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教师)文言文断句 限时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第一篇: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文言文断句、翻译20练(教师版)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对他很是惊异。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教师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教师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断句题+答案1.【答案】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2.【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3【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答案】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参考译文】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

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

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4.【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置于原文中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练习(一)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一》)(二)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

鹿桥、钜台之愚,后世开创之英君,皆习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污陋者之过也。

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

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宫,而五代之积在宋;蒙古遁,而大都之藏辇而之于南畿。

教师版文言文断句训练

教师版文言文断句训练

文言文断句练习1、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断句: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衽(认)。

微:没有。

谅:遵守信用,渎(独)。

)2、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雍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断句: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断句: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4、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断句: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看)方略何如耳,不至(不必)学古兵法。

‛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

5、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版)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曾子之妻之市之:到②妻适市来适:往、到③ 特与婴儿戏耳特:只不过2.翻译划线的句子顾反,为女杀彘。

答: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断句: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答: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1.给第一处画线句子断句并加以翻译。

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翻译画线的句子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答: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知人善任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高中文言断句练习(教师版)

高中文言断句练习(教师版)

高中文言断句练习(教师版)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后根据内容或层次,能断开的先断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

1、找虚词:文言虚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还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2、察标志: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3、依结构: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4、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顶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文言文断句题”1-12 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题”1-12  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然后找名词、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叠词的运用等。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言”“也”“曰”“此……也”等标志词。

参考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参考译文: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救药了。

”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

我回答说:“很难说。

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在生死关头却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

读书人处世,或出世或入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

如本题可根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参考译文: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

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也有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文言断句专项训练(教师版)

文言断句专项训练(教师版)

文言断句专项训练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词家时代之说,盛于国初。

周保绪曰:“南宋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

”又曰:“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故深者反浅,曲者反直。

”潘四农德舆曰:“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

”(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1.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

2.文中“稼轩”和“白石”分别指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2分)答:辛弃疾、姜夔。

3.文中周保绪认为南宋词有什么特点?请概括说明。

(2分)答:南宋词多即事叙情,虽不粗率但也不够含蓄深沉。

二、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6分)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典论·论文》)1.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2.文中所提“扬、班”都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善辞赋,请说出他们各是谁?(2分)答:杨雄、班固3.根据该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孔融文章的不足之处。

(2分)答:①文章不善于立论(所说的理论不如文辞好)②在文章里夹杂嘲戏之谈。

三、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文言文划分节奏练习题

文言文划分节奏练习题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
1
条规律:
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
2
确定
朗读节奏 (主、谓、宾) 3
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
4
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5
(倒 装)
6
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
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
读节奏(句首虚词)
1
根据语法成分
3
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谓语—
宾语
5
永之人/争/奔走焉。 状语—谓语
7
问/今是何世
宾语
谓语—
2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
”、“动词—补语”来停顿.
“臣卑鄙”是一个整体(主谓短语)作
4
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
6
“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
8
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
顿。
1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 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 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 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 种理解。)
“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 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 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 主谓句,就读破了。
•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
例2、盖/一岁之犯 死者/二焉
例4、且/壮士/不死 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
例1、夫/大国,难 测也
例3、若夫/霪雨/霏 霏 至若/春和/景明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 的意思。

教师版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教师版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教师版文言文断句练习题文言文断句限时练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 A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C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A.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题

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题

1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初为桓伟辅国主簿。

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

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

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

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谓宜从旧,于义为允。

”从之。

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

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解析:选A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

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B为一组,C、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句子中主语“帝”,谓语“事”,“戎旅”是宾语,故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结合上下文,“时或谈论”主语为“帝”,“皆依违不敢难”的应该是“人”,可排除B项。

故选A项。

参考译文: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

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

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逐步升为御史中丞。

他性格刚直,很合乎司直的职务特点。

当时的新制度规定,长吏因为父母的疾病离职,三年内不准做官。

山阴令由于父亲生病探望而离职,郑鲜之因此上奏说:“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我以为应该依从旧章规定,在理义上才恰当。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

文言断句练习(教师)

文言断句练习(教师)

高考专题突破:文言断句练习学习目标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课前预习: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3.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文言文断句(教师)

文言文断句(教师)

2017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师)一、含义(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现在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方法探究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B.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C.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D.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文段: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

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

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

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

”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答案】B【解析】:本题可根据下文推断出画线句子是说皇帝下诏给张纯谈有关禘、祫祭祀的事,大意是说禘、祫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应根据经典,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根据这一含义可正确断句。

画线句子加标点为: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

‘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

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文言句式及断句练习教师版

文言句式及断句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教师版)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答案]B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答案]D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答案]C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答案]A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0、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答案]A11。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答案]A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A.1、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10D.1/2、3、4/6/7/8/91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一、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难后易。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规律,巧妙断句二、断句常用规律:方法一:找名词 (代词),定句读。

(找主干定句读)名词或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 (代)词,找主干。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刻削之道 / 鼻莫如大 / 目莫如小 / 鼻大可小 / 小不可大也 / 目小可大 / 大不可小也 / 举事亦然 / 为其不可复者也 / 则事寡败矣【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些,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方法二: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辩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乎”“窃”“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 / 为之 / 则难者亦易矣 / 不为 / 则易者亦难矣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 为之 / 则难者亦易矣 / 不为 / 则易者亦难矣【译文】天下的事情难道有困难简单之分?做它,那么困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不做它,那么容易的也会变的困难!人们求学难道有困难简单之分?做它,那么困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不做它,那么容易的也会变的困难!方法三:找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课时作业10:文言断句

课时作业10: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45分钟44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3分)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

(节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B.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C.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D.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句中,虚词“而”表转折,应划分到后句,故排除B和D;“而兄伯升好侠养士”主谓之间不能读破,“略通大义”中“略”修饰“通”,不应分开,排除C。

故选A。

答案 A参考译文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是高祖刘邦第九代孙。

光武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长大。

成年后的光武帝身高七尺三寸,须眉秀密,嘴阔鼻高,额角饱满如日。

光武帝勤于农业劳动。

他哥哥伯升却好侠养士,常批评嘲笑光武从事田间劳动,没有出息,把他比作一味治产业的高祖兄刘仲。

在王莽天凤年间,光武到长安,通读《尚书》,大略通晓其中的宏旨要义。

王莽末年,国内连年蝗灾,盗贼蜂起。

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文言文准确断句训练

文言文准确断句训练

文言文准确断句训练(教师用)一.阅读下列语段,根据自己掌握的断句知识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阐述你推断的根据,并尝试翻译划线句子。

语段1.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节选参考答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自己呢,却以跟随老师(学习)为耻辱,(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儒家之道,解答那些(有关儒道的)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断句根据】内容熟悉;名词性词语或短语;对称的句子;虚词“也”、“焉”、“矣”;判断句式“……者……也”。

语段2:②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节选【注】蜩腹蛇蚹,指竹笋的外壳像蝉腹蛇蚹的形状。

寻,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此处极言其高。

参考答案: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

从竹笋像蝉壳蛇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十寻高,都是一生长出来就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限时考编号010 班级类别:科技部和加强班时间:2019年 _____ 月 _____日星期____命题人:史安华审核人:时长:45分钟满分:60分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文言文断句每题 5 分,共12 题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5.孙权喻吕蒙读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6.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7.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8.智永与退笔冢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坟)原文: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

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

人谓为“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译文: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9.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原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深为感叹,资助他学习。

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10.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原文:(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译文: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

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

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

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11.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12.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原文: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