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教案 鲁教版必修3
复习导入
2分钟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
学生可轻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质疑
8分钟
布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学案一“自学质疑”主要内容。
围绕学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预习。
初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交流展示
10分钟
读教材图3-1-4“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回答下列问题。
(1)含义: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2)意义: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
打坝建库
储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
合理利用水土
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
充分利用光热
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3、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实行了“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课 题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
1课时
审核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 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1)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宁阳一中高二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课题: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作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释疑重难点问题纳入合作释疑小组讨论:水土流失的分布非常广泛,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的危害、原因、治理有着一些共同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分析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
(注意不仅仅是黄土高原)1、从“水”和“土”两个方面探讨水土流失对当地及下游地区的危害。
2、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3、针对水土流失的原因,结合材料,探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如何因地制宜治理水土流失。
材料: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占比例很大,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
地貌多为较薄的土壤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土壤将难以恢复。
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表侵蚀切割强烈,水能资源丰富。
该地水热充足,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生长速度快,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南方低山丘陵区生物资源丰富,但是农业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却只投向少数几种农作物,特别是水稻。
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农村能源短缺,许多地方出现了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的局面,坡地植被的破坏导致本区水土流失严重。
这不仅仅浪费了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每个问题安排两个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并完成例题。
三、典例分析下图为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过程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参与教学重点:阐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阐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问题引路,自学探究:1、黄土高原的范围?(在图上找到)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的表现?(识记)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请详细阐述。
(识记)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哪些?请详细阐述。
(识记)5、阅读p53,请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了解)6、水土流失治理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解)7、(了解并填空)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①要以为中心.压缩地,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的基本农田;②扩大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质量;③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工作。
8、(了解并填空)综合治理①原则:坚持措施相结合,相结合,_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原则。
②目的:改善黄土高原的.配合当地群众,最终实现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 。
耕作区)开展、、、、等农耕作业。
同时___________、及和技术、等。
(知道)11、生物措施(知道)森林和草地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等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凡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恢复地表植被: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相结合,以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班级姓名课题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一课时)编号8课型主备人陈永审核人张宇审批人使用时间批阅时间教师寄语:【学习目标】以某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为例分析其危害、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学法指导】1.利用大约30分钟认真预习,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
2.下节课将对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反馈。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形成基础)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地理位置____性从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从____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____过渡从农业区向____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________________比较脆弱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________黄土极易受________________气候不稳定性集中于____,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侵蚀能力强自然灾害____性________、____、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________,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________________、营造宫殿、伐林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特别提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课内探究案【反思归纳】区域水土流失问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现特性地理位置过渡性①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条件不够稳定,抵御灾害能力较弱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降水不均匀性①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②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性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人类活动过程结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荒→耕作→抛荒→开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破坏加剧水土流失露天开矿开挖表土,弃土、弃渣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破坏植被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严重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教案
初中年级地理学科新授课型
课题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的能力。
学生观看并识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类比法
讲授新课
一、感黄河
教师在黑板上画地图+以图片为主的一段视频,介绍黄土高原的人文状况
学生观看视频和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进一步初步的了解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环境
观察法
二、知黄河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让学生进行名校的角色扮演来整体感知黄土高原
学生按所分的小组进行讨论并请组内成员代表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通过观看实物演示后能更好的得出治黄河的结论
启发性和探索性教学方法
课堂练习
教师用准备好的练习通过抢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积极配合
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讲授新课和练习后,最后以《保卫黄河》结束课程
2.通过合作讨论,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手段
讲授、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式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教学策略和方法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生活中最贴近的人物图片(周杰伦、姚明)
【精品】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 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 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 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 流失。 耕地质量 下降.农业单产 降低。
(三跑田) (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河 ”。
(一碗水,半碗沙) (3)并造成当地 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间接 诱发和加剧 自然灾害 的发生。
合作探究一: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 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断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节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导致断流 D.黄河下游没有大的支流汇入
(3)分析导致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
②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3)生物措施。提高 植被覆盖率 是治 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喷灌
滴灌
地膜覆盖
套种
植树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工程师
农民
环保专家
小流域综合治理
针对性练习
1.要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D)。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C.因地制宜发展,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D.在陡坡修梯田,增加粮食产量
高中地理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_鲁教版_必修3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陕北民歌》片断幻灯片显示歌词(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此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理景观,原因——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幻灯片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面积:30万平方千米。
(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米。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导入, 引出黄土高原。
活动一 忆概况活动二 探成因设计意图播放陕北民歌,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
歌词中涉及到了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由此导入到黄土高原。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水土流失受哪些因素影响?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知原理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定量探究来验证日常感知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该部分知识。
设计意图该部分只是较为简单,而且学生在初中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把这部分知识留给学生自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借助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活动三析危害展示资料: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村河南开封课堂小节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梳理本节知识。
课堂反馈基础再现拓展迁移思维扩散本节课从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切入、层层推进,引发着学生不断认知、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变式迁移,使学生在实验中明知、在互动中解惑、在案例中提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了以下三点特色:◆自主建构、互动生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尝试“地理问题素材化”“案例素材区域化”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
◆引进实验、社会观察,给学生一种很强的生活感,变繁为简、深入浅出。
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变式迁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情分析事实上,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黄土高原耳熟能详,初中地理也对其位置、地貌特征等作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其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学生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识背景;但基本停留在“会描述现象”的层次上,缺少深刻的根源剖析和严谨完整的思维体系。
面对众多的学习素材,既有文字又有图表、既有源于教材的又有学案补充的,学生已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迁移水平是不同的。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科版必修3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尖锐的人地矛盾。
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认识“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5、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方法:对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陕北民歌羊啦肚子手啦巾哟三道道格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手瞭不见那村村哟瞭不见那人问题:这首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进行治理?(这首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沟谷发育,地面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景观特征。
这种景观特征是强烈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水土流失使得陕北地区沟谷密度和沟壑深度都很大,有些主干沟壑的深度在200—300米,长度达几百千米,人站在沟谷的两边能够相对见面,但要绕过沟谷走到一起交谈,有时一天也不能相会。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新授]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3.1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与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导入]同学们先看一段新闻视频。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视频)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与带来的巨大危害。
正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本节课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一起探究学习《区域水土流失与其治理》。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与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感悟植被、降水强度与土壤疏密程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高动手与观察能力。
3.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承转]早在初中同学们就已经学习过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本节我们再结合高中知识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位置有何特殊性?2、黄土高原的成因,土质有何特征?3、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降水有何特点?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率如何?[承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千百年来,水土不断地流失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板书]危害水土流失[生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在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在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
材料二据统计XX省在1464年~1949年的486年中,共发生旱灾284次,平均不到2年一次。
陕西省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平均约2.5年一次。
此外水土从坡面流失后,洪水泥沙即进入河流干、支流,可引发洪涝灾害。
材料三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年均抬高约10厘米,久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生思考回答]根据材料一得知(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根据材料二得知(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根据材料三得知(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____年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引言水土流失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土地资源,还对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改善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产能力,____年,我们将制定一项重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一、问题分析1. 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农田退化,甚至沙化。
此外,它还会造成水环境污染,引起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仍然严重。
主要问题包括:防护设施不完善,农村道路和排水系统老化,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农业经营方式单一等。
3. 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____年,通过开展水土流失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土地质量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农田生产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重点任务1. 完善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仪器设备的更新,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同时,建立流失土壤质量评估体系,为制定整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建设水土流失防护设施加强农田水土流失防护设施的建设。
重点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林网建设,修筑沟渠河道,改善排水系统。
优化农田结构,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加强耕地水保护工作。
3.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保护区和特殊生态功能区的管护工作,禁止非法占用和开发。
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植被恢复力度。
加强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御能力。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减少污染排放。
5. 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土地管理能力。
最新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
最新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第二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2学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水土流失方式的原因、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解读:(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由环境造成的阻碍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实例: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使耕地养分流失、土层变薄,土壤结构破坏,诱发和强化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3)针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是设法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分析,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难点: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四、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学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图文资料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相关图文资料六、思维拓展石漠化的危害与成因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石漠化面积为31.089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
石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广东等省区,以贵州、云南、广西3省区最为严重,石漠化已成为贵州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1)石漠化的主要危害:原因。
目前形成石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3)石漠化的整治措施 七、典例感悟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回答下列问题。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范本(2篇)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面被风、水、冰等自然力量侵蚀,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过程。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农田减产、水源减少,还引发洪涝灾害和环境退化,严重威胁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详细的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方案十分必要。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____年,实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显著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农田保育水平大幅度提升,水土流失整治成效稳步增加。
三、重点任务1. 制定水土流失防治规划。
根据本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和特点,制定具体的水土流失防治规划,明确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衔接相关的水土保持政策和法规。
2. 加强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定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推进农田水土保持。
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合理的农田土地利用和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风险。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包括水土保持梯田、水土保持林带和农田水利设施等,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药农肥的处理措施,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4. 加强山地水土保持。
山地是水土流失的高发区域,因此要加大山地水土保持力度。
建立山地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推广和应用山地水土保持技术,如植被恢复、梯田建设、黄土坡整治等,减少山地水土流失风险。
5. 加强河流水土保持。
河流是水土流失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河流水土保持的工作。
治理河道侵蚀,修复和保护河岸生态系统,建立河流防护林带,减少洪水和河流侵蚀对土地的破坏。
6. 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
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进行整治和修复工作,如人工植被恢复、土地改造和绿化等。
同时,加强对退化土地的整治,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整合资源,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与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水土流失整治工作。
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地区,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际效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治理措施的实施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Hale Waihona Puke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家园的情感。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和人为原因(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
-水土流失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降低、基础设施破坏等。
-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如植被恢复、植树造林等)、工程措施(如梯田、淤地坝等)和农业技术措施(如合理耕作、节水灌溉等)。
4.学生需在课后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优势。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等途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
5.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区域水土流失和其治理
放羊娃旳 故事
控制人口增长
提升人口素质
记者:“你为何放 羊? ” 答“盈利呗。” “盈利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读黄土高原地域生态、经济循环示意图,将正确答案旳 代码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填一次)
A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C、人均耕地降低 E、植被破坏 G、增产增收无望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旳( B)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旳主要粮食作物是( D)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3、黄土高原独特旳民居是 ( B ) A四合院 B窑洞 C 骑楼 D竹楼 4、黄土高原农作物旳熟制主要是( D) A一年三熟 B 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C一年一熟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黄土高原旳成因中,其中 “风__成__说___”得到了广泛旳支
持,即以为黄土高原旳黄土物 质是从_中__亚__、__蒙__古__ 等地旳 荒漠__、__戈__壁_吹来旳。
黄土高原旳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旳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域被侵蚀旳不同程度
1.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么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旳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D (1)(4)(5)
三、水土流失旳治理 1、建设基本农田
以水土保持林为 中心,压缩耕作用 地,改土与治水相 结合,逐渐建立旱 涝保收、高产稳产 旳基本农田。
三、水土流失旳治理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
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 固沙、经济林、薪炭 林、用材林和四旁绿 化。
三、水土流失旳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
3.1 《地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课设计(鲁教版必修 3)教课时间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要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经过议论、自学、读图等,培育自主性、研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经过争辩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辨能力。
3.学会依照可连续发展的思想剖析实例,发现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认识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举措。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急感。
2.建立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看法。
教课要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由。
教课方法:讲解、自学、议论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边指引学生读图边表达)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历史资料考据,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罕,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因为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天气等自然特色,以及长久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柔弱,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认识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举措。
(板书)第一节地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 )图黄土高原的地点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 (用鼠标指,点击后界限闪耀 )表述黄土高原的地点和范围,再依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概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叙述,教师增补)1.基本特色:( 1)四至: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 7 省区大多数或一部分。
( 2)面积: 30 万平方千米。
( 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 2000 米。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裂。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很多地方几近光裸。
(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议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仍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如何的影响?”“水流走以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乡村都散布在高原面上缓和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如何的情况?” “水带着泥沙流向了哪处?联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一系列的问题指引,会帮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足的认识)(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降落,致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3.1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入]
同学们先看一段新闻视频。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带来的巨大危害。
正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本节课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一起探究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感悟植被、降水强度及土壤疏密程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
高动手及观察能力。
3.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承转]早在初中同学们就已经学习过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本节我们再结合高中知识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位置有何特殊性?
2、黄土高原的成因,土质有何特征?
3、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降水有何特点?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率如何?
[承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千百年来,水土不断地流失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板书]
危害
水土流失
[生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在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在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
材料二据统计山西省在1464年~1949年的486年中,共发生旱灾284次,平均不到2年一次。
陕西省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平均约2.5年一次。
此外水土从坡面流失后,洪水泥沙即进入河流干、支流,可引发洪涝灾害。
材料三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年均抬高约10厘米,久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生思考回答]
根据材料一得知(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根据材料二得知(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根据材料三得知(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承转]“地上悬河”到底有多悬呢?
展示图片:“地上河”示意图和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
[承转]水土流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害,要想减轻危害,就要先探究它的成因。
[板书] 对当地
危害对下游
水土流失
成因
[承转]南宋诗人陆游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探究它的成因。
[温馨提示]
1.实验分工:第1大组—实验探究一
第2大组—实验探究二
第3大组—实验探究三
2.实验步骤:
先明确实验过程,然后按要求操作,操作时注意观察比较,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一: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过程:
准备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土堆,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没有植被。
从相同的高度(距离土堆顶部约20cm)以相同的速度向下慢慢淋水至土堆。
实验观察:
1、比较两个土堆出水时间的快慢?
2、比较出水后,水体的清浊?
3、比较两个烧杯中泥沙沉积的多少?
4、比较两土堆表面的变化大小?
实验前形状、大小
等
相同的土堆无植
被
覆盖
有植
被
覆盖
实验后出水
时间
水体
植被覆盖率与水
土流失有何关
联?
结论:
清浊
烧杯中
泥沙沉
积
情况
土堆表
面
变化
实验探究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过程:
准备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堆,从相同的高度(距离土堆顶部约20cm)一个向下慢慢淋水至土堆,一个把水快速倾倒至土堆。
实验观察:
1、比较出水后,水体的清浊?
2、比较两个烧杯中泥沙沉积的多少?
3、比较两土堆表面的变化大小?
实验探究三:土壤疏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过程: 准备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堆,一个土壤疏松,一个土壤紧实。
从相同的高度(距离土堆顶部约20cm )以相同的速度向下慢慢淋水至
实验前 形状、大小
等 相同的土堆
慢慢淋水 快速
倾倒
实 验 后 水体 清浊
烧杯中 泥沙沉
积
情况
土堆表面
变化
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有何关联? 结论:
土堆。
实验观察:
1、比较两个烧杯中泥沙沉积的多少?
2、比较两土堆表面的变化大小?
实验前形状、大小
等
相同的土堆土壤
紧实
土壤
疏松
实验后
烧杯中
泥沙沉
积情况土堆表面
变化
[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后分小组展示]
[小结]
实验结论: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及土壤疏密程度等自
然因素和水土流失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承转]根据实验结论,请同学们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
总结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都有哪些?
[板书] 对当地
危害
水土流失对下游
自然原因
[生答]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4)自然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
[承转]水土流失的成因有自然原因,当然也有人为原因。
[板书] 对当地
危害
水土流失对下游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然后思考探究。
(看完关于水土流失人为原因的视频后)
思考:
1.人类社会出现以前有无水土流失?
2.人类社会出现以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视频中涉及到了哪些人为原因?
5.根据教材你还可以补充哪些人为原因?
6.上述人为因素中哪个是引起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生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回答]
[课堂小结]
[质疑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得?学得怎么样?你还有哪些疑问?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二、填空题
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B 。
(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形成这种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5)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