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底多样系应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 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 底多样 系 应
中国农业科学院
刘 旭

汇报提纲
一、研究意义 二 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三、技术进展 四、技术成果 五 技术应用 五、技术应用 六、社会影响

一、研究意义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 价值的宝贵财富,是国家重要战略性资源, 是新品种培育、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 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 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保障。 要保障

一、研究意义
我国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不清 ? 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不规范 ? 缺少科研和生产急需的技术指标 ? 数据可比性差、共享利用率低 严重影响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 高效利用,制约了突破性新品种的培育

一、研究意义
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针对 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蔬 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 菜、果树、牧草绿肥等五大类110种作物为研 究对象,研究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 和技术指标体系,实现种质资源全过程的规范 化和数字化,发掘和利用优异作物种质资源, 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技术创新
1、首次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 本底多样性
? 提出了种质资源层次结构,建立了遗传多 样性研究的新方法 ? 首次明确了110种作物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和 遗传多样性 ? 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 的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

二、技术创新
2、创建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 技术指标体系
? 在国内外首次统一了10大类全国种质 资源度 指标 资源度量指标 ? 研制了110种作物的技术指标15053个, 技术规范336个 ? 创建了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 述的技术指标体系

二、技术创新
3、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了20万份 农作物种质资源,并得到有效利用
? 创新了资源共享利用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 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了20万份种质 ? 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450份得到有效利用

三、技术进展
1、本底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提出了粮食和农 植物种质资源概念范畴 提出了粮食和农业植物种质资源概念范畴 和层次结构

三、技术进展
1、本底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首次明确中国有9631个粮食和农业植物物 种 其中 栽培及野生近缘植物物种3269个 种,其中,栽培及野生近缘植物物种3269个 (隶属528种农作物),阐明了528种农作物栽 培历史、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首次查清了中 国110种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 国110种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

三、技术进展
1、本底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建立了主要农作物变种、变型、生态型和 基因型相结合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研究了 基因型相结合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研究了 110种作物的987个变种、978个变型、1223个 农艺性状特异类型,首次明确了中国110种作 物种质资源本底的遗传多样性

三、技术进展
1、本底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提出了中国是禾谷类作物裸粒基因、糯性 基因、矮秆基因和育性基因等特异基因的起源 中心或重要起源地之 的新结论 中心或重要起源地之一的新结论。

三、技术进展
1、本底多样性 (3)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
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我国110种农作物种 质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提出了中国农 作物种质资源分布与作物起源地、热量资源、 农业种植历史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黄河中下 农业种植历史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黄河中下 流地区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富集区,山西是杂粮 作物富集区等一系列新结论。

三、技术进展
1、本底多样性 (3)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
绘制了512幅地理分布图,系统、全面、 定量地反映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地理 分布,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 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
水稻种质资源地理分布
大豆种质资源地理分布 小麦种质资源地理分布

三、技术进展
2、技术指标体系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作物种质资源质量 控制规范,保证描述规范和数据规范可靠性、 可比性和有效性的创新技术思路
质 量 管 理 规 范 质 量 控 制 规 范 技术规程 描述规范 数据标准
资源收集 资源保护 繁殖更新 鉴定评价 数 字 化 共享利用

三、技术进展
2、技术指标体系
制定了技术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以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需求为主 以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需求为主,兼顾生产 兼顾生产 与市场需要 ? 立足中国现有基础 立足中国现有基础,考虑将来发展,在与国 考虑将来发展 在与国 际接轨的基础上,实现重点突破和创新 ? 在规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在规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重 重 点加强品质特性、抗逆性和抗病虫性等3类 技 技术指标的研制 标的

三、技术进展
2、技术指标体系
在国内外首次统一了10大类全国农作物种 质资源的度量指标
(1)实验设计 (3)时间或时期 (5)计量单位 (6)精度和允许误差 (8)采用的仪器设备 (10)数据校验和数据分析
(2)样本数或群体大小 (7)采用的鉴定评价规范和标准 (4)取样数和取样方法 (9)性状的观测和等级划分方法

三、技术进展
2、技术指标体系
实现了15053个种质资源技术指标的系统规范 ? 原始创新 3824个 技术指标(国际首创) ? 集成创新 1793个 技术指标(系统集成) ? 改进规范 9436个 技术指标(统一规范)

三、技术进展
2、技术指标体系
创建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指标体系 规范
质量控制规范 描述规范 数据规范 分级归类 技术规程
研制
110种 110种 110种 1种 5种
国际首创
110种 38种 38种 1种 1种
涵盖了我国已收集保存 万份种质资源的 涵盖了我国已收集保存39万份种质资源的97.5%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在中国境内已知的经济树种就有1000种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种达50000个,大豆达20000个。中国的栽培和野生果树种类总数无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许多主要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分布中心。除种类繁多的苹果、梨、李属外,原产中国的还有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的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2200多种。各种有经济价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缘种,大多尚无精确统计。 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

作物种质资源word资料15页

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作物种质资源 的核心是其所携带的基因,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发掘可使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 进展,举世闻名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源于小麦与水稻种质资源中几个矮秆基因 的开发与利用。世界各国历来对小麦基因发掘十分重视,迄今为止,共鉴定出各 类新基因915个,其中质量性状基因770个,数量性状基因(QTL)145个。我 国小麦种质资源丰富,但新基因发掘方面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19 年前我国发掘的小麦新基因尚不足5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的 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要求我们在更少的土地上,使用尽可能少的化肥、农药及有限的水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实现以“少投入、多产出、 促进健康、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的新的“绿色革命”。鉴定并克隆我国丰富的种质 资源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基因,明确其功能及利用价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与 关键,同时也是保护我国农业基因资源及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迫切需要。 当前植物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植物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的结合正在形成一个“基于基因组学的种质资源研究”的新领域。本研究旨在利用植物基因组学的有力 工具,发掘我国丰富种质资源中蕴藏着的宝贵基因,促使新的“绿色革命”尽快在 我国实现。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是如何快速、高效地进行作物种质资源新基因发掘, 从而解决我国小麦育种中目标基因贫乏的严重问题。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1 研究计划 1.1发现营养高效及高产相关基因3-5个,其中包括磷高效、氮高效、高光效与强秆 相关基因等。 1.2 发现新的抗病基因3-5个。 1.3发现新的抗逆基因2-3个。 1.4发现新的优质蛋白或优质淀粉基因。 对上述基因进行定位、作图与标记,提供育种单位利用。 1.5发表学报级论文6-8篇,其中SCI收录3-5篇。 2 完成情况 筛选出各类优异种质资源83份,其中磷高效种质资源38份,氮高效7份,抗旱种质资源12份,抗病种质资源22份,抗光氧化材料4份。这些优异种质是从数万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精品”。用筛选出的各类优异种质资源,共构建了永久作图群体27个,另有311个永久作图群体正在构建中,其中有48个为F5代,有115个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式选择题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12月29日 2.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6月5日 B. 5月22日 C. 4月20日 D. 12月25日 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 A.1993年,1994年 B. 1992年,1993年 C. 1997年,1998年 D. 2001年,2002年 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CBD B.CITES C.WTO D.GEF 6. 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 39330亿人民币 B. 1800亿人民币 C. 220亿人民币 D. 100亿人民币 8. 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

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11.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 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D.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的物种。 12. 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的途径包括() A.国际运输、跨国界河流、国家间边界物种自然繁衍 B.飞机、轮船、火车 C.货物销售、旅游、动植物进出口 D.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 13.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2002年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外来入侵物种是()。 A 紫茎泽兰 B 桉树 C 食人鲳 D 大头蚁 14. 外来入侵物种将()造成危害 A.仅对农作物 B.仅对野生动植物 C.仅对水生生物 D.对生物多样性、林业、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甚至人体健康 15.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应采取()的方针 A 重在宣传教育 B 加强科学研究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D 只种植本地物种 16. 生物安全管理是为了防范() A.自然生境破坏 B.环境污染 C.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商品化可能对生物多 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浅析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滚滚浪潮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互动,中国一步步走向全面开放,社会生活领域潜存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国家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毫无疑问,这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也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在深度和向度上创造了寥廓的空间。当代中国文化是什么一种状态,准确地讲描述它是困难的:原因在于当代中国文化在发展中呈现的形态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超出了理论的预设和实际的想象。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呈现于若干个层面,从里到外、由浅层到深层显示出当代文化发展的多质、原态、开放、共生的形态。 一、多样的形式:文化多元性的表层展现 我们常常惊叹于世界的变化,我们也常常惊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但我们又常常容易忽略或放纵对生活变化丰富性的细微观察和深入思考。实际上,现代人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体现为多个方面,其中文化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原貌浓缩的精华,是抽象化的人类生活。体现着人类生活丰富性、多样性的文化的多样性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于文化形式的多样性问题的考察,我们的视野必须放得更远一点。其实,文化形式的多样性自始就是文化发展的必备条件。我们回溯一下人类文化发展史便可以明晰,人类文化从起源阶段就是在多样性的态势下成长起来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域创造着不同的文化,尽管各民族的文明史的起点不一定相同,文化发展的水平也不一定平衡,甚至各民族都有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经历和过程,但是这种学习绝不是全盘的照抄、移植,而是一种有选择的吸收,其中包含着创造——在吸收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不断扩大和丰富的过程。 二、多元的内容:文化多元性的中层表现 必须指出,形式的多样化仅仅是文化多元性的浅层表现,而决定文化形式多样化的是文化多元化的内容。应该说,当代中国文化呈现的多质多态、多支多流是生活在此时此世的人无论怎样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徜徉于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的丛林,不同的文化风格、多种的文化样态、丰富多彩的文化画面、文化声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统文化、时尚文化、主旋律文化、另类文化、先锋派、身体写作、痞子文化、寻根文学、知青文学、侠客文化、高雅文化、平民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文化市场化等等,林林总总。这既是流派追求、自身对生活理解的个性的多视角表达,又是对不同观念的实践、阐释。可以说,当代中国文化呈现的多元性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是以革命文化为主体的一元文化,无产阶级革命是所有文化形式的基本基调。改革开放之后经过思想解放运动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归宿的工作格局的调整,文化事业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新得到确认,文化领域长期板结一块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变,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文化追求受到普遍重视,并开始形成气候。对于文化的这种现实走向,主流文化做出了重要的姿态,由政府主导部门发起的文化“五个一工程”明确提出打造主旋律文化,试图改变文化发展的流行格局,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政府倡导的主旋律文化也为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向度。不过,政府虽然调动大量的文化资源培植主旋律文化,并没有施加更多的外力人为地遏制文化的多向度发展,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仍然在蓬勃地演绎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从本质上说是由当代中国生活的多元性决定的。 三、多元的观念(价值):文化多元性的深层表现 当代中国文化何以会呈现如此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代国人多元化的观念和多元化的价值选择。文化的本质意义体现为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无论任何民族的文化,无论其呈现何种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特定人群固有的价值观。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我们先从观念的

(高考生物)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式选择题 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D.12月29日 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B.5月22日C.4月20日D.12月25日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 A.1993年,1994年B.1992年,1993年 C.1997年,1998年 D.2001年,2002年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CBDB.CITESC.WTOD.GEF 6.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39330亿人民币 B.1800亿人民币 C.220亿人民币 D.100亿人民币 8.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9.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11.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 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

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_

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 李新正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 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 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 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 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 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 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 1 前言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在海洋资源中,除海水动力、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外,海洋生物将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海洋生物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和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比陆地更加丰富多彩。海洋中生活着世界上现存的32个动物门中的31门,其中14门完全是海洋生的。珊瑚礁,就象热带雨林一样,以高物种多样性而著称。海洋中生命财富远不止是物种数量,地球上测得的最大生产力在北太平洋的海藻床。最近的证据表明,在深海也有可能有非常高的物种多样性,在海底热泉口群落被发现的大约20年中,鉴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报告第4203号。本文受国家“十五”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43709)资助

水稻的种质资源保存技研究进展

水稻的种质资源保存技研究进展 一、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8%。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8%。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年≥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1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趋势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趋势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作者简介:J?彼得?布罗修斯(J. Peter Brosius),佐治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整体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人类学会人类学与环境分会前主席,2005年获得“洛德斯?阿里斯佩(Lourdes Arizpe)人类学与环境奖”,其环境人类学研究主要关注本土和全球规模保护的文化政治学,他还是由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的“在社会背景中促进保护”计划的协调委员会成员,Email:pbrosius@https://www.360docs.net/doc/0a5853667.html,;萨拉?L?希契娜(Sarah Hitchner),佐治亚大学整体性保护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助理,她2006-2009年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开展的博士论文田野调查,主要集中于合作记录可拉必高地的地貌史,其博士论文《地貌再造:可拉必高地与保护和开发之约》分析了如下论题:合作研究方法、为社群绘图、参与性地理信息系统和技术转让、基于社群的生态旅游业、跨界保护倡议和有关保护实践的政治生态学,Email:slhitchn@https://www.360docs.net/doc/0a5853667.html, 译者:王爱松 重新形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间联系的概念:超越生物文化视角 本文的前提基于这样的假设:探讨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之间的联系的任何尝试,都必须从有效地分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入手。我们分析的前提是承认多样性可能是个难以捉摸的概念,特别是在试图跨越各种文化定义和生物学定义的视差对多样性作出描述时更是如此。正像马古兰注意到的: 多样性有点儿像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对它注视得越久,似乎就越难以对它作出清晰的界定,而从不同的角度打量,又可能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感知。(Magurran 1988,p.1) 多样性这个概念的语义范围跨度极大,从一个数字、一种指标到一种价值承诺,其间相距甚远,而且必须承认和接受这种语义范围。 在过去20年中,学者、实际工作者、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既存在空间上的联系,也存在概念上的联系。尽管这种认识的谱系相当复杂,但其简化版本是:它主要来源于将这种观念设计为一种策略的原住民拥护者,目的是肯定原住民是值得重视的知识拥有者和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Brush 1996;Burger 1990;Gray 1991;Interational Work Group for Indigenous Affairs(IWGIA)1993-1994;Kemf 1993;Suzuki and Knudtson 1992;Taylor 1990]。偶尔,它也会成为不证自明的公理,用以宣称原住民族—— 通过其生态学知识而拥有某种具有难以估量价值的资产——一幅所有生命都依赖于其上的地球生物多样性地图。用原住民语言、习俗和实践对其进行编码,也许比将其储存在现代科学的图书馆里更能达到对自然的理解。(Durning 1992,p.7) 他们是这样一些人——通常生活在偏僻的地方(Tsing 1993),政治和经济上被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填空式选择题一、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12月29日 2.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6月5日 B. 5月22日 C. 4月20日 D. 12月25日 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A.1993年,1994年 B. 1992年,1993年 C. 1997年,1998年 D. 2001年,2002年 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 6. 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 39330亿人民币 B. 1800亿人民币 C. 220亿人民币 D. 100亿人民币 8. 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 7 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薛达元蒋明康 ????210042 ?á1993年底 总面积66184100ha8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野生生物 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布及管理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和 两种方式后者是补充措施生境的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力高效的保护方法 种群或群落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问的生态学过程 因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3个水平都是最充分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6万ha 1994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1956年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4万h8国家环保局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 保护区717个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 2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荒漠海洋和海岸等5个类型1994已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共433个  2 中国地域辽阔 分布很广据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就占了16大类陈灵芝 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半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全国共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71处另建有森林生境野生动 面积337两者面积合计1766占全国森林总面

积的13 ?ü??òaμ?ê?±£?¤á??÷????óDμ?DíD?oí′ú±íD?μ?é-á?éúì??μí3 ?ò1úò??¨μ?é-á?ààDí±£?¤??2???êyá????à???ò·?2???1? ′ú±í×??÷??é-á??2±?ààDí±£?¤o???′???ò?á?μ?oúáú?-o??D±£?¤????ò?à?ò??ì??á?μ?oúáú?-·áá?±£?¤?ˉ??′???ò?à?ò?á?μ?áé?t°×êˉí?×óoó±±?íáéé?±£?¤??èè′???ò?°2???í×úá?μè±£?¤?? ??á1·??-?÷????é?o???é?1??÷′ó?÷é?????°§à?é?±£?¤èè′?óêá?o£???a·?á?????é?μè±£?¤?? ?ò1ú?1?¨á¢á?ò??ú±£?¤é?μ?é-á?′1?±·?2?′??×μ?±£?¤??é??÷ì?°×é?1ó?Yèó??é?1t°í??é?μè×?è?±£?¤?? ??óDò??¨μ??ù′? éDóDò??¨2??à ????á?òμó?μ????yμ?6 è???èè′?3£?ìà?ò?á?·?2?±è???ˉ?Dμ??£?¨???-×?è?±£?¤?????yó???é-á?×ê?′óμóDá??12??àêêó|′?íaì?DDé?μ??????′o-??á???μ?×?è?±£?¤???¨éèò2óDò??¨2??à 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占国土面积18陈昌笃 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 草甸草原 我国草原和草甸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至1993年底 面积137另建有草地生境野生动 面积4两者面积共计142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0 ±£?¤2Yμé2Y?-μ?oúáú?-???àot±£?¤μ?Dí2Y?-±£?¤?é2Y?-éúì??μí3μ??t?????íé?2Yμ?±£?¤???e?t?1é?μ?2Y?-μè±£?¤?? 2Y?-ó?2Yμééúì??μí3ààDí?ú?à è???????±£?¤??×üêyμ?2òà????±£?¤??×ü???yμ?2 áíía??óD±£?¤??ò2????2??ü?ú×??ò1ú2Yμ?×ê?′±£?¤ó?3?D?à?ó?μ?òa?ó 3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约19200万ha左右1987主要分布在西北 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典型荒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3年建立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全国共建立此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7万ha?2??????ààDí×?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但中国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弄清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中国;物种多样性;濒危;灭绝;保护。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 一。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强,最终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恶化,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据资料显示,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1】。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于探讨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及对策。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按照《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其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摘要本文对中国国内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内发达省市和欠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作出分析,并讨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几点威胁和挑战,最后点出几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1 9 9 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 5 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 9 9 4 年 1 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1 2月2 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我国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的概况 近十几年来,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研投入,增强公众教育的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十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种子法等,并对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进行修订。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林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种质资源、大熊猫迁地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计划,将其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根据不同对象,对不同生物分别采取就地和迁地两种保护形式。到2 0 0 1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1 5 5 1 个,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保护区网络。另外,还建成 1 4 0多个植物园,栽培中国区系植物 1万 8千种,占中国区系成分的6 5 %;建成近2 0 0 个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2 3 0 多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l 4处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和繁殖中心,对我国的生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我国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和力度。近十年来,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研究,初步查明我国一些森林、草原、淡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现状和原因,评估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对策。环境保护部门还建立起2000多个环境监测站,加强对全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近十年来,我国广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纪念日等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大大提高了公众和管理人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摘要: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研究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导,全面推动我国该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政策体系;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 Abstract: biological divers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 to research the worl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biodiversity, it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tect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in order to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work in China to provide a more powerful theory basis and action guid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in the cause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biological diversity; Protection plan; Policy system; Loss of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生物环境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现代生物学所亟力于维护与追求的目标。全球生态环境的平衡有赖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已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UEP)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王一平,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郭龙彪,钟代彬,应存山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0,1(1):25-30 摘要:在“八五”国家稻种资源攻关研究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500余份来源广泛、类型丰富、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优异稻种资源,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结果表明,有一批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育种亲本间接利用的优异种质,包括大穗型、大粒型、优质米和有色米品种、抗病虫性及抗逆性等类型,并重点简述65个优良品种或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以供利用。 关键词:水稻;优异稻种资源;综合评价 经过我国稻种资源工作者几十年的辛勤研究,到1995年底,已经列入国家统一编目的稻种资源71970份,其中地方品种50530份,国内选育品种(系)4085份,外国引进品种8686份,杂交稻三系资源1605份,野生稻资源6944份,遗传标记材料120份[1,2]。如此众多的稻种资源要想全部有效地利用起来是不切合实际的,事实上,不论在遗传育种中,还是在生产中,仅仅是极少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践表明,优异种质的发掘和利用是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3]。因此,选择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深入评价和提供利用,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国内当前水稻研究对稻种资源需求的情况,我们于1998年9月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全国优异稻种资源现场展示会”,并向全国21个省市71个农业科研单位、11所大专院校提供了8000余份优异种质。本文着重介绍提供本次展示会的主要稻种资源,为广大水稻科研工作者择优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在“八五”(1990~1995年)期间国家稻种资源攻关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精选500余份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抗虫、耐冷、耐旱、耐盐、高产或优质(特种)米等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并做室内考种。这些稻种资源包括籼粳稻、非洲稻、美国稻、各种光壳稻等,以及来自我国地方稻种、各省市选育的优良品种和国外引进的优异种质,原产地涉及我国20个省市和分布在全球各稻区的18个国家,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等国际机构。 试验在中国水稻所试验场进行。1998年5月23日播种,6月19日移栽。每份材料栽种3行,每行种植12株,株行距为16.6cm×20cm,单本插。肥水管理按一般大田管理。田间考察性状包括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株高、剑叶长、剑叶宽。成熟时选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其中人为方面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问题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前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版)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 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 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