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第一章:课程简介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词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1.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读音和书写规范;2. 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灵活运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3. 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能正确解读古代文献;4. 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章;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6.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第三章:课程内容1. 汉字学习1.1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规范1.2 常见汉字的读音和意义1.3 汉字的常见误用与纠正2. 词汇积累2.1 日常生活词汇的积累与运用2.2 学术词汇的学习与理解2.3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3. 文言文阅读3.1 古代文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3.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3.3 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难点解析4. 现代文阅读4.1 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现代文阅读4.2 文章结构和逻辑的分析与理解4.3 文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与应用5. 写作能力培养5.1 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5.2 文章写作中的逻辑和连贯性5.3 提升写作技巧的训练与实践6. 文学鉴赏6.1 不同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欣赏6.2 文学作品的符号、象征和意义解读6.3 优秀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第四章: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2. 阅读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
4. 写作法: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1. 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词汇积累情况、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
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
为了规范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制定一份详细的大纲是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观点;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演讲和讨论;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5. 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语文素养提升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如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口头表达等。
2. 文本选择:选择一系列经典文本,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文化修养。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合作研究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
4. 评估方式:采用综合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知识水平。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辅助教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课程水平的教材和辅助教材,以提供研究的基础和支持。
2. 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音频设备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展示方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根据学生的研究反馈和成绩,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听课和互评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专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六、教学管理1. 课堂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2. 教学计划:制定周、月、学期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3. 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大纲的基本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环境,可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通过执行这份大纲,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制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将分析和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1. 语文课程目标-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2. 课程框架- 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利用-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4. 评估与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长-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作业、项目等-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5. 教师角色和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
大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代码:XXX学时:64学时授课对象:本科生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规范、文学欣赏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汉字学习与识字技巧- 语音语调与声调规律- 词语辨析与用词规范- 语法知识与常见错误纠正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语言规范与修辞技巧- 文字表达与修辞手法- 修辞与语言美感- 散文、小说与诗歌的语言表现艺术- 表达清晰、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写作技巧3. 文学与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与欣赏- 文学流派、文化背景与时代意义的分析- 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探讨4. 写作与表达能力培养- 写作基本技巧与写作过程- 各类文体的写作规范与要求- 文章结构与逻辑思维- 写作风格培养与个性表达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语文素材和文学作品。
2. 课堂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3. 阅读实践:安排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写作训练:安排各类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有效的批改和指导。
5.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跨学科活动,拓宽语文知识的应用领域和学科边界。
四、考核与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与报告:包括书面作业、课外阅读报告等。
3. 期中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是针对大学语文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需求而制定的,旨在提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分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升、口语表达的训练、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正文:1. 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不同领域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 强调对不同文体和体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不同类型作品的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2. 写作能力的提升:- 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组织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写作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3. 口语表达的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设计口语训练活动,包括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措辞准确性和表达效果,在训练中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
4. 文化素养的提高:-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 探索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戏曲表演等,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的制定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
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对全体同学都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加强对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文言文呢的学习,对于大家今后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熟悉的古代、近现代的文学大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部分经典文章要深刻学习。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学时学分:(7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部分人物传记(4学时)[教学内容]:(1)跨越百年的美丽2 一碗清汤荞麦面[本章重点]:(1) 学习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2)感受一碗清汤荞麦面的真诚与感动第二部分说明文学习(20学时)[教学内容]:(1)景泰蓝的制作(2)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本章重点]:(1)清楚景泰蓝的制作工艺(2)找出工商文明的发展规律(3)北京的名牌的未来发展第三部分议论文学习(24学时) [教学内容]:(1)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的成长与成熟(2) 人生的境界(3) 谈友谊(4) 荣誉与爱荣誉[本章重点]:(1)社会的对于年轻人的要求(2)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的认识(3)友谊对于发展的意义(4)集体荣誉与个人得失第四部分诗歌的学习20学时)[教学内容]:(1) 寻梦者(2) 相信未来(3) 致橡树[本章重点]:1. 现代诗歌的特点2. 尝试自己创作诗歌第五部分文言文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1)劝学(2)庖丁解牛(3)烛之武退秦师[本章重点]:(1) 学习古文的内容,以及写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 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文学部分的八个单元和应用文体部分的四个部分。
文学部分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是第一至第五单元。
应用文体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学语文》教学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五)实践环节无实践要求。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大学语文》教学时数分配表(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通识课程,旨在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大学语文》时遂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实用写作》时遂营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年参考书:《中国文学史》(上中下三册)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3月《当代实用写作》(第二版)方守金,郝长海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新编现代实用文写作教程》(第2版)王大江着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年《应用文写作实用教程》陈秋雷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年(九)说明本课程是必修通识课,属于考试课程。
考核形式:笔试、开卷。
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三、教学内容纲要《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纲要第一单元先秦文学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述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诸子散文、《诗经》【了解】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 1、历史散文的主要代表作品2、诸子散文的主要代表作品二、教学内容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先秦文学主要包括散文和诗歌两种类型。
其中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诗歌包括《诗经》和《楚辞》。
第二节《诗经》与《采薇》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诗经》、赋、比、兴【了解】 1、《诗经》的主要内容2、《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掌握】 1、《采薇》所抒发的复杂心情2、《采薇》的意境3、《采薇》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应用】应用所学知识,欣赏《诗经》中作品。
二、教学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诗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艺术上,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多用赋比兴手法。
《采薇》出自“小雅”,描写戍边兵士出征归家,一路回想征战之苦、思乡之切,表现出他忧时伤世、爱国恋家的复杂心情。
第三节《老子》二章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老子》【了解】 1、老子生平思想2、《老子》主要内容3、《老子》主要艺术特点【掌握】 1、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2、语言朴素形象,音韵和谐的特点3、结构整齐而又错综变化的特点【应用】1、根据注释正确翻译课文2、学习应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问题二、教学内容老子,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
其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老子》,亦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老子》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
《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第一章阐述了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无为”的观点。
第二章通过“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表现了老子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
第四节《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战国策》【了解】《战国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掌握】 1、本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法【应用】 1、能依据注释翻译全文2、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行描写把握其性格特征二、教学内容《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战国策》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其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本文记叙了策士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表现了冯谖的远见卓识、敢做敢为和过人的才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在艺术上,主要运用抑扬互用、蓄势待发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课外阅读:1、《鱼我所欲也》(《孟子》)2、《逍遥游》(《庄子》)3、《秦晋殽之战》(《左传》)第二单元秦汉文学第一节秦汉文学概述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汉赋、《古诗十九首》【了解】汉代文学发展概况【掌握】 1、汉赋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2、汉乐府民歌的主要特点二、教学内容秦在文化上推行的是极端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使秦代学术文化一派凋零,文学难以有所成就。
两汉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也是文学发达的一个时期。
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的诸多方面既继承了先秦文学的传统,又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
汉代的散文总体上带有显着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同时也讲究文采,司马迁的《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式样,代表了散文的最高成就。
汉乐府民歌显示出特异的光彩,对诗歌的发展产生重要了的影响。
汉代形成了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第二节《陌上桑》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汉乐府【了解】民歌特有的趣味和风调【掌握】1、侧面映衬和烘托手法的运用2、鲜明的人物形象【应用】1、能够通过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2、熟读全诗二、教学内容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官署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陌上桑》将民间流行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大主题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聪明的采桑女形象。
诗歌主要采用侧面映衬和烘托的手法,具有幽默风趣的特点。
第三节《史记》与《垓下之围》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史记》【了解】1、司马迁的生平思想2、《史记》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掌握】1、本文的选材特点2、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应用】1、能够通过具体事件分析人物形象2、能依据注释翻译全文二、教学内容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含垢忍辱,发奋着书,创作了《史记》这一历史巨着。
《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凡“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由于在记叙历史人物时注入了作者的深厚感情,再加上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书中的人物往往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本文主要表现了项羽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课外阅读:1、《古诗十九首》2、《报任安书》(司马迁)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建安风骨、志人小说、志怪小说【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二、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辞赋的创作以叙事、咏物、抒情小赋别见情趣,名篇巧制不绝于时;散文在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但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俪化;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作品繁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志人和志怪二类;文学理论与批评繁荣,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文学理论专着。
第二节陶渊明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田园诗【了解】陶渊明思想生平及其诗歌风格【掌握】1、本诗所表现的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2、平淡醇美的风格【应用】学习阅读欣赏中国古典诗歌二、教学内容陶渊明是中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对唐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
本诗是一首备受赞誉的田园诗,描绘了一幅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也表明了诗人自己的人生立场。
课外阅读:1、《短歌行》(曹操)2、《世说新语》(刘义庆)第四单元唐代文学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述一、教学基本要求:【识记】近体诗、山水诗、边塞诗、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了解】唐代文学发展概况【掌握】近体诗的类型及其形式上的主要特点二、教学内容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