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性质

——案例分析林环

一、背景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本节内容则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去发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综合来看,平行线的性质在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基础作用。二、教学片段

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并练习巩固后,我的例题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实际相关的。

例如: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我是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我说“:这既然是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就要……。”

一学生说“:把这个梯形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梯形后,我再引导“:那观察梯形的上下底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一学生说“:AB∥CD。”

我说“:在AB∥CD的条件下,要求的梯形的另外两个角与已知∠A,

∠B具有怎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争着回答,我注意一位平时不那么爱讲话的学生也举着手,所以请他回答,他说“:因为AB∥CD,所以要求的∠D和∠A互为同旁内角互补,∠C和∠B互为同旁内角互补,∠A,∠B的度数都知道了,就可以求∠C,∠D的度数。但是怎么写过程,我就不清楚了。”

我说“:很好,这位同学思路很清晰,利用的是平行线的性质3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那要怎么样写几何语言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写。”解:∵AB∥CD(已知)

∴∠A+∠D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100°(已知)

∴∠D =180°-∠A=180°-100°=80°

∵AB∥CD(已知)

∴∠B+∠C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15°(已知)

∴∠D =180°-∠B=180°-115°=65°

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º,80º。

例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巩固平行线的性质,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我还再做几道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巩固知识点,巩固平行线的性质的几何语言,然后让学生总结方法:遇到求角的大小或者是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者是互补时,先看题中是否已知两条直线平行,或者是隐含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有的话就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反思

本节课讲完后,我感到一丝欣慰,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学习劲头,突然领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成功的教学,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能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我有几个深刻的感受:

1、问题的引入:恰当地运用了教材例题,进行了知识迁移,体现了数学的奥妙与数学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新奇,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之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2、问题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3、问题的探索:把待讨论的问题设置成“逐层递进”形式,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和认识逐步加深,这种问题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问题的探索上,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

围。

四、设计说明:

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大胆的重组、加深,让学生先由复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基本图形,再利用现有条件:两条平行线或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及截线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用方法指导学生解题。

2、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和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

3、精心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不同方法和图形的变化,突破学生识别图形的难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