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上下前后

合集下载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位置(上下前后)》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方向词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2.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便于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尝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初步感知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讲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结合图片或实物进行演示。

(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摆放文具、排队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3. 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稍微复杂的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公园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与家长分享。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设计的时候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

接着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即让学生加上方位再指,巧妙地将本课的知识点融入游戏中,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经验的差异,所以出错也是难免的,对左右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上下前后的理解和认识。

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上下、前后”等方位的学习。

最后通过练习“给文具排队”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巩固对“左右”的学习,同时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认识“上下前后”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生活中的“上下前后”司空见惯。

作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将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同学感受到:数学不难,生少中有许多数学知识,原来我早就学会了一些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好动、好玩,听到“游戏”“活动”神情就特别兴奋,学起来特别带劲。

我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引出了“上下前后”,体会出“上下前后”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重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识左右的欲望,再借助身体左右部位的一些活动、游戏,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记住左右。

整个学习过程由于有了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在主动、快乐的氛围下学得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位置PPT课件-2篇 (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位置PPT课件-2篇 (3)
上、下、前、后
教学重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感知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上、下
桥在汽车的下面, 桥在轮船的上面, 为什么桥在上面又 在下面呢?
轮船
一年级
汽车 桥
学习新课
感受“前、后”。
在 的( 前面 ) 在 的( 后面 )
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探究新知
的前面是 ______________ 。
做一做
1.小兔子的前面是狗 2.牛前面两位是狗 3.兔子的后面是牛、象
一年级
谢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2单元 位置
2.1 上下前后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学习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应该对上下左右有了初步的了解。 2.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指出生活中的上下左右关系

新知探究
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哦!
巩固练习
1 在( )里填“上”或“下”。 上 下
巩固练习
2 用“上”或“下”填一填。
下 上 下 上
巩固练习
3 圈出正确的答案。
巩固练习
如何快速分辨上下左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判断A在B的前面还是后面,以自己(假装是B) 为标准,A在自己的前面,也就是在B的前面。 当然A要面向B
BA
课堂练习
1 圈一圈
课堂练习
2 连一连,把小动物送回家。
课堂练习
3 填一填 上

上 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感谢你的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策略与手段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流程(一)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仔细观察,理解位置◆教学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教学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游戏1.一切行动听指挥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分辨重点+课后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分辨重点+课后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分辨重点+课后习题《上下前后》分辨重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重点例子: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重点例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测试题及答案一.看图找位置。

(24分)(1)小明骑马,小明在马的()面,马在小明的()面。

(2)公路上,小轿车在大客车的()面,大客车在小轿车的()面。

二.填一填。

(24分)四.在描述正确的()里画“√”,描述错误的()里画“×”。

(20分)(1)狐狸家在小狗家的下面。

()(2)小象家在小兔家的上面。

()(3)小兔家在狐狸家的下面。

()(4)小狗家在最上面,小象家在最下面。

()五.按要求排队。

(10分)(1)点点在最前面,亮亮在最后面。

(2)军军前面有三个人,梅梅后面有三个人。

(3)点点后面是可可,敏敏在军军的前面。

华华在军军的后面。

(4)梅梅后面是茜茜,亮亮前面是明明。

请按顺序给他们排队。

参考答案:一.(1)上下(2)前后二.(1)下上(2)下(3)右三.(1)B (2)C四.(1)√ (2)×(3)√ (4)√五.点点、可可、敏敏、军军、华华、梅梅、茜茜、明明、亮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位置 上下 前后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位置 上下 前后
面 小船在下面 你觉得它说对
了嘛
我们在描述位置 关系时,
要说清楚是佩奇 在小船的上面, 小船在佩奇的下
面。
第四站
动物们的房子
小鸽子 小蜜蜂 小公鸡 小熊猫
小鸽子的楼下住着


小熊猫的楼上住着


小蜜蜂住在小公鸡的
( 上面 )
住在最上面的是


还 有 一 间 小 房 子
再见

小燕子 在小房子的(上面 ) 小松鼠 在小房子的(前面 )

小猫咪 在小房子的(后面 )
一 间
小燕子 的小松鼠的(上面 ) 小松鼠 在小房子的(前面 )



第五站 水果店
拓展题
帮我把香蕉 摆 在 西瓜 的上面 桃子 的下面
小猪佩奇的家
谢谢你们在这一路 教会了我认识位置 上下 前后 还教会了我要乐于帮助他人
小猪佩奇的一天
第一站 森 林 里
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这太难了, 请帮帮我
上 下 上 下
它不在最上 面,也不在
最下面
那它 是?
第二站
草 坪上
面对的方向是前
背对的方向是后
开 始
谁在最前面?
小狐狸
小乌龟在( 小蜗牛) 的前面,小乌龟在 ( 小鹿)的后面。
小蜗牛
谁在最后面?
我不服气
小鹿
谁拿到了第一名?
上山时
下山时呢?
全班
又佩人你位要奇后能置接 心 面说关着想有走几前说系了个面你吗,人有小呢几的?猪?个
我这一队有 几 个人
第三站
小桥上
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 关系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位置上下前后的概念,能够通过实物、图形进行位置判断。

教学重点:掌握位置上下前后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图形进行位置判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卡片、球、绳子等实物。

2.制作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识
通过实物示范让学生理解“位置上下前后”的含义,用球、卡片等教具造句,如:“球在桌子下面”,“卡片在书包前面”等。

二、把握要点
通过展示图片或图表,让学生自行判断实物的位置,例如: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球,然后回答问题:“小球在哪里?”“它在桌子上面还是下面?”“它在书包前面还是后面?”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物来进行判断,如在教室里让学生指出某物的位置,例如:“请指出黑板在教室中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 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让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带着不同颜色的头饰站在原地,蒙眼学生需要说出每一个学生的位置是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从而测试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掌握。

2. 让学生画出教室地图,标注出各个物品的位置,例如:教室门在哪里,黑板在哪里,窗户在哪里等等。

然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是否准确。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比如书架、电视机、沙发等,让他们描述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例如:“沙发在茶几的右边”等等。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有关位置上下前后的题目。

教学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位置上下前后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物、图形进行位置判断。

同时,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

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胸,后面是背。

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初步感受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能用上下前后描述不同情境下物体所在的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五、教学过程。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 上、下、前、后 》教案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 上、下、前、后 》教案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示符号。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比较大小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示符号。

三、教学难点1.理解“大于”、“小于”的含义,并能正确比较大小。

2.能够用图形或数字表示大小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不同大小的图形或物体,让学生自由讨论、比较,引出比较大小的话题。

2. 概念讲解1.向学生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图形或数字来理解这些概念。

2.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尝试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图形或数字,让学生合作讨论、比较大小关系。

4. 整合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将比大小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比较大小关系。

2.鼓励学生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大于”、“小于”概念时出现了一些困难,下一次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示范,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知识,培养其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