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的黎苗文化资源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是海南省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囊括了丰富的黎苗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
该旅游区目前仍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发展现状1. 黎苗文化资源丰富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地处黎苗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黎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民俗、手工艺品、民族传统建筑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黎苗风情。
2. 自然风光秀丽槟榔谷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旅游区内有各种自然景观,如山峦、溪流、瀑布等,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度假和户外探险的机会。
3.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尽管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但其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住宿条件有待改善,影响了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4. 缺乏特色项目和活动目前,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缺乏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游客参观体验的内容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文化保护力度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展示黎苗文化的独特魅力,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努力保存和弘扬黎苗族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体验项目。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为游客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3. 引进特色旅游项目通过与当地黎苗文化特色产业合作,引进具有黎苗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如黎苗民族文化展示、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民俗表演等,丰富旅游区的旅游内容,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
4.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将景区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向游客进行全方位展示,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5. 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接待、导览、安全等方面的服务质量,促进游客满意度,形成口碑效应,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黎族文化资料
黎族文化
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和广东省的一些地区。
他们拥
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其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和习俗。
语言和文字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是一种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
虽
然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但他们借鉴了汉字,并根据自己的语音系统创造了一些汉字表音符号。
这种符号被称为“黎文”。
婚俗
黎族的婚俗十分独特。
在黎族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婚姻多由父母和长辈包办。
在结婚仪式上,男女双方要互扎发饰、喝交杯酒,以示新婚之喜。
此外,黎族的新娘子通常会身着锦袍,头戴银质饰品,美艳动人。
饮食
黎族人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喜欢食用猪肉、牛肉、鱼类等。
此外,他们还有
一些独特的传统美食,如“黎苗肉”、“黎黑猪”等,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舞蹈
黎族舞蹈是黎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舞蹈多以庆祝丰收、祈福为主题,舞姿矫健、优美,富有激情与活力。
在黎族的节日庆典中,人们常常会跳起欢快的舞蹈,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服饰
黎族服饰以色彩绚丽、图案精美而著称。
黎族男性通常穿着白色或蓝色的长袍,头戴斗笠,脚踩草鞋;而女性则多身着色彩明艳的长袍,佩戴各式珠宝饰品,整体造型华丽而富有特色。
总的来说,黎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瑰丽之花,它的独特性和丰富多
彩的内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和尊重这一美丽而神秘的文化。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定位——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
传统 文化 及其 文化环 境 的保护 , 以确保这 些人 类共 同
方式 , 是文化 旅游 和生 态旅游 的复合体 。由于绝 大 它
旅 游 需 求 和 实 现 文 化 生 态 与 自然 生 态 为 目 的 的 旅 游
为海 南 最 主 要 的少 数 民族 。根 据 2 0 0 1年 的统 计 数
据, 中部 地 区 总 人 口 9 7万 , 数 民 族 人 口 为 6 . 少 4 1万 ( 中 , 族 人 口 5 . 万 , 族 人 口 6万 , 苗 人 口 占 其 黎 37 苗 黎 中 部 市 县 总 人 口 的 6 . ,占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的 15
境 却 独 具 特 色 , 这 一 地 区发 展 黎 苗 文 化 生 态 乡村 旅 游 十 分 必要 和 可 行 。文 章 首 先 提 出海 南 中部 民族 地 区 乡村 旅 游 的 在
定 位 —— 黎 苗 文 化 生 态 , 然后 进 行 发 展 黎 苗文 化 生 态 乡村 旅 游 的 必要 性 、 行 性 和 S 0T 分 析 。 可 W
得 了喜人 的成绩 。事 实证 明 , 乡村旅 游在促 进 经济发 展、 文化传 承 、 神文 明建 设 、 持续 发展方 面 发挥 了 精 可 积极 作用 。有鉴 于 此 , 们 开始 呼 吁 , 府 积 极倡 导 人 政 将 乡村旅 游发展 的成 功经 验推 广至 少数 民族地 区 , 希 望 以此来 促进少 数 民族 地 区社 会 经 济 的 发展 。就海 南 而言 , 2 0 从 0 2年 开始 , 就有许 多学 者提 出 以乡村旅
黎族文化
符号与记忆--黎族文化在五指山酒店的体现与表达一.黎族文化的概述黎族是一个聪颖、智慧的民族。
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状,就必须走向田野,因为这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有很好的记忆力,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记忆来传承生活经验的历史。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住民族,黎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最绚烂夺目者即为黎族织锦。
二.黎锦概述传统意义上的黎锦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黎族棉纺织工艺品约定俗成的尊称,指的是黎族妇女使用原始纺织工具和天然原料经过纺、染、织。
绣工序而织成的一种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棉纺织品。
根据制作用途的不同,黎锦可分为筒裙、龙被、黎单等大件,以及头巾、腰带、挂包等小件。
三.黎锦制作技艺黎族织锦图案的工艺制作,主要以纺、织、染、绣四大工艺组成。
纺包括错纱、配色、综线、攀花等;织是指用踞腰织机采用通经断纬的纺织方法织出各种花纹图案,利用纬线色彩的变化使得图案丰富多彩;染主要是指纹纱染线,然后用彩色纬线编织出色彩斑斓的筒裙图案,绣是指黎族妇女用彩色线在棉、麻等布料上所刺绣出来的各种图案。
1、纺织原料:主要是麻类和棉类,黎族妇女一般使用当地盛产的海岛棉、木棉、麻纤维等。
2、染色原料:黎锦染料以野生植物类染料为主,动物类、矿物类染料为辅。
四.黎锦纹样研究黎锦分润、哈、杞、赛、美孚五大方言介绍了黎族男女服饰的基本情况,各方言服饰及其纹样的差异,认为润、赛黎纹最为丰富、美孚黎服饰“平凡而没有风趣”、杞方言纹样多为“几何形图案”,哈方言纹样“最简单的”。
五.润方言黎锦筒裙纹样润方言妇女织锦图案,主要以人形纹、龙纹、鸽纹为主,其他动物纹、植物纹以及花卉纹为辅。
他除了筒裙织制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外,上衣的图案最为普遍,一般以白布做底,然后绣上红、黄、黑色做垂直线,把黎锦图案重发现,重创造、追求情趣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润方言黎锦筒裙在黎族各方言中最短,素有“超短裙”之称,上下长短一般在18厘米—30厘米之间,群围(腰围半径)30厘米—40厘米左右。
从黎锦中透视黎族文化
从黎锦中透视黎族文化学校:海南实验中学姓名:班级:指导老师: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全班共同参观了位于保亭县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黎族山庄。
其间槟榔成林,又困地势低狭,得名槟榔谷。
村寨内浓厚的人文气息与古典韵味使每个人都陶醉其中,而了解源远流长的黎族文化,又不妨从黎族人最引以为傲的织锦技艺说起。
黎锦,是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
“黎人取中国彩帛,折取色丝与吉贝,织诚锦。
”它产生于五指山附近的黎族居住区,拥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黎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以火为图腾,因此黎锦上必不可少的图案便是自然——明、星辰、风火、雷电、江河、山川……黎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也一直影响着黎族织锦的发展,他们所崇拜供奉的图腾晴蛙、坡鹿、牛头等是普遍的锦纹。
龙纹象征高贵、吉祥,在白沙、琼中一带的黎民中广为流传。
而青蛙在黎族的传统观念里象征母爱与避邪,反映于服饰上的蛙纹讲究严格的对称结构,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体现青蛙在田间跳跃,或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加长青蛙的后腿,表现出其跃跃欲跳的生动神态。
总的来说,运动自然界中各类动物的纹样使织锈画面充实生动,图案构思大胆,简洁有力,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展示的黎族文化中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特征,给人以生机与活泼之感,深受人们喜爱。
黎锦的纹样体现了黎族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了黎族人民社会生产生活与宗教祭祀活动,反映了黎族人民美好的精神向往,人形纹也是黎锦图案中常见的一种。
主要场景有婚礼、祭祀、生子、丰收、放牧等,寄寓了人们对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强烈愿望。
黎族妇女通过夸张与变形手法,将人们的生活反映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更具有可视性与艺术性,也更为翔实地体现了黎族传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黎族民俗婚礼中迎字、送字与拜彩堂等情节纷纷展现于筒裙上,赋予黎绵上生活场景的艺术内涵,场面壮阔,热烈喜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域、地域风情,是黎族文化的最好体现。
“黎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黎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黎族的分布情况。
一、海南岛地区黎族在海南岛是最为集中的民族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海南省共有黎族人口约80万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中沙群岛等地。
这些地区正是黎族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黎族人民奉行农耕文化,注重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他们的传统习俗、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都具有独特魅力。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黎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点缀也颇为突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不仅有壮族、汉族等主要民族,还有布依族、侗族、黎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黎族在这里的分布还是较为集中的,主要分布在贵港、防城港、北海等地。
这些地区的黎族人民秉承着传统的农业经济和生活方式,注重家族的传承与发展,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也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三、其他地区除了以上两个地区,黎族还分布在中国的其他一些地方。
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也有黎族的分布。
黎族人民在这些地区的生活和文化都受到了海洋环境的影响,他们熟悉海洋渔业,并形成了独特的渔业文化。
同时,黎族人民在这些地区也与其他民族有着深入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生活景象。
总结起来,黎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地区。
他们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注重家族的传承与发展。
黎族人民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
黎族的分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差异,更是他们骄傲的族群身份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分布和文化,使得中国的多元民族文化更加绚烂多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妙趣横生黎、苗婚俗黎族人说亲送槟榔
妙趣横生黎、苗婚俗黎族人说亲送槟榔————————————————————————————————作者:————————————————————————————————日期:苗族婚礼上大家热闹地喝酒庆祝。
黎家婚宴“长桌宴”上摆陶罐装山兰米酒。
情侣们在吃“长桌宴”,过去的“长桌宴”是席地而坐。
苗族新娘给宾客斟酒。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海南的特色文化主要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而说到这些民族文化,就不得不谈到他们的婚俗习惯。
黎族和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只能靠图示、语言、行动和仪式来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婚俗正是展现民族礼仪规范、行为模式、宗教信仰的方式。
少数民族聚集的琼岛,除了汉族地区悠远流长的婚俗历史外,黎苗婚俗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本期将通过丰富多彩的黎苗婚俗,带领读者感受古老的黎苗文化。
【黎族婚俗篇】新中国成立以前,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各个方言族群的黎族人之间互相通婚的很少,多为方言族群内部的通婚。
海南黎族分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五个方言区,各方言区语言、生活习惯不同,传统婚俗也有不同,同一方言区不同年代婚俗也略有不同。
有的方言区杂居,婚俗也在相互自然参照中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各方都一致认可的则大多保持不变。
但是各个方言族群内也是严格禁止同一血缘通婚的,在外围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黎族人,凡是同姓的,无论地区相隔多么远,都不能通婚。
解放前黎族和汉族通婚的情况也有,但大部分是汉族商贩娶了黎族姑娘为妻,而且要一辈子居住在黎族地区。
汉族女子嫁给黎族男子的很少,就是在解放以后也不多,仅出现在城市劳动者的范围里。
黎族苗族通婚的为数也少,黎族地区一般盛行早婚,男女在15岁至17岁便结婚。
隆闺对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上世纪50年代,黎族人举办婚礼用的是大长桌子,新娘、新郎和亲朋好友分坐两侧。
长桌子上摆着一个大酒墩,黎族人以此用来会客,以酒寓情,显示出他们的热情好客。
所谓酒肉与丝竹,好客的黎族人不仅好酒好客,在他们结系婚缘中,歌声也是贯穿始终的元素。
海南黎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海南黎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1. 强化文化传承:通过加强黎苗族的文化传承工作,保护和弘扬黎苗族的语言、音乐、舞蹈、手工艺等传统文化元素。
建立文化传承基地,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黎苗族的传统文化。
2. 打造黎苗民俗村落:在黎苗族聚居的地区建设黎苗民俗村落,恢复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建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通过展示黎苗族的传统饮食、服饰、居住、农耕等方面的特色,吸引游客体验和了解黎苗文化。
3. 推广黎苗民族舞蹈和音乐:组织黎苗族的舞蹈和音乐表演,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或比赛。
将黎苗族的舞蹈和音乐融入到旅游活动中,为游客呈现精彩的表演。
4. 发展黎苗族的手工艺品产业:鼓励黎苗族人民传承和发展手工艺品产业,推广黎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编织、刺绣、陶瓷等。
建设手工艺品展示和销售中心,提供高品质的手工艺品给游客购买。
5. 开展农耕体验旅游:组织游客参与黎苗族传统的农耕活动,如种植水稻、采摘水果等。
让游客亲身体验黎苗族的农耕文化,了解传统农耕的技艺和生活方式。
6. 建设黎苗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以黎苗族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为主题,建设黎苗族文化主题公园。
在公园内设置展示馆、表演场所、游乐设施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和娱乐。
7.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加强对黎苗文化旅游资源的推广。
制作宣传片、推出旅游线路,提升黎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加强文化传承、打造黎苗民俗村落、推广舞蹈音乐、发展手工艺品产业、开展农耕体验旅游、建设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海南黎苗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海南旅游业的特色与魅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及传承发展
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及传承发展海南黎族区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及传承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意义、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意义1. 传承历史文化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代表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文化内涵,是了解和研究黎族文化的重要标本。
对于后人来说,保护传承这些传统村落建筑文化,可以让他们了解和感受祖先留下的瑰宝,传承民族文化。
2. 保护自然环境传统村落建筑多建于自然环境之中,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常常与自然和谐统一,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考虑到了环保的要求。
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是海南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与古老文化的完美结合,保护它们有助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3. 维护民族特色传统村落建筑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黎族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保护传承这些建筑,有助于保持和维护黎族文化的纯正性和特色,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二、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建筑老化许多传统村落建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受到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
一些建筑甚至已经面临倒塌的风险,亟需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缮。
2. 城市化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村落建筑逐渐失去了人气,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搬到城市中心居住。
这导致传统村落建筑的废弃和拆除,部分村落建筑文化受到了严重侵蚀。
3.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目前,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大部分还是处于自发保护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管理措施。
一些保护工作的推进缺乏统一规划和专业人士的指导,效果不明显。
三、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1. 制定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的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政策和制度,明确保护目标和范围,规范保护措施和手段,确保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海南苗族分布在哪里
海南苗族分布在哪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 苗族琼中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貌呈穹窿形,由高山、低山、丘陵、台地河道、阶地等构成层圈关地貌。
境内山峦重叠,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
西南部与通什交界处的五指山峰海拔1867米,是全岛的最高峰。
西部的鹦歌岭海拔1811米,南部的吊罗山海拔1290米,北部的黎母岭海拔1412米。
境内最低点为东北部的白马岭采伐场旧址,海拔为25米。
境内有大小河溪共241条。
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发源于该县境内,其主要河流有腰子河、大边河、乘坡河和什运河分别发源于鹦歌岭、黎母山、五指山和吊罗山。
河网密度系数为1.32公里/平方公里。
总集雨面积2693.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为44.33亿立方米。
水能蕴藏量约10.83万千瓦,已开发利用2.22万千瓦。
自然风光四周群山环抱,形成昼热夜凉的山区气候特征。
平均气温22℃,1月份平均气温16°C。
绝对最低气温为零下6℃;7月份平均气温26℃,绝对最高温度38℃。
年平均日照时间1600-2000小时,太阳总辐射为4579兆焦耳平方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5%。
年平均降水量为2200-244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964年的5525毫米。
最小年降水量为1969年的101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1977年7月20日的626 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为1824.1毫米。
全年静风频率55%,为全岛之最,全年以东南风向为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县名“琼中”就是由于位于琼岛中部而得。
明、清时期属定安、琼山县地。
1948年2月中共琼崖特委设置琼中县,隶属中共琼崖东区地委管辖,治所设于平南。
1949年3月并入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1952年划邻县部分黎境,恢复琼中县建置,成为毗邻四周九市县,位居五指山腹地、琼岛中部的县。
县名“琼中”就是由于地理位置而得。
1952年7月后,琼中县归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辖。
海南中部地区黎族、苗族旅游民俗环境建设研究
昌江的芒果 、 腰果 、 木棉 、 松脂 、 红百藤 , 白沙的白沙绿荣、 白竹藤器 , 乐东 的腰果 、 腰呆油、 腰果汁等 。该区域
旅 游景 观丰 富多样 , 人文 旅游 景点有 东坡 书 院 、 儋耳城 遗 址 、 白马 井古 迹 、 丁妹 遗址 、 代 什才遗 址 、 材新 石器 新 时代遗 址 、 伏波庙 、 昌化城 遗址 等 。 古 上 述 的海南省 民族 地 区的 民俗 旅游 资源 发掘较 晚 , 与我 国其他 的文 化旅 游 强省 相 比其 发展 的优 势不 太 明显 。因为 游客在 观 赏 自然 风光 的同 时 , 还迫 切需要 体 验不 同 的文化 。海南 省 的黎 族和 苗 族文 化 由于挖 掘 开发 十分有 限 , 上地理 位 置 的特殊性使 该地 区远离 海 洋 、 滩 等能 吸 引游 客 的特 色旅 游 资源 , 致 海南 省 加 沙 导
田 小 彪
( 州学 院旅 游 系, 南 五 指 山 5 2 0 ) 琼 海 720
摘 要: 海南省 旅游业 的发展 , 不仅要开 发 自然资 源 , 应大 力开发黎 族 、 族 民俗 资源 , 而 以旅 游业 还 苗 从
的发展来带动海南 中部黎族 、 苗族地 区的经 济发展 。
关键 词 : 族 ; 族 ; 游 民俗 环 境 黎 苗 旅 中 图分 类 号 :F9 5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 72 2 0 )5— 11— 3 10 6 2 ( 08 0 00 0
( 1 第 5卷 )0 8 20
民族地 区 的旅游 经济 发展 相对 落后 。
2 海南省黎族 、 苗族地 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春节是海南黎族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祭祀祖
先的时刻。
春节前,黎族人会进行大扫除 ,布置家居,制作新衣,准备
丰盛的食物。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隆重的 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同 时也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
福。
黎族春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口味的
粽子来庆祝节日。
海南黎族的“三月三”
男子传统服饰以青布或蓝布为料 ,上衣为直领、无纽扣、短衣长 裤,裤腿扎紧,头缠红巾。
黎族女子传统服饰
女子传统服饰上衣为右开襟,以 青布或蓝布为料,下穿长裤,头 戴绣花头巾。
海南黎族服饰的特点
01
02
03
色彩鲜艳
黎族服饰多采用红、黄、 蓝、绿等鲜艳的颜色,具 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图案精美
黎族服饰上常绣有各种精 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 山水风景等,寓意吉祥如 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爱情节”。
在这一天,黎族青年男女会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相聚在山间、河边、广场等地方, 举行对歌、跳舞等活动,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三月三”也是展示黎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时刻,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 表演和展示。
海南黎族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海南黎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 节日。
海南黎族的历史背景
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 汉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族 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 俗习惯。
黎族在古代是海南岛的原住民,后来 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逐渐形成了与 汉族相互融合的文化格局。
海南黎族的民族特点
语言
服饰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 族,不同地区和不同部落的黎族方言有一 定的差异。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各家族的祖先是指父氏家族男性正常死亡的远祖和祖先,除了各个家族外,同一部落或 同一地区还崇拜同一个祖先。在黎族村子门前或大榕树下,都有用几块石头筑成的小石 屋,这是黎族祭拜的土地庙,庙里设有神位和香炉
黎族艺术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 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 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2号字,1.3倍字间距。 双击图片,在顶部导航中找到填充,下拉菜单选择 填充方式,选择“图片或纹理”,在来自图片中选 择想要插入的图片,点击插入并确定。
黎族艺术
黎族民歌
黎族民歌是一朵绚丽的艺术 之花,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 爱唱歌。黎族民歌多是独唱、 对唱,用黎特有的民乐伴奏, 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 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 古风,讲究节奏韵律,易于 上口传颂。2008年,黎族民 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建筑
黎族艺术
黎族艺术
打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 性的舞种,但是它广为人知 的是“竹竿舞”这个名字。 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 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 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 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 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 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 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 种丧葬舞。2006年5月20日, 黎族打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劣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癿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癿三亚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南部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癿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南方癿一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癿进古祖先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自居
五指山相关资料
五指山相关资料一、时代背景(一)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的预测,21 世纪将是旅游业走向更加发展,更加辉煌的世纪。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客源输出大国。
21 世纪将会也必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世界旅游市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旅游业已初具规模,成为一个系统产业,当然,这是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而流通互补的产物。
(二)随着国际旅游岛海南岛发发展下,五指山也拥有其自身发展优势。
二、五指山地理环境及旅游景点分析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海南俗语有“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一说。
李双江老师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让很多国内外游客认识到了海南中部腹地的这座小城。
群山环抱,森林茂密,这里是海南夏季的清凉避暑圣地;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有“天然别墅”和“翡翠城”之称。
(一)地理环境分析 五指山是海南省的最高山脉,素有“海南屋脊”之称。
五指山主峰在五指山市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排列,先疏后密,二指为最高峰,海拔1867米,山脉延伸及五指山、琼中、保亭、陵水等四个市县。
山体基础系距今1.4亿至1.7亿年的中酸性喷出岩所覆盖。
由于长期受自然因素的强烈侵蚀切割,山峰彼起此伏,形似五指,因此得名。
远观之,只见群山郁郁葱葱,云腾雾绕,五指峻峭挺拔,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五指山市市区海拔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
五指山光、热、水资源丰富,分布有海南岛最典型、最齐全的热带山地森林。
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分布为热带自然景观。
土地组成以中酸性喷岩为主,加上历年植被的枯枝落叶腐烂,土地较肥沃,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
五指山地区生态系统保持完好,空气自净能力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值、氮氧化物检验植,均低于国家下限标准0.05mg/ 和15mg/X ,空气纯净无粉尘,是避暑避寒、观光、疗养、康复、度假的胜地。
五指山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75%,森林中木本植物1400多种,高级珍贵木材150多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海南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拥有众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自治县,地处丘陵地带,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一个集自然景观、黎苗文化、特色风物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目前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寻找合适的对策来促进该旅游区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1.景区优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琼中黎族自治县,植被茂密,山水相依,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景区内黎苗文化保存完整,古老的黎族、苗族民居保存完好,是中国罕见的少数民族文化遗存地之一。
槟榔谷还是一个重要的热带植物资源库,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槟榔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这些优势为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发展不足尽管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其发展还存在不足之处。
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住宿条件欠佳,影响游客体验。
景区开发力度不够,黎苗文化展示不够精彩,缺乏具有吸引力的特色表演和活动。
景区管理水平较为薄弱,服务质量不高,欠缺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
二、对策研究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应加大对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便利性和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特别是要加强景区内部道路改造,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垃圾桶等设施,提升游客舒适度。
2.深入挖掘黎苗文化资源为了丰富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必须加大对黎苗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
可以举办黎苗文化节日、传统习俗表演等活动,开设黎苗文化展览馆,增设黎族、苗族民居观赏点,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
3.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景区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发展和运营,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必须提升管理水平。
要建立健全景区管理制度,加强对景区内部秩序的管理,规范景区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安全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
海南黎族
海南黎族文化一、海南黎族文化介绍(一)海南黎族的由来《黎母山传说》讲述了黎族祖先的来源。
“在海南岛的中部有一座高山,长年云雾缠绕,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在远古的时候,海南没有人类,山上只有各种飞禽走兽。
有一天天上的雷公云游四方,经过这里,看到海南岛上鸟语花香,真是个好地方。
他羡慕地说,要是能住在这里该多好啊。
于是他就找来一颗蛇卵,藏在山中,让山上的五色雀照护。
第二年“三月初三”这天,雷公再次经过,他从天上打下一声惊雷,山摇地动,震得藏在山上的蛇卵裂开两半,从里面走出一个美丽的姑娘。
雷公变成一个慈祥的老爷爷,给这个姑娘取了个名字叫“黎”。
于是山中的五色雀、梅花鹿、还有各种小动物都跑来庆贺,它们叫她“阿黎姑娘”。
在山中各位小动物朋友的帮助下,阿黎姑娘饿了就采摘野果来吃,渴了就喝山泉水,困了就睡在大树上,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只是有时不免有些孤独和寂寞。
有一天,有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跨海来到海南岛,到山中寻找一种珍贵的香料---沉香。
小伙子在山中遇到阿黎姑娘,他马上被阿黎姑娘的纯真和美丽所吸引,两人相互爱慕,心心相印,从此在一起劳动和生活,他们生了很多子子孙孙。
后来靠采摘野果已经不够他们生活了,雷公就派五色雀叼来山兰稻种,他们带领子孙后代一起砍山种山兰,喝用山兰酿造的甜美的biang酒,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他们死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尊称她为“黎母”,把他们①脚下这座母亲山叫“黎母山”,他们自称“人”。
”当然,这不是海南黎族的真正起源,这则神话通过黎母生息的轨迹对原始初民从蒙昧阶段的初期、中期和晚期进入野蛮阶段的发展历程,作了追忆性的描述。
黎族在海南有着数千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黎族的先人为古越人,他有着6万年的族群史。
黎族的远古祖先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或者更早一些时候从两广大陆沿海地区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岛上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琼南七个自治县,三亚市、通什市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少部分散居在定安、万宁、屯昌、琼海、儋县和澄迈境内,与汉族人民杂居。
海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海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海南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介绍海南的一些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
1. 五指山:五指山是海南的标志性地貌,位于琼北地区,山形状如五个手指般并列。
该山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稀的地质景观,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 保亭木鱼:木鱼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保亭木鱼是中国优秀的木鱼品牌之一。
它由寿光乡山村瑶族共同制作,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手工艺而闻名于世。
3. 南海神庙:南海神庙位于海南三亚市,是中国最南端的道教寺庙。
南海神庙是供奉南海神的庙宇,是中国南海航行的航海神祇,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4. 海南椰子雕塑:椰子是海南的象征之一,海南椰子雕塑雕刻技艺独特。
雕塑以椰子为主题,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体现了当地椰子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琼台仙人洞:琼台仙人洞位于海南万宁市,是海南保存最完整、最具文化、艺术、美学价值的溶洞遗址。
洞内有丰富的钟乳石和石笋,形成了壮观的地下奇观。
6. 海南琼剧:琼剧是海南的传统曲艺形式,被誉为“海南的国粹”。
琼剧以海南方言演唱,舞蹈和表演的形式,悠扬动听的曲调和优美的动作,表达了浓厚的海南文化内涵。
以上是海南一些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代表了海南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海南五指山茶资源现状及产业前景
海南五指山茶资源现状及产业前景刘肖冰,侯 萍,陈冬梅(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摘要:五指山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海南省最重要的产茶地之一,此地茶树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生产潜力大等特点。
对五指山茶资源从自然环境、茶资源及茶产业三方面现状进行调查,将五指山茶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进而提出对五指山茶资源开发前景的展望,将海南省“十三五”期间的十二大重点产业中的“旅游产业”与“健康养生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为发展特色茶文化生态养生旅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五指山茶;茶文化;开发现状;发展前景刘肖冰,侯 萍,陈冬梅. 海南五指山茶资源现状及产业前景[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14):14+16.一、五指山茶资源现状1、五指山茶资源的自然环境五指山位于海南省境内,东经109°19′-109°44′、北纬18°38′-19°02′,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4℃,年平均降雨量为169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年平均日照为2000 h左右,有“天然别墅”和“翡翠城”之称。
夏无三伏,冬无霜冻,土壤肥沃,pH 值4.5-5.5。
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土质微酸、土层深厚肥沃,发展茶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专家考证属生产名优茶叶特佳产地,是中国最南端的高山云雾茶叶产区。
这里冬春雾罩,夏秋云绕,正所谓“云滋雾养出名茶”,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的滋润,才成就了五指山茶叶的优良品质。
2、五指山茶资源调查海南岛原产野生五指山茶已有近千年历史,生长分散,零星分布在五指山6个县境内,约有3000多亩。
海南野生大叶茶特点是发芽早、生长快、抗性强,适应于高温、高湿干旱地区种植。
为了发展海南的茶叶生产,20世纪60代初,海南农垦开始发展人工种植茶园,拔山涉水,采集野生五指山茶树的枝条和种子,分别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人工种植茶叶取得成功。
【精品】五指山基本概况
【关键字】精品区域概况五指山市容五指山市为中部地区的和交通枢纽,市区,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
市区面积1169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上游支流南圣河从东向西蜿蜒,流贯全城区。
此地温和,属山区气候,。
年平均气温22.4度,1月份平均气温17度,7月份平均气温26度,极端最高气温35.9度。
为,极端最大年降雨量为,极端最少年降雨量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
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有“天然别墅”和“”之称。
自然资源五指山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高岭土,,花岗岩,石墨矿,矿泉水等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全市75%,森林中木本植物1400多种,高级珍贵木材150多种,1000多种,还有名贵的五指山野生,五指山100多种,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特别是五指山动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524种,占全国动物总数的22%,许多物种属五指山区所独有,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有独特的旅游,探险,科考,度假,疗养等价值。
五指山旅游景区(18张)山城景色和民族风情是最主要的旅游内容,有“一山、一林、一情、一城、一路”之说。
一山就是五指山,一林就是中部的,一情就是中部的少数民族风情,一城就是通什的,一路就是通贯海南岛中部的公路。
山、林、情、城、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是典型的“绿色生态”。
五指山市,犹如镶嵌在五指山区绿涛上的一块翡翠,街道两旁菠萝蜜、和凤凰树红绿相映,美丽的南圣河像条银白色的飘带绕着山城而过。
此地冬暖夏凉,清晨凉风习习,雾锁山城;午间云开雾散,阳光普照;午后乌云聚合,,往往出现“”的奇异,飘带似的点缀天空。
五指山还是黎苗保守文化歌舞及工艺品创作和表演的主要基地,民族风情原始、古朴、浓郁,别具的宾馆、而吸引了大量游人,是每年“三月三”黎苗民族保守节日庆典的主要场所。
历史沿革1949年3月琼崖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实行的批示顷毛栈乡(今五指山市)成立了“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管辖白沙、、3个县,任主任,(黎族)任副主任。
1951年1月,军政委员会决定进行新区域划分,同时撤销少数民族行政委员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指山的黎苗文化资源
一、五指山市还是是黎苗文化圣地,黎苗文化旅游资源是这里的一
大特色。
这里有海南省唯一保存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原始村落
“活化石”——初保村,初保村地处五指山毛阳镇牙合村委会,
有表现黎族特定生产方式的特色建筑——茅草船形屋建筑,有
驰名于世的黎族织锦“纺、染、织、绣”四大工艺,是每年海南
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主要庆典场所,是黎族苗族原生
态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承、展现和弘扬的核心区域。
二、有着“华夏第一漂”的美誉的五指山大峡谷漂流。
漂流落差达到
90米,惊险刺激,两岸苍山翠林,清凉消暑,是夏季旅游的好
选择。
三、毛阳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琼崖公学纪念亭、海南最美梯田牙胡
梯田。
四、海南民族博物馆、织锦所等省级民族文化科研机构。
五、通什镇番茅山庄老板是通什镇番茅村黎族村民刘香兰,黎锦技
艺国家级传承人。
她创办了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带动了60
多名黎族妇女靠织锦创富,又组建了自己的歌舞队,歌舞队的
演员都是村里织锦的妇女,个个会唱黎族民歌,现在又开始学
习各种黎族舞蹈。
六、位于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脚下的水满乡,黎峒文化园的
黎祖雕像殿、黎祖祭拜园、山门广场、三月三广场、中轴台阶。
七、槟榔谷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槟榔谷景区位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茂密,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
景区由原甘什黎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雨林苗寨狩猎文化区,和一场大型原生态黎苗文化实景演出《槟榔·古韵》组成,是海南省最丰富、最权威、最灵动、最纯正的民族文化“活体”博物馆。
五指山的黎苗传统习俗
1、穿筒裙。
海南黎苗族在悠久的历史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美好的风俗习惯,当地的服饰也是充满了艺术感和历史感。
如今这个技艺不仅仅拥有传统的艺术,更和时代的美感结合起来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
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
锦服饰异彩纷呈,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
2、吃五色饭。
海南苗族五色饭是用来招待客人祭祀祖先的传统食品。
五色饭有红、黄、紫、白、黑五色,皆用独特植物汗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并放进特制的木蒸笼中蒸成。
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3、一咬定情。
苗族青年自由恋爱时,有一个很独特的定情方式——咬手。
每到三月三青年们结伙到山坡上小溪边对歌,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如果小伙子相中了心爱的姑娘,晚上便要把她请到外边来,当然,这个“请”还非得你有一份好歌才行呢。
到了山坡上小溪边,小
伙子便要向姑娘表达爱慕之情了。
姑娘听后,有一个很有趣很独特的回答方式——咬手。
她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来咬一口,如果只是象征性地、极有礼貌地轻咬一口,这就是表示拒绝了;如果姑娘下了狠心似地咬下一口,甚至咬出血印,那就是接受了小伙子求爱,这一咬就定了情。
这时,就可以互送情物,唱上几首信誓旦旦的情歌,以示终身相爱了。
这是一咬定情。
4、黎族记日方法,以十二天为一周期,用十二种物名分别称之,其顺序为猪日、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蚊日、猴日、鸡日、狗日。
在五指山腹地的一些地方,虫日以及龙、猪、兔、鼠、蛇、猴等日被认为是吉日,而蚊、鸡、牛等日被认为是凶日。
5、黎族“放槟榔”婚俗。
在黎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中,槟榔一直伴随于人们的身边。
黎族民歌唱道:“口嚼槟榔又唱歌,嘴唇红红见情哥,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
”吃槟榔是黎族男女青年交往的见面礼俗。
双方通过见面交往,若是情投意合,彼此要唱订婚歌。
歌中又有“槟榔成双做标志,天定姻缘做夫妻”的内容。
按照黎族的传统婚俗,男方正式订婚应由男方向女家求婚。
求婚要选择吉日良辰,那天或由男方父母出面,或由直系亲属前往,人数三五个,有男有女,携带礼物去到女家,求婚的聘礼,必有“两串槟榔干”。
女方若是同意订婚,便将槟榔等礼物收下。
这种订婚的程序,民间俗称“放槟榔”。
我们从“放槟榔”的婚俗中,不难看出槟榔在黎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中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6、黎族纹身习俗
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
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
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
如果生时不纹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
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
在上古时代,种族之间常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把俘虏妇女作为战利品。
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将成年时,务必进行纹身,易于辨识,亦藉免为俘虏。
所以,“黎家男女周岁即纹其身”。
纹身时不仅图有定形、谱有法制,连施术年龄亦有所规定。
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纹身,绝不能假借紊乱。
例如,美孚黎妇女,以几何方形纹、泉源纹或谷粒纹组成的图案,而润黎则以树叶纹或方块形成图案。
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之一。
黎族纹身常以青蛙作为主要图案。
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
倘若违背或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纹身,不幸与世长辞,亦不可避免的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纹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才能将尸体置于棺椁之中。
不然,就没有资格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
不同支系的黎族有不同的纹法。
现在的黎族年轻女子已经不再纹身,留纹身的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黎族纹身去年九月被列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