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树理先生的作品有感++
《赵树理选集》读后感

《赵树理选集》读后感《赵树理选集》是一本收录了赵树理先生多篇优秀作品的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赵树理先生的文字优美、情感真挚,他的作品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作品让我在欣赏文学的魅力的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首先,赵树理先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文字优美,句子结构严谨,篇章布局合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的描绘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他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一文中,他通过对农村婚礼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厚感情:“新郎新娘穿着一身红色的喜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亲朋好友们簇拥在一起,欢声笑语,一片喜气洋洋。
”这样的描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也让我对家乡产生了更深的思念之情。
其次,赵树理先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的作品关注社会现象,关注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
在《老张的儿子》一文中,他通过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描述,反映了农村教育的困境:“老张的儿子虽然聪明好学,但由于家庭贫困,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只能辍学在家。
”这样的描述让我深感农村教育的不足,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再次,赵树理先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他的作品不仅关注生活现象,还关注人生哲理,具有很深的思考。
在《人生的道路》一文中,他通过对人生道路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道路有曲折和坎坷,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样的思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后,赵树理先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他的作品关注人性的弱点,关注道德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在《诚信为本》一文中,他通过对诚信的论述,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一个人品质的基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无论他有多么高的才能,都无法立足于社会;一个没有诚信的民族,无论它有多么强大的实力,都无法赢得尊重。
读《小二黑结婚》有感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创作的一部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小说。
这部作品通过讲述小二黑与小芹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农村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二黑结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农村社会的风俗习惯。
在这部作品中,赵树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中的各种习俗,如相亲、提亲、嫁妆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传统观念,以及人们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中国传统农村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这部作品展示了农村社会中的爱情观念。
在《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与小芹的爱情经历了种种波折,最终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真挚和执着,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同时,这部作品也揭示了当时农村社会中对于婚姻的一些陈旧观念,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等。
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当时农村社会的爱情观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外,《小二黑结婚》还让我看到了农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赵树理通过丰富的人物描绘,展示了农村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这些关系既有亲情、友情,也有邻里之间的互助和竞争。
这些人际关系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特点,也让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
同时,这部作品还揭示了当时农村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在《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通过讲述小二黑和小芹的故事,展示了农村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教育落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也让人们对于农村改革有了更加迫切的期待。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当时农村社会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农村生活的热爱。
在《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
这种美好既体现在自然风光上,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农村生活的热爱,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总之,《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旧时代》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一部长篇小说,本书以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了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丰富多彩,也为旧时代那些无声的英雄们深深地掩饰感动。
小说的主人公林四妹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她从小就承受着家庭的沉重压力,为
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她辍学到外地去打工。
在打工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无数的辛酸和磨难,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仍然秉承着自己的观念,成为了那个时代一个可敬的女
性。
小说描写了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在这个封闭的小镇上,人们生活简朴,但是却充满
了温馨和爱。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十分鲜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读起
来让人感到亲切和生动。
这些人物不计生死,忠于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他们用自己的努力,维护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小说中穿插着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让人哭笑不得,有的让人同情感动。
比如说,当林四妹在外打工时,她遇到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几乎是个孤家寡人,没有亲戚和朋友,因为年迈体弱,他的住处经常会被洪水淹没,每当这个时候,林四妹总是在雨中担心着他
的安危,而那个老人却总是安慰着她,因为他知道,生活不易,唯有坚持下去,才能渡过
难关。
我深深地感到,在旧时代的金字塔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他生活的一份自主权,也许生
活条件恶劣,但是伟大的人总是那些有信仰和坚持精神的人。
这个社会中也有很多英雄,
他们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闪亮之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是一部关于爱情、婚姻和社会观念的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小二黑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在一次意外中结识了年轻的女孩东方红,并在相处中相互喜欢,最终决定结婚。
但是,由于东方红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不如小二黑,他们的婚姻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碍。
小说中,作者赵树理通过小二黑和东方红的故事,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状况。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社会阶层的差距和对婚姻的不公平待遇。
小二黑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他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他坚信自己能够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东方红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女孩,她坚定地支持小二黑,和他一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
在小说中,赵树理还刻画了一些人物形象,例如东方红的母亲以及小二黑的父母,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东方红的母亲一开始反对女儿与小二黑结婚,但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表现出了一定的包容和理解。
而小二黑的父母则深受旧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儿子的婚姻持有强烈的偏见和反感。
这些人物形象的存在,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婚姻和爱情
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社会的阶层差距和不公平待遇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和痛苦。
小说中的小二黑和东方红虽然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始终坚信爱情的力量,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最终赢得了幸福。
这种精神和信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赵树理锻炼锻炼读后感

赵树理锻炼锻炼读后感第一篇:赵树理锻炼锻炼读后感赵树理锻炼锻炼读后感《锻炼锻炼》是作家赵树理在195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九五七年秋末“争先农业社”整风时期,赵树理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典型社会现象——集体劳动中偷懒人很多。
赵树理借用两个人物生动的描写了这个现象,一个是“小腿疼”,她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一个老太婆,每次只要一干活,她就会说自己的腿疼,又由于她是王盈海的嫂子,每次大家都拿她没办法,总是会放过她的自私行为;另一个是“吃不饱”,她总说自己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
但是她跟合作社的领导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每次只要一有事情,她就会去找“小腿疼”,自己只是在旁边看着。
她们两个都是杨小四大字报批评的主要对象。
她们两个在劳动时都怀着投机取巧的思想,不想要劳动,想要大家帮她们劳动。
作者描写了“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并运用这一典型形象、生动的概括了当时农业合作社期间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和农村一部分农民懒惰的性格以及不支持党的政策的行为,从而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我觉得这部小说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一个问题:“关系网”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性。
文中的“小腿疼”因为有关系,所以可以大吵大闹,可以无所顾忌,反正是“自家人”所以不会惩罚她,而“吃不饱”却不敢这样做。
文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王聚海,这个象征着中国社会农村中某些老干部的人物,文中的王聚海是一个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行了,他喜欢通过人的性格来处理事情,并且做事情总是按照他自己的一套规矩,如果不符合他的规矩的他认为就该“锻炼锻炼”,他对“小腿疼”这些人的做法采取了姑息纵容的错误态度,作者通过描写社主任王聚海对其不讲原则、只求了事的“和稀泥”的思想作风,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及解决矛盾的症结所在。
并且也揭示了当时农村老干部思想上的一些自私性,还有做事情方面不果断等一些不好的方面。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旧时代》是赵树理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示了旧时代的生活和人性的沉沦。
在阅读这本小说后,我产生了深深的感触。
小说以南京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为背景,以讲述家庭成员的命运和心路历程为主线。
通过家庭成员的生活和亲身经历,赵树理刻画了当时中产阶级家庭的多重人物关系和心理冲突,展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性。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命运,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挣扎。
这本小说让我深刻感受到旧时代的压抑和挣扎。
在那个封闭而落后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被束缚得很紧,无法自由地思考和发声。
主人公的父亲贾先生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的主人,但他却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妥协和适应,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贾先生的儿子小贾,则是一个坚持自我的年轻人,他追求自由和平等,但最终也不得不妥协于现实。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描写也很鲜明,她们被迫接受自己的命运,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小说还揭示了旧时代社会阶级固化的现象。
贾家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无法跻身上层社会,却又比农民和工人阶级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即使是中产阶级也饱受经济和政治压力的困扰,他们无法摆脱社会结构对他们的束缚,只能不断地为了生存权努力工作。
通过赵树理的描写,我对旧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小说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触动,让我深刻反思了旧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压抑和困顿。
我也开始思考了当代社会中的问题,我们是否还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我们是否还在某些方面受到现实的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阅读《旧时代》,我对旧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性的沉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小说通过家庭故事和人物塑造展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性,让我深刻反思了旧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压抑和困顿。
它不仅是一部有关历史的小说,更是一本启迪思考的好书。
赵树理作品有感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
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引自“百度名片”最近读了几篇赵树理的短篇小说,也看了些对赵树理的评论,大致给的评价都很高,就我看过的他的几篇小说的感觉来说,1赵树理的几篇短篇小说的确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
提赵树理的作品,自然不能忘记他的成名做《小二黑结婚》,主要讲小二黑和小芹恋爱,受到垂涎小芹的村子恶霸金旺的阻挠,结果,金旺以捉奸的名义将小二黑和小芹绑到区上问罪,不料区干部明察后,查出了金旺等人的罪行,并将其法办,还支持了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最后以大欢喜收场。
这部作品受到彭德怀,周扬等诸多赞扬,他之后的几篇如《登记》《孟祥英翻身》《传家宝》《锻炼锻炼》等短篇小说都是极为优秀的。
赵树理作品赵树理文章的很大一个优点就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很鲜明,每个主角都有其独特人物性格,他们他们中有些人的性格让人感到一种愚昧,同样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却都又不不带一丝重叠,像《小二黑结婚》里,爱算命误了庄稼的二诸葛,四十几岁还爱打扮,弄得个老来俏的三仙姑;《传家宝》里的给女人按标准定型,还非要媳妇继承她的古董的李成娘;《孟祥英翻身》里的认为女子就该是小脚、守家的孟祥英婆婆,在浓郁封建气息中走向独立新生活的孟祥英;还有《登记》里的小飞鹅,艾艾,《锻炼,锻炼》的“小腿疼”“吃不饱”,王聚海都是赵树理笔下的典型性格的人物代表。
他的每篇文章的主要人物都有其自己的性格遭遇,每换一种作品读起来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另外就是他的作品中乡土气息浓郁,他是一个地道的平民作家,将农村的生活原汁原味的传达给读者,使他的作品注入了乡土的灵魂。
不同于一些没有农村经历的作者,若用奢华的笔调渲染乡土气息,犹如蜻蜓点水,无法探究其本质。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赵树理是中国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以描写旧时代生活和人物的小说而闻名。
读了赵树理的小说,我不禁感慨万分,感叹旧时代的悲壮与伟大。
这些小说真实再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民众生活。
从小说中,我看到了旧时代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苦难。
旧时代的人们生活在极端艰辛的环境下,他们没有娱乐设施,没有生活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吃饭都成为了奢望。
赵树理的小说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重重困境之中,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无助和绝望。
旧时代的人们为了生活,为了温饱,只能毫无奢望地努力奋斗,靠着最后一丝希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坚定地接受着自己的命运。
旧时代的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精神的落寞。
人们在一片黑暗中苦苦挣扎,但却不言放弃,这种乐观和坚韧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动。
赵树理的小说还揭示了旧时代社会的黑暗面。
他以自己深厚的思想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旧时代的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
小说中描写的许多场景都让我深感不安和愤怒,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腐败,令人难以接受。
旧时代的人们被社会所束缚,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追求。
而在这个庸俗和丑陋的社会中,一些人士则利用自己的权势和特权来欺压和剥削弱势群体。
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遭受的不公和苦难,让我深深地反思现代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除了揭示旧时代社会黑暗面,赵树理的小说还反映了人性的光辉面。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着人性的美好,用仅存的希望和梦想支撑着自己。
他们对生活的坚持和追求,让我深深地感到人性的伟大和可贵。
在生活的逆境中,他们不气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这种坚定和勇敢的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
我深信,只要人们不放弃心中的追求,不抛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真正的幸福。
读完赵树理的小说,我深感旧时代的民众生活是惨淡而无助的,然而他们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赵树理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作家,他的小说《旧时代》虽然出版已久,但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思考价值。
我读完这本小说后,深感震撼和感悟,对人性、历史和现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旧时代》主要以三个人物为线索,描写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道德层面上的追求和困境。
这三个人物分别是又有野心、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赵小良,也是小说中的主角,落地为农民后转向政治工作的储书记,以及被陷害入狱后再次回归社会的杨干。
通过他们的一生,赵树理表达了对旧时代的思考和批判,也透露出了对新时代的期待和希望。
储书记是一个窝里横的政府官员,他通过勾结权贵、贪污受贿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他是一个旧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没有良知和理想,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是极端负面的。
储书记对赵小良的影响是致命的,使得一个曾经有着追求和梦想的年轻人沦为了无可救药的堕落之徒。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深刻的警示,贪婪和自私是毁灭人性和社会的恶魔,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人格。
杨干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农民,他在旧时代的政治运动中被冤枉入狱。
他经历了毒打和酷刑,最终重新回到社会后变得心灰意冷。
他的遭遇让我感受到了旧时代的黑暗和残忍,也让我对现实社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产生了思考。
杨干对政治和社会的失望,让我开始怀疑旧时代的体制和制度,也希望新时代能够比旧时代更加进步和正义。
通过赵树理的笔触,我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这本小说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也在人性的深处激起了对美好和梦想的追求。
赵树理的小说《旧时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描写人物和情节,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历史的曲折和奇迹。
它使我对旧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新时代的期待和奋斗。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生活的不易和希望的重要性,希望自己能够在新时代迎接挑战,坚持正义和真理,追求自己的梦想。
《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

《小二黑结婚》读后感《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1作者赵树理成长在一个充满自由快乐精神的民间文化环境中,从小喜欢民间文学,熟悉农村生活。
“七七”事变后赵树理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宣传,该文也带有这个时期的特色。
该小说与五四时期以来一些描写恋爱题材的作品不同,它不是悲剧结局,而是以主人公斗争的胜利告终。
它讴歌的不单是自由恋爱的胜利,更讴歌了进步战胜落后的真理和农民思想的觉醒。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刘家峧的小村庄里,这个时候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
故事主人公小二黑与同村的姑娘小芹自由恋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
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还替小二黑私下收养了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慕财礼,逼迫小芹嫁给退役军阀吴广荣。
在一天夜里,小二黑正与小芹商量自己的终身大事时,却被村里的地痞流氓金旺、兴旺兄弟二人捆到区公所,借机陷害报复。
幸好,区长主持公道,及时控制欺压一方的地痞金旺、兴旺兄弟二人等,并当众教育二诸葛和三仙姑,批准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和结婚,最后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该小说塑造了两代农民的'典型。
这与茅盾的作品《春蚕》中的两代农民形象有相似之处。
该小说中,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轻的进步力量的代表,他们冲破封建传统和落后家长的重重束缚,追求爱情自由,最终结为美满夫妻;二诸葛和三仙姑则是尚未觉醒的老一代落后农民的形象。
《春蚕》中老通宝是旧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勤劳朴实,但也有迷信保守的一面;而多多头已有朦胧的觉醒意识(“他觉得人和人中间有什么地方是永远弄不对的,可是他不能够明白想出来是什么地方,或是为什么”,“今年蚕花一定好,可是想发财却是命里不曾来”)。
但与《春蚕》不同的是该文“团圆”式的喜剧结尾,这里面当然也有作者理想化的一面。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旧时代》是赵树理先生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塑造各种不同性格和命运的人物,展现了旧时代的中国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悲欢离合。
阅读《旧时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旧时代的中国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一个小村庄为背景,展示了中国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使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命运。
旧时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迷信、封建和剥削的社会。
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都被这种社会制度所束缚,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他们中有的是贫苦的农民,有的是剥削者的傀儡,有的是无助的女人,有的是愚蠢的官员。
他们被社会和命运所压迫,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样,有的是悲剧的,有的是喜剧的,有的是美丽的,有的是渺小的。
他们的命运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被社会和时代决定的。
这让我深感旧时代的中国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而小说中的人物儿女情长也让我感触良多。
在那个时代,爱情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少数人才能品味到它的美好。
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爱情关系,其中既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有主仆之间的纠葛,还有恋父之女的深情。
这是旧时代所赋予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也是他们的命运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旧时代》这本小说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它揭示了旧时代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让我深感旧时代社会的不合理和不公平。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多样,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命运。
小说通过展示各种命运的人物,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无奈和命运的束缚。
而只有勇敢面对命运,不懈努力,才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小二黑结婚》有感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创作的一部具有鲜明民间色彩的小说。
这部作品通过讲述小二黑与小芹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农村社会的风俗民情,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阅读《小二黑结婚》后的所思所感。
首先,《小二黑结婚》展示了农村社会丰富的风俗民情。
在这部作品中,赵树理通过对小二黑和小芹的婚礼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农村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
这些风俗包括了嫁娶礼仪、婚宴、闹洞房等,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这使我认识到,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和保护,让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其次,《小二黑结婚》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力量。
在这部小说中,小二黑和小芹虽然身份悬殊,但他们坚定地相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后,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使我深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爱情,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受身份、地位等因素的束缚。
此外,《小二黑结婚》还强调了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在这部作品中,小二黑和小芹都非常重视家庭,他们为了家庭的幸福,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
这使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我们应该珍惜家庭,关爱家人,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阅读《小二黑结婚》的过程中,我还对赵树理的写作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他关注民生,关心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使我深感,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应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用文字传递真实的声音。
总之,《小二黑结婚》是一部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小说。
它展示了农村丰富的风俗民情,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力量,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时刻铭记《小二黑结婚》的教诲,珍惜爱情,关爱家庭,关注民间风俗的传承,让生活更加美好。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赵树理的小说《旧时代》是一部描写中国旧社会的作品。
通过描写主人公阿Q的生活,展现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阅读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阿Q为主人公,阐述了他在旧社会中的辛酸故事。
阿Q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下的普通农民,他生活贫穷,充满了无奈和困苦。
他的命运就像是一只被命运捉弄的蝼蚁,始终无法摆脱贫困和苦难。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阿Q都受尽了欺凌和嘲笑。
他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关心和尊重,在外面又常常遭受压迫和羞辱。
这种悲惨的命运使阿Q变得愤怒和痛苦,在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复仇和报复的念头。
小说中的阿Q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他一方面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法适应旧社会的现实,深感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
他内心的无奈和矛盾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他在这个矛盾的社会中陷入了困境。
通过《旧时代》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这个封建社会里,贫富差距极大,农民处于社会底层地位,受尽了欺凌和压迫。
而且,社会的不公平和无法摆脱命运的感觉使人们无法真正得到幸福。
整个社会充斥着欺诈和虚伪,道德观念混乱,人们总是以权力和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阅读这部小说,让我不仅对中国的旧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思考了人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里,我们有幸得到了教育和机会,但我们不能忘记,还有很多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贫困和苦难环绕着他们。
我们应该努力为这些人争取权益,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尊严。
读叶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后感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的作品,讲述了在抗战时期的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作品。
首先,小说成功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念。
通过小二黑和小芹的婚姻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农村中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之间的意识冲突。
小说中塑造了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揭示了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变革的必要性。
其次,小说表现了民主改革和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小二黑和小芹的婚姻故事,实际上是对封建传统和守旧思想的挑战和反抗。
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屈服于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最终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摆脱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最后,小说还表现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和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解放区,这是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地方。
在这里,民主政权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更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一个真正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
总的来说,《小二黑结婚》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作品。
它告诉我们,只有摆脱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只有建立一个真正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
同时,这部小说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关注农民的权益和福祉,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中学生2019关于《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五篇

中学生2019关于《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五篇《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2019关于《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学生2019关于《小二黑结婚》读后感范文五篇(一)作者赵树理成长在一个充满自由快乐精神的民间文化环境中,从小喜欢民间文学,熟悉农村生活。
“七七”事变后赵树理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事抗日宣传,该文也带有这个时期的特色。
该小说与五四时期以来一些描写恋爱题材的作品不同,它不是悲剧结局,而是以主人公斗争的胜利告终。
它讴歌的不单是自由恋爱的胜利,更讴歌了进步战胜落后的真理和农民思想的觉醒。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刘家峧的小村庄里,这个时候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
故事主人公小二黑与同村的姑娘小芹自由恋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
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还替小二黑私下收养了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慕财礼,逼迫小芹嫁给退役军阀吴广荣。
在一天夜里,小二黑正与小芹商量自己的终身大事时,却被村里的地痞流氓金旺、兴旺兄弟二人捆到区公所,借机陷害报复。
幸好,区长主持公道,及时控制欺压一方的地痞金旺、兴旺兄弟二人等,并当众教育二诸葛和三仙姑,批准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和结婚,最后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该小说塑造了两代农民的典型。
这与茅盾的作品《春蚕》中的两代农民形象有相似之处。
该小说中,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轻的进步力量的代表,他们冲破封建传统和落后家长的重重束缚,追求爱情自由,最终结为美满夫妻;二诸葛和三仙姑则是尚未觉醒的老一代落后农民的形象。
《春蚕》中老通宝是旧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勤劳朴实,但也有迷信保守的一面;而多多头已有朦胧的觉醒意识(“他觉得人和人中间有什么地方是永远弄不对的,可是他不能够明白想出来是什么地方,或是为什么”,“今年蚕花一定好,可是想发财却是命里不曾来”)。
但与《春蚕》不同的是该文“团圆”式的喜剧结尾,这里面当然也有作者理想化的一面。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在《旧时代》这本小说中,作者赵树理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勾勒出了一幅中国旧时代的社会风貌。
作为读者,我深深被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段时代所吸引,也对其中的人物命运和社会背景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以一个富有的家庭为主线,讲述了家族中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命运。
整个故事情节通过对一家人和周围环境的描绘,勾勒出中国旧时代世俗、虚伪、贫富悬殊等现象,也展现了旧时代社会的文化和道德观念。
小说中的铁公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创业历程也让人感动,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思考。
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部小说所展现的旧时代社会其实并不陌生,也让我对中国旧时代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道德层面,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矛盾。
贫富悬殊、人情冷暖、权势对抗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
通过《旧时代》这本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以及所处的环境都让我深深的思考起来。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中国旧时代社会的真实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在我看来,小说中所描绘的旧时代社会风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缩影,更是对一段历史的反思和警醒。
通过对于那段历史的再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能够对现代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认为《旧时代》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小说,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思考和呈现。
《旧时代》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发了我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通过阅读和思考,《旧时代》不仅仅让我感到情感上的共鸣,更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脆弱性。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也让我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更深刻的兴趣。
读赵树理有感

读赵树理有感第一篇:读赵树理有感最近读了几篇赵树理的短篇小说,也看了些对赵树理的评论,大致给的评价都很高,就我看过的他的几篇小说的感觉来说,1赵树理的几篇短篇小说的确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
提赵树理的作品,自然不能忘记他的成名做《小二黑结婚》,主要讲小二黑和小芹恋爱,受到垂涎小芹的村子恶霸金旺的阻挠,结果,金旺以捉奸的名义将小二黑和小芹绑到区上问罪,不料区干部明察后,查出了金旺等人的罪行,并将其法办,还支持了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最后以大欢喜收场。
这部作品受到彭德怀,周扬等诸多赞扬,他之后的几篇如《登记》《孟祥英翻身》《传家宝》《锻炼锻炼》等短篇小说都是极为优秀的。
赵树理作品赵树理文章的很大一个优点就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很鲜明,每个主角都有其独特人物性格,他们他们中有些人的性格让人感到一种愚昧,同样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却都又不不带一丝重叠,像《小二黑结婚》里,爱算命误了庄稼的二诸葛,四十几岁还爱打扮,弄得个老来俏的三仙姑;《传家宝》里的给女人按标准定型,还非要媳妇继承她的古董的李成娘;《孟祥英翻身》里的认为女子就该是小脚、守家的孟祥英婆婆,在浓郁封建气息中走向独立新生活的孟祥英;还有《登记》里的小飞鹅,艾艾,《锻炼,锻炼》的“小腿疼”“吃不饱”,王聚海都是赵树理笔下的典型性格的人物代表。
他的每篇文章的主要人物都有其自己的性格遭遇,每换一种作品读起来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另外就是他的作品中乡土气息浓郁,他是一个地道的平民作家,将农村的生活原汁原味的传达给读者,使他的作品注入了乡土的灵魂。
不同于一些没有农村经历的作者,若用奢华的笔调渲染乡土气息,犹如蜻蜓点水,无法探究其本质。
而赵树理的一段农村生活使他更了解农村的习俗和生活风貌,传达出更加原生态的况味。
比如《登记》里的关于青年男女时尚衔罗汉钱,小飞蛾结婚的后到各家拜年;都是当地当时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习俗,关于这些习俗,作者并没有刻意的刻画,让读者细细品味中感受独具特色的乡村气息.还有他的文字里边也处处流露特有的民俗文化,如《孟祥英翻身》里的“老规矩”“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来由人打”,“按旧习惯,婆婆找媳妇的事,好像碾磨道上寻驴蹄印,步步不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赵树理的叙事也自己独具的风格,曾有人称其为“赵树理风格”,他的文章像是参杂了人的性格似得,显得温情、乐观。
赵树理登记读后感

赵树理登记读后感《赵树理登记》是一部以“登记”的方式记录了作者赵树理在文革时期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的作品。
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纪实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启示意义的作品。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当时社会的观察,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和苦难,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在《赵树理登记》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自己在文革时期的亲身经历进行了真实而生动的记录。
他以自己的视角,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被严重束缚,言论受到严格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作者在书中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同时,作者在书中也对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作者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给予了读者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在《赵树理登记》中,作者还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运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他指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弊端和荒谬之处,对当时的政治运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剖析,作者让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荒谬和荒唐,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政治运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总的来说,《赵树理登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思考意义的文学作品。
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当时社会的观察,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和苦难,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纪实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启示意义的作品。
它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政治运动的荒谬,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部作品对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好书。
【读后感】旧时代 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

【读后感】旧时代读赵树理小说有感800字赵树理先生的小说总是扣人心弦,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的作品中普遍透露着对旧时代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思考。
读完他的小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喜怒哀乐。
他的小说中总是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比如《油炸榴莲》,《老四少爷的前半生》等。
这些小说中的人物都生活在农村或者小城市,他们有着朴实的生活方式和坚守的价值观。
他们的故事常常带给人们微乎其微的东西可以改变整个人生的感悟。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离开了乡土,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找到自己所追求的幸福。
赵树理的小说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何地,保持一颗爱乡爱家的心,是我们能够活得更加充实快乐的根本。
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他还展示了人性的种种面貌,有善良的,有心机的,有勇敢的,有软弱的,有无私的,有自私的。
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痛苦和快乐,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在《红高粱》中,吉文爱情的背叛表现了人们在面对现实利益时可能做出的冷酷无情的选择,而小兵雷光明的勇敢和牺牲则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让人们深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赵树理的小说还常常肯定了人性中的正能量。
他的小说中有无数个平凡的人物,却在特殊的时刻和场景下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常常令人感动和振奋,让我们相信正直和善良是值得追求的最高品质。
赵树理的小说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和对人性的思考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小说,更是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反思。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旧时代和乡土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代时代的理性思考。
读完他的小说,我不禁想起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一切,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赵树理的小说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同时也给了我勇气和信心,相信不论身处何地,只要保持真诚和善良,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尊严。
《三里湾》赵树理读后感

《三里湾》赵树理读后感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乡村生活的窗户,让我看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世界。
赵树理笔下的三里湾,仿佛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乡村大舞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绎着他们平凡又独特的故事。
故事中的王金生、王玉生等年轻人,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家乡的决心,让我感受到了那股子蓬勃向上的力量。
尤其是王金生,他聪明、有担当,在处理村里的大事小情时,总是能想出既实际又巧妙的办法。
而那些老一辈的人物,像范登高、马多寿,他们的形象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范登高这个“翻得高”,一心只想着自己赚钱,不顾集体的利益,这种自私自利的劲儿被赵树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马多寿呢,那股子保守和固执,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在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就是围绕着开渠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为了让村里能有水灌溉农田,提高粮食产量,年轻人们主张开渠。
可是这一想法却遭到了马多寿等人的强烈反对。
马多寿担心水渠会经过他家的地,影响他的利益。
于是,他想出了各种法子来阻挠开渠工程。
记得有一次,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开渠的路线,马多寿突然跳出来,扯着嗓子喊道:“这可不行!这水渠要从我家地边过,那还不把我家的好地给冲坏了!”他那着急上火的模样,眼睛瞪得老大,脸上的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儿,两只手还不停地在空中挥舞着,仿佛这样就能把开渠的计划给赶跑似的。
王金生他们耐心地给他解释开渠的好处,说以后粮食产量提高了,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
可马多寿根本听不进去,他梗着脖子,固执地说:“我不管以后,我就看眼前,这地是我的命根子,谁也别想动!”为了阻止开渠,马多寿甚至半夜偷偷去破坏测量的标记。
有天晚上,月亮躲在云层里,村里静悄悄的。
马多寿蹑手蹑脚地出了门,手里拿着个锄头,鬼鬼祟祟地朝着白天测量的地方走去。
他心里紧张得要命,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生怕被人发现。
到了地方,他二话不说,举起锄头就把那些标记给刨了,边刨还边嘟囔:“让你们开渠,让你们开渠!”不过,最终正义还是战胜了自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赵树理先生的作品有感摘要:赵树理是现代小说家,戏曲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他的作品始终以农村、农民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他有明确的目的意识,为农民、写农民、给农民听、给农民看,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并且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一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结构完整、趣味性强。
赵树理在创作中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他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他就不会因为讲求剪裁而把故事割断了。
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能叫大多数人读,这是赵树理进行创作时刻意追求的。
本文主要从赵树理的作品入手,分析其作品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赵树理政治问题小说文学大师《小二黑结婚》《邪不压正》《李有才板话》美国作家贝尔登认为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赵树理因为创作《小二黑结婚》而享誉整个解放区,并被树立为“方向作家”,《小二黑结婚》是文艺大众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篇小说的发表使赵树理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真正解决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第一位作家。
三十年代左翼进步文艺界撒下的种子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此后,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和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等的接连问世,进一步显示出赵树理在文艺大众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赵树理的创作使文艺大众化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貌,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而《邪不压正》发表后却又受到严厉批判,最后这个只着眼于农村题材的作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他的作品只是真实的反应了不同时期农村的面貌以及出现的问题,却忽而誉满天下忽而谤满天下。
一、文学创作与政治的方向(一)政治方向下的创作赵树理因创作《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被树立为“方向作家”号召文化界学习,之后的《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也是备受推崇的佳作。
但在1948年创作的《邪不压正》却受到了批判,而后的《三里湾》虽为赵树理赢回了一些声誉,但是《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却再一次为他的写作生涯带来厄运,直至文革被迫害,赵树理几乎没有优秀的作品问世。
赵树理因《小二黑结婚》成名可以说是一个巧合。
在1943年10月《解放日报》刊登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走“工农兵方向”要做到“文艺为大众服务”。
《小二黑结婚》发表于1943年5月,描写了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表现了民主政权在农村中的力量,这正好与《讲话》的精神不谋而合。
所以,赵树理被党的文艺干部周扬积极宣传,树立为了“方向作家”是《讲话》在小说界的成功实践。
(二)文学创作的褒贬因为赵树理的小说是搭上了“政治方向”这趟顺风车,所以在一些文学史著作中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美国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道:“赵树理的早期小说,除非把其中的滑稽语调(一般人认为是幽默)及口语(出声念时可以使故事动听些)算上,可能找不出太多的优点来。
”而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他学习民间表达方法的天赋,令他无论如何也算是在中国文学语言的一个重要革新者。
他的农民形象显著地区别于‘五四’代表者。
他强调的不是苦难,而是乡村中人们的活力。
”有学者认为不能因为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就轻易贬损一个作家的贡献,因为意识形态与文学本身就密不可分。
若非要把意识形态从文学剥离,则不能显示文学的真正价值,对于赵树理的评价就更应该是这样。
赵树理是牺盟会的成员,又做过《黄河日报》《中国人》的编辑,当时做得就是抗日宣传的工作,怎能不会对意识形态进行宣传?而后赵树理在解放区看到了新政权在改善农民生活中起的力量,就创作了《小二黑结婚》等作品。
从作品的发表时间来看,就可以知道作者并不是在刻意的跟随“方向”,因为作品是在《讲话》发表前就已完成;其次,在《李有才板话》中代表先进力量的“章工作员”在工作中不能发现问题的真相,容易被现象所蒙蔽,这与后继作家中“高大全”的党代表形象并不相符,还有“变质”的小元。
这说明作者对意识主流形态进行宣传时,并没有回避其中出现的问题,因而对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状况很具参考价值。
但是在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他对“方向”的感觉越来越差,仍纠结在农村问题上不能自拔,对“工人阶级的文艺”创作完全没有尝试,反而还写下了揭露土改问题的的作品《邪不压正》,在大跃进时期发表《套不住的手》和《实干家潘永福》批判浮夸风。
在抗战中,为了结合大多数农民群众政治上要求“工农兵方向”,于是赵树理被树立为典型,他的作品也成了经典;但是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成为建设的主力军,他仍只写农村出现的问题,不去歌颂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也就无怪乎会受到批判。
讽刺的是到在文革时期,树立他为“方向作家”的周扬又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使他受到了严酷的迫害。
二、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一) 体现农村变化中的主要问题赵树理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的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
”他在作品中提到的问题确实是工作中遇到的。
他创作的《邪不压正》是因为“不少地方每次运动开始,常有贫下中农尚未动布之前,而流氓无产阶级趁势捷足先登,抓取便宜的现象。
”“例如我写《李有才板话》时,那时我们的工作有些地方不深入,特别对于狡猾的地主还发现不够,章工作员式的人多,老杨式的人少,应该提倡老杨式的做法。
”他之所以能够提出问题,是因为他真正的深入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
因为他出身是一个农民,也就能以农民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他也是以农民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例如在《三里湾》中,范高登、马有余夫妇、马多寿夫妇身上表现出的只是“思想上都有倾向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路线的代表。
小说中也提到,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也都是当年给地主做长工的,再加上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对这部分人的改造只是思想教育,并没有采取批斗这种方式,与对待地主阶级的方式截然不同。
他不把“倾向”与“道路”问题相混淆,也就不会把问题“上纲上线”。
虽然资本主义倾向的问题很难消灭,但是并不是不可解决。
他实事求是地提出了问题,并且用农民的方式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式,这使得做品读起来很真实,这是他成功的地方。
就拿马多寿夫妇的转变来说,马多寿夫妇一开始不同意入社并且和老大家的抱成一团,目的想多积些粮食,买头驴,过好日子;当形势不允许那样做的时候,老两口却谋划着分家后跟着孝顺的老四,而不是自私的老大。
马多寿的转变并不是因为突然感悟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而是认为自己的小九九实现不了,于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孝顺的儿子——老四而不是老大——养老,故事的发展合乎人之常情,没有丝毫的不自然。
这与那种因为外来的一两个党员就唤醒了全村人进行合作社生产的苏联模式比较,更符合人之常情。
他在写作中把农民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既不掩饰问题,也不无中生有地扣帽子,同时也不把他们神化,立刻就把他们送入社会主义。
他在表现问题上运用的写实的手法很成功,对于当时广大的农民会觉得这就是他们身边发生过的问题“糊涂涂”就是我们村里的某某,我们在合作社工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窘境等等,这是他能够在农村广泛流传的原因。
如《“锻炼锻炼”》产生于“问题小说”贬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
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
“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二)作品真实的表现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次要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不仅表现了农村变化中的主要问题,在他真实的表现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次要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这是他问题小说成功的第二个方面。
在《邪不压正》里王聚财先被流氓无产阶级小旦小昌分走了20亩好地,再次改革的时候只补偿了15亩,王老汉也高兴地说:“咱又不是相当地主啦,不论吃亏便宜,能过日子就好!”这句不经意的话却把农民在进行改革中的不彻底表现的淋漓尽致。
多少年来的压迫使得农民把过上好日子当作唯一目标,中国百姓始终奉行“有粮不反”的生存哲学,至于要能有口饭吃,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践行“吃亏是福”的原则,只要能活下去,其他的对与农民来说都是奢求。
这也是造成流氓趁机而入的原因。
一方面,流氓分子在改革中表现得很积极,使没有经验的“章工作员”容易被蒙蔽;另一方面,受惯了压迫的农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敢出头,甚至是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也只会忍气吞声。
这和《李家庄的变迁》中张铁锁虽被冤枉,但大多数人都只想赔钱了事的心态相同。
这种问题不是作者刻意表现,但是确实真实存在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赵树理的这种表现方式比鲁迅的更成功。
鲁迅先生是站在铁屋子外面呐喊,想叫醒里面的人,他描写国民的劣根性是居高临下的,没有管里面的人是否愿听;而赵树理就在人中间,他可以体会到即使是铁屋子被打破了,火被扑灭了,有些人也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出到铁屋外面过自由生活。
他认为“…不过农民也并不是共产主义者。
将来他们会是,现在还不是。
现在的农民总是农民,总是中国农民。
”在他的作品中农民问题是一以贯之的主线,不管路线如何,方向向哪,赵树理始终坚持自己的写作思路。
三、人民的艺术家文学大师(一)语言特色赵树理小说的文学特色主要在于语言。
他曾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向写给农村中识字的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
”既然是给农村人读的,采用“土得掉渣”的农民语言是再合适不过的。
赵树理总是尽量用普通的、平常的话语,要求每一句话都能适合每个人物的特殊身份、状态和心理。
比如《李有才板话》里打谷场上的一段人物对话:……一场谷打罢了,打谷的人都坐在老槐树底休息、喝水、吃干粮,蹲成一圈围着老杨同志问长问短,只有老秦仍是毕恭毕敬站着,不敢随便说话。
小顺道:“杨同志!你真是个好把式!家里一定种地很多吧?”老杨同志道:“地不多,可是做得不少!整整给人家住过十年长工!”老秦一听老杨同志是个住长工出身,马上就看不起他了,一屁股坐在墙根下道:“小福,不去场里担糠还等什么?”小福正想听老杨同志谈些新鲜事,不想半路走开,便推托道:“不给人家小顺哥割谷?”老秦道:“担糠回来误得了?小孩子听起闲话来就不想动了!”小福无法,只好去担糠。
他才从家里挑起篓来往场里走,老秦也不顾别人谈话,又喊道:“细细扫起来!不要只扫个场心!”他这样子,大家都觉着他不顺眼,小保便向他发话道:“你这老汉真讨厌!人家说个话你偏要乱吵!想听就悄悄听,不想听你不能回去歇歇?”老秦受了年轻人的气自然没有话说,起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