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实验一1
固态物理力学实验报告
![固态物理力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60e48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固态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测量固体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参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固态物理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行为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测量固体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
弹性模量(E)是描述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E = \frac{F}{A \cdot \Delta L} \]其中,F为作用在材料上的力,A为材料截面积,ΔL为材料在受力方向上的长度变化。
泊松比(ν)是描述材料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 \nu = -\frac{\Delta L_{\text{横向}}}{\Delta L_{\text{纵向}}}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钢棒、橡皮筋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千分尺、万能试验机、拉伸测试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钢棒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确保钢棒水平放置。
2.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钢棒的质量m,记录数据。
3. 使用千分尺测量钢棒的直径D,记录数据。
4. 使用万能试验机对钢棒进行拉伸测试,记录钢棒在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
5.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钢棒的弹性模量E。
6. 根据拉伸测试结果,计算钢棒的泊松比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钢棒的弹性模量E为:\[ E = 2.06 \times 10^5 \text{ Pa} \]2. 钢棒的泊松比ν为:\[ \nu = 0.30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钢棒在受到拉伸力作用时,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符合理论计算值。
这表明实验方法正确,实验结果可靠。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固态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学会了运用实验方法测量固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参数。
3. 培养了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实验器材损坏。
物理中考专题--力学实验1
![物理中考专题--力学实验1](https://img.taocdn.com/s3/m/0d927720eefdc8d376ee32c9.png)
物理中考实验专题——力学实验(1)1.在“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②将游码移至天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把待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记下金属块的质量m ;④将金属块用细线拴住后,慢慢浸没到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 ; ⑤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
(1)请指出以上设计中缺少的两个重要步骤和某个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要求详细叙述操作过程并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加注字母。
A .在 步骤之间加入B .在 步骤之间加入 (2)用测得的物理量字母表示该金属块的密度ρ= 。
2.小华同学想用天平和量杯测一石块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端调。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若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 g ,若量杯测出石块的体积为15.8cm 3,则石块的密度是kg/m 3。
3.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芸和小阳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鲜牛奶的密度。
他们选取了下列实验器材:鲜牛奶、量筒、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
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A .调节好天平,将装有适量鲜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向左盘中加砝码,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 1;C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鲜牛奶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鲜牛奶的体积V ;B .测出烧杯及其中剩余的鲜牛奶的质量m 2(此时游码恰好仍在零刻线处);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指出上面实验步骤中的错误并更正错误步骤为 更正: ;(2)实验步骤的正确排列方式是 ;用上面测出的物理量表示鲜牛奶的密度:ρ= 。
4.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F/N 摩擦力f 摩/N① 木块与木板 8 l.6 ②木块与木板122.4③ 木块与毛巾 12 5.0(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固体力学实验课程学习报告
![固体力学实验课程学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6758dc26fff705cc170a57.png)
固体力学实验II 课程学习报告院(系)名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航空工程学号:学生姓名:固体力学实验课程学习报告一、云纹法1 云纹法定义Moiré源自法语, 意思是从中国传入的丝绸的“耀眼的光泽”或“波形图案”。
在实验力学中, 它指的是两个空间频率相差不大的振幅型光栅叠加在一起时所产生的明按交错的条纹图案。
通过分析云纹图案和条纹间距,可以测量物体的面内变形和应变以及三维形貌,这种方法称为云纹法。
如图所示,云纹实际上是两个光栅间的互相遮挡与透过现象,云纹中的亮条纹是由两个光栅的白线相交形成的(源于互不遮挡),云纹中的暗条纹是由两个光栅的白线与黑线相交形成的(源于互相遮挡)。
由于人眼的分辩率或低通滤波性,白条纹中的黑线干扰被忽略了。
2 云纹法注意要点(1)直线栅云纹法测试的是由于试件变形和转动引起的面内位移,不包括刚体位移(2)直线栅云纹法中试件的刚体位移不影响云纹的形状和密度,但垂直于栅线方向的刚体位移会造成云纹的移动。
用二维光栅可以同时测试X,Y两个方向的位移场(U场和V场)(3)为了提高云纹的对比度,一般将试件栅和标准栅尽量靠近,而且光栅黑白线的宽度应尽量相等。
(4)形成云纹的两个光栅的空间频率相差不能很大(一般相差不到一倍)3 处理方法传统上利用光学像机记录云纹图像,人工处理。
现在,可以利用数字相机,将云纹图像记录的同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云纹图像进行滤波、增强、提取中心线、拟合、求解位相、解包裹等一系列处理,大大降低了处理难度,加快了处理速度。
最终得到离散的位移场U(m,n)、V(m,n),m,n为像素位置4 其他云纹法(1)数字云纹法(虚拟云纹法)采用虚拟的(数字化的)标准栅,根据云纹形成原理,与数字化的试件栅进行逻辑(乘)运算得到云纹。
从试件栅变形前后的两幅云纹图中,得到试件的变形情况。
(2)影像云纹法(Shadow moire)利用栅线与其在某物体表面的投影相重叠所得到的云纹条纹称为影像云纹。
大一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大一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0057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6.png)
大一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大一固体密度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测量固体的密度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固体的密度是指固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在实验中,我
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从而计算出其密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天平、容积瓶、电子计时器、固体物品(例如
玻璃球、小方块、硬币等)。
实验步骤及处理:
1. 用天平称取固体物品的质量,记录数据为m。
2. 选择合适的容积瓶,将容积瓶装满水并称重,记录数据为M1。
3. 将装满水的容积瓶放入水槽中,直至水位达到容积瓶口。
此
时读取水位高度,记录数据为h1。
4. 将固体物品放入容积瓶中,等待其中气泡全部排出后,再将
容积瓶装满到水位高度上,记录数据为M2。
5. 将容积瓶取出,将其中的水倒入电子秤上,记录数据为m1。
6.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固体的体积V和密度p,其中V=(M2-
M1)/p,p=(m-m1)/V。
7. 将实验记录整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及处理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
出固体的密度。
例如,若我们测量玻璃球的密度,结果可能为
2.5g/cm³左右。
由此可见,实验中不同固体的密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提示我们应当谨慎对待测量数据,并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到固体性
质的差异因素。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
法和技巧,还了解了固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
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1)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1)](https://img.taocdn.com/s3/m/896441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d.png)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引言物理实验是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物理原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验证力学原理,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包括杆状物体静力平衡实验、弹簧的胡克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和简谐振动实验。
一、杆状物体静力平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杆状物体的静力平衡条件,验证力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杆状物体•支架•质量拉力计•垂直挡板实验步骤1.将支架放在水平的平面上,固定好支架。
2.将杆状物体放在支架上,并调整位置,使其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3.在杆状物体的一端挂上质量拉力计,通过拉力计施加一个水平的力。
4.通过观察和测量杆状物体的变形和拉力计的示数,判断杆状物体是否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当杆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平衡时,杆状物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二、弹簧的胡克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弹簧的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力成正比。
实验器材•弹簧•支架•比例尺•质量拉力计实验步骤1.将支架放在水平的平面上,固定好支架。
2.将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并调整位置,使其处于自然状态。
3.在弹簧下方挂上一个质量拉力计,通过拉力计施加一个垂直向下的力。
4.通过观察和测量弹簧的变形和拉力计的示数,判断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力是否成正比。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力成正比,验证了弹簧的胡克定律。
三、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器材•平面滑轨•弹簧测力计•质量砝码实验步骤1.将平面滑轨放在水平的平面上。
2.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滑轨上,并调整其位置。
3.将物体放在滑轨上,绑上弹簧测力计。
4.通过在物体上加上不同的质量砝码,使物体受到不同大小的力。
5.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判断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物理专题二 -力学实验1
![物理专题二 -力学实验1](https://img.taocdn.com/s3/m/2d1b730479563c1ec5da71aa.png)
初中物理专题:力学实验专题◆重点梳理:力学实验的重点:1.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2.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探究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5.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6.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7.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8.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9.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0.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11.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2.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3.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典例1:为了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将它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量。
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上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甲)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克,把金属块放入盛有70厘米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3(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测得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千克/米3,查密度表可知该金属是___________。
附:一些金属的密度典例2: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6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秤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做__________运动。
(2)比较图乙和图甲中弹簧秤的示数可知: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图丙和图甲中弹簧秤的示数可知: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上述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归纳总结:复习实验要做到“五个掌握五个会”.“五个掌握:1掌握实验目的2.掌握实验步骤3.掌握实验原理4掌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5.掌握实验结论五个会:1.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
2.会正确使用仪器3.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4.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5.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跟踪训练: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2)当左侧钩码处于图乙所示A位置时,应,可使杠杆恢复水平位置平衡.(3)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5N,L1=20cm,F2=2.5N和L2=4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理由是2.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3.李明同学在做研究影响压强因素的实验中,器材有:用钉子做腿的小桌、、装有沙的容器等实验步骤:(1)将压强小桌的四条腿放在沙面上,观察下陷的深度。
固体物理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固体物理综合性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931cfdb6f1aff00bed51e26.png)
《固体物理》实验指导书杨元政谢光荣编二零壹零年实验一Si与SiO2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实验项目性质:综合训练所涉及课程:固体物理、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计划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并掌握金刚石结构的XRD消光规律,2)基本掌握用XRD的PDF(ICDD)卡片及索引对多晶物质进行相分析,3)了解XRD仪的基本结构与实验步骤,4)学会检验单晶硅、多晶硅以及二氧化硅的XRD方法。
二、X射线衍射(XRD)基本原理1)X射线衍射仪目前我国的使用的XRD仪主要有日本、荷兰菲利浦、德国西门子,也有国产设备,如丹东射线衍射仪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
X射线衍射仪主要应用于样品的物相定性或定量分析,晶体结构分析,材料的织构分析,宏观应力或微观应力的测定,晶粒大小测定,结晶度测定等等,因此,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化工、冶金、矿物、药物、塑料、建材、陶瓷……以至考古、刑侦、商检等众多学科、相关的工业、行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是理工科院校和涉及材料研究、生产的研究部门、厂矿的重要的大型分析设备。
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构成包括:高稳定度X射线发生器,精密测角台,X射线强度测量系统,安装有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系统等四大部分。
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可以提供三种晶体结构信息:衍射线位置(角度)、强度和形状(宽度),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物相定性和定量等。
现代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仪还配置有电子计算机和软件,以使衍射仪操作和数据处理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X射线入射到结晶物质上,产生衍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第一个公式确定了衍射方向。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衍射方向取决于晶面间距d。
而d是晶胞参数的函数,第二个公式示出衍射强度与结构因子F(hkl)的关系,衍射强度正比于F(hkl)模的平方,F(hkl)的数值取决于物质的结构,即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因此决定X射线衍射谱中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的一套d和I的数值是与一个确定的结构相对应的。
固体的振动实验报告
![固体的振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24b9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探究固体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本实验通过观察固体振动现象,验证声音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
三、实验器材1. 手机一部2. 小锤子一把3. 响铃一个4. 玻璃杯一个5. 耳塞一副6. 计时器一个7. 纸张若干四、实验步骤1. 将小球放在响铃的中间位置,用锤子敲击小球,观察响铃的振动现象,并记录声音的频率和响度。
2. 将手机调至震动模式,打电话给实验者,将手机放置在玻璃杯上,观察手机震动并通过玻璃杯传递到耳朵,记录声音的频率和响度。
3. 将玻璃杯中的水逐渐倒出,观察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变化,分析声音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 分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重复步骤2和3,对比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5.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耳塞观察声音的传播效果,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一:敲击响铃,观察声音的频率和响度。
实验结果显示,响铃的振动产生声音,频率较高,响度较大。
2. 实验二:将手机放置在玻璃杯上,观察手机震动并通过玻璃杯传递到耳朵。
实验结果显示,手机震动产生声音,频率较低,响度较小。
3. 实验三:逐渐倒出玻璃杯中的水,观察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的减少,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逐渐降低,说明声音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4. 实验四: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重复步骤2和3,对比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其次是液体,最快的是气体。
六、实验结论1.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频率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其次是液体,最快的是气体。
3. 固体介质可以传递声音,且振动可以通过固体介质传递到人耳。
中考物理 力学实验中考物理(一)(解析版)
![中考物理 力学实验中考物理(一)(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3130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5.png)
专题32 力学实验专题(一)(解析版)【内容播报】特别说明:典例主要是2023年的中考真题,即时检测是最新的全国各地的模拟题,好题冲关中的基础过关主要是2022年的期末考试题,能力提升主要是2023年的模拟考试题,真题感悟主要2023年的中考真题中,所有题型经过多次筛选。
知识点以挖空的形式设计,便于学生提前预习,考点通过方法总结,知识加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好题冲关分层设计,针对于不同的学生。
1.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典例1】(2023·江西赣州·统考一模)如图甲所示,正确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先将取下,然后移动游码至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仍然偏向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将天平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也可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调;小林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一小块鹅卵石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g。
【答案】橡胶垫圈右18.4【详解】[1][2]如图甲中测量前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先将其橡胶垫圈取下,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根据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可知当天平指针仍然偏向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将天平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也可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直到天平平衡。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为m=10g+5g+3.4g=18.4g【即时检测1】(2023·安徽·校联考模拟预测)小军和小林分别利用托盘天平练习测量物体的质量:(1)小军将天平调节平衡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当他在右盘中放入砝码后天平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的操作应是,使天平再次平衡,读出空烧杯的质量;(2)小林将天平调节平衡后,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是g。
【答案】减少放入的小砝码(5g),如指针偏左,要向右移动游码136【详解】(1)[1]由图甲知,指针偏右说明右盘砝码太重,接下来他的操作应是:减少放入的小砝码(5g),如指针偏左,要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
固体物理实验报告
![固体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d397fefab069dc502201c4.png)
1.点缺陷
硅单晶中的点缺陷是指三维(长、宽、高)都很小的缺陷。例如空位、间隙原子和微缺陷等。硅单晶中某些热运动能量大的原子可以离开格点位置到达晶体表面。从而在晶体内部留下一个空格点,称为“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或者脱离格点的原子进入晶体内部的间隙位置,那么在晶体内部会同时出现空位和间隙原子,间隙原子-空位对组成的缺陷称为弗兰克缺陷。单晶中空位和间隙原子在热平衡时的浓度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平衡浓度愈大。高温生长的硅单晶,在冷却过程中过饱和的间隙原子和空位要消失,其消失的途径是:空位和间隙原子相遇使复合消失;扩散到晶体表面消失;或扩散到位错区消失并引起位错攀移;也可以和碳、氧及金属杂质凝聚成沉积团,这种沉积团叫做微缺陷。如果晶体生长过程中冷却速度较快,那些过饱和的间隙原子和空位就来不及通过上述途径消失,那么它们在以后的热处理过程中将按热处理的具体条件变化其状态。间隙原子和空位目前尚无法观察,但微缺陷可用腐蚀金相法显示。
④把样品放入HF溶液中漂洗,除去残存的氧化层,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经上述处理后即可得到一个清洁的、光亮如镜的表面。
外延片本身是平整的镜面,可不必作任何预处理。
(2)样品的化学腐蚀显示
①腐蚀剂的配制
对于(111)面的样品希尔腐蚀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显示液,它的配方如前所述,可针对缺陷(如位错)密度高低而分别选用A-D液,一般常用的为C液。还可以用增减HF来调整腐蚀速率,HF增加,腐蚀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此种腐蚀剂对(110)面的样品也是一种很好的显示液。
对于(111)晶面的硅单晶用希尔腐蚀液腐蚀后,位错蚀坑呈黑三角形。处于[111]晶向的晶面上,刃位错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台阶式正三角形,螺位错能看到螺线。如果晶向略微偏离[111]晶向,则对称性被破坏,于是腐蚀图形也会发生变形。
固体物理实验
![固体物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3c342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c.png)
固体物理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固体物理实验,探究固体的物理性质,加深对固体结构和行为的理解。
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室台架2. 固体样品:金属、陶瓷等3. 温度计4. 镊子5. 电源6. 电阻计7. 平衡仪实验一:热膨胀实验实验原理: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根据热膨胀原理,通过测量固体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可以了解固体的热膨胀性质。
实验步骤:1. 将所选固体样品固定在实验台架上。
2. 将温度计接触到固体样品上,测量初始温度。
3. 将电源连接到样品上,升高样品的温度。
4. 每隔一定温度间隔,测量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
5. 记录温度和长度变化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长度变化的曲线图,并计算出样品的线膨胀系数。
分析数据得出固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实验二:电阻测量实验实验原理:物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以了解固体物质的导电特性。
实验步骤:1. 将所选固体样品放置在实验台架上。
2. 通过电阻计测量固体样品的电阻。
3. 将样品升温或降温,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电阻数值。
4. 记录温度和电阻数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电阻的曲线图,并计算出样品的电阻温度系数。
分析数据得出固体材料的导电特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三:弹性模量实验实验原理:固体的弹性模量是衡量固体材料弹性特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固体的应力和应变,可以计算出固体的弹性模量。
实验步骤:1. 将所选固体样品固定在实验台架上。
2. 在固体样品上施加外力,产生应力。
3. 测量固体样品在应力下的长度变化,得到相应的应变。
4. 记录应力和应变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固体样品的应力和应变值,并应用胡克定律计算出样品的弹性模量。
分析数据得出固体材料的弹性特性。
结论:通过固体物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固体物质的热膨胀性质、导电特性和弹性特性。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材料工程、物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
固体力学实验报告
![固体力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529b936529647d27285277.png)
固体力学实验报告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一、目的1.初步掌握常温用应变片粘贴技术2.为后续实验做好贴片、接线、防潮、检查等准备工作。
二、设备与器材1.常温用应变片,每组一包约20枚;2.万用表(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用);3.502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4.15-25W电烙铁、镊子等工具;5.等弯矩梁试件、温度补偿块;6.丙酮(或酒精)、石蜡、胶带、塑料薄膜、棉球等;7.测量导线若干;8.1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用);三、实验步骤1、用万用表,选择电阻差值±0.4Ω以内共12~13枚应变片。
2、清洗等弯矩梁,抛光后,用丙酮擦拭贴片处至棉球洁白为止。
擦净后,用划针画方向线。
3、贴片。
4、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断路。
5、用兆欧表检查各应变片与试件间的绝缘电阻。
6、接线,导线编号,每枚片单独引线。
7、重复4、5步骤。
8、将等弯矩梁及补偿块收存待用。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1、简述贴片、接线、检查等步骤。
用刀片清理弯矩梁试样表面,刮掉上面的502胶水和胶带;然后用砂布打磨试样表面(要贴片处),先粗后细的打磨,打磨方向与应变片主轴成45°;抛光后用丙酮擦拭贴片处,直到棉球洁白为止;擦净后,画线。
贴片之前用棉球把贴片处擦干净,等丙酮挥发后,把应变片带接线的那一侧黏在胶带(不是用手直接拿应变片,而是通过胶带),在画线处均匀涂抹一层502胶水,将应变片上的“十字”与画线对整齐,然后将一小片保鲜膜置于应变片上,用食指挤出气泡和多余的粘结剂,然后手指按压应变片1min。
接线之前,先把导线、电烙铁。
焊锡准备好。
接线时,先把导线固定到试样上,用镊子将应变片引线绕到上有焊锡的导线头上,然后用电烙铁焊锡,并注意导线、应变片引线与试样之间要绝缘。
接好线后首先用万用表检查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看是否断路,如果有问题则找出问题的原因,知道其阻值正常。
然后用兆欧表检查应变片与试验是否绝缘,它们之间的电阻应大于200M欧。
固体力学实验讲义-动力学实验部分
![固体力学实验讲义-动力学实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12ff9ea6294dd88d0d26bf8.png)
En
Rx (τ ) = x (t )x (t + τ ) = lim
∞
−∞
∫ R (τ )e
x
− jωτ
fM
常数 称为白噪声 3 Fourier 级数 对 L2 ( 0, T ) 中的任何一个周期为 T 的函数 即平方可积函数
ec
2S (ω), ω ≥ 0 Gx (ω) = x 1-12 ω< 0 0, 根据功率谱密度曲线的特点可将随机信号大致分为宽带和窄带两类 特别的 对 S x (ω) = S0 S 0 为
二
二自由度系统
双摆
a
k
θ1
l
.S
图 2-1 双摆示意图
En
&& = −mglθ + ka 2 (θ − θ ) ml 2θ 1 1 2 1 2 && 2 ml θ2 = −mglθ2 + ka (θ2 − θ1 )
gr
m
ci.
θ2
l
m
解为
θ1 = A sin(ω1t + ϕ1 ) + B sin(ω2 t + ϕ2 ) θ2 = A sin(ω1t + ϕ1 ) − B sin(ω2 t + ϕ2 ) A B ϕ1 ϕ2 由初条件决定
∞
自功率谱密度定义为自相关函数的 Fourier 变换
S x ( f ) = S x (ω) = Rx (τ ) =
∞
∞
1 ∫ S x (ω)e jωτ dω 1-9 2π −∞
自相关函数 对有限功率信号 定义为
gr
S x (ω) =
固体力学实验讲义
动力学实验部分
2001 年 12 月
实验固体力学复习纲要1
![实验固体力学复习纲要1](https://img.taocdn.com/s3/m/791dc38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2.png)
实验固体力学复习要点总结-Ⅰ焦散线部分1)推导:5/2033.17I eff K D z cd =对于受拉平板中应力强度因子为I K 的Ⅰ型裂纹的映射方程为3/203/203'cos cos 23'sin sin 2eff eff x r cd r y r z cd r ϕϕϕϕ--⎧=+⎪⎪⎨⎪=+⎪⎩ 于是,5/203cos cos 2eff x z cd r r ϕϕ-'∂=-∂3/203sin sin 2eff x r z cd r ϕϕϕ-'∂=--∂5/203sin sin 2eff y z cd r r ϕϕ-'∂=-∂3/203cos cos 2eff y r cd r ϕϕϕ-'∂=+∂ 焦散线存在的充要条件:0x y'x y r rϕϕ'''∂∂∂∂-=∂∂∂∂ 将以上各式代入上式,得2/500eff r c d r ⎤=≡⎥⎦又有03.17D r =,则有()5/25/2033.17I eff K D z cd =2)焦散线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固体中的应力会改变固体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另外,由于泊松效应,物体的厚度也会发生改变。
若对其进行成像,则可得到相应的焦散图像。
对焦散图像进行分析可获知固体中的应力状态。
焦散线方法是研究具有应力奇异特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它是利用光线照射到结构受力的奇异区上,在成像屏上产生相应的焦散线来分析奇异特征参量,能使探测信息深入奇异域的内部。
只要测量一个几何长度——焦散斑直径,就可以确定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信息,数据简单。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光路设备简单。
焦散线法为静动态断裂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实验方法。
该方法对应力梯度敏感,适用于定量解决应力集中问题。
3)什么是焦散线?什么是初始曲线?有何关系?焦散线是焦散图像上亮区与中心暗斑之间的边界线,亦是焦散曲面与像平面的交线;初始曲线是初始光线与物平面的所有交点所组成的轨迹线;焦散线可看作初始曲线的像,两者通过初始光线相联系。
力学重点实验
![力学重点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742f56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6c.png)
图2
③ 松开细线,石块沉入则石块的密度 石 = ___________(水的密度为
水 )。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2. 小明同学发现他家种植的某品种西瓜
很甜,想测量一下该西瓜汁的密度。
(1)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
(3) 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在水平
匀速直线
面上做___________运动。由实验推理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改变
因,而是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不是
(4) 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下列实验用
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2所示,小华只用天平,不用量筒也测出了石块的密度,具
体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 1 ;
浸没
② 用线拴住石块,将其_______在水中,不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天
平的示数记为 2 ;
的示数相等。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变量法
(5) 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
“控制变量法”)。
金属块、水和两个烧杯。简要步骤如下:
a.分别往两个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和西瓜汁;
b.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记为 1 ;
固体实验力学
![固体实验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5ac2ba2ec1c708a1294a449b.png)
选取受载初期及后期破坏等典型阶段进行研究,计算出两个载荷条 件下该区域的位移分布,如图4,5所示。预制裂纹延伸方向从坐 标(600,200)指向(250,450),图中坐标单位为像素值, 1pixel=0.0027mm。从图中可以看出
第十七页,共19页
在初期阶段裂纹还没有扩展,损伤还未发展, 裂纹前端的位移场分布受裂纹影响不大;随 着载荷的增加,位移场分布受到裂纹影响逐 渐加大,数字散斑法得到的裂纹前端位移分 布很好地反映了裂纹存在对其变形的影响 (图中U场是指加载方向而V场位移是指垂 直于加载方向的变形)。
第十二页,共19页
实验装置改进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测试方法: 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加速度、采用分析化学 中的分析仪(质谱仪或光谱仪)分析物质成 分。
第十三页,共19页
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研究固体炸药的破坏模式
第十四页,共19页
实验材料为某一压装固体炸药,尺寸如图所示:
通过一种特制的金属刀具切割一道细小裂纹用 于启裂,裂纹宽度约为0.1mm,裂纹与试样 竖直方向成45°。图中的小区域是相关运算 的区域.
第十八页,共19页
谢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十九页,共19页
固体实验力学
第一页,共19页
主要内容:
• 含能材料测试中一些测试方法 • 落锤装置 • 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研究固体炸药的破坏模式
第二页,共19页
含能材料:是指炸药、推进剂、枪药、 烟火药、等离子体等。
炸药性能:密度、爆速、爆轰压力、做功能力、 猛度、殉爆距离等。
爆速测定方法:导爆索法;测时仪法;高速摄 影法。
第九页,共19页
实物图
第十页,共19页
装置中用到的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压阻应 力仪)。主要用于测撞击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情况。
固体_小实验报告
![固体_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9abf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硬度等。
2. 通过实验,掌握固体物质的基本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固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硬度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性质,并掌握固体物质的基本实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温度计、硬度计、量筒、酒精灯、镊子、玻璃棒等。
2. 试剂:冰块、水、金属块、木块、塑料块、盐、沙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密度测定(1)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1。
(2)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将水倒入量筒中,使水面与金属块上表面平齐,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2。
(3)计算金属块的密度ρ = (V2 - V1) / m,其中m为金属块的质量。
2. 熔点测定(1)将金属块放入酒精灯上加热,用温度计测量金属块的温度。
(2)当金属块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停止加热,观察金属块是否熔化。
(3)记录金属块的熔点。
3. 硬度测定(1)将金属块、木块、塑料块分别放在硬度计上,用硬度计测量它们的硬度。
(2)记录各物质的硬度。
4. 溶解度测定(1)将盐、沙子分别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2)记录盐、沙子的溶解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度测定金属块的密度ρ = (V2 - V1) / m = 7.8 g/cm³2. 熔点测定金属块的熔点为100℃3. 硬度测定金属块硬度:5.5木块硬度:2.5塑料块硬度:2.04. 溶解度测定盐的溶解度为35g/100mL沙子的溶解度为0g/100mL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固体的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
2. 掌握了固体物质的基本实验方法,如密度测定、熔点测定、硬度测定、溶解度测定等。
3.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使用酒精灯时,要防止火灾。
2. 在测量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固体趣味物理实验报告
![固体趣味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72978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1.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探究固体物质的性质,了解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物理原理:1.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其计算公式为P=F/A。
2.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弹性: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4. 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三、实验器材1. 砚台、墨、毛笔、吸墨纸2. 玻璃杯、水、小石子3. 橡皮筋、木块、砝码4. 硬币、塑料尺、橡皮擦5. 热水、冰块、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1)将砚台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毛笔蘸墨在砚台上书写“压强”。
(2)将吸墨纸放在砚台上,用毛笔在吸墨纸上书写“受力面积”。
(3)在吸墨纸上放置不同大小的石子,观察吸墨纸上的墨迹面积。
2. 实验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1)将橡皮筋固定在木块上,用砝码分别放在橡皮筋的两端,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
(2)将塑料尺放在木块上,重复上述实验。
3. 实验三:探究弹性形变与恢复原状的关系(1)将硬币放在橡皮筋上,用力拉伸橡皮筋,观察硬币的形变。
(2)松开橡皮筋,观察硬币是否恢复原状。
4. 实验四:探究热胀冷缩现象(1)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放入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发现,石子越大,吸墨纸上的墨迹面积越小,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2. 实验二:通过实验发现,塑料尺的摩擦力小于橡皮筋的摩擦力,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摩擦力。
3. 实验三:通过实验发现,硬币在橡皮筋上发生形变,松开橡皮筋后,硬币恢复原状,说明物体具有弹性。
4. 实验四:通过实验发现,热水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冰块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三)应变电测课程的内容 应变电测实验力学讲述应变电测的基本原理、实 验方法和数据分析和处理。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电阻应变计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 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 特殊条件下应变测量技术 应变计式传感器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四)教学目的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二) 实验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1、各种力学参量的测量技术,仪器、方法; 2、新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3、实验信号数据的采集、处理的方法研究: 4、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激光、遥测、声发射、干涉法等。 方法: 机械法、光测法、电测法、超声法等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程飞机、导弹、卫星等 电力动力工程核电站、阀门、水泵、电塔等 土木建筑及水利工程楼房耐震试验、模型静动载试验 桥梁和道路工程静载、动载试验 机械和化学工程压力容器、管路等 交通工程铁路机车、钻井平台等 医学、生物力学和体育运动领域人体骨骼、运动器械测力 计量、商业领域电子秤、超载计量衡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1.2 应变电测法的特点与优点
特点、优点尺寸小、重量轻、灵敏度高、频率响应高、电信号计算 机处理分析、存储、显示、打印、易过程自动化和远距 离传输
局限性-逐点测量非应变场 表面应变 平均应变,梯度较大则不准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1.3 电阻应变计 “应变计”从其名可知为测量结构应变用的,但它如果做 成 各种传感器,则可以测量很多力学量,如力、扭矩、振幅其 它量。因此它是静态应变测量最基本的传感元件,需做重点 分析讲解。 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1、应变计的结构 电阻应变计主要由敏感栅、基底、引线、粘结剂和覆盖层 五部分组成。如下图: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作用:由于它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被用来进行: 1、产品定型,方案比较,规范制定,事故分析; 2、完善、修正、推广理论结果; 3、解决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 ①材料的力学性能 基本物性参数、疲劳、断裂参数测量 ②复杂结构的力学问题应对: 残余应力、热应力、应力集中等 4、重大工程结构的实验鉴定
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应变电测技术》 房得馨编 大连理工大学 2、主要参考书: 《实验力学》 戴福隆,沈观林,谢惠民 主 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验应力分析手册》 [美]阿弗里儿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第一章 结构应变电测技术基础 概述:用电测法测量结构在固定载荷作用下产生的不随时间 变化的力学参量,静态测量是力学实验的基础。 一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1.1 应变电测法的基本概念 电测法: 就是利用粘贴在结构表面的应变计将力学量转换成电量, 并通过电量的变化来测量力学参量的变化的方法。 常用的电学量为电流、电压。 经常能够测量的力学量为应变、频率、振幅等。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第二章 应变电测技术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 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3、显示和记录装置: 测应变-电阻应变计 测频率-电阻应变计、拾振器 测振幅-电阻应变计式传感器、拾振器 4、标定系统: 应变 - 采用专用线路, 静态由表头直读 动态由示波器波高显示
上述各部分只是表示电测实验的基本步骤,而对于不同问 题,各测试仪器的配套方法是不同的,要看具体情况决定。
K -是反映电阻应变片对构件表面单位应变所产生的电阻 相对变化量。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敏感栅材料的灵敏 系数Ks,但两者又不相等。 原因: 1.由于横栅的存在,使制成敏感栅之后的灵敏系数小于 丝材的灵敏系数,差别的大小与敏感栅的结构形式和几 何尺寸有关。 2.试件表面的变形是通过基底和粘结剂传递给敏感栅的, 电阻丝横界面的几何不均匀等的影响。 应变片名义K0的确定: 一般由实验来测定,抽样5%测试给出名义K0和偏差。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特殊纸基称为基地—纸基、胶基(聚合物) 敏感栅(丝栅)—金属丝、箔片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2、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因绝大部分金属丝受到拉伸或缩短时,电阻值会增大(或 减小),这种电阻值随形变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电阻应变 效应. 电阻应变计就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效应制成的。
电 学 感 量 量 器
放大器 (应变仪和电路) 标定装置 显示仪器 记录装置
应变 学 关系 量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标定装置,其作用是:比较信号 大小,确定力学量的量值。 各部分的作用: 1、传感器:测应变-电阻应变计 测频率-电阻应变计、拾振器 测振幅-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拾振器 2、放大器:测应变-静态电阻应变仪 测频率-动态电阻应变仪 测振幅、相位-交直流放大器
电测法 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测试法 电阻法较常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精度。因是电信号测量,易于实 现数字化、自动化;可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测量;成本低廉。缺点 是只能点测量固定方向应变,不能全域测量。 光测法 包括光弹性、全息干涉、激光散斑干涉、云纹法等 光弹性法应用广泛,是利用偏振光通过具有双折射效应的透明受 力模型从而获得干涉条纹图,可观察全域应力分布情况;快速测 定应力集中系数;内外部边界应力测量。但周期长、成本高。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957年,W.P.Mason,等研制出半导体应变计,其灵敏系 数比金属丝应变片高50倍,现已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 各种类型的电阻应变计,还有用于测量残余应力和应力 集中等的特殊应变计。 -60年代,出现了采用直流放大器的电阻应变仪。 近来,朝着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现已有数字式测 量动、静态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目前,各种不同规格、不同 品种的电阻应变计已有二万多种。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当电阻丝受到拉伸、压缩时有下式存在
dR d dL dA R L A
d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dR d (1 2 ) R
代表金属丝产生 单位应变时电阻 率的变化率,实 验证明为常量。
dR dRd d Ks称为单根金属丝应变灵敏系数。可见二者存在线性关系。 Ks 1 K 1 2 s2 R R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2 电阻应变计的发展与应用 -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起源于19世纪。 -1856年,汤姆逊对金属丝进行了拉伸试验,发现金属丝的 应变和电阻的变化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之后,人们利用 惠斯通电桥来精确地测量电阻的变化。 -1938年,E· 西门斯(E.Simmons)和A· 鲁(A.Ruse),制 出了第一批实用的纸基丝绕形式电阻应变计。 -40年代,出现了可调节的由测量电桥和放大器组成的电阻 应变仪,使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在工程技术和科学实验领 域内获得广泛的应用。
1、掌握应变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并能够对 静态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
2、初步了解应变电测技术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基 本概念。 3、建立实验与理论相互验证互相补充的概念,以便理论联 系实际。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五) 考核方法 1、考试 2、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3、考试占60%,实验占40%
固体力学实验(一)
--应变电测技术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 2012年秋季1周~4周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绪 论 (一)实验力学的任务与作用 任务:研究测量各种结构或构件在处于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 下(温度、湿度、介质等)和各种不同载荷作用下 (静载、动载),所引起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其它力学 量的量值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进而选择合理的设计 与制造参数,使结构达到即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特点:是采用实验的手段,直观、简洁、可靠。这与理论计 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它是力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稳定性 电阻应变计的稳定性是指在工作条件恒定的情下,经历 规定的时间后,仍能保持原有性能参数的能力。它是 反映电阻应变计长期静态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能。通常, 电阻应变计的稳定性用应变计的电阻值漂移和蠕变大 小来表示。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5、应变计的分类: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3、常有电阻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4、电阻应变计性能参数 应变计电阻 在无受力及室温测定下的电阻值。 通常:120Ω;250Ω;300Ω;500Ω;1000Ω 灵敏系数 轴向受力,应变计电阻值的变化与沿轴向应变的比值。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953年.P· 杰克逊利用光刻技术,首次制成了箔式应变计, 随着微光刻技术的进展,这种应变计的栅长可短至 0.178mm -1954年.史密斯发现半导体材料具有的压阻效应。 为了克服直流放大器信息的漂移和线性精度度差等缺点, 传统的电阻应变仪都采用交流放大器.以载波放大方式 传递信号.这种仪器的性能稳定,其精度能满足一般的 测试要求,但它的工作频率受载波频率的限制,而且存 在电容,电感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6、电阻应变计的粘贴方法 一、粘贴应变计是电测法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测量精 度。粘贴时,首先必须保证被测表面的清洁、平整、光 滑、无油污、无锈迹。 二、要保证粘贴位置的准确、并选用专用的粘接剂。 三、应变计引线的焊接和导线的固定要牢靠,以保证测 量时导线不会扯坏应变计。 为满足上述要求,粘贴的大致过程如下: 打磨测量表面→在测量位置准确画线→清洗测量表面→在 画线位置上准确地粘贴应变计→焊接导线并牢靠固定。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从上可见,为了测量力学量,首先应将力学量转换为电量, 这就需要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叫 “传感器” 或“转换 器”。 而“转换器”所产生的电量很小,所以必须放大,称“放 大 器”,最后必须有一个显示装置或记录装置将测量的信号 显 示或记录下来。其过程可用框图表示: 应力 力 电信号 力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