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糖代谢紊乱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构成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人体内的糖是在有关激素等因素的调节下,维持与机体适应的代谢平衡,血糖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常用指标。
第一节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一般即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 ~6.11mmol/L范围内。
这是体内激素等因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使血糖的来源及去路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血糖的来源及去路(一)血糖的来源1.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单糖的吸收是机体血糖主要来源2. 糖原的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也是维持血糖恒定的重要机制。
3.糖异生空腹时,糖异生也参与维持血糖的恒定。
(二)血糖的代谢去路葡萄糖等已糖的代谢过程根据机体的需要而定,主要代谢途径有:1. 有氧氧化是血糖去路的主要途径。
2. 合成糖原指餐后葡萄糖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转换为糖原贮存。
3. 转换成甘油三酯、蛋白质或氨基酸等其他非糖物质和转换为其他糖类衍生物。
4. 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从尿排出。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在多种激素的精细调节下,血糖波动保持在较窄的范围。
(一)降低血糖的激素1. 胰岛素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所产生并且第一个被测序的蛋白质激素,也是首次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蛋白质。
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促进这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葡萄糖转换成糖原或脂肪贮存,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刺激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蛋白质分解,总效应是降低血糖。
(1)化学:人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6000,由A、B两条链通过两条二硫键连接而成,在A链中还有一个链内二硫键。
人胰岛素与其他生物种系略有差异,但是B链的C末端区域(B23~B26)是胰岛素生物学活性的关键区域,具有高度保守性。
(2)合成:首先在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核糖核蛋白体形成100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
通常在血循环中不能检测到前胰岛素原,因为它很快被酶切去信号肽,生成有86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原(proinsulin),贮存在β细胞高尔基体的分泌小泡内,最后被蛋白水解酶切开产生胰岛素和C 肽(C-peptide)。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构成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人体内的糖是在有关激素等因素的调节下,维持与机体适应的代谢平衡,血糖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常用指标。
第一节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一般即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 ~6.11mmol/L范围内。
这是体内激素等因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使血糖的来源及去路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血糖的来源及去路(一)血糖的来源1.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单糖的吸收是机体血糖主要来源2. 糖原的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也是维持血糖恒定的重要机制。
3.糖异生空腹时,糖异生也参与维持血糖的恒定。
(二)血糖的代谢去路葡萄糖等已糖的代谢过程根据机体的需要而定,主要代谢途径有:1. 有氧氧化是血糖去路的主要途径。
2. 合成糖原指餐后葡萄糖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转换为糖原贮存。
3. 转换成甘油三酯、蛋白质或氨基酸等其他非糖物质和转换为其他糖类衍生物。
4. 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从尿排出。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在多种激素的精细调节下,血糖波动保持在较窄的范围。
(一)降低血糖的激素1. 胰岛素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所产生并且第一个被测序的蛋白质激素,也是首次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蛋白质。
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促进这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葡萄糖转换成糖原或脂肪贮存,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刺激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蛋白质分解,总效应是降低血糖。
(1)化学:人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6000,由A、B两条链通过两条二硫键连接而成,在A链中还有一个链内二硫键。
人胰岛素与其他生物种系略有差异,但是B链的C末端区域(B23~B26)是胰岛素生物学活性的关键区域,具有高度保守性。
(2)合成:首先在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核糖核蛋白体形成100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
通常在血循环中不能检测到前胰岛素原,因为它很快被酶切去信号肽,生成有86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原(proinsulin),贮存在β细胞高尔基体的分泌小泡内,最后被蛋白水解酶切开产生胰岛素和C 肽(C-peptide)。
【医学课件】糖代谢紊乱
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 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发病机制1、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2、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16
糖尿病的分类分型国际糖尿病学会推荐依据糖尿病病因分 成四类☆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GDM)
2、 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原理:葡萄糖+O,+H₂O G OD 葡萄糖酸内酯+H,O₂2H,O,+4- 氨基安替比林+酚POD, 红色醌类化合物生成物颜色深浅在一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评价:操作简单,特异性较高,是血糖测定的首选方注 ,但溶血、VC、 胆红素可引起测定结果负偏差。
+ 十人糖 原 合 成
β-细胞胰 岛 素
肾上腺素十
胰肝
肾 上 腺 髓 质
糖 原 分 解
下 丘 脑
注 :
13
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皮质醇
14
糖 尿 病一、定义二、 分类分型三、 几种糖尿病的主要特点四、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五、 糖尿病的诊断六、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及方法学评价**
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糖尿病、特发性糖尿病)1、 免疫介导糖尿病发病机制:胰腺β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且具 有酮症酸中毒倾向。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胰岛细胞胞浆抗体 (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酪氨酸磷酸化酶自身抗体IA-2和IA-2 β
32
适应证操作方法葡萄糖耐量曲线临床意义
33
糖耐量试验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称为糖耐量试验。 (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
糖代谢紊乱(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糖代谢紊乱(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糖代谢紊乱(glucosemetabolismdisorders)指调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代谢的激素或酶的结构、功能、浓度异常,或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监测血糖会有血糖的升高。
临床上重要的糖代谢紊乱主要是血糖浓度过高和过低。
治疗需查找引起糖代谢紊乱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某些疾病、肥胖、高脂饮食等原因,或者先天性因素引起人体调节糖代谢的激素或酶的结构、功能、浓度异常或组织、器官病变。
常见疾病及典型症状:1.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而造成的血糖升高等代谢紊乱,以及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2.低血糖症许多原因可使血浆中葡萄糖降低,低于2.8mmol/L(50mg/dL),如胰岛细胞瘤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使用过量的口服降血糖药及胰岛素、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长期饥饿、长期大量饮酒、严重肝脏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
3.果糖代谢障碍果糖是饮食中糖的一种重要来源,肝、肾和小肠是果糖代谢的主要部位,脂肪组织也参与它的代谢。
4.糖原贮积病糖原分解过程中某些酶的缺乏使糖原在肝、肌肉和肾等脏器中大量堆积,造成这些器官的肥大及功能障碍,引起有关的疾病。
5.半乳糖代谢障碍一般见于初生儿。
目前已知有两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别由1-磷酸半乳糖尿苷酸转移酶和半乳糖激酶的缺乏所致。
此病患者应主食无半乳糖的食物,否则可导致进行性肝功能衰竭和死亡。
6.丙酮酸代谢障碍丙酮酸代谢是糖代谢的重要环节。
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乙酰辅酶A,丙酮酸羧化酶促使二氧化碳与丙酮酸形成草酰乙酸盐,此两种酶中任何一种先天性缺乏,皆可使丙酮酸代谢受阻。
血中丙酮酸及其衍生物(乳酸等)堆积,可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如共济失调、动作幼稚、智力减退、痴呆以及乳酸性酸中毒。
感染也可减少此两酶活性。
丙酮酸代谢障碍可继发于维生素B 缺乏、休克等。
三检查1.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非经酶促结合而成的,其合成过程缓慢且相对不可逆,其合成速率与血糖尝试成正比。
第4章 糖代谢紊乱
内分泌腺功能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
皮质功能及髓质功能亢进,也会出现高血糖。
第22页
第四章 糖代谢紊乱
2.餐后2小时血糖
测定餐后2h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于诊断(初筛);
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 状态。 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空腹血糖已恢复正常,而餐 后血糖仍高,常提示病人耐糖功能仍不好,胰岛素
非酮症高性昏迷
阳性 ++++ 阴性或 + 一般>33.3 正常或稍增高 正常或增高 正常或降低 正常或降低
酮症酸中毒昏迷
尿糖 尿酮体 血糖(mmol/L) 血酮体 血液pH CO2结合力 乳酸 阳性 ++++ + ~ +++ 16.7~33.3 显著增高 降低或正常 降低 降低
乳酸酸中毒昏迷
阴性或 +
的分泌尚属延迟。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也正
常,说明病人耐糖功能较好,胰岛功能好转。
第23页
第四章 糖代谢紊乱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是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作系列血浆葡萄 糖测定,以评价机体对血糖调节能力的标准方法。 WHO推荐法,葡萄糖75g,对于小孩,按1.75g/kg 体重计,总量不超75g。清晨空腹坐位取血后,用 水250~300ml溶解5min内饮完,之后每隔30min取 血1次,共4次,历时2h。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清晨空腹抽血后,开始饮葡 萄糖水后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分别测 定静脉血浆葡萄糖。
蛋白HbA1c≥6.5%可以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 为5.7%~6.1%可以作为可能患糖尿病的高危标志, 并认为HbA1c可以弥补上述标准的一些不足,是一 项方便而又准确的指标。
糖代谢紊乱
型关联很强
特发性1型糖尿病
显著特点是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但没有明显 的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也没有HLA基因型的 相关特点。
2 型糖尿病
至少有两种主要的病因,一是胰岛素抵 抗(IR),即外周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 敏感;二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
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 油三酯浓度升高;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脂肪组织动 员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形成酮症,进一步发展为酮 症酸中毒。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可致机体出 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生长迟缓等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时体内的主要代谢紊乱
急性并发症包括: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 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昏迷等 。
(8)其他可能+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4 妊娠期糖尿病
指在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包括任何程度的 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但已知糖尿病伴妊娠者 不属此型。
在分娩6周后,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 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
(1)糖尿病 (2)空腹血糖受损(IFG) (3)糖耐量减退(IGT) (4)正常血糖
❖ 可并发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2.4 糖尿病的分型
根据病因分为: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2.5 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两种:
(1) 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2) 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以及胰腺功能损伤。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代谢紊乱
糖异生途径
ATP
有氧 H2O及CO2
丙酮酸
无 氧
乳酸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
5
一、血糖其来源与去路
1.血糖的定义:
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为 3.89-6.11mmol/L
2.血糖的来源:
(1)饮食中的糖 (2)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作用
·
6
3.血糖的去路
▪ 1.氧化供能 ▪ 2.合成糖原 ▪ 3.转变成非糖物质 ▪ 4.转变成其它糖及衍生物 ▪ 5.随尿排出
P75-99
第四章 糖代谢紊乱
蚌埠医学院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
1
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4学时
[掌握]糖尿病血糖代谢异常的机制及生化检测
意,OGTT试验及临床意义 。
[熟悉]糖尿病监控的长期指标 。
[了解]血糖检测的方法,其他导致血糖异常的
疾病 。
·
2
第一节 血糖及血糖浓 度的调节
·
3
糖的生理功能
促进脂肪动员
·
18
▪ 2、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作用 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胰岛素 分泌。
·
19
▪ 3、生长激素
促进糖糖异生和脂肪分解 作用
拮抗胰岛素的促组织摄取血糖作用
▪ 4、皮质醇 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
作用 促进脂肪和蛋白分解
·
20
(三)肝的调节作用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β细胞功能的遗传性缺陷 12号染色体HNF-1α(MODY3)、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MODY2) 、20号染色体HNF-4α 、(MODY1)、线粒体DNA、其他。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
糖代谢紊乱可能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
糖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
尿糖阳性: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03
生物化学检验在糖代谢紊乱诊断中的应用
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糖代谢紊乱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
血糖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糖代谢紊乱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代谢紊乱患者的预后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了解糖代谢紊乱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规律和特点
挖掘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潜在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胰岛素和C肽检测
胰岛素和C肽是糖代谢的重要激素
胰岛素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分泌情况
C肽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生物活性
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糖代谢紊乱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原理: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等影响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人群
糖代谢紊乱_ppt课件
自由基生成 增多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间 基质增殖 眼、心、肾、神经并发症
三、高血糖症
• 高血糖对机体的影响
2、多系统损害
长期高血糖
蛋白质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大分子糖化产物
血管基底膜增厚
晶体混浊变性
神经病变
此反应多发生在半衰期较长的蛋白质,如胶原蛋白、晶体蛋白、 髓鞘蛋白和弹性硬蛋白
三、高血糖症
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
NICE-SUGAR Study
6104名患者纳入研究 主要观察指标: 90天病死率 27.5% vs 24.9% P=0.02
N Engl J Med. 2009 Mar 26;360(13):1283-97
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
大多数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140-180mg/dL(7.8-10.0mmol/L)
二、正常糖代谢概况
• 主要的糖代谢途径
1、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3、磷酸戊糖途径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5、糖异生
正常糖代谢概况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糖
消化,吸收 氧化 分解
CO2+H2O
肝糖原
分解
血 糖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他糖
非糖物质
糖异生
脂类、氨基酸 合成代谢
脂肪、氨基酸 正常血糖浓度:3.89—6.11mmol/L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β肾上腺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质受抑制
低血糖对大脑的影响
脑组织存储的葡萄糖仅 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活动5-10min 长时间严重低血糖
葡萄糖是大脑的 主要能量来源
脑组织损害
第4章 糖代谢紊乱
①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②血TG≥1.7mmol/L; ③血HDL-C<1.04mmol/L; ④血压≥130/85mmHg; ⑤FPG≥6.1mmol/L或糖负荷后2h PG≥7.8 mmol/L或有糖尿病 史。 CDS: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生理作用
IGFⅠ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进生长作用。
IGFⅡ的生理作用尚不清楚。
2. 升高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胰腺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 类激素。是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 生理作用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 激酶,增加细胞内cAMP的浓度,使肝糖原分解增加,糖异 生增加,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升高。
第一节
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一、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 二、糖尿病与分型 三、糖尿病的主要代谢异常 四、代谢综合征 五、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一、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
血糖定义: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89~6.11mmol/L范围内。
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因素:神经、内分泌激素和肝脏。
第4章 糖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糖尿病的诊断、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 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血糖浓度的调节。 了解: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与分型、实验室检测项目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诊治中的实际应用。
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临床上是指血糖(blood glucose) 浓度过高或过低,其中以糖尿病最为常见。
血浆中酮体超过2.0mmol/L时称为酮血症,此时血酮从尿 中排出,成为酮尿症。
生物化学(人卫版)教案:第四章 糖代谢
(三)多元醇途径
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可生成一些多元醇,如木糖醇(xylitol)、山梨醇(sorbitol)等,所以被称为多元醇途径(polyol pathway)。
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为呼吸链提供H+ + e。
有氧氧化的能量生成情况:
H+ + e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一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氧化净生成30或32分子ATP
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
糖的生理功能
1、提供碳源和能源(这是糖的主要功能)
2、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
糖可转变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
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
糖的消化吸收
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糖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糖代谢概况
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概念:糖的无氧分解指在机体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也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这一过程又称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糖代谢紊乱的
体重下降原因
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 加,当体重却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 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 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 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另外,血糖明显升高, 大量葡萄糖经尿丢失,也是体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一 旦葡萄糖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 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 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2h
8.6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妊娠前已有糖尿病不属此病;至少满两项指标超标才能确
4、有过妊期并发症者; 5、有反应性低血糖; 6、易患疥,痈及肢体溃疡持续不愈者; 7、肥胖;
8、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 9、易疲劳; 10、反复尿路、胆道、肺部和其他感染; 11、顽固性便秘或腹泻; 12、出汗过多; 13、男性龟头炎、性功能障碍者; 14、过早出现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 16、早起出现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 17、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
糖代谢紊乱的
第一节:糖代谢及调节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Glucose,Glu) ,分子式为C6H12O6(MW 180D),是一种六 碳醛基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 构成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糖原生成与分解、糖的异生与酵解、脂肪 的形成与分解作用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 机体、尤其是脑、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有 重要的意义。
糖代谢紊乱糖尿病
糖尿病的科06研进展与未
来展望
糖尿病科研进展
新型糖尿病药 物的研发
干细胞治疗糖 尿病的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 的早期预警与 预防
糖尿病与心血 管疾病关联的 研究
糖尿病治疗新技术研究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分 化为胰岛细胞, 修复受损的胰
岛功能
基因治疗:通 过基因工程技 术,纠正糖尿 病相关基因缺
陷
人工胰腺:模 拟人体胰腺功 能,持续监测 血糖并自动调 节胰岛素分泌
不足。
长期糖代谢紊 乱会导致胰岛 细胞功能受损, 进而引发糖尿
病。
糖尿病患者的 糖代谢紊乱可 能导致多种并 发症,如心血 管疾病、视网
膜病变等。
控制糖代谢紊 乱对于预防和 治疗糖尿病具 有重要意义。
04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7.0mmol/L
随机血糖 ≥11.1mmol/L
全球糖尿病防治趋势
糖尿病科研进展:新型药物和 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未来展望:预防、早期诊断和 治疗技术的突破
国际合作:各国共同参与糖尿 病防治的国际合作项目
公共卫生策略:政府和国际组 织推动的糖尿病防治政策与宣 传活动
THANK YOU
汇报人:XX
控制体重:肥 胖者减重有助 于降低糖尿病 风险
定期检测血糖: 及早发现糖尿 病前期,采取 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提 高公众对糖尿 病的认识,了 解糖尿病的危 害和预防措施
糖尿病的控制方法
饮食控制: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运动锻炼: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身体代谢能力 药物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糖水平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时了解血糖状况,调整控制方法
糖代谢紊乱的
2021/4/6
11
3)胰岛素的释放
◆ 高葡萄糖、高AA、胰腺及胃肠激素、 药物(如:磺酰脲类、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 剂)等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糖代谢紊乱 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的异常现象。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 用低下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代谢 性疾病,其典型特征是高血糖。
2021/4/6
3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食物糖
分解
肝糖原 非糖物质
血糖来源
血糖
3.89~6.11 mmol/L
>8.9~10.0 mmol/L
尿糖
ATP、CO2和H2O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非糖物质或其 他糖类衍生物
血糖去路
2021/4/6
4
物质代谢的调节
◆细胞水平(酶水平)的调节; ◆激素水平的调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在CNS的支配下,或 通过神经纤维及神经递质对靶细胞直接发 挥作用,或通过某些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某 些细胞的代谢功能,并通过各种激素的互 相协调而对代谢进行综合调节。
2021/4/6
5
二、血糖浓度的的调节
(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胰岛素(insulin)
2021/4/6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糖代谢紊乱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构成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人体内的糖是在有关激素等因素的调节下,维持与机体适应的代谢平衡,血糖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常用指标。
第一节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一般即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 3.89 ~6.11mmol/L范围内。
这是体内激素等因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使血糖的来源及去路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血糖的来源及去路(一)血糖的来源1.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单糖的吸收是机体血糖主要来源2. 糖原的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也是维持血糖恒定的重要机制。
3.糖异生空腹时,糖异生也参与维持血糖的恒定。
(二)血糖的代谢去路葡萄糖等已糖的代谢过程根据机体的需要而定,主要代谢途径有:1. 有氧氧化是血糖去路的主要途径。
2. 合成糖原指餐后葡萄糖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转换为糖原贮存。
3. 转换成甘油三酯、蛋白质或氨基酸等其他非糖物质和转换为其他糖类衍生物。
4. 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从尿排出。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在多种激素的精细调节下,血糖波动保持在较窄的范围。
(一)降低血糖的激素1. 胰岛素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所产生并且第一个被测序的蛋白质激素,也是首次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蛋白质。
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促进这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葡萄糖转换成糖原或脂肪贮存,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刺激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蛋白质分解,总效应是降低血糖。
(1)化学:人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6000,由A、B两条链通过两条二硫键连接而成,在A链中还有一个链内二硫键。
人胰岛素与其他生物种系略有差异,但是B链的C末端区域(B23~B26)是胰岛素生物学活性的关键区域,具有高度保守性。
(2)合成:首先在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核糖核蛋白体形成100个氨基酸残基的前胰岛素原。
通常在血循环中不能检测到前胰岛素原,因为它很快被酶切去信号肽,生成有86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原(proinsulin),贮存在β细胞高尔基体的分泌小泡内,最后被蛋白水解酶切开产生胰岛素和C 肽(C-peptide)。
(3)释放:葡萄糖、氨基酸、胰腺及胃肠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泌素、胰酶分泌素、胃肠多肽等)和药物(如磺酰脲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等)都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
抑制胰岛素释放的因素包括高血糖,生长抑素(来自于胰腺δ细胞)和各种药物。
(4)降解:胰岛素第一次通过门静脉时,约有50%在肝细胞摄取并降解。
(5)胰岛素作用的机制:胰岛素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通常胰岛素首先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该受体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α亚基(MW 135 kD)位于质膜的外侧,并有胰岛素结合位点,β亚基(MW 95 kD)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穿过细胞膜延伸到细胞内。
胰岛素首先结合到α亚基使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β亚基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而激活受体。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主要底物是受体自身,胰岛素受体上酪氨酸激酶的活化,导致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发生。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IGF)其化学本质是一种多肽,在结构上与胰岛素相似,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生长作用。
IGF在正常糖代谢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外源性注入可导致低血糖,反之IGFⅠ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
测定IGFⅠ浓度可评价生长激素的缺乏和过量,监测机体的营养状况。
(二)升高血糖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含2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其作用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加细胞内cAMP和Ca2+的浓度。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也促进肝脏生成酮体;另一靶器官是脂肪组织,可促进脂肪动员。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血糖降低可刺激其分泌,血糖升高则起相反作用。
2.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pinephrine)为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并降低血糖的利用。
3.生长激素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是由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它促进糖异生和脂肪分解,并且拮抗胰岛素的促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作用。
4.皮质醇皮质醇(cortisol)是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rtical steroid hormone, ACTH)的刺激下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可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也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三)其他一些影响糖代谢的激素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它并不直接参与糖代谢的调节,但可刺激糖原分解,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
2.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又称为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对糖代谢并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可抑制生长激素释放。
此外,生长抑素还可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
第二节糖尿病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定义的基本内容为: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系统。
两种病理过程参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①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②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糖尿病人胰岛素的绝对或(和)相对不足是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基础。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烦渴、多饮和体重减轻,有时伴随有多食及视力下降。
二、糖尿病的分类分型新的分类方法根据病因建议将糖尿病分成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表4-1 糖尿病的病因学分类(2001年)1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免疫介导特发性2型糖尿病(定义的范围可从显著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相对不足,到显著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三、糖尿病几种类型的主要特点(一)1型糖尿病1.免疫介导糖尿病这类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β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且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
大多数这类1型糖尿病患者以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为特征,这些抗体的存在说明体内有破坏β细胞的自身免疫过程。
(1)自身抗体:包括:①胰岛细胞胞浆抗体(islet cell cytoplasmic antibodies,ICA),在70%~80%新近诊断1型糖尿病人中可检出,正常人仅0.5%可出现。
②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在50%新近诊断的1型糖尿病人中可检出,正常人检出率与ICA相同。
若同时存在IAA和ICA的个体,其发展为1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单独存在任何一种的个体显著增高。
③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utoantibodies),可用来帮助诊断2型糖尿病是否进行性发展为1型糖尿病。
④酪氨酸磷酸化酶自身抗体IA-2和IA-2β。
(tyrosine phosphatases antibodies,anti-IA-2和anti-IA-2β),约有85%~90%的病例在发现高血糖时,有一种或几种自身抗体呈阳性。
(2)相关基因:该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有很强关联,与DQA和DQB基因连锁,并且受DRB基因影响,这些HLA-DR/DQ等位基因,有些是致病因素,有些则对发病有保护作用。
(3)环境因素:涉及到如病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B),化学品等糖尿病的致病环境因素。
(4)特点:①虽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②起病较急;③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
④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可检出自身抗体ICA、IAA和GAD;⑤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⑦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强关联。
2.特发性1型糖尿病这一类型糖尿病的显著特点是具有1型糖尿病的表现,但病因中缺乏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也无HLA基因型相关特点。
(二)2型糖尿病这一类型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患者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
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是发病的关键。
2型糖尿病特点:①典型病例常见肥胖的中老年成人,偶见于幼儿;②起病较慢;③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在糖剌激后呈延迟释放;④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⑤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⑥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⑦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
(三)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β细胞基因缺陷2.胰岛素作用基因缺陷3.胰腺的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疾病所致(四)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或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
多数GDM妇女在分娩后血糖将回复正常水平。
四、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一)糖尿病时体内的代谢紊乱在糖代谢上,葡萄糖在肝、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肝糖原降解和糖异生增多,引起血糖升高。
在脂肪代谢上,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从血浆移除甘油三酯减少,脂肪合成减少;但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增加,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当胰岛素极度不足时,脂肪组织大量动员分解产生大量酮体,若超过机体对酮体的氧化利用能力时,酮体堆积形成酮症,进一步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在蛋白质代谢上,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可导致机体出现负氮平衡。
(二)糖尿病并发症时体内的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可致多种并发症,尤其是病程较长,控制较差的患者。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ketoacidosis diabetic coma)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
常见于1型患者伴应激时。
表现为:严重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广泛的功能紊乱。
除尿酮症呈强阳性外,血酮体常>5mmol/L、HCO-3、血pH<7.35,病情严重时可致昏迷,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
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3.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昏迷4.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五、糖尿病的诊断(一)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4-2、4-3。
表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01年)出现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
随机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不管上次用餐时间。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 (126mg/dl)。
空腹指至少8h内无含热量食物的摄入。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葡萄糖(2-h PG)≥11.1mmol/L (200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