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初中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大全一、基本关系式: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b/sinB=c/sinC=2R,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ABC的三边,A,B,C为对应的角,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²=a²+b²-2abcosC。
3. 正弦公式: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sinA/a=sinB/b=sinC/c。
4. 余弦公式: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osA=(b²+c²-a²)/2bc,cosB=(c²+a²-b²)/2ac,cosC=(a²+b²-c²)/2ab。
二、常用比值关系:1. 任意角的正弦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sinθ=对边/斜边。
2. 任意角的余弦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cosθ=邻边/斜边。
3. 任意角的正切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tanθ=对边/邻边。
4. 任意角的余切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cotθ=邻边/对边。
5. 任意角的正割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secθ=斜边/邻边。
6. 任意角的余割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cscθ=斜边/对边。
三、特殊角的值:1. π/6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6)=1/2,cos(π/6)=√3/22. π/4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4)=cos(π/4)=√2/23. π/3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3)=√3/2,cos(π/3)=1/24. π/2的正弦和余弦值:sin(π/2)=1,cos(π/2)=0。
四、和差化积公式:1. sin(A±B)=sinAcosB±cosAsinB。
2. cos(A±B)=cosAcosB∓sinAsinB。
3. tan(A±B)=(tanA±tanB)/(1∓tanAtanB)。
初中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应用
初中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应用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个图形,通过对其各种角度的研究和计算,我们可以运用三角函数来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应用,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
一、正弦函数的应用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角度的研究,运用正弦函数来计算其中的某些边长。
以直角三角形ABC为例,其中∠B为90°,AC为斜边,BC为邻边,AB为对边。
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sin ∠B = 对边AB / 斜边AC如果已知∠B的度数和斜边AC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对边AB的长度。
同样地,如果已知∠B的度数和对边AB的长度,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斜边AC的长度。
通过正弦函数的应用,我们可以解决类似于以下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斜边的长度,求对边的长度。
或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对边的长度,求斜边的长度。
二、余弦函数的应用除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也是直角三角形中常用的三角函数之一。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为90°,AC为斜边,BC为邻边,AB为对边。
我们可以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到以下公式:cos ∠B = 邻边BC / 斜边AC与正弦函数相似,如果已知∠B的度数和斜边AC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邻边BC的长度。
同样地,如果已知∠B的度数和邻边BC的长度,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斜边AC的长度。
通过余弦函数的应用,我们可以解决类似于以下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斜边的长度,求邻边的长度。
或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邻边的长度,求斜边的长度。
三、正切函数的应用正切函数是另一个常用的三角函数,它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为90°,AC为斜边,BC为邻边,AB为对边。
我们可以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得到以下公式:tan ∠B = 对边AB / 邻边BC如果已知∠B的度数和对边AB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邻边BC的长度。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或由 coscos5=cos(3-2)cos(3+2) =cos23cos22-sin23sin22 =cos23cos22-(1-cos23)(1-cos22)
=cos2Acos2B-(1-cos2A)(1-cos2B) 为有理数,
=
3 5
×
12 13
-
4 5
×
5 13
=
16 65
.
11.锐角 △ABC 中,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 (1)若
(a+c)(a-c)=b(b-c), 求 A 的大小; 大值时, 求 B 的大小.
(2)y=2sin2B+sin(2B+
6
)
取最
解: (1)∵(a+c)(a-c)=b(b-c), ∴b2+c2-a2=bc.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
设 △ABC 中, 角 A、B、C 的对边为 a、b、c,
1.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 即 A+B+C=.
注 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 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 任两角和都是钝角
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
则 C=_3_0__.
6.在 △ABC 中, a=60, b=1, 其面积为 3 , 则 △ABC 外接圆的 直径是_2___3_9__.
3
7.在 则 cos2
8.在
△ABC
B+C 2
=
△ABC
中,
1 3
,
中,
bAa2B,+b=c,21c的, 是B最C角=大2A值, ,则B为角, C92C的.的对取边值, 范a=围3是, _(c0_o,_s_A6_=]_.1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与解三角形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与斜边之比,即sinA=opposite/hypotenuse。
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2π,且在0到2π之间取值范围为[-1,1]。
2. 余弦函数(Cos):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与斜边之比,即cosA=adjacent/hypotenuse。
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2π,取值范围同样为[-1,1]。
3. 正切函数(Tan):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之比,即tanA=opposite/adjacent。
正切函数是一个无界函数,它的取值范围是所有实数。
此外,还存在反三角函数,如反正弦函数(Arcsin)、反余弦函数(Arccos)和反正切函数(Arctan),它们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关系是:Arcsin(sinA) = AArccos(cosA) = AArctan(tanA) = A二、解三角形的基本步骤解三角形指的是已知三角形中的一些条件,推导出其它未知条件的过程。
求解三角形的基本步骤如下: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和一个夹角: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正切定理来求解其他未知边长和夹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正切定理来求解其他未知边长和角度。
3.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海伦公式来求解三个角度。
三、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边长对应的角度分别为a、b 和c,则有sinA/a = sinB/b = sinC/c。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求解已知三角形两个边长和一个角度的情况。
2.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边长对应的角度分别为a、b 和c,则有c^2 = a^2 + b^2 - 2ab*cosC。
三角函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函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与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将介绍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常见性质,以及它们与三角形的关系。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常见性质1. 正弦函数(Sine Function)正弦函数是最基本的三角函数之一,它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设三角形ABC中,角A的对边长度为a,斜边长度为c,则角A的正弦函数定义如下:sin(A) = a / c正弦函数的值域为[-1, 1],且满足三角恒等式:sin(A) = 1 / csc(A)2. 余弦函数(Cosine Function)余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设三角形ABC中,角A的邻边长度为b,斜边长度为c,则角A的余弦函数定义如下:cos(A) = b / c余弦函数的值域也为[-1, 1],且满足三角恒等式:cos(A) = 1 / sec(A)3. 正切函数(Tangent Function)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另一个常见概念,它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设三角形ABC中,角A的对边长度为a,邻边长度为b,则角A的正切函数定义如下:tan(A) = a / b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不等于90度的角,值域为实数集。
4.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三角函数都具有周期性,即在一定区间内重复出现相同的值。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为2π(或360度),而正切函数的周期为π(或180度)。
二、三角函数与三角形的关系1. 正弦定理(Sine Rule)在三角形ABC中,角A、对边a的正弦函数值等于角B、对边b的正弦函数值,也等于角C、对边c的正弦函数值的比例。
即:sin(A) / a = sin(B) / b = sin(C) / c这个定理可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提供了便利的计算方法。
2. 余弦定理(Cosine Rule)余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一、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C表示对应的内角。
利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出任意一个角的大小,或者求解出任意一条边的长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类似,也是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b² = a² + c² - 2accosBa² = b² + c² - 2bccosA其中a、b、c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C表示对应的内角。
余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边的长度,特别是当已知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时。
三、正切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可以利用正切公式计算其正切值:tanθ = sinθ/cosθ正切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角度的正切值,常常用于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四、倍角公式倍角公式是用来计算角度的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值。
倍角公式的表达式如下: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²θ - sin²θtan2θ = (2tanθ)/(1-tan²θ)五、半角公式半角公式是用来计算角度的一半或二分之一角的三角函数值。
半角公式的表达式如下:sin(θ/2) = ±√[(1-cosθ)/2]cos(θ/2) = ±√[(1+cosθ)/2]tan(θ/2) = ±√[(1-cosθ)/(1+cosθ)]半角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角度的一半或二分之一角的三角函数值。
六、常用的三角函数关系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进行转换。
三角形三个内角三角函数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三角函数关系三角形是一种三边和三角度角的形状。
对于任何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之和总是等于 180 度。
假设我们把这三个内角记为 A、B 和 C,那么:A +B +C = 180在三角形中,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来描述角度和边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三角形三个内角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定义三角函数为:sin(A) = opposite / hypotenusecos(A) = adjacent / hypotenusetan(A) = opposite / adjacent其中,opposite 表示角 A 的对边长度,adjacent 表示角 A 的邻边长度,hypotenuse 表示斜边长度。
在非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来求解角度和边的关系。
这些公式可以表示为: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余弦定理:a = b + c - 2bc cos(A)正切定理:tan(A) = (b sin(A)) / (c - b cos(A))其中,a、b 和 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A、B 和 C 分别表示相应的内角。
利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与三角函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表示角 A 的余弦值:cos(A) = (b + c - a) / 2bc同样地,我们还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正切定理来表示角 A 的正弦值和正切值。
这些公式可以表示为:sin(A) = (a / 2R) = √[(s - b)(s - c) / sc]tan(A) = 2R sin(A) / (b - c)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s 表示三角形的半周长。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公式来求解各种三角形问题,例如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周长、角度以及边长等。
锐角、钝角等三角形的三角函数
锐角、钝角等三角形的三角函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比较基础的一个重点,而其中的三角函数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在三角形中,角度相当于灵魂,而三角函数则是角度与边长之间的桥梁,略一掌握,很容易就能大大提升我们的数学水平。
在三角函数中,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正弦、余弦、正切三大基础函数。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主要讨论锐角、钝角等三角形的三角函数。
一、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指的是三个内角均小于90度的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该三角形的最长边对应的角度最大(即90度),并且除该角度外,其余两个角度均为锐角。
1、正弦函数正弦函数指的是一个角度和其对边比例的函数,即sinθ=对边/斜边。
在锐角三角形中,老师经常以最大的角度为θ,用sinθ=对边/斜边计算其他两条边。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角BAC的度数为35度,BC边的长度为20cm,求AB边的长度。
我们可以先设AB=x,则有sin35°=x/20,得到x=20sin35°≈11.56cm。
因此,AB边的长度大约为11.56cm。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角BAC的度数为50度,AC边的长度为25cm,求BC边的长度。
正切函数指的是一个角度的对边与邻边比例的函数,即tanθ=对边/邻边。
在锐角三角形中,我们经常使用该函数来计算两条邻边之间的夹角。
钝角三角形指的是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大于90度的三角形。
在钝角三角形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余弦函数来计算斜边或者其他两边的长度。
由于角BAC是一个钝角,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计算sin110度或者cos110度。
我们不妨考虑其补角,即70度。
由于三角形ABC中角BAC和补角CAB之和为180度,因此角CAB为70度。
总结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技巧,准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能够让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事半功倍,也是我们在物理、工程、天文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直角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等于两条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
正弦函数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与夹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底,斜边为斜边的对边,另一个直角边为底,则夹在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角的正弦值为直角三角形斜边对应夹角的正弦值。
正弦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inθ = o / h其中,θ表示夹角,o代表直角边上的对边长度,h代表斜边长度。
余弦函数指直角三角形斜边与夹角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为底,斜边为斜边的对边,另一个直角边为底,则夹在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角的余弦值为直角三角形斜边对应夹角的余弦值。
余弦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cosθ = a / h其中,θ表示夹角,a代表直角边上的邻边长度,h代表斜边长度。
正切函数指直角三角形斜边与夹角的正切值之间的关系。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为斜边的对边,则夹在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角的正切值为直角三角形斜边对应夹角的正切值。
正切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anθ = o / a其中,θ表示夹角,o代表直角边上的对边长度,a代表直角边上的邻边长度。
余切函数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与夹角的余切值之间的关系。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为斜边的对边,则夹在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角的余切值为直角三角形斜边对应夹角的余切值。
余切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cotθ = a / o其中,θ表示夹角,a代表直角边上的邻边长度,o代表直角边上的对边长度。
正割函数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与夹角的正割值之间的关系。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为底,斜边为斜边的对边,另一个直角边为底,则夹在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角的正割值为直角三角形斜边对应夹角的正割值。
正割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ecθ = h / a其中,θ表示夹角,h代表斜边长度,a代表直角边上的邻边长度。
三角函数定理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定理公式大全在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组基本的函数,用于描述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三角函数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的公式集合。
三角函数定理被广泛应用于三角形的计算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三角函数的各种定理公式。
1. 正弦定理(Sine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满足以下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这意味着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长度与它所对应的角的正弦值成比例。
2. 余弦定理(Cosine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满足以下关系:c² = a² + b² - 2ab*cosCb² = a² + c² - 2ac*cosBa² = b² + c² - 2bc*cosA这意味着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平方与其他两边的平方以及其夹角的余弦值有关。
3. 正切定理(Tangent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满足以下关系:tanA = a/btanB = b/atanC = c/a这意味着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长度与其他两边的长度之间的比率与对应的角的正切值成比例。
4. 正割定理(Secant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满足以下关系:secA = 1/cosAsecB = 1/cosBsecC = 1/cosC这意味着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的余弦值的倒数成比例。
5. 余割定理(Cosecant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满足以下关系:cosecA = 1/sinAcosecB = 1/sinBcosecC = 1/sinC这意味着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倒数成比例。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11.锐角 △ABC 中,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 (1)若 (a+c)(a-c)=b(b-c), 求 A 的大小; (2)y=2sin2B+sin(2B+ 6 ) 取最 大值时, 求 B 的大小.
解: (1)∵(a+c)(a-c)=b(b-c), ∴b2+c2-a2=bc. b2+c2-a2 = 1 . 故由余弦定理得 cosA= 2bc 2 ∵A 是锐角三角形的内角, ∴0<A< 2.
课后练习
1. △ABC 中, 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 A=60, a= 6, b=4, 那 么满足条件的 △ABC ( C ) A.有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 充要 条件. 2.在 △ABC 中, A>B 是sinA>sinB 成立的_____ 3.在 △ABC 中, (1+tanA)(1+tanB)=2, 则 log2sinC= - 1 2 . 4. △ABC 中, a, b, c 分别是角 A, B, C 所对的边, 若 (a+b+c) (sinA+sinB-sinC)=3asinB, 则 C= 60 .
法二: 角换边
B
例2 已知 △ABC 的三边均为有理数, A=3, B=2, 试证 cos5 与 cos 均为有理数.
证: 由余弦定理知, cosA, cosB, cosC 为有理数,
∴cos5 即 -cosC 为有理数, 而cos=cos(A-B)=cosAcosB+sinAsinB, 证明 sinAsinB 为有理数即可(由正弦定理可证). 或由 coscos5=cos(3-2)cos(3+2) =cos23cos22-sin23sin22 =cos23cos22-(1-cos23)(1-cos22) =cos2Acos2B-(1-cos2A)(1-cos2B) 为有理数, 且 cos0, cos5 为有理数知: cos 为有理数.
锐角、钝角等三角形的三角函数
锐角、钝角等三角形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常常用于解决与角度有关的问题。
对于三角形而言,其内角和为180度,可以根据角度大小的不同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对于锐角三角形,其三个内角均小于90度,因此其三角函数值
均为正数。
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分别表示一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以及一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对于钝角三角形,其一个内角大于90度,因此其三角函数值有
正有负。
具体来说,正弦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值为正,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值为负。
这是因为在钝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些角度,其对边或邻边的长度可能为负数。
除了以上三种三角形外,还有直角三角形。
对于直角三角形,其一个内角为90度,另外两个内角为锐角或钝角。
因此,其三角函数
的取值范围与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相同,但是由于其中一个角为90度,因此其三角函数值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来。
总之,三角函数是解决与角度有关问题的重要工具,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 1 -。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一、知识回顾:(一)三角形中的各种关系: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对应的三个角为A 、B 、C . 1.角与角关系:A B C π++=2.边与边关系: 。
3.边与角关系:(1)正弦定理: 。
(2)余弦定理: 。
它们的常用变形形式有:::sin :sin :sin a b c A B C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二)关于三角形内角的常用三角恒等式:由A +B +C =π,知A =π-(B +C ) 得出:sin A =sin (B +C ),cos A =-cos (B +C ).(三)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是 。
二、基础检测1、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B 的大小为________2、.(湖北卷)若ABC ∆的内角A 满足2sin 23A =,则sin cos A A +=A.153 B .153- C .53 D .53- 3、在△ABC 中,AC =3,∠A =45°,∠C =75°,则BC 的长为 .4、在△ABC 中,已知BC=12,A=600,B=450,则AC=_________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A=3π,a=3,b=1,则c=( )A 、1B 、2C 、31-D 、36、在△ABC 中,若A=1200,AB=5,BC=7,则△ABC 的面积S=___________7.在△ABC 中,∠BAC=60°,4||,1||==AB AC ,则△ABC 的面积为 ,||BC = .8、(06西一文)12.在ABC △中,若1tan 3A =,150C =o,1BC =,则AB =9、(07北京文).、在13.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我国以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那么cos2θ的值等于 .10、在△ABC 中,若sin :sin :sin 5:7:8A B C =,则∠B 的大小是__________(06北京高考理) 11、(06北京高考文.)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sin A :sin B :sin C =5∶7∶8,则a ∶b ∶c = , ∠B 的大小是12、(07西城二摸文).三角形ABC 中,ο120=A ,5=AB ,7=BC ,则BCsin sin 的值为( ) A53 B 35 C 85 D 5813、(06东一文)3.在AB C ∆中,已知sinC=2sin(B+C)cosB ,那么AB C ∆一定是 ( B )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14、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cos sin 2=,那么ABC ∆一定是( )(05北京春理)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三角函数基本题型 三、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1、(07全国Ⅰ文)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sin a b A = (Ⅰ)求B 的大小;(Ⅱ)若33a =,5c =,求b . (10分)2、(07西城一摸文)△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2cos 2sin 22=+CC (1)求角C 的大小;(2)若a ,b ,c 成等比数列,求sinA 的值. .3、(05海二文)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cos A =45。
初中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表
初中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给出一个常用三角函数公式表,帮助初中数学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三角函数。
一、正弦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正弦函数定义为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用sin A表示。
2. 正弦函数的基本性质:- sin(90°-A) = cos A- sin(90°+A) = cos A- sin(180°-A) = sin A- sin(180°+A) = -sin A- sin(360°-A) = -sin A二、余弦函数公式1. 余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余弦函数定义为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用cos A表示。
2. 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 cos(90°-A) = sin A- cos(90°+A) = -sin A- cos(180°+A) = -cos A- cos(360°-A) = cos A三、正切函数公式1. 正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正切函数定义为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用tan A表示。
2. 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 tan A = sin A / cos A- tan(90°-A) = 1 / tan A- tan(90°+A) = -1 / tan A- tan(180°-A) = -tan A- tan(180°+A) = tan A四、割函数公式1. 割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割函数定义为其斜边与邻边的比值,用sec A表示。
2. 割函数的基本性质:- sec A = 1 / cos A- sec(90°-A) = 1 / sin A- sec(90°+A) = -1 / sin A- sec(180°+A) = -sec A五、余割函数公式1. 余割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余割函数定义为其斜边与对边的比值,用cosec A表示。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在几何学中有广泛应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更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各种角度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并以实际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定义三个基本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
这三个函数分别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它们的定义如下: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该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函数(cos):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该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切函数(ta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切等于该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三角函数的应用。
假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3,斜边的长度为5。
我们想要求解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函数来计算这个角的余弦值。
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我们有cosθ = 邻边/斜边,代入已知数据,得到co sθ = 3/5。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反余弦函数来求解这个角的大小。
反余弦函数的定义是:给定一个值x,反余弦函数返回一个角θ,使得cosθ = x。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计算出θ = acos(3/5) ≈ 53.13°。
接着,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函数来计算这个角的正弦值。
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我们有sinθ = 对边/斜边,代入已知数据,得到sinθ = 对边/5。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反正弦函数来求解这个角的大小。
反正弦函数的定义是:给定一个值x,反正弦函数返回一个角θ,使得sinθ = x。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计算出θ = asin(对边/5) ≈ 36.87°。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正切函数来计算这个角的正切值。
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我们有tanθ = 对边/邻边,代入已知数据,得到tanθ = 对边/3。
29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13.已知锐角 △ABC 中, sin(A+B)= 3 , sin(A-B)= 1 . (1)求证 已知锐角 求证: 求证 5 5 tanA=2tanB; (2)设 AB=3, 求 AB 边上的高 边上的高. 设 (1)证: ∵sin(A+B)= 3 , sin(A-B)= 1 , 证 5 5 sinAcosB+cosAsinB= 3 , sinAcosB= 2 , tanA 5 5 ∴ 1 cosAsinB= 1 , tanB =2. sinAcosB-cosAsinB= 5 , 5 ∴tanA=2tanB. 3 π 3 (2)解: 由已知 2 <A+B<π, sin(A+B)= 5 , ∴tan(A+B)=- 4 . 解 tanA+tanB 3 即 1-tanAtanB =- 4 . 将tanA=2tanB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2B-4tanB-1=0. 解得 tanB=1+ 6 (负值舍去 2tan 解得: 负值舍去). 2 负值舍去 ∴tanA=2tanB=2+ 6 . 设 AB 边上的高为 CD, 则: 3CD CD CD 3=AB=AD+DB= tanA + tanB = CD=2+ 6 . 2+ 6 ∴AB 边上的高为 2+ 6 .
三角形中的有关公式
设 △ABC 中, 角 A,B,C 的对边为 a,b,c, , , , , 1.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π, 即 A+B+C=π. 内角和定理: 内角和定理 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 注 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 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 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 锐角三角形 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 任两角和都是钝角 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c a b 2.正弦定理 sinA = sinB = sinC =2R(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 径) . 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注 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1)a:b:c=sinA:sinB:sinC;
三角函数每个字母的含义
三角函数每个字母的含义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与角和三角形相关的一类重要函数,主要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正切函数(tan)、余切函数(cot)、正割函数(sec)和余割函数(csc)。
下面解释每个字母的含义:
1. sin (正弦):
- 含义: 正弦是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给定角θ,正弦的定义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通常表示为sin(θ)。
2. cos (余弦):
- 含义: 余弦是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给定角θ,余弦的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通常表示为cos(θ)。
3. tan (正切):
- 含义: 正切是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给定角θ,正切的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通常表示为tan(θ)。
4. cot (余切):
- 含义: 余切是正切的倒数,即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给定角θ,余切的定义为邻边与对边的比值的倒数,通常表示为cot(θ)。
5. sec (正割):
- 含义: 正割是余弦的倒数,即斜边与邻边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给定角θ,正割的定义为斜边与邻边的比值的倒数,通常表示为sec(θ)。
6. csc (余割):
- 含义: 余割是正弦的倒数,即斜边与对边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给定角θ,余割的定义为斜边与对边的比值的倒数,通常表示为csc(θ)。
三角形sinasinbsinc取值范围
三角形sinasinbsinc取值范围介绍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而三角函数是研究三角形性质时必备的工具之一。
在三角函数中,si na si nb si n c是一个常用的组合。
本文将介绍si na si nb si nc的取值范围及相关性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回顾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三角函数可以表示为:-正弦函数s inθ: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函数c osθ: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切函数t anθ: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这三个函数是数学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函数,与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密切联系。
二、s i n a s i n b s i n c的定义s i na si nb si nc是si n(s inα+si nβ+si nγ)的简写形式,其中α、β、γ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三、s i n a s i n b s i n c的取值范围我们将讨论s in as in b si nc的取值范围。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先假设α、β、γ都是锐角。
1.最小值s i n同一数组成的两个角的和的最小值为-2,即si n(θ+θ)=-2。
对于si na si nb si nc而言,最小值为si n(θ+θ+θ)=si n3θ=-2。
2.最大值s i n同一数组成的两个角的和的最大值为2,即si n(θ+θ)=2。
对于si na si nb si nc而言,最大值为si n(θ+θ+θ)=si n3θ=2。
在锐角条件下,s in3θ的取值范围在-2至2之间。
3.非锐角情况当三角形的某个内角为钝角时,s in as inb s in c不再局限于-2至2的范围。
这是因为当有一个或多个角为钝角时,对应的s in值可能为负数,而非锐角情况下的si n值仅在0至1之间变动。
对于非锐角情况下的三角形,si na si nb si n c的取值范围将会更大,这超出了锐角情况下的讨论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东省广州执信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三校期末联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ABC 的顶点A(-6,0) 和C(6,0),顶点B 在双曲线2212511
x y -=的左支上,sin sin sin A C B
则-= 答案:56
2(北京市东城区2008年高三综合练习二)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
c ,且a =3b sin A ,则cos B = .
答案:3
22 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08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
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测得∠BCD =
15°,∠BDC =30°,CD =30米,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60°, 则BC= 米, 塔高AB= 米。
答案:152, 15 6
4、(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在ABC ∆中,a 、b 分
别为角A 、B 的对边,若60B =︒,75C =︒,8a =,则边b 的长等于 .
答案:4 6
5、(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08届第三次质检)在
的面积则中,若ABC BC AB A ABC ∆===∠∆,7,5,1200= ; 答案:4
315 6(河南省开封市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在△ABC 中,A=120°,AB=5,BC=7,则
C B
s i n s i n 的值为 。
答案:5
3 7(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08届高三上期末)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
c ,若4,222=⋅+=+bc a c b 且,则△ABC 的面积等于 。
答案:4 3
8(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有一解三角形的题因纸张破损,有一条件不
清,且具体如下:在ABC ∆中,已知45a B =,____________,求角A . 经推断破损处的条件为三角形一边的长度,且答案提示A =60°,试将条件补充完整.
答案:2
c = 9(湖南省株洲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若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小边
长与最大边长的比值为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0,12
) 10(江苏省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已知△ABC 三边a ,b ,c 的长都是整数,且
a b c ≤≤,如果b =m (m ∈N*),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 个(用m 表示). 答案:(1)2
m m + 11、(江苏省泰兴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调研)在∆ABC 中,60A ︒∠=,3AC =,
那么BC 的长度为 ▲ . 答案:7
12(山西省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在△ABC 中,C B A c b a b A s i n s i n s i n ,3,1,60++++==则
面积是 等于 。
答案:3
392 13(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200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已知c b a ,,是锐角ABC ∆中C B A ∠∠∠,,的对边,若,4,3==b a ABC ∆的面积为33,则=c 答案:13
14(北京市东城区2008年高三综合练习一)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且.cos cos 3cos B c B a C b -=
(I )求cos B 的值;
(II )若2=⋅BC BA ,且22=b ,求c a 和b 的值.
解:(I )由正弦定理得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
0sin .cos sin 3sin ,
cos sin 3)sin(,
cos sin 3cos sin cos sin ,
cos sin cos sin 3cos sin ,
cos sin 2cos sin 6cos sin 2≠==+=+-=-=A B A A B A C B B A B C C B B C B A C B B C R B A R C B R 又可得即可得故则 因此.3
1cos =B …………6分
(II )解:由2cos ,2==⋅B a 可得, ,
,0)(,
12,cos 2,6,3
1cos 222222c a c a c a B ac c a b ac B ==-=+-+===即所以可得由故又
所以a =c = 6
15(东北区三省四市2008年第一次联合考试)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C =2A ,4
3cos =A , (1)求B C cos ,cos 的值;
(2)若2
27=⋅,求边AC 的长。
本小题考查和角倍角公式以及正弦、余弦定理 解:(1)8
1116921cos 22cos cos 2=-⨯=-==A A C 4
7sin ,43cos ;873sin ,81cos ====A A C C 得由得由 ()169814387347cos cos sin sin cos cos =⨯-⨯=
-=+-=∴C A C A C A B (2)24,2
27cos ,227=∴=∴=⋅ac B ac ① 又a A a c A C C c A a 2
3cos 2,2,sin sin ==∴== ② 由①②解得a=4,c=6 2516
9483616cos 2222=⨯-+=-+=∴B ac c a b 5=∴b ,即AC 边的长为5.
16、(东北师大附中高2008届第四次摸底考试)在△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
c b a ,,,22
sin 2sin
=++C B A . I .试判断△ABC 的形状;
II .若△ABC 的周长为16,求面积的最大值. 解:Ⅰ、)4
2sin(22sin 2cos 2sin 2sin ππ+=+=+-C C C C C 2242πππ==+∴C C 即,所以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Ⅱ.ab ab b a b a 221622+≥+++=,2)22(64-≤∴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此时面积的最大值为()24632-.
17(甘肃省兰州一中2008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
在△ABC 中,已知35=BC ,外接圆半径为5.
(Ⅰ)求∠A 的大小;
(Ⅱ)若ABC AC AB ∆=⋅,求2
11的周长.
解:(Ⅰ)由正弦定理,
︒︒=∠=∴⨯=12060,23sin ,52sin 35或A A A ……4分 (Ⅱ)∵11,2
1160cos ,60,211==︒︒=∠∴=⋅bc bc A …………6分 由余弦定理,108)(,3)(752222=+∴-+=-+=c b bc c b bc c b ……8分
3113536=+=++c b a
18、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a+b=5,c =7,且.2
72cos 2sin 42=-+C B A (1) 求角C 的大小; (2)求△ABC 的面积.
解:(1) ∵A+B+C=180°
由2
72cos 2cos 4272cos 2sin 422
=-=-+C C C B A 得 …………1分 ∴27)1cos 2(2cos 142=--+⋅C C ………………3分 整理,得01cos 4cos 42
=+-C C …………4分 解 得:2
1cos =
C ……5分 ∵︒<<︒1800C ∴C=60° ………………6分 (2)解: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即7=a 2+b 2-ab …………7分
∴ab b a 3)(72-+= ………………8分
由条件a+b=5得 7=25-3ab …… 9分
ab=6……10分 ∴23323621sin 21=⨯⨯==
∆C ab S ABC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