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10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10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10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 1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四、教具准备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一)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__,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__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

”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掌握生字词:园子、游戏、宽、草地、树木、绿色、桃子、香甜、好奇。

3.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

### 能力目标:4.能够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5.能够根据图片和课文描述想象出具体的场景并进行表达。

6.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游戏及其场景。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8.培养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并教育他们在游戏中注重团结和友爱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录音和图片。

2.学生课堂练习册。

3.教学笔记和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园地的景色以及里面可以进行的游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语文园地一》1.听录音,跟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2.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及感受。

3. 听音练习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赏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课文赏析。

5. 反思与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梳理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属于自己的“语文园地”场景图。

2.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场景的短文,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掌握了生字词,并通过朗读和赏析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听录音,跟读课文,每天朗读3遍。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写一篇五十字左右的作文,描述一次有趣的游戏场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语文领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抓住自然景观或旅游景点的奇特之处,按一定顺序介绍、描写,写清楚其奇特之处的形成。

3、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5、通过读对联,辨析“好”字的读法,懂得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通过读回文句体会汉语的奇妙。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研究本组课文自然景观的表达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当中去。

写清楚自己要描写的自然景观或旅游景点的奇特之处的形成。

教学难点:表达时要抓住自然景观的特点。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本组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幅瑰丽壮美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峭壁深渊、怪石XXX虽然神奇,但是风雨雷电、花鸟虫鱼这些平常的事物也有它们令人称奇的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是哪一处自然景观。

二、小组交流,练描述。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窥察到的自然景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提出弥补意见。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观察的?(2)这处自然景观为什么值得你介绍给大家?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学生小组内练描述,教师巡查指导。

三、全班交流,补充修订。

1、各小组选拔刚才组内交流时描述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了美吗?从哪里感受到的?在前面表达的同学要接受台下同学的提问,随时补充表达的不足。

2、综合各小组的意见,选举人人以为介绍的自然景观最美的同学担任“最佳发言人”,选举出弥补最多的同学担任“最佳听众”,选举出一个人人都以为最美的地方为“最佳景点”,有时间的时分,人人集体去观赏一下。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同学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1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目标:1.学习10个一类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儿童的心愿得不到大人理解时的遗憾和无奈。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文本对话。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说出自身的心愿。

教学关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法、教师指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看懂图意。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和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男孩图片,让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男孩长胡子的图片,让同学说一说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3.男小朋友什么时候会长胡子?(长大后)4.你长大后想做些什么?5.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想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趣的小诗歌——《等我也长了胡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同学自由读、指读,要将课文读准确。

3.学习生字:(1)学生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蜘:zhi 虫8 蜘蛛:节肢动物,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在空气中凝成细丝,用来结网捕食昆虫。

生活在屋檐和草木间。

蛛:zhū虫6 蜘蛛、蛛网、蛛丝马迹蚂:mă虫3 蚂蚁:昆虫,雌蚁和雄蚁有翅膀,工蚁和兵蚁没有。

在地下筑巢,成群穴居。

蚂蟥、蚂蚁啃骨头、蚂蚁搬泰山蚁:yĭ虫3 蚁后、蚂蚁蝌:kē虫9 蝌蚪:蛙或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黑色,椭圆形,像小鱼。

蚪:dǒu 虫4 蝌蚪屁:pi 尸4 臀部屁股、屁滚尿流(形容非常惊恐或狼狈的样子)、屁话股:gǔ月4 大腿股票、股东、股份、一股泉水、一股香味、一股敌军搬:bān 扌10 迁移搬家、搬迁、搬动、搬运、搬弄是非、搬起石头砸自身的脚骗:piàn 马9 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欺骗。

侯马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观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教学

侯马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观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教学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短诗。
八、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倦鸟
斜阳
头白的芦苇
花牛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罗、眠、霸、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 )二:( )三:( )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
(镇海古塔、中山亭、观察台、小山)
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六、课后语文活动,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训练思维能力。
1。搜集徐志摩相关的诗歌并朗读。
2。仿照《花牛歌》的句式,尝试写一首小诗.
七、板书设计:
花牛歌
坐 压扁了剪秋罗
花牛 在草地里 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走 尾巴甩得滴溜溜
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推敲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确: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妙。

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屡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1、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

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适宜?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亮堂,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

〔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似看到了什么画面?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含两课时)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重点讲解,“堤”字偏旁是提土旁,不要写成“土”;“震”字上部不要写成“雨”;“渐”字三部分都要写窄、紧凑,“车”撇折的撇长折短;“余”字“人”要舒展,下边是两横、下横要长,竖钩在上横处起笔。
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圆
2.请展示你的识字绝招。
学生自己的识字方法,结合具体的汉字介绍。
3.多音字: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 蒙人(měng)蒙古 外蒙
号:(háo)号叫 怒号(hào)口号 号召
闷:(mēn)闷热(mèn)烦闷
4.词语积累。
请你找一找描写潮水的词语,把它们画出来。
2.请你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划分段落。
预设: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述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人翘首以盼的场面。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写了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主要写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3.请你朗读潮来前的情景,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力。
预设:
朗读提示:语速放慢、语调平缓,读出潮来之前钱塘江的宁静。
重读“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读出观潮人的热情、急切心情,同时感受大潮的奇特。
4.感受来潮时的场面多么壮观!请你读出来。
朗读提示:语速加快,语调激昂,读出钱塘江大潮的声势浩大。
5.激情过后,钱塘江恢复平静。请你读一读。
朗读提示:语速逐渐平缓,读出人们对钱塘江大潮退去时的留恋、不舍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开展同桌间、小组内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本单元课文学法,以“读文章,我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为话题,交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重点)2.朗读两组与声音有关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与同学交流。

能用表示时间短的词语描述一个事物,并写下来。

(重点)3.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款布局,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4.熟读并背诵王维的《鹿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好书写练习纸,有条件的可以搜集王维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总结回顾,揭示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对本单元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浩浩荡荡、横贯江面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月下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体会到秋夜幸福温馨的美妙意境;观赏了“倦鸟回巢、抖落斜阳”的奇丽画面;发现了花牛在草毡丛中有趣的行动;我们还感受到那满天繁星的迷人壮美……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的思绪飞得很高很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交流平台”来交流总结一下本单元习得的学习方法吧。

二、教学“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说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边读边想象画面)2.过渡: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张开想象的彩翼,我们能“看”得更高,“听”得更远,“闻”得更多……请同学们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教材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3.同桌交流,了解本次“交流平台”展示的内容。

4.开展小组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分角色,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过的文章,运用“交流平台”中的句式相互交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2)组织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①汇报交流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交流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文章景物的特点。

②范例展示: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仿佛听到潮来时那如同山崩地裂的响声。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能够听懂故事大意,并简单复述。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3.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二、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件准备。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引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预猜故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带读生字,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单词卡片,进行词语认读练习。

3. 听说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分析•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寓意。

5. 课文表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文复述•让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

•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重点。

•确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册相关题目。

•背诵本单元课文。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多媒体设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文表演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一、揭露课题由学生按照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千米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誉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唯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一、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二、把你看到的景物按必然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2)文章先向咱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二、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后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咱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五、熟悉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份,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份有什么关系?(前一部份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份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份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份)(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顾不暇)四、朗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咱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咱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咱们就一路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一)出示自学提示:一、“这些狮子真成心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二、细读描述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以为哪一种形状最成心思?为何?3、作者为何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二)小组讨论。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书写、识别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学准备•故事书籍:《语文园地一》•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内容,并引出主题。

•第二步:学习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故事,解释生字词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归纳总结故事的主题及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述并画出故事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引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学习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最后,在归纳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案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案1 教学分析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认识到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人为破坏,我们人类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从而弄明白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以及该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学情分析经过这一单元四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的学习,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这对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让他们通过观察说出垃圾的来源应该说问题不大,但要让他们说清楚如何处理垃圾却并不容易,因此结合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要引导他们图文结合,使学生在形象的生活环境中认识周围事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说与听的共同发展。

教学建议四年级学生在谈自己的想法时,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多,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威胁这方面感受不够深刻。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大量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另外,在课外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帮他们扩大调查内容的范围,加深保护环境的意识。

老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入手,利用现代设备教育引导学生看科教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在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3.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参与活动,讨论、发表对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见解;耐心听别人的发言,简明扼要地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

2.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1.尊重、理解对方,学会倾听。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1 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屹、昂”等12 个生字;会写“潮、剧、堤”等15个生字;理解“笼罩、屹立、人声鼎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词语;懂得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

【教学方法】想象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涨潮时的情形吗?想不想看?2.播放视频《潮水》。

3.你们喜欢吗?你们知道潮水形成的原因吗?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水一般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 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增大, 导致海水受到引力影响,然后出现涨潮。

想不想去看更多的更精彩的大潮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

(板书课题:1.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罩”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相关词语: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简单引导)(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学设计(简单引导)(人教版)

《观潮》教学设计(简单引导)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正确书写“笼罩、薄雾、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

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

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词所在的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卢沟桥的狮子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 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后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5、认识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四、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一)出示自学提示: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有的:蹲坐长吼有的:低头听有的:偎依熟睡有的:藏游戏有的:按淘气(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

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发散练习: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三、学习第三大段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

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附板书:2 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

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1936年逝世。

他是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

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

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

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

(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绍()馆()段()厉()弛()招()管()断()历()驰()(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

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

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

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

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

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

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

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书塾”是什么意思?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

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

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

(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

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

(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2)学生自学讨论。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

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

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

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

”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

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