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坯体的成型PPT
合集下载
《陶瓷坯体的成形》课件

《陶瓷坯体的成形》PPT 课件
陶瓷坯体形成是陶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课件将介绍陶瓷坯体的成形 技术、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陶瓷坯体的成形
什么是陶瓷坯体
陶瓷坯体是陶瓷制品的初始形态,通过成形技 术将原料制成所需的形状。
成形的意义和作用
成形是制作陶瓷制品不可或缺的步骤,它决定 了最终制品的形态、质量和性能。
成形技术及流程
1
手工成形
揉捏、拉胚和磨制是常用的手工成形技术,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艺术创作。
2
机械成形
பைடு நூலகம்
砖机成型和等离子喷涂成型是高效的机械成形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制 造。
3
手工与机械结合成形
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成形方式,兼具艺术性和高效性。
成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坯体质量的保证
保证坯体质量是成形过程中的关键,需要控 制原料配比、湿度和压力等因素。
2 烘烤环境的控制
烘烤环境的控制对坯体成形后的收缩和硬化 至关重要,影响最终成品的尺寸和性能。
3 脱模难度的解决
脱模是成形后的重要步骤,需要选择适当的 脱模剂和调整脱模时间。
4 处理坯体的变形问题
成形过程中坯体容易发生变形,需要采取合 适的方式解决,如补强、研磨和调整。
成形后的处理方式
1
热处理
酸洗、热处理和冷却等步骤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硬度、致密性和耐高温性。
2
装饰处理
喷绘、打印和镶嵌等方式用于装饰陶瓷制品,增加其美观和艺术性。
3
其他处理方法
除了热处理和装饰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和功能。
结论
陶瓷坯体成形技术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发 展方向和趋势有待进一步探索。
陶瓷坯体形成是陶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课件将介绍陶瓷坯体的成形 技术、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陶瓷坯体的成形
什么是陶瓷坯体
陶瓷坯体是陶瓷制品的初始形态,通过成形技 术将原料制成所需的形状。
成形的意义和作用
成形是制作陶瓷制品不可或缺的步骤,它决定 了最终制品的形态、质量和性能。
成形技术及流程
1
手工成形
揉捏、拉胚和磨制是常用的手工成形技术,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艺术创作。
2
机械成形
பைடு நூலகம்
砖机成型和等离子喷涂成型是高效的机械成形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制 造。
3
手工与机械结合成形
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成形方式,兼具艺术性和高效性。
成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坯体质量的保证
保证坯体质量是成形过程中的关键,需要控 制原料配比、湿度和压力等因素。
2 烘烤环境的控制
烘烤环境的控制对坯体成形后的收缩和硬化 至关重要,影响最终成品的尺寸和性能。
3 脱模难度的解决
脱模是成形后的重要步骤,需要选择适当的 脱模剂和调整脱模时间。
4 处理坯体的变形问题
成形过程中坯体容易发生变形,需要采取合 适的方式解决,如补强、研磨和调整。
成形后的处理方式
1
热处理
酸洗、热处理和冷却等步骤用于改善陶瓷制品的硬度、致密性和耐高温性。
2
装饰处理
喷绘、打印和镶嵌等方式用于装饰陶瓷制品,增加其美观和艺术性。
3
其他处理方法
除了热处理和装饰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和功能。
结论
陶瓷坯体成形技术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发 展方向和趋势有待进一步探索。
单元五陶瓷坯体成型

粘土吸附不同阳离子时,其可塑性变化的顺序和阳离子交换的 顺序是相同的。 H+>Al3+ >Ba2+>Ca2+>Mg2+>NH4+>K+- >Na+>Li+ 可塑性 阴离子交换能力比较小,对可塑性的影响不大。
(3)固相颗粒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坯料的可塑性和粘土颗粒大 小的关系可归纳为,颗粒越粗,呈现最大塑性时所需的水分越少, 最大可塑性也越低;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每个颗粒表面形成水 膜所需的水分也就越多,并且由细颗粒堆积而形成的毛细管半径小, 产生的毛细管力大,所以可塑性也高。 (4)分散介质的影响 陶瓷坯料中最常用的分散介质是水。坯 料中水分适当时才能呈现最大的可塑性。一般来说,包围各个粒子 的水膜厚度为0.2微米时,坯料会呈现最大的可塑性。
(2)增塑剂 用来溶解有机粘合剂和湿润坯料颗粒,在颗粒之 间形成液态间层,提高坯料的可塑性。常用的为甘油、酞酸二丁酯、 乙基草酸、己酸三甘醇等。 (3)溶剂 能溶解有机粘合剂、粘结剂及增塑剂,分子结构和 它们相似或有相同的官能团。常用的溶剂为水、无水酒精、丙酮、 甲苯、醋酸乙脂等。 选择有机塑化剂(主要是粘合剂)时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① 具有极性,能良好地湿润和吸附在坯料颗粒表面上; ② 希望粘合性能和表面张力大些,以便成型和保证坯体强度; ③ 和坯料颗粒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④ 挥发温度范围宽些,灰分少些。
(2)滚压成型工艺参数控制 a.对泥料的要求 要求泥料含水量要少,屈服值要高,延伸变 形量要大一些。 此外,滚压成型泥料的含水量还与产品的形状大 小有关。一般滚压成型泥料含水量在19%~26%不等。 b.滚压过程的控制 滚压成型时间很短,从滚头开始压泥到脱 离坯体,总共才几秒钟至十几秒钟,而泥料实际受压时仅有2~4S。 可将滚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下压阶段,滚头开始接触泥料,此时动作要轻,压 泥速度要适当。 第二阶段为压延阶段:此时泥料被压至要求厚度,坯体表面开 始赶光,余泥继续排出,这时滚压头的动作要重而平稳,受压2~ 4S; 第三阶段为抬头阶段:此时滚压头抬离坯体,要求缓慢减轻泥 料所受的压力。如滚压头离坯面太快,易产生“抬头缕”。
《陶瓷装饰工培训》课件——坯体修整

穿底的现。
湿坯坯体修向外方向匀速平移。
到了器形主体与底部接和处,
05 需换修坯工具。然后用左手手
指压住坯体底部中心,右手使 用工具,匀速上下修圆。
干坯坯体修整步骤:
将底座双手移动至转盘中心位置, 01 且将坯体置于其中。
轻敲至中心,再用细泥条固定好
02
坯体与底座的位置。 拉坯机启动,左手手指压住中 03 心,右手开始由里到外,匀速 移动。
干坯坯体修整步骤:
修好底足之后,换修坯工具,轻 04 轻在修好的底足上刮掉一层,目
的为使底足平整。 器形主体与底部的衔接部位,使
05
用修坯工具匀速上下移动,保证 器形的圆弧度。
03 修不刮在 到二片没 坯选 有 体择是专 的,我用 整其们修 体柔在坯 弧软修刀 度性坯的 。可时时
陶瓷
坯体修整
湿坯与干坯的工具使用 需要尤为注意
如在修湿坯时,使用了修干坯的 工具,易出现‘跳刀’的情况;如在 修干坯时,使用了修湿坯的工具,坯 体将难以修整。
湿坯坯体修整步骤:
01 将坯体双手移动至转盘中心位置。
针对坯体底部的边脚部位,可先
02 削平底板明显突出部分。
拉坯机转动之前,先用手估摸
03 底部厚度,一面出现用力过猛,
以的候 ,
--
02 用坯的关 于体刀于 坯不尖工 体平、具 主的刀的 体部脚使 。位部用
,位: 刀适修 面用坯 适于刀
注意事项
01 再蘸体在 进水过修 行,于坯 。将干的
坯燥过 体,程 整可中 体使, 补用发 水毛现 后笔坯
谢谢观看
湿坯坯体修向外方向匀速平移。
到了器形主体与底部接和处,
05 需换修坯工具。然后用左手手
指压住坯体底部中心,右手使 用工具,匀速上下修圆。
干坯坯体修整步骤:
将底座双手移动至转盘中心位置, 01 且将坯体置于其中。
轻敲至中心,再用细泥条固定好
02
坯体与底座的位置。 拉坯机启动,左手手指压住中 03 心,右手开始由里到外,匀速 移动。
干坯坯体修整步骤:
修好底足之后,换修坯工具,轻 04 轻在修好的底足上刮掉一层,目
的为使底足平整。 器形主体与底部的衔接部位,使
05
用修坯工具匀速上下移动,保证 器形的圆弧度。
03 修不刮在 到二片没 坯选 有 体择是专 的,我用 整其们修 体柔在坯 弧软修刀 度性坯的 。可时时
陶瓷
坯体修整
湿坯与干坯的工具使用 需要尤为注意
如在修湿坯时,使用了修干坯的 工具,易出现‘跳刀’的情况;如在 修干坯时,使用了修湿坯的工具,坯 体将难以修整。
湿坯坯体修整步骤:
01 将坯体双手移动至转盘中心位置。
针对坯体底部的边脚部位,可先
02 削平底板明显突出部分。
拉坯机转动之前,先用手估摸
03 底部厚度,一面出现用力过猛,
以的候 ,
--
02 用坯的关 于体刀于 坯不尖工 体平、具 主的刀的 体部脚使 。位部用
,位: 刀适修 面用坯 适于刀
注意事项
01 再蘸体在 进水过修 行,于坯 。将干的
坯燥过 体,程 整可中 体使, 补用发 水毛现 后笔坯
谢谢观看
第四章 陶瓷工艺学 成型

滚压过程的要求
滚压过程是指滚压头从开始接触泥料至离开坯体 表面的一段过程。这一过程所经过的时间只有几秒钟。 通常把这一短暂过程分为3个阶段,而各个阶段对压泥 的要求并不相同。
滚压过程的三个阶段:
布泥阶段:滚压头从开始接触泥料至定压前。泥料在模型 工作面上展布,要求滚压头的动作要轻,压泥速度要适当, 一般以6~7mm/s 为宜。如动作太重或速度过快则会压坏 模型或引起“鼓气”。若下压太慢,泥料容易粘住滚头。
成型就是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方法加工成具有一 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生坯)半成品。成型工序应满足 以下要求:
形状、尺寸(根据收缩率经过放尺后的尺寸); 一定的机械强度,以保证后继工序的进行; 结构均匀,有一定的致密度; 成型过程应能多、快、好、省的组织生产。
成型是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成 型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缺陷(如不均匀性等)仅靠烧结 工艺的改进是难以克服的。成型工艺已经成为制备 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关键技术,它对提高陶瓷材料的 均匀性、重复性和成品率,降低陶瓷制造成本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量小些;
• 阳模滚压:水分少些、延伸性好(即变形量大些) • 阴模滚压:可塑性可稍差些,水分稍多 • 冷滚压:水分要少,可塑性要好 • 热滚压:要求不严
滚压头的温度:冷滚压和热滚压(120℃左右)
热滚和冷滚的工艺特点
热滚的滚头内部有电阻丝加热,用调压器调节温度, 加热的滚头与坯泥接触,能在表面产生一层蒸汽膜, 避免坯泥粘附滚头。滚头材料大都采用铸铁和普通 碳素钢,耐磨性较好,但滚头结构较复杂,维修操 作较麻烦,工人操作条件差,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
注射成型可成型尺寸精度高、形状比较复杂的陶瓷部 件,易于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
《陶瓷作品素材》课件——陶瓷石膏浇铸

陶陶瓷瓷设石计膏浇与铸制作
2021年3月26日
一、石膏浇铸介绍
石膏浇铸(也称注浆成型)是将制备 好的泥浆注入多孔模型(石膏模)内,贴 近模壁的一层泥浆中的水分被模具(如石 膏)吸收后便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均匀泥层; 将余浆倒出后,泥坯因脱水收缩而与模型 脱离开来形成毛坯。从广义来说,凡是坯 料具有一定液态流动性,注入模型中凝固 成型的成型方法都可称为注浆成型法。
陶瓷 咖啡 杯绘 制训 练
作业要求:
1.绘制石膏浇铸工艺流程图1张。
2.工艺流程正确。
3.线条清晰明了。
4.画面整洁,题写姓名。
5.把自己完成的作饰计—茶与杯制制作作
泥浆泥浆注入石膏模,石膏模吸水形成薄泥层。 动力:石膏模的毛细管力。毛细管越细,水的表面张力越大,脱水推动力越大。 阻力:石膏模和坯体。 薄泥层的形成:石膏模—颗粒间;颗粒吸附于石膏模,形成薄泥层。
四、注浆成型方法
1. 普通注浆成型 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空心注浆对泥浆性能要求:比重小,稳定性好,触变性较小,细度较好。 空心注浆多用于浇注杯、壶、水箱等类产品的坯体。
四、注浆成型方法
1. 普通注浆成型 实心注浆(双面注浆)
空心注浆对泥浆性能要求:比重小,稳定性好,触变性较小,细度较好。 空心注浆多用于浇注杯、壶、水箱等类产品的坯体。
四、注浆成型方法
2. 强化注浆 压力注浆:用加大泥浆压力的方法加速水分扩散,从而加快吸浆速度。 真空注浆:用真空装置在石膏模外抽真空,或将石膏模放入真空室内。 离心注浆:使模型在旋转情况下注浆,泥浆受离心力左右紧靠模壁面成致密的坯体。
一、石膏浇铸介绍
注浆成型工艺简单,适于生产一些形状复杂且不规则、外观尺寸要求不严格、壁 薄及大型厚胎的制品。
2021年3月26日
一、石膏浇铸介绍
石膏浇铸(也称注浆成型)是将制备 好的泥浆注入多孔模型(石膏模)内,贴 近模壁的一层泥浆中的水分被模具(如石 膏)吸收后便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均匀泥层; 将余浆倒出后,泥坯因脱水收缩而与模型 脱离开来形成毛坯。从广义来说,凡是坯 料具有一定液态流动性,注入模型中凝固 成型的成型方法都可称为注浆成型法。
陶瓷 咖啡 杯绘 制训 练
作业要求:
1.绘制石膏浇铸工艺流程图1张。
2.工艺流程正确。
3.线条清晰明了。
4.画面整洁,题写姓名。
5.把自己完成的作饰计—茶与杯制制作作
泥浆泥浆注入石膏模,石膏模吸水形成薄泥层。 动力:石膏模的毛细管力。毛细管越细,水的表面张力越大,脱水推动力越大。 阻力:石膏模和坯体。 薄泥层的形成:石膏模—颗粒间;颗粒吸附于石膏模,形成薄泥层。
四、注浆成型方法
1. 普通注浆成型 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空心注浆对泥浆性能要求:比重小,稳定性好,触变性较小,细度较好。 空心注浆多用于浇注杯、壶、水箱等类产品的坯体。
四、注浆成型方法
1. 普通注浆成型 实心注浆(双面注浆)
空心注浆对泥浆性能要求:比重小,稳定性好,触变性较小,细度较好。 空心注浆多用于浇注杯、壶、水箱等类产品的坯体。
四、注浆成型方法
2. 强化注浆 压力注浆:用加大泥浆压力的方法加速水分扩散,从而加快吸浆速度。 真空注浆:用真空装置在石膏模外抽真空,或将石膏模放入真空室内。 离心注浆:使模型在旋转情况下注浆,泥浆受离心力左右紧靠模壁面成致密的坯体。
一、石膏浇铸介绍
注浆成型工艺简单,适于生产一些形状复杂且不规则、外观尺寸要求不严格、壁 薄及大型厚胎的制品。
陶瓷ppt课件

2.2 陶瓷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一、陶瓷的组织结构
• 陶瓷的原料通常是由粘土、石英和长石三部分组成。在加热烧成 或烧结和冷却过程中,由这三部分组成的坯料相继发生四个阶段 的变化: (1) 低温阶段(室温~300℃) 残余水分的排除,形成大气孔。 (2) 分解及氧化阶段(300~950℃) 粘土等矿物中结构水的排除; 有机物、碳素和无机物等的氧化;碳酸盐、硫化物等的分解;石 英晶型转变。 (3) 高温阶段(950℃~烧成温度) 氧化、分解反应继续进行;相继 出现共熔体等液相,各组成物逐渐溶解;一次莫来石 (3Al2O3·2SiO2)晶体生成;二次莫来石晶体长大;石英块溶解成 残留小块;晶体被液相粘结,发生烧结成瓷。 (4) 冷却阶段(烧成温度~室温) 二次莫来石晶体析出或长大;液相 转变; 残留石英晶型转变。
德国陶瓷协会:“陶瓷是化学工业或化学生产工艺的一个分支,包 括陶瓷材料和器物的制造或进一步加工成陶瓷制品(元件)。陶瓷材 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最少含30%结晶体。一般是在室温中将原 料成型,通过800℃以上的高温处理,以获得这种材料的典型性质。 有时也在高温下成型,甚至可经过熔化及析晶等过程。”
美国和日本等国:Ceramics是包括各种硅酸盐材料和制品在内的无 机非金属材料的通称,不仅指陶瓷,还包括水泥、玻璃、搪瓷等材 料。
中国陶瓷珍品之清青花
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的薄胎瓷
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的雕塑瓷
景德瓷 景德镇传统名瓷
之一的玲珑瓷
之一的青花瓷
我国的陶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三个重大突破: 三个阶段:a. 陶器
b. 原始瓷器(过渡阶段) c. 瓷器 三个重大突破:a. 原料的选择和精制
壳状
敲击声
沉浊
清脆
陶瓷成型方法

2、热压铸成型工艺
3、热压铸成型工艺 主要工艺参数:
(1) 腊浆温度:60~75℃,温度升 高,则腊浆的粘度下降,坯体致 密,但冷却收缩相应大。温度过 低,则易出现欠注、皱纹等缺陷。 (2) 钢模温度。决定坯体冷却凝固 的速度。一般为20~30℃。 (3) 成型压力:与浆桶深度、料浆 性能有关。压力升高,坯体的致 密度增加,坯体的收缩程度下降。 一般可以采用0.3~0.5 MPa。
3、强化注浆成型方法
(注浆方法的改进)
在注浆过程中人为地施加外力,加速注浆过程的进行,使吸浆 速度和坯体强度得到明显改善的方法。 1) 真空注浆 模具外抽真空,或模具在负压下成型,造成模具内外压力差, 提高成型能力,减小坯体的气孔和针眼。
2)
离心注浆
使模型在旋转情况下进浆,料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靠 模壁形成致密的坯体。气泡较轻,易集中在中间最后破 裂排出,故可提高吸浆速度与制品质量。要求:泥浆中 的颗粒分布范围窄,否则大颗粒集中在靠近模型的坯体 表面,而小颗粒集中在坯体内面,造成坯体组织不均匀, 收缩不一致。
2. 滚压成型的主要控制因素 (1) 对泥料的要求:水分低、可塑性好。成型时模具 既有滚动,又有滑动,泥料主要受压延力的作用。要求有 一定的可塑性和较大的延伸量。可塑性低,易开裂;可塑 性高,水分多易粘滚头。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对泥料的要 求有差别。阴模滚压受模型的承托和限制,可塑性可以稍 低,水分可稍多。 (2) 滚压过程控制:分压下(轻)、压延(稳)、抬起 (慢)阶段。 (3) 主轴转速(n1)和滚头转速(n2) :控制生产效率; 对坯料的施力形式,控制坯体的密度均匀和表面光洁。 滚压头的温度热滚压:100~130℃,在泥料表面产生一 层气膜,防止粘滚头,坯体表面光滑。冷滚压:可用塑料 滚压头,如聚四氟乙烯。
(陶瓷科学与工艺学)第五章1成型-压制成型

在卸压时,对减压速度加以控制能防止因受压发生弹性形变的颗粒迅 速反弹,从而产生层裂。
2.3.3加压制度对坯体质量的影响
5、添加剂的选用 (1)减少粉料颗粒间及粉料与模壁之间的摩擦,这种添加物又称润滑剂; (2)增加粉料颗粒之间的粘结作用,这类添加物又称粘合剂; (3)促进粉料颗粒吸附、湿润或变形,通常采用表面活性物质。
第二节 成型与成型前后工艺的关系
5.2.1 成型对粉体的要求 d)颗粒的大小、形状---粉料的拱桥效应(或称桥接) 球形颗粒有利于提高流动性和松装密度。 颗粒粒度分布窄的高于粒度分布宽的松装密度。
等径球体堆积形式及孔隙率 粉料自由堆积的空隙率往往比理论计算值大得多,就是因为实际粉料不是球形,加上表面 粗糙图表,以及附着和凝聚的作用,结果颗粒互相交错咬合,形成拱桥型空间,增大了空 隙率。这种现象称为拱桥效应
第四节 冷等静压成型
5.4.3 等静压成型的缺陷和控制
1)填充不均匀而形成的颈部,这和粉料流动性差有关;
2)粉料填充不均匀或装料的橡胶袋无支撑而导致的不规则表面 3) 湿式等静压中因模具橡胶袋太硬或因粉料压缩性太大而形成的“象脚”形; 4)湿式等静压中因橡胶模具无支撑而形成的“香蕉”行; 5)成型中轴向弹性回弹形成的压缩裂纹,硬粉料更是如此; 6)由于压缩裂纹而形成分层,这来源于不合适的或过厚的橡胶材料或较弱的坯块; 7)不规则表面形状:与密封橡胶袋材料不合适或太厚,坯体强度低或小的角半径有关; 由于不充分的弹性而形成的轴向裂纹。
(陶瓷科学与工艺学)第五章1成型-压 制成型
5 陶瓷坯体的成形
课后习题
1.列举陶瓷坯体的基本成型方法。 2.试分析注浆成型过程中影响泥浆流动性和稳定性因素有哪些? 3.干压成型中,怎样的粉体有利于获得高密度的成型坯体? 4.简述干压制成型过程中坯体易于出现层裂的原因。 5.弹性后效定义 6.简述成型对烧结有哪些影响? 7.简述干燥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影响因素。
2.3.3加压制度对坯体质量的影响
5、添加剂的选用 (1)减少粉料颗粒间及粉料与模壁之间的摩擦,这种添加物又称润滑剂; (2)增加粉料颗粒之间的粘结作用,这类添加物又称粘合剂; (3)促进粉料颗粒吸附、湿润或变形,通常采用表面活性物质。
第二节 成型与成型前后工艺的关系
5.2.1 成型对粉体的要求 d)颗粒的大小、形状---粉料的拱桥效应(或称桥接) 球形颗粒有利于提高流动性和松装密度。 颗粒粒度分布窄的高于粒度分布宽的松装密度。
等径球体堆积形式及孔隙率 粉料自由堆积的空隙率往往比理论计算值大得多,就是因为实际粉料不是球形,加上表面 粗糙图表,以及附着和凝聚的作用,结果颗粒互相交错咬合,形成拱桥型空间,增大了空 隙率。这种现象称为拱桥效应
第四节 冷等静压成型
5.4.3 等静压成型的缺陷和控制
1)填充不均匀而形成的颈部,这和粉料流动性差有关;
2)粉料填充不均匀或装料的橡胶袋无支撑而导致的不规则表面 3) 湿式等静压中因模具橡胶袋太硬或因粉料压缩性太大而形成的“象脚”形; 4)湿式等静压中因橡胶模具无支撑而形成的“香蕉”行; 5)成型中轴向弹性回弹形成的压缩裂纹,硬粉料更是如此; 6)由于压缩裂纹而形成分层,这来源于不合适的或过厚的橡胶材料或较弱的坯块; 7)不规则表面形状:与密封橡胶袋材料不合适或太厚,坯体强度低或小的角半径有关; 由于不充分的弹性而形成的轴向裂纹。
(陶瓷科学与工艺学)第五章1成型-压 制成型
5 陶瓷坯体的成形
课后习题
1.列举陶瓷坯体的基本成型方法。 2.试分析注浆成型过程中影响泥浆流动性和稳定性因素有哪些? 3.干压成型中,怎样的粉体有利于获得高密度的成型坯体? 4.简述干压制成型过程中坯体易于出现层裂的原因。 5.弹性后效定义 6.简述成型对烧结有哪些影响? 7.简述干燥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影响因素。
实验 陶瓷坯体的干压成形

实验陶瓷坯体的干压成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干压成形方法;
2、掌握影响干压成形坯体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陶瓷干压成形是用较大压力将含有一定水分的陶瓷粉料在模腔内压成具有一定大小、形状和强度的坯体的过程。
干压成形是建筑陶瓷(地板砖、内墙砖和外墙砖)常用的成形方法,它具有过程简单、坯体收缩小、致密度大、产品尺寸精确、对原料可塑性要求不高等特点。
三、实验设备
GM滚轮磨机,10T油压制样机,烘箱等。
四、实验过程
1、将配制好的陶瓷原料放入滚轮磨中磨制成泥浆(细度控制在100目筛筛余2%-5%);
2、将泥浆干燥成粉料备用(水分含量在8%左右);
3、将制备好的陶瓷粉料均匀地填满制样机的模腔,并按干压成形的基本要求压制成试饼,每组至少制作3块试饼并编号;
4、用游标卡尺准确量取各试饼的直径并做好记录。
五、实验数据
含水量:
六、实验分析
讨论分析影响陶瓷干压成形坯体性质的因素。
陶艺课程ppt课件

手拉坯成型
通过手工拉坯的方式,将 泥料拉成所需器型。
模具成型
利用石膏模具进行成型,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泥条盘筑法
将泥条层层叠加、盘筑成 器型,具有独特的艺术效 果。
装饰手法与运用
雕刻装饰
在坯体表面进行雕刻,形成凹凸 有致的纹理和图案。
彩绘装饰
用各种颜料在坯体或釉面上进行 绘画,增加色彩和层次感。
釉料装饰
工具与设备
制作陶艺需要用到各种工具和设备 ,如拉坯机、切割机、打磨机、雕 刻刀等,以及烧制陶瓷所需的窑炉 和温度控制设备等。
03
陶艺制作工艺流程
泥料选择与处理
泥料种类
选择适合陶艺制作的泥料,如紫 砂泥、高岭土等。
泥料处理
对泥料进行筛选、混合、陈腐等 处理,以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和结 合性。
成型方法与技巧
陶艺特点
具有独特的造型、色彩、 纹理和装饰效果,兼具实 用性和审美性。
陶艺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建 筑装饰、文化创意产业等 领域。
陶艺历史与文化
古代陶艺
古代陶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 夏、商、周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瓷文化。
中外陶艺交流
中外陶艺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促进了 不同国家和地区陶艺风格的相互借鉴 和融合。
06
陶艺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成果回顾
1 2
学员掌握了陶艺基本技能和知识
包括陶艺历史、制作流程、装饰技巧等。
完成了多个陶艺作品
学员在课程期间,通过动手实践,完成了多个具 有个人特色的陶艺作品。
3
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陶艺课程不仅教授技能,更注重培养学员的审美 能力和创造力,使学员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 我。
坯体成型

13
2.3.4 热压铸成型 特殊的注浆成型方法,用于瘠性料的特种瓷,电子陶瓷, 氧化物陶瓷和金属陶瓷。 以有机结合剂为分散介质,固体颗粒为分散相,在一定 温度(70—85)配成料浆,在金属模具中成型。 2.3.4.1 工艺过程 (1)、制蜡浆 • 蜡浆组成:粉料,塑化剂(石蜡),表面活性剂(油酸) • 粉料的制备: • 预烧(目的:降低烧成收缩,保证产品规格。提高料浆的 流动性,减少石蜡的用量) • 粉料要求: • 细度:万孔筛余2—3%。颗粒小,流动性差,石蜡用量多。 • 含水率:小于0.5%
第四章 坯体的成型
第一节 注浆成型 第二节 压制成型 第三节 可塑成型
1
成型方法的分类:
1、注浆成型 30%—40% 2、可塑成型 18%—25% 有模和无模 3、干压成型 6%—8% 4、等静压成型 1.5%—3% 湿等静压和干等静压
成型方法的选择:
1、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 2、坯料的工艺性能。 3、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型设备简单,劳动强度要小,劳动 条件好,经济效益好。
4
•物理脱水过程
•化学凝聚过程:
(1)泥浆溶解少量的CaSO4 (2) CaSO4和泥浆中的Na—粘土、硅酸钠发生离子交换。 Na—粘土+ CaSO4—— Ca—粘土 +CaSiO3 +Na2SO4 近石膏模表面的Na—粘土变为Ca—粘土,泥浆聚沉在 石膏模壁上。 Na2SO4 是水溶性的,进入毛细管中,烘干模型时, 以白色丛毛状结晶的形态析出。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节 压制成型
25
2.1 干法压制的基本原理
1、粉料的基本性质 (1) 粒度和粒度的分布 V=a×b×c=4πr3/3 即该颗粒等效半径为:
2.3.4 热压铸成型 特殊的注浆成型方法,用于瘠性料的特种瓷,电子陶瓷, 氧化物陶瓷和金属陶瓷。 以有机结合剂为分散介质,固体颗粒为分散相,在一定 温度(70—85)配成料浆,在金属模具中成型。 2.3.4.1 工艺过程 (1)、制蜡浆 • 蜡浆组成:粉料,塑化剂(石蜡),表面活性剂(油酸) • 粉料的制备: • 预烧(目的:降低烧成收缩,保证产品规格。提高料浆的 流动性,减少石蜡的用量) • 粉料要求: • 细度:万孔筛余2—3%。颗粒小,流动性差,石蜡用量多。 • 含水率:小于0.5%
第四章 坯体的成型
第一节 注浆成型 第二节 压制成型 第三节 可塑成型
1
成型方法的分类:
1、注浆成型 30%—40% 2、可塑成型 18%—25% 有模和无模 3、干压成型 6%—8% 4、等静压成型 1.5%—3% 湿等静压和干等静压
成型方法的选择:
1、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 2、坯料的工艺性能。 3、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型设备简单,劳动强度要小,劳动 条件好,经济效益好。
4
•物理脱水过程
•化学凝聚过程:
(1)泥浆溶解少量的CaSO4 (2) CaSO4和泥浆中的Na—粘土、硅酸钠发生离子交换。 Na—粘土+ CaSO4—— Ca—粘土 +CaSiO3 +Na2SO4 近石膏模表面的Na—粘土变为Ca—粘土,泥浆聚沉在 石膏模壁上。 Na2SO4 是水溶性的,进入毛细管中,烘干模型时, 以白色丛毛状结晶的形态析出。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节 压制成型
25
2.1 干法压制的基本原理
1、粉料的基本性质 (1) 粒度和粒度的分布 V=a×b×c=4πr3/3 即该颗粒等效半径为:
单元五陶瓷坯体成型

5.2可塑成型 5.2.1可塑成型的工艺原理 可塑成型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外力对具有可塑性的坯料进行 加工,迫使坯料发生可塑变形而制成生坯的成型方法。 由于可塑成型坯料含水量太高(21%~26%),故生坯干燥热 耗大,产品因收缩而易变形开裂,因而使该方法难以在其它硅酸盐 行业中广泛应用。 5.2.1.1可塑泥团的流变性特征 可塑泥团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塑性-粘性系统。 当它受到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时,既有弹性性质,又出现塑性变形 的阶段;若应力增大超过极限值σ y,则出现不可逆的假塑性变形。 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假塑性变形的极限应力σ y称为流动极限 (或称流限、屈服值)。
5.1成型方法的分类及选择 5.1.1成型方法的分类 (1)可塑成型 可塑成型是使可塑坯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 塑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成型方法。使用的坯料是呈可塑状态的泥团, 其含水量约为泥团重量的18~26%。 (2)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是使用含水量高达30%以上的流动性 泥浆,通过浇注在多孔模型中来进行成型的方法。卫生陶瓷和部分 日用陶瓷附件通常采用注浆成型法成型。 (3)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是将含有一定水分或粘结剂的粒状 粉料填充在某一特制的模型之中,施加压力,使之压制成具有一定 形状和强度的陶瓷坯体。
5.1.2成型方法的选择 成型方法进行选择,在生产中可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考虑: ①从产品的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厚薄等方面考虑。一般 形状复杂、尺寸较大,壁较薄的产品,可以采用注浆法成型,如各 种卫生洁具、壶、花瓶等;凡呈旋转体形状的产品多采用旋压、滚 压成型。如盘、碗、花钵等;凡尺寸公差要求较高的扁平产品多采 用干压法成型。如各类墙地砖、釉面砖等。 ② 从坯料性能考虑。可塑性较好的坯料,采用塑法成型为好。 可塑性较差的坯料,一般采用注浆法或干压法成型。 ③ 从经济角度考虑。 因地制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设备 尽可能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剂、肥料、食品、颜料、燃料、陶瓷
粒子形状 板状、 花料状
主要适用领域 无机、有机药品、合成树脂 医药、食品、肥料、无机、有机化学药品、 陶瓷 医药、食品、肥料、无机、有机化学药品
备注 包含回转筒、蒸馏 法
回转筒型
回转盘型
粉末、液体
粉末、液体
球状
球状
转动型
粒状大的结晶
析晶型
溶液
各种形状
无机、有机化学药品、食品
喷雾干燥型
溶液、泥浆
球状
4.3.2.1 密度的变化
坯体密度与压力的关系
坯体密度变化率与压力的关系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影响因素:
1 振动或粒度控度
2 增加压力 3 加压时间 4 减少摩擦 5 形状、尺寸和粉体性质
密度
孔隙率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2.2 强度的变化
第一阶段强度并不大 第二阶段强度直线提高 第三阶段强度变化也较平坦
4.3.3.5 弹性后效
弹性后效: 外力取消后,弹 性力引起坯体的 膨胀的现象!
加荷卸荷压力与变形的关系示意图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4影响层裂的因素及防止方法
1、气体的影响。 2、坯体水分的影响。 3、加压次数对层裂的影响。 4、压制时间及压力的影响。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2)粉料的堆积性质 等径球体堆积形式及孔隙率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3) 粉料的拱桥效应(或称桥接)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2、粉料的流动性
F=
N c os
sin
粉料自然堆积的外形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2压制过程坯体的变化
“一轻、二重、慢提起”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3.4 添加剂的选用三原则:
(1)减少粉料颗粒间及粉料与模壁之间的摩擦,这种添加物又称润滑剂;
(2)增加粉料颗粒之间的粘结作用,这类添加物又称粘合剂; (3)促进粉料颗粒吸附、湿润或变形,通常采用表面活性物质。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坯体强度与压力的关系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2.3 坯体中压力的分布 坯体中压力分布不均匀,H/D比值愈大,则不均匀分布现象愈严重。
轴力图
F(x)=-F-ρg A x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3加压制度对坯体质量的影响
4.3.3.1 成型压力的影响
P= P 1+ P 2 P 1是静压力,克服粉体的阻力; P 2是消耗压力,粉体对模壁的消耗。
实心注浆(双面注浆)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2、注浆用石膏模的主要缺陷 (1)开裂 (2)气孔与针眼
(3)变形
(4)塌落 (5)粘膜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第三节 干压成型
4.3.1 干法压制的基本原理
1、粉料的基本性质 (1) 粒度和粒度的分布 V=a×b×c=πr3 即该颗粒等效半径为:
陶瓷材料学
第二节 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工艺简单,适于生产一些形状复杂且不规则、外观尺寸要求不严格、
壁薄及大型厚胎的制品。
4.2.1影响泥浆流动性的因素
1、固相的含量、颗粒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2、泥浆温度的影响
3、粘土及泥浆处理方法的影响 4、泥浆的pH值的影响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2.2注浆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长的制品不宜采用。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造粒类型 熔融成行
原料状态 熔融液
造粒机理 冷却、结晶、 削除 毛细管吸附力、化学 反应 毛细管吸附力、化学 反应 结晶化、冷却 表面张力、 干燥、结晶化 表面张力、 干燥、结晶化 表面张力、 干燥、结晶化 搅拌、乳化、 悬浊反应 加热熔融、 化学反应 冷却、干燥、 剪切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3.2 加压方式的影响
加压方式和压力分布关系图 (横条线为等密度线) a-单面加压;b-双面同时加压;c-双面先后加压;d-四面加压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3.3.3 加压速度的影响
开始时压力小些,加压速度稍快,利于排 气;接着高压,缓慢加压,即减慢加压速 度,延长时间;可以采用多次加压,逐步 放气,防止气体导致的裂纹;多次换向加 压,同时振动粉料。
4.1.1成型方法分类
热法(热压注法):钢模 注浆成型法 坯料含水量 30~40%
冷法
常压冷法注浆 加压冷法注浆 抽真空冷法注浆
石膏模
成型方法
有模
可塑成型法 无模 干压成型法:使用钢模 ,坯料含水量6~8% 坯料含水量18~26%
等静压成型法:使用橡皮膜,坯料含水量1.5~3%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1.注浆时的物理脱水过程
2.注浆时的化学凝聚过程:
Na-粘土+CaSO4+Na2SiO3→Ca-粘土+CaSiO3↓+Na2SO4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4.2.3陶瓷坯体的注浆成型
1、基本注浆方法 :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实心注浆(双面注浆)
空心注浆(单面注浆)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第四节 可塑成型
可塑成型主要是通过胶态原料制备、加工,从而获得一定形状的陶瓷坏体。
4.4.1可塑成型分类
可塑成型是古老的一种成型方法。我国古代采用的手工拉坯就是最原始的可塑 法。常用的可塑成型方法主要是挤压成型、热压铸成型、胶态成型等。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1、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时应该注意以下工艺问题: (1)挤制的压力; (2)挤出速率; (3)挤出管子时,管壁厚度必须能承受本身的重力作用和适应工艺要求; (4)挤压成型的缺陷。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2、热压铸成型工艺
陶瓷热蜡铸工艺流程图
2018/11/25
陶瓷材料学
3、热压铸成型的特点
热压铸成型适用于以矿物原料、氧化物、氮化物等为原料的新型陶瓷
的成型,尤其对外形复杂、精密度高的中小型制品更为适宜。其成型设备 不复杂,模具磨损小,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
热压铸成型的缺点是,工序较繁,耗能大,工期长,对于壁薄,大而
4.1.2 成型方法的选择
以图纸或样品为依据,确定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选择成型 方法时,要从下列几方面来考虑: (1)产品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2)坯料的工艺性能。
(3)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求。 (4)成型设备要简单,劳动强度要小,劳动条件要好。
(5)技术指标要高,经济效益要好。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