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合集下载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作者:唐俊旁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1期内容摘要:《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戏剧的代表作,其独特的创意、丰富的主题意蕴和经久不衰的舞台生命力及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使它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

本文着力从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作为亚洲戏剧界的翘楚,赖声川的戏剧作品一直都备受瞩目。

而其代表作《暗恋桃花源》首次在台湾公演便大获成功。

该剧由两个不相关的故事穿插演出完成:在公演的前,“暗恋”和“桃花源”剧组先后要在一家剧场演出,演出前他们都来剧场彩排,结果发现彩排时间“撞车”,两个剧组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演好这场戏,自然对舞台互不相让,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现代悲剧“暗恋”讲的是40前的上海热恋中的男女主人公江滨柳和云之凡因战乱失散,两人又相继来到台湾,可惜彼此并不知情,一直生活至今。

40年后,男主人公在临终前,由于无法忘却这段情,遂以登报寻人的方式以求见得昔日恋人一面,只可惜往日温情以随岁月流逝。

“桃花源”讲述了渔夫老陶、妻子春花及袁老板的故事,剧作家巧妙地用三人的名字中的一个字暗示了作品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联系。

春花嫌弃老公老陶“无能”遂与袁老板私通,老陶迫于无奈离家去上游捕鱼却误入桃花源。

在远离尘世的桃花源中,老陶渐渐变得安静、平和。

生活虽安逸,他可却始终无法忘掉自己的妻子,于是想将妻子带到桃花源一起生活。

回家却发现春花已于袁老板结婚生子,可并未实现他们原本想要的幸福生活。

在看到他们生活的窘迫后,老陶失望地独自泛舟离去,但一切都为时太晚,他再也寻不到桃花源。

本文拟从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独特新颖的结构该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不但让戏中的“戏”对比鲜明,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一种“间离效果”,也就是不断把舞台拉向现实,让观众明白这是在演戏。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发表时间:2019-08-08T16:10:13.7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陈海燚余冰徐会娟曾鸣[导读] 《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摘要:《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美学意义;喜剧;悲剧1《暗恋桃花源》观后初感首先,这部话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特意将台前幕后都演绎了出来,在看似慌乱的节奏中将《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联系了起来,最终呈现出整个故事。

很多地方,都会给人一种并非刻意安排的感觉,如“寻找刘子骥的女人”的乱入,以及《桃花源》场务的置身事外,但恰恰是这种感觉,才让我们有了既觉真实又有距离的体会。

其次,这是一部让人边哭边笑,又发人深省的话剧。

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直被《桃花源》“诶诶诶”、“放轻松、放轻松”所逗乐,同时也为《暗恋》的无果而抽噎。

两个悲、喜场景的快速转换,让人一会喜、一会悲,一会笑、一会哭,变得那么地喜怒无常,一直被话剧的情节所牵引着。

最后,这部话剧也让人连生很多疑惑与不解。

老陶在寻找“桃花源”,一个女人在寻找“刘子骥”,这两人之间有什么隐秘的联系吗?导演说“江滨柳”不是“江滨柳”,“云之凡”不是那朵纯洁的白色的花,那么究竟谁又是呢?《暗恋》与《桃花源》故事大有不同,将这两个故事联合起来的意图又是什么呢?在产生了这些疑问之后,才又有了新的思考,有了对整部话剧的深入的分析:2关于美学意义2.1喜剧与悲剧的交错美《暗恋》给人的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让人想哭,而《桃花源》却是以浮夸的表现、活泼的节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交错中的人生悲欢——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交错中的人生悲欢——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286交错中的人生悲欢——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张丹琳 山西大学摘要:《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声川编剧导演的一部话剧作品,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

这部话剧讲述了两个不入流的剧组《暗恋》和《桃花源》都租下了今晚的舞台彩排,在争夺舞台时发生了争执,但是双方都演出在即,无奈之下只能相互妥协轮流出场。

影片运用套层结构叙事,上演了一部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赖声川导演也获得了1988年的“国家文艺奖”。

故事中的两个话剧看似风格迥异,跨越了时间,又跨越了情绪,却能灵活地切换自如,这交错进行的两处戏,主题对峙却殊途同归,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尘世悲欢。

关键词:套层式结构;主题对峙;间离效应一、戏中有戏的套层式结构《暗恋桃花源》采用了“戏中戏”的套层叙事结构,剧场上本就是两个剧组在彩排自己的戏,故事中还有故事,多重时空互相交错。

虽然舞台的空间是有限制的,但暗恋桃花源却灵活合理地发挥了舞台的最大限度,打破了传统戏剧叙事的时限性。

同时两个剧组又是互相形成,缺一不可的:一条线是《暗恋》剧组,讲述的是青年江滨柳与恋人云之凡在上海相爱,因为时局的动荡和战争走散,两人40年后在台湾又相遇,这时的江滨柳已濒临病终。

而另一条线则是《桃花源》,讲述的是武陵的渔夫老陶因为妻子春花和房东袁老板私通,故而离家出走找到了桃花源,再回武陵之后发现春花和袁老板虽已成家生子,却过着一地鸡毛的生活……刚开始两条线按照各自的轨迹平行进行,在戏剧的中后段又进行了交叉进行,并在高潮部分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悲喜交错,张弛有度,演员的表演风格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个戏剧的时空是属于“现在”时代,而《暗恋》则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跨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台北,是时空跨越距离极大的爱情悲剧,属于“过去”;而《桃花源》灵感则来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古代喜剧,更是“过去的过去”,而剧场中时而癫狂寻找着刘子骥又将观众拉回到现实,若是将两条线索任意拿出一条平铺直叙,故事都会显得索然无味。

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特色

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特色

想和揣摩。

因此,在过士行的剧本中,更大范畴地呈现给我们精神潜在的无限可能与宽泛性。

世间本无真相,而真相之有正存在其“无”当中。

何云清舍弃妻子、家庭、世俗亲情,与围棋独对三十载,只为求得一悟,但最终悟道的恰是自己所舍弃的,这是一个玩笑?抑或一个讽喻?悟的结果已不重要,悟的过程与结局相互构成悖论,这才是唯一。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苦苦执著于追问作者更同情老于头还是偏向于钓神,闲人文化展现的一份幽怨古风是中国文化的残存还是“世俗文化的花朵”?如像作者过士行那样,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出入佛老,颇作玄思,行云流水,皆无定质,嬉笑怒骂,不言皆明,对整体人生虽也有空旷、淡漠,却深藏着对生命强烈的欲求与留念。

止庵在《我的朋友过士行》一文中评论说,《鸟人》整出戏就是一个公案,充满了消解意味,用精神分析消解养鸟,以京剧消解精神分析,而戏拟方式的运用本身又消解了京剧。

在这出戏中可以看到很多迪伦马特的影子,很重要的一点即“悲喜剧”的形式,以喜衬悲,是作者面对一个失落的世界转而以戏谑、调侃的态度,游戏性质的反叛传统,或者说是一种回归,趋向于平和,在表面的漫不经心、满不在乎中消解一切。

这恰恰与后现代精神相一致。

当然过士行未见得会承认自己有王朔那样的后现代勇气,但骨子里却不期然与这个时代暗涌的情绪一致,只不过始料未及的是竟然在最古老的禅宗里获得了启示。

拈花微笑是一个境界,它观照见什么?是天地间有这么一个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盏寒棋,唯有清辉与游魂的世界。

过士行的作品开拓了一个个诗的意境,它存在于智者静坐参禅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

过士行话剧的情节如此简单,有一种悟道的感觉,有对棋艺的执著,也有对平凡人生的领悟。

参考文献:[1]童道明:《趋近精神》,《坏话一条街:过士行剧作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P330。

[2]过士行:《我的写作道路》,《坏话一条街:过士行剧作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P357。

浅析戏剧《暗恋桃花源》2000字论文

浅析戏剧《暗恋桃花源》2000字论文

浅析戏剧《暗恋桃花源》2000字论文第一篇:浅析戏剧《暗恋桃花源》2000字论文浅析戏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摘要: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话剧作为一门文学体裁,有着自身的文体特点和要求,并制约着读者对它的接受和欣赏。

而《暗恋桃花源》堪称话剧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话剧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话剧文体的艺术规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对《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关键词:话剧暗恋桃花源艺术性内容结构《暗恋桃花源》的内容话剧内容话剧欣赏的内容层面指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即一部剧作看完以后能知道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这是读者能否和作者进行对话的前提。

《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

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

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

终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如果说前一个对面无缘,带来的是上海相识的惊喜,那后面一个的对面无缘,则绵延了40年的悲哀。

如果说战争的残酷,那么战争并未把他们分隔多远,只是小小的切断了一下他们的联系而已。

残酷的是生活吗?谁知道。

《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

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己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

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

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

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

两出戏挤在一个台上演,高潮处连台词都能相互接上,让人对导演的水准叹为观止!而这两出戏又相互映射,中间由一位神秘女子连接起来,讲述“找寻”这个主题,谈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观众在剧场里,看戏中戏,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成为这戏剧的一部分,舞台无限扩大开来,端的是NB无比。

戏剧鉴赏课论文-赏析《暗恋桃花源》

戏剧鉴赏课论文-赏析《暗恋桃花源》

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摘要: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话剧作为一门文学体裁,有着自身的文体特点和要求,并制约着读者对它的接受和欣赏。

而《暗恋桃花源》堪称话剧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话剧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话剧文体的艺术规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对《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关键词:话剧,暗恋桃花源,艺术性,内容,结构一、引言这是我在大学里面唯一接触戏剧的课程,通过学习让我对话剧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任何一门艺术都由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组成。

话剧作品同样如此,因此,我想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二、话剧艺术简介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

话剧最通俗的定义:话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

我们所谓戏剧故事,故事本身不是叙述的,而是由演员直接把事情呈现出来,所以受到种种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表现媒介的限制;情绪效果的限制。

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第一,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第二,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第三,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第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三、浅析《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一)《暗恋桃花源》的内容话剧内容话剧欣赏的内容层面指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即一部剧作看完以后能知道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这是读者能否和作者进行对话的前提。

话剧鉴赏之《暗恋桃花源》

话剧鉴赏之《暗恋桃花源》

话剧鉴赏之《暗恋桃花源》摘要:《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表演工作坊成立之后于1986年创作的第二部舞台剧。

这部戏中将舞台作为两个话剧团《暗恋》和《桃花源》的表演地点,交替讲述这两个不相干话剧的内容,将其框架定在“两个剧团争夺剧场”这样一个主题和两个“戏中戏”的表演形式上。

将两份不搭调的东西放在一起,却生出了另一种秩序。

并以这种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被称为【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

一、内容简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

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

武陵人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

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二、观后感想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没有任何联系的剧组,聚集在一个舞台上,一个悲剧,一个喜剧,拼凑在一起成为两个极端的故事。

一个将爱情捧至理想的极点,一个则将爱情埋进现实的土里。

而无论是爱情至上亦或是现实至上,人类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浑浑噩噩中寻找着能够爱你或是被你爱着的人。

《暗恋》里的江滨柳和云之凡是相爱的,但时代的悲哀却将他们两人分开的那么彻底,年轻时的分离,四十年的杳无音讯,到最后两人白发苍苍,再次相见是却已是形同陌路。

还记得第一幕两人年轻时曾在上海的路灯下相诉衷肠,云之凡说,你在昆明带了三年,又是在联大念的书,我家就在联大隔壁,我们居然跑到上海才认识,要是我们在上海也不认识会怎么样?江滨柳说,不会,哪怕我们在上海不认识,我们隔了十年……二十年甚至四十年,我们一定会认识的。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赏析

赏《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起初,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感觉很唯美,就对这部话剧饶有兴趣。

没看前,光听名字以为是“暗恋桃花园”讲述的是一部发生在现代的暗恋故事,但看完以后才果,原来是一部由两部话剧相结合演出的精彩话剧。

《暗恋》一剧以战乱年代为发生背景,讲述了江滨柳与云之凡两人间的故事。

《桃花源》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改编而成。

当暗恋与桃花源两部迥然不同风格的舞台剧被搬到同一舞台上,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

《暗恋》讲述青年江滨柳与云之凡在上海相识相恋,而老后却又成为不是最后能走到一起的人,这是一场悲剧,更像是在反映着现代多数人的遭遇,他们因战乱而分离,现实中的人因身份地位,经济能力或是家庭反对而不得不分开。

《桃花源》是一出穿插其中的喜剧,与《暗恋》的风格恰好相反。

老陶因妻子与袁老板私通迫于离家却又巧遇桃花源,在桃花源里老陶转变性情,发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也想将袁老板与妻子带来,但回到武陵看到袁老板与妻子剩下了小孩而崩溃故愤然离去。

这部剧虽然是喜剧,但结局是可悲的。

《暗恋》里,第一场江滨柳的一句“有些事不是相忘就能忘记的”反映了江滨柳的人物性格,念旧、情感丰富,是个感性的人。

“回家真好”,江滨柳在云之凡提到家人之时,便泛起对东北老家的思念,而云之凡之后安慰江滨柳“总有一天你能回东北过年的嘛”此时我在想,这是不是也映射了台湾的同胞们的思乡之情,也希望祖国统一的呢?台湾的同伴们也希望能够早归故里与亲人相聚吧。

后来云之凡引述了一段他们抗战是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去避难,实质是对他与江滨柳的未来寄予希望,希望战后他们二人也能到世外桃源去过上那种美好的生活吧。

年轻的江滨柳与云之凡即将分离了。

《桃花源》剧组来到了,老陶早已知道袁老板与春花有私情,但由于自己性功能有障碍却又不能明说,只好看春花与袁老板眉来眼去,一唱一和,暴露了武陵人人性的鄙劣。

后因老陶自己的无能迫于到急流中捕鱼,阴差阳错的老陶误打误撞进了桃花源。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作者:蔺然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3期一、作品内容介绍《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声川导演,于1986年台湾首次公映。

至今已有多个版本上演,笔者观摩的是由演员金志杰(饰江滨柳)、萧艾(饰云之凡)、赵自强(饰老陶)、丁乃筝(饰春花)、冯羽纲(饰袁老板)等演員演出的版本。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两个剧组的戏都即将上演,在上演前夕,彼此的在剧场的排练时间给撞到了一起。

他们都声称自己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由于演出在即,两个剧组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江滨柳在台湾,云之凡在昆明);但事实上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相思40年后才得以相见。

相见时在医院病房,江滨柳通过在“报纸寻人”的方式,在病逝前见到了云之凡。

两人见面短短几句话,几十年的感情和遗憾都深藏于其中。

而“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渔夫老陶的妻子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划着小船误入桃花源。

在桃花源遇到了同袁老板长的及时相似的白袍男子和同春花长得及时相似的白袍女子,老陶惊讶不已,但白袍男女极其“佛系”与社会隔绝生活,老陶被二人感化。

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

老陶已无心责任,反而劝和不断争吵的“夫妻二人”。

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刘子冀)的疑似精神病的女子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两个生活又荒诞的话剧同时上演、同台竞技,戏内角色之间的矛盾、戏外两个剧组之间的摩擦,别有一番趣味。

二、作品的艺术形式1.“间离效果”的运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作者赖声川是我国著名导演,在台湾创建了“表演工作坊”,其代表作有《海鸥》、《宝岛一村》、《乱民全讲》等。

曾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学习戏剧艺术,其话剧艺术形式归于传统话剧的形式,但有导演独特的个人色彩。

暗恋桃花源简析

暗恋桃花源简析

《暗恋桃花源》简析关于这部话剧,我谈一下我感受最深的两点。

首先,《暗恋桃花源》给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此剧的复调结构。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现代剧,老陶与春花、袁老板的古装剧,还有一个被符号化的女人一直在寻找没有出现的人物——刘子骥。

三部分内容相互关联、相互穿插。

两个剧组都定在同一地点、同一个时间彩排,于是,两个剧组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出现了,不断地干涉对方的彩排,甚至最后不得不同场彩排。

同时又由于剧组成员之间的内部矛盾,即暗恋剧组导演与演员之间的矛盾,桃花源剧组导演与剧务人员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两个话剧间断地轮番上演。

与此同时,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不时拉着已经焦头烂额的两个剧组成员不停发问,场面看起来相当混乱。

但是这样三条线索相互穿插,使观众在正剧和闹剧中游离,却带给了观众错综繁杂却不杂乱无章的视觉与情感享受,同时也带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其次,两部话剧看似相互排斥,实际是存在本质上的共同点的。

两部话剧表面上是一悲一喜,相互渲染。

但是我认为暗恋是悲剧,但桃花源同样是一个悲剧。

也许它采取了很多艺术效果,如内心动作的外化,人物动作的夸张化,人物语言的幽默化,来创造一种喜剧化的效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表现的内容是一个悲剧。

理想是很美好的,袁老板和春花为追求一种美好的生活,逼着老陶去上游打渔,但现实却是结婚后的相互埋怨、整日吵架。

老陶的生活更是不如意。

老陶刚出场的一段很经典的台词:“这是什么酒哇?这叫什么家?买个药买一天了还没买回来,这还叫家吗?我不喝可以了吧!我吃饼!武陵这个地方呀,根本就不是个地方。

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鸟不语,花还不香呢!我老陶打个鱼嘛,呵,那鱼好像串通;好了一块不上网!老婆满街跑没人管!什么地方!嗯……康里康朗,康里康朗。

这叫什么刀?这叫什么饼?大家都不是饼!大家都不是饼!我踩!我踩!你别怕,你没错,你冤枉。

你们两个这是干什么?压死你,压死你!”老陶因不满现实负气出走,终于找到理想的桃花源,但因挂念家中妻子而返家。

《暗恋桃花源》戏剧评论

《暗恋桃花源》戏剧评论

赖声川话剧《暗恋桃花源》的戏剧评论西方戏剧从19实际60年代以后进入了中国,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先锋们大力鼓吹西方戏剧,从而很多人从事了戏剧翻译的工作,话剧由此诞生,中国戏剧史上诞生了老舍、曹禺这类出色的剧作家。

赖声川,话剧、电视、电影导演,原籍江西会昌,1954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毕业于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是一位创造力旺盛的台湾剧坛上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于1984年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等以强烈的创意吸引着观众,在台湾开创了华语现代剧场的新形态,他的作品很好地消化了西方戏剧艺术,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国传统的戏剧文化进行了良好的现代创造。

他所领导的“表演工作坊”经常以“集体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探讨演出方式,赖声川非常倡导这种“集体即兴创作”,指的主要是先拟订好表演计划, 再由演员排练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即兴地去表达戏,让演员们自己斟酌消化,抒发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最后再由导演统一完成。

这种方式淡化了编剧,让剧本不再成为整个剧的前提,但是可以很好地让演员以自己最舒服最真实的样子融入戏中,导演与演员的交互磨合,发挥出戏剧的最大限度,演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表演工作坊”创造出了很多独具色彩的优秀作品,并每年固定推出两部剧,坚持了“严谨、创新”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应,对台湾戏剧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赖声川以东方文化为基础,以对西方现代剧场的领悟,创造出全新的剧场表现形态,也得到了观众的疯狂喜爱。

话剧《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的代表作,它与它的同名电影曾获台湾文化奖、东京、柏林、新加坡等影展的电影奖,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它突破了传统戏剧的特点,运用了两个故事交叉进行的悲喜剧结合的复式结构,构起时空交错复杂极具戏剧张力的舞台,其“拼贴”“剧中剧”及“碎片化”等叙事手段运用了布莱希特的“间离化效果”,布莱希特认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性格细腻的角色人物、营造幻境的舞台布景虽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是与此同时, 观众过分地将情感投入虚幻的戏剧中, 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并不能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判别和思考,因此布莱希特开创了叙事剧理论:通过转变观众角度———从目睹者转变为观察者、变换表现的“间离化效果”手法。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车” , 两个 剧 组 都希 望 能够 最 大 程 度 演 好 这场 戏 , 自然 对舞 台互不 相 让 , 并 由此 引发 了 一系 列 的 故事 。现代 悲剧“ 暗恋 ” 讲 的是 4 o 前 的上 海 热 恋 中 的男 女 主人 公江 滨柳 和云 之 凡 因 战乱 失 散 , 两人 又 相继 来 到 台湾 , 可 惜 彼 此并 不 知情 , 一 直生 活 至今 。 4 0 年后 , 男 主 人公 在 临终 前 , 由 于无 法 忘 却 这 段情 ,遂 以登 报 寻人 的方 式 以求 见 得 昔 日恋 人 一面 ,只可 惜 往 日温情 以随岁 月 流逝 。“ 桃花源” 讲 述 了渔 夫 老 陶 、妻 子 春 花及 袁 老 板 的 故事 ,剧作 家 巧妙 地 用 三 人 的名 字 中 的一 个字 暗 示 了作 品 与 陶渊 明 的《 桃 花源 记 》 的联 系 。春 花嫌 弃 老 公老陶“ 无能” 遂 与袁 老 板 私 通 , 老 陶 迫于 无 奈离 家 去 上游 捕 鱼 却误 人 桃 花源 。 在远 离 尘世 的桃 花 源 中 , 老 陶 渐渐 变 得 安静 、平 和 。生 活虽 安 逸 ,他 可 却 始终 无 法忘 掉 自 己的妻 子 ,于 是 想将 妻 子 带 到桃 花 源一 起 生 活 。 回家 却发 现 春 花 已于 袁 老板 结 婚生 子 ,可并 未 实 现他 们 原 本 想 要 的 幸福 生 活 。在 看 到他 们 生 活 的 窘迫后 , 老 陶失 望 地独 自泛 舟离 去 , 但 一切 都 为 时 太晚 ,他再 也 寻 不 到 桃 花源 。 本 文拟 从 独特 新颖 的 结构 、 悲 剧 与喜 剧 的 重设 、典 雅 与戏 谑 的 语 言 三方 面进 行 赏析 。 独 特新 颖 的结 构 该 剧 采 用 戏 中戏 的 结构 ,不 但 让戏 中的“ 戏” 对 比鲜 明 , 更 为 重 要 的是 带 来 一 种 “ 间离效果 ” . 也 就 是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摘要:《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乌龙而又蕴含深意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

悲剧《暗恋》讲述了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则讲述了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

由于两个剧组与剧场同时签订了场地使用合同,双方互不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悲剧不悲!看似混乱却又乱中有序,导演从生活获取灵感,将社会当时时局浓缩于舞台之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

电影通过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及电影语言特色,展现了一个古今交错,中西融合,悲喜交加,乱中有序,由浅入深的戏中戏。

《暗恋桃花源》及问世以来,饱受好评,获得了很多国际荣誉,可谓是众多电影中一朵绽放绚烂的奇葩。

关键词:视角独特,政治敏感度,蒙太奇、电影语言、古今中西融合之美标题一:《暗恋桃花源》一部神奇的戏中戏暗恋桃花源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引起来一时轰动,荣获各种殊荣,还被翻拍出各种版本。

这样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又有几个人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嘈杂混乱的背后,又有几人真正看透导演的良苦用心。

如今的电影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特技炫酷的商业大片,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很多导演放弃本心,一味去追求经济效益,走心的良心之作可谓是凤毛麟角。

回头再看1992年由赖声川编导的舞台剧而改编的电影《暗恋桃花源》,可谓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虽然没有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恢弘气派的大场面,仅仅是小小的舞台,有限的演员,局限的空间,但是导演的用心却是处处可见。

细节的处理,台词的安排,剧情的衔接可谓是出神入化。

初次观看《暗恋桃花源》,只是对这部电影剧情的巧妙安排而打动,一悲一喜,一古一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影片,导演竟可以找到其中的切合点,完美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种大胆的安排,没有丝毫的抵触。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赏析

赏《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起初,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感觉很唯美,就对这部话剧饶有兴趣。

没看前,光听名字以为是“暗恋桃花园”讲述的是一部发生在现代的暗恋故事,但看完以后才果,原来是一部由两部话剧相结合演出的精彩话剧。

《暗恋》一剧以战乱年代为发生背景,讲述了江滨柳与云之凡两人间的故事。

《桃花源》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改编而成。

当暗恋与桃花源两部迥然不同风格的舞台剧被搬到同一舞台上,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

《暗恋》讲述青年江滨柳与云之凡在上海相识相恋,而老后却又成为不是最后能走到一起的人,这是一场悲剧,更像是在反映着现代多数人的遭遇,他们因战乱而分离,现实中的人因身份地位,经济能力或是家庭反对而不得不分开。

《桃花源》是一出穿插其中的喜剧,与《暗恋》的风格恰好相反。

老陶因妻子与袁老板私通迫于离家却又巧遇桃花源,在桃花源里老陶转变性情,发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也想将袁老板与妻子带来,但回到武陵看到袁老板与妻子剩下了小孩而崩溃故愤然离去。

这部剧虽然是喜剧,但结局是可悲的。

《暗恋》里,第一场江滨柳的一句“有些事不是相忘就能忘记的”反映了江滨柳的人物性格,念旧、情感丰富,是个感性的人。

“回家真好”,江滨柳在云之凡提到家人之时,便泛起对东北老家的思念,而云之凡之后安慰江滨柳“总有一天你能回东北过年的嘛”此时我在想,这是不是也映射了台湾的同胞们的思乡之情,也希望祖国统一的呢?台湾的同伴们也希望能够早归故里与亲人相聚吧。

后来云之凡引述了一段他们抗战是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去避难,实质是对他与江滨柳的未来寄予希望,希望战后他们二人也能到世外桃源去过上那种美好的生活吧。

年轻的江滨柳与云之凡即将分离了。

《桃花源》剧组来到了,老陶早已知道袁老板与春花有私情,但由于自己性功能有障碍却又不能明说,只好看春花与袁老板眉来眼去,一唱一和,暴露了武陵人人性的鄙劣。

后因老陶自己的无能迫于到急流中捕鱼,阴差阳错的老陶误打误撞进了桃花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发表时间:2019-08-08T16:10:13.7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陈海燚余冰徐会娟曾鸣
[导读] 《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美学意义;喜剧;悲剧
1《暗恋桃花源》观后初感
首先,这部话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特意将台前幕后都演绎了出来,在看似慌乱的节奏中将《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联系了起来,最终呈现出整个故事。

很多地方,都会给人一种并非
刻意安排的感觉,如“寻找刘子骥的女人”的乱入,以及《桃花源》场务的置身事外,但恰恰是这种感觉,才让我们有了既觉真实又有距离的体会。

其次,这是一部让人边哭边笑,又发人深省的话剧。

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直被《桃花源》“诶诶诶”、“放轻松、放轻松”所逗乐,同时也为《暗恋》的无果而抽噎。

两个悲、喜场景的快速转换,让人一会喜、一会悲,一会笑、一会哭,变得那么地喜怒无常,一直被话剧的情节所牵引着。

最后,这部话剧也让人连生很多疑惑与不解。

老陶在寻找“桃花源”,一个女人在寻找“刘子骥”,这两人之间有什么隐秘的联系吗?导演说“江滨柳”不是“江滨柳”,“云之凡”不是那朵纯洁的白色的花,那么究竟谁又是呢?《暗恋》与《桃花源》故事大有不同,将这两个故事联合起来的意图又是什么呢?在产生了这些疑问之后,才又有了新的思考,有了对整部话剧的深入的分析:2关于美学意义
2.1喜剧与悲剧的交错美
《暗恋》给人的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让人想哭,而《桃花源》却是以浮夸的表现、活泼的节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常常将《暗恋》当做是一场悲剧,而《桃花源》则是一出喜剧,但仔细想想,却并非如此,这两者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划分的。

《暗恋》演绎的是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爱情的错过,两人年少时曾有过一段炽热的相恋,但一次分别却变成了半生之别,几十年竟再无见面,两人也曾通过各种方法打听彼此的消息,但终无所获,都在各自的生活中思恋着彼此。

直到江滨柳垂垂老矣,身体日益衰弱,寻找云之凡的愿望就愈加强烈,终于刊登了一份报纸寻找几十年前的爱情。

这两人被命运捉弄,让彼此都错过了,而且还组建了新的家庭,这场恋爱无疾而终。

“有情人未成眷属”这看起来是如此地悲伤,但云之凡却一直是江滨柳心中那朵纯洁的白色的花朵,他们都在自己的心里给对方留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

由此看来,这也并非全是悲。

《桃花源》中春花和袁老板设计将老陶骗出了武陵,在这一过程中,简直是笑料百出,袁老板来送新棉被,口误说出了“你家的棉被太破旧”了的话,而且三人在看被子的时候,袁老板和春花偷偷摸摸的动作也令人发笑,后来老陶出了武陵找到了“桃花源”,而春花和袁老板也如愿以偿地在一起了。

这样看来,这似乎就是一出喜剧,但深入挖掘,会发现老陶的家庭生活是多么地可悲。

知道自己的老婆出轨了,但是却懦弱、不敢说出来,只有默默忍受,最终还被逼得入了险境。

而春花和袁老板虽然如愿地生活在了一起,但两人被生活、被孩子、被现实折磨得不成人样,两人之前的温存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了对生活的麻木与抱怨。

由此看来,这也全非是喜。

2.2幻想与现实的距离美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一个“落英缤纷”、“水草鲜美”的幻想世界,也是老陶幻想的一个世界。

老陶被生活压迫得快要喘不过气,想要吃一个饼,结果这个饼子如此地坚硬,连刀都切不开;想要得到一个孩子,结果自己的老婆还出了轨,不但如此,这个出轨对象居然还理直气壮地到了家里,他的老婆和袁老板居然合谋想要置他于死地。

所有的这一切都向老陶压来,所以老陶承受不住了,他选择了出走,进入了什么烦心事都没有的“桃花源”。

然而这个“桃花源”里也有春花和袁老板的存在,不过他二人已然变了个样,对老陶十分和善。

由此看来,老陶他虽然想要逃离于现实,但还是被现实所羁绊,忘不掉春花和袁老板。

而原以为春花和袁老板会因为老陶的成全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这两人却没有经受住现实的生活,只得到了无尽的抱怨。

该部话剧就利用这种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既有话剧中人物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有观众对话剧发展的幻想和现实的落差,就是这种落差产生了距离之美。

2.3缺憾美
《暗恋》讲述的就是一种遗憾。

遗憾锻造美,如断臂维纳斯正是因为断臂所以才彰显了她独特的风韵。

在人生之中,难免会有遗憾,没有去竞选学生会的遗憾,没有勇敢表白的遗憾,没有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遗憾等等,而《暗恋》,从题目中就可以知道,这是关于爱情的遗憾,但这个爱情的遗憾不同于我们如今信息技术发达下的爱情遗憾,而是处于当时抗战时期战火纷飞的爱情遗憾。

江滨柳和云之凡因为当时社会通信的不发达,使得彼此之间断了联系,在苦等了一些年头后不得不成家立业。

但这种“爱而不得”,让他们彼此之间更加怀恋少年时的爱情,一直在内心为对方留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试想
一下,如果江滨柳和云之凡走到了一起,他们还会这样怀恋彼此吗?也许他们会像春花和袁老板一样,向生活屈服、爱情不再。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遗憾,所以才产生了美感,“白月光”还是“白月光”。

参考文献
1]孙悉娟.一出串来串去的舞台剧一解读暗恋桃花源》的表现艺术[J].当代戏剧,2011,5).
2]陈雅卿.现实的对峙解读暗恋桃花源》戏中戏的映照关系[J].艺苑,2010,5).
3]李春红行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一论话剧暗恋桃花源)J]文艺争鸣,2010,(24).
4]甘小二.语言的织体-一《暗恋桃花源》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8):24-25.
5]李博.《暗恋桃花源》中的陌生化效果的运用[J].大舞台,2011 (4):78-82.
6]窦小忱.从《暗恋桃花源》看电影与戏剧在结构.上的融合[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RNAL CFSHANGQU TEACHERS LECE)[J].2006(2):12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