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对数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的敏感度和理解程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培养数感的原则、方法和实践角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和思考的学科,学生要有强烈的兴趣和耐心,才能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
而兴趣和耐心的形成离不开对数学的正确认知,学生要明白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的应用广泛且深入,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要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校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内在规律和思维方式。
要关注数学应用的实践。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只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的意义和应用。
学校应该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和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学习态度,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关注数学应用的实践。
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数感,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一、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其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只有通过对数字、数量、形状等概念的感觉和认识,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学生的数感能力直接影响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着其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能够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创设情景激发数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数感。
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和思考,感受数字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和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其数感。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其数感。
可以引入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3.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运用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其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培养其数感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字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和规律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数感。
2. 注重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是学生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其通过感知和体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受和把握。
一个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字和数学概念能够感到敏感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学思维和操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
一、提供丰富的数学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教材和教具。
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几何模型、数学拼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提供各种数字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培养数感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数学任务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操作来感受数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数学研究等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数学中,培养他们的数感。
四、建立数学学习氛围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索。
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俱乐部、数学角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五、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感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六、个性化教学培养数感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数学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他们建立数感;对于数学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数学任务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材料、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建立数学学习氛围、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和个性化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指对数学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包括数学思维、数学直觉和数学创造力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和策略。
1.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数感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和想象。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数学模型、图形和实际场景,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智慧。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思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
2.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数学中存在着丰富的规律和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这些规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和例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这些规律。
3.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和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数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
可以设计一些拼图游戏、数学建模任务和实验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数学的奥妙和乐趣。
4.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数感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增强他们的数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5.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思维:数感的培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证明和思维训练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还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思维题目和游戏,让学生通过解题来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观察力、想象力、发现规律、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不断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和未来的发展。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
教师就要注重平时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发掘生活中的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掘学生生活中的数感十分重要。
例如: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受1厘米,1分米、1米、10米、50米、200米、400米等距离;到超市购物、称称、掂掂各种蔬菜、糖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0千克、1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等。
这些活动不但能够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教师要擅长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理解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比方:学习10以内数的理解中,在理解“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
学生例举出:1个苹果、1只鸡、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协助学生理解“1”能够表示1个个体,也能够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能够表示一个整体,也能够表示很小的物体。
发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其次、培养课堂中的数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能够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理解,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动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5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500毫升;有的说1.5升;有的说1500毫升;有的说21 1升。
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说明同样表示图中水的体积,能够用整数表示,也能够用小数和分数表示。
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三、发展比较中的数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和数量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和策略:1. 注重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呈现。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有时很难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和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具体的事物、实际的情境和有趣的故事来引入和讲解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形象和感性的认识。
2. 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机会。
数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游戏和活动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启发。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和合作。
数学交流和合作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拓宽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思路。
5. 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6. 加强数学启发教育的培养。
通过数学启发教育,帮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和发展数感的能力。
数学启发教育是一种看似简单,却能引发学生无限思维的教育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谜题、数学游戏和寓言故事等,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数学产生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自身的一种基本素养,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的心智,是学生数学的重要结构。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量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还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具有良好的数感的人,对于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
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乍的数感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一、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数感。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生活。
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并主动地探索,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在实践操作中增强数感。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巾,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死记数学,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增强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在数的比较中发展数感。
小学生一开始是用“数数”的方法来感受数的大小的,在自然数的大小中,从0开始数,先出现的数小,后出现的数比先出现的数大。
这样学生能感悟出25比24大一点,而100比10大的多。
学习了减法以后,学生又能通过它们的差的大小感悟数量的大小关系。
学习了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及负数的知识以后,学生明确了数轴上的点,在右边的点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知道了正数总比O大,O总比负数大。
学生的数感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一点点积累发展起来的。
四、在估算中形成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必须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对实际情境中数基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要让学生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能对自己估算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知和理解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之一。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将从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有关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数学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趣味数学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是一门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概念和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规律和定理,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教学视频、动画等,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感。
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环境也对培养学生的数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数感。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师还需要注意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困惑,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的数感。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认识、感受和理解数字和数量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下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空间的教学方法。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法。
多元化教学法是指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满足学生不同的数感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感特点,采用口头讲解、实践操作、数学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一)多种计数方法。
学生一开始学数学时通常只知道用1、2、3……来数数。
然而,这种计数方法容易让学生出错,对培养数感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介绍更多的计数方法,例如利用智力玩具、各种计数器等对学生进行计数示范,从而拓宽学生的计数视野,增强数感。
(二)视觉化教学。
视觉化教学是指通过图形、图表等视觉手段来呈现数学知识。
在数字的加减乘除中,教师应当采用视觉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作图、画图等方式,更直观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和数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活动(一)趣味数学竞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感水平,开展趣味数学竞赛。
通过比赛,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各种解题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感表达能力。
(二)思维导图与数学展示。
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线来连接每个数学知识点与思维过程,加深记忆和理解,提升数感。
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分析数学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通过视觉化教学,身体感知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密的科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感是指学生对于数学方面的敏锐度和感知能力。
一个具有好的数感的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数学概念,并且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数学的实际应用。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思维,并且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
通过灵活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如抽象、形象展示、归纳、逆向思维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增强数学直觉数学就像一种语言,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掌握其奥妙。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做题目的方式,增强数学直觉。
还要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整数、分数、几何图形等,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实际应用数学知识通常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数学的应用,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性。
四、注重启发性教育启发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解法,还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思考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尝试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挥其创新和发明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张卫霞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具体做法如下:一、体验生活——体验数感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
像一分硬币重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药片、黄金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体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千米、20千米的路程;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
如,你今年几岁?班级号是多少?你的鞋号是多少?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急救中心电话号码是多少?……这些数据、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种“亲数学”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创设情境——启蒙数感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
浅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策略
浅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策略数学是人类探索物理世界和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数感是指通过直觉、感性认识或思维体验习得的数学感受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很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问,不断探究未知领域,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感。
二、注重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是培养数感的关键,教师应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有挑战性、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思维工具,如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等,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数感。
三、重视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不仅在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而且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探究数学规律和数学方法,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数学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数感。
四、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数感的关键,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数学练习,让他们自主探索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数感。
五、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是培养数感的另一个关键。
教师应随时关注数学领域里的最新动态,引入最新的数学理论和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数感。
教学感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新课标高度重视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并把“数感”摆在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一位。
因为数感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使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来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而提供设定有用的策略。
一、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进行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数,并说一说这些小数。
例如:超市里各种物品的标价,如一瓶牛奶4.80元,一包糖15.23元,一件衬衫95.88元;体温计上的度数,如36.5°C,37.1°C等等。
二、在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中培养数感在进行长度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你能找出现实物体中大约是1厘米、1分米、1米吗?让学生借助尺子自主合作探索出课堂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1分米、1米的物体并写下来。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用尺子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并交流该如何记录,得出“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的结论。
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在教授外币兑换实践课时,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指导,各国使用货币不同,中国使用货币叫什么?“人民币。
”学生齐声回答。
美国使用什么货币?“美元。
”学生齐声回答。
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吗?学生能从情境图中得到“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563美元”。
那么1万元人民币又可以换到多少美元呢?学生分析得到:“1元人民币×10000就是1万元人民币,所以用0.1563美元×10000就能计算出兑换到多少美元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可以促使他们获得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真实世界,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
和数学概念的直观感受和认知能力。
有一个强大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
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教师
培养学生的数感。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探索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学
游戏和拓展题目,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三,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
以使用数学游戏、图形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数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平台,通过视听
效果帮助学生感受和认知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团队合作项目。
这些活动可以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
学生之间的小组竞赛,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和竞争。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并培养他们的数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形成
逻辑思维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作文,提高他们的数
学表达能力。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一、培养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理解和看待问题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是自然界万物之间规律的总结和抽象。
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给予数学更多的尊重和重视,从而树立一种正确的数学观念。
学生还需要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一门死板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抽象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善于用数学语言、符号和表达来描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二、激发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抗拒情绪。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入数学,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活动或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感。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三、提升数学能力除了培养数学意识和激发数学兴趣外,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关键。
培养学生数感的措施
培养学生数感的措施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学生对数量的感觉和认识能力。
培养学生数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
下面将介绍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感的措施。
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往往是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的学科,但是通过游戏和趣味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来让学生在玩中学,比如数独、数学拼图等游戏,这些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数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中,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购物时让学生学会比较价格、计算打折优惠,或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测量、计算的实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建立数感。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
提高学生数感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数感发展程度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水平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资源。
比如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而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来提高他们的数感。
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感不仅仅是理解数字和数量,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是许多学生却因一些原因,比如固有的思维模式限制、学习兴趣缺乏等缺乏“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了教师们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愿意探究数学的本质和规律的背后。
好的教学方法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问开放式、鼓励探究性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
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涵。
2.把数学教育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教育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数学教育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懂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寻找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案例,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容易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3.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
趣味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和娱乐中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换句话说,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比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4.鼓励探究性思考
数学是需要思维的,而思维的培养,并不是靠死板的练习可以达到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究性地思考问题,不仅发散思维,也能激发创新能力。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或创意数学,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些创新的思路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知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其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直觉感知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性质的感知能力是培养数感的关键。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数学规律的直觉感受。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游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寻找规律,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感。
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来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数学问题和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数学思维训练课程,提供一些数学思维训练题目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和锻炼。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多种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提了出来,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的长2厘米、一个鸡蛋的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
《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怀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例如,一位学生家里收到8袋花生,如果出售可以换到多少人民币,就要估计每袋有多少千克,每千克是多少元。
又如,一位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墨水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一种以上策略,必须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
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
例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动员编码,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简捷性上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论文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一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
的数感真实化。
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
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体验生活,在生活实例中启蒙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
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1.联系身边事物,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
例如在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计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计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2.感受生活实例,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例,并从中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采撷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有些同学不理解5-0=□,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5-0=5?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说有5个苹果,吃了0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吃,所以还剩5个,5-0=5。
生2:今天妈妈给了我5元钱,我现在一点也没用,还有5元钱,列式5-0=5……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确了不管5个苹果,5元钱还是其他物品,只要减去0,就都是从5个东西里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去掉,所以5减0还是等于5。
从而在这些生活实例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了数感。
三活动激智慧,在活动中发展数感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又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并自我建构数学知识过程的活动,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等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
发展。
1.构建活动平台,让学生感应数在何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把握数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应数无处不在,体验数感的存在。
如为了让学生感应信息数字化,教师构建一个活动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父母的居民身份证号码抄下并且解读。
当明白了身份证号各位数字所代表的信息后,请学生当一次校长助理,仿照身份证号码的设置,为学校设计全校学生的学号。
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应到数能表达和交流信息,而且数就在生活中。
2.开放活动时空,让学生感受数有何能学生对数学一般有枯燥无味、神秘难测之感。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开放活动时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之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如在认识厘米、米以后,我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结合估算实际丈量校园内某一地方的长度,进一步加深对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
往后我又随机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以绳子当篱笆,去围一块地,开展“看哪个小组围得多”操作活动,学生很有创意的想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围法,有在操场上围成长方形的,有靠一边围墙的,还有找一个角靠了两边墙围的……学生通过相互比较,最后择优选定了操作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就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单位概念教学“鲜活”了起来,学生也更加喜欢数学,更好地应用数学,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以人为本”,在估算中增强数感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
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综合运用,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这个口号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而且至今依然是数学教育的中心问题。
数学教学应
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
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装有各式各样(已标价)食品图片的小袋子,设置了一个购物情景:“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请你用15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
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购物方案,秋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综上所述,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