的平面及 其主要径线 骨盆轴及倾斜 度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子宫下段 宫颈 阴道、会阴、盆底软组织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1)子宫下段
由子宫峡部形成, 非孕时长约1厘米,孕12 周后扩展,妊娠末期及 分娩时形成,长约7~10 厘米。
.
(一)机械性理论
子宫容积及张力不断增加,宫内压升高,子宫 肌壁和蜕膜明显受压,肌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受 刺激; 胎先露压迫子宫下段及宫颈.
双胎及多胎妊娠 羊水过多
(二)内分泌控制理论
孕妇方面 胎儿方面
前列腺素(PGs)可诱发宫缩、 促进宫颈成熟;
足月妊娠及临产前子宫催产素 受体显著增多,子宫对催产素的敏 感性增加。
复位 外旋转
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 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胎头娩出 后,为恢复头颈的正常关系,胎 儿枕部向左旋转45 °。
(三)软产道 (1)子宫下段
组成 生理变化
生理性缩复环 在分娩的过
程中,子宫下段的形成,变 薄,而子宫体由于子宫肌肉 的缩复性变厚,两者之间出 现一明显的分界,称之。
一般情况下当宫口开全 时位于耻骨联合上6~7厘米。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
(2)子宫颈
宫颈管消失 宫颈口扩张
(三)软产道
组成 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