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医学论文
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医学论文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医学论文摘要:阿司匹林,学名又叫乙酰水杨酸(ASA),自问世以来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近年来,由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1(COX-1)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的作用。
被付昂凡的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抗血小板。
它可以将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25%。
但是,经过长期访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即使接受了ASA的治疗,还是有血管事件复发,于是提出了ASA抵抗(AR)。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物研究1、AR的定义及相关研究阿司匹林主要通过不可逆地将脂肪酸环氧合酶-1(COX-1)活性部位附近的529位丝氨酸乙酰化,阻断花生四稀酸生成前列腺素H,从而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试验证明,仍有一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再发心脑血管缺血性事件。
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这一概念。
通常从两方面来定义AR:①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及血栓素合成者,即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及以5×10-3mg/m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有学者称为“生化阿司匹林抵抗”;②临床上使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仍发生血栓事件,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
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有助于确定动脉栓塞高危患者,并随之采取某些干预措施来预防致死或致残,因而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Weber等学者应用简单的生物化学方法和体外试验,将AR分型为:Ⅰ型抵抗(药动学型),阿司匹林在体内不能抑制血栓素生成,但体外加入100mmol/L浓度的阿司匹林能完全抑制胶原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的合成;Ⅱ型抵抗(药效学型),阿司匹林在体内外均不能抑制血栓素生成;Ⅲ型抵抗(假性抵抗),非血小板依赖的血小板活化,指尽管服用阿司匹林能完全抑制血栓素的合成,但低浓度的胶原(1mg/m1)便可引发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与含量分析(工业分析综合实验报告)毕业论文
目录中文摘要:0Abstract:0前言2一.阿司匹林历史2二.阿司匹林的发展与前景3三.实验中用到的操作技术3四.实验药品相关数据6实验容7一.实验仪器和药品7二.实验步骤8三.阿司匹林的鉴定9法鉴定阿司匹林91.FeCl32.红外光谱法鉴定阿司匹林93.熔点法鉴定阿司匹林9四.阿司匹林的含量分析101.紫外分光光度法102.酸碱滴定法测定乙酰水酸的含量11结果与讨论:111.粗产品产率112.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12(1)滴定法测得阿司匹林的含量12(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133.阿司匹林的鉴定14检验14(1)FeCl3(1)熔点测定14(2)红外光谱分析14结论与展望:16注意事项:16体会与心得:16参考文献:16中文摘要: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而本次综合实验主要涉与到阿司匹林的合成、提纯、鉴定与含量分析。
本实验是以水酸和醋酸酐为主要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合成乙酰水酸的。
水酸是一个具有羧基和酚羟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
用乙酸酐做酰化剂,可与其酚羟基反应生成乙酰水酸。
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水酸与乙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司匹林。
在浓硫酸介质中,水酸和乙酸酐发溶液洗涤与生乙酰化反应生成乙酰水酸(阿司匹林),副产物可采用饱和NaHCO3乙酸乙酯重结晶除去。
而水酸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
乙酰水酸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结构,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出现多个特征振动频率吸收峰,将其与标准红外光谱图比较,再结合产品的熔点等物理性质,可以对合成的产品进行表征与鉴定。
在过量氢氧化钠介质中,乙酰水酸定量水解为水酸。
由于水酸在紫外光照射下谱图中可以出现K带R带和B带吸收,其中以K带吸收最强,位于290-300nm 处。
紫外吸收吸光度符合朗勃-比尔定律。
因此,可以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乙酰水酸的含量。
此外,乙酰水酸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在溶液中离解出一个质子。
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可分析其含量。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阿司匹林论文想要写一篇关于阿司匹林的论文吗?那么论文的内容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阿司匹林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目的探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比较波立维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急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我们将出现症状后24h内就诊的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的基础上接受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生产的波立维(84例,即刻300mg,随后75mg,每日1次),安慰剂(84例)治疗持续9~12个月。
结果波立维组治疗1个月后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0.95%,无效者16例,无效率19.05%。
安慰剂组58例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9.05%,无效者26例,无效率30.95%。
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终点为综合心血管死亡。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波立维组9.52%,安慰剂组13.10%。
波立维组发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安慰剂组(2.7% vs 2.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
结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波立维;阿司匹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随时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我们从2004年1月开始应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条件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恶化劳力型、初发型、静息型、梗死后及变异型。
本次发病距入选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4h。
阿司匹林合成小论文
阿司匹林合成小论文摘要:用硫酸、醋酸钠、磷酸、吡啶作为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探讨催化剂对乙酰水杨酸合成产率是有怎样的影响并较全面地介绍阿司匹林。
关键词:硫酸,醋酸钠,磷酸,吡啶,乙酰水杨酸,催化,合成,抽滤,结晶 前言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拉丁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IUPAC 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结构式为:C9H8O4分子相对质量:180.16<B>用途:1.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2.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温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
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3.乙酰水杨酸是制备杀鼠剂中间体4-羟基香豆素的原料。
4.杨酸与乙酸。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溶液,同时分解。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促进痛风患者尿酸的排泄,抗血小板聚集及胆道蛔虫治疗。
5.用于制造室外及有强光照射的结构件、器械部件,如汽车车身、农机部件、电表和电灯罩、道路标记等。
6.阿司匹林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名称分子量 性状 比重 熔点 沸点 溶解度:克/100mL 溶剂水 醇 醚 水杨酸白色结晶粉末 156℃‐159℃ 易溶 溶 溶 乙酸酐118.09 无色透明液体 ﹣73.1℃ 138.6℃ 微溶 易溶 易溶 乙酰水杨酸 180.16 白色结晶粉末 135℃ 微溶 易溶 微溶体温恢复正常。
医学文章:阿司匹林的新效用开发应用论文
阿司匹林的新效用开发应用论文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发现阿司匹林作用的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文尼说,全世界每年要消耗45000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通过发汗增加散热作用,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同时,它可以有效的控制由炎症、手术等引起的慢性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且不全产生药物依赖性。
阿司匹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抗炎、抗风湿,是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阿司匹林越来越多的新用途被逐渐发现,主要的新用途如下。
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中风德国学者的一顼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通常没有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Am Heart J,2004,148:306)。
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血管事件的危险增高,这些患者多有既往心梗病史,一般病情较重,接受急诊血运重建术比较低,出院时没有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年后死亡率大约是使用者的2倍(16.5%对8.3%)。
在校正了主要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后,出院时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远期死亡率仍显著高。
由中英科学家发起的,有37个国家近千家医院参加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具有肯定疗效,从而使阿司匹林成为众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中,被证实有效且能全面推广使用的药物。
这一成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作期如果用2~4周的阿司匹林,即可使死亡率或中风复发率下降11%。
研究已证实,阿司匹林对于多种血管阻塞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1)降低结肠癌的危险。
美国纽约圣卢克斯--罗斯福医院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斯塔丁”并用,可降低结肠癌的危险。
该研究中心对1.5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3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表明,这两种常用药同时使用,能杀死早期的癌细胞,医学专家对1000名结肠癌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服用阿司匹林后的发病率下降了19%。
阿司匹林合成工艺优化论文
摘要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而制得。
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收率较低,一般在70%左右,容易发生副反应,产品成色较差,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本文介绍使用新型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维c对阿司匹林生产的影响,以此来论证维c催化剂在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优点,利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实验条件,以此达到最佳产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合成优化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关于阿司匹林 (1)1.2阿司匹林的合成 (1)1.3阿司匹林的应用 (1)1.3.1镇痛、解热 (1)1.3.2消炎、抗风湿 (2)1.3.3关节炎 (2)1.3.4抗血栓 (2)1.3.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2)1.3.6预防消化道肿瘤 (2)1.3.7抑制血小板凝集 (2)第二章方案设计 (3)2.1仪器和试剂 (3)2.2实验方法 (3)2.2.1实验步骤 (3)2.2.2合成 (3)2.2.3定量鉴定 (3)2.2.4定性鉴定 (4)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5)3.1正交表 (5)3.2含量测定 (5)3.2.1实验的改进 (5)3.2.2如何得到漂亮的结晶 (5)3.2.3产量的影响 (6)3.3定性鉴定 (6)第四章展望 (7)参考文献 (8)第一章前言1.1关于阿司匹林中文俗名:拜阿司匹灵、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135~140℃,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和氯仿溶解,微溶于水,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该品1g能溶于300ml水5ml 醇10-15ml醚或17ml氯仿。
1.2阿司匹林的合成[1 ]2.1传统方法:用浓硫酸做催化制备:取20 g 水杨酸、28 mL 乙酸酐、10 滴浓硫酸倒入三颈瓶内,将三颈瓶放入加热套中加热,加热到50 ℃,将温度控制在50~60 ℃之间,反应0. 5 h. 加热的同时,开动搅拌器搅拌,待反应完全后,停止搅拌,反应溶液于搅拌下倒入冷水中,自然冷却至室温,至乙酰水杨酸全部析出,抽滤,即得粗品.精制[2 ]将粗品置于烧杯中,加入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在搅拌下倒入热水中。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找到了一篇关于阿司匹林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论文摘要: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缓解疼痛和炎症也具有一定疗效。
然而,阿司匹林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如出血风险、胃肠道副作用等。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决策和指导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请注意,由于资源限制,我无法提供您所需的具体论文全文。
您可以在学术数据库或公共图书馆中查找该论文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药学论文 阿司匹林的药理研究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院系名称:百度网络学院专业:百度学生姓名:百度学号:123456789指导老师:百度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3月1日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为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等疗效,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自1898年上市至今,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上百年的历史,但是人类对阿司匹林的研究仍在继续,从最早的解毒镇痛药到后来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到如今阿司匹林迎来了第三次飞跃。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以及预防癌症作用、降血压作用、预防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等。
本文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关键词:阿司匹林;理化性质;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综述目录第一章前言 (III)第二章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简介 (IV)第一节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 (IV)第二节阿司匹林的性质 (IV)第三章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V)第一节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 (V)第二节阿司匹林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V)第三节阿司匹林的在防止糖尿病血栓中的作用 (V)第四节阿司匹林防治恶性肿瘤的应用 (V)第五节阿司匹林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V)第六节阿司匹林的抗氧化作用 (VI)第四章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 (VI)第一节成人常用量口服 (VI)第二节小儿常用量口服 (VI)第三节部分疾病患者的用法及最佳用量 (VII)第五章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VII)第一节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 (VII)第二节凝血障碍 (VII)第三节瑞夷(Reye)综合征 (VIII)第四节水杨酸反应 (VIII)第五章小结 (VIII)致谢 (VIII)参考文献 (IX)第一章前言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为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等疗效,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浅谈阿司匹林
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学生学号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生物化工工艺班级生化1110指导教师摘要阿司匹林,即乙酰水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酸的商品名。
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酸目录摘要 (1)1 引言 (1)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3阿司匹林的作用 (4)3.1 镇痛、解热 (4)3.2 消炎、抗风湿 (4)3.3 关节炎 (5)3.4 抗血栓 (5)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3.7 老年痴呆症 (6)3.8 降血糖作用 (6)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3.10 白障 (6)3.11 注意事项 (7)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5 市场前景 (8)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6.2国市场前景光明 (9)6 结语 (9)致 (10)参考文献………………………………………………………………‥11正文1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2.1阿司匹林的简介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分子量:138.12结构式:密度: 1.35g/cm3性质: 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论文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论文阿司匹林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强的镇痛、解热、抗炎、抗血栓作用。
以下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近年发现阿司匹林还具有不少新用途,由于治疗作用的增加,临床应用也随之增多,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大多临床医师只考虑该药的治疗作用,而对其不良反应不够重视。
本文通过对阿司匹林常见的和近几年来报道的特殊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以此能引起临床对其不良反应的重视,仅为临床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spirin),1898年上市以来广泛用于临床,到目前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另外,可用于儿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减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力,治疗胆道蛔虫病,防治腹泻,减少白内障的发生率,防止早产等作用。
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药物药用范围越大,使用就会越平凡,不良反应就会越来越多,也往往会被忽视。
本文将近年来阿司匹林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文献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信息供参考。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检索近年来医药期刊报道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全面查阅原始文献资料,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与测定 毕业论文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与测定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学院题目: 阿司匹林的分析与测定专业班级:所在系部:姓名:指导教师:20××年×月×日精品阿司匹林的分析与测定【摘要】本文介绍阿司匹林片中各种指标的测定及参考数据,详细叙述了阿司匹林片溶液的澄清度、游离水杨酸、重金属、炽灼残渣的检查和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的方法,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数据进行了记录,同时提出了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有助于对阿司匹林片的分析【关键词】阿司匹林鉴别方法检查方法含量测定第 2 页共 17 页目录1、前言…………………………………………………………………………4 1.1阿司匹林的概述…………………………………………………4 1.2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及技术指标………………………………4 1.3阿司匹林的合成及检测指标……………………………………42、阿司匹林的检测技术……………………………………………4 2.1鉴别........................................................................5 (1)阿司匹林与氯化铁反应.............................................5 (2)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5 2.2检查........................................................................6 (1)溶液的澄清度.........................................................6 (2)游离水杨酸............................................................6 (3)炽灼残渣...............................................................7 2.3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7 (1)直接滴定法............................................................7 (2)水解后滴定法.........................................................10 (3)两步滴定法............................................................12 3、方法讨论..................................................................13 4、总结与展望...............................................................15 5、参考文献..................................................................16 6、致谢 (17)第 3 页共 17 页1、前言1.1阿司匹林的概述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哈工大大学化学论文- 关于阿司匹林的分析讨论
关于阿司匹林的分析讨论英才学院自动化摘要:针对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本文试将从其历史谈起,逐步介绍其发展进程,制备方法,现在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多个方面来探讨阿司匹林,并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结合选做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实验来探讨类似阿司匹林的经典药物在线上中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历史,制备,利用,前景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这学期选做了制备阿司匹林的实验,因此产生了对其的兴趣。
阿司匹林的历史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根据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
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事实是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进展传统方法与催化剂阿司匹林的生产是以水杨酸和醋酐为原料,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酰化反应实现。
其生产工艺的突破、优选高效价廉的催化剂以及采用先进合成技术是关键。
浅谈阿司匹林药理毕业论文
浅谈阿司匹林姓名:XX指导教师:XX专业:班级:20XX 年X月X日目录1.引言 (2)2. 国内外的生产情况以及需求量 (2)2.1国外生产状况以及需求量 (2)2.2国内生产状况以及需求量 (2)2.3对我国今后产销的建议 (3)2.3.1努力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3)2.3.2生产多种释药方式的阿司匹林以及水杨酸的衍生物品种 (3)2.3.3发展多种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衍生物,满足市场需求 (3)3.应用及市场前景 (3)3.1. 广泛用途 (3)3.1.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4)3.1.2防治心血管疾病 (4)3.1.3治疗结膜炎 (4)3.2阿司匹林新用途 (4)3.2.1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4)3.2.2老年痴呆症 (5)3.2.3降血糖作用 (5)3.2.4糖尿病引发的心脏 (6)3.2.5白内障 (6)3.3. 市场前景 (6)4. 结语 (6)5. 参考文献 (6)6. 致谢 (7)浅谈阿司匹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摘要:本文通过论述阿司匹林国内外的生产情况,需求量,扩展到其应用及发展前景,借以希望人们能够更加了解阿司匹林这个药品,充分利用起阿司匹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生产情况,需求量,应用及发展前景1.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内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阿司匹林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阿司匹林小论文
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含量测定实验人:路某人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0-2指导教师:***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第一章前言 (3)1.1 (3)1.2 (3)1.3 (3)1.3.1 (3)1.3.2 (3)1.3.3 (3)第二章实验部分 (4)2.1仪器及试剂 (4)2.2浓硫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4)2.3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 (4)2.3.1 (5)2.3.2 (5)2.3.3 (5)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5)3.1 (5)3.1.1 (5)3.1.2 (5)3.1.3 (6)第四章注意事项 (6)4.1.1 (6)4.1.2 (6)4.1.3 (6)参考文献 (7)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含量测定摘要:实验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由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并用返滴定法检测所制备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纯度及产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浓硫酸返滴定第一章前言:1.1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其中文俗名有: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英文名称: 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1.2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
在医药工业中,水杨酸本身就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
作为医药中间体。
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状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
Salicylic取自拉丁文Salix,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
水杨酸具有优秀的去角质、清理毛孔能力,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
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
1.3分子式 C7H6O3结构式 C6H4OHCOOH分子量 138.12 色、态、味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论文.doc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论文1.1 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Bhatt[2]等将阿司匹林抵抗分为临床性及生化性。
临床性为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仍发生缺血性血管疾病;生化性为口服阿司匹林后,未能改变血小板功能试验结果。
有研究[3]将生化性阿司匹林抵抗分为3型:(1)Ⅰ型阿司匹林抵抗(药动学型):口服同样剂量的阿司匹林,体内血栓素(TX)合成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均未被抑制。
而体外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100 μmol/L 阿司匹林后可被抑制,提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相当大的药动学差异。
(2)Ⅱ型阿司匹林抵抗(药效学型):无论体内及体外,口服阿司匹林后,TX 合成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均未被抑制,提示该型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与环氧化酶(COX)的遗传多态性有关。
(3)Ⅲ型阿司匹林抵抗(假性阿司匹林抵抗):口服阿司匹林后能抑制TX合成,但不能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该型患者之所以被冠以“假性抵抗”,因为阿司匹林已抑制了TX合成,而不能抑制其他物质如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2 阿司匹林抵抗机制大量证据表明,GP受体多态性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遗传危险因素,它能造成黏附受体成分的表达、功能和免疫遗传学的多样性。
血小板激动剂(如TXA2)通过细胞内信号激活GPⅡb/Ⅲa受体,介导纤维蛋白原及其受体结合,然后促进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干扰COX非依赖性细胞内信号转导并使GPⅡb和GPⅢa分子乙酰化来抑制GPⅡb/Ⅲa的活化。
尽管还未完全弄清,但目前所知的COX非依赖性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包括跨膜蛋白受体、磷脂酶、Ca2 +释放、腺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和蛋白激酶C等。
某些弱的激动剂(如ADP、肾上腺素和胶原蛋白)导致的GPⅡb /Ⅲa激活可被阿司匹林部分抑制。
在PLA2基因型存在时,抗血小板作用可以因这种替代途径减少而降低。
2.1 环氧合酶基因多态性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它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1是花生四烯酸转换为前列腺素G/H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其有两种酶活性,一种环氧化酶活性催化前列腺素G的生成,一种氢过氧化物酶(H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G,生成前列腺素H,前列腺素H更进一步被COX催化成为前列腺素和血栓素[7]。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共2篇)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又称乙酸水杨酸,具有强解热镇痛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风湿、抗感染治疗[1]。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能对血液中血小板中的环加氧酶1起到抑制作用,还能减少血栓素A2形成,可应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短暂缺血症状发展,如冠心病、偏头痛以及心肌梗死、脑血栓或是其他手术治疗后出现血栓、血栓闭塞脉管炎症等。
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临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并且简单介绍了阿司匹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指出阿司匹林的应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应用于防治乳腺癌及直肠癌,能帮助有效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2]。
根据相关报道可知,对1400多名女性进行研究调查,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女性每周口服阿司匹林3次,连服6个月,对照组女性不服用阿司匹林,经过6个月后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女性患卵巢癌症风险率比对照组降低了约40%。
流行病学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常规采用阿司匹林能降低直肠癌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是从根本上预防癌症,控制癌症病变而不是治疗或溶癌。
2阿司匹林的其他药理作用镇痛、抗感染和解热作用阿司匹林能起到镇痛、解热以及抗感染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1)镇痛作用是因为抑制机体痛觉刺激发生脉冲,控制致痛物的活性,抑制合成前列腺素以及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性等,帮助缓解疼痛。
(2)通过体温自动调节功能以及抑制机体合成前列腺素,能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3)抗感染药理作用是通过控制出现炎症组织中合成前列腺素而达到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通常与其他镇痛解热药物配合治疗感冒发热以及慢性钝痛等疾病,因其具有抗感染性和抗风湿性作用,能缓解急性风湿患者患肢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抗凝剂防治心肌梗死和中风临床研究证明血栓A2是在环氧化酶物质作用下将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其是一种血小板凝聚及释放的强诱导剂,能直接诱发机体血小板释放腺苷二磷酸加强血小板的凝聚,而前列环素也是一种强力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扩张抑制剂[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情况
摘要: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而制得。
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收率较低,一般在70%左右,容易发生副反应,产品成色较差,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本文旨在介绍使用各种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生产的影响,并在最后写出了一篇离子液体【bmim】H2PO4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以此来论证离子液体型催化剂在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优点。
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合成
一、阿司匹林合成的历史意义
1、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为2-(已酰氧基)苯甲酸(2-(acetyloxy)benzoic acid)。
又名乙酰水杨酸。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mp. 135~140℃。
人们对阿司匹林的认识可追溯到古埃及法老时代。
当时通过浸泡柳树皮获取了一种物质并被记载于公元前1550年汇集的医疗处方之中。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人经常使用金鸡纳树的树皮作镇痛药。
西班牙人来到那里以后发现这种树的树皮还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
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1898年德国化学家Dr. 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3月6日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
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经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①,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2、阿司匹林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近年来又证明它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本品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出血,这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而本品抑制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使得黏膜易于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前列腺素E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很强的收缩作用,本品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作用还会导致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二、阿司匹林催化剂
1、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现状分析
在过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阿司匹林的合成不断经历着历史的变革和考验。
迄今为止,阿司匹林主要以水杨酸、乙酸酐为原料,通常通过以下3种途径合成:酸催化、碱催化和新型催化。
合成方法如下:①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
利用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我们在实验室已经做过,简单的说就是将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倒入瓶内,缓慢加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90℃),待反应完全后,进行冰浴,自然冷却至室温,乙酰水杨酸将慢慢析出,经过抽滤,即得粗品。
该工艺是现在非常成熟的工艺,产率在60%左右,但是副反应多,设备腐蚀严重,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严重污染环境。
由于硫酸催化存在很多的缺点,所以开发新的催化剂对于合成阿司匹林至关重要。
根据网上的一些资料,已经有人创造了用磷酸二氢钠、草酸、硫酸氢纳做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这几种方法是对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一项重要突破。
利用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我们以吡啶为例:①吡啶作为亲核试剂对乙酸酐的羰基碳进行加成,②酰氧基离去,生成N—酰基吡啶盐(此时N带正电荷,吸电子能力比酰氧基强,进一步增加酰基碳的正电性,更有利于水杨酸的进攻,且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 水杨酸酚羟基进攻N—酰基吡啶盐,吡啶离去,生成产物。
还有很多碱性物质可以作为阿司匹林合成的催化剂,比如KOH、无水碳酸钠、乙酸纳等。
但是用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整体工艺不够成熟,虽然合成阿司匹林的的效果、产量和纯度比较理想,但是将其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时,便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有的价格较高,有的对人体有一点危害,有的重复使用性较差等等,不宜进行工业化大生产。
利用新型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是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比较有潜力的有维生素C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和离子液体型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维生素C是一内脂,同时具有一定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能活化反应底物。
而且维生素C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无毒、廉价易得等优点,以其作为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期,据研究表明,用维生素C催化乙酰水杨酸合成阿司匹林,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反应温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这证明了维生素C在此方面的发展潜力。
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有机阴离子或无机阴离子构成,在室温及附近温度下呈液体状态的一些盐类。
离子液体可分为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种,也可按酸碱性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离子液体。
比如氨基酸离子液体、离子液体【bmim】H2PO4等。
2、阿司匹林优势催化剂
我认为这么多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但总的来说新型催化剂中的维生素C和液体离子型催化剂还是比较环保和经济的。
因此,开发环境更为友好、性能更为优异、成本更低的催化剂,是发展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的重点。
离子液体【bmim】H2PO4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掌握用离子液体【bmim】H2PO4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2)、学习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酰基化反应来制取。
反应式如下: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5.实验结果
(1)、得到阿司匹林纯品7.1g
(2)、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介质和软功能材料,具有稳定性高、溶解性和导电性好,不燃烧等优点,在化学反应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经过实验证明母液中得离子液体经旋蒸除水可以重复使用,对设备无腐蚀,几乎不产生废弃物,属于环境友好型工艺。
参考文献:
①:张燕飞、吐松、高飞《阿司匹林的合成研究进展》化学试剂,2008,,30(增刊)
③:蒋栋、李伟、徐成娣、戴立益《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阿司匹林》V ol 24 No 9 sep 2007
④:尤启东、孙铁民、李青山《药物化学》第七版p237~~p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