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诊治进展 ppt课件
![高血压病诊治进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d4a3f9360cba1aa811dad7.png)
血糖、血细胞压积、血钾、肌酐、血钙
血脂(禁食9~12小时) 选择性检查包括尿白蛋白或白蛋白/肌酐比
ppt课件
16
治
ppt课件
疗
17
1.治疗目标:治疗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血管和肾病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降压目标为<140/90mmHg;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 130/80mmHg。
2.生活方式调整:所有人均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ppt课件
10
1.动态血压检测能提供日常活动和睡眠时的血压情况。 2.有助于评估明显耐药的患者,低血压状态,发作性高血压以及自主神经功能 失调
3.常低于门诊血压值,通常高血压患者清醒时血压≥135/85mmHg,睡眠时 ≥120/75mmHg
4.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优于门诊血压
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ppt课件 5
诊
ppt课件
断
6
18岁或18岁以上 成人血压的分类
血压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 <120 和<80 高血压前期 120-139 或80-89 1期高血压 140-159 或90-99 2期高血压 ≥160 或≥100
ppt课件 7
血压与CVD时间危险性的关系是连续、一致的,并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 血压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病的可能越大。 在报告中引入高血压前期的分类,就是因为认识到这种关系,就是要表明 加强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公共教育,进而降低公众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发生 的必要性。
治疗高血压必不可少的部分。
ppt课件
18
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高血压
改变 围 减轻体重 下降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b6a8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9.png)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其有效管理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抗高血压药物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药物的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传统药物的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治疗效果、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
通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药物研发人员以及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以期推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抗高血压药物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症的重要药物类别,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利尿剂(Diuretics):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类药物包括噻嗪类、呋塞米、螺内酯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ACE inhibitors):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常见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s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结合,达到降压效果。
常见的ARBs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压。
这类药物包括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苯噻氮卓类等。
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95d2e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8.png)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治疗多从调理脏腑、改善气血循环等方面入手。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方面综述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质偏颇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劳逸过度可导致气血不足,体质偏颇则易产生痰浊瘀血。
在现代研究中,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也得到了进一步阐明,涉及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等多个方面。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例如,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对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一些新型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针对肝阳上亢的天舒胶囊、针对肾性高血压的益肾降压胶囊等,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很多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药复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尚需深入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推拿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舒缓肌肉紧张等方式缓解高血压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然而,针灸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fd9772f46527d3240ce01c.png)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摘要:当今,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的百分比由196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42.4%。
心脑血管病中主要致残、致死的原因是脑卒中、各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而高血压病在上述临床病征的发病机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20世纪的60年代至世纪末,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长达数十年的流行病学及各种大型临床试验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发生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高血压与冠心病、糖尿病等的相互影响,高血压对靶器官特别是心、肾、脑的损伤机理,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
提出了延缓和逆转靶器官损害的概念,各类药物的新长效剂型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的发展等众多的成就,使我们几乎每5~10年需要更新知识。
关键字:高血压收缩压冠心病1998年9月29日~10月1日在日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的高血压大会,在此次会议上确定了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这一指南的颁布被认为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里程碑,它是20世纪高血压防治研究的总结,又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纲领。
指南突出之点有:(1)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水平。
(2)治疗高血压不仅要达到目标水平,而且还要参考靶器官损伤程度及与高血压密切有关的临床病征确定危险度。
(3)特别要重视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
(4)明确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将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与否及其发生频率紧密地和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相连。
(5)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可以认为在各类心血管病已有的对策(或指南)中,这一指南是最为全面的一个防治方案。
1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也就是说140mmHg/90mmHg是不正常的。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0078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2.png)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论文: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论文: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99dd53312b3169a451a459.png)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XXX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必须针对高血压不同类型综合进行,并通过循征医学不断探讨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以如不加以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发展相关的文献信息,综述了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抗高血压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
供临床科学、合理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参考。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临床应用0 引言高血压指以体循环收缩压持续身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而开发的新型看高血压药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新药试用于临床或正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
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病人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
为了回应挑战,人们想了种种方法,其中新药的研制和应用是重要的一环,并已经获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将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利尿降压药利尿降压药适合于各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当选用利尿药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药作为老年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
剂量应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适当加量,尤其老年患者用强效降压利尿剂时,初始剂量应小,以防排钠过多、血压过低。
利尿降压药分强效利尿剂、中效利尿剂和弱利尿剂三类。
1.1速尿速尿通用名为呋塞米,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衰者。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脏、肾性水肿,肝硬变腹水、降压等症。
多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人。
与其他利尿药一样,当治疗进展中的肾脏疾患而有血清尿素氮值增加和少尿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用药。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e351d9fdd88d0d233d46aec.png)
血浆肾素活性 { R P A)高的病人应 用 B受体 阻滞 剂效果最 好 。在控制 安静状态下血压方面 .B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与 利尿剂 、 钙拮抗剂 、 n受体阻滞 剂及 A E 同样有效 但控制运 CI 动状态下的血压 . 优于其他制剂。通 常 B受体阻滞剂 与双氢毗
啶 类钙 拮 抗 剂 联 用 ,可 增 加 降 压 效 应 .并 可 减 少 披 此 的 副 作
用。
8 m H ) ()青年 、中年人或糖尿病人 降压至理想 (3 / 5 m g。 2 10 8 mm g 或正常血压 (2 / 0 mH ) f ) 5 H) 10 8 m g 。 3 老年人至少降压至正 常高值 (4 / 0 uH ) 10 9 an 最妥。 4 逆转靶 器官损害。 5 减少心血 {) () 管事件及降低病死率。{ ) 6 提高生活质量 。
维普资讯
教 学 参 考
卫 生职 业教 育
V0 0 2 0 N . l 0 2 2 o 1
高血 压病 的 药物 治疗 进展
罗丽娜 , 志 贤 张
1 濮 阳 市 眼科 医 院 内科 , 南 濮 船 河 4 7 0 ; 濮 阳市 卫 生学 校 . 南 濮 船 50 02 河 4 7 0 500
起 轻度 胆 固醇增 加 。 23 利 晕剂 幛 一压 悖 疗 地位 反 用酋 让 t 事 , . 重 ()噻唪 类 利 尿剂 特 别 适 用 于轻 中度 高 血 压 病人 、 1 老年 人 单 纯 收缩 期 高 血压 、 胖及 高 血 压 台 并心 力 衰 竭 的患 者 { ) 肥 2 有
好。 2 2 利 晕刺 幛 l 作 用 . {
随着近年问问世的降压药物在临床上 的广泛应 用, 药物 在
治 疗高 血 压 病 的过 程 中 也提 出 了新 方 法 、新观 点 现 笔者 就 高 血 压病 的 药 物治 疗 新 进展 作 一 简 单 探讨 。
《高血压治疗进展》课件
![《高血压治疗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04e0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7.png)
04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监测
不良反应、根据血压情况
调整用药方案。03源自非药物治疗进展生活方式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总结词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适量运动、保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详细描述
生活方式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可能足以控制血 压。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预防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治疗进展》 ppt课件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 • 非药物治疗进展 • 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01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营养与饮食治疗
总结词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的原则,适当增加富含钾、镁、钙等微量元素 的食物摄入。
详细描述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治疗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患者应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 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粗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应控制钠盐摄入,适量补 充钾盐和镁盐等微量元素,以降低血压并保护心血管健康。
详细描述
高血压的定义是指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正常血压在不同年龄 和性别的人群中有所不同。高血压分类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 占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仅占5%左右。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0644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8.png)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摘要】: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综合性疾病,亦属常见慢性病,其主要特征为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性高血压以血压波动大为主要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任由疾病发展,可严重损伤机体靶器官,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危及居民身心健康。
目前,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利尿剂、CC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
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老年性高血压问题逐渐加重。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
老年人易合并多种临床疾病,并发症较多,其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血压波动性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相对常见。
老年性高血压不仅会引起患者血压水平升高,还会诱发相关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当前临床尚未阐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致病机制,所以其治疗尚无根治性措施。
因此,积极开展降血压治疗不容小觑。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
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的目标值为﹤150/90mmHg。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应避免过快降压[1]。
因此,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制定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1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要点1.1老年性高血压的定义WHO(2006年)建议,世界各国应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学背景,规定老年人的年龄切点,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以≥65岁人群为老年人的年龄界限,而发展中国家则为≥60岁[2]。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的开题报告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992c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2.png)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病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并且常常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等并发症相关联,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治疗高血压病是一项长期的、耗费大量资源的工作,要求医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和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西医的优势相辅相成,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提高。
因此,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高血压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和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论文选题
论文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
三、论文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与并发症。
2、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3、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4、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实践及疗效评价。
5、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四、预期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预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和发展趋势,为高血
压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方案。
2、加深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医生和患者对高血压
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3、促进中西医的交流和融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系
统的医疗服务。
4、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06049f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f.png)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些新进展: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的方法。
例如,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采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则可以采用钙通道阻滞剂。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可以提高降压的效果。
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研发了许多新的降压药物,如螺内酯、噻嗪类利尿剂、RAS受体拮抗剂等。
神经调节治疗:神经调节治疗是一种针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心血管神经调节系统(Barostim NEO)或经皮电刺激神经(Renal Denervation)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自我管理和远程监测:自我管理和远程监测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并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治疗依从性。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和管理,并实现远程医疗咨询。
总之,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靶向治疗、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神经调节治疗、自我管理和远程监测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
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治疗新药与新方案的发展
![高血压治疗新药与新方案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54e6d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4.png)
开发:1950年 代,科学家开 始研究ACE抑 制剂,以降低 血压
0 2
应用:1970年 代,第一代 ACE抑制剂被 批准用于临床 治疗高血压
0 3
效果:第一代 ACE抑制剂能 有效降低血压, 但存在一些副 作用,如咳嗽、 血管性水肿等
0 4
第二代高血压治疗药物
特点:作用时 间长,副作用 小
造成严重影响
添加标题
研究目标:开发 个性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风险
研究方法:采用 多学科交叉的研 究方法,包括临 床研究、基础研 究、转化医学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成果:开发 出一系列针对不 同并发症的高血 压个性化治疗方 案,包括药物治 疗、生活方式调 整、心理干预等
添加标题
基于循证医学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更新
代表药物:卡 托普利、依那 普利等
作用机制:抑 制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降低 血压
临床应用:广 泛应用于高血 压治疗,效果 显著
0
0
0
0
1
2
3
4
第三代高血压治疗药物
特点:长效、平稳、安全 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压 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THANK YOU
汇报人:XX
研究背景:高血压治疗需 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
降低副作用和提高疗效
研究目的:探索新型降压 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临床试验、动 物实验、细胞实验等
研究成果:发现几种新型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 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较
低的副作用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https://img.taocdn.com/s3/m/376389af5acfa1c7aa00ccfb.p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姓名:张西南指导老师:学号: 201003021专业:药学班级: 2010级药学(3)班实习单位: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 日学位论文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实习单位:作者签名:张西南指导老师:2014 年 5 月 1 日目录1 前言 (4)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5)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5)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5)3.2 Ca2+通道阻滞剂 (6)3.3 利尿药 (6)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7)3.5 血管扩张药 (8)3.5.1 直接扩血管药 (8)3.5.2 钾通道开放药 (8)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8)5 总结 (10)参考文献 (10)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叶晶晶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叶晶晶](https://img.taocdn.com/s3/m/e65207f55a8102d276a22ffe.png)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叶晶晶摘要:高血压病目前成为了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对治疗高血压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来为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可伴多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单从降压来看也许有所差距,但在改善症状,调节脏腑功能上独具优势。
其在中医中辩证为“眩晕”。
《素问》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载有“上虚作眩”;《丹溪心法》云:“无痰不作眩”;《证治汇补》曰:“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与风,故眩为肝风,然亦有因火、因痰、因虚、因暑、因湿者”。
因此,我们可以从上述角度阐述高血压病在中医中的辨证论治。
1.治疗1.1内治法1.1.1气滞血瘀李培林[1]以泻心汤为主方,醋制当归、黄芪、钩藤、红花、五倍子、党参、二冬、蒲公英等药物,用于临床取得不错疗效。
郭维琴等[2]根据《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观点,从“心主血脉“的角度出发,选用钩藤、菊花、蜈蚣、夏枯草、蔓荆子、丹参、川芎、赤芍、红花、白芍等药,疗效显著。
1.1.2肝阳上亢肝阳上亢为高血压病在中医中常见的辩证分型,姜宏伟[3]运用天麻勾藤饮为底方治疗此病,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程善廷等[4]运用降压效灵煎(天麻、钩藤、菊花、黄芩等)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效果明显。
冯向荣等[5]运用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牡丹皮、珍珠母)平肝,有效率达95.0%。
1.1.3肝肾阴虚于杰等[6]认为多数老年性高血压于绝经期发生,主要辩证为肝肾阴虚,可用桑寄生、淫羊藿、女贞子、泽泻等药物。
叶权祖[7]采用养肝阴,疏肝郁为治,选用熟地、柴胡、山茱萸、白芍、白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有效率达83%。
包瑞杰[8]则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减以滋肝肾,临床疗效显著。
钟春峨[9]采用加味天麻汤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总有效率92.1%。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基因编辑技术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基因编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9e2cb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3.png)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基因编辑技术引言: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高血压治疗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针对这些新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节:基因编辑技术简介1.1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修饰和调控,实现对特定基因组成分的直接改变。
该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活化物相关蛋白质效应器(TALENs)以及类CRISPR/Cas系统等。
1.2 基因编辑技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对高血压相关基因进行修饰和调控,可以更好地干预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为高血压治疗带来新的应用前景。
第二节:基因编辑技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2.1 靶向REN基因的基因编辑实验表明,REN基因通过编码酶的活性介导血管紧张素生成,进而影响血压调控。
通过定点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准确修饰REN基因的功能位点,从而降低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水平,达到降压作用。
2.2 靶向NR3C2基因的基因编辑NR3C2基因编码胶质甾醇激素受体,在高血压患者中存在功能缺陷。
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恢复NR3C2功能上的缺失,可以改善对胶质甾醇激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再吸收和水分排出能力下降引起的高血压。
2.3 个性化药物治疗与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在利用药物进行高血压治疗时,遇到不同人群对同一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个体基因组水平进行修饰,使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药效更好地相匹配,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节:基因编辑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风险3.1 靶向位点选择和修饰效率基因编辑技术对于靶向位点选择和修饰效率有一定要求,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3.2 安全性问题基因编辑技术涉及直接对人体基因进行修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需要进一步探索并解决。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3b2a43fa6c30c2259019ee8.png)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
2.1 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徐海波 [7] 以 108 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拟中药组方,
针对肝肾阴虚者取丹皮、茯苓、杞果、熟地黄、女贞子、枣仁、山药、 葛 根、丹 参,针 对 肝 阳 上 亢 者 取 天 麻、栀 子、杜 仲、黄 芩、夜 交 藤、 川 牛 膝、钩 藤、石 决 明,针 对 阴 阳 两 虚 者 取 山 茱 萸、山 药、白 茯 苓、 泽泻、牛膝、肉桂、熟地黄,配置组方并用于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达 96.30%。周娟 [8] 以 176 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 症分型,肝阳上亢型使用龙胆泻肝汤,阴虚阳亢型使用半夏白术天 麻汤,阴阳两虚型使用地黄饮子,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减药 物,临床总有效率达 89.80%。张莉 [9] 以 90 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 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血瘀气滞型使用血府逐瘀汤,取生地 黄、川牛膝、当归、红花、枳壳、桃仁,阴虚阳亢型使用牛膝汤,取生 地黄、怀牛膝、钩藤、丹参,阴阳两虚型使用复方仙麦汤,取淮小麦、 仙 灵 脾、黄 柏、知 母、香 附 子,肝 阳 上 亢 型 使 用 黄 芩 汤,取 黄 芩、地 龙、夜交藤、珍珠母、钩藤,总有效率达 93.33%。 2.2 穴位敷贴疗法治疗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c1c1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1.png)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高血压,俗称“健康杀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关键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此外,ACEI还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
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ACEI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另一类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与ACEI相比,ARB可以更加特异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起到类似的降压效果。
ARB有很好的耐受性,不会引起咳嗽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某些患者中更常被选择。
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ARB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流入的药物,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平滑肌细胞收缩,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钙通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经历了多年的进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此类药物通过快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利尿剂利尿剂可以通过增加尿液排泄,达到降低血容量、降压的作用。
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利尿剂的应用最早。
随着研究的进展,利尿剂在促进钠盐排泄、减轻心脏负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新型的利尿剂也不断涌现,如袢利尿剂、髓袢利尿剂等,进一步拓宽了药物治疗的选择范围。
五、其他降压药物除了上述药物,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比如β受体阻滞剂、中枢性α2受体激动剂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降压作用。
这些药物各具特点,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
未来也有可能出现更多新型药物,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总结起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多种类型的降压药物在不同层面发挥作用。
高血压诊治规范
![高血压诊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da4f8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c.png)
高血压诊治规范1.高血压病鉴别诊断【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2.中国高血压急症诊治规范发表年限为3.高血压的一般概述及治疗-2020医疗卫生临床知识4.高血压的规范诊治不包括哪项内容5.中国高血压急症诊治规范发表的年限为6.国家卫健委: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高血压病鉴别诊断【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进展】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并发症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生活水平及行为方式放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比例提升,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很快。
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曾进行了4次高血压病抽样调查,60年间高血压的患病率从50年代的5.11%,约为3千万增加到2002年的18.8%约有1.6亿,到目前为止,这一记录被再次刷新。
当前高血压病已不仅仅是医疗问题,它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
可见,积极改善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已迫在眉睫。
1诊断1.1高血压病的定义:在未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视为血压增高。
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又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表1)高血压病定义及分类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高血压病1级(轻度)140-15990-99高血压病2级(中度)160-169100-109高血压病3级(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140<90若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1.2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危险分层:对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要求对个体进行危险分层,量化评估预后。
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是决定治疗策略的主要依据。
评估高血压患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2)靶器官的损害3)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血管、肾病、糖尿病,4)患者的个人、医疗等情况等。
高原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高原高血压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631a2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e.png)
论著·论述在肝经,毒在骨髓,瘀在血脉。
肝主疏泄,疏泄失常则气滞或气郁,导致血行不畅,瘀阻脉道,久而化热。
若肝热上扰头目,则面目红赤,头痛眩晕;若热毒侵犯骨髓,毒瘀互结,侵髓伤络,加重血瘀;瘀阻脉络,四肢筋脉失于濡养,则见肢体麻木疼痛,活动受限。
《圣济总录》曰:“毒热内瘀,则变为瘀血。
”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故此类病经久难愈,如不加以干预则会逐渐加重,甚则相互转化,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表明骨髓增值性疾病是一组克隆型造血干细胞疾病[4],表现为髓细胞一系或多系增殖,外周血细胞增多,从而出现血液黏滞,易形成血栓,或伴肝脾肿大,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肢体麻木疼痛、腹痛腹胀、乏力自汗等症状,进展缓慢,但可转为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杨师认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中医治疗应以清肝化瘀解毒为基础,清肝热,疏肝气,抑肝阳,通脉络,化瘀血,解热毒。
方药组成:天麻、钩藤、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桃仁、红花、川芎、牛膝、丹参、全蝎、秦艽、白花蛇舌草,同时根据不同疾病的临床特点,辅以行气导滞、消积散结等方法治疗。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血液黏滞度高,出现头痛、眩晕、多汗肢端麻木等症状,可在上方基础上加秦艽、威灵仙、桑枝、地龙以活血通络;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以出血或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加郁金、柴胡、檀香、砂仁等药行气导滞,以助活血之力;若出血甚者可加三七、蒲黄、茜草等化瘀止血药;若见脾大者可加鳖甲、水蛭等药消癥散结。
病程日久气血耗伤者,可加当归、黄芪等药物益气补血,扶助正气。
3 小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西医治疗[5]目前多以骨髓抑制药物,干扰素为主,其治疗目的是使红细胞、血小板维持在正常范围。
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虽可明显改善,但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缓解不显,长期应用可造成皮肤血管毒性反应,出现色素沉着、血管溃疡和血管坏死等副作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部分患者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治疗进展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
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1]。
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2]。
1 降压治疗的目标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3],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血压降到什么程度为理想呢?近年来的规模抗高血压的临床实验的开发,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提出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有关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强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指出5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是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人心血管事件实际与舒张压呈逆向关系,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以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而升高的认识是错误的,指出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Hg以下[4]。
大规模临床试验(HOT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
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5]。
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2.1 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2.1.1 利尿剂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 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6]。
2.1.2 β受体阻滞剂循证医学证明特别适合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利尿剂、洋地黄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长期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7]。
临床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其次高血压合并心脏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缩小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心肌,提高室颤阈值,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8]。
美国提出降压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四个强适应证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9]。
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特点:大多数受体阻滞剂充分作用时间24~48h内出现,4~8周降压效果达到了理想水平。
说明起效慢,应注意不要突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
不同受体阻滞剂的血浆清除半衰期和药物作用时间也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β受体阻滞剂药理学特点,治疗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应该个体化,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剂量及服药次数/日,通常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用药。
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包括哮喘、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据文献报道糖、脂代谢紊乱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较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少,而且选择性越高,对代谢影响就越低[10]。
2.1.3 钙拮抗剂(CCB) 主要有三类,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取得了良好效果[11]。
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与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 (Syst-Eur)两项研究得出相似的研究结果,服用尼群地平2~3年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效应,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所有高血压各亚组病人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
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
2.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近十几年来,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ACEI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已获得广泛认可,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临床疗效已被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所证实。
从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卡托普利问世以来,目前已上市的ACEI类产品至少有18种,大部分新药作用持续时间长允许1日用药1次。
ACE并非生成AngⅡ的唯一酶,AngⅡ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酶,如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催化生成。
ACEI不能阻断由非ACE途径生成的AngⅡ,其对RAAS 的抑制作用是不完全的。
长期应用ACE抑制剂的患者其AngⅡ水平会间歇性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
研究发现,AngⅡ不仅通过收缩血管及促进醛固酮分泌导致血压升高,而且还有促进细胞增殖、导致心肌肥厚等作用,参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形成。
高血压时RAAS是被激活的,因此,所有作用于RAAS的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伤都可能有保护作用。
ACE抑制剂已被公认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12]。
HOPE 研究显示,雷米普利可以明显降低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与其他降压药物比较,ACEI优于一般血管扩张药,在使血压下降时,心、肾血流量不下降;优于钙拮抗剂,不会引起水钠潴留,不加快心率;优于α2阻滞剂,不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优于老一代降压药,无中枢作用;优于硝酸酯类药物,无耐药性,无肝脏首过效应和无停药反跳现象[13]。
2.1.5 AT1受体阻断剂 AT1受体阻断剂这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降压药。
临床研究显示,这类药的降压效果至少与其他降压药相似,而且耐受性比其他降压药更好。
临床研究证明,AT1受体阻断剂具有与ACE抑制剂类似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而且其不良反应显然要少于ACE抑制剂,至今尚无报道使用AT1受体阻断剂引起咳嗽的不良反应[14]。
2.1.6 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能逆转左心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但有试验表明,α-受体阻滞剂使血管事件明显增加。
目前α-受体阻滞剂不做一线药物。
2.2 高血压初始用药及药物联用2.2.1 较为有利使用顺序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CCB、α-受体阻滞剂。
2.2.2 提倡使用长效制剂更有利于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2.3 提倡从小剂量开始2.2.4 联合用药2.2.4.1 CCB与ACEI联用这两类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但均可降低心血管细胞内的钙水平,除具有降压作用外,也具有保护靶器官、逆转心血管重构,不影响糖和脂代谢的特点,再加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2.2.4.2 CCB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二氢吡啶类CCB有扩血管及轻度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抵消β受体的缩血管作用及降低心输出量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作用可拮抗某些CCB的心率加快的副作用。
2.2.4.3 ARB与利尿剂联用这两类药物在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减少均显示出良好的作用,特别是表现在低血钾和血尿酸的影响互为补充。
小剂量利尿剂与ARB合用是很好的联用方法。
2.2.4.4 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利尿剂增加肾素分泌、升高肾素活性,而利尿剂的排钠,减少血容量的作用可抵消β受体阻滞剂缩血管及潴钠作用,增加降压疗效。
因两类药对血脂和血糖代谢有影响,临床上不宜长期使用。
2.2.4.5 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两类药合用可使扩张血管作用加强,临床上常用。
2.2.4.6 CCB与ARB联用近年来,ARB的发展很快,新型的制剂不断出现,大大增加了临床应用的选择,CCB与ARB的联合应用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15]。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
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不断深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逐渐由单纯降低血压向改善高血压并发症转变。
【参考文献】1 Hansson L, Lindholm LH, Ekbom T, et al. Randonized trial of old and new antihypertensive in elderly patients:Cardiorascula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he STOP-Hypertension2 study. Lancet, 1999, 354:1751.2 Parati G, Pomidossi G, Albini F, et al . Relationship of 24-hour blood pressure mean and variability to severity oftarget organ damage in hypertension . Hypertension,1987,5 :93-98.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2):103.4 张英,黄丹,付丽琴.参加《全国高血压、冠心病诊治进展2002.5》学术会关于高血压治疗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1):64.5 Hansson L, Zanchetti A, Carruthers SG, et al. 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 with hypertension: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HOT) randomized trial. Lancet,1998,351:1755-1762.6 钱之玉.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药学进展,2004,(28)4:145-149.7 施仲伟.STOP-2试验:抗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有效地降低血压.中国医药导刊,2000,2;30-31.8 Meredith PA,Ell iott HL. FDA guidelines on trough :peak ratios in the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4,23(Suppl 5): 26-30.9 刘国树.β受体阻滞剂及其治疗高血压现状.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1: 11-14.10 Aidan P, Bol ger, Faisal Al-Nasser.Beta-blocker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surviving longer but feeling be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3,92:1-8.11 Tuomilehto J, Rasbeenyte D, Birkenhager WH. Effects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 tade in older pen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ystolie hypertension. N ENGL J Med, 1999, 340:677.12 Hansson L,Iindholm LH,Niskanen L, et al.Effect of ACE-I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ypertension .The Captopril Prevention Project (CAPPP) randomized trial. Lancet, 1999, 353:611.13 Schlaich MP, Schmieder R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ts regression: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Focus on treatment by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Am J Hypertens,1998,11 : 139-146.14 苏定冯,缪朝玉.高血压的治疗:老话题、新概念.高血压杂志,2001,9 (1):4-8.15 陶以嘉,徐大立.高血压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增刊):118-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