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会计?多年来通俗的说法,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我国古代“会计”一词产生于西周,主要指对收支活动的记录、计算、考察和监督。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对“会”和“计”作过概括性的解释:“零星算为之计,总合算为之会”,说明会计既要进行连续的个别核算,又要把个别核算加以综合,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1.会计首先是一种经济计算。它要对经济过程利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计算。经济计算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经济关系(等价交换、所有权、分配、信贷、结算等)和经济过程(投入、产出、收入、成本、效率等)所进行的数量计算的总称。经济计算既包括对经济现象静态状况的存量计算,也包括对期动态状况的流量计算,既包括事前的计划计算,也包括事后的实际计算。会计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计算,经济计算除包括会计计算外,还包括统计计算和业务计算等。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将一个公司分散的经营活动转化成一组客观的数据,提供有关公司的业绩、问题、以及企业资金、劳动、所有权、收入、成本、利润、债权、债务等信息。向有关方面提供有关信息咨询服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会计提供的信息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并作为其决策的依据。可见,会计是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是企业经营的计分牌,因而会计又被人称为“企业语言”。

3.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非商品的经济条件下,会计是直接对财产物资进行管

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活动中的财产物资都是以价值形式表现的,会计是利用价值形式对财产物资进行管理的。如果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的有关信息使用者而言的,那么说会计是一个经济管理活动,则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来说的。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状况来看,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出现要求通过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同时,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变化,由单纯的记账、算账,主要办理账务业务,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发展为参与事前经营预测、决策,对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监督,开展事后分析、检查。可见,会计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都是人们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活动。

会计要素: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是通过会计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体现出来的。经济业务是指通过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称会计事项。例如,以现金支付费用,以银行存款购入材料物资,销售产品取得银行存款收入,分配投资者的利润等等,都是会计事项。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项目。

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指组织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正如在交通规则中,为了保证交通秩序,要求来往行人与车辆等都必须靠右行驶一样,会计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要使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必须对会计工作提出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作出某些假设,从而使会计工作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比较理想的环境中。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其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会计主体假设是指假设会计所核算的是一个特定的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尽管现代企业归投资者所有,但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包括该企业投资者或债权人经济活动,或其他单位的经营活动。一般地,经济上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等都是会计主体。甚至只要有必要,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典型的会计主体是经营性企业。

应注意,会计主体与经济上的法人不是同一概念,一般,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如独资及合伙企业。

如甲、乙、丙等人准备成立A公司,这家特定的A公司就成为了一个会计核算的主体,只有以A公司的名义发生的有关活动,如购进原材料、支出生产工人的工资、销售产品等,才是A公司会计核算的范围,而作为该A公司投资者的甲、乙、丙等人的有关经济活动则不是该A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向A公司提供材料的另一些公司的经济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还有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的财务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这样,作为A 公司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就界定为A公司,即只核算以A公司名义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从而就严格地把A公司与A公司的投资者、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以及与A公司发生或未发生经济往来的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另外的公司就是另外一个会计主体了。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永远地进行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倒闭。这虽然是一假设,但基本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也有利于企业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假定,不仅会计核算无法保持其稳定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

例如,企业以15万元购进了一台设备,预计可用5年,每年可为企业带来收入4万元。

按持续经营假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长期进行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5年内不会破产。因此,这投入的15万元可分5年收回,每年承担3万元,因而,该设备每年可赚1万元。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假定,则会计核算就无法正常进行了。如设想企业可能4年后破产,则该设备必须在4年内收回,每年需承担3.75万元。这样,每年就只有0.25万元的利润了;而企业也可能只能正常经营3年,则每年要承担5万元,这样,每年亏损1万元。注意,我们这里没有考虑企业破产后设备还能变卖的价值。

可见,如果没有持续经营这一假定,会计就没有确定的时间范围,就无法进行核算。同样,也就无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如采购材料,产品的各项投资等都不能正常进行。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明确了时间范围,从而使会计核算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应当指出,如果企业真的破产了,即破坏了该假定,我们可用破产会计方法对其进行核算。但这已不是正常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了。

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基本任务是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而企业盈亏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按持续经营假定,企业的正常生产将无定期地进行下去,要绝对正确地核算盈亏,理论上应当从企业成立开始经营起,到企业终止结束经营止,将企业存续期间全部收支相抵才能确定盈亏,如果真的这样,会计信息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因此,为了及时提供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我们假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人为地分割为若干相等的、较短的时间段落,这就是会计期间。可见,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定的一个必要补充,它同样是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规定。

会计期间通常以“年”来计量,称为会计年度,《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我国以日历年度为企业会计年度,即从公历元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此外,还可进一步分为季度与月度。有了会计期间假定,才有了企业“某年盈利多少”,“某年亏损多少”等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