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1]。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2]。

1 降压治疗的目标

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3],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血压降到什么程度为理想呢?近年来的规模抗高血压的临床实验的开发,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提出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有关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强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指出5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是危险因

素,50岁以上的人心血管事件实际与舒张压呈逆向关系,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以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而升高的认识是错误的,指出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Hg以下[4]。大规模临床试验(HOT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5]。

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2.1 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

2.1.1 利尿剂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 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6]。

2.1.2 β受体阻滞剂循证医学证明特别适合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利尿剂、洋地黄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长期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7]。临床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其次高血压合并心脏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缩小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心肌,提高室颤阈值,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8]。美国提出降压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四个强适应证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9]。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特点:大多数受体阻滞剂充分作用时间24~48h内出现,4~8周降压效果达到了理想水平。说明起效慢,应注意不要突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不同受体阻滞剂的血浆清除半衰期和药物作用时间也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β受体阻滞剂药理学特点,治疗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应该个体化,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剂量及服药次数/日,通常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用药。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包括哮喘、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据文献报道糖、脂代谢紊乱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较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少,而且选择性越高,对代谢影响就越低[10]。

2.1.3 钙拮抗剂(CCB) 主要有三类,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取得了良好效果[11]。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与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 (Syst-Eur)两项研究得出相似的研究结果,服用尼群地平2~3年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效应,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所有高血压各亚组病人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

2.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近十几年来,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ACEI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已获得广泛认可,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临床疗效已被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所证实。从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卡托普利问世以来,目前已上市的ACEI类产品至少有18种,大部分新药作用持续时间长允许1日用药1次。ACE并非生成Ang

Ⅱ的唯一酶,AngⅡ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酶,如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催化生成。ACEI不能阻断由非ACE途径生成的AngⅡ,其对RAAS 的抑制作用是不完全的。长期应用ACE抑制剂的患者其AngⅡ水平会间歇性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研究发现,AngⅡ不仅通过收缩血管及促进醛固酮分泌导致血压升高,而且还有促进细胞增殖、导致心肌肥厚等作用,参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形成。高血压时RAAS是被激活的,因此,所有作用于RAAS的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伤都可能有保护作用。ACE抑制剂已被公认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12]。HOPE 研究显示,雷米普利可以明显降低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与其他降压药物比较,ACEI优于一般血管扩张药,在使血压下降时,心、肾血流量不下降;优于钙拮抗剂,不会引起水钠潴留,不加快心率;优于α2阻滞剂,不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优于老一代降压药,无中枢作用;优于硝酸酯类药物,无耐药性,无肝脏首过效应和无停药反跳现象[13]。

2.1.5 AT1受体阻断剂 AT1受体阻断剂这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降压药。临床研究显示,这类药的降压效果至少与其他降压药相似,而且耐受性比其他降压药更好。临床研究证明,AT1受体阻断剂具有与ACE抑制剂类似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而且其不良反应显然要少于ACE抑制剂,至今尚无报道使用AT1受体阻断剂引起

咳嗽的不良反应[14]。

2.1.6 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能逆转左心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但有试验表明,α-受体阻滞剂使血管事件明显增加。目前α-受体阻滞剂不做一线药物。

2.2 高血压初始用药及药物联用

2.2.1 较为有利使用顺序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CCB、α-受体阻滞剂。

2.2.2 提倡使用长效制剂更有利于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1-25T14:52:57.320Z 来源:《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作者:申群华 [导读] 贵州省威宁县中医院单纯用西药控制血压已非难事,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贵州省威宁县中医院) 【摘要】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我国高血压有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因此,高血压病的防治相当艰巨。虽然单纯用西药控制血压已非难事,但不可否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尤为突出。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57-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多见,故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1]。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和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多靶点调节,保护靶器官,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调节,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由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从络病学论角度认为痰瘀阻络、毒损心络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机理。病邪入脑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因脑为元神之府,若有邪犯,则疾病顿发。其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型、肝风内动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心肾不交型、肾精亏虚型、肾阳不足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痰湿壅盛型、瘀血阻脉型、冲任失调型等。 二、特色疗法 1、调整肝肾、活血化痰 田氏[1]根据肝肾失调,痰瘀阻络的病机关键,制定调整肝肾,活血化痰的基本治法,以此为依据创制补肾涤痰化瘀方治疗高血压病,药用桑寄生、何首乌、菊花、石决明、益母草、生山楂、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甘草。方中桑寄生,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功擅补益肝肾,性缓气和,可升可降,补而不滞,故为君药;何首乌入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又能收敛精气,可助桑寄生补益肝肾之功,菊花清香宣散,可升可降,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三味同为臣药;益母草、生山楂活血行滞,牛膝引血下行,二陈汤加泽泻祛湿化痰,共为佐使。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之功。大便不畅加制大黄、决明子。每日1 剂,水煎分服,连服2 个月。 2、益气化浊、平抑肝阳 王氏[2]认为治疗高血压病既当着眼于补益肝肾、气血,平抑肝阳,还需重视益气化浊。气属阳,津液属阴。无论痰浊,还是湿浊,终归于病理的津液。要祛痰化湿,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湿煦、推动作用。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故在辨治高血压病上体现了对益气化浊之法的重视,标本兼治。自拟基础方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法夏 15g,天麻15g,石菖蒲12g。李东恒在《脾胃论》中说到“足太阴痰厥阴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必用此二药。方中重用“补药之长”的黄芪、党参,与茯苓、白术相伍健脾益气以治生痰之源,与法夏、石菖蒲相配化痰除湿,气得行则湿自化。 3、其他治疗 针灸、气功和推拿治疗。具有代表性的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在临床上已很普遍应用。选穴以百会、人中、尺泽、风池、内关、三阴交为主穴,辨证加减复溜、合谷、太冲、太溪、肝俞、肾俞等腧穴。采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协同治疗作用显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还可秋冬宜练习太极拳,冬夏宜进行放松活动,这些都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的症状。推拿治疗高血压亦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其相对的适应证和禁忌症。2.5.2 膏药敷贴治疗取10~20g 吴茱萸研末醋调纳入脐中,用麝香虎骨膏固定,治疗高血压病患者60 例,总有效率93.3%。五子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人30 例,2 周后,疗效明显。2.5.3 药枕、口服降压茶、中药煎汤浴足等疗法是目前临床工作者开拓的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三、作用机制研究 1、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部分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体内儿茶酚胺增多。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脏兴奋,射血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可以从阻断神经节、抑制神经递质释放、拮抗相应受体等环节而发挥降压作用。于首元,通过握力等长应激实验和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测定发现,牛黄降压丸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交感兴奋。且实验结果提示是通过抑制循环中内分泌激素PRAE 的释放抑制交感兴奋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得血压在应激状态下亦能保持稳定,从而平衡控制24h 血压水平。葛根素腹腔注射能降低SHR 的血压、心率、血浆肾素活性,作用机理为阻断β受体。 2、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黄及其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显示,大黄及其复方可以通过降低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降低胰岛素水平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多因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吴启锋等证实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能明显改善EH 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血压的稳定下降,而且还明显改善IR 以及降低血脂。 四、结语 中医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各位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和治疗可谓百家争鸣,以上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在降低血压的方面卓有成效,还能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和减少不良反应,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运用多学科知识深入研究证候实质,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指标和依据;利用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探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多靶点综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1]。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2]。 1 降压治疗的目标 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3],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血压降到什么程度为理想呢?近年来的规模抗高血压的临床实验的开发,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提出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有关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强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指出5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是危险因

素,50岁以上的人心血管事件实际与舒张压呈逆向关系,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以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而升高的认识是错误的,指出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Hg以下[4]。大规模临床试验(HOT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5]。

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2.1 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 2.1.1 利尿剂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 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6]。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在临床上高血压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高血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脑卒中、冠心病等,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影响。在我国中医医学上,不存在高血压病称,这种症状在中医上属于眩晕以及肝风的范畴。现如今,我国中医不断加强对高血压的治疗研究,进展较为显著。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使用中医药疗法能够明显的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降压作用持久,可以有效的稳定血压,同时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采用中医疗法进行降压,具有很多优势,现报道如下。 标签:高血压;中医治疗;辩证分型 高血压病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循环动脉压的压力升高,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体现为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高血压每年发病率的不断升高,预计在2000年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将高达10%,也就是说将高血压患者增加到5.6亿。在2012年中国心血管报告中,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24%,即我國大概有2.66亿群众患有高血压疾病,相当于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病。 1 高血压症候分型 导致出现高血压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中医上将高血压病因分为四类: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这些年人们加大了中医疗法对高血压病症的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气虚血瘀也属于高血压病因的一种。做过相关研究的中医学者总结出:风、痰、淤这几点是引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一方面可以单独引发高血压,另一方面,几种因素相互作用也会引发高血压。在中医上讲风属于阳邪,一般情况下是急性病征的主要诱因。在中医上风是百病之长,痰是引发疾病的根本因素。痰在病理产物的范畴内,痰的产生会造成气机阻滞,进而会对患者的脏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最后引发多种病症出现,因此在中医上有这种说法,即“百病多由痰作祟”。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 2.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经典方剂 中医治疗高血压分为多种方式,例如有古方治疗、单方治疗等。很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古方对高血压治疗有明显作用。例如,对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或者大定风珠方来进行治疗,这两种古方对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也具有明显的疗效。而对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可以选择使用六君子汤或者泽泻汤,疗效较为明显。还可以使用四君子汤配合加减杞菊地黄汤来治疗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发现,在古方治疗高血压中天麻钩藤饮的使用较为频繁。除上述所说古方治疗高血压外,中医治疗高血压,还经常使用经验方和中成药等,其中清心降压饮和平肝降压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清心降压饮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1]。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3]。 二、病因学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2,4],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日摄入量为10.5 g[5],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超重

高血压的中医内科辨证论治doc资料

高血压的中医内科辨 证论治

浅谈中医“治未病”与高血压病的防治 【摘要】近年来,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运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高血压;并发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降压药物的研制日新月异,临床应用红红火火,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血压控制率仍然不高,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早在《黄帝内经》,古代医家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这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雏形。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经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综观历代医家医著,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分三个层次,一为“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为“既病防变”,即已发生疾病,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防病情发展;三为“瘥后防复”,即在病情稳定期,积极采取措施以防复发。 在中医学里,一般将高血压病归入“眩晕”、“头痛”范畴,但由于个体耐受的差异,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自体感觉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概括起来看,中医认为的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有三,一为情志不遂,精神紧张,使肝气不舒,郁而化热,肝阳上亢而发病;二为血虚阴亏,劳欲过度,肾精不足,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而发病;三为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或过量嗜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痰湿上扰而发病。[2] 那么,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呢? 1 高血压病的“未病先防” 如上分析,由高血压病的三大病因入手,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避开各种致病因素,便可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 1.1 心理调摄 孙思邈曰:“善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可见,保持情志舒畅,心境豁达,避免情绪激烈波动,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娱乐的时间,使张弛有度,气机舒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其不仅对预防高血压病,更是在各类疾病的预防工作中都居于重要地位。 1.2 饮食调摄 孙思邈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忌烟酒、肥甘厚味、辛辣燥热之品以外,还应根据不同体质情况适当使用一些中药进行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vi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理想靶血压水平 目录 绪论1 1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1 1.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1 1.1.1 初始药物治疗1

1.1.2 长效药物2 1.1.3 小剂量联合用药2 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2 2.1 利尿剂2 2.2 β阻滞剂2 2.3 钙拮抗剂(CCB)3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 2.6 α阻滞剂4 3 特殊类型高血压或并发症或合并症选用药物原则4 3.1 老年高血压4 3.2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5 3.3 冠心病心绞痛或MI5 3.4 脑血管病5 3.5 肾脏病变6 3.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 3.7 高脂血症7 3.8 妊娠7 3.9 围手术期高血压7 3.10 高血压危象8 4 防高血压试验研究8 5 CAMELOT试验亚组分析10 结论10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empirenews.page ]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去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钩藤(后下)15克,加减运用。半夏化痰祛湿,白术健脾祛湿。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

高血压健康指导

高血压健康宣教 1.什么是血压 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 2.什么是高血压 收缩压≥ 140毫米汞柱 舒张压≥90毫米汞柱 即称为高血压 3.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遗传因素 环境 超重 膳食中高盐 中度以上饮酒 其他: 吸烟、年龄、紧张、 血液粘稠度、高脂血症、 社会经济及心理因素 4.高血压有何症状 大多数无明显症状,为“无声杀手”,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后颈部疼痛、头部血管搏动感、失眠、健忘、耳鸣、易怒、神经质等。 5.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测血压前,不饮酒、不喝咖啡、浓茶、不吸烟并精神放松,排空膀胱。 室温20℃左右,安静,休息5-10分钟后测量 坐位或卧位,肘部及上臂与心脏在同一平面 右上臂连续测量数次,每次间隔1分钟以上,平均值。 6.什么是重症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 舒张压>130mmHg 眼底出血、渗出、伴心脑、肾功能障碍 高血压危象: 短期内血压增260/130mmHg 以上

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慌、出汗、恶心、呕吐 7.老年高血压特点 波动大 收缩压增高明显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症状少,易被忽视 8、.高血压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血压测量 尿常规、微蛋白 血液生化 X胸片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眼底 9.高血压病人为什么要查眼底 通过检查眼底可了解高血压病人视网膜及其血管情况,它与高血压所致全身损害有一定关系,且为诊断恶性高血压必备指标之一。 10、.血压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降压达标: 一般病人:<140/90毫米汞柱 糖尿病人:<130/80毫米汞柱 老年病人:<140/90毫米汞柱 降低血压带来的益处 收缩压每下降2-5mmHg 脑卒中的死亡降低6-14% 冠心病的的死亡降低4-9% 总死亡率下降3-7% 二、高血压治疗 1.高血压治疗

全国名老中医治高血压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高血压病经验 严世芸,全国名老中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严老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中风”等证范畴,与肝、肾两脏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虚,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病机关键及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内伤虚损引起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肾,兼及心脾。病损脏器不同,其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亦有表现差异。 病变在肝,多由于精神激动或忧愁思虑,导致肝郁气滞,疏泄升发太过,肝阳偏亢或郁而化火,肝阳肝火上扰清窍;临床表现以头脑胀痛、眩晕口苦为主,病属实证。病位在肾,多由于秉赋不足或烦劳过甚或房室过度,导致肾精亏耗,肾阴虚损,既不能上充脑髓,又不能下涵肝木,以致肝阳上亢;临床表现以头脑空痛、眩晕腰痛为主,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高血压病因复杂,病机多端,临床诊治当首辨虚实、或补或泻、方不致误。一般而言,虚则肾阴虚兼及心脾,阴虚于下,水不涵木,脑髓失养使然;实则肝阳亢盛、痰浊上蒙、瘀血阻滞所致,治疗以滋补肾阴,平肝潜阳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治疗的目的在于调理阴阳,恢复阴阳气血之平衡。严老在临床上据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遣方用药,不拘一格。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经验简介如下: 平肝潜阳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症见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苔黄,脉弦滑,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夜交藤、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钩藤(后下)、杜仲、牛膝、桑寄生各15克,白蒺藜、黄芩各12克,远志10克,水牛角粉3克(分吞)。肝火之症明显时,可与丹栀逍遥散合用。 育阴潜阳法:适用于阴虚阳亢型患者,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自拟方:生地、熟地、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麦冬、枸杞子、菊花、白蒺藜各12克,钩藤(后下)、白芍各15克,珍珠母(先煎)40克,天麻20克。 平肝温胆法:适用于肝胆郁热型患者,症见头晕头痛,口苦耳鸣,失眠多梦,心烦胁胀,脘腹痞闷,或有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陈皮、甘草各6克,半夏、枳壳、竹茹、胆南星各12克,茯苓、钩藤(后下)各15克,天麻、生石决明(先煎)各20克。 滋阴补阳,协调阴阳法:适用于阴阳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见头晕颧红,气短健忘,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此时治疗单以甘寒养阴则阳气益耗,纯用辛温助阳则阴气益伤,治疗以二仙汤加减:仙灵脾、生地、熟地各20克,仙茅、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12克。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和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与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就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

药方,我们一起来瞧瞧中医就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就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与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 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 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经实践证明抗高血压中药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独到的疗效。就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若干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中药;降压机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严重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已构成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等范畴,眩晕始载于《内经》,称之为“眩冒”。《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眩晕有“眩”、“目眩”、“头眩”、“身为振振摇”等症状的描述,认为其病机为痰饮内生,清阳不升或阳虚水泛。近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针对“脑充血门”,创建镇肝熄风汤,成为现代治疗高血压的主要代表方。相比西医治疗高血压而言,中药疗法虽然起效较慢,但能治本,比较巩固,还可明显减少西药之头痛、头晕、颜面潮红、呕吐等副作用,因此从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寻找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病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在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过程中,总结和开发出不少具有良好效果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本篇就其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若干进展综述如下。 1 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广泛存在于血浆、血管壁、心脏、肾脏和中枢系统中,大量研究表明RAAS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RAAS可能是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刘发等[1]研究发现,静脉推注红花黄素对麻醉犬和家兔有急降压作用,1.2g/kg 灌胃能迅速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对心率无明显影响,放免法测定红花黄素组血浆肾素活性和AngII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贺师鹏等[2]采用受体放射配基分析法,观察了21种中药有效成分对Ang与Ang受体(AT1)结合的影响,结果甘草次酸的抑制率最高达29.2%。陈孟莉等[3]研究发现益肾降压方可降低肾实质性高血压(RPH)大鼠的血压、肌酐,并显著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和AngⅡ、血栓素,升高血浆6-酮-前列环素的含量。表明益肾降压方可降低RPH 大鼠的血压,并对肾脏有保护功能。陈素红等[4]探讨复方决明提取物降血压的作用机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发现不同剂量的提取物均能降低SHR血浆中AngⅡ的含量和肾素活性,但对醛固酮(ALD)、ET、心钠素(ANP)及尿量无影响。李景新等[6]用沙苑子总黄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单次灌胃(100mg/kg,200mg/kg),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对RHR有明显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ngⅡ水平有关。吴旭等[7]利用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研究表明,蜕皮甾酮可通过使内皮损伤所引起的升高的ACE水平降低,而起到降压保护效果。

2017-高血压美国临床指南要点说明

高血压的定义 血压应被分类为:血压正常、血压升高、1期或2期高血压,用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的测量 1.诊室血压的准确测量

为了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推荐合适的方法来准确测量和记录血压。 (测量血压的关键步骤清单详见原文的下表) 2.诊室外血压测量以及自我监测 推荐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并可用于调整降压药的使用。 3.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

对于未经治疗、SBP超过130mm Hg但低于160mm Hg,或者DBP超过80mmHg但低于100mm Hg的成人,在下高血压诊断前通过日间ABPM(动态血压监测)或HBPM(家庭自测血压)来筛查是否存在白大衣高血压,是合理的。 针对有白大衣高血压的成人,定期通过ABPM或HBPM进行监测,以检测是否转为持续性高血压,是合理的。 对于正在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读数未达标,HBPM读数提示存在明显的白大衣效应,使用ABPM可有助于确认。 诊室血压测量中,未经治疗的SBP始终在120-129mm Hg,或者DBP 始终在75-79mm Hg的成人,使用HBPM或ABPM来筛查隐匿性高血压是合理的。 对于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患者,诊室血压超过目标值10mm Hg 以,通过HBPM(或ABPM)来筛查是否存在白大衣效应,可能是合理的。 正在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诊室血压读数达标,如果患者存在靶器官损害或者整体CVD风险增加,使用HBPM来筛查是否存在隐匿性未治愈高血压,可能是合理的。

正在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HBPM读数升高,提示存在隐匿性未治愈高血压的可能,在强化降压药物治疗之前,使用ABPM进行确诊可能是合理的。 高血压的原因 1.继发性高血压 当患者存在原文中表13中所列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发现,或者患者存在难治性高血压,推荐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表13容较多,这里不再具体列出,感兴趣的伙伴请看原文) 如果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某种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结果为阳性,将该患者转诊至治疗此类继发性高血压有经验的医生处,以进行确诊和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治疗高血压的21种常用中药

治疗高血压的21种常用中药 (1)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火,泻湿热的作用。适用于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见头痛、头胀、头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按肝火症状的轻重适量服用。口服每次6~9克,日服2~3次。 (2)当归龙荟丸:具有清肝泻火、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体质壮实,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头痛头晕较剧,甚至呕吐抽搐等肝火较盛的高血压病。每次6克,日服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3)益安宁丸:具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胸闷气短畏寒肢冷手足麻木对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疗效,采用十大名贵中药,是非常好的心血管中成药,口服每日1至2次每次12至18丸。适用长期服用。 (4)清脑降压片:具有滋阴清肝,潜阳降压的综合作用,适用于头目眩晕,失眠烦躁,耳鸣耳聋,舌红少苔等肝阴虚,肝火旺的高血压病。口服每次4~6片,孕妇禁忌。 (5)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肾阴,清肝热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眩晕,眼花目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年老体弱,病程较久的高血压病。每次9克,日服2次,适用长期服用。 (6)安宫降压丸。功用:清热镇惊、平肝降压。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眩、脑涨项痛、心悸、失眠、多梦、易烦易躁等症。每次1~2丸,一日2次。 (7)降压避风片。功用:清热平肝、降火。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等。每次3~6片,一日2次。本

品是一种中西药配伍组方的中成药,含有利尿剂,请勿与西药利尿降压药合用,糖尿病者慎用。 (8)复方羚角降压片。功用:平肝抑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眩、风气内动,及有中风先兆等。每次4片,一日3次空腹服。本品可预防脑卒中。 (9)降压灵片。功用:清热利水、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眼涨、烦躁易怒。每次6片,一日3次。 (10)降压袋泡茶。功用:清热泻火、平肝明目。主治:肝火上炎或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头痛、目赤、面红、耳鸣、口苦、小便黄赤等。本品是药品不是保健品。沸水泡饮,每次1袋,一日3次。(11)降压丸。功用:清肝滋肾、泻火。主治:肝阳上亢型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头痛眩晕、耳鸣、腰痛等。每次6克,一日3次。(12)罗布麻降压片。功用:平肝潜阳、熄风活血。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头眩、动脉硬化和血脂升高等。每次4~6片,一日3次。 (13)高血压速降丸。功用:清热熄风、平肝降逆。主治:痰火壅盛型高血压,头晕目眩、头涨头痛、项强颈痛、颜面红赤、烦躁不宁、言语不清、步履不稳、知觉减退等症。每次20小丸,一日2次。 (14)牛黄降压丸。功用:清心化痰、平肝泻火。主治:痰火壅盛型高血压,头目晕眩、烦躁不安等症。小蜜丸每次20丸,一日3次。 (15)山绿茶降压片。功用:清热解毒、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高脂血症,眩晕耳鸣、头痛头涨、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每次4片,一日3次。 (16)山楂降压片。功用:滋阴平肝。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眩

中医治疗高血压

2011年摘录于互联网

目录 中医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孙兰军从事心血管专业四十余年,对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综合整理如下。 改善高血压防治现状迫在眉睫 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升高,高血压最常见,患者约有2亿人。据2002年全国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3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5%和6%。 高血压危害 脑血管病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且更易引起出血性脑卒中。中国脑卒中研究显示,传统危险因素(血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吸烟等)的相对危险度( , )与发达国

家差异不大——高血压除外(与美国檀香山、弗明翰队列研究比较):高血压的值,中国显著高于发达国家(5.4 2.1);高血压的值,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5.6 4.1)。 心力衰竭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男性:39%,女性:59%),高血压的患者约40%死于心力衰竭。根据研究,血压升高20,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增加56%。积极降压达标,可以使心衰的危险降低52%。 对高血压人群而言,除了年龄外,左室肥厚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强的危险因素。左室肥厚是心脏对长期高血压的适应性改变,心脏结构的重塑增加了心血管死亡、猝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卒中的危险。 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极易并发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而且高血压是糖尿病病情进展的强预测因子,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而伴发糖代谢异常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可增加2~3倍。 高血压还可导致脂代谢异常、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 因此改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现状已迫在眉睫。 “高质量降压”成新观念

高血压临床治疗指导

高血压临床治疗指导 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采用1997年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JNC)第6版高血压处理准则,将高血压新定义为血压大于140/90mm Hg(此于1993年WHO定义为边缘性高血压)。年龄大于18岁,未服用降压剂之正常人,若收缩压大于140mm Hg或/及舒张压大于90mm Hg,连续2次即定义为高血压。 高血压分类为第一期(轻度)、第二期(中度)、第三期(重度)高血压。当收缩压及舒张压座落于不同期数时,采用较高期数。如独立收缩性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血压170/82mmHg即归类于第二期高血压。参照表(一)高血压程度之分类,并建议将血压降至正常血压(即130/85mmHg以下);(注:2003年美国JNC7正常血压新定义120/80mmHg)。正常偏高型血压(即130-139/85-89mmHg)(注:美国JNC7新定义前高血压(prehypertension),即介于120-139/80-89 mmHg),若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心脏或脑血管疾病,应尽量将血压降至病人可忍受之程度,即降至理想血压 120/80mmHg,可减少致病死亡率。降压新准则,降低高血压并非只根据血压高而已。还要注意危险因子、目标器官损伤(Target organ damage)及合并相关临床疾病。举例说,一个患有糖尿病、TIA病史、血压145/90mmHg的六十五岁男性,他每年发生心血管意外之风险,比一个未曾有相关临床疾病病史的四十岁男性大二十倍。另外一个血压170/105mmHg的四十岁男性,他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风险是一个血压145/90mmHg,其他危险因子、年龄相似男性的2-3倍。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除与血压高有关外,还取决于危险因子及合并相关临床疾病。危险因子越多越危险,已有临床疾病,表更高度危险。见表(二)影响预后之因素。因没有高血压之高风险病患,可因为血压降低而减少致病死亡率,故新准则强调高血压又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心脏病或脑中风,或大于3个危险因子,要将血压降更低,即目标设定在理想或正常血压值(即120-130/80-85mmHg);一般高血压及年老高血压患者,至少控制血压小于140/90mmHg,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测量血压,原则上建议使用水银式血压计比较准确;使用非侵入式血压计必先与水银式血压计同时比对过,(建议避免使用手指或手腕式电子血压计),至少每半年~一年要比对一次,以确保准确性。水银式血压计,一般成人使用之压脉带袖口为12~13公分×35公分,肥胖病人要用15~16公分×35公分压脉带,较小之压脉带会造成假性高血压。儿童要使用小压脉带。一般量右手血压为宜,因正常人右手血压比左手高约5-10mmHg。怀疑近端锁骨下动脉阻塞时,要测量两手血压。近端锁骨下动脉阻塞好发于左侧,造成左手血压偏低、或极低。(触诊时肱动脉、桡骨动脉脉博薄弱或消失)。 量血压时要快速打气至肱动脉脉跳消失,并再往上打20mmHg;然后以每秒2-4mmHg之速度逐渐放气,听到第一声清晰的Korotkoff氏音时即为收缩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