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
《大国崛起俄罗斯》课件
![《大国崛起俄罗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3786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e.png)
科技创新
俄罗斯在科技领域拥有较强实力,其科技 创新成果对全球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产生 积极影响。
THANKS
[ 感谢观看 ]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复杂多变,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两国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在某些 领域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反导问题
俄罗斯一直关注美国反导系统的部署和发展,认为其威胁 到自身的战略安全,是俄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叙利亚问题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支持叙利亚政府,而美国则支持 反对派,两国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博弈。
国投资。
国际合作与区域一体化
03
俄罗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如欧亚经济
联盟等。
CHAPTER 04
俄罗斯的文化与教育
文学艺术
总结词
俄罗斯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俄罗斯文学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他们的作 品深刻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此外,俄罗斯的艺术也独具特色,如油画、雕塑、音乐 等,在国际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统治
13世纪,蒙古帝国入侵并统治了古 俄罗斯,长达两个世纪,对古俄罗 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金帐汗国
14世纪,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统治 ,建立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 家,即金帐汗国。
近代俄罗斯
01
02
03
彼得大帝改革
18世纪初,彼得大帝推行 了一系列改革,使俄罗斯 进入近代化进程,成为欧 洲强国之一。
轻工业发展不足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消费品市场主要依赖进 口。
俄国的发展历程
![俄国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79dcb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7.png)
俄国的发展历程俄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以下将对俄国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1. 基辅罗斯时期(9世纪 - 1240年):俄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基辅罗斯是拥有强大文化和经济实力的中世纪国家,其在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2. 蒙古统治时期(1240年 - 1480年):俄国在此期间被蒙古帝国统治,虽然受到征税和剥削,但也吸收了蒙古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日后的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14世纪 - 16世纪):在蒙古统治下,莫斯科公国崛起为俄罗斯的中心。
伊凡三世将莫斯科公国提升为帝国,开始了俄罗斯的统一进程。
4. 拓展领土(16世纪 - 17世纪):在伊凡四世和彼得大帝的领导下,俄罗斯开始以军事力量扩展领土。
这使得俄罗斯获得了对波罗的海,乌克兰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控制。
5. 彼得大帝改革(18世纪):彼得大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引入西方技术和文化,推动俄罗斯朝现代化迈进。
这一时期标志着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欧洲大国。
6. 沙俄时期(18世纪- 19世纪):沙俄时期的俄罗斯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等事件释放了俄罗斯的实力。
7. 二十世纪初的革命与苏维埃时期(20世纪初):俄国的革命运动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最终导致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
随后,苏维埃政权建立,标志着苏联时代的开始。
8. 苏联时期(1917年 - 1991年):苏联时期俄罗斯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苏联解体于1991年,标志着俄罗斯的新阶段的开始。
9. 新俄罗斯时期(20世纪末至今):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俄罗斯取得了经济的复苏,加强了国际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总的来说,俄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各个时期的起伏与转变,从基辅罗斯时期开始,经历了蒙古统治、莫斯科公国的崛起、领土的拓展、沙俄时期、革命与苏维埃时期、苏联时期,到新俄罗斯时期。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1a4366c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c.png)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XXX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XX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公元XX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
XXXX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XXXX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XX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XXXX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
XXXX年XX月XX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
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
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
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
1、早期历史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2、基辅罗斯时期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
至X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
大国崛起_俄国
![大国崛起_俄国](https://img.taocdn.com/s3/m/e98f3288e53a580216fcfe99.png)
大国崛起——俄罗斯
扩张之后的俄国,处于落后之中,彼得一世能够奋力向欧洲学习,并且不惜动用兵力镇压以此带来的叛乱,战败之后,俄国能够飞速学习,是更加不易的。
后期,农奴制对苏俄的危害很大,面对矛盾,君皇尝试改革,却无法通过自己的改革来推翻自己,她根据法国的例子,使更多的人变成农奴,对外扩张,对内专制。
使得俄罗斯领土极度扩张,女皇也因此被称为大帝。
俄国甚至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
而俄罗斯在工业上和欧洲强国的差距,带来战败,俄罗斯又一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俄罗斯一次次的改革,相比一成不变的中国,俄国确实有着其强大。
在如此环境下,终于有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苏联的经济政策,得益于列宁的正确决策,他把资本主义的资本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而斯大林则再次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下,苏俄的工业落后,此时斯大林以中国的现状为反例,努力发展重工业。
苏联人做了很大的规划,发展计划经济,逃避了从美国蔓延开来的经济危机。
强大的五年建设计划,使得苏联变得强大。
苏联的经济发展,是如此的迅速,似乎如今的中国,也在不断地向当时的苏联学习。
但是似乎没有能取得像当时苏联那般伟大成就。
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会更加美好。
而与此同时,过快的发展,使得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也没有因此可以得到改善,甚至退后许多。
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不容许这种发展方式的。
相信中国的发展,有了此先例,中国一定可以用这种方式,发展得更加强大,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一定可以成为和谐稳定的新社会。
俄罗斯的两次崛起之路
![俄罗斯的两次崛起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7c63fa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1.png)
大国战略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转载政治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受国家成长的特殊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情所制约。
通过对俄罗斯民族经历的两次帝国兴衰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有规律可循的规律。
认识和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认识俄罗斯国家①是有益的。
不言而喻自近世迄今的国际力量结构大体保持不变是这些规律成立的前提。
所谓“大体不变”是指几个主体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版图不发生被大规模改观的情况。
在比如美国未崛起前俄罗斯的战略极限可伸至阿拉斯加但当美国崛起后它被迫只能收缩到白令海峡以西当日本崛起后俄罗斯又进一步向西面和北面收缩。
版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政治遵循合力原则。
那么俄罗斯国家兴衰都有哪些规律可循呢本文从地缘政治与历史分析的视角试图能找出其中的些许规律。
俄罗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及其分布规律俄罗斯民族从蒙古人那里汲取了巨大的扩张能量并因此赢得了世界最大的国家版图这个版图曾从波罗地海沿岸直抵阿拉斯加横跨东经20度到西经145度之间。
但也正是由于这过于巨大的国家版图使俄罗斯人在历史上不堪重负以至从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一次次后退收缩。
收缩总是较多地发生在离其政治中心——莫斯科——较远的远东部分。
俄罗斯比较自觉的因而也是和平的收缩发生在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和美国以720万美元成交正式签订了向美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协议。
②在当时的俄罗斯看来出售阿拉斯加既赚了些钱又赢得了与美国基于共同反英立场的友谊。
在此之后俄国便出现了被迫因而也是流血的收缩。
先是1905年败于日本并被迫在与日本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中让出其在朝鲜和中国的特权并将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割让日本。
1917年沙俄帝国解体从1918年初至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在国内出现了分裂以及有外国武装势力支持的割据叛乱南方有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叛乱在西北有尤登尼奇的叛乱同时德国军队继续盘踞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一带东线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
大国崛起之俄国篇
![大国崛起之俄国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d49c10b7360b4c2e3f6435.png)
叶卡捷林娜二世改革
• 1、她是远嫁俄国的德国人,像彼得大帝一样有雄 心壮志,并且不遗余力的为实现她的政治梦想而努 力。 • 2、她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为了筹措教育经费, 叶卡捷琳娜二世甚至放弃了皇室基金。1775年,在 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 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在18世纪末, 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 • 3、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 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但是却无疾而终。 • 4、她和彼得大帝一样,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道路
• 1、从大改革到斯托雷平改革,沙皇政府一次 比一次改革力度大,但是每一次改革都是旧势 力获得了收益,而人民群众却是受损者。这样 的制度变迁终于借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 外部冲击而终止。 •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 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 命出现高潮。大战爆发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 尖锐,革命形势迅趋成熟。二月革命之后, 1917年11月7日,列宁又领导了十月革命,建 立了世界上第以后,新经济政策受到了挑战。随 着斯大林的上台,经济模式最终被确定为苏联的工业化 战略。 • 2、斯大林制定了五年计划,目的是为了使苏联变成一 个世界工业大国,所以他的工业化蓝图优先发展钢铁、 煤炭和机械工业等重工业,消费者的需求被置于第二位。 计划者通过抑制市场、经济决策集中化的手段使用于工 业化的资源达到最大化,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 累工业化资金,造成了农、工业的不平衡发展。 • 3、对于苏联人民来说,工业化的代价是巨大的。斯大 林在推动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实行严厉的政治压制, 压制一切形式的抗议。为了保证思想上的统一,斯大林 还进行了大清洗。
新经济政策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方面起了积 极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1920年底,苏维埃 国家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国内经济却处于瘫痪 状态。农民暴动和暴乱频起,为了恢复经济,克服危机, 列宁决定恢复商品交换的“新经济政策”。 • 2、政策内容: • 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 在商业领域,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 • 肯定此前发布的吸引外资的《租让法令》 •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在生 产力全面复苏和高涨的过程中,大工业在国家生活中的 作用越来越清晰的显现出来。但是俄国工业化的任务仍 然十分艰巨。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https://img.taocdn.com/s3/m/e803287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d.png)
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
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Array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第八集寻道图强从每年的10月起,俄罗斯开始进入了长达六个月的漫长冬季。
1698年10月,莫斯科弥漫着比严寒更加肃杀的恐怖气氛。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000多名谋反的射击军官兵,被车裂、枭首和绞刑处死。
受刑的人们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面对最残酷的惩罚,他们手中举着蜡烛,大声地唱着赞美诗,在他们脸上表现出来的是愤怒,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
监刑的是沙皇彼得一世,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
射击军为什么要反叛自己的君主呢?这与彼得一世做的一件看上去离经叛道的事情有关。
一年前,沙皇曾匿名前往西欧留学。
荷兰赞丹,今天这里是一处普通的欧洲小镇。
三百多年前,这里却是欧洲最大的造船中心之一,这里建造的船只航行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1697年8月,赞丹来了一群学习造船的俄国留学生。
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彼得的人,自称是个下士。
这个身高两米多的下士,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和工匠们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饭,凿木头、造军舰、学驾船,由于手艺出色,他被师傅和工友们推荐为“优秀工匠”。
除了荷兰,彼得一世还到了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萨哈洛夫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在英国学习建筑学,他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中考复习之大国崛起之俄国
![中考复习之大国崛起之俄国](https://img.taocdn.com/s3/m/6e1d3c631eb91a37f1115c6b.png)
大国崛起之俄国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俄——苏联——俄罗斯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一战前,与英国、法国结成三国协约集团,并参加了一战。
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迫使彼得格勒人民不得不在列宁的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3、为巩固政权,新生的苏俄采取了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方面的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和叛乱,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1921年由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1922年,成立苏联,壮大了国家力量;在斯大林领导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但也导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在欧洲战场扩大。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展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参加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与中、美、英等国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参与了攻克柏林的战役,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6、二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华约”集团,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展开“冷战”对抗,即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对抗。
1991年底,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对抗随之崩溃。
7、二战后,苏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反而导致民族分离情绪高涨,“八一九事件”的发生则加速了苏联的分离,1991年底,随着独联体的建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从法律上终止了苏联的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俄国发展的历程概要
![俄国发展的历程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77bdd5e78bd63186bcebbc9e.png)
俄国科学发展的历程***(学号:********)E-mail:**********摘要从古俄罗斯建立国家开始,逐渐出现科学活动,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科学发展受到重视,到罗蒙诺索斯对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世纪的俄国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一大批科学家,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由于战争,军事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科学事业的发展却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彼得大帝以前俄国的科学发展状况科学的发展似乎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在中世纪时,俄国仍被战争和宗教笼罩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欧洲封建主以前期的人们的世界观基本相似,认为上帝无所不在,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活动,唯一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地方就是修道院。
所以,俄国早期的科学发展史比较落后的。
1687年,宗主教马卡里在莫斯科开办了全俄第一所高等院校。
后来学院开设了自然哲学课和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这个学校的创办促进了俄国科学的发展,著名的数学家马戈尼茨基就处于这个学校。
由于贸易种类的划分,社会对应用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手抄本《数字妙算法》之类的书。
机械知识的在17世纪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人们对物理、化学的原理和实践以及其它相关门类的知识的探索。
天文学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传到了俄国。
随着人们求知欲的不断旺盛,《自然科学百科全书》得到极大推广。
这时,俄国的科学开始有了发展。
二、彼得大帝时期俄国科学的发展1.彼得大帝改革带来的科学发展彼得是一个具有非凡的智慧、超人的才能、钢铁般的意志和用之不竭的精力的人,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而且他的目的性也很强。
他随时都佩戴着一枚镶嵌着宝石的戒指,上面有这样的题词:我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随时为自己寻找老师。
“他精通历史、数学、制炮学、造船等专业,他还经常参加体力劳动。
彼得一世对俄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军事、海军建设、文化等。
这次改革使俄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俄罗斯的大国崛起
![俄罗斯的大国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cb9ce46c6bec0975f565e2dd.png)
国防战略论文《正在崛起的俄罗斯》正在崛起的俄罗斯1.国防形势:俄罗斯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集中体现在建立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斗争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极力主张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以武力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俄罗斯主张建立各国平等、利益平衡、以国际法准则为基础的多极世界。
俄罗斯认为,当前国际军事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1.爆发大规模战争包括核大战的威胁在减少;2.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在发展;3。
多个地区力量中心正在形成;4.民族、种族和宗教极端主义在发展;5。
分立主义盛行;6。
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升级;7.地区军备竞赛在加剧;8.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在扩散;9。
信息对抗在加剧;10.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非法倒卖武器和毒品活动规模在扩大;11.美国建立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势头越来越大,修改和反对修改反导条约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俄罗斯认为,目前,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面临一系列潜在的外部威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0个:(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地位,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欧洲、中东、外高加索、中亚和亚太地区的地位,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在解决重大的国际安全问题时无视俄罗斯的利益;(2)北约集团还在加强,东扩已迈出重大步伐,它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北约已将不经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便可在其责任区以外使用武力的战略理论付诸实践,北约已把武力行动作为“人道主义干涉”的手段,北约对俄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大;(3)在俄边境附近可能出现外国军事基地和大型军事组织;(4)在俄罗斯国界和独联体外部边界附近发生军事冲突,而且这种军事冲突不断升级;(5)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在扩散;(6)一些国家对俄联邦提出领土要求;(7)一些国家对俄内部事务进行无理干涉;(8)针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规模迅速扩大;(9)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优势在扩大,试图将俄罗斯排挤出信息服务市场,他们已制定了信息战构想,对俄罗斯及其盟国发动信息战争的可能性在增加;(10)外国特工机构及所操纵的组织在俄领土上的活动猖獗.俄罗斯从对上述威胁的分析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北约本质是一个侵略性、进攻性和冒险性的军事组织,美国和北约的本意是反对俄罗斯的,他们不希望俄罗斯重新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大国,美国和北约不是俄罗斯的盟友和战备伙伴,而是潜在的主要对手和头号假想敌,俄罗斯军事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不是来自南方和东方,而是来自西方。
(大国崛起.俄国专题复习)
![(大国崛起.俄国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a1097fa417866fb84a8e92.png)
第四课时(辅导)(2012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主题:大国崛起2-----俄国专题复习(俄国史与中俄关系)目的:把握近、现代俄国(苏联)历史发展线索;从中获取成功或失败的历史启迪。
流程:一、名称的演变沙俄或沙皇俄国)----苏俄(苏维埃俄国)---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独联体中最大的独立成员)二、俄国史1、沙俄时期(1917年前)(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原因、影响。
(2)俄国与“一战”:“三国协约”军事侵略集团的重要成员;“一战”中协约国的重要成员;2、苏俄时期(1917—1922)(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
它是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
其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时期(1922—1991)(1)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2)斯大林模式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严重弊端成就: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6年,苏联新宪法,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严重弊端: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下---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计划经济;民主法治建设不健全等。
(3)苏联与“二战”:与中美英等国组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柏林战役)(4)“二战”后,苏联与美国长期争霸、对抗,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政治格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本国带来沉重负担。
(5)苏联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改病了;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政局动荡,把苏联改垮了,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2c9ec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1.png)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俄国的发展之路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1.莫斯科公国时期(1147年-1547年):从莫斯科公国起源开始,俄罗斯民族的统一和强大开始形成。
莫斯科公国通过与蒙古帝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逐渐扩张领土,吸纳邻国,增强自身实力。
这一时期,俄国的国土面积明显扩大,对外侵略也开始进行。
莫斯科公国最终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在1547年建立了沙皇制度。
2.彼得大帝时期(1682年-1725年):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帝国的创立者,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开始向西方看齐,学习欧洲的技术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
彼得大帝将首都迁至圣彼得堡,以打开一扇通向欧洲的窗户。
他积极发展海军,建造强大的战舰,加强对外海上贸易,提高俄国的国际地位。
彼得大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军事、经济和文化,对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稳定和扩张时期(1725年-1855年):在彼得大帝的继任者和后继者的领导下,俄国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俄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加强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俄国也积极拓展领土,进行战争征服,吞并了波兰、土耳其和日本的一部分领土,使得俄国的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作家,如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等。
4.俄国帝国时期(1855年-1917年):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俄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的大国。
这一时期,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铁路、工厂和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农业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
与此同时,俄国还积极扩张领土,征服中亚、远东等地区。
然而,这一时期也面临许多内外挑战,如克里米亚战争、十月革命等。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发展之路是从莫斯科公国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并在彼得大帝时期向西方靠拢、进行现代化。
然后,在稳定和扩张时期,俄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和扩张战争,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大国崛起之俄罗斯
![大国崛起之俄罗斯](https://img.taocdn.com/s3/m/925f1b818762caaedd33d4da.png)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史
• 在1950年以后,苏联工业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 根据联合国统计局发表的世界工业指数,以1950年 各国的工业生产为100,到1980年,苏联和西方国家 的工业生产分别发展为:苏联1264,日本2600,意 大利637,西德516,法国391,美国310,英国190。 即1950~1980年,苏联工业增长远远高于除日本之 外的所有西方发达国家。 • 苏联工业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尤其是进入80年 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速度大大下降了,但是, 苏联工业发展速度仍不亚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史
• 彼得大帝执政时期(1689—1725年)进行初开始改革, 经济上由于国家的扶持而出现近代工业,但农奴制也 日益强化,手工工场基本上也使用农奴劳动。 • 18世纪下半叶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商品货币关系有 所增长,使用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增多。 • 但是,彼得一世及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偏重 现代化“硬件”,却不要西方民主政体的“软件”。 当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后,封建君主制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水平,俄国在同英美法德的竞争中再次处 于劣势。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史
• 1928~1937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 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 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 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 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 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 绩辉煌。 • 在苏联,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由于有计划地 发展工业,由于苏联人民的努力,苏联工业以前所未 有的高速度发展。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比1913 年增长11倍左右,工业产量超过德、英、法,成为 欧洲第一工业大国。
大国崛起--俄国专题
![大国崛起--俄国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ae8569783e0912a2162a91.png)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了中国的
综合国力。
启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中心等
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
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 路”的历程。
(1)辛亥革命期间,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西方 的路”具体指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翻清朝统治, 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1953-1957年期间,中国人在“走俄国人的路”
(1)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开创的道路: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路;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 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2)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中共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 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 了” 。列宁为了改正材料中的错误实施了什么政 策?这一政策如何帮助苏俄修正了经济错误?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用史实说明 斯大林模式主要成就。
开卷速查:P99 1、苏联解体的时间、直接原因和根本 原因分别是什么?
沙俄(16世纪中期--1917年二月革命) 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1年农奴制改革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改革历程)
回到资本主义道路:1991年苏联解体
开卷速查:P79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九集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九集](https://img.taocdn.com/s3/m/b8a8a661ddccda38376baf88.png)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序】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
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
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第九集风云新途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
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就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数万名工人、农民、士兵排着长队,来向他们的领袖告别。
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
来自西伯利亚的狂风怒吼着,如同随风飞舞的雪花,每个吊唁者的脸上都充满了失落和彷徨,苏维埃的明天怎么办?谁来带领大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途?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叶辛:俄罗斯人是非常适应非个性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也就有了社会主义。
当我们联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强大。
当我们为了一种思想或者围绕着一个人团结起来的时候,你明白我们非常需要英雄,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
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国和当时欧洲强国的距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而列宁对革命的执著,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
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37页PPT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3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2488b633687e21ae45a958.png)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大国崛起பைடு நூலகம்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充满曲折的俄罗斯崛起之路
![充满曲折的俄罗斯崛起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d1cc5844e518964bcf847c32.png)
充满曲折的俄罗斯崛起之路俄罗斯在彼得时代从一个偏安于东欧一隅的不为人知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的大国,开始与欧洲列强争夺,成了影响欧洲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叶卡捷琳娜二世支持法国波旁王朝,竭力破坏资产阶级革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打败拿破仑,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地漫步在巴黎街头,为欧洲的君主撑腰打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获得了空前的国际影响,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主宰着半个世界的命运。
但是,俄罗斯的发展、崛起、现代化进程并不是可持续的,表现为大起大落,甚至有时“进一步,退两步”。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遭到惨败,发展遭受严重曲折。
斯大林曾骄傲地宣布苏联用十年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用五十年、一百年走过的路,但是,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再次沦为二流国家,俄罗斯似乎又退回到了历史的起点。
2000 年以来在普京的治理下俄罗斯开始复兴,但 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俄罗斯带来重创。
如果说西方国家的崛起与现代化进程能给人以许多启迪、有许多值得吸取的经验的话,俄罗斯给我们提供的更多是教训。
俄罗斯帝国时期崛起的特点与教训俄罗斯从 17 世纪彼得大帝当政时开始发展和崛起,但这一进程不是持续的,呈现的是大起大落的特点。
1725 年彼得去世后,俄罗斯则经历了一段政权更迭频繁、发展缓慢的时期,直到 1762 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政。
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有过无所作为的保罗时期,亚历山大三世的反动时期,有过战胜拿破仑的辉煌,开疆拓土的成功,也遭受过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
俄国始终没有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而是被封建主义的残余束缚着。
俄国的发展与崛起的特点表现在:第一,俄国的迅速发展与崛起,都是与伟大的统治者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二世等。
欧美国家的崛起是社会前进、经济发展、思想进步的自然结果,一般是由内部自下而上自发的渐变过程,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结果,资产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999362ec172ded630b1cb659.png)
斯大林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开展五年计划 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 强有力的措施建立自己的工业。为此,俄 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 国家计划安排。苏联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 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 了一起。
斯大林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五年计划 特立独行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 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西欧资 本主义世界却在经历着震撼世界的经济危 机。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显现出来,与 资本主义的鲜明的对比吸引了全世界的眼 光。
大国崛起之——
俄国的发展之路
俄国的发展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时期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用野蛮的方式推动着俄罗斯的改革。在社 会生活方面,他强制改变人民的生活习惯, 推行西欧的礼仪服饰;在军队管理方面, 完全参照欧洲强国的模式编制和训练;在 工业方面,建立了大量的工厂。 彼得大帝的改革把所有人推向了忍耐的极 限,他强加给俄国人的压力,已经无人能 够承受。在他死后不久,俄国又回到改革 之前的状态。
斯大林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 1. 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 伤害,特别是农业。 2. 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没有能 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到改善,到斯大林逝世的时 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 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面对国外的政治封锁和国内的粮食危机和 政治压力,建立不久的苏维埃政府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能够个体地经营自 己的经济,允许市场的存在,利用资本主 义的市场经济,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得大帝时期
彼得一世回国后开始了一场社会变革
在经济上,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 的农村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提高商人政 治地位。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 事业(例如:命令所有俄罗斯人,剪掉长胡子,强行推行欧洲 的礼仪服饰。) 在军事上, 特别是彼得一世发动对瑞典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急 剧地改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使俄国从此在欧洲乃至世界崛 起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 在政治上,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 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 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 经济在大量出售资源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2006年俄罗斯 的经济总量超过1990年解体前。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丰富的资源为俄罗 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 齐全。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 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 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 各地。且俄国农牧业并重。
俄国的发展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 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 时期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 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 娜,叶卡捷琳娜二世与 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血 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 后裔,原名索非亚·弗 雷德里卡·奥古斯塔, 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普 鲁士王国的什切青, 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普 希金城,俄罗斯帝国女 皇,1762年至1796年在 位。
俄国的发展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时期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时期
俄国的发展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 期 各类政治制度探索 时期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彼得大帝时期
彼得大帝,是后世对沙皇彼 得一世的尊称。 彼得一世(1672─1725) 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奇·罗曼 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 洛维奇·罗曼诺夫之子,俄国罗 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 (1682─1725)。俄国沙皇 (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 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 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 握实权。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 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 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 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 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俄国的发展时期
十七世纪下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 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 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 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 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 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有东正教会袭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 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也超不过三个人识字。 为了追赶上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彼得大帝以学生身份 四处寻师问道。
彼得大帝时期
彼得一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 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他扶 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将俄国野蛮人民带向 了文明。 改革中,彼得一世排斥本国历史,用野蛮 和暴力的方式推动俄国文明的进程。 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 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时期
用野蛮的方式推动俄罗斯的改革。 在社会生活方面,他强制改变人民的生活 习惯,推行西欧的礼仪服饰; 在军队管理方面,完全参照欧洲强国的模 式编制和训练;在工业方面,建立了大量 的工厂。 彼得大帝的改革把所有人推向了忍耐的极 限,他强加给俄国人的压力,已经无人能 够承受。在他死后不久,俄国又回到改革 之前的状态。
寻道图强
大国崛起之俄国
说起俄国,大家会不会想起俄罗斯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俄国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
俄罗斯吧
其实概括起来: 现在的俄罗斯在 十月革命以前称 为俄国
国旗简介
• 俄罗斯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 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 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 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 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 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 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另 外一个说法是白色代表着自由,蓝色代表着守卫俄罗斯的圣母, 红色代表权力和力量。1991年8月21日比例为2:1的国旗正式启 用,并于1993年修改为现国旗比例(3:2)。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叶卡捷琳娜宣称自己是彼得一世的继承者,俄国将 重新回到彼得一世开创的道路上。她倡导平等,自 由,博爱的思想,试图采用与彼得大帝不同的方式 来推进改革。她大力发展教育,采用对内专制对外 扩张国土,追求俄罗斯的强大。 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 三次瓜分波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 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 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 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然而,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 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依靠武力 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 1856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 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 速跌落下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
女皇将俄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并使俄国在 此后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女皇在文化上做的贡献,特别是女性文学上 的贡献,是俄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她亲笔起 草了写《法典起草指导书》。此书通篇浮现着 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 同时,也拯救了彼得大帝在改革时造成的在精 神上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