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喀左县第三小学“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实践与研究”实验研究,属辽宁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由辽宁省省教育学会领导小组于20 年月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

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于2015年3月开始准备,全面付诸研究,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结论和成果,特提请结题鉴定。

一、实验研究提出的背景我们喀左县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生活中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人口稠密等特征日益明显;另外,我校学生独生子女占全部学生的90%左右。

在这种特殊的社会高速发展阶段,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人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道德标准、社会形态、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

社会的发展变化又通过家庭的折射、缩小或放大然后作用于学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存在着过早受“升学”——“就业”——“生存”的驱使而陷入失去童真、失去快乐的学习竞争中的现象;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受离异家庭的打击或不良影响,生活信心不足、情感体验不健全、逆反心理异常强烈;存在着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处在特殊的养尊处优的地位上,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薄弱、胆怯、自我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存在着受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心理平衡失调、精神空虚、道德品质下降,甚至发生心理障碍的现象。

这表明,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的家长有一种危险的看法,“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要求无论是合理与否,的全盘接受,对孩子听计从”,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

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2024年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自我总结

2024年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自我总结

2024年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自我总结在2024年,我进行了个人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的自我总结:首先,我在研究课题选择上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思考。

我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课题,该课题在当前领域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与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和参加学术会议,我确保了我的课题选择是科学合理的,并且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其次,我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针对我的课题,我采用了实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以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同时,我还利用了一些专门的软件工具和模型,辅助我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

这些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使得我的研究工作更加全面和有力。

第三,我注重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在研究过程中,我与我的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交流和分享了我的研究进展和发现。

这种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使得我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反馈和改进的机会,也充实了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观点。

最后,我在研究工作上注重了实际应用和社会影响。

我将我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与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思考如何将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积极向社会传播我的研究成果,参与相关领域的讨论和政策制定,为学术界和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总体来说,我在2024年的个人课题研究工作中,注重了科学性、全面性、合作性和实际应用性。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科研经验,也在学术界和社会中树立了一定的声誉。

同时,我也意识到研究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将继续努力,并进一步完善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2)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2)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背景在目前的社会中,人们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重视。

而在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课题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我个人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过程。

2. 课题研究内容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个信息时代,专业技能是个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技能水平。

2.2 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也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和实践实习,我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2.3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人能力提升的基石。

我通过制定个人目标、规划时间、合理安排任务等方式,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了个人发展目标。

3. 研究过程3.1 确定课题我在确定课题时,首先关注了自身的兴趣和专业领域。

我选择了一个与我的专业相关且对个人能力提升有帮助的课题。

3.2 收集资料在开展研究之前,我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料,我对个人能力提升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3 实施研究在实施研究阶段,我参加了一些专业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应用个人能力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还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获取更多的实际数据和案例。

3.4 数据分析和总结在完成研究数据的收集后,我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得出了一些有关个人能力提升的结论和建议。

4. 研究成果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4.1 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我提升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技能水平,并获得了相关证书和奖项。

4.2 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和实践实习,我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4.3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制定个人目标、规划时间、合理安排任务等方式,我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了个人发展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作总结⼼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作总结创⽰范,求发展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纲第⼀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理健康教育。

”明确地把⼼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个重要组织部分。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学校和家庭,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理,健全的⼈格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年的努⼒摸索,我校在⼼理健康教育⽅⾯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是⼀项系统⼯程,要靠全校教职员⼯的共同努⼒,全员参与。

所以,我们⼀直以来探求⼀种适合我校发展的、有特⾊的⼼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注重将⼼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教学和管理之中,重视师资培训和⼼理教育的课题研究,⼒求做到点⾯结合。

尤其是“⾮智⼒因素⼼理品质的培养途径和⽅法”的课题实验到了结题的时期,收获颇丰,总结如下:⼀、创建⼼理健康教育⽰范学校⽂登市第⼆中学是⾸批⼭东省⼀级学校,历年来发挥着名校的辐射作⽤,成为威海地区乃⾄⼭东省的典范,⽂登⼆中在教育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德育⽅⾯,学校⼀贯提倡“以⼈为本”和“主体性德育观”的德育理念,着眼素质教育,重视⼼理健康教育,把⼼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组成部分。

我校⼼理健康教育⼯作开展得⽐较早,在本地区有较⼤的影响,曾多次承担市级的观摩课,并善于与⼀些兄弟学校交流经验。

2001年成⽴了⼼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学校派出教师参加⼭东省举办的⼼理辅导员师资培训,经考核取得了结业证书。

同期设⽴了⼼理咨询室,由经培训的教师轮流值班,并购置电脑、⼼理测试软件和书籍⼀批,经过⼏年的努⼒,⼼理咨询室在硬件和软件⽅⾯都基本完善。

为了使我校的⼼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和规范,2003年设⽴⼀名有⼼理咨询国家职业资质的专业教师,并从2003年秋季起,在低年级开设⼼理健康教育课,在课程表上有固定课时,将⼼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每⽉针对不同年级进⾏⼀次⼼理健康专题讲座,尤其注重初四年级的应试⼼理辅导和初⼀年级的学习适应性辅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课题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学生的研究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然而,对这些活动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有效改进和优化教育策略。

2.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不同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3.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份量表,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的变化情况。

共有50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

- 实地观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 统计分析: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 研究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提高了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 不同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某些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

5. 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学校应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应注重评估和调整教育方法,以提高效果。

6.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研究. 《教育研究》. 2019(2):20-30.以上是本课题的结题报告,请您查阅。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通用3篇)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通用3篇)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通用3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

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

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

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化的成长过程。

一、用心做课题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

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化解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达到20%,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他们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人格偏执扭曲,耐挫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青春期间困惑等。

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赌博、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与老师对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观念淡漠,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评估途径等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

这些都为现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指疾病和病弱。

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即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整体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报告5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报告5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报告5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报告5篇工作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报告【篇1】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幸福感,消除职业倦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为办优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校坚持“和融”办学理念,注重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将20__年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如下:一、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证。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葛校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负责人,专门配备了二名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派徐萍和王山花两位一线教师参加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习。

装修了心理辅导室、心理活动室和心理资料室。

工作开展做到事先有计划,事后有反馈,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开展,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了学生心理挡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使之逐步规范化,这对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它将有助于确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有助于对的诊断、分析、解释与评价。

上学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记录,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等,本学期又对流动儿童进行心理档案的分类存档。

三、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了消除教师、家长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让广大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广大师生员工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心理保健的意识,具备识别与帮助他人化解心理冲突的能力。

一是通过校园网、德育网等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和德育网每学期不少于5篇文章。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5篇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5篇

【导语】总结报告是对过去⼯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以下是整理的个⼈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欢迎阅读!1.个⼈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 10⽉27⽇,唐河县教研室在城郊⼀初中组织召开了“20xx年度唐河县级课题主持⼈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聆听了杨建成主任《关于20xx年度县教科研⼯作情况和上级⽂件精神及教科研⼯作安排》的讲话,县教科⼆室主任魏书红⽼师《关于讲解⽴项的要求、中期研究及相关材料的撰写》的报告,县教科⼀室主任剧爱玲⽼师《关于对结题要求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的报告。

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进⼀步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把课题与教学融合起来。

听了县教研室主任赵冬范关于教科研的重要意义等⽅⾯做了重要讲话,我倍受启发,才认识到应该把课题与教学融合在⼀起,把教学中的疑惑放到课题中去,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到教学中去,做到课题与教学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做课题,解决了⾃⼰在教学中的⼀些疑惑,提⾼⾃⼰的教学业务能⼒。

⼆、课题研究过程应注意的⼏个问题。

剧主任和魏主任的讲话中对课题的⽴项、结题、研究过程做了详细的要求,让我眼前⼀亮,有⼏点颇有感触: 1、注重在积累资料:每⼀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

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2、常⽤研究⽅法:主要采取⾏动研究的⽅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法开展研究。

3、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中⼩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

要注重中⼩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大学心理活动课后总结报告

大学心理活动课后总结报告

大学心理活动课后总结报告一、活动简介在大学校园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

心理活动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增进情感交流,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本报告将总结大学心理活动课的开展情况,对课后活动做出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活动内容1. 自我认知活动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我们在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量表、参与自我探索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以及个性特点,促进自我认知的提高。

2. 情感表达活动情感表达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课后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压力,增进情感交流,促进情感认知与表达的能力的提高。

3. 团队合作活动团队合作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活动中通过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合作、协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效果1.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量表、自我探索游戏等形式,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和个性特点,促进了自我认知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对主动学习的兴趣。

2. 增进情感交流通过写作、绘画、音乐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压力,增进情感交流,促进了学生情感认知与表达的能力的提高。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各种团队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合作、协调,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四、思考与反思1. 课后活动的评估在课后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活动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活动形式的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活动形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提高活动的效果。

3. 问题的解决与反思在活动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予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个人课题 结题报告

个人课题 结题报告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个人课题的结题报告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总结和归纳,需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首先需要介绍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即
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接着要明确阐述研究的具体目的和内容,
包括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范围和深度、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
面的内容。

3. 研究方法和过程,详细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过程,包括
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实验步骤和流程等内容,需要突出研
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研究结果和分析,对研究所得的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
和分析,包括数据统计、图表展示、结果解释和结论推断等方面的
内容,需要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5. 存在问题和展望,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诚实的反
思和总结,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探讨,展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6. 参考文献和致谢,列出研究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并对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总之,结题报告需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呈现研究的全貌和成果,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诚实的反思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撰写个人课题的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总结工作报告

课题结题总结工作报告

课题结题总结工作报告课题结题总结工作报告(精选篇1)一般我们在课题研究报告中会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体现出来,根据论证方法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实证性研究报告、文献性研究报告和理论性研究报告三大类。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

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

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为主要表达形式。

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

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

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

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以上便是课题研究报告的种类,那么在写作课题研究报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过程和研究结果方面。

课题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

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

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

因此,写作课题研究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过程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

课题结题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课题结题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述评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

到现在才十几年,发展非常快。

美国积极心理学学者将“积极教育”定义为是传统技能教育和幸福教育。

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是要发掘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

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控制、批评和说教,不要对于学生新奇、有创意的想法、玩法和做法进行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而要培养学生对他们的想法、玩法、做法负责任。

美国积极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就是要关心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关注学生的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培养积极健康的人。

主张积极教育也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优良传统。

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我国的德育著述和教材中,历来把正面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德育方面强调“发扬学生积极因素”在教育方法首先强调表扬与激励、榜样激励等“赏识教育”。

2.本选题的理论意义(1)本选题理论依据积极心理学的意义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

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

英语新课标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模板范文(必备7篇)_3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模板范文(必备7篇)_3

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模板范文(必备7篇)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在的科学教室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索课程不仅要有过程,还要有探索前的计划假设、探索后的分析整理这些记录的过程。

但是,一线教师发现,在课堂热闹的科学探索课上,学生只热衷于动手这一环节,动手前的计划思考和动手后的分析整理这些环节,学生动作缓慢或无法系统表现,影响探索效率。

同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思维零碎、跳跃,难以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展示思维过程,整理思维脉络,提高科学教室的探索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1)让学员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员思维可视化;提高学员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员积极有意义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科学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更容易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让学员深化知识记忆;让学员学习合作交流;(2)构建以思维导图为教育辅助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指导和优化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过程,应用思维导图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实施,提高课堂实效。

(3)将思维导图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有选择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成为反思型科学教育实践者。

(4)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和研究学习策略,积累课堂教学应用例子,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参考模式。

2.研究内容:(1)结合实际,探索思维导图在科学教育中教育的应用策略。

(2)探索在教育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战L(3)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

三、研究思路、过程和方法。

1.研究想法。

从思维导图和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以科学科的老师为主,组织多种形式的沙龙和研讨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结题报告范文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结题报告范文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结题报告范文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2.研究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方法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2.积极心理品质与道德法治教育的关联三、实践方法与策略1.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互动、提问、反思2.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特点,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3.德育叙事:运用故事、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4.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四、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选取与处理2.案例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际效果五、实践成果与反思1.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等方面2.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3.改进方向:持续优化实践策略,关注长效机制建设六、结论1.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重要性2.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的推广与应用价值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方法,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人类优势与潜能的心理学分支,强调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积极心理学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供了理论支撑。

2.积极心理品质与道德法治教育的关联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特征。

这些品质与道德法治教育密切相关,如自信、自尊、自律、同理心等。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践方法与策略1.课堂氛围的营造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师应营造一个鼓励互动、提问、反思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级职称评审个人小结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级职称评审个人小结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级职称评审个人小结在2024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级职称评审中,我以全年工作的成果为基础,积极参与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和成果总结。

首先,我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认真备课,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我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质量提升出力。

其次,在科研方面,我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我参与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并撰写了若干科研论文和技术报告。

我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和方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此外,在实践方面,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做出了贡献。

我参与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了心理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帮助。

我还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讲座,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在2024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级职称评审中,通过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贡献。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心理报告总结题目

心理报告总结题目

心理报告总结一、引言心理报告是心理评估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由心理评估师根据评估结果编写而成,主要用于评估对象以及相关人员了解评估对象的心理状况和特点。

本文将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对评估对象进行心理报告的总结,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有关评估对象的综合了解。

二、评估对象背景评估对象为一名25岁的女性,目前就读于某大学的心理学专业。

她在评估前填写了个人信息问卷,表明她没有过去的心理疾病史,目前生活正常。

在评估中,我们使用了多种心理评估工具,包括问卷调查、面谈和观察等方式,以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

三、心理特征 1. 情绪稳定性:评估对象情绪稳定,情感表达具有适度的调节能力,能够正常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2.自我概念:评估对象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较高的自信心。

她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有明确的认知。

3.社交能力:评估对象表现出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她在团队中表现积极,并能够有效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处理压力:评估对象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相对冷静和理智。

她能够找到适当的应对方式,有效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

5.决策能力:评估对象在决策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能力。

她能够理性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四、发展建议基于对评估对象的心理特征分析,我给出以下发展建议:1.情绪管理训练:评估对象在情绪表达和调节方面已有较好的能力,但仍可以进一步提高。

建议她参加相关的情绪管理训练课程,学习更多的情绪调节技巧,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2.沟通技巧培养:评估对象的社交能力较强,但在沟通技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建议她积极参与相关训练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包括非语言沟通和表达清晰的能力。

3.压力管理:评估对象处理压力的能力较好,但仍可以进一步提升。

建议她学习更多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和积极应对策略等,以更好地应对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韩蕾蕾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各级各类学校加快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测量设备、情绪宣泄设备、音乐放松师、沙盘治疗室等等;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秋起征订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将心理课程作为中小学一门必修的课程;心理教师队伍逐渐专业化、专职化等。

这些是以注重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的为侧重的相对短暂、迅速扩张的初级发展阶段。

随着发展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内涵等高级的发展阶段,学校以何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破以往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等单薄的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形成贯穿于学生的幼儿期、青春期、中老年期,覆盖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的,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反思性对话中,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内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由教授灌输走向引导、体验、感悟的过程。

这是心理从业者一直思索和探索的课题。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一直致力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一方面夯实基础,心理课程保质保量、开足开齐,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运行良好,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特色心理活动,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心悦社”、赣中阳光心理志愿服务团队、学校心理剧研究中心,每年5月份开展“525”心理健康周,阳光志愿服务团队由我校心理教师组成,与区看守所、区法院、区民政局、市网上家长学校合作,免费为各个机构提供心理援助。

这些常规和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而且为我校争得了“江苏省心理科普先进校”、“江苏省‘校园心理剧’创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在取得这些成绩同时,我们一直在思索怎么更加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接触到刘惊铎教授的《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的魅力德育模式研究》时,顿觉发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广义的德育包含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既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生态体验德育的理念是可以借鉴的,笔者作为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将试着以生态体验德育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成果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

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真实情境——发现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想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ˑ库伯提出“体验式学习圈”理论。

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构成的环形结构。

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因此,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2、国内研究成果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理论中的“做”,指的是生活社会实践,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刘惊铎提出和建构了“道德体验论”、“生态体验论”、“中华美德教育论”,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生态体验是臻于美善和谐境界的生态化育模式;钟情于魅力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倡导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德育主题活动和生态课堂释放出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教育力量。

三、课题探究的核心概念界定1、生态:“生态”一词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之意。

借用“生态”的这一术语,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

2、生态体验:“生态体验”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又是一种感动师生生命的魅力实践;是臻于美善和谐境界的生态化育模式。

是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本人亦是体验者。

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

3、三重生态教育观自然生态——人离不开自然,人类是自然之子,要感恩于自然;类生态——人与人、人与族群、人与文化,它能带给人感动、温暖甚至是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人不能脱离其而孤独的存在;内生态——人与其身、心、灵的关系,是人生命安顿的心灵居所、身心健康的主题因子、放飞梦想的无限时空、生命安宁的精神家园。

4、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营造体验场--体验场既教育场,教育场既生命场。

把人们置于教育场和生命场之中,更好的接受教育和体验生命的意义。

全息沉浸--引导学生把一切都放下,全身心的体验,才会有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才能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体验--只有亲身体验才刻骨铭心,才能有真正的教育和感悟。

开放式对话--无所谓对于错,释放的是人体验后的一种诉求,是人心灵深处的对话。

理论反思与提升--把人从活动的参与中,逐步引导到对教育理论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让理论生根,让经验生翅。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1、研究目标1、深入学习和研究“生态德育”、“生态体验式”等有关理论知识,储备理论支撑。

2、探索多种生态体验式心理活动,并观察记录学生的活动体验、活动收效。

3、生态体验式心理活动开展一个周期后(一学年),通过心理测量,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对比我校学生身心变化。

4、探索出一套以心理健康为基础的适合学生身心实际、有利于终生发展的学校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研究内容1、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心理成长档案,以便进行对照。

2、开展体验式团体辅导,编写生态体验式心理教育活动教学设计。

3、2018年3月以生态体验式团体辅导的内容形式完成《筑梦青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教材。

4、初步探究并总结我校特有的高中生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规律,以服务教学工作。

五、课题研究过程、方法1、课题研究过程整个研究过程定为一年,即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

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7年12月—2018年 2月)1、确定研究课题,学习有关课题的相关资料。

网上收集了有关体验式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购买了刘惊铎教授《道德体验论》、《中华美德教育论》和申永荷教授《沙盘游戏疗法》等著作,细心拜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调查我校学生心理的现状。

利用我校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德育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8jjd880002)”子课题“江苏省儿童道德发展发展状况研究”的核心成员的锲机,积极参与子课题的研究,完成有关“儿童心理品质”调查问卷。

初步了解了我校学校学生学生心理品质现状,后又针对高一、高二学生的做了《SCL-90》和《职业倾向系列测验(MMT)》心理测验,建立了完善的的学生心理电子档案系统,对学生心理状态有了全面、直观的理解与把握,找到了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0月)1、召开心理教育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探索学校心理教育活动开展的方式及面临的困境,探索行之有效的生态体验活动。

一般的学科课程以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其相应的技能培养,而心理课不是以传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而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景,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自我体验地带,让学生在没有知识压力下,能够主动参与体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激发个体心理能量,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奠定基础。

对个体而言,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亲自参与体验中的一个小小启发都能成为深刻记忆,学生在心理活动中,不断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使其思维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其他感官也协同行动,例如与思维紧密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2、精心设计心理活动,强化心理体验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形势活泼、内容丰富、科学生动的“引导”式活动,提升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体现“活动和体验”这一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调适,让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构建正常的心理品质。

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在自由而充分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我校心理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行为训练法、讨论交流法、观察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测量法,组织形式有:班级活动、团体辅导活动、心理社团活动。

2018学年度我校开展的体验式心理活动有第三届“525”心理健康周、OH 沙龙、沙盘团体体验、职业生涯体验等。

3、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深入扎实的开展各项实验研究工作,并随时观察、分析、总结,真抓实干,定期写好读书笔记、案例分析和相关论文。

(1)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沙盘游戏疗法》系列丛书,并完成读书笔记并两篇。

(2)编写了《筑梦青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阳光高中生心理健康读本》校本教材。

(3)完成《潜能开发》、《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学设计。

(4)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撰写《高中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究》论文一篇。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1、对课题研究情况展开全面的总结,并对各种相关材料(读书笔记、教学案例、个案研究、论文等)进行归类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等。

3、申请课题结题。

2、主要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

主要采用谈话、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的现状及需求。

2、观察法和访谈法。

近距离接触学生的日常生活,追踪调查、对比分析。

3、比较分析法。

对实验对象转化情况及时统计分析,定期检测。

4、活动实践研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