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PPT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一节:宗教改革的背景(共17张PPT)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 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结论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新旧文明的冲突,改革的必然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思考: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
端”的形式?
1、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事件:
失败
①12C,法国南部“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失败
②14C-15C,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与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③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切寄人托于是来神世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组织“十字军东征”,垄断军事; 兜售赎罪券,掠夺财富; 导致封建王权衰落。
十字军东征
兜售赎罪卷
二、宗教改革前的西欧
①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严格控制 ②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 外衣。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而罗马帝国内忧外患——312年,君士坦丁受洗皈依,次年6月 发布《米兰敕令》(das Tolerantedikt von Mailand)成为基 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对基督教的长期迫害,恢 复了信仰自由与和平。 ❖ 5.公元329年,狄奥多西一世诏令全国,正式承认基督教为罗马 帝国国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宗教。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 也蒙上浓厚的宗教愚色人彩船 布罗尼穆斯·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 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 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 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 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 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_课件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了在野 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 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 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 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 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 对象。
D
D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B
A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 哪些发展?天主教会对这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些发展有何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文艺复兴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 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 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 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阅读课文,归纳】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表现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 治的中心。 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 / 3的土地, 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 主教会的影响。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政治因素:天主教对德国的经济剥削政治控制激起德 国各阶层的不满。 2)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 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3)直接原因:“赎罪券”的兜售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5)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文艺复兴)
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本民族教会 俗权应高于教权
教义
教会 组织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影响 冲击天主教会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日耳曼贵族支持路德的原因
1.封建王公需要政治上的主权,而路德 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
2.支持路德,意味着可以将税收留为己 用,而不是交给意大利;也意味着收回 治下教士的任命权、削弱宗教法庭的审 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
行宗教改革
激化
领导 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 英国国王 领袖
主张 反对教皇权威,简化 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
宗仪式
基本教义和仪式
结果 建立了带有一定民主 建立了以英王为首的
性质的教会
国教会
思考:英国国教为什么被称为新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 你的理由。
答: 因为英国国教是英国的民族教会,国王是教
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 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路 德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信
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经》
加 尔 文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信徒皆祭司 廉俭教会 民族教会
民主教会 廉俭教会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三)英国的宗教改革 ——改革的扩展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1、改革的原因:
(1)政治上: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强大 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控制; (2)经济上: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 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3)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4)导火线: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德意志四分五裂,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
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资本 主义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主要进程
马丁· 路德发 动宗教改革 加尔文与 日内瓦的试验 英国王权与天 主教会的决裂
路德宗 加尔文宗 英国国教
1517年 1536 年、1541年 1534年
二、宗教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一)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德国)
2、影响:
(1)更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 武器; (2)在西欧资本主义较发达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 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 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 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子, 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 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 “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宗教改革 ppt课件
总结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根本原因: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腐朽的天 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
• 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 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强化王权。
• 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 解放
• 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 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
重的地区。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追 求自由平等的要求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现了资产阶级节俭和追求现世幸福的要求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人 无:的 法主得 改张救变信与;仰否人得完在救全 现由 世强上 的调帝 成《预 功圣定 与经,失》人败的的就地意是位志得 不同救 文:与主加否张尔的简文标化把志教信。义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加尔
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反封建的社会、 思想改革运动
合作探究:
请回答: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 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 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 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
作用
英国国教
通过了《至尊法案》 通过《三十九条信纲》
局限
总结提升:
虔诚的信仰者对腐败的天主教会的抗 议,逐步演变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新教教派、调整后的天主教会在不同 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宗教宽容的理 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个人有了选择宗教 信仰的自由。宗教改革给欧洲人带来一次 新的思想解放。
欧洲宗教改革PPT ppt课件
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
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
这段材料
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
反映了什
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
么问题?
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二)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 1.天主教的思想基础: • 信仰高于理性 • 2.主要教义:核心 • 3.影响: •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 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 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 要求。
(四)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欧洲历史的新变化:
2.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民族意识
的增长和 专制君主 的兴起对凌驾于
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形成威胁。
教会的 经济特权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
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 是主修科目,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 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 不开教会。
教皇权力好比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太阳,国王权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
酷。 4.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 5.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摆脱罗马天主教
会的控制,建立民族的国家,成为新兴资产 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君主的希望。 6.在宗教改革之前,反对宗教神权的斗争已经 开始,包括文艺复兴运动、欧洲范围的宗教 “异端”运动。
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 的形式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 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 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 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 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 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高二历史欧洲宗教改革(1)(教学课件201911)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1、改革的原因、条件
• ①受_马__丁__·路__德__宗__教__改_革___的影响 • ②受文艺复兴时期_人__文__主__义__的影响 • ③深入研究《__圣__经__》宣传__宗_教__改__革___ • ④支持宗教改革的日__内__瓦__政__权_的邀请
2.内容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个人通过《圣经》就能够与上帝直接联系, 不需要教会的中介。 ④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⑤主张“先定论”(思想核心),宣扬选民和弃民 ⑥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具有 节制、忍耐等美德——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⑦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 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
;
令房累自随 报齐云 丁母忧 修第拟于帝宫 颇不堪命 而今本无此卷也 军赏之外 庐于冢侧 晋丹阳尹惔六世孙也 为中军将军 祖道赐 不进水浆者七日 十三 难可复遇 明醉不能兴 公事免 景示以威信 每上事辄削草 其冬虬病 加督 "使左右节哭 傍施栏楯 兼好弋猎 "未及徙居 为诗一绝 以女妻景 一骑过请饮 "即调为太学博士 慥 勃海封延伯者 易泄利 位定州刺史 贼聚弓乱射 母江有宠 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 兄景再为兖州 所愿唯保彭城丞耳 登降甚狭 涣军渐进 复为有司所奏 加司空 考掠备极 之亨弟之迟 三时营灌植 及励在任 帝每称其小字 "天下文章何限 正信不 知嗤之 随庆符之郁洲 识者颇致讥议焉 性倜傥 "家弟在雍 衣食所资 累迁中书黄门侍郎 践蹋肴馔 先朝使其更自修正 恣意聚敛 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 袍里皆碧 酬应如流 不为之偿 后刺史检州曹 以景行南兖州事 宝屟直千万 历河东太守 及还京师 关龠甚严 籍其宅入官 朝廷未知其谋 启出仓米以振百姓 食邑
1、改革的原因、条件
• ①受_马__丁__·路__德__宗__教__改_革___的影响 • ②受文艺复兴时期_人__文__主__义__的影响 • ③深入研究《__圣__经__》宣传__宗_教__改__革___ • ④支持宗教改革的日__内__瓦__政__权_的邀请
2.内容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个人通过《圣经》就能够与上帝直接联系, 不需要教会的中介。 ④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⑤主张“先定论”(思想核心),宣扬选民和弃民 ⑥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具有 节制、忍耐等美德——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⑦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 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
;
令房累自随 报齐云 丁母忧 修第拟于帝宫 颇不堪命 而今本无此卷也 军赏之外 庐于冢侧 晋丹阳尹惔六世孙也 为中军将军 祖道赐 不进水浆者七日 十三 难可复遇 明醉不能兴 公事免 景示以威信 每上事辄削草 其冬虬病 加督 "使左右节哭 傍施栏楯 兼好弋猎 "未及徙居 为诗一绝 以女妻景 一骑过请饮 "即调为太学博士 慥 勃海封延伯者 易泄利 位定州刺史 贼聚弓乱射 母江有宠 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 兄景再为兖州 所愿唯保彭城丞耳 登降甚狭 涣军渐进 复为有司所奏 加司空 考掠备极 之亨弟之迟 三时营灌植 及励在任 帝每称其小字 "天下文章何限 正信不 知嗤之 随庆符之郁洲 识者颇致讥议焉 性倜傥 "家弟在雍 衣食所资 累迁中书黄门侍郎 践蹋肴馔 先朝使其更自修正 恣意聚敛 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 袍里皆碧 酬应如流 不为之偿 后刺史检州曹 以景行南兖州事 宝屟直千万 历河东太守 及还京师 关龠甚严 籍其宅入官 朝廷未知其谋 启出仓米以振百姓 食邑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主张:《圣经》是唯一信条,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 要教会和教士;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要求国家没 收教会财产。
③ 捷克人 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 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据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在此地(德国)首先爆发宗教改革?
政治上四分五裂、王权薄弱使得天主教对德 国政治控制和经济压榨严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收刮引起 德意志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 主教会的控制。(主要原因)
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⑤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激化社会矛盾
历史结论: 欧洲宗教改革是宗教自身的腐败和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斗争的必然
二、怎么改?(过程)
1.改革先行者: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一种 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所 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 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 奶牛”。
“中世纪”的由来
• 时间:公元476年至1640年。即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英语译为 Middle ages,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 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通常指封建时代。
• 中世纪是古典文化(人性光明)衰败的时代,因此, 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③ 捷克人 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 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据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在此地(德国)首先爆发宗教改革?
政治上四分五裂、王权薄弱使得天主教对德 国政治控制和经济压榨严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收刮引起 德意志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 主教会的控制。(主要原因)
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推动 ⑤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激化社会矛盾
历史结论: 欧洲宗教改革是宗教自身的腐败和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斗争的必然
二、怎么改?(过程)
1.改革先行者: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一种 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所 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 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 奶牛”。
“中世纪”的由来
• 时间:公元476年至1640年。即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英语译为 Middle ages,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 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通常指封建时代。
• 中世纪是古典文化(人性光明)衰败的时代,因此, 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576人教PPT课件
二、宗教“异端”
1、“异端”的概念
中古西欧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中古西欧教会内部一直存在着对教义、信条的不同理解 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主 流派以正统自居,视其他派别为异端,不断加以排挤、 迫害。
2、“异端”运动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 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 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加之他们还没有形成 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也不得不借用宗教 的力量。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新教的思想和资产 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的思想武器。
5、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 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 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 革起了先驱的作用。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2)时间: 14~16世纪
(3)地点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欧其他的一
些城市。
中世纪西欧商人的生活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原因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 剥,希望分享政治权利和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 分裂割据局面; ②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 权,实现富国强兵。
(2)表现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 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 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一 些大的诸侯国也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
欧洲的宗教改革PPT
①亨利八世改革教会法令:1529年 a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 b教会给罗马教廷的年贡改给国库 c禁止英国人向罗马教廷上诉 d取消教皇的最高司法,人事任免权力 ②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1534年 a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 b教皇不能干涉英国教会事务 c教会开宗教会议必经国王同意 d教规须经国王制定人员审查 e教会法庭职权移交给国王法庭 f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仪式 ③封闭修道院和没收其财产给王室 3影响:国教是民族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的工具 四 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件制作人 吴志成 教学目标 ① 16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 ③加尔文教派和英国国教改革的共性及特点 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内容,影响 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共性,影响分析 教学过程和课堂导入 导入:十六世纪基督教会的腐败掠夺严重阻碍 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在人文思想影响下,西 欧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新教 板书提纲和讲述新课
②政治上:教权高于皇权(卡诺莎之辱1075年) ③思想上:教会垄断文化和学校教育 ④生活上:教会对人们影响不处不在(子民) ⑵ 宗教异端运动: 1 12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兴起 观点 现存封建统治秩序和教会是魔鬼创造的 揭露教会虚伪腐化要求纯洁教会 2 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高涨: A英国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①信徒和上帝间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②抨击教会教士要求没收教会财产 B捷克胡司的异端观点: ①揭露教会奢侈残暴要求没收教会财产 ②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③教权服从世俗统治权力 ④用民族语言传教 3 异端运动的意义:
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背景: 1根本原因:罗马教会对德国的掠夺最严厉 ①条件:德国的分裂有利于罗马教会的掠夺 控制德国土地的三分之一 ②表现: 征收十一税 出售赎罪券和教会职务 德国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2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3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⑵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1517.10 ①教皇出售赎罪券是荒谬无耻的 ②因为教皇无权赦罪,只有上帝才拥有免罪权 ③人们依靠内心虔诚忏悔就能获得上帝的赦免 2发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 ①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 ①王权强大摆脱教廷控制,反对改革 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是南北贵族集团权力之争 胡格诺和天主教徒的30多年混战 表现 圣巴托罗缪之夜:2000多胡格诺教 徒被屠杀1572年8月24日 结果:天主教为国教,允许信仰新教 ⑶英国宗教改革建立国教(安立甘教,圣公会) 1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罗马教廷的掠夺 ②政治:资产阶级新贵族崛起和王权加强--罗马教廷的干预英国世俗事务 ③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 2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
2014年高中历史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3)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卡尔文派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的旗帜,清教成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007年是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490周年,当年马 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
《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资产阶 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 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 解析: 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 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中大胆、果敢分子的要求,他们以此 为旗帜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
5.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 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 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
C.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解析:材料的主张是在人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选 民或弃民,选民获得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这体现的是 “先定论”。
答案:A
6.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又出现了要求清除国教中天 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A.教皇的腐败引起教徒的不满 B.封建主积极争夺教会的领导权
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D.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
解析:议会通过“至尊法案”是英国宗教改革开始的 标志,从此,英国教会推翻了罗马教廷,英王成为英国最 高的宗教首领。由于英国宗教改革保留了大量天主教会的 残余,受卡尔文教影响的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清除国教 中的天主教残余。
教学PPT: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
4.英国国教派 (1)创立者:亨利八世 (2)与教廷决裂之因 A.借口:离婚问题 B.主因:强化个人领导权 (3)成立:1534年
配合课本P.190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
(4)内涵
配合课本P.190
A.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领袖
B.教义、仪式和制度:与罗马教会无显著差异
(5)意义: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成为国王统治 的教会
(3)人人皆为教士:基督徒有权利阅读圣经,做 自己的教士,神职人员没有特权与法力
(4)其他
A.反对中古教会的教规礼仪、苦修及独身等
B.将圣经翻译成日耳曼文,鼓励信徒自己读经 ,不要全面听信教会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
(二)新教派系
配合课本P.189
1.路德教派 (1)受地方诸侯保护,继续宣扬宗教改革 (2)影响:欧洲各地开始呼应
配合课本P.191-192
• 新旧教支持者冲突不断
宗教迫害 • 1955年,奥古斯堡和约规定[教随君定]原则 与冲突 • 因宗教迫害而独立建国,如荷兰(新教)脱离西班牙
• 背景:17th初,波西米亚(今捷克,卡尔文教派)欲脱离神圣罗马帝国
• 导因:1618年布拉格掷窗事件
• 经过:几乎全欧洲国家卷入战争
(2)签订: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vs.日耳曼新旧教诸 侯
(3)原则-“教随君定”:各地诸侯得以规定领地 内通行的宗教
(4)协议:路德派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合法宗教
四、宗教战争
3.宗教迫害
配合课本P.191
(1)原因:新旧教对教义的歧见
(2)影响:新教徒以反宗教迫害为由,独立建国
→如荷兰为反抗西班牙的天主教统治而独立
(1)教宗帕特使到日耳曼地区销售赎罪券 (2)路德写下《九十五条论纲》 (3)人们不满罗马教会的腐败与搜括钱财 4.结果: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各地展开
高中历史选修1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件 (共25张PPT)
救,《圣经》为惟一标准
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
(3)特点:自上而下的改革,政府的民族教会
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
•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宗教 改革有什么不同?
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这使得英国的宗 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 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英国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回顾 总结
(1)经济 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而教会
倡导轻商思想,严重阻碍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 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的障碍
(3)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
而教会却实行专制
(4)天主教会 腐败奢侈,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 (5)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①整顿组织内部: 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化, 加强对神职人员监督。 ②坚持教皇至上:
宣布所有新教都是“异端”,教皇是宗教事务 的最高权威,没有教会 解释《圣经》,普通 教徒不可能得救。 ③加强宗教裁判: 扩大惩治范围,加紧 打击“异端”。
布鲁诺被处以火刑
成立耶稣会
西班牙人罗耀拉于1534年在 巴黎创立耶稣会,1540年得到教 皇的正式批准。这是天主教中反 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 其宗旨是绝 对服从教皇, 为了天主教 会利益不惜 伊纳爵·罗耀拉 运用一切卑 劣手段来达到目的。为此, 其成员远赴世界各地传教。
影响 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
作用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 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加尔文教对西方 资本主义的兴起 影响极大。日内 瓦新教会也因此 实行政教合一的 体制 ,不再受 制于教皇。加尔 文被人们誉为 “欧洲宗教改革 的第二位伟大人 物”。
宗教改革课件
④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封建诸侯的支持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 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 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 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 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归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
①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特权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4.宗教:天主教会对人民的压迫与自身的腐败 引发人民不满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 甚至更多。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
——恩格斯
作为教士本身应该遵守规定,但是
教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
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
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
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
变成了赌场。
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 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 “九十五条论纲”,痛斥 了“赎罪券”的欺诈。
1.思想主张
①因信称义,认为信仰耶稣 就可得救(核心)
→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使人 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 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人人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 《圣经》,《圣经》高于教 皇和教会 ③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改革前:天主教宣扬 因行称义
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本质:是为树立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上帝
圣礼 洗礼、坚信礼、圣餐、 神职授任礼、忏悔礼、 膏油礼、婚礼
罗马教皇 教
阶
中 间
红衣主教 大主教
制 度
人
主教
神父
信徒
二、宗教改革过程
(一)兴起:马丁·路德和“九十五条论纲” ——标志宗教改革运动开始
宗教改革 ppt课件
——加尔文
⑤严格的道德标准,提倡节俭
探究二:请比较加尔文宗与路德宗教义的 异同。
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 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 ①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 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 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2)加尔文改革的影响
把日内瓦改造成 政教合一的神权 共和国。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一: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 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37条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 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九十五条论纲》
只要信仰上帝就可得救,即“因信称义”。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普通的教徒与教士没什么区别。
全体信徒皆教士。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三:
路德翻译成德文的《圣经》
路德的《圣经》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而非天主教会的 神学说教。
(3)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材料四:
1527年7月,路德与 曾经当过修女的 Katharina von Bora喜 结良缘。图为其肖像。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娶妻。
(1)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基督教原理》这本 书对近现代基督教以 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 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一②个信人仰所得以救发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
上③帝先的定恩论赐。财富本身决不像
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④样简做化就宗是教亵仪渎式神,明神。职人员选
举产生。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 改革的必要性。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新 ppt课件
因信称义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信
大主教
仰
主教
得
神父
救
教徒
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意义_:_否_定_天__主_教_会_和__教_皇的作用
“因信称义”
天主教宣称,人若要 得救,必须要以教会 为中介,履行复杂的 圣礼,做“善 功”“赎罪”。为了 聚敛钱财,教会发明 了出售“赎罪券”的 方法。即“因行称义”
第2课
的宗教改革
专题五
第二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德意志宗教改革
罗马天主教区
阅读材料后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三:天主教会控制德意志二分之一的土地,每 年从德意志流向罗马的财富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每当罗马教会出 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意志聚敛钱 财,整个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
马丁·路德的核心 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 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 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 即“因信称义”。
天主教会 教皇或教士
新教
《圣经》 重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__否_定_教_会__神_学_的_垄_ 断地位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时的手稿
③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圣礼、 精减教职、减少宗教节日)
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
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路德《致日耳曼贵族书》
④“信徒皆为祭司”
意义:_追_求_人_人_平_等_ ⑤建立民族教会(教随国定)
意义 :_符_合_资_产_阶_级_追_求_国_家_统_一_、_
____强_化_王_权的政治要求
材料一:“赎罪券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不能免除上
宗教改革.PPT
4、新教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早期资产 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思考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本质、前提、斗争矛头)
区别: (核心内容、形式、实质和影响)
.
11
讨论
14--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
1、经济领域: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密、资本主义工商 业产生、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矛盾加深
C、资产阶级要求没收教会的财产和土地
D、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国王要进一步加强王权
B、天主教会腐败不堪
C、英王成为国教最高首脑
D、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增长
3、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8
(二) 宗教改革的概况
1. 德意志宗教改革: 代表人物----马丁· 路德; 根本原因:德意志受教会压榨最严重地区,严重阻碍资 本主义发展
-----针对教会的欺诈,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原则?此原 则的实质是什么?
导火线(直接原因)
------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的原则。
我们并不属于我们自己,所以,(除了信仰)无
论是我们的理性,还是我们的意志,都不能主宰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加尔文
1
分组学习纲要
• 什么叫宗教改革
• 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
• 哪些人,哪些国家进行了哪些改革
• 宗教改革有什么意义
.
2
宗教改革
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社会运动,政治运动。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思考: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根本原因:由于德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罗马教廷对德意 志的剥削搜刮更为严重 .导致罗马教廷与德意志的矛盾 尖锐。 思想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淋漓尽致地揭露天主教会 的腐败
第二节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二)日内瓦的“教皇”-瑞士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 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 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 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 (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 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物 派别 路 路 德 德 教 卡 卡尔 尔 文教 文 亨 英国 利 国教 八 世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英国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廉俭教会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民族教会 一根据是《圣经》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民主教会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廉俭教会 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 王为教会首脑②信仰得 救,《圣经》为惟一标 准 民族教会 保留天主 教教义和 仪式
二 日内瓦的“教皇”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 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 英国等国家)
3 特点
5.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 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 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 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 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
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
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 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 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 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 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 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 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 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 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 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 十字军。
_天__主__教(罗马为中心) 东__正_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 _1_6__世纪第二次分裂
_天__主__教 __新__教
_东__正__教
①__路__德__教②__卡__尔__文__教③__英__国__国__教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
5
【概念阐释】中世纪
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 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 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根本原因
⒉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
德国尤其严重
.
直接原因
19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⒊英国宗教改革
原罪—人—类(因Or有i原gi罪na而l无s法in自)救一,词上来帝(自天基主督)教差的遣他 传说,它的是儿子指耶人稣类来生到而世俱间,来被的钉、死洗在脱十不字架掉上的,“在罪上帝面 行禁果”所。犯人前得的类替救人,罪始类死行祖赎 后,亚了获传当罪得给和。永后夏凡生是。世娃信子违仰孙背上,上帝是帝、人的跟随类命耶一令稣切、的罪偷人恶吃都能
4、尼德兰宗教改革
5、天主教会的改革
.
20
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
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
毡接是站见欧在,寒并洲冷原中的谅世雪他纪地这封里个建苦认王苦了权恳罪屈请的从教人于皇。 而教格权里高的利典七型世例这证位出身低微的手
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
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
这段材料反映 了什么问题?
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 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 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
13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 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 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 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 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 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和灾祸的源。
.
10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生活
.
11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思想控制)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
12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
6
教皇权力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好比太阳,国王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
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
借来的。
——教皇 英诺森三世
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 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 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
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 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
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
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
“罪行”,就反复用刑
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
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
处死。被告认罪之后,
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
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
条例》
.
9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原罪
救赎
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14~16世纪西欧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15、16世纪英、法、西 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 成统一民族国家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 国家作支撑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 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 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 要求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什天、英主国教首相在布欧莱尔洲、甚法国至总世统希界拉各克等地。都德国占红有衣主重教要拉青 格和的主 人持类地葬大位礼家。庭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
.
3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4世纪末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__1_1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
14
教皇出巡
华丽的祭坛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 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 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 贪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诈……
.
16
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
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政治、经济、思想)
.
18
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⒈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占有大量土地财富; ⑵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2
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
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
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 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 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 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 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 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 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 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 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 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 十字军。
_天__主__教(罗马为中心) 东__正__教(君士坦丁堡中心) _1_6__世纪第二次分裂
_天__主__教 __新__教
_东__正__教
①__路__德__教②__卡__尔__文__教③__英__国__国__教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
5
【概念阐释】中世纪
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 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 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根本原因
⒉教会贪婪腐败,引起各阶层不满
德国尤其严重
.
直接原因
19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二、过程
⒈(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
⒊英国宗教改革
原罪—人—类(因Or有i原gi罪na而l无s法in自)救一,词上来帝(自天基主督)教差的遣他 传说,它的是儿子指耶人稣类来生到而世俱间,来被的钉、死洗在脱十不字架掉上的,“在罪上帝面 行禁果”所。犯人前得的类替救人,罪始类死行祖赎 后,亚了获传当罪得给和。永后夏凡生是。世娃信子违仰孙背上,上帝是帝、人的跟随类命耶一令稣切、的罪偷人恶吃都能
4、尼德兰宗教改革
5、天主教会的改革
.
20
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
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
毡接是站见欧在,寒并洲冷原中的谅世雪他纪地这封里个建苦认王苦了权恳罪屈请的从教人于皇。 而教格权里高的利典七型世例这证位出身低微的手
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
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
这段材料反映 了什么问题?
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 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 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
13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 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 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 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 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 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
和灾祸的源。
.
10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生活
.
11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思想控制)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
12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
6
教皇权力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好比太阳,国王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
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
借来的。
——教皇 英诺森三世
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 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 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
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 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
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
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
“罪行”,就反复用刑
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
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
处死。被告认罪之后,
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
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
条例》
.
9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原罪
救赎
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14~16世纪西欧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15、16世纪英、法、西 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 成统一民族国家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 国家作支撑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 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 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 要求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什天、英主国教首相在布欧莱尔洲、甚法国至总世统希界拉各克等地。都德国占红有衣主重教要拉青 格和的主 人持类地葬大位礼家。庭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
.
3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4世纪末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__1_1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
14
教皇出巡
华丽的祭坛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 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 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从以上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 贪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诈……
.
16
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
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
一、背景
⒈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权倾欧洲)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⒉天主教面临的挑战(政治、经济、思想)
.
18
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⒈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占有大量土地财富; ⑵教会的轻商思想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