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12
4
反应(response):是指接触一定外源物后,表现某种效 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一 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 • 反应vs效应 –效应仅涉及个体,即一个人或动物;可以用一定 计量单位来表示其强度 –反应则涉及群体,如一组动物或一群人;其强度 用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反应率、 死亡率
2018/10/12
15
(4)最大无作用剂量
(1)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 (2)半数效应剂量(ED50) (3)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4)最大无作用剂量
(MNEL)
(5)急性毒作用带(Zac)
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又称未观察到作用剂量 (NOEL)或称未观察到 有害作用的剂量 (NOAEL),指外源化学 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 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 用目前最为灵敏的方法和 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 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 剂量。
一、基本概念
1. 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 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 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2. 毒性(toxicity):毒物引起生物体损害的性质和能 力。
一个物质的“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是相
对的,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毒性较高 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 定的损害;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大的剂量, 才呈现毒性。
2018/10/12 22
3、可逆和不可逆毒作用:
可逆:停止接触化学物后,毒性危害可逐步减轻或 消失:浓度低、接触时间短,与组织的再生能力有关
不可逆:毒害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4、变态反应(过敏性反应): 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 化学物作为半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激发抗体 形成。抗体+抗原过敏反应。
2.更高效率的与酶或受体结合的结构特性和反应性: 对硫磷-对氧磷
3.产生亲电物、自由基、亲核物和氧化还原反应物 • 最为多见的情况是增毒使外源化学物如氧和氧化 氮(NO)转变为:亲电子、自由基、亲核物、氧 化还原性反应物。 2018/10/12 34
靶 器 官
效 应
效应B
A
B
2018/10/12 26
(2)协同作用(Synergism):C>A+B 苯硫磷(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 、马拉硫磷
化学物A
靶 器 官
化 学 物 B
效 应
效 应
A
C
效应B
2018/10/12
27
(3)增强作用(Potentiation):
无毒性物质加强另外一种物质的毒性 •如异丙醇本身并无肝脏毒性效应,但若同时给予 四氯化碳,就会使四氯化碳的肝毒性大大增强
(3)最小有作用剂量 (MEL) (4)最大无作用剂量 (MNEL) (5)急性毒作用带(Zac)
最小有作用剂量(MEL)也 称中毒阈剂量或中毒阈值, 指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 途径与机体接触时,在一定 时间内,使某项灵敏的观察 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机 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 最低剂量。
14
2018/10/12
0.5-2
有害 200-2000 400-2000 2-20
2018/10/12
呼吸吸入
白鼠口服 皮肤接触 呼吸吸入
10
③最小致死量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MLD) 最大耐受量(MTD)
最小致死量(MLD、LDmin或 LD01)指在一群个体中仅引
起个别死亡的最低剂量。
低于此剂量即不能使个体
死亡。
2018/10/12
11
④最大耐受量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MLD) 最大耐受量(MTD)
最大耐受量(MTD或LD0)
指在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 亡的最高剂量。
2018/10/12
12
(2)半数效应 (1)致死剂量(Lethal dose, wenku.baidu.com量(ED ): 50
2018/10/12 32
的形成


(一)外源化学物的增毒与终毒物的形成 (二) 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 (三) 细胞功能障碍与毒性
2018/10/12
33
(一)外源化学物的增毒与终毒物的形成 增毒---代谢活化( Metabolic activation ):外源化学物 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为终毒物的过程。 毒性大于母 体毒性 • 增毒表现形式: 1.改变理化性质:乙二醇 –羟乙醛、羟乙醛盐、草酸
效应: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 的生物学变化。
2018/10/12
3
量效应(quantitative effect) –观察结果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 以数值表示 • 质效应(quanlitive effect) –属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 数值表示,只能以“有”或“无”、“异常”或 “正常”等资料来表示.
5、特异体质反应(特发性反应):
由遗传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
2018/10/12 23
五、环境化学物的相互作用(联合毒性作用)
• 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 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称为化学物的 联合毒性作用。 (一)联合毒性作用发生原因: 1、接触暴露阶段:在环境或食品中发生物理、化 学反应: A+BAB(C) (new toxicity) 2、毒物动力学阶段:一种物质的存在可影响另一 种物质的毒质动力学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 3、毒效阶段生理拮抗
LD) (2)半数效应剂量(ED50) (3)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4)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5)急性毒作用带(Zac)
外源物引起机 体某项生物效应 发生50%改变所 需要的剂量。
2018/10/12
13
(3)最小有作用剂量
(1)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 (2)半数效应剂量(ED50)
2018/10/12 24
(二)联合作用的类型
相加作用 联 合 作 用 协同作用 增强作用 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
2018/10/12
25
(1)相加作用(Addition):C=A+B 化学性质相近或属同系,靶器官相同,作用机理相似 物质, 如:大部分刺激性气体的刺激作用一般呈相加作用
化学物A
化 学 物
2018/10/12
19
图3-1 剂量-反应曲线图
图3-1a (直线型)
图3-1b (抛物线型)
2018/10/12
20
S型最为常见,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
图3-1c (S状线型)
2018/10/12
21
四、毒性作用的类型
1、局部和全身毒作用:
局部毒作用:在接触部位引起局部性直接损伤。
全身性毒作用:化学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于 全身而呈现的毒作用,主要危害靶组织和靶器官。 2、速发和迟发毒作用: 速发毒作用:在一次性接触化学物后短时间内出现 毒害作用。 迟发毒作用:接触化学物后在较长时间内才呈现的 毒作用。
2018/10/12
8
②半数致死量和半数致死浓度
半数致死量(LD50)又称致死 中量,指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 所需剂量。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MLD) 最大耐受量(MTD)
半数致死浓度(LC50),即引 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浓度。 一般以mg/m3空气和mg/L水来表 示。
2018/10/12 2
4.危险性(Risk)与危害性(hazard):
危险性(危险度):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对有害 物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大小的定量估计。
危害性:化学物质对人群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5. 剂量(Dose):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多 种表示方法。
6. 效应(Effect)与反应(Response)
2018/10/12 17
三、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即随着外源物的剂量变 化,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变化,或出现某种效应的 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变化 • 剂量-效应关系 –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 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 剂量-反应关系 –外源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效应发生率之间 的 关系
化 学 物 效 应
B
靶 器 官
化学物A
2018/10/12
B
效 应
C
28
(4)拮抗作用(Antagonism):M<M1+M2
CO与 O2
–该种作用是许多解毒药物的药理基础
化学物A
化 学 物
靶 器 官
效 应
A
效 应
C
效应B
2018/10/12
B
29
(5)独立作用:
化学物A

效 应
A
化 学 物

A
16
2018/10/12
(5)急性毒作用带
1.致死剂量(Lethal 急性毒作用带(Zac)是指毒性 dose,LD) 上限与毒性下限之比值,一般 2.半数效应剂量(ED50) 3.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以LD50(LC50)代表毒性上限
4.最大无作用剂量 (MNEL) 5.急性毒作用带(Zac)
值,急性阈值(Limac,常以 NOAEL作为其近似值)代表 毒性下限值,即Zac=LD50 (LC50)/Limac 。
Zac值的大小反映急性阈剂量(阈浓度)距离LD50 (LC50)的宽窄。 Zac值大,表示受试化学物引起急性毒性的阈剂量 距引起死亡的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大,引起急性中毒 死亡的危险性小;反之表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MLD) 最大耐受量(MTD)
2018/10/12 7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MLD) 最大耐受量(MTD)
①绝对致死量(LD100) 指能引起所观察个体
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或在实验中可引起实 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 低剂量。
2018/10/12
5
毒理学常用的几个剂量概念
(1)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 (2)半数效应剂量(ED50) (3)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4)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5)急性毒作用带(Zac)
2018/10/12
6
(1) 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
致死剂量指以机体死亡为观察指标而确定的 外源化学物剂量。按照可引起机体死亡率不同而 有以下几种致死剂量:
3.中毒(Toxication):有害物引起生物机体出现功能
2018/10/12
或器质性改变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1
毒物及其分类
•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为: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学物质等;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
2018/10/12
18
• 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 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 可得出一曲线。
1、剂量—效应(反应)关系的基本类型:
(1)直线型:仅在一些体外试验中一定剂量范围内 存在。 (2)抛物线型:将剂量换成对数值后,可转化为直 线。
(3)S-形曲线(Logistic growth curve):
B
效应B
2018/10/12
B
30
六、毒性作用的机制
毒害作用过程 涉及多个步骤: 接触吸收 转运靶部位分 子结构变化,功能 紊乱修复修复 失调毒性效应。
2018/10/12
31
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
化学毒物 ①终毒物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性 细胞功能失调、损伤 ③ 细胞修复功能失调
或指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 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MEL确切应称为最低观察到作用剂量(LOEL)或 最低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 • LOEL:观察到任何效应的最低剂量。 • LOAEL (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可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
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 LD50数值越 小,表示外源化学物 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 则毒性越低
9
2018/10/12
毒性分级:
LD50:环境化学物毒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欧共体有害物毒性分级指标
毒性等级 极毒 LD50 mg/kg <25 <50 <0.5 mg/l/4h 有毒 25-200 50-400 吸收途径: 白鼠口服 皮肤接触 呼吸吸入 白鼠口服 皮肤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