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开放”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名词解释:门户开放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名词解释:门户开放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1cda45c27d3240c8447eff7.png)
名词解释: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侵略中国的一种政策。
目的在于改变美国在列强分割中国“势力范围” 的角逐中被排挤的局面, 达到所谓“利益均沾”,把中国变成列强共有的半殖民地, 进而凭借经济实力独霸中国, 1899年9月6日,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Milton Hay)于分别致送英、法、德、日、意、俄六国的照会中首次提出。
主要内容是: 美国承认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美国要求在一切“势力范围”内取得通商自由, 享受低税率和一切特权利益。
要求列强承认当时的中国政府, 共同享受在中国的一切权益。
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赞成或不反对。
1900年7月, 海约翰再次照会六国政府, 宣布美国的政策是要“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实体, 维持一切以条约和国际法所保证的友好国家的权利。
”主张把“门户开放政策”应用到“中国一切地方去” 。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九国公约》中,又重申了这一政策。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华的独占地位已经形成时,才放弃“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6c28868a26925c52cc5bf96.png)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在1899年首先提出来的。
美国提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通过保留中国形式上的主权完整来要求各国开放势力范围,以实现“利益均沾”和投资贸易机会均等。
美国想保护中国的市场对其开放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在中国商业利益。
从而将中国纳入一个国际共管体系。
而这一共管体系的构建意味着一方面让中国成为列强共同的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也否定了中国沦为各国或一国的殖民地。
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
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
对中国而言,这是对中国的一次赤裸裸的瓜分更加快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门户开放是侵略者采取的侵华政策, 是国家在无法掌控主权的情况下, 中国单方面实行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合法租界等政策; 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外交、法制、治安维护等政治层面的主权, 同时也丧失了经济自主权;。
可以说门户开放政策虽然是为了美国垄断资本能够进入中国,实现列强在华“利益均沾”,但是客观上改变了列强瓜分中国为势力范围或殖民地的无组织局面,减少了列强在华的武力角逐和战略误判。
门户开放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制约欧洲列强,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给予各国一律平等的待遇, 对保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被公认为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一切的不平等条约也同时被废除。
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崛起,对外开放直到1978年邓小平领导的中国要调整其政策鼓励外来贸易以及投资才被接受。
门户开放政策已经成为一个在加强国家之间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政策。
高三历史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高三历史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ad8af09b89680203d82549.png)
高三历史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一项重要的侵华政策,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项政策,下面就谈谈有关"门户开放"政策的几个问题。
从背景看,第一,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相对薄弱。
第二,门户开放政策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提出的,当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参与对中国的争夺。
但是美国丝毫没有放弃侵略中国的野心,美国的一个参议员直言不讳地宣称:"菲律宾群岛永远是我们的......中国无限广阔的市场就在菲律宾的近旁,这两者我们都不能放弃"。
美国海军部企图租界三沙湾或舟山群岛,但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了反战运动,最终因和英国利益冲突而没有如愿。
1898年,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关岛和菲律宾,在西太平洋建立了侵略中国的基地。
但是美国来迟了,列强已在中国划定了带有独占性质的"势力范围"。
美国怎样才能在分割中国的争夺中也享有与其他列强相等的权益呢?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照会意大利,是因意大利向中国提出了租借地要求,并且想找一个同盟者支持。
英、俄、德、日、法已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意大利也于1899年3月向清政府要求租借浙江沿海的三门湾,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清政府的拒绝没有得逞,但美国还是向意大利提了"门户开放"的照会。
)从内容看,"门户开放"的基本内容有三点:(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四章“门户开放”政策的初期考验
![第四章“门户开放”政策的初期考验](https://img.taocdn.com/s3/m/8c933977a417866fb84a8ec5.png)
1905年 1905年,梁诚与合兴公司的代表在华盛顿签订 收回粤汉铁路美国合兴公司售让合同》 《收回粤汉铁路美国合兴公司售让合同》, 中国收回的粤汉路权。 中国收回的粤汉路权。
(二)抵制美货运动
1905年 中国发生了抵制美货运动。 1905年,中国发生了抵制美货运动。 运动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排华政策及“ 运动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排华政策及 “ 华工 条约”的修订问题。 条约”的修订问题。
三、美国对华“金元外交” 美国对华“金元外交”
(一) 背景 1909年 塔夫特( Taft) 1909年3月,塔夫特(William Taft)继任美国 总统, 提出“ 以金元代替枪弹” 总统 , 提出 “ 以金元代替枪弹 ” , 实行所 金元外交” 谓“金元外交”。
(一) 背景
此时远东的国际局势对美国并不利。 此时远东的国际局势对美国并不利。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后,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后 , 为防止日俄联合侵 占中国东北, 在东北采取开门政策, 即引 占中国东北 , 在东北采取开门政策 , 进各国势力,牵制日俄,消除垄断。 进各国势力,牵制日俄,消除垄断。
(二)锦瑷铁路与诺克斯计划
司戴德( Straight) 司戴德(Willard Straight):美国金元外交的 积极推行者。 积极推行者。 1909年 10 月 2 日 , 司戴德与东三省总督锡良 , 司戴德与东三省总督锡良, 1909 年 10月 奉天巡抚程德全签订《 奉天巡抚程德全签订 《 锦瑷铁路借款草合 由美国银行团提供筑路所需款项。 同 》 , 由美国银行团提供筑路所需款项 。 但草合同遭到日本和俄国的反对。 但草合同遭到日本和俄国的反对。
1911年南洋大学堂考取清华庚款出洋学生合影 年南洋大学堂考取清华庚款出洋学生合影 前身为1896年上海南洋公学,建国后组建为西 年上海南洋公学, (前身为 年上海南洋公学 安交通大学) 安交通大学)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779321bb7360b4c2e3f6494.png)
“门户开放”政策 1、背景
2、内容及实质 3、影响
2、内容及实质
势
力
既得
范 围
关税
利益
租 借
税率
地
“利益均沾”。
小资料:奥巴马说,美国与中国在 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务实合 作”很重要,因为单靠一个国家无 法应对21世纪的挑战。美中合作 有利于双方,因此美国不谋求遏制 中国,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发挥更大作用。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C )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 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 利益 D.列强的利益趋于一致
有哪位同学能用最简炼的语 言概括”门户开放”政策的 特点呢?
利益均沾
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本节课的内容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美国现在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的经济 政策和以前相比有什么 不同点?
3、影响
对列强:国际共 管体系或同盟
2009年奥 巴马访华 对中国的 经济产生 那些新的 影响?
对中国:消泯 的人民的反抗
对美国:美国的对华略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小资料提示:人民币 利率问题成为中美贸 易的主要问题
2001年高考真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门户开放”
政策实质和影 响
教学难点: “门户开放”
的背景
重点、难点的突破:结 合2010年奥巴马访华的 相关材料来学习
时代性
历史与行政学院 06历史A班
洪瑞林064040044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解读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827bfc3da38376baf1fae52.png)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背景:
①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多次参与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实力比英国等国弱,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②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较弱。
③1898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势力范围”。
为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2)目的:
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要把中国的“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使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利益。
②通过“门户开放”,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利益均沾”。
③企图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
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3)结果:
①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占中国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下降。
同时,“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损害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②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
③“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d58a0aa8114431b90dd8ef.png)
到1 9 4 9年 新 中 国 成 立 , “ 门户 开 放 ” 政 策 才
“ 门户开 放 ” 政策 , 标 志着 美 国对 华 侵 略
这 一 照会 肯定 了列强 在华 势力 范 围和 租 随着 旧中 国的覆 灭而 结束 。 美 国在 “ 机会均等 ” 、 “ 利益均沾 ” 基础上 , 妄 进入 新 阶段 , 成 为 美 国从 追 随 西方 列 强 到提
夺古 巴和菲 律 宾 , 一 时无 力 兼 顾 对 中 国 的争 “ 门户 开放 ” 政策增加 了“ 工业机会均等” 的 夺 。打 败西 班牙 、 占领菲 律宾 后 , 美 国立 即把 内容 。一 战期 间 , 日本 趁 机 扩 大 自己在 中国
其 注意力 转 向 中 国 , 此 时 中 国几 乎 被 其 他 列 的势力 , 几 乎独霸 中国, “ 门户 开 放 ” 政 策 名
得 在港 口税 ( 自由港 除外 ) 或铁 路运 费 等方 面 战争 期 间 , 美 国与 南 京 国 民政 府 签 定 各 类 商 歧 视他 国国 民 ; 中国现行条 约税 则适用 于各 国 约 , 打着 “自由贸 易 ” 的旗 号 , 独 占中 国 。直
在华 势力 范 围, 中国政 府得 以徼 收关税 。 借 地 的既 成事 实 , 只要 求在 华 贸易 机会 均 等 。
“ 门户 开 放 ” 政策( 1 8 9 9—1 9 4 9年 ) , 是 外 , 强调 “ 保 持 中 国领 土 与 行 政 完 整 ” , 并 把
美 国为分 享 侵 略权 益 , 争 夺 中 国市 场 而 提 出 贸 易范 围 由列强 “ 在华 势力 范 围 ” 扩展到“ 中 的侵 华政 策 。
强瓜 分 殆尽 。美 国军事 力量 相对 薄 弱 , 也 无 存 实亡 。一 战后 列强 争夺 中国 的矛盾 日益 突 力 同欧 洲列 强 争 夺 中 国。 在 这 种 形 势 下 , 美 出 。1 9 2 2年 2月 6 日, 美、 英、 法、 意、 日、 荷、
试论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试论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eecff90242a8956bece4c1.png)
试论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又称“海约翰政策”,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由美国提出并实行的对华政策。
它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兴起和美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急需更大的市场来开拓“新边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美国军事力量不够强大、处理菲律宾统的治问题迫在眉睫、国内外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致使美国对华政策转向经济外交。
门户开放政策开始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六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递交有关这一政策的照会,各国反应不一。
1900年,海约翰相继向有关各国发出了第二次、第三次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各国都作出了赞同的答复。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各国须遵守“利益均沾”,机会平等原则,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
门户开放政策是近代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乃至世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以单方面声明的方式而提出的,这标志着美国在对华关系上摆脱了追随英国的被动处境,奠定了近代美国实行独立的对华政策的基础;2,它是一项帝国主义侵略的特殊政策,是近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
在近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总是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要求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的列强遵守“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保护由条约及国际法所保证于各友好国家的一切权利,保障全世界与中华帝国各部分进行同等的公平贸易的原则”,反对别国扩大其在华利益、反对别国独占中国,但又要求共同分享欧洲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例如在第一次照会中提出了“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并且,随着中国时局的变化,美国对门户开放政策做出不同的解释,使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起初,只是为了“分一杯羹”,仅仅是要求各国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内实行同等的关税、入港费和铁路运费,暂时没有提到投资机会的均等这个问题;第二次照会后,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把门户开放政策的“利益均沾”原则扩大到政治上的“保全中国”和投资机会均等原则上;1902年日它要求俄国放弃独占东北,并要求在对华投资上也实行“利益均沾”,允许各国在俄国的势力范围内进行工业投资;日俄战争后提出一系列争夺东北铁路的计划,从而把“商业机会均等”扩大到“工商业机会均等”;日本提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美国原本是隔岸观火,仅向中日两国发表相同的照会来重申其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中日两国政府间已订或将订的任何有损美国及其公民在中国的条约权利、中华民国的政治或领土完整、或一般称之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关于中国的国际政策的任何协定或成约”;在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利用战争之机在中国大肆扩张,对美国在远东及中国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时,美国态度转变,由放纵日本侵华转向援华与制裁日本: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来重新确认门户开放政策,与他国签订《九国公约》来否认“二十一条”,使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确认为“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 保障列强在中国全境的工商业机会均等”,并在1932年提出“不承认主义”——“凡是以损害美国的条约权利及其在华公民, 损害中国的主权和独立或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或者损害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的任何新情况, 美国不能也不拟予以承认”;“七七事变”到珍珠港事件前, 美国对华政策乃至整个远东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尽一切努力使日本侵华行动限于“门户开放”政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如1941年的美日谈判提出的4项原则可见:尊重一切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遵守商业机会均等原则、放弃以武力改变太平洋现状的图谋;而在1941年到解放战争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蒋抗日到援蒋抗共,双方签订一系列以门户开放政策为基础的条约协定,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以彼此“平等”、“互惠”的形式掩盖着极为不平等的内容,名为通商航海,实则美国在华享有各方面特权,可谓是把它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为美国独霸中国奠定了基础。
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
![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1dcbf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9.png)
"门户开放政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宣称的一系列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政策,旨在吸引外部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类政策的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开放: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鼓励国际贸易,提升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开放市场,引入外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外商投资:提供更多便利的外商投资政策,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提高外商投资的法律和制度透明度。
鼓励外资流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金融开放:放宽金融业对外资的准入限制,允许外资机构在本国设立分支机构或参与本国金融市场。
这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本国企业与国际科技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和创新项目,推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文化交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
通过文化合作、教育交流等方式,增加国际社会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
人才引进: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为外籍专业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居留和工作条件,推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门户开放政策的目标是通过与国际社会更紧密的合作,实现共赢、互利互惠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这样的政策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追求开放、合作、共同繁荣的愿望。
第三章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第三章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https://img.taocdn.com/s3/m/fc88414e2e3f5727a5e962c5.png)
对于美国的门户开放照会,各国作出的 反应有所不同。
• 英国于9月29日最先复照美国,表明赞成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 英国要求把九龙租借地排除在外。并声明英国的同意“以其他各有关 大国发表同样声明为条件”。 • 第二个作出答复的是法国。但法国在12月6日的复照中仅仅表明法国 愿意在租借地内实行门户开放,而没有提及势力范围。原因在于法国 于1896年的《中法通商章程》中从中国方面获得了在广西云南通商减 税40%的特权。它显然无意放弃这项特权。 • 日本于12月16日答复美国。德国于次年2月19日答复美国,表示接受 门户开放原则。但都声明以各有关国家接受这项原则为条件。日德之 所以同意,原因在于它们认为立刻瓜分中国对它们不利。因为英国占 有长江流域,俄国占有满洲,远远超过德日的势力范围。 • 只有意大利于1900年1月7日复照表示完全赞同美国的政策。因为它 在华既无势力范围,也无租借地,接受门户开放有利无害。
四、“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
学术界对于“门户开放”政策的性质及作用的看法,分歧颇大。 • 美国学界有人称之为美国历史上的“伟大基石之一”;有人则认为它是“过 时”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扩张不利;也有人认为它是“反殖民主义和经济帝 国主义的混合物”。美国学界多数人认为该政策对中国有利。 中国学界分歧也大。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以王熙为代表。他在“略论中美 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世界历史》,1979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门户 开放”政策从本质上说是美国谋求保障和扩大其在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政策。 由于这个政策包含着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利益的相对抗的一面, 它在客观上对抑止或延缓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另一派 以丁名楠、张振鹍为代表。他们在“中美关系史研究:向前推进,还是向后 倒退?——评‘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79年 第二期)一文中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完全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政策,抑止 或延缓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帝国主义不敢瓜分中 国,首先是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抗,不是什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次是因 为担心分赃不均而发生火并”。ຫໍສະໝຸດ 一、“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 景
门户开放政策内容
![门户开放政策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3b99c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b.png)
门户开放政策内容
门户开放政策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
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国家或地区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
首先,门户开放政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
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程序等措施,国家或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参与贸易活动。
这有助于扩大进出口规模,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同时,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有效地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门户开放政策可以吸引外商投资。
通过提供对外国投资者的优惠政策、简化投资程序、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国家或地区可以吸引更多外商来投资兴业。
外商投资不仅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还可以促进就业、推动工业升级和创新。
这有助于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此外,门户开放政策也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通过开展贸易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国际投资和经济合作等举措,国家或地区可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此种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各方的经济繁荣,也有助于增进民众的福祉和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总之,门户开放政策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外商投资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这种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也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门户开放政策名词解释
![门户开放政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023f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8.png)
门户开放政策名词解释门户开放政策是指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由贸易、外商投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一项政策。
其目的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门户开放政策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
1.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在一定范围内解除或降低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2. 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个人或组织以各种形式投资于该国或地区的生产活动,包括设立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
3. 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是指为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而提供的各种特殊待遇和优惠条件,如减免税收、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等。
4. 条件限制:条件限制是指对外商投资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控制,通常包括对行业、地区和股权比例的限制等。
5.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并在不同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常通过投资、合资或并购等方式扩大其全球业务。
6. 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指通过许可、合作或转让等方式将技术知识和专利权转移给其他国家或企业,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7. 双边贸易协议:双边贸易协议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达成的关于贸易和投资的协定,旨在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8.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协调政策和共享资源等方式实现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
9.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国际社会在各个领域相互联系和交流日益加深,经济、文化和政治等事务越来越超越国界的过程。
10. 经济自由化:经济自由化是指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和限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门户开放政策,国家可以引进外资、技术和市场经验,提高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门户开放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准入和监管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71217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0.png)
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国务卿海约翰
背景:
1.南北战争-美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少-需要扩展海外市场
2.美西战争-其他国家划定势力范围-排他性-美国军事实力不行-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各国不想造成彼此对抗冲突-互相牵制
4.清政府软弱
过程内容:
1.1899.9.6 一次美国—英俄德+其他各国承认势力范围货物关税+船入港费+铁路运输费
2.1900 二次门户开放政策保持中国领土完整+行政完整
影响:
1.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独立的对华政策-侵华地位提高对美国好
2.瓜分中国的趋势缓和-挽救了清王朝对中国好
3.不经过中国,擅自与其他国家交换照会,践踏了中国主权对中国坏。
简述“门户开放”政策的失败原因
![简述“门户开放”政策的失败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bec0af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6.png)
简述“门户开放”政策的失败原因摘要:自从中国的门户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以后,中国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其他欧洲列强纷至沓来,展开对中国的疯狂掠夺和侵略。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照会在华拥有利益的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鉴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及其“门户开放”政策对中美关系的重大影响,本文将介绍“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所遇到的尴尬以致最后的失败,并简单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门户开放中美关系中国美国关于“门户开放”政策,历来研究者已经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对这项政策的评价也逐步趋于接近。
但是他们多从宏观方面全面分析,较少的从微观方面分析“门户开放”政策在具体的某段时间内的具体实施及结局,并根据其结局分析产生如此结局的原因。
本文主要拟就“门户开放”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西奥多.罗斯福时期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实施、结局及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做简单分析。
一.“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
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发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
但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了反战运动,美国一时情急之下向西方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但是“门户开放”政策自提出之时起,就有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
一方面,美国要“均沾”中国市场之利,就必须反对列强瓜分中国,坚决维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
另一方面,美国又有主动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合法性,而势力范围和租借地无一不是侵害了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这注定“门户开放”政策最终将走向失败的境地。
二.“门户开放”政策失败在这里我们将美国对华关系划分为两类:一是列强争夺中的美国对华政策,二是双边关系中的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策。
从美国制定该政策的初衷来看,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一个失败的政策。
在先与俄国后与日本对我国东北的争夺中,美国政府不断遭遇到败绩。
门户开放政策名词解释
![门户开放政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ed2c6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c.png)
门户开放政策名词解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门户开放政策成为了国家大力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对于国家和人民有什么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门户开放政策进行详细解释。
一、门户开放政策的定义门户开放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积极开放经济门户,放宽外商投资限制,吸引外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国际产业链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
二、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一)放宽外商投资限制门户开放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放宽外商投资限制。
国家通过取消或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例如,2019年,国家取消了汽车、船舶等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放宽了外资在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准入限制。
(二)推动贸易自由化门户开放政策还包括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内容。
国家通过降低进口关税、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措施,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三)促进国际产业链合作门户开放政策还包括促进国际产业链合作的内容。
国家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国际产业链合作。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了双方在产业链上的合作。
(四)提高投资便利化门户开放政策还包括提高投资便利化的内容。
国家通过简化投资程序、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提高投资便利化。
例如,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三、门户开放政策的意义(一)促进经济发展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通过放宽外商投资限制,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产业链合作,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
(二)加强国际合作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国际产业链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
提出门户开放的国家是哪个
![提出门户开放的国家是哪个](https://img.taocdn.com/s3/m/d6384d5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9.png)
提出门户开放的国家是哪个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中国。
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六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这一政策照会。
基本内容是:
(1)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2)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
(3)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他国使用自己所修筑或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运费。
美国的这一政策,是在承认和维护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的特殊利益和既得权利的前提下,保证各国机会均等,自由贸易,使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开放。
由于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各国皆无力独占中国,所以到1900年2月,各列强国家先后表示赞同。
1900年7月3日,当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八国联军准备进攻京、津之际,海约翰又向前述6国及荷、葡、奥、西等国提出第二次“门户开放”政策。
其要点是在维护列强“受条约与国际法所保障的一切权利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之原则”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保护在中国各地美国人的生命财产”。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
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
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J.M.海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瓜分中国狂潮中,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
海(1838~1905)于1899年9月照会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既得利益,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
1900年7月3日海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
这是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
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英、德、俄、日、意、法6国出于不同考虑,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
其中英国是切望借助美国阻止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只有俄国一度持迟疑态度。
帝国主义各国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由于义和团运动阻遏了它们的瓜分活动,还由于它们谁都无力独吞中国,因而宁愿维持现状徐图扩张。
这反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
“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
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是保持一个完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
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
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