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沉淀理论
沉淀的形成与条件.
教 学 要 点
沉淀的类型 沉淀的形成 沉淀条件的选择
潍坊职业学院
1、沉淀的类型
晶形沉淀: 颗粒直径0.1~1μm,排列整齐,结构紧密,比表 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洗涤 例:BaSO4↓(细晶形沉淀) MgNH4PO4↓(粗晶形沉淀) 非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 颗粒直径﹤0.02μm,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大,吸 附杂质多,不易过滤、洗涤 例:Fe2O3•2H2O↓ZnS Al2O3· nH2O[Al(OH)3] ,
弱碱性 H+
酸效应
CaC2O4↓细小沉淀 CaC2O4↓酸效应增大S CO2↑+ 2NH3↑
900C
水解
H2C2O4 HC2O4-+ H+ NH3均匀分布,pH值 ↑ HC2O4C2O42- + H+ [C2O42-]↑,相对过饱和度↓ Ca2+ + C2O42CaC2O4↓
缓慢析出CaC2O4↓粗大沉淀
潍坊职业学院
2、沉淀的形成
构晶离子
聚集
成核作用 均相、异相
晶核
生长过程定向排列
潍坊职业学院
2、沉淀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
均相成核(自发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 子通过相互静电作用缔和而成晶核。 异相成核:非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借助溶液 中固体微粒形成晶核。
CaC2O4沉淀
在Ca2+ 酸性溶液中加入 H2C2O4,无CaC2O4 沉淀产生
再加入CO(NH2)2 ,90℃
CO(NH2)2 + H2O == CO2 + 2NH3 [C2O42-] 升高,缓慢析出CaC2O4 沉淀
潍坊职业学院
均匀沉淀示例 Ca2+ + (NH4)2C2O4
果胶制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果胶的提取与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的提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2. 了解果胶的化学性质和用途;3. 掌握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海藻等植物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通过酸解、沉淀、洗涤、干燥等步骤,制备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苹果、柠檬、橙子等水果- 95%乙醇、95%乙酸、氢氧化钠等试剂- 无水乙醇、丙酮等溶剂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烧瓶、漏斗、玻璃棒等玻璃仪器- 烘箱、搅拌器、真空泵等设备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称取新鲜水果500g,用组织捣碎机捣碎;(2)将捣碎的水果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醇,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置于室温下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4)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5)将滤液倒入烧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5-9.0;(6)将烧瓶置于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80-90℃,搅拌1小时;(7)将烧瓶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4.5-5.0;(8)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9)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0)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丙酮,搅拌使其充分沉淀;(11)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2)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2. 果胶制备:(1)将干燥的果胶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果胶溶液;(2)将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3)将烧杯置于水浴中加热,使果胶溶液充分溶解;(4)将溶解后的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3.5-4.0;(5)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6)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7)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水质工程学第4章沉淀与澄清3
——沉淀过程中,清水区高度不断增加
A澄清液层、B受阻沉降层、C过渡层、D压缩层
拥挤沉淀试验
——利用沉淀过程线分析: Kynch 法、 Fitch 法
——建立沉速—浓度函数关系v=f(C) (多筒试验):固体通量法、吉冈法
——作用:用于分析静置沉淀;确定水中悬 浮颗粒的沉降特性
1、自由沉淀试验 2、絮凝沉淀 3、拥挤沉淀(高浓度悬浮液的沉淀试验)
自由沉淀试验
自由沉淀一般采用单筒沉淀柱试验确定悬 浮颗粒的沉降特性。
1)试验装置 2)试验方法 3)沉淀效率η的求取
自由沉淀试验
沉淀柱有效水深H,
悬浮物原始浓度为C0。 在时间t1时从水深H处取样测得C1,则认为沉速大于 u1(H/t1)的颗粒均已通过H,残余颗粒必然具有小 于u1的沉速,则沉速小于u1的颗粒与全部颗粒的比 例x1=C1/C0。
——沉淀时间: 絮凝沉淀
因此,设计沉淀池时,除了对表面负荷率有要 求外,还对停留时间、池深、进出水构造、排泥 方式等均有要求。通常,对于静置沉淀得出的试 验结果,在用于设计时还需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一般在设计时:
q=q0/1.25~1.75,T=(1.5~2.0)T0
沉淀池
概述
一、平流式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二、竖流式沉淀池 (vertical flow ST) 三、斜板(管)沉淀池(tilted-plate ST) 四、澄清池(clarifier,clarification tank)
概述
沉淀池构造根据功能分为五个区:
进水区: 保证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进水断 面上,避免短流,减少死角和紊流影响,提 高容积利用系数。 出水区: 均匀出水(目的同上),阻拦浮渣 沉淀区: 污水与颗粒分离,工作区 污泥区: 污泥贮放、浓缩、排除 缓冲区: 分隔沉淀区,保证沉下的颗粒不 因水流搅动而再次浮起进入沉淀区。
第三章沉淀法3-2
3.3 粉体的制备方法
液相法:沉淀法,醇盐分解法,溶胶-凝胶法,氨酸 法,柠檬酸盐法,喷雾热解法,水热法等 气相法:蒸发法,(磁控,激光)溅射法,等离子 体喷涂法,化学气相淀积(CVD)法,气溶胶法, 化 学喷雾热解法 固相法:固相反应法,热分解法
序:液相合成技术分类
目前工业及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超细颗粒合成方法
均匀沉淀的扩散式生长
团聚形成的单分散体系
不定向团聚
均相沉淀法Sm掺杂的氧化铈(SDC)
Sm(NO3)3
Ce(NO3)3
尿 素
85oC恒温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SDC粉体的TEM照片
250nm
250nm
1500C烧结的样品的SEM照片
不同制备方法下CeO2粉体的形貌
b
a共沉淀 法 b均相共 沉淀法 c水热合 成法
掺杂CeO2粉体的SEM照片 ---碳酸盐共沉淀法
不同掺杂下的CeO2样片表面SEM照 片
微波辅助的均相共沉淀法
均相沉淀法 优点:克服了共沉淀法的不足,在溶液中以原子或 分子尺寸混合,以尿素为沉淀剂控制反应温度和浓 度,可对粉体的形貌进行控制,得到形貌各异、颗 粒均匀的氧化物粉体。 缺点:反应时间长,能耗大;产量小。 改变加热方式,引入微波加热
3沉淀分离法
2
大量
Pd
2
痕量(被测)
CaCO3 沉淀
Ca CO3
2
2
CaCO3
Pd2+离子附着在CaCO3沉淀的表面,形成共沉淀。
① 无机共沉淀剂
● 氢氧化物沉淀: 如,Fe(OH)3,Al(OH)3,MnO(OH)2等,主要利用 表面吸附作用使痕量金属离子共沉淀。 ● 硫化物沉淀: 如,PbS、HgS等,共沉淀是除吸附、吸留作用 外还有后沉淀作用。 ● 某些晶形沉淀: 如,BaSO4,SrSO4,SrCO3等,可与生成相似晶 格的离子形成混晶(如BaSO4-RaSO4、BaSO4PbSO4等)而共沉淀。
提高氢氧化物沉淀分离的方法
(1) 采用“小体积”沉淀法——小体积、大浓度且
有大量对测定没有干扰的盐存在下进行沉淀。如:
在大量NaCl存在下,NaOH分离Al3+与Fe3+。 (2)加入掩蔽剂提高分离选择性。 (3) 控制pH值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不同金属形成氢氧化物的pH值及介质不同。 (4)采用均匀沉淀法或在较热、浓溶液中沉淀并且热 溶液洗涤消除共沉淀。
(3)逐渐除去溶剂
• 如果将试液与有机沉淀剂在某种水溶液混合,然后慢慢蒸 发除去溶剂,即可在适当的缓冲条件下进行均相沉淀。 • 例如,用8-羟基喹啉沉淀Al3+时,可在Al3+ 试液中加入醋酸
胺缓冲溶液、8-羟基喹啉的丙酮溶液,在70-80℃加热3h,
使丙酮挥发,15min 后即有8-羟基喹啉铝的晶形沉淀析出, 此沉淀易于过滤、洗涤。
均相沉淀的优点: 这样的沉淀不但吸附的杂质少,沉淀较纯净, 而且不必陈化,过滤、洗涤液较方便。 均相沉淀的途径
(1)试剂水解 (2)在溶液中直接产生出沉淀剂 (3)逐渐除去溶剂 (4)破坏可溶性的络合物
第3章_沉淀
• 脱盐: 透析:透析袋(半透膜)
超滤
钟青萍讲授
24
4
第二节 有机溶剂沉淀
Organic solvent precipitation
• 概念: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的 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
23
蛋白质的盐析沉淀纯化应用举例
目标蛋白
人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2 单克隆抗体
来源
细胞培养液 细胞培养液 细胞培养液
硫酸铵饱和度
一次沉淀 二次沉淀
30(上清) 35(上清) 50(沉淀)
80(沉淀) 85(沉淀)
收率
99 73.5 100
纯化倍数
1.7 7.0 >8
• 盐析沉淀后,需进行脱盐处理,再进行后续操 作(Because of many salts being remained in the
钟青萍讲授
10
盐析原理
低盐溶度下,发生盐溶,是因为: • 无机盐离子在蛋白质表面上吸附,使颗粒
带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 • 无机盐离子增加了蛋白质的亲水性,改善
了与水膜的结合,增加了蛋白质分子与水 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使溶解度增大。
钟青萍讲授
11
盐溶
钟青萍讲授
12
2
盐析过程
盐析
• 随着中性盐的加入,蛋白质分散体系出现盐析 现象
proteins precipitate out.
钟青萍讲授
8
盐析原理
• 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 存在状态:
普通化学3-3沉淀溶解平衡
三、沉淀的转化
在沉淀溶液中,加入另一种适当的沉淀剂,可使↓转化为 另一种沉淀物。 转化后的沉淀物Kθs越小于原沉淀的Kθs,则↓越易转化, 转化也越完全。 例:
CaSO4 (s) + CO32-(aq) Kθs (CaSO4)=7.10×10-5
CaCO3 (s) + SO42-(aq) Kθs (CaCO3) =4.96×10-9
∴使Fe(OH)3完全↓而Mg(OH)2不↓的pH范围: 4.0~9.1
例5:某溶液中分别含有0.010 molL-1 AgNO3、 Pb(NO3)2和 Ba(NO3)2 三种物质,向该溶液中逐滴加 入K2CrO4 溶液时,沉淀的先后顺序是 ( B ) 已知: Ks ( Ag2CrO4 ) = 1.1 10-12 Ks ( PbCrO4) = 1.8 10-14 Ks ( BaCrO4 ) = 1.2 10-10 A. Ag2CrO4 , PbCrO4 , BaCrO4 B. PbCrO4, Ag2CrO4 , BaCrO4 C. PbCrO4 ,BaCrO4, Ag2CrO4
x=1.0×10-11 mol· -1, L pH=3.0 设Fe(OH)3完全沉淀的c(OH-)=y,此时c(Fe3+)=10-6mol· -1: L Kθs = [c(Fe3+)]·c(OH-)]3 =10-6×y3 [ y=1.0×10-10 mol· -1, pH=4.0 L
设Mg(OH)2开始沉淀时c(OH-)=z, 此时c(Mg2+)=0.1mol· -1: L Kθs = [c(Mg2+)]·c(OH-)]2 =0.1×z2 [ z = 1.3×10-5 mol· -1, pH=9.1 L
K s (CaSO4 ) K 1.43 104 K s (CaCO3 )
第3章沉淀技术-文档资料
Separation Methods in Biochemistry
赵世光 生物化学工程系·生物技术教研室
第三章 沉淀技术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3. 无定型沉淀:颗粒最小,其直径大约在0.02 μm以下 。沉淀内部离子排列杂乱无章,并且包含有大量水 分子,因而结构疏松,体积庞大,难以沉降。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不利因素:疏水性,包括暴露的疏水基团
、疏水蛋白所占的%等。如纤维蛋白原
。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4
3.1.3 沉淀技术的应用特点
• 沉淀法是最古老的分离和纯化生物物质的方法,目前仍广泛应用 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
• 由于其浓缩作用常大于纯化作用,因而沉淀法通常作为初步分离 的一种方法,用于从去除了菌体或细胞碎片的发酵液中沉淀出生 物物质,然后再利用色层分离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给水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完整)
十四章: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答: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三类:1)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但胶体颗粒尺寸很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下沉,水中所存在的胶体通常有粘土、某些细菌及病毒、腐殖质及蛋白质等。
有机高分子物质通常也属于胶体一类。
天然水中的胶体一般带有负电荷,有时也含有少量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粒径大于0.1mm的泥砂去除较易,通常在水中很快下沉。
而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须投加混凝剂方可去除。
2)溶解杂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
它们与水所构成的均相体系,外观透明,属于真溶液。
但有的无机溶解物可使水产生色、臭、味。
无机溶解杂质主要的某些工业用水的去除对象,但有毒、有害无机溶解物也是生活饮用水的去除对象。
有机溶解物主要来源于水源污染,也有天然存在的。
2、概略叙述我国天然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特点。
(8’)答:1)、我国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各地区地下水中含盐量相差很大,但大部分地下水的含盐在200~500mg/L之间。
一般情况下,多雨地区含盐量较低;干旱地区含盐量较高。
地下水硬度高于地表水,我国地下水总硬度通常在60~300mg/L(以CaO计)之间,少数地区有时高达300~700mg/L。
我国含铁地下水分布较广,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松花江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也都有含铁地下水。
含铁量通常为10 mg/L以下,个别可高达30mg/L。
地下水中的锰与铁共存,但含铁量比铁不。
我国地下水含有锰量一般不超过2 mg/L ~3 mg/L。
个别高达30 mg/L。
2)、我国是世界上高浊度水河众多的国家之一。
西北及华北地区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系、海河水系及长江中、上游等,河水含砂量很大,华北地区和东北和西南地区大部分河流,浊度较低。
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较低。
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河流,河水含流量和硬度一般均无碍于生活饮用。
沉淀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2. 学习利用沉淀反应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定。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离子或分子结合成难溶物质的过程。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目标物质生成沉淀,从而实现分离、提纯和鉴定。
沉淀反应的原理主要基于溶解度积(Ksp)的概念。
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时,其离子浓度的乘积。
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乘积大于溶解度积时,难溶电解质将开始沉淀;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乘积小于溶解度积时,沉淀将溶解。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氯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铝溶液- 硫酸铁溶液- 硝酸银溶液- 硝酸铅溶液- 氯化银溶液- 氢氧化铁溶液- 硫酸钡溶液- 硫酸钙溶液- 氯化钙溶液2. 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移液管- 滴定管- 滤纸- 铁架台- 漏斗- 研钵- 研杵四、实验步骤1. 沉淀反应实验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5mL氯化钠溶液,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 用滤纸过滤沉淀,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
2. 沉淀反应实验二:硫酸铝与硫酸铁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5mL硫酸铝溶液,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 用滤纸过滤沉淀,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
3. 沉淀反应实验三: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5mL硝酸银溶液,滴加少量氯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滴加硝酸铅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 用滤纸过滤沉淀,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
4. 沉淀反应实验四:硫酸钡与硫酸钙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5mL硫酸钡溶液,滴加少量硫酸钙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 用滤纸过滤沉淀,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
沉淀实验名词解释
沉淀实验名词解释
沉淀实验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溶液中是否会形成沉淀物。
在沉淀实验中,通常将两种或多种试剂加入到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出不溶于溶液的固体颗粒,即沉淀。
这种实验可以帮助确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进行沉淀实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逐滴加入待测试的溶液中。
通过观察在试剂添加过程中是否出现浑浊、悬浮物沉淀等现象,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一些常见的沉淀实验包括:
1.氯化物沉淀实验:将氯化银等银盐加入待测试的溶液中,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表示溶液中存在氯离子。
2.硫酸盐沉淀实验:将硫酸钡等钡盐加入待测试的溶液中,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表示溶液中存在硫酸盐。
3.碳酸盐沉淀实验:将盐酸等酸试剂加入待测试的碳酸盐溶
液中,如果产生气体释放和冒泡现象,并伴有沉淀形成,则表示溶液中存在碳酸盐。
通过沉淀实验,可以快速、简单地检测出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或定量分析。
它在化学教学和实验室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催化剂制备原理课件》4第三章 沉淀法2
4-Jun-20
30
(1)正加法
➢把沉淀剂加入原料溶液中称之为正加法。
➢此时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最后成微碱 性;pH值由低而高,沉淀主要在pH=7 左右生成,得到非晶态氢氧化铝凝胶。
NH3 H2O Al(NO3)3
非晶态 凝胶
pH=7-9 T >70℃ pH >10
AlO(OH)(一水软铝石) 煅烧 Al(OH)3(三水铝石) 煅烧
➢ 避免溶液不均匀的沉淀方法称为均匀沉淀法。 ➢ 在不饱和溶液内均匀地得到沉淀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1) 在溶液中进行包含氢离子变化的缓慢的化学反应,逐渐提
4-Jun-20
25
➢AgCl和AgBr能以任何比例形成固溶体,因此 若用含Cl-的Br-溶液来沉淀Ag+时,Cl-因形成 固溶体而与AgBr共沉淀。
BaCrO4-BaSO4,BaSO4-PbSO4,HgS-ZnS
➢以形成固溶体方式带入的杂质,用重结晶的方式也 难以除去,为提高沉淀物的纯度,应考虑在沉淀前 预先除去这些杂质。
2. 聚集与定向过程 3. 过饱和度对晶核生成与晶体 生长的影响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n-20
8
晶型与非晶型沉淀的比较
类型 沉淀颗粒直径 晶形 Φ=0.1-1 μm
非晶形 Φ<0.02 μm
沉淀外形 晶状 体积小
絮状 体积大
内部排列 结构紧密 规则易沉 降
结构疏松 杂乱无章
形成原因
定向速度 大于聚集 速度
聚集速度 大于定向 速度
➢再结晶(再沉淀)
➢晶体包藏杂质以后,内部存在内应力,如使沉淀物在 热母液中保持一段时间(热煮),则这种内应力会促 使晶体发生再结晶现象,从而减少所包藏的杂质量。
第三章 混凝沉淀和澄清之二
第四节沉淀的基本理论一、分类根据悬浮物质的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范围:1.自由沉淀:悬浮物质浓度不高,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颗粒形状、尺寸、质量不变。
如沉砂池中砂粒、浓度低的污水在初沉池。
2.絮凝沉淀(干扰沉淀):悬浮物浓度在50~500mg/l,颗粒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粒径与质量加大,沉速不断加快。
如活性污泥在二沉池。
3.拥挤沉淀(分层沉淀):浓度>500mg/l,沉淀中相邻颗粒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清水与浑水间形成明显的交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如二沉池下部的沉淀过程及浓缩池开始阶段。
4.压缩沉淀:浓度大。
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如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的浓缩过程。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实际是依次进行,只是各类沉淀出现时间不同。
二、各种沉淀类型分析(一)自由沉淀低浓度离散性颗粒在水中沉淀,开始时加速下沉,水流阻力不断增加,短暂时间后达到与重力平衡,颗粒开始匀速下沉。
1.公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d y C g u yg D ρρρ-=34 粒径有关阻力系数,与液体密度颗粒密度----d C D y g Re ρρ 下面表示沉速公式及适用条件2.应用(1)已知d ,推求u=?(2)已知u ,反推d=?3.结论4.沉淀规律(去除率)(二)絮凝沉淀(三)拥挤沉淀1.外观现象和沉淀过程分析基本特征:水沉降过程中出现清浑交界面,整个过程就是界面下沉过程2.界面沉降的重要特性-相似性3.肯奇沉淀理论及应用(压缩沉降的计算)(四)压缩沉淀三、理想沉淀池(一)工作过程分析1.什么是理想沉淀池?符合三个假定:(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2)水流沿水平方向作等速流动。
(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
(完整word版)工业催化试题
一、填空1.催化剂只能改变而不改变反应的。
2.多相催化剂通常由___ ____、____ ___、____ ___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分别为___ ____、___ ____、___ ____。
3.评价工业催化剂性能好坏的指标有___ ____、____ ___、__ __ __、____ _ __、___ ____等, 在生产上常用___ _____,_____ ___来表示催化剂的活性。
科研上常用____ ___来表示催化剂的活性。
4.在多相催化反应中有____ ___、____ ___、___ ____三类控制步骤。
在连串反应中, 控制步骤___ ____总过程速度。
当过程处于___ ____时, 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最高。
5.固体酸表面存在____ ___和____ __两类酸性中心;其强度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有关.两者的转化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
6.催化剂表面能量分布的类型有__ _ _ ___、___ __ __、____ _ __三种形式。
ngmuir吸附等温式用于____ ___, 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是___ ____。
8.吸附热表征__ _____。
催化活性与吸附热之间的关系____ ___。
9.本征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由___ ____、___ ____和____ ___组成, 半导体的附加能级有___ ____和___ ____两种, N型半导体的附加能级是_______能级, 它使半导体的Ef___ ____, 电导率___ ____。
10.络合物催化剂由____ ___和____ ___两部分组成。
11.常用的工业催化剂制备方法有___ ____、____ ___、____ __等。
12.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___ ____、____ ___、_____ __等。
13.催化剂上的吸附有____ ___和_______ _____两种类型;H2的吸附常采用_____ __, 烯烃的吸附常采用_____ ____。
稀土沉淀理论计算
稀土沉淀理论计算1、草酸沉淀(1)反应方程式:2RECl 3 + 3H 2(C 2O 4)·2H 2O + nH 2O = RE 2(C 2O 4)3·nH 2O ↓+ 6HCl 一般n=10,但也有n=6 .7. 9和11的。
(2)沉淀的稀土量若料液稀土浓度为C RE ,体积为V F ,稀土的配合当量为m ,则沉淀的稀土量为:)(100032公斤mV C W F RE O RE ••=(3)沉淀用草酸量草酸一般含有2个结晶水,其分子量为12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上沉淀用草酸量为:F RE F RE V C V C W ••=••⨯=1891265.1草酸具体理论数值为:2、碳铵沉淀(1)反应方程式:2RECl 3 + 6NH 4HCO 3 + nH 2O = RE 2(CO 3)3·nH 2O ↓+ 6NH 4Cl + 3H 2O + 3CO 2↑(2)沉淀的稀土量:若料液稀土浓度为C RE ,体积为V F ,稀土的配合当量为m ,则沉淀的稀土量为)(100032公斤mV C W F RE O RE ••=(3)沉淀用碳铵量:萃取分离出口稀土料液一般呈酸性,用碳铵沉淀时,沉淀用碳铵量为中和[H +]用量和沉淀RE 3+用量之和。
① 中和[H +]用碳铵量: 中和反应方程式:HCl + NH4HCO3 = NH4Cl + CO2↑+ H2O[])公斤(1000][34pmC V W HF HCO NHH •••=++(其中C [H+]为溶液酸度、m 为NH 4HCO 3分子量79、P 为NH 4HCO 3含量0.9294)。
② 沉淀RE 3+用碳铵量:)公斤(793343pC V W REF HCO NH RE••⨯=+(其中C RE 为溶液稀土浓度、m 为稀土的配合当量、79为NH 4HCO 3分子量,P 为NH 4HCO 3含量0.9294)。
具体理论数值为:。
分步沉淀原理
分步沉淀原理分步沉淀原理是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步骤,逐步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原理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分步沉淀原理的具体应用。
首先,分步沉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步骤,通过逐步解决每一个步骤,最终完成整个问题的解决。
这一原理源自于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强调系统的分解与集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和小任务,最终实现整个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其次,分步沉淀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概念,逐个理解,然后再整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阶段,逐步完成每个阶段,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解决,从而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分步沉淀原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分解问题,确定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顺序,这样才能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注重每一个步骤的细节,确保每一个小目标和小任务都能够顺利完成。
最后,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分步沉淀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分步沉淀原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实践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一原理。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充分运用分步沉淀原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成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沉淀的基础理论
1 1 3 2 V d , A d 6 4
得球状颗粒自由沉淀的沉速公式:
4 g ( s L ) d 12 uS [ ] 3 L
式中λ′是雷诺数Re的函数 当
Re
dup
24 Re 1, Re 10 2 Re 500, Re 5 500 Re 10 , 0.44
污水的物理处理
污水的物理处理
污水的物理处理
污水的物理处理
污水的物理处理
3、沉淀池表面负荷与颗粒沉降速度的关系 (1)表面负荷:如果沉淀池沉降区的表面积为A, 处理水量为Q,则有:
H H H B Q u0 q0 t L LB A
上式中的Q/A是沉淀池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称 为表面负荷,以q0表示,其单位是m3/m2· h。
X—城市污水的沉砂量,一般采用30m3/106m3污水 T—排砂时间的间隔,d kz—生活污水流量的总变化系数
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设贮砂斗底宽b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600;则贮砂斗的上口宽b2为:
2h3 b2 b1 0 tg 60
贮砂斗的容积V1:
1 V1 h3 ( S1 S 2 S1 S 2 3
h′3—贮砂斗高度,m
S1,S2—分别为贮砂斗上口和下口的面积
6、池总高度h
h h1 h2 h3
h1—超高,m
7、核算最小流速vmin
min
Qmin n1 Amin
Qmin—设计最小流量,m3/s n1—最小流量时工作的沉淀池数目 Amin—最小流量时沉砂池中的水流断面面积,m2
假设:(1)颗粒为球形,不可压缩,也无凝聚 性,沉降过程中其大小、形状和质量等均不变; (2)水处于静止状态; (3)颗粒沉降仅受重力和水的阻力作用。 静水中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在水中加速下沉,直 到作用与颗粒的推力与水的阻力达到平衡时,颗粒开 始以等速下沉。平衡状态是开始沉淀后瞬时达到的。 1、悬浮颗粒在水中受到的推力Fs
沉淀原理
第五章水的物理处理法(二)澄清法一、沉淀原理137、沉淀法的去除对象是什么?138、沉淀过程有哪几种类型?各在什么条件下发生?139、说明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和压缩沉淀的基本过程。
140、Stocks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不用Stocks公式计算颗粒在水中的沉速,而多用来估算颗粒的平均粒径?141、水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42、水中颗粒密度ρs=1.6g/cm3 ,经沉淀试验测得颗粒的沉速为0.30cm/s,水温为T=20℃。
试计算水中颗粒的平均粒径(mm)(20℃时水的粘滞系数为μ=0.0101g/s.cm)。
143、何谓颗粒的截留速度?它与水中颗粒的沉淀效率有何关系?144、试述水中颗粒沉速累积频率分配曲线的建立过程并说明颗粒沉淀效率的计算方法。
145、水中离散颗粒静置沉降试验数据如下表所列。
试验有效水深为120cm。
表中C表示在沉淀时间t时由取样所测水样中所含的悬浮颗粒(SS)浓度,C0表示初始SS的浓度。
试求:沉速为3cm/s的悬浮颗粒的去除效率。
题145表时间t(min)0 15 30 45 60 90 180 C/C0 1 0.96 0.81 0.62 0.46 0.23 0.06146、某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浓度为C0=300mg/L,静置沉降试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列。
试求沉淀效率为65%时的颗粒截留速度。
题146表在下列时间(min)内所测得的悬浮物去除率取样口离水面的距离(m) 5 10 20 40 60 90 1200.61.2 1.8 411915553321604538675854726259737063767471147、何谓理想沉淀池模型?有哪些假定?148、试根据理想沉淀池模型推导截留u o 与沉淀池表面负荷q之间的关系表达式u o =Q/A,并说明u o 与Q/A的异同之处及它们在沉淀池设计中的作用。
二、沉砂池149、沉砂池的去除对象和作用是什么?有哪几种工艺型式?150、试述平流式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的基本工艺构造及有关工艺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与μ成反比,μ随水温上升而下降;即沉速受水 温影响,水温上升,沉速增大。
S
18
四、沉淀池工作原理 为了便于说明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以及 分析水中悬浮颗粒在沉淀池内运动规律, Hazen和Camp提出了理想沉淀池的概念。 理想沉淀池划分为4个区域,即进口区域、 沉淀区域、出口区域及污泥区域。
19
沉淀试验数据
沉淀时间 t,min Pi=ci/c0 表观去 除率 E=1-Pi u=H/t, cm/min η 0 1 15 0.96 30 0.81 45 0.62 60 0.46 90 0.23 180 0.06
31
解:(1)计算各沉淀时间相应的沉速u, 表观去除率E (2)以Pi为纵坐标,u为横纵标作图得沉淀曲线: P-u曲线 (3)图解计算各沉速下的总去率,u0=3.0为例,小 于此沉速的颗粒与全部颗粒之比P0=0.67, 积分项等于各矩形面积之和。
上澄水 自由沉淀带
水深
絮凝干涉沉淀带
B
成层沉淀带
C
时间t
压缩沉淀D
沉淀过程示意图
10
三、自由沉淀及分析 颗粒为球形
分 析 的 假 定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重量 等不变
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受器壁和 其他颗粒影响。
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因受重力作用 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 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颗粒即成 等速下沉。
作如下假设 (1) 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 相同,水平流速为ν; (2) 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 度为u; (3) 在沉淀区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 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 (4) 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20
当某一颗粒进入沉淀池后
一方面随着水流在水平 方向流动,其水平流速 v等于水流速度;
1 P0 (1 P0 ) udP u0 0
则:η=(1-0.67)+1.07/3=0.687 以此计算出各时总沉淀效率η。
32
(4)以总效率η为纵坐标,以沉淀时间t为横纵 标作图的效率-时间曲线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15 30 45 60 t(min)
13
du m F1 F2 F3 dt
(1)颗粒的重力:
F1
d
6
3
S g
其中:ρS为颗粒密度,kg/m3; d为颗粒直径,m; g为重力加速度。 (2)颗粒的浮力:
F2
d
6
3
L g
14
其中:ρL为液体密度,kg/m3;
(3)颗粒沉淀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u F3 A L 2
6
2、絮凝沉淀
这是一种絮凝性固体颗粒 在稀悬浮液中的沉淀。 虽然悬浮固体浓度也不高 (50-500mg/L),但颗粒在沉 降过程中接触碰撞时能互相聚 集为较大的絮体,因而颗粒粒 径和沉降速度随沉降时间的延 续而增大。
实例:颗粒在初 沉池内的后期 沉降,生化处 理中污泥在二 沉池中间段的 沉淀,及水处 理的混凝沉淀。
在典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有以下4种用法:
(1) 用于废水的预处理——沉砂池 (2) 用于污水进入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初步处理 (初沉池) (3) 用于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次沉淀池) (4) 用于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4
二、沉淀类型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能及浓度,沉 淀通常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29
实际中,常按以下经验公式确定设计表 面负荷q和沉降时间t:
1 1 q ~ u 0 1.25 1.75 t 1.5 ~ 2.0t 0
式中:u0、t0——分别为由沉降曲线上 查得的理论沉降速度和沉降时间。
30
例题
某自由沉淀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沉淀高度 H=120cm。试绘制沉淀曲线P-u曲线,并计算不同 沉淀时间条件下的悬浮颗粒的总去除率η,并绘制 η-t、η-u曲线。
11
悬浮颗粒在水中的受力:
重力F1、浮力F2、下沉中的摩擦阻力F3
F1
重力大于浮力和摩擦力时, 下沉;
ρ
s
ρ
L
重力等于浮力和摩擦力时, 相对静止; 重力小于浮力和摩擦力时, 上浮。
12
F2,F3
悬 浮 颗 粒 在 水 中 的 受 力 分 析
用牛顿第二定律表达颗粒的自由沉淀过程:
式中: m—颗粒质量,kg; u—颗粒沉速,m/s; t—沉淀时间,s; F1—颗粒的重力 F2—颗粒的浮力 F3—颗粒沉淀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1 P0 (1 P0 ) udP u0 0
25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67 1.33 2 u,cm/min 2.67 4 8
η
不同沉淀速度的总去除率
26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15 30 45 60 t(min)
22
自 由 沉 淀 实 验
设在一水深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 验,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 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 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是相同的,悬浮物浓度 为C0(mg/L),此时去除率E=0。
自由沉淀图解
23
设沉速u1<u0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dP(%),其中
h dP (%) 的颗粒将会从水中沉到池底而去除。 H
21
v qv / A' qv / H b
从沉淀区顶部x点进入的颗粒中,必存 在着某一粒径的颗粒,其沉速为u0,到达沉 淀区末端时刚好能沉至池底。 当颗粒沉速ui≥u0时,无论这种颗粒处于 进口端的什么位置,它都可以沉到池底被去 除。大颗粒.ppt 当颗粒沉速ui<u0时,从沉淀区顶端进入 的颗粒不能沉淀到池底,会随水流排出,而 当其位于水面下的某一位置进入沉淀区时, 它可以沉到底部而被去除。小颗粒.ppt
在同一沉淀时间t,下式成立:
h u1 t;H u0 t
故:
h / H u1 / u0
h u1 dP dP H u0
24
对于沉速为u(u<u0)的全部悬浮颗粒,可 被沉淀于池底的总量为:
P0
0
1 P0 u / u 0 dP udP u0 0
而沉淀池能去除的颗粒包括u≥u0以及 u<u0 的两部分,故沉淀池对悬浮物的总去除率为:
3.1 沉淀的基础理论
1
本节内容
一、概述 二、沉淀类型 三、自由沉淀及分析 四、沉淀池工作原理
2
一、概述
1、沉淀的概念 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 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 种过程。
3
2、应用场合
按照废水的性质与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不同,沉淀处理 工艺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工序,亦可以作为唯一 的处理方法。
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 区域沉淀 压缩沉淀
5
1、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也称为离散沉降,是一种非絮凝性 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淀。 由于悬浮固体浓度低,而且颗粒之间不发生 聚集,因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的形状、粒径和 密度都保持不变,互不干扰地各自独立完成匀速 沉降过程。
实例:固体颗粒在沉砂池及沉淀池内的初期 沉降
70 60
总去除率E(%)
50 40 30 20 10 0 0 2 4 6 8 10 12 14 颗粒沉降速度u0 (m/h) 自由沉降总去除率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的关系
35
2
式中:λ—阻力系数,当颗粒周围绕流处于 层流状态时, λ=24/Re;Re为颗粒绕流雷偌 数,与颗粒的直径、沉速、液体的粘度等有 关, ud
Re
A—自由沉淀颗粒在垂直面上的投影面积,
L
1 2 A d 4
15
颗粒下沉开始时,沉速为0,逐渐加速, 阻力F3也随之增加,很快三种力达到平衡,颗 粒等速下沉,du/dt=0,代入公式: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区域沉淀
也称成层沉淀、拥挤沉淀。
这是一种固体颗粒(特别是强絮凝性颗粒)在较 高浓度(500mg/L以上)悬浮液中的沉降。 由于悬浮固体浓度较高,颗粒彼此靠的很近,吸附 力将促使所有颗粒聚集为一个整体,但各自保持不变 的相对位置共同下沉。此时,水与颗粒群体之间形成 一个清晰的泥水界面,沉降过程就是这个界面随沉降 历时下移的过程。
η
总去除率 表观去除率
90
180
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33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67 1.33 2 u,cm/min 2.67 4 8
η
不同沉淀速度的总去除率
34
思考题
•
下图是沉降实验所得总去除率与颗粒沉淀速度u0 的关系,有人认为从图中可以看出,颗粒的沉淀速度 越大去除率越低。另外的人认为沉淀速度越大说明颗 粒粒径越大,而颗粒越大越易除去,为什么此时去除 率越低呢?你如何解释?
另一方面,颗粒在重力 作用下沿垂直方向下沉, 其沉速即是颗粒的自由 沉降速度u。
颗粒运动的轨迹为其水平分速v和沉速u的矢量和,在 沉淀过程中,是一组倾斜的直线,其坡度为i=u/v。
式中:v-颗粒的水平分速; qv-进水流量; A′-沉淀区过水断面面积,H×b H -沉淀区的水深; b -沉淀区宽度。
实例:生化处理中污泥在二沉池下部的 沉降和在浓缩池内的初期沉降。
8
4、压缩沉淀
当悬浮液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很高时,颗粒 之间便互相接触,彼此上下支承。在上下颗粒 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水被挤出, 颗粒相对位置不断靠近,颗粒群体被压缩。 实例:生化污泥在二沉池污泥斗和浓缩池 内的浓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