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美的元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等。
2.2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学习: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对白桦树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白桦林会低语吗?”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等。
3.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请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关于白桦林的低语的描写。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意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文本。
5.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如白桦林的图片或相关文学作品。
5.3 写作练习的题目和评价标准。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文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设想:教学中通过质疑、读文、感悟、运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看林人的崇高品质。
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看林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3.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想:《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口吻,表达对一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茫茫林海的缩影,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做证。
所以,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与感人;其次,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从文中知道,守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为了森林,拒听歌曲;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一颗纯洁的心。
让学生感受到守林人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
缄言无语的高尚,从而凸出单元立影。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
2.反复诵读,通过朗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人物平凡中的伟大。
3.诵读时,要注意感情的抒发,特别是那些整齐的句式,要读出感情。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看林人平凡的伟大,理解高尚的内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兴安岭图像资料,激发学生感受。
2.板书课题、揭题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感受一下白桦林的美丽,倾听一下白桦林的低语。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1.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2.检查复习: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把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低语()诉()肠()()曲折低()浅()(1)(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2)低声吟咏,小声歌唱。
()(3)完全说出心里话。
()(4)形容不断地小声诉说。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案一、自学(5分钟)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理解“白桦林的低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3、“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4、文中赞美了森林工人的哪些品质。
二、量学(7分钟)1、同桌相互交流所划词语。
如: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等。
2、结合作者情感理解“白桦林的低语”的含义。
3、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理解作者情感、理解森林工人的品质。
三、导学(19分钟)1、抽查词语:怒放、摇曳、涤荡、浮躁等。
2、美丽的白桦林在低吟浅唱,它会唱些什么、会有怎样的低语,在文中找出赞美森林工人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工人的精神。
3、具体事例: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严控酒量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从而理解,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里去,(是怀念守林人;还是想再一次体会他们那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是怀念他们的那份纯朴而可爱的品质。
)4、森林工人的品质5、引导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四、用学(4分钟)1、看拼音,写词语。
liàowàngshēnqūhúilǜechúnjié()()()()jìmòjǐngtìqīngsùxiōngtáng()()()()2、补充词语。
()蜒曲折山()起伏低()浅()倾诉()肠()()低语层层()()五、测学(5分钟)1、基础题:照样子写词语。
层层叠叠:()()()()絮絮低语:()()()()2、拓展题: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例:眺望3、能力题此时,你想对林业工人说些什么?4、本课收获。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白桦林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白桦林的兴趣。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白桦林的美丽和神秘。
(3)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白桦林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白桦林的低语》全文。
2. 白桦林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白桦林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白桦林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白桦林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感受作者对白桦林的热爱和赞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段话描述其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白桦林的相关知识,如白桦林的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赞美白桦林?白桦林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重要性?七、课堂小结:2. 教师强调白桦林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段话描述其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白桦林的低语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 、自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作业布置:1、抄写好词、好句。
(必做)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选做)第2课时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2、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B生答)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A、B生答)(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6篇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6篇《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二、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针对本节课中独特的表达手法和意境,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引导。
3.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优美文字的感染。本节课的课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7.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8.多元评价,激励进步: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描绘大自然美的诗歌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想象和向往。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逐层递进,深入解读:
采用分层教学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首先,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其次,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最后,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3.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优美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简介本次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白桦林的低语》,主要讲述了白桦林在秋天中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的美妙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北国的秋天景色,感受秋天的美丽。
2.了解白桦树和周围环境的特点。
3.理解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意义。
4.发现、感悟、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2.了解白桦林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树木的区别。
3.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听读法:首先听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白桦林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白桦林所生长环境的特点。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白桦树的特点。
4.指导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点拨,让学生明白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场景本次授课在普通教室中展开,教室内配有投影仪与音响设备,以便于展现图片和声音。
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学校周围的公园、校内花园等自然景点,以便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北国的秋天以及白桦林的美丽。
2.教师介绍本次课文的内容、主题以及学习目标。
3.课前征询学生对此篇文章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第二步:展现课文1.教师朗读本篇文章,展现《白桦林的低语》的美丽与和谐。
2.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表达个人感触。
3.鼓励学生配合声音、节奏等方式自由表达个人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学习课文内容1.聚焦于课文的关键字词、句型,逐个讲解,给学生带来对课文的更深入了解。
包括白桦林、银白色、薄雾漫漫、山依旧如故等等。
2.从词语和文句入手,让学生从语言上了解自然生命的气息。
3.解释课文中的较难理解的文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四步:感受自然美妙1.让学生组成小组,前往公园、校内花园等自然景观。
六年级《白桦林低语》语文教案

六年级《白桦林低语》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针对六年级《白桦林低语》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这一课是一篇描述森林景观的文章,通过对白桦林的描写,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课文《白桦林低语》的主要内容。
2.熟悉并运用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短语。
3.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的词语和短语描绘自然景观。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和短语进行对景物的客观描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词语。
2.墙壁上贴有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想象力。
3.为学生准备课文的复印件或教科书,以便学生跟读和课后复习。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墙壁上的自然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入本课话题。
2.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最喜欢的自然景观是什么?请用词语描述一下。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步: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
2.教师提问:“文章的标题是什么?你们觉得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标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标题的含义。
3.教师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第三步:课文理解加深(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进行分组讨论。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将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行解释和展示。
3.教师针对展示的内容给予评价和指导,加深学生对关键词和短语的理解。
白桦林的低语 教案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示:白桦林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树?你对它们有了解吗?(指名介绍)教师补充:白桦树是一种坚强、优美、自信、骄傲的落叶乔木。
树干耸立,上有线形横生的孔,远看好像生着无数眼睛在向四周了望。
枝叶疏散,枝条柔软,迎风摇曳。
树皮洁白,光滑细腻,有层白霜,像纸一样可以分层剥离。
叶片呈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
白桦幼树,直径20公分左右,10多米高。
成材后高达20米~30米,直径60厘米~70厘米。
它喜光抗寒,端直挺拔,白色的主干冰肌玉骨,素淡深邃,正如俄罗斯人纯正质朴的品格和不惧艰险、迎风而上的气概。
“白桦林的低语”他们在低语什么?请同学带这个问题自渎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1、小组交流自学的生字词2、全班交流3、指名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感情诵读,体味情感(一)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我回来后一直思念的是什么?2、指名交流,谈谈如果是你,你会怀念这里的什么?为什么?“怒放”什么意思?岗峦?3、感情朗读(二)第二段1、我真真正正怀念的谁?我为什么怀念他?请同学们带这个问题自学4-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作简单标注。
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课件出示:补充句子为了森林,------------------;为了森林,------------------;为了森林,------------------;为了森林,------------------;为了森林,------------------。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为什么怀念看林人?4、这时一名怎样的守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三)第三段1、齐读最后一段2、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就是回答。
在他的低语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我为什么可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3、指名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白桦林的低语》优质课教学设计_7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教材分析:《白桦林的低语》是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高尚”这个单元的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
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
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
心系大地、情系大地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体会护林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对护林人深切的赞美之情。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3.理解部分饱含感情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护林人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兴安岭。
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是名副其实的林海,那一颗颗白桦树随着阵阵山风向我们低吟浅唱呢,这节课就跟着刘心武先生一起走进《白桦林的低语》,读:(齐读课题)初读课文师: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走下讲台,关心孩子阅读情况)1.孩子,你有什么问题?师:“瞭望”的瞭读四声2.你读的真仔细。
3.丁丁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遇到困难知道向字典老师请教。
(手势提示进入下一个环节)师: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眼里闪着智慧的光芒,有信心来接受挑战吗?师:这么多孩子都想来挑战呀。
这排举手的孩子最多,就请你们来开火车读一读吧。
其余孩子仔细听,当好小评委。
白桦林,起...(白桦林、思念、摇曳、涤荡、山岗、一撮、胸膛、倾诉衷肠、警惕)生:白桦林、山岗...(每个词语两遍,模拟学生读)师:已经有小评委迫不及待的想来纠错了,小王同学,你来说一说。
生1:小马将山岗读错了,岗该读三声。
师:是的,在平常说话中山岗的岗和刚才的刚发音很相似哦,我们跟他再来读一读吧。
生2:我觉得最后“警惕”的警读的非常准确,我也想来读一读。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我们跟着他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白桦林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1.1.2 借助诗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1.1.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背景介绍2.1.1 白桦树的特点及其在俄罗斯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1.2 诗歌的节奏、韵律及其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2.1.3 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解析3.1.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1.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白桦树、低语等。
3.1.3 学生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白桦树的文化象征。
4.1.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韵律。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诗歌中复杂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5.1.2 学生对诗中深层情感的理解。
5.1.3 学生对白桦树象征意义的把握。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韵律。
5.2.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白桦树的文化象征。
5.2.3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创作。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包括课文动画、白桦树图片、相关文化背景资料等。
6.1.2 课件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1.3 课件中的动画和图片要具有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6.2 学习用具6.2.1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6.2.2 学生准备诗歌创作草稿纸,以便课后创作练习。
6.2.3 教师准备评价表,用于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白桦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
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三、学生自学课文1。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
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纯洁() 忽略( ) 激励( )2。
写反义词:浮躁()异常(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这里的“你"指的是谁?三、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白桦林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简要介绍白桦林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白桦林的美。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表达了哪些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桦林的喜爱。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
2.各组分享仿写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白桦林的认识。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白桦林的作文,题目自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二、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桦林的依恋。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手法进行讨论。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白桦林的认识。
【新教材】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林的低语》教案(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问答精神。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
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
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纯洁()忽略()激励()2.写反义词:浮躁()异常()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这里的“你”指的是谁?三、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入:1、出示《美丽的大兴安岭》一课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着绣花鞋。
……”2、结合《美丽的大兴安岭》说说“白桦”是什么样的?3、找找文中的段落哪些句子在描写“白桦”?指名读。
4、理解“低吟浅唱”。
二、揭示课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三、学习课文(一)初读,了解课文大意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3、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二)细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1、自由读课文。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2、“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这里的“你”指的是谁?3、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3)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
)(4)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5)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使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谁到过大兴安岭吗?或在电视上欣赏过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随着本文作者一起到大兴安岭,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理解这里的看林人。(齐读课题)
3、学习小组实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三、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感悟、体会。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水平。因为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所以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动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设想:
教学中通过质疑、读文、感悟、使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看林人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看林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让学生说从这个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2)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特点。
“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3)结合文中语句理解词语:“低吟浅唱”。(轻声地吟唱。这是亲昵打招呼的意思。)
(4)思考想象:作者走进白桦林,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2、指导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
3、划出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这会儿我们已经在大兴安岭了,你们看这儿茫茫林海,山峦起伏,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过除了感受到美丽,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1、分析:你眼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描写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划出相关语句。
(1)学生自读,边读边划出相关描写白桦林的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课文的题目是《白桦林的低语》,仅仅是写白桦林吗?如果不是,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理解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2、释题,设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效果:
(1)词语检查,读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蜿蜒曲折倚窗外望山峦起伏浮躁狂妄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朗读检查: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