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福利经济学归纳

福利经济学归纳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定的学咨询,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定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依旧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瞧感受,或者讲物品和效劳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瞧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能够比立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响,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局部才是经济福利●庇古依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全然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进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进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立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讲和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的根底上,以防止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立关系咨询题。

其要紧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 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 态。
26
本章主要内容
31 福利经济学概述 2 市场在生产领域有效的分析 3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4 福利经济学的政策与影响律: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 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中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 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1 福利经济学概述 2 市场在生产领域有效的分析 3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4 福利经济学的政策与影响
2
一. 福利经济学概述
1 基本概念
福利与效用 福利经济学
2 历史沿革
旧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
3
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 消费者剩余
3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基本概念
1
2
3
福利是指幸福和利 益。个人福利的总 和是社会福利。在 社会福利中,能够 直接或间接用货币 衡量的是经济福利。
29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0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1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小结:
市场竞争可以在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 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使财富总量最大化;但是市场竞争 对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却是无能为力的,帕累托改进在 分配领域失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总量的最大化。因此, 应该强调政府干预,从而实现社会成员收入的公平化。
经济福利是福利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 费商品或服务时所 感到的满足程度。 有两种衡量方法: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 用。效用与福利在 重要方面是等同的, 但在使用上存在一 定差异。
福利经济学是从生产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 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 间的分配两方面,研 究社会福利最大化以 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 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 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单选:1.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社会福利的高低。

2.黄有光认为,福利经济学是否是规范经济学,取决于研究时所采取的态度。

3.旧福利经济学,主要包括马歇尔和庇古等人的理论。

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5.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基数效用。

6.罗宾斯认为,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学不应该涉及伦理的或价值判断的问题;经济学中具有模范性质的结论都来自基数效用的使用,因此经济学应该避免使用基数效用。

7.罗宾斯的观点在大争论中渐渐占了上风,受其影响,福利经济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

8.序数效用概念认为,人们进行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表示出来。

基于序数效用概念,这样,就建立了新福利经济学体系。

9.基于罗宾斯的观点而建立的新福利经济学,它采用了序数效用和帕累托标准。

10.帕累托标准排除了人际间进行效用比较的必要性,但同时它需假定收入分配是给定的。

11.帕累托标准与自由主义是不相容的,有可能会出现冲突。

12.现代对社会福利函数的讨论最初是由伯格森在1938年提出并由萨缪尔森在1947年加以进一步说明的。

13.福利主义有时也被称为“个人主义”。

14.对于是否放弃福利主义,黄有光和森有完全不同的观点,黄有光坚持不放弃福利主义,因而引发了森-黄之争。

15.森认为,福利主义有局限性。

16.影响个人生活水平的因素可以从个人达到一定目的所需要的物品、资源或者投入等方面来考虑。

17.解决阿罗的不可能性,方法之一是把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一个条件---非可比性---扩展为完全可比性。

18.黄有光提出了“完全的效用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19.(P85)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效用最高或境况最好的那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该函数允许极度的两极分化,因而受到广泛的批评。

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效用最低的那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1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公平的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正义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福利经济学》教案讲义课件完整版

《福利经济学》教案讲义课件完整版

《福利经济学》教案讲义课件完整版福利经济学本书体系,本十一章,导论、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社会经济福利制度、公平与收入分配、贫困与反贫困、教育与卫生、失业与就业、人口控制与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乡统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前面谈三章理论,后面八章谈应用的各方面。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经济学及其产生和发展一、福利与福利经济学(一)福利1、福利。

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

2、个人福利。

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

这种满足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或个人精神生活需要。

3、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

4、经济福利,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

(二)福利经济学1、庇古,研究增进世界的或某一国家的经济福利的主要影响。

2、李特尔,最好是把福利经济学看成是研究经济体系的一种形态比另一种形态是好还是坏,以及一种形态是否应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问题。

3、萨缪尔森,一门关于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途径,收入最佳分配以及最佳税收制度的学科。

(三)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内容1、社会资源配置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如何才能达到最优?2、国民收入如何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即公平与效率,效率有定论,公平在争论。

(四)研究前提:市场机制。

二、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背景19世纪20年代,哲学派别功利主义或效用主义,边沁、穆勒的影响下,把人们道德行为的目的看作个人自身福利的提高,社会行为的目的是增进全社会福利。

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把数学引进了效用。

(二)产生与发展1、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个人的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加总。

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越平均,社会福利就越大。

旧福利经济学特征,第一,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的;第二,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概念;第三,效用以基数表示,边际效用递减。

2、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罗宾斯认为从论理来看,效用不能用基数表示。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二、考核目标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概念:狭义-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广义-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

(面向全体国民的、旨在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福利体系:a职工集体福利;b特殊社会福利;c社区社会福利服务;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二、考核目标(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a剩余型社会福利:b制度型社会福利;c福利国家;d福利国家危机;e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新思考政府和公司的社会福利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什么又属于个人及家庭的义务:哪些工作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既满足人的基本福利需要,又不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病重社会价值观的福利发展道路。

(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理解:三点启示: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b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c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______的角度对______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

()A.福利经济体系B.经济学福利体系C.福利收入分配体系D.经济学收入分配体系2. 庇古被西方学者推崇为“______”。

( )A.福利经济学之父B.社会保障之父C.干预主义之父D.自由放任之父3.帕累托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价值判断标准,被称之为“帕累托最优”,这个标准是建立在______理论基础之上。

()A.基数效用B.序数效用C.社会福利函数D.人际效用4.罗尔斯改进指的是____()A.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的社会变革政策;B.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C.对福利水平较高者和福利水平较低者均有利的社会变革政策;D.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且不影响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5.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称为____()A.生产可能性曲线B.效用可能性曲线C.联合无差异曲线D.总效用可能性曲线6.当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分不清楚正牌和假冒产品的区别时,就会停购此类产品,其原因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____()A.不对称B.对称C.充分D.完全充分7.卡尔多补偿标准是指,如果受益者能够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这个补偿是____()A.实际补偿B. 虚拟补偿C.潜在补偿D. 混合补偿8.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提出和定义的?()A.庇古B. 李特尔C.杜皮特D. 马歇尔9.埃奇沃思框图中帕累托最优点可能是____()A.效用曲线相切的点B.MRS相等的点C.一个人在不使别人变差自己不能变好的点D.上述说法都对10.拥挤型的公共物品____()A.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B.消费上具有竞争性C.不能由市场定价D.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11.伯格森和萨缪尔逊认为,只有当______值最大时才算臻于福利极大化。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自学用书:郭伟和编著:《福利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年出版。

参考书目:1、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葛寿昌主编:《社会保障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汪翔、钱南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紧密联系,而且是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掌握:1、了解社会福利的意义和沿革;2、理解社会福利的评价标准;3、正确分析市场经济的合意性;4、弄清政府介入经济的原因、职能及效果;5、科学分析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的关系;6、把握社会救助的经济实质和手段;7、正确认识社会保险建立的必要性及其经济社会影响。

8、客观评价世界上三大社会保险基金经营模式的利弊,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保险改革的模式取向;9、掌握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论证这一理论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一)总体要求在本课程教学或自学中应熟悉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福利经济学原理科学评价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尤其应能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加深对社会福利问题的理解。

(二)考核目标试题可能涉及自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所有内容,因此考生在学习时,必须全面了解,重点把握。

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得概念:福利经济学就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得评价与判断得学科,就是从福利得角度对经济体系得运行进行社会评估得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就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得心理满足,就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得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就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得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得基础,也就是讨论收入再分配得合理性得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基础性概念.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就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就是什么样得”运行机制等得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得事实、情况与关系。

●规范分析:就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得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与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得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得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得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得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得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就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得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与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与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就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得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得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得处境变好。

(反过来说,……)。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福利经济学:是在20世纪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经济科学,它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改善的关系为宗旨,是众多学科交叉和多方面学术观点汇聚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效用: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程度。

福利:个人生活的幸福满足程度。

如何理解个人福利、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个人福利:一个人获得的满足,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可等同于“效用”。

社会福利: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

经济福利:在社会福利中。

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

经济福利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旧福利经济学: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理论要点:(1)以基数效用为基础,即认为人的效用可以具体量化,表示为某些物品消费或收入的函数,进而得出社会福利总量函数为个人福利之和,从而分析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指出福利经济学是分析经济福利的。

具体说来,庇古认为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的总量,二是个人收入分配的状况。

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就应是一方面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另一方面实现收入均等化。

(3)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4、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为何会受到批评:5、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假设:(1)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即认为个人效用只可测出强弱,排出第一、第二等顺序,社会福利状态的最优是以每个人各自的状态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损害别人的条件下都不能再增进为标准。

社会福利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改进,但不能有其他成员的福利减少。

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

(2)创建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但又认为收入再分配的好坏是个道德问题,难有最终标准。

(3)提出社会补偿原则,认为社会政策变动后必然导致社会成员有的受益,有的受损,而社会福利总量是增进了还是减少了,取决于收益的人在补偿受损的人以后是否还有剩余。

福利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福利经济学(P2):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P3):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

3、效用(P2):是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4、实证分析:关于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5、规范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6、帕累托改进(P14):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7、帕累托最优(P15):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8、卡尔多补偿标准(P39):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9、潜在帕累托改进(P39):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 潜在帕累托优于A。

10、希克斯补偿标准(P41):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P41):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12、李特尔补偿标准(P42):(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标准,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13、消费者剩余(P52):是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14、补偿变差(P54):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当价格上升时,要保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就需要给其补贴;反之,当价格下降时,就需要取走消费者多余的货币收入。

福利经济学复习

福利经济学复习

2013年福利经济学自考复习提要王桂胜《福利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第一章1、效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基数效用;就是指可以用基数,即实数来度量得效用概念;另一类就是序数效用:就是指不能用基数度量而只能排序得效用概念。

2、福利(welfare):就是指个人生活得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得生活。

效用通常就是与福利等价得,但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

3、社会福利(socialwelfare):就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得汇总或集合。

4、福利经济学中得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经济福利。

5、福利经济学既具有规范性(normative),又具有实证性(positive)。

研究内容具有双重性特征。

6、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社会福利度量及影响、公共选择等。

第二章1、帕累托原理包括两个部分,一就是帕累托改进,属于动态社会资源配置判断标准;二就是帕累托最优原理,属于静态社会资源配置标准2、帕累托改进(PI)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得社会福利增加得同时,并不减少其她社会成员得福利。

3、帕累托最优(PO)就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上升得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下降。

4、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实践中得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交换等领域。

5、纯交换领域下得帕累托最优条件为:6、生产领域边际要素技术替代率。

7、帕累托最优得综合条件可以表述如下:MRSAB=MRTAB8、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两种均衡,一种就是单个产品或市场得均衡,称为局部均衡;另一种就是一般均衡,指所有产品或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得均衡。

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就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得一般均衡状态就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就是指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得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11、帕累托最优就是社会福利得标准,反映了社会资源配置得效率状况。

0286 福利经济学

0286 福利经济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福利经济学课程代码:028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福利经济学是从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这两个方面来研究市场经济国家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所应当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该课程紧密连接社会工作和经济学两个专业,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该课程研究个人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福利二者在实施的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和国家的政策措施;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所必需的条件以及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条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市场机制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提高公民的社会福利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后,了解到“效率”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公平”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公平”与“效率”既是福利经济学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也是政府政策的基本政策目标。

思考如何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案主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与本专业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福利经济学是与社会工作紧密相关的一门基础课程,许多案主的社会问题都是因为经济领域的特殊原因导致的,如果能够让案主真正而且充分地享受国家给与的福利,那么很多案主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该门课程与社会工作的各门课程的关系紧密。

在社会工作概论、团体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核心课程学习后就应该开设本门课程,而后应该开始社会福利思想史,社会工作行政等课程,因为前几门课程是学习该门课程的基础,而后几门课程是对该门课程的一个扩充。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福利和福利经济学的内涵;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过程;掌握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福利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福利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福利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福利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来提高社会福利。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程度的效益分配。

福利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在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我们应该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这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需要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如效用最大化原则、资源分配效率原则等。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福利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我们应该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这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如边际分析、效用函数、生产函数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如消费者行为模型、生产者行为模型等。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三、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在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我们应该介绍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这包括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介绍福利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如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竞争政策等。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四、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在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我们应该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这包括福利经济学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介绍福利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福利经济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和展望在教学大纲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应该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和展望。

这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还需要介绍福利经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情况,如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2010.10.10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一、填空或选择题1、实现社会福利的途径有:政府、慈善机构或社团、社区及私人提供。

▲▲2、从全球来看,社会福利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起内涵的,进入20世纪,社会福利才逐渐走向制度化和社会化。

3、对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我国一般将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社会救助(最低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薪)、社会福利(最高)、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军人及家属)。

▲▲4、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以城镇职工福利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的福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有职工集体福利、特殊社会福利、社区社会福利。

▲▲5、世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剩余型社会福利到制度型社会福利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6、20世纪20年代,英国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提出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增进全民社会福利。

▲7、福利国家最早出现于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邓普1941年所著的<<公民与教徒>>,1948年英国“贝拂里奇报告”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建成了“福利国家”。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大刀阔斧的推行住房补贴制度改革,西方福利国家改革的共同特点或趋势是福利私营化、福利提供的分散化和多元化。

▲8、从相信市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到国家干预、全面保障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市场到国家的过程,再从全面福利的危机到福利多元化、乃至进一步发展到市场化和私营化,重新倡导市场机制的作用。

9、我们进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逻辑学基本原理,至于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具体方法:阶段法、国别法、学派法、人物法、文献法。

▲▲二、名词1、社会福利▲▲p4页2、社会福利思想▲p29页3、福利国家p21页三、问答1、社会福利的特征▲▲p92、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p233、从社会福利的世界发展进程和发展趋势来看,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给我们有那几方面的思考。

P28▲▲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一、填空或选择题1、先秦是指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最初历经的几个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以前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社会福利思想:管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老子的思想(理想社会,寡欲、无知、知足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礼治,正名分,贫富不均及其解决办法,理想社会形态),孟子(仁学、仁政、小康社会),墨子(民之三患、抨击小盗为盗,大盗为义、提出兼爱说)▲▲3、柏拉图的《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社会阶级结构,共产制度,共妻制,男女平等▲二、问答1、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或观点p36、2、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及其评价p40——56▲▲3、管仲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p50▲▲4、柏拉图的婚姻的内容p625、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及其评价p66——686、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比较p69▲▲7、原始基督教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71p第三章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一、填空或选择题1、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西欧封建社会统治时期,史称“中世纪”。

经院哲学体系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该体系的最后完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他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 .阿奎那的社会历史观、幸福观▲▲2、349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最早的一部《劳工法》,这时世界上第一部。

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颁布了《济贫法》,1834年通过新的〈济贫法〉。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佩脱拉克、薄伽丘、彭波那齐、拉伯雷、蒙台涅4、教改革运动的领头人:马丁路德、托马斯闵采尔▲▲二、问答题1、重商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p78-80▲▲2、对济贫法的评价p85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p87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p91第四章空想社会主义一、填空或选择题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17世纪的欧洲,其代表人物: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18世纪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梅叶、摩莱里、马布利,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二、问答题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p962、帕内拉的理想社会构成的主要原则p101▲▲3、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p1034、摩莱里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p108_1105、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p113▲6、三大空想家的各自特点和贡献114▲▲7、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及其评价117——123▲▲8、圣西门的实业制度的主要内容120——122▲9、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124——126▲▲10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观点136——138▲1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共同特点及其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贡献或有那些积极促进作用142——143▲▲第五章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一、填空或选择题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2、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边沁、约翰穆勒▲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西斯蒙第▲4、约翰穆勒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自由论、政府论、功利论▲5、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利己主义、自由放任主义和利益和谐,同时他提出了资产阶级财政学说史上著名的税收四大原则:公平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经济原则。

▲二、问答1、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442、威廉配第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或观点146——147▲▲3、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要内容1494、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及其评价156——157▲▲5、边沁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或观点及其评价159——163▲▲6、边沁和穆勒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贡献,特别是中国入关后对政府有那些积极的作用167▲▲7、西斯蒙第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169▲第六章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一、填空或选择题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其社会主义运动有两种形式:国家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代表人分别为鲁特培脱司、拉萨尔、马克思和恩格斯2、国家学派的代表人,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他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经济史的教训、生产力学说、经济发展阶段说(原始野蛮阶段或渔猎阶段、畜牧时代、农业时代、农工业时代、农工商时代)▲3、旧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歇尔、希尔布兰德和克尼斯▲4、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古斯塔夫施穆勒、威尔纳桑巴特▲二、问答题▲1、国家主义学派与古典经济学派的区别p174▲▲2 、旧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p1813、罗歇尔的旧历史学派的福利思想p182▲4、新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p1845、古斯塔夫施穆勒的主要经济观点p185▲6、威尔纳桑巴特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p1877、新旧历史学派比较而言p188▲▲第七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一、填空或选择题1、法国里仰纺织工人的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的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早期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是《神圣家族》,1842年2月合作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纪元。

资本论第1卷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完成。

▲▲3、列宁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工人阶级的保险形式、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问答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912、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内容196▲▲3、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主要内容202第八章美国的制度学派一、填空或选择题1、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在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凡勃仑、康蒙斯、米切尔▲2、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思、博尔丁缪达尔▲三、问答题1、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2172、制度学派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的特点218▲▲3、凡勃仑的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220▲4、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2225、新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223▲▲6、加尔布雷思的新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226第九章福利经济学一、填空或选择题1、福利经济学家:霍布森、克拉克、帕累托、希克斯▲2、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1: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3、奥地利学派(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实世纪初,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柏姆巴维克▲4、剑桥学派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

马歇尔提出均衡价格论,▲他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就被奉为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福利经济学的先驱者:霍布森,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6、凯恩斯提出反危机理论,他的《通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奉为经济学的三部经典著作。

▲7、乘数原理是英国的卡恩在1931年发表的《国内投资和失业的关系》一文中提出的。

▲8、如何弥补赤字财政政策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般有三中方法:增加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公债。

9、帕雷托最优的主要内容: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二、名词解释1、边际效用▲2、均衡价格论▲3、乘数原理▲4、帕雷托最优▲5、贝弗里奇报告6、非利普斯曲线▲3、问答题1、边际效用学派的发展和影响2302、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分配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争分相对的主要论点233——234▲3、马歇尔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236——239▲▼4、霍布森的经济学说对福利经济学的诞生有何意义2435、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244▲6、凯恩斯的《通论》的主要内容2507、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255——256▲▼8、福利国家论的主要内容2589、补偿原则论的主要观点26510、社会福利涵数论的主要观点267▲11、阿罗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贡献269▲▼12、平等与效率交替说的主要观点:奥肯漏桶原理和混合经济制度论第十章当代西方福利思想流派一、填空或选择题1、开明派代表人物:萨繆尔森、托宾、索罗2、保守派又可细分为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合理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3、现代货币主义又称新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4、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马丁费尔德斯坦,5、合理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尼尔华莱士,新6、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罗伯特诺齐克▲7、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二、名词1、乘数加速原理▲▼2、负所得税额3▲、公共选择▲▼、4社会选择▲三、问答1、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290▲2、负所得税的优点与缺点296——298▲▼3、供应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300——302▲▼4、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合理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的共同点312 ▲▼5、公共选择理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观点313——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