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研究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甚多,按照毛泽东哲学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哪些是主因,哪些又是教师可控制变量;因此选定“学困生”成因中三个主要变量,包括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界定。(2)“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构想。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渠道。因此探索有利于转化“学困生”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几个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变的十分迫切而重要。

I.“三理”整合,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使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优化,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正向迁移;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目的;

II.“导学前置”运用导学案,布置预习、自学材料、训练题等方式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

III.“诱思探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教学程序;

IV.“分层评价”,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学力。

备课:不仅要考虑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三理”整合在三组学生中各自的不同状况;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教案要展现设计过程。上课:依据“三理”整合、导学案反馈信息,对A、B、C不同的组,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设计出“诱思探究”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完成建构知识,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每一个个体综合学力的目的。

辅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运用“诱思探究”程序,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各环节,从而扩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辅导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忽视课外辅导的补充作用,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接触各组学生,了解学生在“三理”整合、“导学前置”的反馈信息,解决知识上思想上各种问题;强化主因变量正迁移,并为下一节课提供信息,以便改进教学结构设计。

评价:在实验周期内,对不同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分层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分层点拨、课堂作业分层布置、单元检测分层测试、综合评价分层评定等;使教学评价具有“实效性”和“激励性”。

解决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策略

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前期调查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有助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根据问卷结果和学生的特点,以数学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数学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数学教学策略,而且在不同阶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一)高一年级

每年初中学生报考普高的比例占毕业生总数70%以上,虽然招生情况乐观,形势喜人。在高一年级学生的高中数学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渡过数学学习“困难期”。

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1)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之所以学起来困难,与它的枯燥无味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要在数学课本及大纲所要求考查和掌握的内容范围之外寻找结合点,利用国情、人、土地、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即关于数与形的学问,而数与形可以说无所不在,这就是为什么数学正空前广泛地向几乎一切人类知识和活动领域渗透。

在教学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数学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可以被开发出来作为阐释某些深奥数学概念和思想的适宜的教学载体。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数学史的教育意义不是理论论证而是实践开发。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对学生进行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2)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门建立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带来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所以,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天气预报到股

票涨落,无不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2.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防止学生数学学习分化

高中数学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初中有很大加强。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难度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引导工作,为了使他们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好入学教育。讲清楚高中与初中在教材内容、教师教法、思维要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高中数学从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这是初、高中教材内容上存在的落差。另一方面,初、高中教师的教法也有所区别:由于初中数学教学进度一般较慢,而高中数学教学的进度较快,即使是重难点内容也不可“细嚼慢咽”;初中教师比较习惯于手把手地教学生,对作业、练习的检查、督促抓得较紧,而高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因而也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缺少压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初中数学较为形象直观,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高一学生刚刚入学就使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摸清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确定今后的教学方向。我们通过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见附件一:高一新生数学摸底考试试卷)我们采用“低起点、小步子、争实效”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教育,一边导入新课,一边帮助学生温习初中旧知识,为高中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学习做铺垫、打基础,通过强化概念,加大练习的力度,使学生在反复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严把质量关,确保稳扎稳打,步步为赢,使学生夯实基础,进行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彻底改变学生“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生信心,让学生“活起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内动力。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