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写作手法.doc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方法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使用术语)

交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 情感、预示(暗示)人物的

××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情节发展;

3.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

一.表达方式

写作手法:二 . 修辞手法

三.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二)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

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现代文阅读关于修辞手法的答题公式:

A.本句使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三.表现手法:

(一)学会辨析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1.对比(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 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

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

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

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

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

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

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 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

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再如《爱莲说》。

B 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

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即蓄势。

如《故乡》开头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为下面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

打两个比方:运动会上一开始就播放明快、热烈的运动员进行曲,那就是在为下

面激动人心的运动节目做了铺垫;每年春晚一开始首先出现的闹春的热烈场面,那

就是在为下面的喜庆主题做好一个铺垫。

4.伏笔、照应。

A 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不显眼地交待,对后文即将要出现的事件、人物或情节

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

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

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照应的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情节完整、中心突出。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

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

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

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例如《海燕》,描绘它勇敢、英勇无畏的先驱形象,让人想象到革命风暴中

迎击战斗的革命先驱者,从而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显得形

象深刻、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芦花荡》中“狠狠往上钻的苇子”,表现了苇子的倔强、挺立、不屈不

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军民在抗战时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

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

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

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7.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

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

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

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例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9.欲扬先抑: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

抑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

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反来做。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之分。欲扬先抑作是指作者想褒扬某

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

则正好相反.

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欲扬先抑”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

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

10.设置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吸引读者,使文章情节曲折。例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