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的历史
造纸术的发展历史
![造纸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8e04a1ca76e58fafab0031f.png)
造纸术的发展历史一、造纸术发展的时间简表公元6世纪传入东临的朝鲜和日本以及南临的越南公元751年传到中亚的撒马拉罕,阿拉伯人学会造纸术公元793年传入伊拉克的巴格达9世纪传入非洲11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西班牙13世纪后半叶传入意大利14世纪传遍欧洲15-16世纪传入美洲16世纪纸张在欧洲广泛流行二、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作出的卓越的贡献。
纸在未发明以前的夏、商、周时代,记载事物都是用龟甲和(兽)犬)骨作载体,也有极少用金属的。
由于刻字困难,只能作简要的记载。
清朝末年开始在河南安阳商朝都城遗址发现商代的甲骨文,就是以甲骨为载体的。
到了春秋时,用竹简和木简作载体的较多。
竹简是竹片,木简是木片,可以在上面写字,当然比用甲骨就方便得多,所以这是很大的进步。
但是竹简和木简也是比较笨重的,一片上写字很少,只好用许多简编起来成为简册信息处理,但简或木简使用和携带都极不方便。
后来有了丝织品,才逐渐用缣帛代替简,作为书写的载体。
缣帛是蚕丝的织品,它虽然好使用,也轻便,但价格昂贵,不易普及。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的新型书写材料。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以植物纤维做原料的造纸术。
关于造纸术的发明问题,可能跟制陶和酿造的发现和发展相类似,显然不是一个人发明的,是经过较长的时期逐渐形成的,其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极盛的关键阶段。
三、造纸术的东传与西渐1.东传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便已传入东邻的朝鲜和日本以及南邻的越南。
纸和造纸术具体何时传入朝鲜已无从稽考,但是由于中朝接壤,可能很早就有纸和纸制书籍传入,这一年代应该不会晚于公元3世纪,而朝鲜造纸业的开始也应该是在公元4世纪,其造纸所用的原料、工具、技术都与中国相似。
朝鲜政府对造纸业十分的关心,其纸的质量也是非常的好,其品质之精良历来得到中国艺术家和文人的高度称誉,称其厚而坚牢、色白而光滑,特别适宜于书法和绘画。
造纸术的历史发展过程
![造纸术的历史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8081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5.png)
造纸术的历史发展过程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历史发展过程如下:
在西汉时期,古人用丝絮制成薄片,称之为“絮纸”,这被认为是中国造纸术的萌芽。
到东汉时期,蔡伦吸取前人的经验,对造纸术进行改造,用树皮、麻头、破鱼网等作为原材料,造出来的纸质地较细、价格便宜、便于书写,用途广泛,被人们称之为“蔡侯纸”。
魏晋时期,纸逐渐替代了竹木筒、绢帛,被人们广泛使用。
隋唐时期,造纸术在全国得到普及,生产的原材料扩大到树藤和桑皮。
唐代宣州造的宣纸,便于书写、作画、印书,并且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有“纸寿千年”之誉。
南宋时期,中国南方已开始生产竹纸,并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使文字的记录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https://img.taocdn.com/s3/m/636e6c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d.png)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中国古代以其众多的发明而闻名于世,其中最重要的四个发明之一就是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人类的书写方式,也对世界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造纸术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全球文明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起源于西汉时期,具体的发明者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之后,造纸技术不断演进,逐渐传播到整个中国,甚至延伸至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的一项重要特产。
二、制作过程造纸术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繁复而精细的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材料准备: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可采用竹子、桑树、麻类等植物。
这些植物经过剥皮、晾晒等处理后,得到纤维素质地较好的纤维原料。
2. 煮炼纤维:将纤维原料放入大锅内,加热并搅拌,使其纤维与水分分离。
然后再用水冲洗纤维,去除杂质和残余物质。
3. 搅拌浆糊:将经过煮炼处理后的纤维放入水中,进行搅拌,使纤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浆糊状。
4. 造纸工艺:首先,将浆糊倒入纸模中,纸模是一种竹制的框架,形状为长方形。
然后将纸模放在水面,轻轻晃动,使纤维朝向均匀分布。
随后,将纸模抬起,通过晾晒、压榨等工艺,使纤维互相结合并除去多余的水分。
5. 精制加工:接下来,将晾干的纸张通过烘焙或太阳晒等方式进一步加工,使其变得更加光滑、坚韧。
三、影响和意义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全球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1. 促进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出现使书写更加方便和广泛,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文字和书籍的制作大大加速,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2. 推动科技发展:造纸术的出现使得科技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纸张的出现改变了古代人们使用竹简、甲骨等材料的写作方式,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3. 促进对外交流:由于造纸术的重要性,中国成为了造纸技术的重要输出国。
纸的发展史(讲义)
![纸的发展史(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c85a5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a.png)
纸的发展史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上古时代——结绳记事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二、春秋时期——简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古代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得益于自然的馈赠,竹木在我国的广泛程度正如纸草之于埃及,贝叶之于印度,其能就地取材,相比较绢帛来说廉价易得。
竹子作为竹简的主要书写材料,其制作主要是经火烤之后去除竹子的多余水分,这一过程称之为“杀青”,这不仅可以防止变形,不易被虫蛀,而且便于书写,因此竹简也被称为“汗青”。
三、西汉——麻类植物纤维造纸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
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
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200年。
四、东汉——蔡伦造纸、左伯纸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任尚方令期间。
经常到洛阳近郊(今洛阳偃师区缑氏镇附近)收集制作材料,虚心听取建议,经过反复试验,创造了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的造纸术。
东汉末年,较有名气的“左伯纸”,是在“蔡侯纸”的基础上提升而来的。
左伯纸,原料多用麻料和当地丰富的桑皮原料。
当时起先用麻料,麻料当时来自普通百姓用过的衣服,及其他麻制品,如麻袋,麻绳,麻鞋等,因为麻料比皮料韧性稍差,后有采用当地丰富的桑皮原料,或者根据纸的用途两种原料相互配比,桑皮纤维是韧皮纤维里面最长的,其韧性可见一斑,而麻料虽然纤维短,但其滤水效果好,两者结合所捞制的纸,质量甚优。
纸的历史与发展
![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622ee7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e.png)
纸的历史与发展一、引言纸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本文将从纸的起源、制作工艺、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纸的起源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相传,公元前105年,汉朝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开创了纸的历史。
蔡伦使用植物纤维和水进行制作,最初的纸质粗糙,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纸的质量逐渐提高。
三、纸的制作工艺纸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纸是通过将植物纤维浸泡在水中,然后压榨和晾干制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更多的纸浆原料,如桑树皮、麻、竹子等。
同时,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改进,纸的质量和制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纸的发展历程纸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古代中国,纸逐渐取代了竹简、木版等载体,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在东亚地区,纸的制作技术传播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
而在西方,纸的制作技术最早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之后在欧洲迅速传播开来。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纸的生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五、纸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纸的出现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纸的发明使得书写和记录变得更加便捷,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其次,纸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使得知识更加容易获取。
此外,纸还在艺术、印刷、包装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纸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使用逐渐被数字化替代。
电子书籍、电子邮件等新兴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沟通方式。
然而,纸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功能,如书籍的触感、纸质文件的可靠性等。
因此,纸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是与数字化相结合,发展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应用。
七、结论纸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的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
虽然纸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它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造纸术发展史
![造纸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7d1ce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9.png)
请节约用纸
谢谢
• 又经四百多年,造纸术传到美洲。十九世 纪,澳洲也建起了造纸厂。
• 当美洲第一张纸问世的时候,已经是我国 造纸术发明后的1400多年之后。
造纸术发明后,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赶上并超过了西 方,在我们用的纸传递了1000多年的文明之后,欧洲第 一张纸才问世。
美国最大的报纸《纽约日报》说:历史上世界文化的 中心在宋代的中国。
我国的劳动人民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整个地球,为人 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的贡献。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纸的发展
• ①蔡伦的弟子孔丹进一步改良,造出了宣纸,成为千 余年来最适合于书画的纸张。
• ②东汉造纸术在我国推广后,造纸术在原料和设备方 面不断革新,出现了帘床纸模,可以反复捞出成千上 万张湿纸,纸大量的生产出来。
• 魏晋南北朝(公元3—6世纪),造纸术 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且开始向国外传 播。我国造纸术最先传到朝鲜和越南。 大约在隋朝末年(公元610年),由朝鲜 传到日本。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 朝的一些造 纸工匠把造纸术带到了阿拉
伯。十二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又把造纸 术传入了欧洲。
• 当欧洲第一张纸问世的时候,已经是我国 造纸术发明后1000多年之后了。
• ③在魏晋时,已经有人用黄叶汁将纸染成黄色,各种 颜色的纸从此出现了。
• ④在唐、宋之际,出现了暗纹纸。 • ⑤宋朝以后,除了书写、绘画用的纸外,还有装饰用
的壁纸、剪纸等,也很美观,行销于国内外。 • ⑥清代以后,机器造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中国传统造纸的手工业
退出历史舞台。
现代多种多样的纸
闪光纸 餐巾纸
锡箔纸 糯米纸
造纸术的改良者 为东汉时蔡伦 (62-121)。他利 用树皮、麻头、 破布、鱼网,经 过挫、捣、抄、 烘等一系列工艺 加工,造成了纸, 于永元十七年 (105年)献给和帝。 他造的纸称「蔡 侯纸」
古代造纸术的历史与成就
![古代造纸术的历史与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02eef1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5.png)
古代造纸术的历史与成就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发明不仅推动了文化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为现代纸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造纸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被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所共知。
本文将介绍古代造纸术的历史与成就。
一、造纸术的起源及发展据文献记载,造纸术的发明者是汉朝时期的蔡伦。
他发现用桑树的皮和其他植物的纤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后可以制成纸张。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古代文化有了更广泛的流传。
自蔡伦发明造纸术后,这项技术就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
到唐代时,纸张的质量和种类已经相当丰富,无论是在书法、绘画或书籍印刷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纸张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是作为货币。
唐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纸币,这对于提高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的规模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造纸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造纸术的出现、发扬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发展。
首先,纸张的使用使得传统的写作和绘画更加简便和方便。
在古代,写字和画画一般使用丝绸绸、铜板等材料,使用这些材料既麻烦又成本高,不便于普及。
而纸张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书写和纪录文献。
其次,纸张的使用为书籍的印刷与保存提供了便利。
在古代,手工缠书非常繁琐,纸张的使用可以极大地简化这个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纸张的保存时间较长,使古代文献保存的更完整和持久。
最后,纸张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至今流传下来的言传身教,使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得以保持连贯性。
三、造纸术发展的种种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纸张不断地优化、升级和发展。
在唐代时期,尽管纸张质量优异,但价格仍然不菲。
此后,唐代少数民族八思巴等人发明了糯米纸和野桐纸等新型纸张,价格便宜了许多。
明代时期,出现了用麻和蕉皮制成的纸张,其质量更上一层楼,可以用于珠宝、书法、绘画等精细制造行业。
作为目前最重要的纸张生产国之一,中国坚持一贯的创新和发展造纸技术的精神,不断地推陈出新。
现代的纸张已经拓宽了纸张的用途,有机纸、水泥包覆纸、复合纸、薄膜纸等新型纸张综合材料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eacf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c.png)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
蔡伦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人,其发明改变了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进程。
造纸术的诞生,让人类拥有了更加广泛且便捷的书写传递工具,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造纸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造纸术的发展历程造纸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蔡伦。
蔡伦是一位智慧卓越、勤奋好学的人,他曾经在天启年间担任水利工程师。
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接触到麻布、树皮等纤维材料。
他深刻地认识到,麻布、树皮等材料不仅可以缝制衣物,也可以制成平滑的纸张。
于是,蔡伦开始了漫长的试验历程。
他将麻布等材料煮沸,然后将材料捣烂并过筛,再压制成纸张。
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造纸术,实现了从纤维到纸张的转化过程。
这项技术,后来被传播到了全球,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造纸术的技术特点造纸术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
于是,我们不妨探讨一下,造纸术的技术特点和成果,是怎样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
1、造纸术的技术成果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提供了纸张这一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纸张的问世,取代了各种繁琐的书写工具,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
同时,纸张也促进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全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造纸术的文化价值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纸张材料的问世,为书法、绘画和印刷等文化形式的兴起,提供了远超以往的便利条件。
在历史上,造纸术曾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变革效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史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3、造纸术的意义造纸术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成果,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生态环境方面,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的生产工具。
而在社会经济方面,造纸术更是催生了非常庞大的产业链,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时期,造纸业的创新发展和极大提升,为人们带来了客观的福利效益。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1ec1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a.png)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本文将从造纸术的发明历史、制作工艺和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造纸术的发明历史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起源于东汉时期。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他用葛布、麻布等植物纤维材料混合水浆制成纸张,经过烘干、压光等工序完成。
这一发明为后来纸张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造纸术的制作工艺造纸术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原料处理、浆炼、造纸和后期加工等环节。
首先,需要选用植物纤维如桑树皮、藤条、草等作为原料,进行浸泡和清洗。
然后,将处理后的纤维材料与水混合,经过煮沸、过滤等步骤形成纸浆。
接下来,将纸浆均匀地倒到纸模上,并利用技术手段(如振动、吸水等)使纸浆均匀分布。
最后,纸张经过太阳晒干或加热烘干,即可得到成品纸张。
三、造纸术对社会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造纸术的出现解决了古代文字记载材料的短缺问题,加速了书写文字的传播和保存。
此外,纸张的可折叠性和轻便性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便捷,从而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递。
其次,造纸术的发明也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们通过纸质书籍学习和传播知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造纸术的出现促进了纸张产业的兴起,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其发明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繁琐而精细。
造纸术的出现为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纸张的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古代文字记载材料的短缺问题,还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造纸术的发明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纸的历史与发展
![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0c70a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f.png)
纸的历史与发展概述:纸是一种常见的文化载体和办公用品,它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纸的历史和发展,包括纸的起源、传播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1. 纸的起源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
据历史记载,当时的中国人使用蚕丝和植物纤维制作纸张。
这种纸张制作方法被称为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 纸的传播纸张的制作方法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纸张的制作方法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
在公元8世纪,纸张制作技术传入阿拉伯帝国,并在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 纸的发展在欧洲,纸张制作技术最早传入西班牙。
在公元12世纪,纸张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
纸张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改进,使用的原材料也从植物纤维扩展到棉花和麻等纤维。
4. 纸的应用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文化领域,纸被用于书写、绘画和印刷等活动。
在办公领域,纸被用于记录信息、打印文件和制作办公用品等。
此外,纸还被用于包装、建造和艺术创作等领域。
5. 纸的影响纸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纸的浮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纸张的制作方法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交流。
其次,纸的浮现推动了办公和管理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纸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使其成为一种环保的材料。
结论:纸的历史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中国传入亚洲、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纸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文化、知识和办公等领域的发展。
纸张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载体和办公用品,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6ce2f98bb4cf7ec4bfed05f.png)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希望你喜欢。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
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
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
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
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造纸术的发展史
![造纸术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0c09d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c.png)
关于造纸起源,大体有两种不同观点。
其一认为东汉(25-220年)宦官蔡伦(约62一121)于105年发明了纸,主要依据文献记载。
应当说在考古学新发现以前,此说千年来颇为流行。
其二认为蔡伦之前的西汉(前206一公元25年)已有纸,主要依据现代考古发现。
这是从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1893-1966)在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出土西汉麻纸(前49年)并提出西汉造纸说承袭下来的观点。
1949年以来,两种观点各抒己见。
除罗布淖尔纸之外,考古学家还于1957一1992年在不同地点发掘出了几批西汉麻纸(下图),且经科学工作者化验,西汉造纸说已有足够证据反驳蔡伦造纸说。
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他的历史贡献在于总结了西汉以来前辈们制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大批优质麻纸献于朝廷,利用官方力量使之改进与推广。
他倡导研制楮皮纸,完成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这一发明,扩充了原料来源,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
蔡伦是承前启后的造纸技术革新家。
在检验汉纸及做了古纸对比工作之后,笔者曾于1965年秋去四川、陕西等地农村产纸地区学习和调查了民间土法造麻纸技术。
结合陕西凤翔县纸坊村造麻纸的16步流程,经分析,最原始的造纸流程应包括:①浸湿一②切碎一③洗涤一④舂捣一⑤打浆一⑥抄纸一⑦晒纸一⑧揭纸(下图)。
从8步流程过渡到凤翔县的16步流程,中间应有一系列技术阶梯,是可能的阶梯有11种。
笔者取废旧麻头、麻布等为原料,在手工纸场用古式设备模拟上述11种实验方案。
凡重要的实验,至少重复2~3次,以排除偶然因素。
经研究,认为模拟实验的第4种方案,即①浸湿一②切碎→③洗涤一④浸灰水一⑤舂捣一⑥洗涤一⑦打浆一⑧抄纸一⑨晒纸一⑩揭纸,得到的产物具有西汉纸的特征。
经鉴定并在放大镜下与西汉纸对比、结果认为这一方案所成纸样与西汉灞桥纸在制造技术上属于同一阶梯。
西汉是麻纸萌芽阶段,纸产量不大,产地不广,质量欠佳,不足以代替简帛。
至东汉和帝时,在宫廷少府中任尚方令的蔡伦,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优质麻纸,于元兴元年(105年)献之于朝廷,得到推广,“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造纸的发展历史:从发明到现代工业的发展
![造纸的发展历史:从发明到现代工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79a2b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9.png)
造纸的发展历史:从发明到现代工业的发展造纸的发展历史:从发明到现代工业的发展一、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杰出发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左右。
据史书记载,蔡伦在东汉时期(公元1世纪)发明了造纸术。
他利用树皮、破布、麻头等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变了古人书写工具主要使用竹简、丝绸、甲骨等硬质材料的局面。
蔡伦的发明标志着造纸技术的诞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在中国的发明后,逐渐传播到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
在唐、宋、元、明等朝代,造纸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文化、教育和贸易的繁荣,造纸术传入了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
在这个过程中,造纸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三、造纸技术的改进在造纸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发明家和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和创新,对造纸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例如,在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文字和图案刻在特制的胶泥块上,再通过烧制将文字和图案固定在胶泥块上,从而实现了印刷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此外,在元代,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水印技术,将文字和图案的水印版制成后,通过在水中浸泡将文字和图案印在纸上,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更加清晰、更加美观的水印。
四、宣纸的制造和特点宣纸是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代表之一,产于安徽泾县。
其特点是质地细密、纹理清晰、吸水性强、书写效果佳。
宣纸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檀树皮、稻草等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宣纸的纹理和质地是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和打磨形成的,因此它的书写效果非常出色,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等领域。
五、现代造纸工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造纸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造纸工业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的日益稀缺,现代造纸工业也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
例如,采用废纸回收再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等,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
造纸术发展史资料整理
![造纸术发展史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6f152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f.png)
造纸术发展史资料整理造纸术是一种世界性的发明,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对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进行资料整理,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史上这一伟大的发明。
1.发明最早的纸张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100年至前1年,汉朝的宰相蔡伦研发了丝绸纸,是一种用桑树和麻叶为原料的纸张。
这种纸张质地细腻、质量轻,可以写字、描画、贴画,非常受到欢迎。
蔡伦献纸的创举奠定了中国纸张制造的基础。
2.纸张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纸张由中国传播到其他亚洲地区和阿拉伯世界,并最终传到欧洲。
公元751年,阿拉伯人攻陷了唐朝的高昌,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向东传播的步伐。
阿拉伯人开始从中国进口纸张,并将纸张制造技术带回家乡,不断推进纸张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在其中又有波斯与阿拉伯的强烈整合,波斯文化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
在9世纪的波斯,制作纸张的方法得到了革新,他们利用麻、棉、广布等植物纤维为材料,以滤水的制作方法,生产了质量很好的纸张。
在这个过程中,蒙古人在征战中,将中国的纸张技术带到了欧洲。
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国王们对纸张制造技术非常着迷,并向阿拉伯或中国请教制纸技术。
3.19世纪纸张工业的崛起随着美国和欧洲的工业革命,纸张制造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行业。
在19世纪初,发明了米波纸机,使纸张生产工艺实现了机械化,纸张的产量急剧提高。
之后,在20世纪初,纸张制造业进入了自动化时代。
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改变了整体环境,使得机械厂较早发布的纸张全面范围内对整个地表进行掌控,但也解决了面向中国印刷业的供应问题。
纸张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对人类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从丝绸纸的诞生到机械化纸张生产的推广,再到自动化纸张制造的兴起,造纸术在人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纸张的发明,使得人类有了一种便捷的书写媒介,为文化和知识的传承提供了重要条件。
纸张还是一个高效的包装工具,可用于保护物资以防止损坏。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7b036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e.png)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希望你喜欢。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
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
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
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
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纸的历史与发展
![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ed07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4.png)
纸的历史与发展一、引言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信息传递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纸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期全面了解纸的历史与发展。
二、纸的起源1. 古代纸的起源古代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中国汉朝,当时发明了著名的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汉朝宦官蔡伦,他将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制成了纸张。
2. 纸的传播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纸张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公元6世纪,纸张传入了阿拉伯地区,随后传入了欧洲。
到了13世纪,纸张已经在欧洲广泛使用,并取代了羊皮纸和蓝皮纸等。
三、纸的发展1. 纸的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不断改进。
最初的纸张是由植物纤维制成,后来又发展出了使用麻、桑、竹等材料制作的纸张。
制作工艺方面,从最初的手工造纸逐渐发展到了机械造纸,提高了纸张的生产效率。
2. 纸的种类和用途的扩展随着纸张的发展,不同种类和用途的纸张也逐渐出现。
除了普通的书写纸张,还有包装纸、卫生纸、艺术纸等。
纸张的用途也从最初的书写和绘画逐渐扩展到了印刷、包装、建筑等领域。
四、纸的应用1. 文化传承纸张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代书籍、文献和绘画等都是通过纸张进行保存和传播的,纸张的出现使得文化的传承更加方便和广泛。
2. 经济发展纸张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纸张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印刷业、包装业和纸制品制造业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环境保护纸张作为可再生资源,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作用。
纸张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纸的未来发展趋势1. 数字化对纸张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书籍、电子邮件等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对纸张产业带来了冲击。
纸张的需求可能会逐渐减少,但纸张仍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如便携性、可靠性等,因此纸张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https://img.taocdn.com/s3/m/7990b0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3.png)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古代创造了众多的发明和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且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之一便是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不仅在古代中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对全世界的纸张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造纸术的发展与历史背景造纸术的发展可追溯到中国东汉时期的西汉末年,即公元105年左右。
当时,蔡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张制造专家之一,他发明了纸张的制作工艺,并成功将其推广应用于社会。
此前,人们在书写和记录信息时主要依赖竹简、木简和丝织品等材料,然而,这些材料都不够方便,不易保存和传播。
因此,蔡伦的造纸术的发明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革命性的。
二、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蔡伦的造纸术是通过将植物纤维浆糊均匀地撒在细竹篾上,再经过压榨、晾干等工艺制作而成。
这种制作方法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耐久性,还大大降低了制作纸张的成本。
因此,造纸术很快就在中国各地推广开来,并迅速成为古代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中国的纸张制作工艺也日趋完善。
在唐朝,纸张的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进,通过调节纸张的材料比例和处理工艺,纸张的质量和光滑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唐朝还建立了大规模的纸张制作工坊,形成了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纸张制作中心。
这些制作中心不仅可以满足内需,还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将纸张输送到中亚和其他国家。
三、造纸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造纸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纸张的出现解决了文字记录和文化传播的难题,大大促进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由于纸张相比其他材料更加轻便便利,其使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除了书写和绘画,纸张还用于经济账目、官方文件和艺术创作等方面。
此外,纸张的普及也对古代中国的出版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造纸术的发明和落地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源支持。
纸的发明基础知识点总结
![纸的发明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0559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4.png)
纸的发明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纸的历史渊源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是纸的故乡,也是最早使用纸的国家。
古代的纸并不像我们现在使用的那样,它们通常是由竹子、树皮、麻料等植物纤维研磨制成的。
在中国,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有纸的雏形了。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纸的时期。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纸逐渐传入中亚和西亚,然后传播到欧洲。
在中亚和西亚的一些国家,纸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公元8至10世纪,伊斯兰教国家对纸的制作和使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古代印度,印度人也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纸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逐渐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二、纸的制作工艺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包括竹子、树皮、麻料等。
制作纸张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浆料的准备、浆料的造纸、干燥和加工。
1.浆料的准备:首先,需要将原料经过破碎、浸泡、漂洗等一系列工序处理成纤维素浆料。
这个过程中要掌握好原料的配比和浆液的浓度,以便获取合适的材料。
2.浆料的造纸:接着,将上一步中准备好的浆料倒入造纸模,经过水泥或真空抽滤的方式,将纤维素在网上沉积,然后进行烘干处理,从而制成一张张纸。
3.干燥和加工:将造好的纸张晾晒干燥,然后进行平整、压光等一系列加工工艺,最终形成成品纸张。
三、纸的种类现代的纸种类繁多,按照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木浆纸、草木纸、亚麻纸、棉纸等。
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印刷纸、书写纸、包装纸、特种纸等。
木浆纸是最常见的一种纸,它通常是用木浆作为原料制成的。
草木纸是指用类似草、竹等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张,通常质地比较粗糙,适合制作艺术品或手工制品。
亚麻纸是指用亚麻纤维制成的纸张,特点是质地较厚,质感比较好。
棉纸则是从棉花中提取纤维制成的纸张,质地柔软,透气性好。
四、纸的用途纸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有书写、印刷、包装等几个方面。
在书写方面,纸作为书写、绘画的介质,被广泛使用。
在印刷方面,各种图书、报纸、杂志、广告等印刷品都需要用到纸。
纸的发明过程和纸的故事资料
![纸的发明过程和纸的故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022cc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8.png)
纸的发明过程和纸的故事资料纸的发明历史1、先秦-漆器:先秦时期的漆器就是类似于今天的纸张,漆器上写有文字;2、西汉-竹簿:西汉时期发明了竹簿,用竹整篆写正文,是最早的书写宣传工具;3、东汉-轴纸:东汉时期发明了轴纸,用竹制成类似于今天的棒条,告知政令和宣传信息,是当时最常用的传达工具;4、晋朝-竹纸:晋朝时期发明了竹片织成的类似纸张的竹纸,都是竹编制成的;5、南朝-小叶抄:南朝时期发明了小叶抄,用树叶缝制的手写材料;6、北魏-草纸:北魏时期发明了草纸,用稻草细碎缝制,将毛线打成细碎纤维抄在细竹茎上;7、北宋-桐皮纸:北宋时期发明了桐皮纸,是将桐树皮拍烂,加入抹布用水搅拌至成糊状漂浮收集,再把它们牢固地摊在蒸笼木板上晾干,最后经过把绒毛刷去拍打,变成浑浊状浆状纸;8、南宋-冰棍纸:南宋时期发明了冰棍纸,采用藤蔓与柳枝结缕,然后用木棍捣打,一般要经过三次结缕,才能粘成一张棍纸;9、元朝-杨贴纸:元朝时期发明了杨贴纸,是将杨树叶片拍烂,用抹布混入浆糊,然后把它们摊在火棉纱上晾干,最后用绒毛掸去,就变成了熊熊纸;10、明朝-宣纸:明朝时期发明了宣纸,一方面用竹子制成类似纸张的丝绸,另一方面用木棍结缕成棍纸,都是最早的宣传纸。
纸的故事纸的产生历经漫长的时间,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者。
从古至今,纸的历史,就像一部发展史,历经了多次变革,早已被人们广泛使用。
一百多年前,这个民族英雄崛起,来自河北唐山的企业家吴大维,他经营家族传统手工造纸厂,开创了一处“新纸”业,从此全面推进了纸张行业的现代化,掀起了原禄造纸企业历史上最短期内突破百年的发展壮举。
纸的发展迅速,也影响了吴大维本人的生活,他的家族经营厂均由他一手掌控,更在他的心中产生了向上的梦想,就是要把原禄大事业推上另一个更高的台阶!他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投资发展一种新式的更轻更坚的纸,他朝气蓬勃的精神影响了他的家人,让全家人一起为此奋斗,这种新纸使用了福建原来竹子和桃花梨木浆纤维,经干燥压缩后形成一种更加坚硬耐用的质地,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原禄文化纸和原禄可循环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纸的历史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
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叶,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故用于纺织应是更晚一些的事了。
另外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楮皮),对枸皮纸曾有“楮先生”之称。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
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
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
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青苔、毛发等造纸呢?笔者根据这类纤维的特性来看,认为不大可能,毛发极少纤维结合力,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细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
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
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渭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
但用量很少。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
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
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
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
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见,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
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
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
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
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
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
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
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
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
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
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
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而发展,遍及全国。
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侍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格、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
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
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现代造纸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
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
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
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
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
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
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
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
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希望楼主能采纳!谢谢!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希望楼主能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