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4、城市的起源
(1)城市出现必备的条件
(2)形成时间 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商业、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3.世界早期城市的分布: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冲积平原上,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剩余农副产品
深化拓展
1.乡村和城市聚落之间的差别
差别 乡 村 城 市
景观
差别 规模
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楼
│ 考点整合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二、乡村聚落
1、概念 乡村聚落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在我国有集镇和村 落两种类型。 2、特点: 乡村聚落规模 小 ,功能 简单 ,聚落内居民流动性 小 。 3、乡村聚落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 周围自然环境 因素有 社会 因 素两大类,两者中 周围自然环境 因素的影响较大。 周围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社会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发展交 通,加 强各单 元之间 的联系
地形平坦、经济 发达、中心城市 多为特大城市
星座型
完善卫 星城服 务功能
受地形、资源影 响
散点型
交通联系不便, 资源丰富、地 难以组织较合理 形相对平坦 的城市功能和生 活服务设施
因地制 宜的规 划布局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一、聚落
1、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人类各种聚居地的总称,既包括房屋建筑,也 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判断正误: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2.聚落的分类:乡村与城市
主要产业活动 人口类型 规模 居民流动性 联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聚落的形成3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单元综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居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同样久远。
人类聚居〔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总称为聚落,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起点,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表达。
研究人类聚居就是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来考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从单元名称可以看出,本单元力求探索人类居住地——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聚落,尤其是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最强的区域。
聚落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形成的,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划、建造并管理好聚居环境。
本单元研究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为了寻求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找到聚居、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人类生活、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聚落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它的形式与规模,既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也要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人类的居住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贯穿本单元的指导思想,也是本单元教材的内容选取的出发点。
也就是说,要站在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城市化及其过程中的问题。
教材按照这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构架,基本上反映了聚落的形成、分布、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途径等各个方面。
本单元共安排5课。
第1~3课的内容是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其中聚落的形成1课,城市的区位因素2课。
第4~5课的内容是城市化及其过程中的问题,其中城市化1课,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课。
本单元要解决关于聚落的4个基本问题是:1.为什么要建立聚落?〔乡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2.聚落是怎样分布的?为什么?〔城市的分布、城市的区位因素〕3.聚落为什么会增长?〔城市化〕4.聚落增长带来了什么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聚落形成和城市区位ppt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交通条件 政治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农业基础
社会经 济因素
1、地形 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利亚)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太原、兰州、拉萨)
思考:读台湾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分 析台湾城市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台湾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 主要原因是台湾岛的平原主要集中在 西部,西部地形平坦,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肥沃,便 于农耕,人口集中,且有利于交通联系。 台中
世界城市的分布
3、河流
※ 河流为什么成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
河流的供水、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河流哪些地点容易形成城市? 河流入海口。如:上海、广州等 河运起点、终点。如:赣州、济宁等。 河流的交汇处。如:宜宾、重庆、武汉、九江、 梧州。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如伯尔尼、巴黎等。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 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 位特点?
武汉
平均气 温 ℃ 1月 7月 2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自然因素 1、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 同期。 3、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 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 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4、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 5、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 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6、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 7、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是我国的“光谷”。 8、武汉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日趋发达。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6.1聚落的形成(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 6.1聚落的形成(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一、丰富多彩的民居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数量最多,种类也多,而且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民居。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的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我国的民居形式也十分丰富。
下面摘要介绍几种最主要的:1.北京四合院这种住宅形式,称得上是我国最典型的传统住宅了。
其标准形式是:有两进(两个院子),南北向中轴线布局。
大门开在宅的东南角,进屋以后须转两个弯才能到里面的“仪门”,即垂花门。
这有个说法,因为转弯抹角,不让外人一眼望见宅内的情况。
门外小院之南是一排朝北的房子,叫倒座,多用作杂物间、仆人用房或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
门内大院之北,是一个大厅,这里是家中人们举行家族大事的地方,所以建筑很宽敞。
大院东西两侧是厢房。
大厅后面又是一个院子,院的北面是卧室,是家中长辈住的地方。
院子东西两侧也是厢房,一般都是晚辈居住的。
这种住宅,住的人家一般至少有三代。
2.江南水乡民居江南一带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文化也很发达,所谓钟灵毓秀之地。
古代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美的评价可归纳为六个字:“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水乡民居多临水而建,这里的交通,水陆并用,有好多住宅都设“水后门”,即前门是陆路,后门是水路。
内部布局是由几个院子(天井)组合而成的,与北京四合院大同小异。
但江南民居,凡比较富裕的人家,多在家里设花园,前宅后园,或东宅西园。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何园、个园,无锡的寄畅园等。
3.皖南民居皖南是安徽省长江以南的一部分。
这里民居多楼房,造得比较高耸。
白墙黑瓦,镶嵌在幽隐的青山之中,安谧、秀雅,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皖南民居的另一个特色是建筑物比较封闭,从外面看去,除了大门以外,只有几个很小的窗子,其余都是高高的白粉墙。
而山墙上往往造出很规则而又很美的马头墙,即顶部造出高高低低的墙脊,形象很有节奏感。
其实这种做法,其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火,也为了防盗。
2.3课时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甲聚落建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平坦,有利于人类定居
√B.减轻洪水威胁
C.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有利于发展水运
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减轻洪水的威胁。
(2022·山西大同期中)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对不
聚同
二
落 分 布 的
地 形 区 河 流
影地
响貌
二、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V”形谷
高原区: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 漫滩平原,聚落多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山前冲积平原和河漫滩平 原,聚落多呈条带状
二、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3)山区河谷
冲积平原向山坡 过渡的地带
要避开滑坡、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思考
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 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 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极少,如南 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思考
为什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3
结合实例,解释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规模及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 2 结合材料,分析聚落布局中的人地协调思想。(人地协调观)
目 ➢ 目标一 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录 ➢ 目标二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山区,由于地形崎岖,因此聚落的规模较小,且呈散居状态,D项正确。
3.(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
地理专题世界的聚落
世界的聚落
说说以下民居风格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北京的四合院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世界的聚落
一、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 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 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 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 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寒冷地区的气候, 风劲、雪大,厚实的 墙体可以抵御寒风, 保持屋内暖和。高耸 的屋顶,不易积雪。
世界的聚落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 完善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雨水多, 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 系统;墙体单薄,门 窗开得较大,利于通 风散热,可以保持屋 内干爽。
世界的聚落
读图,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什么关系?
世界的聚落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聚落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
世界的聚落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1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
母题导入 2.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 川、藏 “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
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 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
之一的“茶马古道”。据此完成(1)~(2)题。
(1)蕴藏着无尽文化遗产的“茶马古道”已成为世界上自然
风光最壮观、文化特色最神秘的旅游线路,吸引着世界各地
考点一
疑难剖析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特别提示】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的影响,又可以满足居民对淡水的需求 B.位于山前平原区,土壤肥沃深厚,便于发展农业 C.位于河流周围,便于从河流中直接获取食物,如各种鱼类 D.以上说法均不合理
考点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原始聚落已经有了公共墓地,这是原始的功 能分区。该居民区大部分由山脉和河流包围,加上人工开挖的 壕沟,安全防卫条件得天独厚。河流不但起到安全防卫作用,还 有供水和运输功能。聚落的形成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 结果。该村建在了山前平原区的河间滩地上,便于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活动。
预测展望
结合区域自然因素的分布及演变,考查其对聚落分布及演化的 影响。
考点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疑难剖析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
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
从防卫 出发选 择区位
利用河流防卫 利用海岸防卫
制高点和隘口
图7-1 重庆位置示意图
二、城市与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与城市 地形与城市 地质条件特别突出的是地震,这是对城市造成巨大灾害的一种力量。
它的特点一是力量大,二是突发性。
气候与城市 城市的建设与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
平坦而地 势稍高的地形是比较理想的。
中世纪欧洲,教堂往往 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 圣家族大教堂矗立在西 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
三、城 市 感 知
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印象并不相同,这是由 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 的。
从城市景观来说,对人感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路、界、节点、区和路标。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 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
城镇标准。 5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1 城市
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可设市: 1)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 2) 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
1.等级规模法则
奥尔巴哈1913年指出: 第2位城市的人口数只 有第1位的1/2,第3位 城市的人口数只有第1 位的1/3,依此类推。
2.首位城市法则
奥尔巴哈-济普夫法则:Pr=P1/q·r
Pr为城市的人口数;r为人口规模等级;q为常数; P1.为最大城市人口数。
首位城市比下一级城市大许多倍,共 同构成有机联系的城市系统。 首都不一定是首位城市;一国可以有 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 法则明显。
古罗马城
人文地理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城乡结合部或城乡边缘区,城市前进、乡村 后退,城市平面扩张
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
•城市的“触角”,为城市外围扩展提供动力
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部分工业项目的外移,带动城市化规模的扩大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促使住宅外围扩展,带动其 他城市职能部门的外移
分内外城。 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①随帝国主义的侵略,外国资本输入
或影响而产生较大变化的或新兴的城市,如青岛、重庆、武汉等;②原 来封建社会兴起的城市,由于受帝国主义影响及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而发 生变化的城市,如北京、西安、石家庄等 ;③交通的发展与工矿的建立 出现新兴城市,河北的唐山、湖北的大冶等;④原来的城市,由于交通 路线变化与工商业的竞争而逐渐衰落,如扬州、嘉定等。
3.城市网络化(城市二三产业及住宅、基础设施的向外扩展)
【城市网络化】指以各种现代交通工具、通信手段、管理和绿地为载体, 以各类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市为基础形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 流、信息流和能量交换的城乡系统。
人文地理
§7.2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二、城市化进程
(四)逆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是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
人文地理
§7.2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二、城市化进程
(三)郊区的城市化 ——城市外围之外的环状空间
1.土地利用集约化 (城市对生产生活必需品需求的满足)
(1)作物的商品化;(2)劳动的商品化;(3)土地的商品化
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城市经济的转换和向外扩散)
接受城市经济的转换和向外扩散,工业-商业-服务业
第7章 聚落与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
一
二
三
四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特点 18 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注入了 工业革命 新的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城 以后 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用地规模迅 速扩大,很快便形成了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图表导读教材图1.12 美索不达米亚灌溉平原上出现的古代城市 城市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农业剩余产品的供应,而灌溉等农业生 产技术的发展是农业增产的保障,中低纬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利 于实施灌溉。本图片则说明了古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和灌溉农业 之间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拓展延伸如何区分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特点也不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点: (1)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有院落;南方房屋多斜顶、无院落,房前屋 后都是农田、菜地。(2)聚落规模及密度不同。北方多为大型聚落, 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较大;西部多散居,密度较 小。(3)聚落形式不同。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分散型聚落和带状 聚落各占一定比例;西部多散居、流动性村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 点一
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哪些?不同地理 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1.影响乡村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条件 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 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 水源、地形 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 地或台地 侵袭 气候、地形、土壤、水 自然 气候、 地形、 原始采集、 渔猎时期,分布 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 因素 水源、土壤 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 的“食物仓库” 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 地形、 土壤、 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 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 水源 的食物 良好的平原地区 乡村聚落的区位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各种村庄
形 形 色 色 的 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聚 落
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 周围自然环境 水 足够的食物来源 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
平 原 上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耕地面积大。
带 状 分 布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接近水源,并能防止洪 涝灾害的侵袭。
沙 漠 边 缘 的 乡 村 聚 落 分布原因:聚落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
华北平原上的聚落
活动
观察下面两组乡村聚落图片并讨论:
流动聚落
单户型聚落
1.它们的分布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第一个图是一个流动型的牧村牧民 的住宅是一个个拆装方便的蒙古包(帐篷、毡 房)第二个图是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区的大农场, 村落稀疏而分散。
2.这两种聚落的形成,与他们所处的 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社会文化环境有 什么关系?
2. 简述城市的主要特征。
答案:(1) 以人为主体。人、物、空间是 构成城市的三要素。
(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人口、人类开 展的社会活动和各项设施都高度集中。
(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3.简述世界城市的发展阶段。
答案: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 段:城市发展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中世 纪时期:出现了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清晰的城市。 工业革命后:城市与周围乡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城市成为生产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了解世界城市的发展和我国城市的发展。
能力目标
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 和成因,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过 程中各自的特点,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7课时居民与聚落-世界的发展差异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点拨】 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欧洲的人口增长最慢,
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德国、匈牙利等。
第4页
(2)人口分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填空]
第5页
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
①描绘出: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②填出:D、E、F、G 的气候类型。
a.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字母 人口稠密区
第13页
二、聚落 1.含义: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 活动的场所。 2.类型乡 城村 市聚 聚落 落: :有 居民农主村要、从牧事村工、业渔、村、 服林 务场 业等等类型
第14页
3.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15页
(3)建筑风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文化、宗 教、社会观念等不同,聚落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第33页
[拓展应用提升] 3.读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 题。
第34页
(1)图示聚落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主要有( C ) ①地势平坦,利于村落建设 ②水源丰富,利于航运 ③两山 环抱,河谷开口向东南,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④黑土广布,土壤 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俞坞上下两村的空间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D ) A.俞坞上村主要向南北方向扩展,形成团块状村落 B.俞坞下村只可能向河流下游扩展 C.两村向周边山坡扩展,形成新的村落 D.两村连并,形成长条状聚落
关系
环境为主
造了自然环境
第32页
3.气候与房屋 (1)热带雨林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 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 还可以避免潮湿。 (2)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夜晚寒冷,昼夜温差大,当地房 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 入的太阳热量,窗小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3)寒冷地区: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 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地理第六章聚落课件PPT课件
技术进步
交通、通讯、能源等技术 的进步对聚落的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推动着聚落的 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聚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
01
02
03
04
生态优先
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经济高效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统一。
社会公正
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促进社 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施的分布。
绿色生态
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应注 重绿色生态,保护环境, 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
04 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自然环境
包括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等自然条件,对聚落 的选址、布局和形态产生 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政策法规等社 会经济因素对聚落的发展 起着决定性作用。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聚落的形成受到自然环境、资源 条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在自然环境适宜、资源丰富、交 通便利的地区,聚落容易形成和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 长,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 断完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02 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的特征
自然环境
乡村聚落通常位于自然环境优 美、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与
地理第六章聚落课件ppt课件
目录
• 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 乡村聚落 • 城市聚落 • 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 聚落的文化遗产保护
01 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指人类聚居的场所,通 常包括住宅、商业设施、公共 设施等。
高中地理聚落知识点
高中地理聚落知识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高中地理里超有意思的聚落知识点哈!
你们想啊,聚落就像是人类在地球上搭建的小窝儿。
比如说城市,那就是超级大的聚落呀!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的,多热闹哇!这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工作的地方。
还有乡村聚落呢!你想想那些宁静的小村庄,有古朴的农舍,有炊烟袅袅,是不是感觉特别温馨?就好像我小时候去的老家村子,那真的是充满了田园气息。
聚落的形成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哟!它得有合适的条件呢。
比如水源,人总不能没水喝吧?就像咱每天都得喝水解渴一样重要!还有地形,平坦的地方才好盖房子、种地嘛!你看那些山地里的村子,可就得找相对平缓的地方建聚落了。
而且呀,聚落的形态也是各种各样的呢!有的是沿着河流分布,像一串珍珠似的;有的是在平原上一大片一大片的。
这就好比不同形状的拼图,各有各的特色。
再说了,聚落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发展、变化。
可能会从小村子变成大城镇,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衰落了。
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啊,有起有落的!
那么,大家说,为什么有些聚落能一直繁荣,而有些却慢慢消失了呢?
大家可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呀!
我觉得吧,聚落真的是地理里特别有趣、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它见证了
人类的发展和变迁,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
我们了解聚落的知识,不仅能学到地理知识,还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呢!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 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 生产环境(经济环境)要素
? 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战争、行政、传统文 化)
4、水对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 水的作用:生命之源,聚落形成、发展的 必要条件
? 选择的区位: 接近水源地,以获得生产、生活用水 河、胡、泉附近的向阳高地、台地,以
城市规模 城市等级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镇)
中国人口:13亿 中国
100万人以 50~100
上
万人
20万~ 50万人
6万~20 万人
美国人口:2.47亿
美国
50万人以上
10万~ 50万人
2.5万~ 2500~ 10万人 2.5万人
背景知识:城市规模及其划分
? 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 用地规模,其中经济规模所涉及的指 标众多,因此一般用城市人口规模来 衡量城市规模。一个人口密度很小的 国家与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城 市规模的划分不可能使用同等标准; 而城市化过程中,同一地区的城市规 模划分标准也会随时间变化。
小结:
?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 1.聚落的概念、功能和组成 ? 2.乡村聚落的概念、组成、特点、类型 ? 3.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 4.水、食物和社会因素和影响 ? 5.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聚落
作业: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 聚落
形态
平原上密 集型乡村 聚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置
特点
自然 环境 生产 方式
村落的分布是跟当地的自然 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P4活动题
1、图1.6体现的是流动式的牧场,牧民住宅是易 拆装的蒙古包;图1.7体现的是美国中西部平 原地区的大农场,村落稀疏而分散。
2、图1.6:在干旱半干旱的温带草原地区,游牧 是当地人民的生产方式,随着季节的交替和牧 草的生长状况,牧民逐水草而居,牧区形成季 节性的聚落;图1.7:美国中西部的平原地区 多发达的现代化大农场,田间管理、耕作、收 获多以机械代替人力,所需劳动力少,单家独 户就是一个村。
形态
平原上密 集型乡村 聚落
位置
特点
自然 环境 生产 方式
带状乡村聚 沙漠边缘 水稻区分
落
乡村聚落 散型乡村
聚落
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聚落
形态
平原上密 集型乡村 聚落
带状乡村聚 沙漠边缘
落
乡村聚落
密集型(团状) 带状、串珠状 分散型
水稻区分 散型乡村 聚落
分散型
位置 平原
特点
自然 环境 生产 方式
规模较大, 房屋密集
村聚落
特点 住宅形式 区域
聚落规模及 聚落形式 密度
北方
多平顶房,住 多为大型聚 多团状聚落
宅有院落
落,密度较
小
南方
多斜顶,没有 院落,屋前屋 后都是农田或 菜地
多以中小型 聚落为主, 密度最大
团状聚落和 带状聚落各 占一定比例
西部
多散居,密 多散居,流
度小。
动性村落
活动:对比两种不同聚落的特征
美国西部草原
项目 概念
内容 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
组成
包括房屋、道路、设施和周围的土地
乡村聚落的特点
小
规 模
农
简
乡村 聚落
高
小
P2阅读我国乡村聚落的类型
类型 分类
地位
集镇
中心集镇 一般集镇
大多是乡政府所在地
介于乡村 和城市之
位于若干中心村的中心 间的过渡 性聚落
中心村 村落
自然村
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背景知识
点状聚落(散村)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的特色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概念、功能和组成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 (即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 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地方。
聚落的组成
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
防洪涝灾害
食物对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阶段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农耕社会)
获取食物 采集、渔猎 手段
食物性质 天然食物
农业 粮食
聚落分布 山林、河湖沿 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灌
岸、海滨
溉条件好的平原
影响因素 天然食物
土地、耕作方式、耕作水 平
社会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因素 影响
案例
战争 行政
带状乡村聚 沙漠边缘 水稻区分
落
乡村聚落 散型乡村
聚落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 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的特点
?规模性 ?非农性 ?密集性 ?中心性 ?开放性
思考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1. 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乡村——耕种,城市——上班 2、建筑等人文景观: 乡村——土屋,城市——钢筋水泥房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差,城市——好。 4、其他……
P5思考题
? 中国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城市发展 历史悠久,城乡经济、文化差异明显, 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大;
? 美国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城镇和乡 村生活水平差异较小,同等级城市人 口规模小,特别是中小城镇,人口规 模更小。
乡 按形态
村
线状聚落(路村、街村)
聚
落
块状聚落(集村)
(
农
农村(生产农作物)
业
为 主
按经济 山村(林业) 结构
)
渔村(水上人家及河岸聚落)
牧村(季节性聚落,帐幕聚落)
3、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水稻区分散性的村落
?乡村落村一般聚分布落在河最流附初近的带选向状阳址分高地布都或台会地 尽 可能地平接原上近的水村源落 地
摧毁乡村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毁灭了大 聚落;影 量乡村聚落;我国 客家土楼、广东 响乡村聚 开平的碉楼 的结构形态与防卫有很 落的形态、大关系。 结构等
大型工程 三峡工程移民等 建设导致 村落搬迁
传统 家族观念 李家村、王家村等(我们周边地区 文化 导致同姓 的村庄)
相聚
5、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乡村聚落
地形平坦, 降水较少, 河网稀疏 旱作农业, 农耕条件好, 开发历史久
丘陵区的坡麓 沙漠边缘的
平缓处、河岸
泉水、河流 附近
一些平原地区, 规模小,
规模小,分散 分散
丘陵地区,
干旱缺水,
河网较密的平原 沙漠
稻田中间地面 较高处
规模小, 分散
高温多雨, 河网较密
水田农业
绿洲农业 水田农业
技巧:如何区分我国不同地区的乡
各种建筑 道路系统
住宅、商店、工厂、学校、医院、 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建筑等。
内部道路、对外道路
公共活动场所 广场、公园
水源地 聚落内土地
池塘、河沟、井泉 空闲地、菜地、果园、林地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它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 焦地,主要分2种:集镇 和村落。
乡村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集镇
2、乡村聚落的概念与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