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l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

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

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

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二」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有很多不舍,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对于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弟弟妹妹们,她们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对于我们中班的弟弟妹妹也有很多心理话想对哥哥姐姐说。

于是设计这样一个互动活动目标设计:1、在与哥哥姐姐的互动中,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哥哥姐姐的祝福,体验这份珍贵的友情。

过程设计: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二、弟弟妹妹送祝福(尝试创编诗歌)三、互赠送礼物资源设计:哥哥姐姐准备一句话(诗歌形式);中班幼儿准备小礼物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能联系实际。

教师教学环境有序、互动、民主、和谐。

教师为人师表,有探求新知的热情二、课堂实录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大班三位小朋友进教室)t:大班的哥哥姐姐马上要毕业了,要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她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你们说。

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好”,“哥哥姐姐好”互相问好)。

让我们听听哥哥姐姐的心里话。

《祝福》教案4篇

《祝福》教案4篇

《祝福》教案4篇《祝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设想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__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A.小说的环境描写B.人物性格形象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5.三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3.以什么为线索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6.列出情节提纲明确:1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我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2.倒叙3.我的见闻感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鲁镇卫家山贺家墺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6.见板书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第一次脸色表黄----生活艰辛红润----青春的活力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第二次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没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第三次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语文课文《祝福》教学教案一《祝福》教学设计的撰写【问题】“祝福”的隐喻意义是什么?【材料】教科书《祝福》,《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洗澡》,《家——鸣凤之死》,《绳子》【教学设想】要理解《祝福》言语的隐喻意义,需要有展现封建时代妇女悲惨命运的阅读材料,将学生带入到《祝福》的阅读语境中,通过主问题牵引、挖掘细节来领会狂欢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摧残和迫害的农村妇女的悲剧。

基于此,本文的教学计划拟用四课时:第一课时学生阅读材料进入《祝福》教学语境,其余三课时分析文本。

【学习目标】通过挖掘细节、品读语言能深入文本,理解“祝福”的隐喻意义。

【过程设计】1.导入祝福,祝愿美好之意,在文中是一种祈求吉祥如意的祭祀形式。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在祝福狂欢下祥林嫂惨死的悲剧,不妨先来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和巴金的《家》中的截取的两段材料。

PPT展示《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老胡家跳大神,就实在跳得奇。

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而且是当众就洗的……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

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很快地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缸里去。

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熟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

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

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缸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

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这时候,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她的婆婆过来,赶快拉了一张破棉袄给她盖上了,说:“赤身裸体羞不羞!” ……有的竟觉得困了,说他要回家睡觉去了。

大神一看这场面不大好,怕是看热闹的人都要走了……于是痛打了一阵鼓,喷了几口酒在团圆媳妇的脸上,从腰里拿出银针来,刺着小团圆媳妇的手指尖。

鲁迅小说《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小说《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小说《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深刻体会作者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基本内容及其时代背景。

2.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2. 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阐述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例子,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阐述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子,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领悟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2.领悟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批判。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简要介绍《祝福》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探讨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看法。

2.讨论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祥林嫂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2.提问: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祥林嫂的婆家、四叔等。

2.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三、写作技巧学习1.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

2.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祝福》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提问: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二、课后作业分享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交流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祝福》的公益活动。

2.分组展示活动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社会价值。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小说的主题。

2. 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 难点:探讨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 点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引出《祝福》这篇小说。

2.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教师提问:祥林嫂经历了哪些不幸?3.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 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4. 主题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明确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及其在《祝福》中的体现;(3)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如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祝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生活关注;(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精神;(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相关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创作年代、作品类型等。

2. 故事情节梳理:详细讲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发展、高潮结局等。

3. 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2)探讨其他人物形象的作用,如四叔、阿Q等。

4. 主题思想探讨:(1)剖析《祝福》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2)探讨鲁迅先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5. 文学手法鉴赏:分析《祝福》中的象征手法、讽刺手法等,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把握;(2)人物形象的分析;(3)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文学手法的鉴赏;(2)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作品氛围。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针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文学鉴赏:分析《祝福》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讽刺等,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作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现实的勇气和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3)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刻画和社会背景的关联。

(2)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如何从作品中提炼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作品背景,揭示作品的社会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阐述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3)讲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主学习心得和小组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作品的重要知识点,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祝福》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祝福》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祝福》含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大班教案《祝福》含反思一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二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夹子》含反思三幼儿园大班教案《祝福》含反思一大班教案《祝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关心他人的情感,在做做玩玩中感受过新年的快乐,引发幼儿对新年产生美好的祝愿,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祝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过新年的快乐,引发幼儿对新年产生美好的祝愿。

2.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幼儿学会相互祝福。

2难点让幼儿动手制作新年卡片。

活动准备卡片、彩笔、贺卡。

活动过程1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事贺卡:这是什么?让我们来读一读贺卡上写的什么?原来这是一张新年贺卡,让我们也来做一张吧。

2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小朋友在制作贺卡是要将自己的祝福写下来或者画下来,要让收到贺卡的小朋友感到快乐和幸福。

(2)幼儿操作,教师帮助孩子写祝福语。

3评价孩子的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贺卡上的画,读一读祝福语。

教学反思1在谈话过程中没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2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没能及时帮助。

小百科:祝福,汉语词语,本意指祈神赐福,现泛指祝人顺遂幸福。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二大班教案《神奇的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不同物体下落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由于地球引力,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神奇的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由于地球引力,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感知不同物体下落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 4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 4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4教学目的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教学步骤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一、导入课文: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

(投影——鲁迅)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

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

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

“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健壮耐劳——“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被迫改嫁、强烈反抗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3)领悟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三、教学难点1.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探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基本情节。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情节,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基本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4. 案例分析:选取阿Q、祥林嫂等典型人物,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

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劳动人民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作品《祝福》的基本情节,并简要介绍作品背景。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选取你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阐述其特点和作用。

3.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评价与反馈1. 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学生的提高。

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

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

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11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祝福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育目的:通过诗歌朗诵等小故事,使学生了解我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以歌曲小品等载体,引导学生以小队形式开展活动,自觉地把尊敬老师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二、教育形式:以学生干部组织活动为主,进行自主性教育、现身说法和自我教育通过讲故事、同学上台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尊师、敬师、爱师三、环境设置:学生在黑板写主题,学生分小组围坐四。

三、教育内容:1、课前准备:以小队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诗歌和小故事。

四、教育过程:A:九月诗歌美好的季节B:迎着九月的和风,我们迎来了第28个教师节A:老师,您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别人。

B:老师,您是一只春蚕,身死丝尽,只为把温暖留给人间。

A: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B:记住吧,九月,这首献给老师的歌。

K—(1)班《为辛勤的园丁祝福》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朗诵伴轻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A::老师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刚破土的嫩苗,老师用春风般的关怀,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接下来请汪梦同学朗诵《老师,您辛苦了》。

A:谢谢汪梦同学的深情朗诵,想必大家对教师节的由来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考考大家。

(知识抢答)A:教师节是哪一年成立的?(1931)B: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教师节(9月10日)A:人们把教师比作什么?(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老师,是智慧的灯,传扬着时代不息的文明,传承中华的.美德,同学们对老师有着不同的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心中对老师的看法,或者是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生上台发言)。

A:谢谢同学们温馨的话语。

现在有请炳灿同学为我们献上一首歌。

非常感谢阿炳同学的深情演唱,现在让我们有请林老师、高老师为我们讲话。

(主持人带动大家鼓掌欢迎)。

B:谢谢老师的发言!同学们,让我们记住9月,让我们记住辛勤的园丁——老师(合)K—1班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挖掘本文的主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思考讨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挖掘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

文本比较长,给学生阅读分析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导入语:现代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和本文的主题。

1、(出示主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谁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2、围绕主问题,设计几个小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

思考她身边有哪些人?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内因。

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她的追求是什么?她为什么追求那样的生活?她有着怎样的道德观?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遭遇之间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3、学生思考,讨论。

4、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中肯评价,引导发言。

外因: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政权剥削、鄙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族权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走她,直接改变了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鲁四老爷家短工等普通群众夫权鄙视、奚落、嘲笑祥林嫂柳妈神权给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因:祥林嫂1)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但封建制度却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形象;这对矛盾,使她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使她欲死不敢。

《祝福》教学教案设计

《祝福》教学教案设计

《祝福》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了解小说反映的封建社会礼教对个体命运的摧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剖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底层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认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2.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封建礼教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2. 如何理解作者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基本情节,对祥林嫂的形象特点进行初步把握。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5.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6.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和思考,体会作者对底层劳动妇女的关爱。

7.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说反映的封建礼教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读后感质量: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于小说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鲁迅《祝福》原文。

2. 关于《祝福》的评论文章和分析资料。

3. 鲁迅其他作品,以便学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有更全面的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祝福》,初步理解情节,分析祥林嫂形象。

2. 第二课时:深入讨论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小组合作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教案设计
教案:《祝福》优秀教案-教案作者:东方的大卫《祝
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教案’祝福优秀教案。

(2) 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
化主题的作用。

一、导语激趣
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速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何种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叙开端祥林嫂来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

开头的序幕,交代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

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悲剧气氛,奠定悲凉基调;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九曲黄河,东流入海,只有具体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入海的全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在阅读活动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机整体,也必须对文章的有机结构作深入剖析,细心发现各部分之间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才行。

在把握了整体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也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在艺术上作出准确判断,因为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的作用,是解析评价各个局部的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

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专题品析,合作鉴赏
鉴赏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以及其他描写人
物的方法。

任选一个角度,可以化大为小深入研究。

如形象这一角度,
可以把视点集中于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上。

分组讨论,确定本组鉴赏专题,合作探究品鉴。

15 分钟后小组长将整理有序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交流过程中,本小组的
成员可以补充论证,其他小组也可以质疑或补充。

1、人物姓名鉴赏
祥林嫂:
⑴、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

说明她没有人
生自主权。

也说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

鲁四老爷:
(1) 、他与鲁镇同姓,又被称为老爷,说明他是地方权威人物、最高统治者,掌控鲁镇。

他的理学老监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鲁镇沉
浸在他礼教阴霾的笼罩之中。

(2) 、他书房里的对联写作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一个极大的
讽刺。

因为他一见祥林嫂就皱眉的态度与他可恶不干不净谬种的语言都
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达、他的心气不平、更不和。

而另一联
已经脱落,说明他的附庸风雅。

那脱落的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可以暗示他是个不明品节、无品缺德的人。

鲁四老爷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嘲讽与憎恨。

柳妈:
(1) 、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对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教案《’教案’祝福优秀教案》。

(2) 、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

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及广。

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

贺老六:
(1) 、俗话说六六大顺,而他贺老六是大不顺。

花钱娶来的是寡妇,婚姻不顺;死于伤寒,寿命不顺;儿子夭折,家门不顺。

(2) 、贺,有庆贺、庆祝之意。

而贺老六的人生最终一无所有。

大伯,即他的长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赶走了祥林嫂。

贺老六无喜可贺,有悲可哀。

贺老六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
情。

祥林嫂的婆婆:
⑴、卫家山人。

只卫护自己的家,是个专横贪婪的封建家长。

她应酬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并且又取了衣服。

为了
获得更多的彩礼,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当作奇货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得了八十千钱。

这就是她的从容和能干!
(2)、她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明这种专横贪婪之徒远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利用宗法家族权威无所不为的封建家长比比皆是,有一个广大的群体。

小结:小说《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祥林嫂、贺老六)的毁灭于其中,或寄寓讽刺(鲁四老爷、柳妈)于其里,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

2、爆竹声声话祝福--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
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圭寸建势力和圭寸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
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
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
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淫威对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
路。

第三次实际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

祥林嫂的惨死与
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
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结构完
善。

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
家的祝福。

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圭寸建礼教
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
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

祝福
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

以祝福为题更能揭
露圭寸建礼教、圭寸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
化主题的作用。

3、画眼睛的艺术--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眼睛是心之窗。

课文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肖像描写,描写的重点是眼睛。

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劳善良,安分耐劳的,她饱受生活的惨重打击后,在人们对于她的苦难的鉴赏、恐吓、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溃,极度悲哀与麻木。

最后变成眼睛间或一轮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侦破
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人,都有罪责。

生活在祥林嫂身边的人们,谁也无意逼死祥林嫂,但确实是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

中国人世代奉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这些人,又在不自觉的害别人,他们不约而同得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吞噬着祥林嫂一类善良的、不幸的弱者。

丁玲硕果这样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
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所以,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

(文章的意蕴,是贯注在文章生命机体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闪光。

在教学活动中,
怎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作出了回答。

叶老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鉴赏(审美实践)比作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起手来,随时会发现一
些晶莹的宝石。

这部分的设计在于把课堂真正还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专题,主动去发现,去研究,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中不断生成新发现与新见解。


四、拓展延伸
1、经典具有永久的可开掘力。

《祝福》中的艺术焦
点很多,请同学们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课后自己确立专题去阅读,去发现,自主研究并写出阅读体悟。

2、根据《祝福》的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

(提倡个性化的阅读。

努力摆脱从众的思维惰性,启发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站在书本之上,开拓崭新的个性视角,勤于探索,敏于发现,言人所不能言。

这一设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