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高中英语模块7的教材的整合利用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三单元Reading教学案例设计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三单元Back to the past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张长波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案例是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三第三单元阅读的处理。
本节课是以听、说、读为主的课文理解教学课。
通过听课文,阅读课文和问答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
再通过列表比较和复述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最后通过讨论深化主题。
希望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失落的文明有所了解,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如何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做出探讨,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及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江苏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学生思维活跃。
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实现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他们喜欢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很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他们还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如电脑操作知识),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有条理的表达。
因此,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设计思想(Thoughts on the design)Reading主要是了解人类历史上两个非常著名的失落的文明——意大利的庞贝合中国的楼兰。
本文是一片旅行日志,笔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紧扣单元主题设计了导入、头脑风暴、快速阅读、仔细阅读、巩固复述、拓展讨论、作业七个环节。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复习‘文明’的定义作为本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的任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并注重各教学环节的衔接。
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人类文明这条主线,用图片的形式呈现Part B的词汇——温故知新,设计输入,激活记忆,借助于已学过的词汇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7教学案例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7教学案例Wu Da Fa一.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1. 教材内容本案例选取的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3 The World Online中Welcome to the unit和Reading部分内容的整合。
主要讲述的是网络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就这个问题,两位在校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一方认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而另一方则持相反的看法。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关于网络运用方面的内容,也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高中英语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部分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观点;另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关键词汇的基础上也能就一定话题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Ⅰ.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1.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ings about the Internet, express their opinions freely, practice their spoken English and share ideas with each other in a group and a class.2.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gain some knowledge about Internet use, practice their reading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ability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vities.3.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put the skill in READING STRATEGY(how to read an argument) into practiceⅡ.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点难点).1. How to encourage them to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2. How to help them apply what they’ve learned to the use.Ⅲ. Teaching aids.Multi-media, blackboardⅣ.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步骤)Step One: Brainstorming.(This step aims at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preparing them for the topic, at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and also letting them form the habit of thinking in English.)T: Do you know how people kept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ast?S: Letters, postcards, telegraphs, faxes and telephone calls. Many of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re still used today.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now using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for communication.Look at the pictures on P33.Picture 1:①What can people do on this website?②What do we call this kind of website that provides searchingservices?( search engine)③What search engines do you know or often use? Which is your favorite search engine?Picture 2:①Have you ever heard of shopping online or bought anything online? What is shopping online like?②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buying things online?Picture 3:①Have you ever tried talking with your parents or friends online? What was it like?②What devices do you need if you want to talk with people online?(a computer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a web-camera, a web-microphone and web-talking software)③Which way of communication do you prefer, talking face to face, talking over the telephone, talking online or talking online with a web-camera? Why?Picture 4:①What other online services do you think we will need or have in the future?②What role 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will play in the future?③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live’ on the Internet completely?Step Two: Lead-in.T: Do you like to use the Internet? What do you usually use it for?How do you 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 you want? Can you always find the information you want?Do you chat on the internet often? What do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in a chat room on the Internet? What do you think of making friends online?Have you ever listened to or downloaded free music from the Internet?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way to share resources or it is bad because it breaks copyright laws?Do you use the Internet often?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pend a lot of time on the Internet?Step Three: Reading comprehension.(This step is to put the reading strategy into practice)T: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two speech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ry to find answers to the three questions in Part A. Remember only focus on and identify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Qs: ①What are the speeches about?(They are about different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②The first speaker talks about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 How many main points does she make?(Two)③The second speaker talks abou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 What are the two points he makes?( Uncontrolled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way people spend their time)T: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omplete Parts C1.Read the following quotes from the speeches and write for for the arguments that support Internet use, or against for the arguments that do not support Internet use.1. People can write anything they want, and we cannot always tell if the information is true or false. a2. Of regular Internet users, 80 percent mainly use it to search for answers to questions. f3. Some experts say that spending too much time building Internet relationships can damage people’s abilities to live normal lives. a4. With the Internet, people who are disabled and must stay in their homes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meet others with similar interests.f5. One of the benefits of Internet friendships is that they are based on common interests, rather than appearance, age or popularity. f6. As the Internet has gained popularity, there has been an interesting change in the way people, particularly families, spend their time. aT: How well did you understand the arguments made by the speakers? Read the facts below and write down the argument each fact supports.Supporting factsArguments80 per cent of regular Internet users mainly use the Internet to search for answers to questions 79 per cent use it to advance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eir hobbies.You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countries can formlifelong friendships.In 2003, 70 per cent of eBay’s problems were with people who sold things that did not exist, or who lied about the products they were selling.According to one university, 43 per cent of the students who had dropped out were heavy computer users.Step Four: Post reading.(Debate)T: Ask students to role-play the debate. In order to have mor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y, you can 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 Two members in each group represent Zhu Zhenfei and the other two represent Lin Lei. Each student reads one point in the debate. If possible, encourage more able students to make some changes or add their own opinions to the debate. Ask them to make the written speeches into an oral debate. Then ask several groups to present their debates to the class. Hold a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groups. The one with the best debating skills wins.Step Five: Homework.1. Ask students to focus on Part E. It is an e-mail written by a university student to his mother, which aim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 students learned in the passage.2. Do Parts A1 and A2 on Page 118 of the Workbook, so they can b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usages of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learnt in this section.三. 教学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应由原来的被动听讲, 死记硬背变为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采访、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形式的活动,用英语去做事,最后呈现学习成果,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7 Unit 3 Reading教学设计
V l4 o .
(0 o 2 1)
No 4 P1 7 P1 8 . 1d g 模块 i3 ai 教学设计 U R n
王 勇
摘要: 本文以《 牛津高中英语》 模块 7U i3 ed g n R ai 为例 , t n 对其教 学设计进行 了详细介绍, 旨在和广大教 师共 同探 讨教 学设 计 的模 式和 方法 。
关键 词 : 总体 思路 ; 学过程 ; 教 设计 说 明
中图分 类号 : 6 2 G 3.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9 2 7 1(0 00 一 1 7 0 19 - 7 1 1 )4 O 1 — 2 2
一
、
教学课型: 阅读 课
取 了4 主 要 教 学 步 骤 , : a —n raigcmpees n 个 即 l d i, edn o r ni , e h o
g esw eeIgt hsMV? 自 然 引 出 Itre 这 一 主 题 , u s h r o ti nen t 随 即 开 展 T s : ris r n 。 过 问 题 Wh tC e ak l B ant mig 通 o a a w n
( ) 富 学 生 与 网 络 相 关 的 词 汇 和 表 达 , 握 辩 论 1丰 把
理性 , 出 阅读 能力 的培 养 , 顾 其它 能 力 的发 展 , 步 突 兼 逐 提 高 对 学生 综 合语 言 运 用 能力 的 要求 。 整个 教学 过 程 以
学 生 为 主体 , 以任 务 为 驱 动 , 生增 加 了知识 。 发 了兴 学 激
点 , 论 了互 联 网的 利与 弊 。 讨
二 、 材 分 析 教
1 教 材 处 理 .
l g aefc s和 p s—e dn , 照 步骤 的要 求 设 计 了 8 a u g u n o otra ig 按
《牛津高中英语》WTU与Project板块有机整合教学模式探索
1 模块 , 1 模块一 至五( 必修模 块 ) 每册包 括 3个单元 , 模块六 至 十一 ( 选修模 块 ) 每册包括 4个单 元 , 每个 单 元 由 WT u、
w0d pw r G a ma、 ak Poet和 r o e 、 rm r T s 、 rjc
t e mu i r s e t e f ms 2 W h t a — h sc o e h l . i a d
v n a e o y u ti k s r n n te I t r a t g sd o h n u f g o h n e- i
n tha e fr te a es A. b o d n o e’ e v o e n g r ? ra e n s
三 、 lo et te u i 与 Wec m o h nt Po c r et两 个 板 块 整 合 的 必 j Poet 个 板 块 整 合 的 策 略 rjc 两 要 性
如果说课程 和学科专家 连同出版单 wT u与 Po c 两个板块整合 教学 , r et j
没 有 必 然 联 系 , 此 , 者 将 该 两 板 块 整 因 笔 合 , 为 三 个 教学 目标 : 分
教 学 积 累 , wT 与 Po c 板 块 教 学 就 u r et j 内容 做 了一 些 研 究 探 讨 。
目的 。由此 可见 , 两个 板块 都 要求 学 这
生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课 堂 活 动 , 于 语 言 的 属 “ 出 ” 两 者 相 辅 相 成 , 为 支 架 。 因 输 , 互 此 , 者 通 过 近 几 年 的 实 践 , 据 学 生 的 笔 根
如何在牛津高中英语课本中整合英语口语教学(全文)
如何在牛津高中英语课本中整合英语口语教学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语言能力。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能力,即让同学们通过读和听等输入手段猎取语言信息,经过思维对所猎取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然后以语音形式输出。
这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语言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否把语言成功地转化成交际能力,一方面取决于语言知识的积存,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语言知识的数量和强度。
所以,口语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语言表达者。
英语口语的教授并不仅仅局限于口语课上,它可以在任何一节英语课上。
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寻求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平衡点,创设语境,使意义交流最大化,找出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亮点,从而建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
如何在课堂上整合口语教学,是我一直探讨的问题??Welcome to the unit是一个单元的导入部分,该部分旨在激活学生与单元话题有关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练习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
以M1U1为例,在第一节课,老师可以问这样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Wht is your militry trining like?How do you find the new school?Could you plese describe your former school to us?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及时给以反馈,因为只有及时的反馈才能够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收获更多的知识。
但反馈的同时,即使学生没能回答出问题老师也要及时给予鼓舞,因为及时的鼓舞可以让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从而给学生回答后续问题的勇气。
在课堂导入结束以后,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
通常,这样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因为个人的力量有有限的,而团体的力量则是无穷大的。
通过编造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话题的理解,同时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4 Project利用Seewo白板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4Project利用Seewo白板教学案例译林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4的Project板块。
该部分围绕单元话题“公共交通”展开,从公共交通引申到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
首先通过阅读教材的文章,使学生了解有关交通事故起因以及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措施,为写作做准备;然后由小组合作完成写作,组长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教师提供适当的写作辅导,并鼓励各组将自己独特的经验加入到写作中;最后各组的一名成员到前面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以及如何注意交通安全,从而使他们学会保护自己,远离道路交通危险。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制作一份有关交通安全的行动计划。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小组讨论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写作的精神;同时希望提高学生对交通事故和道路安全的认识,学会做一个“文明的交通者”。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是文科班,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
英语的写作能力较弱,但是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理解能力较好,课堂表现欲较高。
因此,我先用惊人的数字,视频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读懂后分组讨论;最后在信息归纳和呈现时加以指导。
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了解和掌握本课的阅读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有关交通事故的起因和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笔者先让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猜出文章的大意;然后采用任务教学法,充分利用小标题作用,提出两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大意的问题;之后小组活动找寻如何防止交通事故的信息;最后任务型阅读的练习形式对阅读材料加以巩固。
2.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如何学会制作有关保护学生免于交通事故的行动计划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先把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然后介绍行动计划的四个组成部分并展示两个行动计划的示例,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短语和句型,呈现在屏幕上;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最后通过平板电脑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到讲台前展示。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三单元阅读课说课稿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一、教材分析本课为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模块7第3单元Reading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的内容。
本课的话题是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课文内容由两篇辩论性的演讲组成,分别代表正反两方观点,讨论了互联网的利与弊。
本单元以“The Internet”为话题,旨在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互联网以及使用互联网的利与弊,掌握辩论稿的写作特色。
互联网是学生最乐于学习,也是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在本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互联网的相关信息,这为阅读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课文中出现了reading strategy, 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辩论稿。
所以说,这节阅读课在整个单元模块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丰富学生与网络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把握辩论文体的结构特点。
2.语言技能目标:1)强化略读、查读等阅读微技能,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更快速、更准确地确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
2)继续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猜词技巧猜测文章中的部分单词。
3)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借助网络作品、图片、表格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情感意识目标:1)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分享意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指导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网络,自觉抵御其不良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学会谈论因特网,把世界连起来,所带来的好处和不利之处,以及因特网将来的用处。
b.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如快速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精读课文完成回答问题等。
c.自觉端正对网络的态度,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
2、教学难点:a.通过阅读更好地发展各种阅读技巧;b.训练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高中英语教材的整合教学
浅析高中英语教材的整合教学摘要: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材整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大纲第四部分教学实施建议明确指出: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教材的使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合理使用教材,要牢固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
毋庸置疑,教材是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或途径,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它的含金量和学习使用价值无法估量。
任何人都不能忽视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教材是固定的,操纵教材的教师是灵活的。
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的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合理使用教材,结合实际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新课标很显然对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有创新意识,不能把新课标的要求仅仅当作理论来学习而不付诸实践,仅仅是穿新鞋走老路,课下谈创新,课堂上依然是涛声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以下是笔者在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教学尝试,以期得到广大同仁的斧正。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苏北地区使用的这套教材每个模块,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也大体一致。
每单元基本上都由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project和self—assessment七部分组成。
每单元的七个部分基本上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但是又各自独立,各有侧重点和特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很多时候教师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一成不变地按顺序学习。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 7《Shopping》(Integrated skills)英文教学设计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 7《Shopping》(Integrated skills)英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 7《Shopping》主要介绍了购物场景下的常用表达方式和日常交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购物场景下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提高在实际购物场景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本单元包括热身活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多个部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是,他们在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购物场景下的英语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在购物场景下的英语交际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购物场景下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购物场景的英语交际;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场景下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实际购物场景的英语交际。
五.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购物场景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购物场景下的英语表达;2.交际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3.情境教学法: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 7《Shopping》;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教学素材:购物场景的图片、视频、音频等;4.作业布置: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购物场景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购物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并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解释。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7教材整合利用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7教材整合利用浅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教材的整合利用陈二丰红星中学2010-04浅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教材的整合利用陈二丰红星中学摘要:笔者在牛津高中英语选修七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为复习迎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块七的日常教学任务变重,且时间也比较紧。
因此注重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整合就比较必要了。
本文通过笔者在牛津模块七(下文简称模块七)教材中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如何对教材进行整合运用。
关键词:牛津英语模块七整合案例教材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面对自己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能力,把英语每个单元的教学环节加以重新整合。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专家刘兆义明确阐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而现在使用的牛津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适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的内容,在教材的整合中老师只要设置好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注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英语变成主动的积极的去感受英语。
这样的整合就能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也能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笔者根据模块七教材中的教学实践,以以下案例探讨如何对教材进行整合利用。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合。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 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单元的安排进行重新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在模块七 unit1 Reading :TV and audio devices: a review中,reading strategy 的内容是understanding subtitles。
浅述牛津英语教材的整合利用
《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明确地提 出了利用 和开发课程资 源 ta? h t的句型 , 而且 这一句型学生 掌握 得都 比较理想 , 那么教师在 的理念 , 其实质是要利用一切可 以利用的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 授课中只需将作 为复习简略就 可。又如 3 A最后 一单元第一教时 笔者结合 自身教学实践 , 拟从教材整合 的必要性 、 材整合须遵 只有 WhtShsht这个句型 , 教 a’ti ta / ? 我们完全可 以让学生 以本单元 中 循的原则 、 整合教材 的实践运用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四方面加以探 的其他知识点为重点 , 将这部分 内容省略。 讨。 32 对教材先后顺序 的调整 , . 主要包括 同一单元 内容 、 同一模块 1 教材特点决定重组整合的必要性 不 同单元 内容 、 不同模块 内容 以及不同年级的内容之 间的调整整 牛津英语 ( 上海版 ) 教材是英 国语 言学专家根据现代语 言学 合 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 为将英语作 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 而编写 321 同一单元 内容 间的调整 . . 的。它不强调学 生背诵 强记 , 而将单 词和语法教学融人儿歌 、 歌 比如 1 M U1 , A 4 中 书本上的第一课 时是 L o n y 主要学 okads , a 曲、 游戏 、 故事等各类活动 , 重视和鼓励学生在快乐 中学 习和使用 习句型 WhtShsht I’ a…第 二课时是 L o d er, a’ tita? tS / ok n an 主要 a l 规范英语 , 通过在各类情景 中参 与特 定的任务和活动 , 主动获取 学 习农 场 中的 四种 常见 动物 :hc, u k CW和 pg ci dc , O k i。无疑 如果 语言技能 。整套教材将结构 、 功能 、 情景紧密结合 , 重视句型 、 词 将 这四个单词作 为第一教时的内容安排 , 更容易让没有英语基础 汇的循环 出现 , 螺旋上升 。 的一年级小朋友接受 。 正 因为如此 , 统一编写的教材无法满足各类不 同教学条件下 322 同 一模 块 不 同单 元 内容 间 的 调 整 .. 的不 同要求。如教材 中有些情景无法在课 堂中加以运用 ; 教材 中 如 5 M1 3的主题是 T iiw a I ed 主要新授 一些与上 A U hss ht e , n 的阅读 材料 较少 , 无法满 足学生的考试要求 ; 有时同一教时 中对 学有关 的物品 , 与新学期开始学生购买需要 的用 品 、 这 整理 自己 学生要求过 高。如果我们一味按照教材 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 的 书包有很 大的联系 , 教师可以将这一单元 内容提前 , 放到开学第 话, 不但可能达不到理想 的效果 , 还会 降低 学生学 习热情 , 对学 习 堂课讲授 , 还能让 学生有感而发的表达 自己想要 的东 西 , 将课 失去兴趣。教师作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纽带 , 就起着极其关键 的 堂 习 得 的 语 言 运用 于生 活 。 作用。教师应认识到教材只是作 为课程 内容 的一种载体 , 从学生 3 . . 3不同模块 内容 的调整 2 实际和教学 目标 的需求出发 , 对教材进行适 当的调整 、 重组 、 删减 这类调整我们在 实际教学 中主要发生于 班级 或学 校开展的 或拓展 , 使教材为学生服务 , 真正 做到以学生为本 , 并获得最佳教 活动 内容与英语教材 内容一致 的时候 。如一 年级第 一学期 开展 学效果。 “ 我爱小动物” 的主题活动 , 我们就可以将第四模块 与动物有关 的 内容提前教授 , 使学生能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将所学 的英语技 能加 2 教材整合应遵循 的原则 ’ 当然 , 教材 的整合运用并 不是 随意 的, 无原则的 , 笔者以为对 以运用 , 高学 习效果 。 提 于教材 的整合利用应遵循 以下原则 : 32 .4不 同年级 内容间的调整 . 21 尊重教材 , . 保持教材的权威性 和主导性 这类调整主要出现在对 教材 内容 的浅层拓展上 , 如基于笔者 教材除 了其智 慧型功能外 , 还起着知识型功能。我们在对教 所 在 学 校 学 生 英 语 学 习 的 实 际 情 况 ,B U 中 同 时 出现 l 个 月 4 M3 3 2 材 的整合运用中不能片 面的追求其智 慧型功能 , 应该兼顾其知 份 , 更 一周 7 和许 多表示天气 的词 , 孩子们来说几乎 是不可能 天 对 识 型 功 能 。尤 其 是 小 学 阶段 , 生 的 能 力 大 多 停 留在 认 知 阶段 , 学 下子就掌握 的 , 因此我们在 教学 中采用平时多讲多练 , 作业用 如果教师在教学 中脱离教材 , 一味的对教学内容作 大幅度 的整合 英文标注 日期 的方 法 , 让学生从 三年级开始就接触到这些单词 , 删 减 , 大 量 的 拓 展 相 关 知 识 , 么 学 生 有 可 能 因 此 而 对 学 习感 比如九月 份 See b r 或 那 ptm e这个单 词 , 学生从九月一 日一直 写到九月 到茫 然 , 甚至 无所适 从 , 么这 样又 怎能 达到有 效教 学的效 果 三十 日, 那 等到课本 中出现 的时候 , 绝大多数学 生都对这类单词掌 不需要再特别死记 硬背 , 一旦 学生 觉得 学习很轻 呢?所以 , 我们 对教材的整合利用要有一定 限度 . 不能 让教 材的 握得 差不多 了, 功 能完 全 改 变 。 松, 就会乐学 、 好学 , 而学 习的这种 由内而外的劲儿无疑 比老师和 22 以学生实际为起点 , . 注重教材整合 的实效性 家长 的“ 填鸭式 ” 教育有 效的多。 学生是教材的使用者 , 教材是为学生学 习需要服务的 , 因此 , 4 取 得 的 效 果 教师对教材的整合 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情况 ,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 通过对教材的一系列整合利用 , 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英语 的总 生知识 、 经验 的基础上 , 用活教材 , 鼓励学生带着思考和兴致参与 结归纳能力加强了 , 更重要的是不但 英语 的书面表达能力有所加 课堂教学。 强( 在几次考查 中都获得不错的成绩 )连 口头表达能力 也有很大 , 对教 材的整合也必须考虑到学生 的学 习能力和水平 , 对能力 的进步 , 学生越来越乐意在英 语课 外用英语交流 了, 学生的学习 在此过程 中, 笔者越来越清楚的体 相对较强的学生可适 当拓展一些在其接受范 围内的知识 ; 而对学 积极性有很大 的提高。 当然 , 习能力相对较弱 的学生则可考虑 降低对其 的评价标准 , 以鼓励学 会到 了“ 以学生为本 ” 的真谛 , 学会从学生 的角度换位思考 , 注重 生为出发点 , 树立其信心 。 学生的兴趣 , 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 , 钻研 教材 , 挖掘教材 的深度广 3 教材重组整合 实践 度, 尝试 利用身边其他 的有用 的教 学资源 , 真正做到用教材服务 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 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 高。 结合 以上教材整合 的原则 , 笔者在教 学中所进行的教材重组 学生 , 整合实践 主要分为 以下两种 : 参考文献 : 31 对教材的增删调整 .
浅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模块八教材的资源整合
教学案例522016年03期扫描二维码,观看本文相关微视频浅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模块八教材的资源整合黄笑宇(湖南省长沙县第一中学,湖南长沙 410138)摘 要:基于高中学生在高二下学期学时紧,学习任务重的情况,笔者深入研读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模块八的教材及教参,合理地运用资源,编写了导学案,及时追踪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资源整合;高二英语;自编导学案《牛津英语教材》系列是江苏省为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由省中小学英语教研室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共同编制。
《牛津高中英语》系列教材共分11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三到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七大板块。
模块设计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各模块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各板块之间关系密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性。
此教材题材广泛,文化意识强,内涵丰富,旨在让学生“学中爱英语、爱国家,做中学英语、用英语”。
[1]然而,正因为教材的题材广泛,板块环环相扣,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
笔者现在任教的是正面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高二学生,他们这学期的任务除了新课,还有学考的复习,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学完模块七和模块八的内容,还要复习模块一至模块六。
而在上学年三个月的时间里,如何完成这超负荷的任务?一、高二英语教学现状笔者通过咨询、访谈曾任及现任的高二英语老师,总结出了以下教学现状:整体而言,教师以知识为唯一目标导向,以高考为基本支柱,几乎清一色地运用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2],课堂缺乏真正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活动,根本没有达到牛津教材的编写目的。
部分教师仅仅涉及教材Reading 和Project 的教学,将每个单元的这两篇文章当成阅读任务。
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大量做题。
他们认为,做题是让学生提高分数的最佳途径。
还有部分老师在高二第二学期的前一个多月时间只完成模块七的教学任务,剩下的一个多月专门进行学考复习。
模块八留到高三再学习。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7《Shopping》(Integratedskills)英文说课稿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 7《Shopping》(Integrated skills)英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 7 Shopping》主要围绕购物主题展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与购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会如何描述商品、价格、尺寸和颜色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生态情境进行简单的交流。
本单元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对于购物主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词汇的讲解和运用。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购物场景中的交流方式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与购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商品名称、价格、尺寸、颜色等;了解购物场景中的基本交际用语。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态情境进行简单的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购物的态度,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以及实际购物场景中的交际运用。
2.难点:对于购物场景中一些特殊表达方式的运用,如讨价还价、推荐商品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关于购物的短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呈现:通过展示商品图片,引导学生学习与购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练习实际交际用语。
4.听力训练:播放购物场景的听力材料,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牛津英语新教材中Project的教学探索—— 以Module 7 Unit 1的Project为例
牛津英语新教材中Project的教学探索——以Module 7 Unit 1的Project为例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从2005年开始,江苏省普通高中普遍使用牛津高中英语课本。
该教材的使用是英语教学领域的一场变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材观念。
该教材在编写体系上让人耳目一新:以模块为单位,以话题为中心,强调语言的运用,鼓励学生学习使用规范地道的语言,在各种情境中积极参与“任务”和“活动”,以任务驱使并激发学习动机,并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体现语言学习的激励性、工具性和交际性功能。
每个单元的Project板块更是该教材的一大特色。
该板块基于听说、阅读、语法以及Task中的分类能力训练之上,是从语言输入逐步过渡到综合能力输出的结果。
选取的教学素材丰富多样,涉及到各个领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学习方法。
Project 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他们自己选定的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学到的知识以多样的表现形式输出,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现行Project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1. 教学和教材观念陈旧新课标和新教材呼唤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思想,与时俱进。
但不少教师仍愿意“穿新鞋,走老路”,认为不管教材怎么变,只要抓住词汇记忆、课文讲解和语法练习就可以高枕无忧。
因此很多教师对Project的处理仍作为阅读课,以为讲讲所涉及的词汇句式和语法就可以了。
这样做也许省时省力,学生的考试分数也不会受影响,但却忽略了真正能体现新课标思想的精髓,无异于买椟还珠。
Project板块是新教材改革的亮点,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而Project也应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提供素材,学生基于自身兴趣选择主题,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Project的教学变成学生施展智慧、展现才能的舞台。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四单元Reading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第四单元Reading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作者:刘美春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6期一、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为国防科大附中高二年级K1302和K1304班学生。
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高中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点语言功底,部分学生能较为自如地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观点,班上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也有了些发展。
2.本节课的话题是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这是关于Public transport(公共交通)的问题,更是全球都关注的话题,学生每天上学回家都有可能遭遇到交通堵塞,尤其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出行都非常困难,经常有学生就因为上学路途遇到交通堵塞而迟到。
3.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交通拥挤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也应该更能思考出拥挤的一些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这样自然进入所学内容,甚至顺便还可渗透文明出行、出行安全等情感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该部分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发展历史的旅游宣传手册(brochure)。
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伦敦铁路建造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宣传手册阅读策略的技巧。
由于本课课文具有段落多、课文篇幅长、生词多、逻辑性较强等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通过预测及归纳各段落中心思想来构建文本的整体框架;然后再运用skimming & scanning等技巧完成问答、填写表格、填词等练习,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掌握旅游手册的阅读策略。
最后,让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或讨论活动来运用所学内容、加深对该话题的理解。
三、设计思路1.本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等身边司空见惯的事开始引发对出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讨论,从而导入正题。
既训练说的能力,更为了提高对身边事、社会事的关注与思考。
高二英语教案:牛津版高二英语模块七unit1教案6
Teaching plan of project “Project Giving an oral report”Teaching objectives:Ss will learn how to plan and conduct a survey and how to prepare an oral report to present to the class.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lead-inPresent a questionnaire and conduct a survey about different attitudes to friendship between boys and girls with the whole class. QuestionnaireAre you a boy or a girl? Boy GirlTick the answer which most applies to you.1. How many best friends do you have?A lot A few None2. How often do you have a long conversation with your friends?More than three times a week once a weekseldom never3. What topics do you mostly talk about with your friends?Hobbies and interests Families and friendsSchool and study Emotions and feelingsFuture plans and dream4.Do you share your secrets with your best friends?Always Sometimes Never5. Do you think boys and girls have the same attitudes towards friendship?Yes No6. If you choose No to Question 5 , what different attitudes do they have?Friendships between girls are usually based on shared emotions and support . However, friendships between boys are usually based on shared activities or interests.Girls seem to have a lot to talk about with their best friends than boys.Girls have more friendships than boys.Step 2 reading➢SkimmingQuestions:1.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ing?2. What puzzles Robert?3.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friendship?4. What are boys’ and girls’ friendships each based on?II ScanningLanguage pointspuzzle Vt. 困惑;苦思This mystery puzzles me.这件神秘事情使我百思不解.I am puzzled by the difficult questions.puzzle out 经过苦思想出; 猜出puzzle over 苦思苦想puzzled adj. 迷糊的,困惑的觉得困惑的(about, as, to)a puzzled expressionHe was quite puzzled about what to do next.他完全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I was puzzled to see her behaving like that.看到她那样的举止使我感到困惑.absorb Vt. use up much of the attention, interest or time of 吸引…….的注意力或兴趣, 耗费…的时间,使全神关注absorbent adj. 能吸收的, 有吸收力的, 吸水的absorption n. 吸收, 专注He is completely absorbed in his business.他完全专心于他的业务He was absorbed in a book.他全神贯注于一本书.attitude n. C way of feeling, thinking or behaving 态度意见,看法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is question?we must maintain a firm attitude.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态度.Consistent (with) 与…….一致, 符合What you say now is not consistent with what you said last week.你所说的与你上星期所说的话不相符.consistent adj. 一致的,经常的,一贯的consistently adv.He is been a consistent friend to me.他是我历久不渝的朋友.The idea in his various speeches are not consistent.他在各项演说中所得的观念不一致.hesitate1.Vi to stop and consider before an action犹豫; 踌躇Andrew hesitated before he took the last cake.安德鲁拿最后一块点心之前犹豫了一下.He hesitates at nothing.他对什么事都豪不迟疑.2. Vt. 不愿; 不欲( hesitate to do)feel that perhaps one should not do ;not wish to do; be unwilling to doI always hesitate to advise my friends on what to read.我总是不大愿意指点我的朋友们该看些什么书.3. Vt. 怕麻烦别人be unwilling ( to trouble somebody)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 don’t hesitate to ask me.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 hesitation n. 踌躇, 犹豫an act of hesitatingHe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without hesitation.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base Vt.base sth. on \ upon 建立在……基础之上, 以……为根据I base my hopes on the news we had yesterday.我的希望是以我们昨天所得到的消息为根据. Their relationship was based upon mutual respect. 他们的友谊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regardless of : 不管, 不论paying no attention to 不顾,不注意The law requires equal treatment for all, regardless of race, religion or sex.法律要求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种族、宗教或性别。
如何高效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doc
如何高效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根据国家普通高中《应用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阶段要完成五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共十一个模块的教学。
各地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的不同,对于本教材的使用情况有较大差异,特别是部分教师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有较大的随意性。
虽然我们提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于急功近利,过多地删去了教材的内容,只保留一些个人认为“重要的”内容,使教材体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方面受到破坏;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体现出多少“创造性的”东西来,只是舍弃了培养运用能力的一些活动和一些处理起来比较费神的东西。
这肯定背离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
据了解,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可以想见,如果更多的教师在背离教材编者意图的情况下实施教学,那么这套教材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会走上老路。
在这里谈一谈本人粗浅的认识。
一、教材模块的构建和编者意图每个必修模块各含三个单元,选修模块各含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 k, Project 和Self-assessment共七个版块构成。
Welcome to the unit的作用是利用图画、文字以及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单元话题;Reading版块承载语言信息,教授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为后面的版块提供语言信息和进行活动的基础支持;Word power主要目的是扩充词汇,让学生识记一些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单元词汇表上没有罗列的、而且话题表达中常用的词汇,并演示各种词汇识记技巧(如构词法等);Grammar and usage 讲练结合,传输相应的语法知识,并提供在语境中使用语法的机会;Task主要是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用”的能力;Project是本单元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探究性学习;Self-assessment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市英语教研室参评论文贰等奖浅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教材的整合利用陈二丰红星中学2010-04浅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教材的整合利用陈二丰红星中学摘要:笔者在牛津高中英语选修七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为复习迎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块七的日常教学任务变重,且时间也比较紧。
因此注重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整合就比较必要了。
本文通过笔者在牛津模块七(下文简称模块七)教材中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如何对教材进行整合运用。
关键词:牛津英语模块七整合案例教材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面对自己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能力,把英语每个单元的教学环节加以重新整合。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专家刘兆义明确阐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而现在使用的牛津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适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的内容,在教材的整合中老师只要设置好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注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英语变成主动的积极的去感受英语。
这样的整合就能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也能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笔者根据模块七教材中的教学实践,以以下案例探讨如何对教材进行整合利用。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合。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 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单元的安排进行重新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在模块七 unit1 Reading :TV and audio devices: a review中,reading strategy 的内容是understanding subtitles。
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副标题的理解来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本单元的文章结构根据副标题分别是:early history of TV; the modern age: cable TV, satellite TV , digital TV…;early history of audio devices; tape recorders and players; sound goes digital. 学生可以根据副标题轻松地划出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笔者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把模块七的P19,P34,P46, P62 页的文章提出来,让学生根据副标题猜测文章的主旨。
这些页上的标题和副标题分别是:P19 Title:Two life-saving medicines;Subtitles: ASPIRIN , PENICILIN.P34 Title: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Subtitles: 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The interne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P46 Title: research on the internetSubtitles: step one: choosing a topic (research engines, subject directories);step two: how to search(1,2,3); step three: using your information P 62 Title: traffic accident and road safetySubtitles: drivers not paying attention; drivers being impatient;drivers speaking on the mobile phones; drivers drinking; drivers speedingcyclists not paying attention; riding bicycles on the pavement; cyclists carrying passengers; bicycles without lights;bicycles in need of repair;pedestrians crossing the road incorrectly; ignoring traffic lights.这些文章就在学生的课本中,老师在上课时使用非常的方便,又能及时检查学生对于unit 1 所学reading strategy 的理解。
学生们能迅速根据副标题快速找出文章主旨。
这在阅读理解中是非常重要的。
2.单元内词汇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的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模块七 M7 U2 FIT FOR LIFE 和 unit 4 public transport 中,welcome to the unit 和 word power 部分都涉及到专业词汇,而单词表中对于这两单元专业词汇的呈现则显得凌乱。
学生在不了解词汇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的参与到说的活动中去,只能浮于表面。
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相结合,一方面先让学生将词汇表中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总结并分类,并鼓励学生补充相关的课外词汇;另一方面结合welcome / word power 开展思考和听说活动。
这也能提高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因为现在他们现在有词可以用了,这就有利于有效开展后面的阅读教学。
M7 U2 FIT FOR LIFEPeople :Doctor /chemist/ physician/surgeon/ eye doctor/ chemist/ dentist/ acupuncturist…Place: Ward/ emergency room/ operating theatre/ X-ray room/ consulting room/ ICU/ ENT department reception…Types: Western medicine / injection/ tablets/ in powder form/ liquid medicine/ capsule/ spray/ scream/ side effect…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insert needles/ herbalmedicine/pulse/ energy channel/ acupuncture points…Disease: Cancer/ diabetes/ heart disease/heart attack/ stroke/ measles/ chickenpox/ smallpox/ malaria/ yellow fever/ influenza…Organs: head / brain/ heart/ stomach/ bowel/ kidney/ wrist/ lap/ eye /blood vessel…Ways: treat…with/ cure…of…/ diagnose…with/ relieve…of…/operate on…Others: recipe / bacteria, bacterium / germ / gene / eyesight / short-sightedness…M7U4 WELCOME TO THE UNIT / WORD POWER1.means of transportation2.the light rail transmit3.the maglev train4.the subway/ underground/ tube5.the bullet train/ MU train6.coach/ shuttle/ lorry/ truck/taxi/ bus/ motor bike/ …7.airplane/ helicopter/space-shuttle/ cargo plane/aircraft8.ship/ ferry/ motorboat/ cargoship/ cruiser9.expressway/ / express railway/ highway/ freeway/ motorway/ ne / path11.flyover/ underpass12.main road/ toll road/ toll gate13.crossing/ crossroad / junction/intersection14.travel over long distance15.actions to do with travel16.book a ticket17.customs officer18.pick up passengers19.drop off3. 不同模块的整合目前很多英语教材是以单元为体例进行编写的,例如我们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
不同年级的教材会出现相同的话题,而语言点逐步加深加难。
这就为不同年级教材的整合提供了条件。
教材的整合,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而应立足于整体,可以拓展到一个单元、一册书,乃至整个中学英语教材,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功能。
另外,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比较大。
教师要能根据这些能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素材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巩固基础、训练技能、提升能力。
在模块七 unit 3 task中,skills building 1: reading charts and graphs, 除了常规的听说训练之外,课本上关于图表的描述也是重点,但课本中这一单元并没有提供学生可以使用的词汇或句型。
另外,图表作文描述也是英语高考书面表达的重要内容。
但这一内容在模块四 unit 1 task 部分的 skills building 1 :listening for statistics and descriptions 中,分数、小数、百分比的表达方式,上升,下降,保持不变,趋势,变化范围等表达方法和词汇都详细的列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