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知识讲解
3.地租等值线的判读及影响因素
• (1)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地 租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的 距离,地价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 分布,地价等值线数值依次递减。
• (2)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向内凹, 则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其主 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通达度。
• (3)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闭合,说明此处地 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影响因素有交通、 知名度、环境等。
• 三、城市地域形态 • 1.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
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 2.成因:地形、河流、交通
3、类型 类型 集中式 组团式 条带式 放射状
图示
影响 因素
地形(平坦 开阔的平
原)
被丘陵 、河流 或交通 线分割
沿着河流、山谷 或交通线延伸
类 型
集中式
组团式
续表
条带式 放射状
举 例
成都
重庆
兰州
延安
[特别关注] 影响城市地域形态形成的因素 (1)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直接受地形、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平原地 区的城市用地比较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地域形态;而 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 城市地域形态。 (2)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地域可 以沿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形态也会 随之发生变化。
经济活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 市中心、交 大;建筑物高大稠 通干线两侧 密;职能分区明显,或街角路口
有水平分异、垂直
分异
集聚成片,在工 专业化程度高, 不断向市
业城市尤其是重 竞争、协作导致 区外缘移
工业城市所占比 集聚,又因为环 动;趋向
城市的内部结构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2011级旅游管理邓乐摘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内部的空间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各功能用地混杂,市中心吸引了工业的自然团聚。
随着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兴起,市中心出现各种问题,工业用地改造成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以及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划分。
一.城市功能分区划分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旅游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1主要功能分区特点(1)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有的城市住宅分中高级住宅区(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和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低地与工业区联系)。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2)商业区:商业区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带状分布。
在有些大城市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不但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而且还是服务中心。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3)工业区: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高坡,相互聚集而形成的,集聚成片。
往往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其厂房、仓库等设施。
(4)补充: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又称中心商业区、中央商务区(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汇聚之地。
现代意义上的中心商务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1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1)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2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二)社会经济方面1、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3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城市
《城市》考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2)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3)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
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3.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3)城市地域结构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商业用地A:商业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住宅用地B 分布在盛行风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占地最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靠近市中心处,在有的城市中出现了高级住宅区(近文化区)和低级住宅区(近工业区)的分化,他们在空间上背向发展。
工业用地C 远离市中心,向城市外缘移动,向交通干线集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精选教案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CBD):①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①组成及分布: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②特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②类型⎩⎪⎨⎪⎧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的住宅区(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温馨提示]城市功能区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 表达:一般用人口规模表达等级划分: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温馨提示](1)不同城市行政区具有明显的界线,而非行政区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哪些?2.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并对其进行评价?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2017年高考 城市空间结构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C.公路交通枢纽 A.位置适中 C.气候宜人 B.气候 D.港口
(
)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B.资源丰富 D.经济中心
(
)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 西岸,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海运便利,这是甲地形成城市 的主导区位因素。 第(2)题, 甲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 通条件促使该城市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答案:(1)D (2)D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
1.(2015· 江苏高考)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 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 (2)题。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C.人口高度集聚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B.商业繁荣发达 D.水陆交通便利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三、中心地理论 1.概念 研究城市 空间组织 和 功能布局 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2.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 反比 。 (2)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为六边形 ,且 各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大小也不相同。 (3)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 低级服务 范围。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3) 交通运输 枢纽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4) 历史文化胜地 、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 和边 境口岸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温馨提示] 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 展。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 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高二地理知识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doc
高二地理知识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高二地理学习的知识点众多,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地理成绩,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二地理知识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1)历史因素: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
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
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3)社会因素: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
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4)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例如:北京方庄住宅小区4、城市的合理规划(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高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梳理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带型——兰州;放射型——武汉;星座型——上海;散点型——大庆。
2、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历史文化(北京市);社会因素:种族宗教(黑人区、唐人街)、知名度、行政因素(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
3、功能区合理布局应注意:1.要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环境角度);3.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少有城市分布。
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工业区
住宅区
占地面积 大,工业 化后出现 分化
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
(1)读图名和图例 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 种功能区 (2)辨析位置关系
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 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3)抓住典型特征 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集聚成片, 多位于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 土地利用集约,占地面积最小。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4)分析布局合理性 ①工业区的布局:为减少污染,工业区一般选择城市外围,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区 多和科教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邻近。 ②高级住宅区多与高地、文化区、风景区联系在一起;低级住宅区多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 ) ) ) )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区是城市最 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 一个是住宅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 是什么?
(2)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3)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2)社会因素
比弗利山庄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
城市地理学第七章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规划的未来展望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 重要趋势。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城 市规划和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将继续关注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和社区建设等方面,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进一步深化对城市地域结构形 成与演变机制的研究,探索各 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加强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规划 、城市治理、城市经济发展的 关系研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拓展对全球不同类型城市的比 较研究,总结不同城市地域结 构的共性和个性,为城市的规 划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地域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类型的城市可能具有不同的地域 结构特征。
城市地域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城市 的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地域结 构也会不断调整和优化。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政策因素
经济因素
政府制定的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区域规 划等政策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具 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因 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 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居民需求等因素对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交通技术、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等方面产生影响。
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 究领域之一,对于了解城市发展规律 、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管 理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工业布局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工业布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项目内容区位的含义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区位选择的主体企业和政府考虑的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遵循的原则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经济效益看,选择优势条件明显、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区位;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厂区位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A、较大的工业区应布局与城市的外围,且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B、较小的工业企业,且污染程度比较低的,在保证对城市环境不会造成显著污染的前提下,可布局在城区边缘。
C、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立绿化隔离带,带宽视情况而定。
工业布局区位因素及主要影响: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技巧:①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②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③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④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类型及形成机制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类型及形成机制城市功能区是能实现相关社会资源空间聚集、有效发挥某种特定城市功能的地域空间,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集中地反映了城市的特性,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形式。
一、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城市功能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各类要素高度聚集。
同一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同,决定了其对空间区位、基础设施等发展环境的要求往往也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聚集,从而形成城市功能区,而与这类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如人才、资本、信息、研究成果等,也会在相应的功能区内聚集。
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城市功能区具有较强的辐射扩散能力,能将功能区的优势如技术、管理、观念、资金等向周边地区渗透,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各类功能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是有差别的,与行政区和居住区等非经济功能区相比,工业区、商务区等经济功能区具有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城市功能区的集聚效应带来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经济功能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区域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就业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非经济功能区的高效益则反应在社会效益上,比如行政功能区内行政机关密集,方便处理社会事务,提高了城市运行的效率。
具有明显的“城市名片”效应。
城市功能区尤其是经济功能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和现代化程度的象征与标志。
城市功能区的成功建设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城市的影响,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具有重要意义。
如纽约依靠曼哈顿CBD的影响,确立了其国际大都会形象。
二、城市功能区的类型城市功能区可以分为非经济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
非经济功能区是指行政区、居住区等与产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聚集区域。
本研究主要关注经济功能区。
经济功能区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发展能力、经济控制能力和聚集扩散能力。
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功能区不仅要满足本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且在更大区域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城市结构类型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种类型
1 同心圆模式 2 扇形模式 3 多核心模式
1)同心圆模式
• 同心圆学说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 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
• 美国艺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伯吉斯于1925年最早提出同心圆城市地域结构模型。1871
年芝加哥遭到一场大火几乎有13个建筑区成为平地其核心区全部被烧毁。伯吉斯以1920年代的美国芝 加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商业区(CBD)位在都市中央邻近密歇根湖畔,白天为繁盛的商业区,夜 晚人潮散去,中心商业区几乎没有居民。商业区外是住宅区,首先是包括少数民族聚集区,是贫民聚 集的旧区,之后是高级住宅区,沿着北边的湖畔成圈环状分布,远离工业区。芝加哥的市郊已经有市 郊化出现,城市外围环绕着广大的通勤带,每天大量人口进入中心商业区。通过芝加哥的研究,而推 论出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的形成。
(二)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 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例如:城 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 区 (3)社会因素: 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 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 住宅区 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 (4)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城市空间结构
二、城市功能分区
1、类型: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 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地、 特殊功能区等。
居住区
1.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也是城市中最广 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分化过程
工业革命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 工业革命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 3.发展趋势 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背向发 展的状况。同时,低级居住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 高级居住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在一些特大城市,兴 建了卫星城。 注意: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居住区的主要原因, 它也是推动居住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 作用范围。
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 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最便于提
供货物和服务 的地点,应位于 圆形商业区域 的中心。为了 避免竞争,获取 最大的利润,每 个供应点间的 距离不会太近, 它们的服务范 围都是圆形的。
只要有利 可图,在利润的 吸引下,新的供 应商会不断地 进入,直至达到 饱和状态,每个 供应点的服务 范围都是圆形 的,并且彼此相 切。
读图观察:
3 中心 地等级高低 与其服务范 围大小有何 关系
读图观察:
3 中心 地等级高低 与其服务范 围大小有何 关系
中心地等 级越高,服务范 围越大,六边形 数目越少.
从区域整 体来看,高级中 心地包容低级 中心地,高级服 务范围覆盖低 级服务范围,从 而构成层次分 明的空间网络 系统。
活动
2、利用类型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通常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 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 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 面。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2.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加以表达的能力。
3.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
说明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观点。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两大块内容,其中,前者又是学习后者的基础。
“城市的空间结构”部分又分为两部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所谓城市的空间结构实质指城市内各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因此,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这也是后面具体、深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的基础。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空间结构,也有其相应的形成原因,教学时要对具体的城市进行的分析,最后再加以归纳,总结出主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部分内容先从整体上认识城市的规模与城市的地域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具体阐明城市规模与城市内部功能分化及服务功能强弱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鉴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结合学生所在城市(深圳)发展的有关图片与影视等直观具体资料的收集、整理、读图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把握两条线索:一是深圳城市发展前后,城市功能分区特点的讨论及其原因探究分析,让学生感受体会城市功能区的空间位置及组合特点,并理解掌握其形成原因。
二是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服务功能、影响范围关系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感受体会并理解掌握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
成 都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居住区和文化区分布
在市中心附近,工业区则分布在城市的郊外
或远郊区。
扇形 模式
居住区相对比较集中,位于市中心及其外缘, 沈 而工业区围绕着交通线路呈扇状或方格状分 阳 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历史原因-继承、保护,改变(土地利用)
①、历史背景对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作用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结构和成因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1、概念: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它是 指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形式。
2、影响因素: 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 展及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
3、类型举例(图2.11和图2.12)
结构 类型
特点
举 例
同心 圆模 式
它的市中心为商业、行政、居住混合区,或 者说是中心商务区,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 公共交通的集中点。其他功能区围绕着城市
住
地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租
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水
平
商业付租能力
商业区
宅
业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区
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分析交通状况对地租的影 响。
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影响住宅分化)
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
我国城市发展背景复杂,经历了封建社会时期、半殖 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 经济时期的发展过程,历史因素对于城市功能分的作用 更明显。
⑵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但是 却看不到摩天大厦,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城市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1.城市:城市-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信息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现代城市是一级行政单元,是按国家设市标准设立的,这样的市称狭义的城市(City)。
广义的城市是代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urban) 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建制镇。
2.居民点系列:中外各国大体都有小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集镇、建制镇)—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大都市带megalopolis。
这样一套居民点的系列。
3.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的重点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宏观的)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微观的)。
4.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因素研究2区域中的城市空间组织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5.城市地理学研究任务:1.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2.我国城市地理学面临许多重大的实践问题。
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镇化水平的调控,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城市职能的更替和空间重组等问题。
3.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6.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区别:①在学科性质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②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城市中的区域),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区域中的城市),理论性较强。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授课教案第三,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
(1)为什么说历史因素对中国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作用更明显?(2)为什么说上海市中心商务区的发展体现了在继承历史基础上的创新?(3)当地旧城区土地利用有什么变化?(1)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背景复杂,对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产生重大的影响。
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2)传统上,外滩一直是上海的商务中心。
上海市在决定建设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时,同时对浦西的外滩进行了改造,并通过便捷的交通联系跨越黄浦江,将浦西的外滩和浦东的陆家嘴联结起来,共同形成上海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
(3) 随着商业用地(如农村城镇的集贸市场)的转移,原来的商业区就可能变为住宅区或工业区。
如果市中心的住宅向外迁移,则原住宅区可能变为商业区或工业区。
再如市中心附近住宅区衰落而变为贫民区,城内污染工厂外迁后改建为住宅区等。
总之,各功能区可在同一块土地上随历史而相互转换。
三、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通达度。
(1)各种功能活动对土地竞争能力表现为支付地租的能力,简称为付租能力。
这种付租能力是由各种功能活动(即商业、工业和住宅等)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在竞争的条件下,对于一块特定的土地,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2)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因位置、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另一方面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不同,造成它们付租能力不同。
(1)经济因素包含两方面因素:①地租因素,城市内土地区位条件不同,土地租金不同。
其影响因素见上述1、2.两项因素。
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反之越低;交通通达度越好(如市中心、道路两旁和交汇点),地租越高。
②付租能力。
由于商业付租能力最强,住宅最低,工业居中,故地租最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交汇处形成商业区。
《城市功能分区》分析
埃菲尔铁塔-空间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
不同社会和制度下城市空间结构 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圣家族大教堂矗立在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
1、在封建社会,城市的 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宗教 统治权力的需要。
明清北京城的所 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 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 称分布,充分体现了 皇权的至高无上。
2、进入工业社 会后,城市的 地域结构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城市地域 结构往往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不同阶层有不 同的住宅区。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 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 市,
匠人营国.方 九里.旁三 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 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 市.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 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 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住 宅 区
住宅区在建 筑质量、位置分 布上有何区别?
在建筑质量上, 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 低级住宅区。 在位置上出现高 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 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功能区 面积
形 状
区 位 特 征
商业区 最小 点状或条状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或街道路口 工业区 居中 聚集性 1、不断向郊区外移 2、趋向于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 最大 高级、低级 低级住宅与低地、工业区相邻;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住宅 高级住宅与高坡、文化区相邻. 市政区 交通方便、邻近其服务对象
同心圆模式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 经过不断地侵入和迁移, 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 扩展。 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发
展起来的住宅区。人在市中 心工作使用月票乘车往返于 两地,故称通勤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名称: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
(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
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
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如图:
(2)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
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3)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二)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
大城市功
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功
能分
区
组成区位特征
中
心商
务区
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
的大公司、大商行、大银行等
机构及高级商场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
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口流
动大,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工
许多城市因工业门类不同
而形成多个成片分布的工业区
分布于城市的边缘,交通便
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
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
业区各区由若干不同类工厂组成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染现象
商业区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或
超级商场)
多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
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
交通便捷,人口密集,交通流
量大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
性设施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
与企业分布相邻或结合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
主要功能区,外边景观是成片
密集的楼房
行
政中心区地区或城市的行政机构
交通方便及邻近服务对
象
人口密度昼夜差异较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
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
一般距工业区较远,具
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
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
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
浓厚
混合功能区工厂、机关、商店、学
校、医院、住宅等
多位于城市内部具有有限的综合功能
郊区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
外围农业区
城市行政界线以内、建
成区外围的地区
为建成区提供后备土地资
源、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
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
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3)社会因素:
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
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
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
(4)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例如: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4、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
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
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