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中的常见缺陷现象1裂纹
钢构件中常见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钢构件中常见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一、钢焊缝中常见缺陷及产生的原因1、外观缺陷(1)咬边: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
(2)焊瘤: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3)、凹坑:焊后在焊缝表面或焊缝背面形成的低于母材表面的局部低洼部分。
(4)、未焊满:由于填充金属不足,在焊缝表面形成的连续或断续的沟槽。
(5)、烧穿: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
(6)、其他表面缺陷①表面成形不良②错边③塌陷④弧坑⑤焊接变形2、气孔: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气孔可分为密集气孔、条虫状气孔和针状气孔等。
3、夹渣: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焊渣。
4、焊接裂纹: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的特征。
5、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对接焊缝也指焊缝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现象。
6.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电阻点焊指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二、铸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1 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
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
2 缩孔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3 疏松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4 密集气孔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
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
5 热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6 冷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主要是直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焊缝横向裂纹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焊缝横向裂纹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一、概述在工业生产中,焊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它在机械制造、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焊接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焊接缺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焊缝横向裂纹是一种常见的缺陷,它不仅会影响焊接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了解焊缝横向裂纹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焊缝横向裂纹的原因1. 焊接材料的选择不当在进行焊接时,选用的焊接材料可能会对焊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选择的焊接材料强度不足或者与母材的化学成分不匹配,就会导致焊接过程中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容易产生横向裂纹。
2. 焊接工艺参数不合理焊接工艺参数是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设置不合理,就会造成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焊缝横向裂纹的产生。
3. 材料表面不洁净焊接前需要对要焊接的材料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以保证焊接质量。
如果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就会导致焊接材料表面附着有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焊接的质量,增加裂纹的产生可能性。
4. 焊接残余应力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和热量的不均匀分布,容易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会导致焊接部位的局部变形,最终导致焊缝横向裂纹的产生。
5. 设计缺陷在一些情况下,焊接工件的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比如焊缝的设计不合理、板材的厚度悬殊等,都会增加焊缝横向裂纹的发生。
三、焊缝横向裂纹的解决方法1. 优化焊接材料的选择在进行焊接前,需对焊接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确保其与母材的化学成分匹配,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对于使用对焊材料的情况,需要对搭铁焊接材和母材的化学成分及性能进行检测。
2. 合理设置焊接工艺参数合理设置焊接工艺参数是避免焊缝横向裂纹产生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焊接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地设置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确保温度的均匀分布和焊接的质量。
3. 加强材料表面清洁处理在进行焊接前,需要对焊接材料表面进行严格的清洁处理。
焊缝不合格的表现
焊缝不合格的表现焊缝是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连接部位,它直接影响着焊接件的质量和性能。
然而,有时焊缝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将对焊接件的使用安全和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将以焊缝不合格的表现为标题,探讨焊缝不合格的几种情况及其原因。
一、焊缝裂纹焊缝裂纹是焊接过程中最常见的不合格问题之一。
焊缝裂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引起的。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件受到加热和冷却的交替作用,会产生热应力。
如果焊接件的强度不均匀或存在缺陷,热应力就会导致焊缝出现裂纹。
二、焊缝夹渣焊缝夹渣指的是焊缝中夹杂有气孔、渣球等非金属物质。
这些夹杂物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可靠性。
焊缝夹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焊工操作不当,没有及时清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孔和渣球;二是焊接材料质量不过关,含有较多的杂质。
三、焊缝未熔透焊缝未熔透是指焊缝中存在未熔融的金属颗粒或区域。
焊缝未熔透会导致焊缝强度降低,容易产生裂纹和断裂。
焊缝未熔透的原因主要有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焊接材料质量不过关等。
四、焊缝过烧焊缝过烧是指焊缝在焊接过程中过度加热,导致焊缝区域出现超出规定范围的热影响区域。
焊缝过烧会使焊接件的硬度增大,脆性增加,从而降低焊接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焊缝过烧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过大、焊接时间过长等。
五、焊缝偏位焊缝偏位是指焊接过程中焊缝的位置偏离设计要求。
焊缝偏位会导致焊接件的强度不均匀,容易发生断裂。
焊缝偏位的原因有焊工操作不当、焊接设备不精确等。
六、焊缝内部缺陷焊缝内部缺陷是指焊缝中存在气孔、夹杂物等缺陷。
焊缝内部缺陷会降低焊接件的强度和可靠性,容易引发断裂。
焊缝内部缺陷的原因主要有焊工操作不当、焊接材料质量不过关等。
以上是焊缝不合格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其原因,要保证焊缝的质量合格,需要从焊接工艺、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焊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焊接规范操作,确保焊接参数的正确选择和控制。
焊接设备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焊接材料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成因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成因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其成因如下:
1. 冷焊缺陷:产生于金属之间传递的电流过小,导致电弧不稳定,焊接部位没有熔化和合金化。
2. 未熔合缺陷:电弧温度过低或焊接速度过快,导致焊接材料没有完全熔化。
3. 未充满缺陷:焊缝内未能完全填充焊丝或焊接材料,导致焊缝的力学性能不佳。
4. 气孔缺陷:焊接过程中,焊缝与大气中的气体发生反应产生气泡。
5. 比较成分错配缺陷:焊接材料的成分与基材成分不匹配,导致焊缝的化学成分不均匀。
6. 裂纹缺陷:焊接过程中,由于应力过大或冷却速度过快,焊缝中出现裂纹。
7. 夹渣缺陷:焊接材料中存在杂质或氧化物,导致焊缝中出现夹渣。
8. 变形缺陷:焊接材料收缩或热变形过大,导致焊接构件出现形状和尺寸上的变形。
这些焊接缺陷的成因主要包括焊接工艺参数不当、焊接材料质量不过关、焊接操作不规范等原因。
对这些缺陷的预防和修复可以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设计、选择质量良好的焊接材料、进行焊前和焊后的检测等方式来实现。
不锈钢角焊缝焊接缺陷类别
不锈钢角焊缝焊接缺陷类别
不锈钢角焊缝焊接缺陷的常见类别包括以下几种:
1. 焊缝裂纹:包括冷裂纹、热裂纹和固溶温度裂纹等。
2. 焊接接触不良:焊缝与母材之间出现通气孔、夹杂物或者接触不紧密等现象。
3. 扩散现象: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或者焊接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焊缝内元素扩散状况不良。
4. 焊缝凹坑: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凹陷、孔洞和下陷等现象。
5. 焊缝表面不平整:焊接后的焊缝表面可能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6. 焊缝压痕:焊接过程中施加过大的压力,导致焊缝表面出现压痕。
7. 焊渣夹杂物:焊缝中可能存在未熔化的焊渣或者其他夹杂物。
这些焊缝焊接缺陷会影响到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必要的检测和修复。
常见焊接裂纹的解析
常见焊接裂纹的解析焊接裂纹,焊接件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缺陷。
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而所产生的缝隙。
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的特征,按照形成的条件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和层状撕裂等四帧一、冷裂纹冷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或焊后,在较低的温度下,大约在钢的马氏体转变温度(即Ms 点)附近,或300〜200C以下(或TV0.5Tm, Tm为以绝对温度表示的熔点温度)的温度区间产生的,故称冷裂纹。
冷裂又可分为延迟裂纹、淬火裂纹和低塑性脆化裂纹。
(一)产生条件1.焊接接头形成淬硬组织。
由于钢的淬硬倾向较大,冷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脆、硬,而且体积很大的马氏体,形成很大的内应力。
接头的硬化倾向:碳的影响是关键,含碳和貉虽:越多、板越厚、截积越大、热输入量越小,硬化越严重。
2.钢材及焊缝中含扩散氢较多,氢原子在缺陷处(空穴、错位)聚积(浓集)形成氢分子,氢分子体积较氢原子大,不能继续扩散,不断聚积,产生巨大的氢分子压力,甚至会达到几万个大气压,使焊接接头开裂。
许多情况下,氢是诱发冷裂最活跃的因素。
3.焊接拉应力及拘朿应力较大(或应力集中)超过接头的强度极限时产生开裂。
(二)产生原因:可分为选材和焊接工艺两个方面。
1.选材方而(1)母材与焊材选择匹配不当,造成悬殊的强度差异;(2)材料中含碳、、铝、锐、硼等元素过髙,钢的淬硬敏感性增加。
2.焊接工艺方面(1)焊条没有充分烘干,药皮中存在着水分(游离水和结晶水):焊材及母材坡口上有油、锈、水、漆等:环境湿度过大(>90%);有雨、雪污染坡口。
以上的水分及有机物,在焊接电弧的作用下分解产生H,使焊缝中溶入过饱和的氢。
(2)环境温度太低:焊接速度太快;焊接线能量太少。
会使接头区域冷却过快,造成很大的内应力。
(3)焊接结构不当,产生很大的拘束应力。
(4)点焊处已产生裂纹,焊接时没有铲除掉;咬边等应力集中处引起焊趾裂纹:未焊透等应力集中处引起焊根裂纹;夹渣等应力集中处引起焊缝中裂纹。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缺陷图片
常见得焊接缺陷(1)常见得焊接缺陷(1)未焊透:母体金属接头处中间(X坡口)或根部(V、U坡口)得钝边未完全熔合在一起而留下得局部未熔合。
未焊透降低了焊接接头得机械强度,在未焊透得缺口与端部会形成应力集中点,在焊接件承受载荷时容易导致开裂。
(2)未熔合:固体金属与填充金属之间(焊道与母材之间),或者填充金属之间(多道焊时得焊道之间或焊层之间)局部未完全熔化结合,或者在点焊(电阻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合在一起,有时也常伴有夹渣存在。
(3)气孔:在熔化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内得气体或外界侵入得气体在熔池金属冷却凝固前未来得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表面形成得空穴或孔隙,视其形态可分为单个气孔、链状气孔、密集气孔(包括蜂窝状气孔)等,特别就是在电弧焊中,由于冶金过程进行时间很短,熔池金属很快凝固,冶金过程中产生得气体、液态金属吸收得气体,或者焊条得焊剂受潮而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甚至就是焊接环境中得湿度太大也会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等等,这些气体来不及析出时就会形成气孔缺陷。
尽管气孔较之其它得缺陷其应力集中趋势没有那么大,但就是它破坏了焊缝金属得致密性,减少了焊缝金属得有效截面积,从而导致焊缝得强度降低。
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未焊透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密集气孔(4)夹渣与夹杂物:熔化焊接时得冶金反应产物,例如非金属杂质(氧化物、硫化物等)以及熔渣,由于焊接时未能逸出,或者多道焊接时清渣不干净,以至残留在焊缝金属内,称为夹渣或夹杂物。
视其形态可分为点状与条状,其外形通常就是不规则得,其位置可能在焊缝与母材交界处,也可能存在于焊缝内。
另外,在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或者钨极氩弧焊时,钨极崩落得碎屑留在焊缝内则成为高密度夹杂物(俗称夹钨)。
W18Cr4V(高速工具钢)-45钢棒对接电阻焊缝中得夹渣断口照片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局部夹渣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两侧线状夹渣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夹钨(5)裂纹:焊缝裂纹就是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完成后在焊接区域中出现得金属局部破裂得表现。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缺陷图片
常见的焊接缺陷(1)常见的焊接缺陷(1)未焊透:母体金属接头处中间(X坡口)或根部(丫、U坡口)的钝边未完全熔合在一起而留下的局部未熔合。
未焊透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机械强度,在未焊透的缺口和端部会形成应力集中点,在焊接件承受载荷时容易导致开裂。
(2)未熔合:固体金属与填充金属之间(焊道与母材之间),或者填充金属之间(多道焊时的焊道之间或焊层之间)局部未完全熔化结合,或者在点焊(电阻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合在一起,有时也常伴有夹渣存在。
(3)气孔:在熔化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内的气体或外界侵入的气体在熔池金属冷却凝固前未来得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空穴或孔隙,视其形态可分为单个气孔、链状气孔、密集气孔(包括蜂窝状气孔)等,特别是在电弧焊中,由于冶金过程进行时间很短,熔池金属很快凝固,冶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态金属吸收的气体,或者焊条的焊剂受潮而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甚至是焊接环境中的湿度太大也会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等等,这些气体来不及析出时就会形成气孔缺陷。
尽管气孔较之其它的缺陷其应力集中趋势没有那么大,但是它破坏了焊缝金属的致密性,减少了焊缝金属的有效截面积,从而导致焊缝的强度降低。
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未焊透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密集气孔(4)夹渣与夹杂物:熔化焊接时的冶金反应产物,例如非金属杂质(氧化物、硫化物等)以及熔渣,由于焊接时未能逸出,或者多道焊接时清渣不干净,以至残留在焊缝金属内,称为夹渣或夹杂物。
视其形态可分为点状和条状,其外形通常是不规则的,其位置可能在焊缝与母材交界处,也可能存在于焊缝内。
另外,在采用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或者鸨极氩弧焊时,鸨极崩落的碎屑留在焊缝内则成为高密度夹杂物(俗称夹鸨)。
W18Cr4V (高速工具钢)-45钢棒对接电阻焊缝中的夹渣断口照片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局部夹渣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两侧线状夹渣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夹鸨(5)裂纹:焊缝裂纹是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完成后在焊接区域中出现的金属局部破裂的表现。
管道焊接的常见缺陷与质量控制
管道焊接的常见缺陷与质量控制管道焊接的常见缺陷与质量控制1.引言管道焊接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连接方法之一,它在建筑、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然而,管道焊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影响管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2.管道焊接的常见缺陷2.1 焊缺陷●焊缝裂纹:焊接时产生的裂纹,主要包括热裂纹和冷裂纹。
●焊渣夹杂:焊接过程中未清理干净的焊渣残留在焊缝内部。
●松散和不牢固:焊接不牢固,易产生松动和漏气现象。
2.2 金属缺陷●气孔:焊接过程中由于气体进入焊缝中而形成的空洞。
●夹杂物:金属焊缝中夹杂的其他物质,如杂质、灰尘等。
●母材缺陷:母材本身存在缺陷,例如裂纹、夹杂物等。
3.管道焊接的质量控制3.1 人员素质●拥有合格的焊接证书和经验。
●熟悉焊接工艺、方法和相关规范要求。
●具备良好的焊接技术和操作能力。
3.2 焊接材料的质量控制●选用优质的焊接材料。
●对焊接材料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3 焊接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查和维护焊接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检测。
3.4 焊接过程的控制●控制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程,确保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进行焊缝的自动或手工探伤,及时发现并修复缺陷。
3.5 检验与测试●对焊接管道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
●进行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和性能测试。
●检查焊接管道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等。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一。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焊缺陷:指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如焊缝裂纹、焊渣夹杂等。
5.2 焊缝裂纹:焊接时产生的裂纹,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5.3 焊渣夹杂:焊接过程中未清理干净的焊渣残留在焊缝内部。
5.4 松散和不牢固:焊接不牢固,易产生松动和漏气现象。
5.5 气孔:焊接过程中由于气体进入焊缝中而形成的空洞。
5.6 夹杂物:金属焊缝中夹杂的其他物质,如杂质、灰尘等。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缺陷图片
常见的焊接缺陷(1)常见的焊接缺陷(1)未焊透:母体金属接头处中间(X坡口)或根部(V、U坡口)的钝边未完全熔合在一起而留下的局部未熔合。
未焊透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机械强度,在未焊透的缺口和端部会形成应力集中点,在焊接件承受载荷时容易导致开裂。
(2)未熔合:固体金属与填充金属之间(焊道与母材之间),或者填充金属之间(多道焊时的焊道之间或焊层之间)局部未完全熔化结合,或者在点焊(电阻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合在一起,有时也常伴有夹渣存在。
(3)气孔:在熔化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内的气体或外界侵入的气体在熔池金属冷却凝固前未来得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空穴或孔隙,视其形态可分为单个气孔、链状气孔、密集气孔(包括蜂窝状气孔)等,特别是在电弧焊中,由于冶金过程进行时间很短,熔池金属很快凝固,冶金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态金属吸收的气体,或者焊条的焊剂受潮而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甚至是焊接环境中的湿度太大也会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等等,这些气体来不及析出时就会形成气孔缺陷。
尽管气孔较之其它的缺陷其应力集中趋势没有那么大,但是它破坏了焊缝金属的致密性,减少了焊缝金属的有效截面积,从而导致焊缝的强度降低。
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未焊透某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密集气孔(4)夹渣与夹杂物:熔化焊接时的冶金反应产物,例如非金属杂质(氧化物、硫化物等)以及熔渣,由于焊接时未能逸出,或者多道焊接时清渣不干净,以至残留在焊缝金属内,称为夹渣或夹杂物。
视其形态可分为点状和条状,其外形通常是不规则的,其位置可能在焊缝与母材交界处,也可能存在于焊缝内。
另外,在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或者钨极氩弧焊时,钨极崩落的碎屑留在焊缝内则成为高密度夹杂物(俗称夹钨)。
W18Cr4V(高速工具钢)-45钢棒对接电阻焊缝中的夹渣断口照片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局部夹渣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手工电弧焊,两侧线状夹渣钢板对接焊缝X射线照相底片V型坡口,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夹钨(5)裂纹:焊缝裂纹是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完成后在焊接区域中出现的金属局部破裂的表现。
缺陷的种类和产生原因
②冷裂纹:指在焊缝冷至马氏体转变温度Ms 点(200~300℃) 以下产生 的裂纹,一般是在焊后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才出现,故 又称延迟裂纹。
③再热裂纹:接头冷却后再加热至550~650 ℃ 时产生的裂纹。再热裂 纹产生于沉淀强化的材料(如含Cr 、Mo 、V 、Ti 、Nb 元素的金属材 料)的焊接热影响区内的粗晶区,一般从熔合线向热影响区的粗晶区发 展,呈晶间开裂特征。
(4) 再热裂纹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1)再热裂纹的特征
①再热裂纹于焊后热处理等再次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于焊接热影响区 的过热粗晶区。
②再热裂纹的产生温度550~650℃ 。
③再热裂纹为晶界开裂(沿晶开裂)。
④最易产生于沉淀强化的钢种中。
⑤与焊接残余应力有关。
2) 再热裂纹的产生机理
再热裂纹的产生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中楔形开裂理论的解释如下: 近缝区金属在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强化相
碳化物(如碳化钛、碳化钒、碳化铌、碳化
铬等)沉积在晶内的位错区上,使晶内强化
程度大大高于晶界强化,尤其是当强化相
弥散分布在晶粒内时,会阻碍晶粒内部的
局部调整,又会阻碍晶粒的整体变形。这
样,由于应力松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就主
要由晶界金属来承担。于是,晶界区金属
会产生滑移,且在三晶粒交界处产生应力 集中,就会产生裂纹(见图12)。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此外,焊瘤改变了焊缝的实际尺寸, 会带来应力集中。管子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内径,可能造成堵塞。
防止焊瘤产生的措施: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选用无偏 芯焊条,合理操作。
(3) 凹坑——凹坑指焊缝表面或 背面局部的假于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部 分,见图3。
焊缝常见质量问题
焊缝常见质量问题
焊缝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
1. 缺陷: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包括气孔、夹渣、裂纹等。
这些缺陷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密封性能。
2. 不均匀:焊缝的宽度、高度和形状应该均匀一致,但有时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导致焊缝在应力作用下易于断裂或出现泄漏。
3. 焊未熔合:焊接操作不当或焊接温度不够高可能导致焊缝出现未熔合的情况,影响焊缝的强度和密封性。
4. 焊接变形:焊接时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工件变形,特别是对于较大尺寸的工件。
焊接变形会影响工件的装配和使用。
5. 过烧:焊接过程中如果加热过度,可能会导致焊缝区域过烧,使焊缝区域的金属性能发生变化,甚至引起裂纹。
为确保焊缝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选择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严格控制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3. 加强焊前准备工作,清理焊接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以保证焊缝的质量。
4. 使用适当的焊接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
5. 进行焊后检查和测试,包括对焊缝的外观、尺寸、强度和密封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焊缝质量问题的出现,并提高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焊缝内部缺陷
常见的焊缝内部缺陷1。
焊缝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
即焊缝宽度沿长度方向宽窄不齐、焊缝截面不丰满或增强高过高.(1)产生原因及危害:焊缝宽度不一致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如焊条不正确的摇动和移动不均匀,焊件边缘切割不齐等。
在焊接过程中当电流过小或焊接速度太慢时,会使焊缝的增强高过高.有人误认为焊缝的增强高愈高,焊缝强度也愈大,殊不知增强高过高会引起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
尺寸过小的焊缝,有效工作截面减少,焊接接头强度降低;尺寸过大的焊缝将引起应力集中.(2)防止措施:选择合理的坡口角度(45°为宜)和均匀的装配间隙(2mm 为宜);保持正确的运条角度匀速运条;根据装配间隙变化,随时调整焊速及焊条角度;视钢板厚度正确选择焊接工艺参数。
2.焊瘤。
焊接过程中溶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溶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1)产生原因及危害:产生焊瘤的主要原因,一是操作不熟练和运条方法不当;二是电弧拉得过长、焊速太慢、溶池温度过高等。
焊瘤在横、立、仰焊中最为常见,在平焊的焊缝背面有时也可产生.焊瘤使焊缝的实际尺寸发生偏差,尺寸变化较大处易引起应力集中,且焊瘤下面往往存在夹渣。
(2)防止措施:尽量采用短弧焊接(弧长≤焊条直径),适当加快焊速使溶池温度不致过高,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保持正确的运条角度(与焊件夹角450为宜)。
3.咬边.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和凹陷。
(1)产生原因及危害:焊接电流过大,电弧过长且偏吹,运条角度不当及焊速不合适,均可引起咬边。
咬边缺陷多见于横、立、仰焊。
咬边不仅减少了焊接接头的有效工作截面,而且在咬边处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在承受动载荷或交变载荷的部位,对焊缝咬边有严格限制. (2)防止措施: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电弧不应过长,选用正确的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
4.烧穿。
常见于薄板焊接时,在焊缝上形成穿孔。
(1)产生原因及危害:电流过大而焊速太慢,焊件装配间隙太大等,都有可能引起烧穿,使焊缝的强度和水密性荡然无存。
焊接常见的缺陷及产生原因
焊接常见的缺陷及产生原因焊接是一种将材料加热融化并加压使其连接在一起的工艺,常用于金属或塑料制品的生产中。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缺陷,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质量。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焊接缺陷及其产生原因。
1. 焊缝气孔:焊缝中出现散布的气体孔,一般呈圆形或者椭圆形。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a) 气体存在:焊接人员或焊接材料中含有气体,在焊接过程中没有完全排除气体。
b) 渣溅:有时焊机电流过大,导致焊接时产生大量渣溅,渣溅进入焊缝造成气孔。
c) 油污:焊接区域未清理干净,在焊接过程中,油污挥发产生气体导致气孔的形成。
2. 焊接裂纹:焊缝中出现的开裂现象,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a) 焊接应力:焊接后,由于冷却速度不均匀,使得焊接材料产生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从而导致裂纹。
b) 材料质量:焊接材料中的含氧量或者含硫量超标,或者焊接材料自身的质量问题,如硬度不均匀等。
c) 焊接参数: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以及焊接压力等参数不恰当,容易导致焊接裂纹的形成。
3. 焊接结构不均匀: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质量不均匀,一部分焊缝更容易破裂。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a) 预热温度不够:焊接材料在焊接前没有经过预热处理,容易导致结构不均匀。
b) 焊接参数不一致:不同焊缝采用了不同的焊接参数,导致焊接接头的质量不均匀。
c) 焊接过程控制不当:焊接时控制不良,如焊接速度不稳定、电流波动大等,容易导致结构不均匀。
4. 焊缝错边:焊接接头两边焊缝位置不对称或偏移,容易导致接头强度下降。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a) 材料不准确对位:焊接前没有正确的对位,或者对位不准确导致焊缝偏移。
b) 焊接操作不当:焊接人员的焊接技术不熟练或者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焊缝错边。
c) 焊接设备问题:焊机设备本身有问题,如电流不稳定等,导致焊接接头错边。
针对这些常见的焊接缺陷,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或解决:1. 焊缝气孔:焊接前进行充分的气体排除,确保焊缝周围环境清洁,使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焊缝常见的表面缺陷
焊缝常见的表面缺陷
焊缝常见的表面缺陷有:
1. 气孔:由于焊接过程中存在气体的存在,导致气体溶解在焊缝中,形成气孔。
2. 缩孔:焊接后,由于焊缝中残留的铁素体发生体积变化,导致焊缝表面出现凹陷或凸起的缺陷。
3. 毛刺:焊接后,由于焊接材料或焊接工艺不合理,焊缝表面出现突出的尖锐物。
4. 喷溅:焊接时,由于焊接电弧对金属的熔化、蒸发和喷射作用,使金属溅射到焊缝周围形成溅射物。
5. 裂纹:焊接时,由于焊接过程中金属热塑性收缩、冷却时收缩等原因,导致焊缝表面出现裂纹。
6. 钝边:焊接后,焊缝边缘没有与基材完全融合,形成边缘的突出物。
7. 错边:焊接过程中,操作不准确导致焊缝与设计位置偏离的情况。
8. 毛坑: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与焊缝表面发生脱落或腐蚀,导致表面形成坑洼。
9. 毛化:焊接时,焊接材料未完全熔化并与基材结合,形成表面凸起且不平整的结构。
10. 表面夹渣: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材料或焊接设备不合理,导致夹杂物被焊接材料吸附在焊缝表面。
焊缝中常见的缺陷分析及其防止措施
焊缝中常见的缺陷分析及其防止措施金属作为最常用的工程结构材料,往往要求具有如高温强度、低温韧性、耐腐蚀性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性能,并且要求在焊接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这些基本性能。
焊接过程的特点主要是温度高、温差大,偏析现象很突出,金相组织差别比较大。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形的焊接缺陷而遗留在焊缝中。
如裂纹、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夹渣以及夹钨等。
从而降低了焊缝的强度性能,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不利。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缺陷,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定的形成机理和规律,只要掌握其形成的基本特点,就会对我们在生产中制定焊接工艺措施,防止缺陷的产生起到很好的作用。
因此,本人针对焊缝中常见的缺陷的形成及其危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止措施。
1裂纹1.1产生裂纹缺陷的原因根据日常所发现的裂纹缺陷分析,产生裂纹的主要因素是焊接工艺不合理、选用材料不当、焊接应力过大以及焊接环境条件差造成焊后冷却太快等。
1.2裂纹产生的部位焊缝裂纹一般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大部分都产生在焊缝的填充部位以及熔合线部位,并埋藏于焊缝中;冷裂纹也叫延时裂纹,一般都是在焊缝冷却过程中由于应力的影响而产生,有时还随着焊缝的组织的变化首先在焊缝内部形成组织晶界裂纹,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形成宏观裂纹,这类裂纹一般形成于焊缝的热影响区以及焊缝的表面。
1.3裂纹的危害性裂纹是焊缝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缺陷,它属于条面对面状缺陷,在常温下会导致焊缝的抗拉强度降低,并随着裂纹所占截面积的增加而引起抗拉强度大幅度下降。
另外,裂纹的尖端是一个尖锐的缺口,应力集中很大,它会促使构件在低应力下扩展破坏。
所以在焊缝中裂纹是一种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一旦发现必须进行全部清除或将所焊容器(构件)判废。
1.4防止裂纹产生的措施首先是针对构件焊接情况选取合理的焊接工艺,如焊接方法、线能量、焊接速度、焊前预热、焊接顺序等。
这是防止焊缝裂纹产生的最基本的措施。
焊接中常见的缺陷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焊接中常见的缺陷分析及其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20-10-14T15:35:36.3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7期作者:乔立柱[导读] 金属作为最常用的工程结构材料,往往要求具有如高温强度、低温韧性、耐腐蚀性以及其他一些乔立柱14010719800524**** 浩宸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范区 030032摘要:金属作为最常用的工程结构材料,往往要求具有如高温强度、低温韧性、耐腐蚀性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性能,并且要求在焊接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这些基本性能。
而焊接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加工技术自动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但是在焊接过程中任然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遗留在焊缝中,从而降低了焊缝的强度性能,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缺陷,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定的形成机理和规律,只要掌握其形成的基本特点,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不断思考与总结,熟练掌握焊接操作过程中的要点,掌握其预防措施,提高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质量。
关键词:焊接;缺陷分析;预防措施 1常见焊接中的缺陷 1.1焊接裂纹缺陷裂纹是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缺陷,焊接裂纹是指在焊接的过程中焊缝之间的原子结合效果遭到破坏,从而使得焊缝在形成新的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根据焊接过程中所出现的缝隙的大小可以将焊缝裂纹分为宏观、微观以及极细微裂纹,其中宏观是仅凭肉眼就可发现的裂纹,而微观裂纹则指的是在显微镜下才可看见的裂纹,而最后一种则是在超精密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裂纹,根据裂纹形成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同时根据裂纹形成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状撕裂、应力腐蚀裂纹等多种裂纹形式。
在焊接的过程中形成的裂纹尤其是冷裂纹其对焊缝性能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这一问题在压力容器事故中表现最为明显,通过对压力容器事故统计后发现,在造成压力容器事故原因中,除了设计和选材不合理外,因焊接过程中焊缝所产生裂纹而导致的事故比重是最大的。
1.2气孔现象及成因焊接进入熔化阶段时,熔池凝固之前,内生和外入气体未排除而形成的空隙即为气孔。
常见的焊缝缺陷
常见的焊缝缺陷焊缝缺陷的种类很多,在焊缝内部和外部常见的缺陷可归纳为下几种:一、裂纹裂纹端部形状尖锐,应力集中严重,对承受交变和冲击载荷、静拉力影响较大,是焊缝中最危险的缺陷。
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冷裂纹、热裂纹和再热裂纹等。
(冷裂纹)指在200℃以下产生的裂纹,它与氢有密切关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对大厚工件选用预热温度和焊后缓冷措施不合适。
2)焊材选用不合适。
3)焊接接头刚性大、工艺不合理。
.4)焊缝及其附近产生硬脆组织。
5)焊接规范选择不当。
(热裂纹)指在300℃以上产生的裂纹(主要是凝固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成份的影响。
焊接纯奥氏体钢、某些高镍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时易出现。
2)焊缝中含有较多的硫等有害杂质元素。
3)焊接条件及接头状选择不当。
(再热裂纹)即消除应力退火裂纹。
指在高强度钢的焊接区,由于焊后热处理或在高温下使用,在热影响区产生的晶界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消除应力退火的热处理条件不当。
2)合金成分的影响。
如铬、钼、钒、铌、硼等元素具有增大再热裂纹的倾向。
3)焊材、焊接规范选择不当。
4)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大的应力集中。
危害: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长宽比大的特征,易引起较高的应力集中,而且有延伸和扩展的趋势,所以是最危险的缺陷。
二、焊瘤在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它改变了焊缝的横截面,对动载不利。
其产生的原因是:1)电弧过长、底层施焊电流过大。
2)立焊时电流过大、运条摆不当。
3)焊缝装配间隙过大。
危害:表面是焊瘤下面往往是未熔合,未焊透;焊缝几何尺寸变化,应力集中,管内焊瘤减小管中介质的流通界面计。
三、烧穿焊接过程中,烧穿产生的原因:1)焊接电流过大;2)对焊件加热过甚;3)坡口对接间隙太大;4)焊接速度慢,电弧停留时间长等。
危害:1)表面质量差; 2)烧穿的下面常有气孔、夹渣、凹坑等缺陷。
四、弧坑焊缝在收尾处有明显的缺肉和凹陷。
其产生的原因是:1)焊接收弧时操作不当,熄弧时间过短。
常见焊接缺陷及应对措施
0引言焊接技术作为机器制造业中一种基础加工手段,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也是大学学生金工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学生在焊接过程中,常常由于焊前准备工作(清理、装配、开坡口、焊条烘干、工件预热)做得不好,焊接操作技术不熟练等造成焊接缺陷。
常见焊接缺陷的性质,可分为尺寸缺陷、结构缺陷、性能缺陷三类。
按其在焊接接头的部位,又为外观缺陷和内部缺陷。
这些缺陷影响着焊接构件的强度和安全性。
下面就缺陷的种类、对焊件造成的危害、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叙述如下[1]。
1外观缺陷1.1咬边焊接过程中遇到在靠近焊缝的边缘上形成的凹陷称为咬边。
咬边出现在焊缝的一侧或两侧,可以是连续或间断的。
(1)危害:咬边将削弱焊接接头的强度,产生应力集中。
在疲劳载荷作用下,使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大大下降,它往往是引起裂纹的发源地和断裂失效的原因。
焊接技术规程中一般规定了咬边的容限尺寸。
(2)形成原因是焊接工艺参数不当、操作技术不正确造成的,如焊接电流大,电弧电压高,焊接速度太快。
(3)防止措施: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采用短弧操作,掌握正确的运条手法和焊条角度,坡口焊缝焊接时,保持合适的焊条离侧壁距离。
1.2焊溜焊接过程中,在焊缝根部背面或焊缝表面,出现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称为焊瘤。
焊瘤一般是单个的,有时能形成长条状,多出现在立焊、接焊、仰焊时。
(1)危害:影响焊缝外观,使焊缝几何尺寸不连续,形成应力集中的缺口。
(2)形成原因:操作不当或焊接规范不当,如焊接电流过小,而立焊、横焊、仰焊时电流过大,焊接速度太慢,电弧过长,运条摆动不正确。
(3)防止措施:调整适合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采用短弧操作,掌握正确的运条手法。
1.3凹坑焊后在焊缝表面或背面形成低于母材表面的局部低洼缺陷。
未焊满是由于填充金属不足,在焊缝表面形成的连续或者断续的沟槽。
(1)危害:将会减小焊缝的有效工作截面,降低焊缝的承载能力。
(2)形成原因:焊接电流过大,焊缝间隙太大,填充金属量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夹钨:由于钨密度大于钢或铝,对射线吸收强,因此夹钨底
片上的影象是亮白色多边形。
5)夹杂:是由焊接冶金反应产生的、焊后残留在焊缝金
属中的非金属杂质,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6) 气孔
气孔是在熔焊时部分空气停留在金属内部而形成的缺陷。 气孔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状的,以单个、多 个密集或链状的形式分布在焊缝上。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3. 焊缝中的常见缺陷现象
1) 裂纹
裂纹主要是在熔焊冷却时因热应力和相变应力而产生的, 也有在校正和疲劳过程中产生的,是危险性最大的一种缺陷。 常见的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和弧坑裂纹, 分布在焊缝上或热 影响区。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6.使用与维修中的常见缺陷现象
1)裂纹: 疲劳裂纹:工件在使用过程中承受交变应力作用产生 的裂纹。一般出现在工件的应力集中部位。 应力腐蚀: 2)摩擦腐蚀: 3)汽蚀: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7) 咬边
是在母材与熔敷金属的交界处产生的凹陷焊。
焊瘤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咬边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8)内凹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9)错边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10)未焊满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4.金属型材中的常见缺陷现象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5)过热 6)过烧 7)烧裂 8)折叠:锻造时,一部分金属被卷折或重叠在另一 部分金属上未熔合在一起。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1.铸件中的常见缺陷现象 1) 气孔
因铸型通气性不良等原因,使铸件内部分气体排 不出来而形成气孔。气孔大部分接近表面,呈圆形或 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状的。 针孔是指直径小于或 等于2-3 mm的气孔,是铸铝合金中常见的缺陷。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6)熔敷不良产生的缺陷 7)白点 8)鼠尾 9)偏析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2.锻件中的常见缺陷现象 1)夹砂与夹渣 2)缩孔和疏松 3)金属和非金属夹杂物 4)龟裂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2) 未焊透
未焊透是熔焊金属与基体材料没有熔合为一体且有一定 间隙的一种缺陷。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3)未熔合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4) 夹渣
夹渣是在熔焊时所产生的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夹杂物, 因来不及浮出表面,停留在焊缝内部而形成的缺陷,主要分 布在焊缝或焊缝熔合区。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4) 裂纹 金属液在铸型内冷却凝固收缩时,表面和内部冷 却速度不同产生很大的热应力而导致铸件破裂。多发 生在截面突变处。
图6-53 铸件裂纹照片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5) 冷隔
冷隔由浇铸温度偏低造成,金属熔液在铸模中不 能充分流动而造成的一类缺陷。一般分布在较大平面 的薄壁上或厚壁过渡区,铸件清理后有时肉眼可见。
图6-51 铸件中的气孔照片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2)缩孔和疏松 浇铸时局部温差过大,在
金属收缩过程中,邻近金属补 缩不良,产生缩孔或疏松。多 产生在铸件的冒口根部、厚大 部位、厚薄交界处和具有大面 积的薄壁处。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3) 夹砂与夹渣
夹砂是浇铸时由于型砂受 铸液的冲击掺入铸件内部而 形成的缺陷,它多半发生在 大型铸件和用刮板造型的铸 件上。夹渣则是浇铸时由于 浇铸液中的溶渣没有与浇铸 液分离开而进入铸件形成。
1)板材:分层与夹杂物、裂纹、皮下气孔、 表面缺陷、脱黏
2)管材:外壁折叠、划痕,横向、纵向裂纹 3)棒材:裂纹、夹杂和表面裂纹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二章 常见缺陷的分类描述
第一节 金属材料与构件中的
5.热处理中的常见缺陷现象
1)过热: 2)过烧: 3)氧化:铁和空气中的氧等形成氧化皮,工件表面粗糙 4)脱碳:钢件表面层的碳被烧掉,使其含碳量降低 5)变形:热处理引起工件形状或尺寸发生改变 6)裂纹:钢在淬火处理时,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冷却速 度过快引起的裂纹。多出现在应力集中部位,如孔、键 槽及截面突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