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第六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

第6课近代新式文化教育的兴起

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 诞生 1898年 光绪帝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 • 地位 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影响
——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一、京师大学堂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
按1912年所定学制,只规定初等小 学可以男女同学,到1915年,袁世凯公 布《国民学校今》中,只准许小学一二 年级内男女合班上课,三年级以上,男 女生只可同校,不得同班。新文化运动 兴起以后,由于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逐步解决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 。
•3、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 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 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 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得到了各个 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中国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1898年,
北大校徽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 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 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 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 “以人为本”。
二 、《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三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1.报纸的起源
各色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 17 世纪初。直到近代外国人来华办报, 中国才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近代中国的报纸 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在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政治活动中,人 2.报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们都把创办报纸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 报 刊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 国创办外文报纸。 进 入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 人 纸开始出现。 们 的 生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办报出现高潮。 活

中国是如何走向共和的

中国是如何走向共和的
被 刺 后 的 宋 教 仁
不久后真相大白,谋杀宋教仁的主谋者,正 是堂堂的大总统袁世凯和国务总理赵秉钧。
《真理画报》揭露了刺杀宋教仁有关人犯
二次革命
宋教仁被刺和善后大借款 使革命党人认识到袁世凯 的真面目,重新走上了反 袁的道路。
1913年3月孙中山等人的合影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 准备的玺印。右印为 ‚中华帝国之玺‛、 左印为‚皇帝之宝‛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 ┨┃┃┃┛
三 民 主 义
核定地价、照价纳税 照价收买、涨价归公
胡汉民
梁启超
汪精卫
朱执信
•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大论战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主要分歧:
《民报》
主 共 和
《新民丛报》
主 专 制 以国民恶劣 故望政府以专制 以为革命 反以得专制
以政府恶劣 故望国民之革命
以为革命 所以求共和
张勋复辟:黎元洪请督军 团团长张勋入京调解。
1917年6月,张勋率 3000“辫子兵‛,借‚调 停‛为名,于6月14日进 北京。张勋入京后,拥立 宣统复辟。
宣统复辟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段祺瑞见 利用张勋逼走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在 日本支持下,以‚反复辟‛为名,组织‚讨 逆军‛,宣布讨伐张勋。辫子军一触即溃。 7月12日,宣统再度宣布退位。段祺瑞重掌 实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集体制作
本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中 国是如何走向共和的:
• 一、为民族生存寻求出路 • 二、改良与革命 • 三、走向共和 • 四、维护共和与推行专制的较量
• 一、为民族生存寻求出路 • 二、改良与革命 • 三、走向共和 • 四、维护共和与推行专制的较量

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ppt

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ppt

•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 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
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 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 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 八路军下辖三个师: 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 第一二O 第一二O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全军共4 全军共4.5万多人。
• 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
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 军共1.03万人。 军共1.03万人。 •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 1937年 1937年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 22日发表《 宣言》 宣言》; •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 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 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与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醒与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捍卫祖国的肉之躯铸就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钢铁长城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 帜
1.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 1.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 党当局的基本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采取 不抵抗主义。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率先举 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2.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1932年 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3.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 3.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 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 武装斗争。杨靖宇.doc 武装斗争。杨靖宇.doc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课件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课件

新文化运动等思想启 蒙运动,推动了中国 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 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对中国近代思想、文 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3
第六章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六章描绘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 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从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六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如妇女解放、劳工权益等,对中国社会 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供了反思和借鉴的机会
通过对第六章的学习,人们可以反思历史,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天 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1 2
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六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六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如政治改 革、经济变革等,加速了中国社会的 变革进程。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六章的内容涉及民族危机和民族意 识的觉醒,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 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六章的内容为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有助于避免重蹈覆辙。
问题
可以思考如何借鉴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为当今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提供启示和借鉴;同时,也可以探究中国近代史中其他重要事件和人物与抗日战 争时期的联系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第六章概述 • 第六章内容详解 • 第六章的影响和意义 • 第六章的启示和思考 • 第六章的总结和评价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一节

南京大屠杀
最后,用一段视频来结 束今天的讲课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的轰炸
华北事变的经过
1935年1月中旬,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 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 (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 政府批准北平(今北京)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世人所称 的“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 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 大部丧失。 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流氓发动“香河暴动事 件”,并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 11月11日,土肥原贤二向宋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其出任华北共同防赤 委员会委员长,限20日前宣布。25日,土肥原见宋哲元未如期宣布“自治”,转 而先策动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的冀东 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继续对宋及南京政府施加 压力。经过日军、宋哲元、南京政府之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2月18日,终于在 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 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 王克敏等为委员。
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国共对战《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暂时将对中国 “武力鲸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转变为有序推进的“渐进蚕食” 方式,即企图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国。这样,继东北之后,华 北顺理成章地成为日本侵略的下一个目标。
《塘沽协定》
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 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 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 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 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 北敞开了大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 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宣布对日作战,红军派出北上抗 日先遣队。
(五)七•七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 抗击日军的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 师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制造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毒气战和细菌战
☆劳工和慰安妇
总共战争死伤者达3500万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瓦“窑八堡一会宣议言旧”址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 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张学良为了迫 使蒋介石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 蒋介石。 ☆事变的和平解决为进行全国性抗战 创造了必要前提。
你认为这是 一次偶发事
变吗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对抗日根据地 集中大量兵力 进行“扫荡”
(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汪精卫一派
1938年底汪精卫等人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 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 据地。 ▲蒋介石一派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运动、中国政治家利用排日运动解决内政问题的作
法以及共产国际和中共对满洲的骚扰,动摇了“日 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本道 德、循正义、履正道”的“圣战” 。
5、“大东亚共荣圈”论
、“大东亚共荣圈”的范围,西起东经90度,
东至东经180度的广大地区。其面积占世界陆地
的1/4,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日本军国 主义势力进一步 控制本国政权, 对内镇压人民, 对外侵略扩张。
视频:抗战开始
“侵略战争有理”论
1、为复兴东洋文化而战。“中日事变实属创造新 文化的战争”。因为欧战以来,“民本主义文 明”渐次丧失其进展,使世界陷入对立和混乱 之涡中,而共产主义则举世界达到秩序丧失之 状态。欲救治此等无秩序之世界,必须求助于 “东洋之家族主义”。
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 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 731部 队人体 实验工 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视频:南京大屠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图”证如山
被烧死的同胞
蔡廷锴
蒋光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 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 动”、“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等口号,遭到国 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 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 会。会后,举行了更大 规模的示威游行。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六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六章

第六章辛亥革命一、孙中山与同盟会孙中山,名,号,化名,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的先行者,“”和“”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1894年,孙中山在组织,以“”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孙中山与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 ,孙中山被推荐为。

他提出同盟会的纲领“”;在机关报《》发表刊词,首次提出“”“”“”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标志着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

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小册P6)二、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发生于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是中国同盟会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1、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成功后,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911年12月,十七省代表齐聚;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成立;又选副总统,为内阁参谋总长;负责军事事务。

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国旗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华民国的诞生,结束了的统治;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

1912年3月11日公布实施了《》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哪些?及历史意义?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5、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1912年,在孙中山、黄兴的同意下,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了。

1913年为反对袁世凯进行了““; 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爱国将领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云南独立;1917年,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出师北伐,即“”。

目的是反对复辟和反对。

8.第六章PPT

8.第六章PPT

1938年春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7天7夜5万多字
“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 向。”------顾颉刚
顾延历 先安史 生出学 将版家 书的顾 捐《颉 献论刚 给持先 图久生 书战收 馆》藏 收。的 藏一一 。九九 五三 三八 年年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 • • • • •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1.取得平型关战役胜利 2.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3.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 (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在战略防御阶段,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 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 关键性的作用 •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 的抗日作战方式
•关于南京大屠杀
• 2001版 :“(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 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 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 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 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 大大折扣。 •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 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 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 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 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日本右翼粉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任意 歪曲事实,否认南京大屠杀,质疑东京大审 判。

2006年8月15日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小泉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6次参拜 靖国神社
中日钓鱼岛问题
•关于卢沟桥事变
• 2001版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 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 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 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 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 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 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 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 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 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 了事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 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 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 战争取代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 33、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 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 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 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
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
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 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 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 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第六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 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 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 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 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
41、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 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 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ppt课件

日本侵略军的装甲兵在进攻
日本采取的主要政策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扶植傀儡政权,建立汉奸组织 对于敌后根据地 用主要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请思考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改变对 中国的侵略政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 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 后,展开了烧、杀、 淫、掠“大竞赛”。 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 被集体射杀、火焚、 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 死者达30万人以上。
《东京日日新闻》报导: 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北军不抵抗,沈阳北 大营很快被日军占领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3年5月5日,鲁迅发表《文章与题 目》一文,对此方针做了深刻的揭露:
“一个题目,叫“安内与攘外”,由国民 党来做。它做来做去,就只有三种做法:
(一)‘安内而不必攘外’ ; (二)‘不如迎外以安内; (三)‘外就是内,本无可攘’”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日本军国主义者主 张:惟欲征服支那,必 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九一八事变
“何梅协 定”签订
上图:日本发行的南满铁路股票 下图: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大楼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奴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章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6章PPT课件
• 2、让学生了解国难当头,全民族同仇敌 忾、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培 养学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 3、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 的巨大作用,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 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坚强有力的 捍卫者。
• 4、让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
• 其二、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的1941 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 国抗战的重心。
• 其三、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 大反攻的决定性力量。
2、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 其一、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来看,国 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 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
• 其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 成为主要的抗战方式 。
57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8年8月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在江西德安以南的万家岭地 区与敌激战
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在忻口战役前线指挥作战中殉国
台儿庄大捷后日军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部队突围图为 38年5月19日中国军对撤离徐州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 38年到40年,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是由 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的过渡阶段,还不 是完全的相持阶段。虽然日本的侵华政 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 放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 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在整体 上抗战仍还比较积极。41年以后,蒋介 石国民党抗战就比较消极了,反共比较 积极。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2020/4/11
➢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 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抗日名将杨靖宇
2020/4/11
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英雄赵一曼
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 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 中国共产党开始与部分 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2020/4/11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20/4/11
进军南京途中“百人斩”竞赛的元凶
2020/4/11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细菌战与化学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因遭受日军细菌战 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日军 使用化学武器多达2000余次,中国军民直接中毒 伤亡人数近10 万人。战后, 至今还遗弃在 中国的200万发 毒气弹,继续 给中国人民造 成严重伤害。
100多年来,日本就是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 走下去:中日甲午之战,他们先夺得台湾;以 后又灭亡了朝鲜;九一八事变后,先后蚕食了 满蒙,七七事变后,大举入侵中国本部。五步 已经走了近四步,如果不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早就开始征服世界了。
自"东方会议"以来,田中的罪恶侵华计划 已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一步一步地变成 了现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六章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六章第四节

原因: 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 已经取得的阵地,尤其是为了发展这些阵 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 战争的领导权,是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 战的中坚力量。 (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 分裂,倒退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 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 共高潮,党给予坚决回击。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 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 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由于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 和斗争而被制止。
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尤其是为了发展这些阵已经取得的阵地尤其是为了发展这些阵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线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是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争的领导权是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三)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 的确立
1、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5月,毛泽东作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 部中进行。 1942年2月,以反对主观 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 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 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 全党普遍展开。
延安干部整风学习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 成语作了新的解释。他说: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 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 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 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 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了党的辩证 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通俗而又 生动的表述。 1945年4月,党的七大确立 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 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 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 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 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 指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4月12日,俄、英、美、法等国舰队聚集大沽口,再次照会清政府,“若 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 带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激于民族大义开始同情并参加义和团,以端 王载漪为首的顽固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部已占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经 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再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 直接出兵干涉,并在5月28日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议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 团。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899年10月,朱红灯在山东平原举行武装起义,并打败了前来镇压 的清军,取得了平原大捷。从此,义和拳改名义和团,并提出了“扶清 灭洋”的口号,转为公开斗争。义和团运动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了。到 1900年夏,义和团已发展到山东、直隶全省和河南省的一部分。迫于义 和团的声势,清政府被迫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义和团遂大批进入北京 城和天津城。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云南的天主教徒:
图左的男孩当时13岁,是方苏雅在 中国收的养子,叫林河。据说“他既像 个文人一样认识方块字,又像个家庭主 妇一样会做家务,”但他的父母希望方 苏雅教他学习欧洲的东西。无疑,他俩 身上的“十”字教会标志是他们必须躲 进法国领事署的原因。对于中国人,他 们是“假洋鬼子”;对于法国人,他们 是异族。这或许就是他们神情严峻、愁 眉不展的原因。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二节 从反教会斗争到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 直隶一带的民间的反清秘密组织。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义和拳的斗争矛头开始 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 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 带,手执大刀长矛。本图中展示 的,就是义和团战士的形象。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加紧胁迫清 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4月,当义和团运动刚在北京近郊发展的时候,驻 华公使格尔思就向清政府提出,要趁义和团“还没有强固和还没有在集于 北京周围的大队士兵中获得信徒时,有力地将他们镇压下去”。美、英、 法、德四国公使也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后,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 除,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山东、直隶两省,代为剿平。”
这是河北省遵化石门镇义和团的团旗。旗高 1.45米,底边1.51米,红布为底,白布缺口镶边。
1900年春,石门镇绅士栾印凤家女仆出面组织 义和团,称大仙姑。秋天,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一 支德国军队闯入遵化,义和团英勇抗击,最后因寡 不敌众失败,大仙姑遇害。德军从天仙宫正殿佛像 下抢走了这面团旗。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 理格罗提渥访华,亲自将这面义和团旗交给了周恩 来总理。该旗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1900年6月,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进入 了天津城。他们划界管辖、张帖文告,揭露外国 侵略者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很快天津成 为主要的反帝战场。图中所示的就是义和团在天 津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百姓的情景。
北京城内的第一个神坛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团民分属于各个坛口。 坛口是团民敬神、练拳、聚会、议事的场所。 1900年4月,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即设坛于东单 裱褙胡同的于谦祠,以示学习于谦的爱国精神。 这是义和团在北京城内的第一个义和团神坛。 一时间,北京街巷居民争相入团,他们练习拳 棒、散发揭帖、烧毁教堂,沉重地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义和团在北京设坛约800余所。
返回本章目录
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从 天津进犯北京,同时,侵华联军向大沽口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胁迫 他交出炮台,遭到罗荣光的严辞拒绝。17日,八国联军发起进攻,全体守 台官兵与侵略者激战数小时,击沉敌舰六艘,敌军伤亡100多人。但最终寡 不敌众,大沽炮台失守。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正式爆发。八国联军随后进 犯天津、北京,义和团军民奋起抵抗。海河两岸的义和团伏击侵略军运兵 船。一支俄国侵略军占领天津老龙头车站。义和团首领曹福田,率领战士 冲入敌阵,杀退敌人,收复老龙头车站。
第六章 从义和团运动到民族自卫战争
第六章 目录
第一节 传教士与晚清社会
第二节 从反教会斗争到义和团运动
第三节 八国联军入侵和清政府的对策
第四节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 传教士与晚清社会
洋教士在中国乡间传教
返回本章目录
19世纪以来,西方传教士 纷纷涌入中国,在各地建立教 会和教堂。多数传教士以传教 为天职,并传播西方近代科技 与文明,施医、救灾。但是, 也有一些传教士积极充当侵略 中国的急先锋,一些教会以不 平等条约为护符,为恶地方, 挑起民教纠纷,酿成教案。
返回总目录
皈依天主教的少女:
照片于1900年摄于红河地区,被摄 者是一名民族教师,天主教徒。扶助、 拉拢少数民族一直是法国殖民政策的方 针之一,因此当时皈依天主教的信徒中 少数民族比例很大。照片中的这位少女 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这在方苏雅在中国 拍摄的照片中是仅见的。它显然也为方 苏雅所爱,因此特地加上了椭圆框以突 出。
(选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德国船只装运大炮来华作战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在中国水域活动的德国军舰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三节 八国联军入侵和清政府的对策
义和团廊坊大捷
由于义和团沿途狙击,侵略军用了四天时间才到达廊坊。义和团把廊 坊车站团团包围。几天后,义和团联合清军中的一部分爱国官兵,向廊坊 车站的侵略军发动进攻。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 雨,猛砍猛刺,侵略军被打得丧魂落魄。西摩尔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天 津。这次战役击毙击伤侵略军近4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