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优秀课文讲解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ed4c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b.png)
汉字的演变过程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 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 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字形特点和 代表作品。
汉字的文化内涵
探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 及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结构特点及规律
汉字的结构类型
介绍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左右结 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 构、独体字和特殊结构,并给出相应 的例字。
近义词定义
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辨析方法
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运用示例
通过具体句子展示近义词 的细微差别和正确用法。
成语故事及文化内涵解读
STEP 01
成语定义
STEP 02
文化内涵
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 的词组,通常来源于古代 文献或历史故事。
STEP 03
解读方法
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 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其 文化内涵和正确用法。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次,每次 2学时,共18周。具体授课时间和 地点由学校安排。
Part
02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介绍汉字的起源,包括结绳记事、 八卦、图画等早期记事方式,以 及仓颉造字的传说。
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修辞手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定义
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 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修饰和 调整语言的特殊方法。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7325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e.png)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dfab643f8c75fbfc67db291.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这篇课文总结了咬文嚼字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在写作文时运用咬文嚼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①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①《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文章开头叙逑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郭沫若是当今人人皆知的语言大师,他尚且要反复推敲语言文字,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是炼字①的好例。
(①炼字:指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苦功,力求其精的作法。
)[这个句子归结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由这个句子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专题 《咬文嚼字》课文简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专题 《咬文嚼字》课文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5e17954028915f804dc2b9.png)
语文
7.第6自然段中,用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 团》诗为例证,其用意是什么?
[对应考点:比喻修辞的效果] 提示:正面论述联想意义。主要说明用字的 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8.阅读第7自然段,概括“套板反应”的主
要表现有哪些?
[对应考点:归纳概括要点]
[对应考点:开放性阅读] 提示:不一致。一般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 声音;作者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 是当时诗人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协调就用哪一个字。 作者以透彻的分析去挑战经典,有理有据,质疑精神令人 佩服。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阅读第6~7自然段,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3.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 观点不同,为什么?他认为在“炼字”中起主要作 用的是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提示: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 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 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 要作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 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 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 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 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语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36张PPT)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e287e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7a.png)
“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思考:文章第五段开头两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B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 实例有何用意?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译文:踏遍江南各地,遇到山就流连景色。带着如明月般
沁人心脾的茶来试试惠泉山的水。登山路来回盘绕像龙的脊梁 一般,水光荡漾翻动着太湖倒映的天空。登山归去时,半个山 岭的松林风声依旧回荡在山间。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 字”的正确意思:
A.形容卖弄才学。
B.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C.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
嚼字 。(
)C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
哗众取宠之能事。( ) A
美发店——
整妆待发 最高发院
魔发师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3ed0c7102de2bd96058832.png)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一)学习方法朱光潜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和著作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写了大量关于写作的文章,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他的许多著述内容丰厚,语言精当、风趣,读来兴味盎然,这与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坚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咬文嚼字》一文,乍看起来仿佛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词造句的文章,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
我们阅读《咬》文时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咬文嚼字”,它是个老词儿,元代乔吉有一篇叫《越调·小桃红·赠刘牙儿》的散曲中说:“试寻思,风流漫惹闲唇齿。
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明代冯惟敏一首《满庭芳·书虫》一词也有这样的句子:“蠹鱼虽小,咬文嚼字,有甚才学。
”“咬文嚼字”通常用作贬义,一指,过分地斟酌或强调字句;一是讽刺死抠字眼儿。
《咬》文中的用法则不同,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平常说的有“咬嚼”也指的是有耐人品味的地方,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其次,学习《咬》一文要注意精读,抓住主线,扼要归纳段意。
第三,要注意把握《咬》文以“理”驭“事”,理充词沛的特点,文章达到了理至事随,说理充分的水平。
最后,要注意积累词汇,结合语感,体会文章行文的妙处。
(二)学习要点提示1.理清脉络,掌握重点句。
第一段,写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第二段,指出郭沫若修改婵娟台词“是炼字的好例”。
同时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强调了文字修改和表达情感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突出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要求,强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四段,通过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或改文的对比,强调“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原文看似繁冗,但“有发出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意味”一词十分重要。
咬文嚼字课文讲解
![咬文嚼字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8b907dc7c1cfad6195fa779.png)
课堂探究
1.标题“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把题目换成“炼字”好不好? 答案:“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 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词夺 理。作者在这里去掉了它的“贬”的成分,吸取它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 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即在文学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作者在文中 实际上不只是谈炼字和锤炼语言的问题,而且还重点谈到文学上思想感情和语言运用的 关系问题,因此,把题目改为“炼字”并不能涵盖文章的全部内容。
畅言教育
第三单元 · 阅读
咬文嚼字
本课时编写:洛阳市 李金霞老师
课堂导入
1930年5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阎锡 山和冯玉祥的两支部队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河南的蒋军。可 是,由于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了“泌阳”,这场战争就没能 在原计划的河南省的“沁阳”境地开战,而是弄到了河南省的“泌(bì)阳”。沁阳在 河南的西北部,即黄河以北,而泌阳则在河南的西南部,这一北一南相差200多公里。 结果,冯玉祥的部队误入泌阳,殆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最 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预习检测
2、积累成语 (1)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2)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3)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4)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趣味也没有。 (5)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6)点铁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7)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8)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347d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b.png)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三章《修辞与语言风格》中的《咬文嚼字》一节。
详细内容涉及对“咬文嚼字”的概念解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咬文嚼字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咬文嚼字的概念,认识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文章表达能力。
3. 分析经典作品中咬文嚼字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应用与实际操作。
重点:咬文嚼字的概念解析,以及如何运用咬文嚼字提升文章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实例,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和价值。
a. 课堂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解析咬文嚼字的概念。
b.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作品中的咬文嚼字实例,讲解其表达效果。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修改一段文章,提高表达能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咬文嚼字的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内容:a. 咬文嚼字的概念b. 咬文嚼字的应用与价值c. 咬文嚼字的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文章段落:那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和小明一起去公园游玩。
我们玩得很开心,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2. 答案:修改后的文章段落:那天午后,阳光灿烂,我与小明携手漫步于公园之中。
在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氛围中,我们畅谈心事,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咬文嚼字的概念,并能运用该方法进行文章修改。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咬文嚼字》解析
![《咬文嚼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45af33e2bd960590c677cd.png)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 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 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星期日闲逛了一整天,惫疲不 堪地回到学校,却突然发现寂寞的 教学楼显得如此的孤独和无奈,教 室的黑板也失望地瞅着自己。
说明的道理:
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 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 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 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 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 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启示:
(让我们明白)创作时要大胆发挥想像 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
事例:
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批评 误用字的联想意义而产生“套语”这 一流弊“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如果 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 词上才会力求别开生面,表达出的思 想感情也才会有新意,创作出来的作 品也才成其为文学作品。从反面举例 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⑥段是正面说明:要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
5.阅读第⑧段回答下列问题:
1、咬文嚼字的条件:
要具有谨严精神,处处留心,刻 苦自励,推陈翻新。
2、咬文嚼字的要求:
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相 互吻合。
3、咬文嚼字的目标: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6、作者在文中从哪两个方面对
“咬文嚼字”的内涵进行了解 说?请结合课文内容各用两个 字概括。
研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 实例,品读语言,体会在 炼字、用字上的妙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和“圆”都是炼字。一个“孤”字写出 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 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 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 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 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 中。
咬文嚼字课文精讲
![咬文嚼字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393576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7.png)
咬文嚼字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咬文嚼字》一文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5段):主要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中,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
第二部分(第6、7段):主要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第三部分(第8段):是全文的小结。
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以及作者在阐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时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二、文章赏析《咬文嚼字》是一篇充满哲理和美学的随笔,它引导我们深入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精微之处,让我们意识到在阅读和写作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选择都至关重要。
文章以丰富的例子展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从《屈原》《水浒》《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句式、字词的增减都会带来意境和情感的变化。
这让我们明白,文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文章分析了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
善用联想意义可以使文章意蕴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误用联想意义则会产生“套板反应”,让文章显得陈腐、平庸。
这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精心选择字词,充分发挥文字的联想作用,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文章总结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严谨的创作态度,更是一种深入探究语言文字内涵的精神。
三、中心思想《咬文嚼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选择和使用,以达到精确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38e6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0.png)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朱光潜先生1943年撰写的《咬文嚼字》,已收进现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朱先生《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其涵义,是《辞源》(1979年修订本)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
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并且还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卒读全文,豁然开朗,你不能不敬服朱先生的超人的慧眼和不同凡响的见解。
朱先生的这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那么多翔实精当的例句,尤其是鞭辟入里的剖析,让中学生去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还说:咬文嚼字非“锱铢必较”不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这话,无疑是很对的。
按朱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便想对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来咬嚼一番。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共三条,其一是: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朱先生的这个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更多的当代辞书的注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可是,它们多没有例句,于是,人家就无话可说,或者,你想说,也很难说得好;既然,朱先生有例句,我们不妨先从朱先生的例句入手来咬嚼一番,看一看朱先生例句中“咬文嚼字”的涵义及其褒贬,与朱先生自己的“咬文嚼字释义”及其褒贬,是否吻合?或许,你从中还能弄清楚朱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到底确当与否?朱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句子的大前提,“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是关涉着是否能够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这个大前提的告诫之语,其意思是说:如果“一味地咬文嚼字”,就不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反之,要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就“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或者是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言下之意:单纯地咬文嚼字是不可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的,还必须……,还应该……。
《咬文嚼字》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咬文嚼字》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7b81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2.png)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卢梅坡《早梅》
月光静静地(滴、洒、流、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光静静地(滴、洒、流、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清幽、明 净,又与“流水”配合,加强了流动 感。同时,衬托出作者希望借眼前之 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 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 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 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 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关于“斟酌”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 表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
简》等。《西方美学
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 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 时夸耀自己的学识。
出推 炼时 吻求
新陈 合精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咬文嚼字 示例
眼 (忍) 看朋辈成新鬼, 怒 向刀边 (丛)觅小诗。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3)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3)](https://img.taocdn.com/s3/m/1cf48d3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6.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3)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这个句子引出本文的第三个分论点。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①” “杨柳万条烟②” “烟光凝而暮山紫③” “蓝田日暖玉生烟④”……种种境界。
(①一川烟草:这是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中的词句,原文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一片平川。
②杨柳万条烟:语出唐朝诗人岑参《送杨子》:“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文中“柳”字可能是“叶”字之误。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语出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④蓝田日暖玉生烟:语出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这里是对分论点的涵义进行具体的阐述,作者以“烟”字为例,具体说明“字”有直指的意义,还有联想的意义,“用字的难处”不在直指的意义,而在联想的意义,因为联想的意义“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这几个句子进一步说明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作用,科学的文字要用直指的意义,而“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而联想的意义既有正面的效应,“可以使意蕴丰富”,也有负面的效应,“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bfe1e0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1.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这篇课文总结了咬文嚼字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在写作文时运用咬文嚼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①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①《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文章开头叙逑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郭沫若是当今人人皆知的语言大师,他尚且要反复推敲语言文字,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是炼字①的好例。
(①炼字:指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苦功,力求其精的作法。
)[这个句子归结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由这个句子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https://img.taocdn.com/s3/m/d2a3d94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2.png)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一、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精讲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8ea1d6e9c1c708a1294a4400.png)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精讲背景资料作者简介朱光潜及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1897年 9 月 19 日生。
1916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 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 1933 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 121933 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774c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c.png)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精品课件简介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精品课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db637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d.png)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精品课件简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三章“修辞手法与篇章结构”中的第一节“咬文嚼字”。
详细内容包括:咬文嚼字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经典例句,掌握咬文嚼字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重点: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以及咬文嚼字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含有咬文嚼字的句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咬文嚼字有全面的认识。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例句,讲解咬文嚼字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7. 课堂拓展:介绍其他修辞手法,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作用。
2. 咬文嚼字的修辞手法。
3. 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原句: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答案:月光如水,轻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作用和修辞手法,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修辞手法,丰富表达手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 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 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 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议论形象。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
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 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识记生词
xián míng •倒 涎 茗 烟
•
——绘景象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点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时间5分钟)
组长综合答案写在答题板上,交流 学习。(按归纳的方法作答)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思想
)
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咬文嚼字”的原因?
1、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 想情感。
2、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 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 的。
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 想情感上“推敲”。
仔细体会下面的例子,并分析印证了前面的哪一个道理?
zú •没 镞
bō 剥啄
yùn
•蕴 藉
làn
俗滥
qiáng
dú
•王 嫱 尺 牍
zī zhū 锱铢必较
cén
qìn
岑寂 清沁
bà
zĭ
灞桥 付梓
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尺牍: 书信。
锱铢必较:
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 都十分计较。
推陈翻新: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
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
发展。
• 咬文嚼字是:
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朱)
•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 •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 便不适宜。
说明的道理: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
郭沫若改台词
说明的道理
不同句式,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史记》
贾岛“推敲”
思考:“你这”真的“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 适宜”吗?
长辈对幼儿:你这小淘气! ——具体问题具体
LOGO
咬文嚼字优秀 课文讲解
解析标题:
例1、学习理论重在领会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
例2、有的人在谈话时总喜欢咬文嚼字。
卖弄才学。
例3、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没有 用处。
强词夺理或狡辩。
在文中作者赋予了“咬文嚼字”什么样的新 意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三段,找出题目“咬文嚼字” 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题目《咬文嚼字》: ——贬词褒用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 字不肯放松的谨严。(p41第三段)
(1897-1986),安 徽 桐 城人。现代美
学家、文艺理 论家。笔名孟 实、孟石。代 表 作 <<文 艺 心 理 学 >><<诗 论 >><<谈 美 书 简 >>等 。
方 苞
刘 大 櫆
姚 鼐
纪晓岚改《清明》: 字数不清同明,时意节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
味不同 行人欲断魂。
路上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借问酒家句何式处不有同,,情感不同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梅》
后人改对联:
前村深雪里,一? 数?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昨夜( )枝开。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 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 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 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情感不同。
欣赏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 写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 乞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 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 “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
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准、狠
有发现错误而惊讶 的意味
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 截的意味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射,终不能入。
无惊讶之意
只表结果
非也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 贾岛“推敲”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 推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 月下来僧扰梦清。
自掩自推真自在, 人言冷寂我独闲
水牛
分析
郭沫若
活也牺牲,死也牺牲,
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
你这和平的象征,
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
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
2. 讨论剩下的两个事例完成表格:
方法:分析改动的形式 找出段落中的关键性语言 分析、综合得出答案
实例分析:
幻觉、错觉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谁是谁非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材料
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
说明的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贾岛“推敲”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 系。
因为文字和
道离情正苦。一夜夜, 象
写出了雨滴滴落在 无人的石阶上,直 到天明的情景。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表达了主人公的孤
赏析“空”字的妙处。 独、寂寞之情。
点作用
• 语文“炼字”三步曲: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 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
—— 释字意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
三步曲:释字义 绘景象 点作用
释字义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 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 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 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
• (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
的态度。
• 学生自读课文第1——5段: • 找出文章举了哪几个“咬文嚼字”
的例子。 • 郭沫若改台词 • 王若虚改《史记》 • 贾岛“推敲”
1、郭沫若改台词
•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 •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比你是 更有力度(郭)
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
—— 唐·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清·杜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
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
色
——清·沈德潜
• 学习“炼字”的方法。
更漏子
温庭筠 玉香炉,红蜡泪,偏
释字义
照画堂秋思。眉翠薄, 空在句中指“没有”。
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绘 梧桐树,三更雨,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