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一、红柳沟调查区域概况红柳沟调查区域位于榆中盆地北部,夏官营镇东南部,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兰渝客运专线以及万川河从调查区域贯串而过。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交通比较落后,整个区域内只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
红柳沟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从河沟到农田,从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整个地区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积3383438 m2,设施农用地163985 m2,人口2000人左右,以务农为主。
该区域内宛川河周边一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后因为修建兰渝客运专线的需要,拓为工矿用地。
二、红柳沟调查区域自然状况红柳沟位于E104°12’,N35°56’,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少于300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在调查区域内,宛川河沿西北-东南走向贯串其中,由于宛川河补给水量不足,河底已经干涸,地势平躺的地方或开垦成为耕地,或成为车辆行走的道路,或成为工厂的材料堆积地。
河流的左侧地势比较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河流的右侧由于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躺,农耕比较繁荣,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布在这一侧。
在调查区域的东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于地处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贴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长,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
三、红柳沟调查区域经济状况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蚕豆和毛豆,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菜花和胡麻种植范围也比较大,其他的作物种植的面积相对比较小。
调查统计表如下:该调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还是种地,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局限,居民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略比自给自足高一点的状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7.36%人们的收入相对其他调查区域的人来说还是偏低的。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农业、工矿、交通运输、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指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演化。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农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农用地面积减少了约10%,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2.城市用地的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0%,城市化对土地利用造成了较大影响。
3.工矿用地的增加近年来,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导致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15%,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约5%和10%,但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研究和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导致农用地被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衰退,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主流,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
3.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土地被拿来建设工矿用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矿用地增加。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状与趋势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状与趋势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命脉,而土地利用与规划则是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状和趋势。
一、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是指把土地按照一定的需求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过程。
现代土地利用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大量的工地和城市扩张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严重危害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农地和草原的过度利用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下降。
行业中的共同关注点是采用新兴的应对方案来管理可持续用地。
二、土地规划现状土地规划是一种制定土地发展和利用的行政管理行为,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各种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方案的过程。
土地的规划有限、不可再生等特征使得土地规划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现实情况下,土地规划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土地规划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相应的土地规划体系极其薄弱,规划能力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其次,土地规划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制定和实施难度很高。
三、土地利用与规划的趋势近年来,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的重要性,开始不断调整和加强土地规划的工作。
目前,土地利用与规划的趋势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
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知名大城市与地产基础资源走向稀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基础设施的增加与完善,也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更为复杂。
2.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城市空间要求和功能的多样化程度,推动城市和城市设置更强的需求以推动的土地使用要求。
3. 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由于土地利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长期的,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方案。
4. 创新手段的应用。
基于3D建模技术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能够对土地规划提供更好的空间理解。
土地专题报告
土地专题报告
土地专题报告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土地专题报告
一、土地利用现状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突出;二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三是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时有发生。
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造成土地利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行为、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原因。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因素: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土地政策不够健全,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钻政策的空子,违法违规用地。
2. 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法违规用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破坏。
3. 监管不力:政府对土地利用的监管不够严格,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2.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和破坏。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土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是土地利用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农地占比过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土地面积。
以2017年为例,我国永久农田土地面积为1.53亿公顷,占用了全国土地面积的17.89%。
而这一比例还不包括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其他用地。
由此可见,我国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是农地占比过高,其它用地比例不足。
2.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比如农业用地耕作强度不足、林地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此外,开发利用存在着以浪费方式占用土地的不良情况,许多土地被用于住宅楼盘的开发,但是这些楼盘并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成为了土地浪费的例证。
3.土地过度开发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地区为了容纳人口增长,大量开发新区、新城。
但开发过程中有时忽视了土地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导致大量土地的过度开发,许多土地各种资源都严重不足。
二、我国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1. 鼓励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好农地和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范围和密度,改变城市化规模扩张的现状。
2.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护和管理国土资源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国土面积已经不能再继续扩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等方式。
3.促进土地的多种使用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土地利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利用土地资源的多样化。
应该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强工业用地的建设,加强生态用地的保护、划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
4.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初步设想可以通过推进高效、农业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加以实现。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提供农田用地,支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提供居住和工业用地,支持城市化进程。
此外,土地资源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农业用地:农业占据了全球土地利用的大部分,但由于粮食需求的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兴起,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对农业产出造成了不确定性的影响。
2. 城市用地: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导致城市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大规模的工业、商业和住宅区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导致了城市扩张的不断加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增长,以及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工业用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这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4. 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因此,保护生态用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激励政策,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监测和动态更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用地的情况。
农业用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
在我国,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优质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同时,部分耕地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如土壤肥力不足、水土流失等,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并加大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土壤改良措施。
园地主要用于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
在一些地区,园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品种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需要优化园地的种植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园地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但一些地区仍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现象,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前林地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任务。
牧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在一些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原退化、沙化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合理控制载畜量,推广科学的放牧方式,加强草原的建设和管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建设用地的情况。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在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也出现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盲目扩张等问题。
城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分析
城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分析城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是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系统调查和记录。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城乡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城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状况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城市土地利用率较高,农村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土地利用格局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管理。
二、城市土地利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
调查数据显示,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占据了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部分,而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相对较少。
这种土地利用结构对城市功能的发挥起到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
三、农村土地利用分析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林地和草地等。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为主,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利用面积。
林地和草地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有关。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土地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四、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对城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一些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
城市土地利用呈现扩张的趋势,特别是工业用地的增加明显。
同时,一些传统的农村土地利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如大面积的农田转为建设用地或者生态用地。
这种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影响因素分析城乡土地利用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政策导向等。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会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张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变化。
同时,政策导向也对土地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如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和农地集约利用政策。
六、对策建议根据城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城乡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农田的利用情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但农田的利用效率在提高。
其次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等农村产业,继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农村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农村土地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外,还可以用于建设农村新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等,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利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流失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同时,土地交易市场的不规范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村土地流失问题的存在。
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低效率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过于单一,农田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再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问题。
在农村土地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没有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
三、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是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趋势。
农村土地将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将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其次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趋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将更多地用于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再次是农村土地保护与管理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与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最后是农村土地规划与调控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调控,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为了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作为生命之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资源利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在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滥用过度等问题在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1.农业土地利用现状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土地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业用地也存在不合理利用和乱占乱卖的现象。
耕地占比不足18%,使得中国的耕地资源面临不同程度的利用和保护难题。
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同时也导致了农业用地的减少和质量下降。
2.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大,给城市土地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土地粉碎化现象严重;二是城市周边的非建设用地被非法占用,造成生态破坏。
3.资源型土地利用现状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型土地,包括林地、荒地、水域和矿区等。
然而,这些资源型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为破坏和资源消耗往往远远快于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再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破坏。
二、土地资源利用前景展望1.科技手段赋能土地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为土地利用提供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例如,卫星影像技术可以用于农业作物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物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扩张空间,带来了生态农业的新资源;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
2.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应当严格限制非法占用耕地、严格管控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加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后期环境管理,降低其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资源型土地的利用上大力推进绿色矿业和绿色林业。
3.土地流转市场化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带动土地资源的优化调配,增强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实行土地流转税收政策,建立公开透明的流转市场,吸引土地经营者参与。
4.绿色生态化利用绿色生态化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是未来土地利用的重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利用现状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优化土地利用,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用地方面。
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耕地是农业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耕地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分配方式,许多耕地被分割成小块,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部分耕地质量下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来说说建设用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
城市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工业园区不断扩张。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比如,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导致土地闲置和浪费。
一些新建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由于规划不合理或招商引资不力,大量土地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长期荒芜。
同时,城市建设中还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失调,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居民生活不便。
在生态用地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等,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不仅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造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土地的规划、审批、监管等环节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土地利用的无序和混乱。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惜牺牲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公众的土地保护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土地资源的珍贵和有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意破坏和浪费土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
农村土地利用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的不彻底也使得耕地数量逐渐减少。
2. 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在农村土地利用中,耕地集约化程度较低,一些农民仍然采取传统耕作方式,种植较低效的作物。
此外,农村生态公益林、草原、湿地等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和规划利用,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程度不高。
3. 土地利用模式单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模式以耕地种植为主,少有多样化的利用模式。
这导致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较低,而且在灾害等异常情况下易受损失。
4. 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较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法规的保障,土地交易存在诸多问题,如价格不透明、流转难度大等。
这也限制了农民土地资产的有效流动。
二、农村土地利用优化策略1. 加大土地保护力度要加大农村土地保护力度,促进生态公益林、湿地等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落实土地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流转,并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
2. 推行土地集约化利用要推行针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提升农业产值。
促进非耕地多种经营,发展养殖、林果、观光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
3. 拓展农村土地利用模式拓展农村土地利用模式,引导农民开展多样化经营活动,例如农业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4. 改进土地流转机制改进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的有效流转,并加强农民土地资产的保护和维护。
三、总结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我们需要关注耕地数量的不足,并加强土地保护和规划管理,推行集约化利用、多样化经营及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等政策,以实现合理利用农村土地,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土地利用的研究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一、国内土地利用研究现状1. 通过土地利用调查和遥感技术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国内许多研究采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研究。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译,可以揭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内研究者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构建模型,分析经济、社会、政策等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3. 土地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和管理:国内许多研究关注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综合评价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压力,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的建议,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1. 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国外学者在土地利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气候变化,进而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国外研究者通过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效应,提出了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建议。
2. 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农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国外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对农业发展政策和农地规划提出了科学建议。
3. 基于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研究:国外研究者通过构建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研究者能够预测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并提供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方案。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现状问题1. 国土资源丧失与破坏•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大量农田面积转为建设用地,农用地丧失严重。
•工业化进程中过度开采和污染土地,使得大片土地变得荒芜,无法利用。
2. 耕地资源减少•由于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耕地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集约化程度低,农田用地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益偏低。
•城市建设领域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 土地利用不平衡•土地利用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资源过度利用,而一些地区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二、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不必要的土地消耗,减少土地破坏和丧失。
•加强土地整治,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
•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
•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覆盖率和农机农艺水平。
3. 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城乡土地利用平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城市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避免过分扩张和无序发展。
•支持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活用地布局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推动绿色土地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减少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鼓励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规划,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保护土地生态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十分严峻,但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以及推动绿色土地利用,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和有限性,加强自身的土地资源意识,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来,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利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中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农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
其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化,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保障了农村多元化发展需求。
另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逐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明显增加。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浪费性、集约性不高等。
问题分析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浪费问题。
其次,土地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田生产效率低下。
再次,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土地无法循环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方式过于粗放等。
此外,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信息化、生态化。
首先,多元化发展是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其次,信息化将成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新动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准地配置土地资源。
再次,生态化是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必然选择,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体而言,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朝着多元化、信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共同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
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农业用地依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
城市的扩张使得大量农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用于建设住宅、商业设施、工业厂房等。
在农业用地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部分地区的农田存在着分散、零碎的情况,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此外,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耕种方式,一些农田的土壤质量下降,肥力不足,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建设用地方面,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前瞻性,盲目扩张,造成了“空城”“鬼城”的出现,大量的建设用地闲置。
同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也存在问题,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比例不协调,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土地利用还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但土地资源紧张;而中西部地区虽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造成土地利用现状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土地的审批、监管等环节存在漏洞,导致土地违法违规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缺乏科学的土地规划,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再者,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为了改善土地利用现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管,严格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确保土地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
规划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易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盐碱地开发潜力
通过排水洗盐、土壤改良等措施,可 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提高其利 用效率。
裸土地开发潜力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可 以改善裸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其利 用效率。
其他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未利用地,可以采取 相应的开发措施,提高其利用效率。
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建议
加强规划引导
建设用地
易县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等,主要集中在县城 及周边地区,是易县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
未利用地
易县未利用地主要包括荒草地、盐 碱地等,分布于县域内较为偏远的 地区,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土地利用结构和特点
土地利用结构
易县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建设用地为辅,未利用地占比较小。这种结构反映了易县以农业为主导的土地 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效益不高
土地产出率低
易县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效益不 高,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
部分建设用地存在闲置、浪费等现象,导致土地利用 效率不高。
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易县土地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部分优质土地资源被低 效利用或闲置。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
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矛盾
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02
渔业水域利用
易县拥有一定数量的渔业水域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
域,为渔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03
设施农业用地利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易县设施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包括温室、大
棚等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产方式。
04 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析
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
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 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1)、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本市各业用地调整的原则: 1 3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法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保 .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土地利用不 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必须考虑 护区,稳定耕地面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新耕地弥补建
“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 设占用,做到耕地总量略有增加。
第二节 规划后评价
——以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为例
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指在一个区域自然、
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全区域各类土地的利用类
型、质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
构与布局,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等方向所作 的分析,明确本区域土地资源潜力及特点,以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与规划后评价
基于“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性评价
绪论 空间规划体系内的“多规融合”研究进展 国土空间规划局限性及协调“多规”的必要性
协调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与框架
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性评价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规划后评价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二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2.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水利水工用地) 现状:包括城乡居民点及工矿、旅游、交通和水利水工 等用地,面积共11934.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2%。 规划:规划到2000年和2010年,全市规划建设用地分别
为12102.00公顷和12340.00公顷,规划期间共增加405.81公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般时间或规划结束后, 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 、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 通过对规划活动实践的总结分析 • 明确规划预定目标的执行或完成情况 • 主要的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4)有效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
(5)优化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思考:一般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方法中控制指标不够全面? (2)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完善? (3)规划的规范性需要技术支持,规划编制过程 中缺乏多部门之间的协调? (4)生态先行意识不足,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需 进一步协调? (5)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要求评价者认真负责,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 引起公众的关注,起到监督作用,或要向社会公布后评 价报告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规划制定和评 价基础,以及时调整规划,这是规划后评价最终目标
反馈性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二)原则:
合理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
规划后评价之 原则
历史性原则
将分类评价评定等级乘以其相应权重得到综合评分,
据此评定规划后评价总体等级。
常用的规划后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定量
评价法、对比评价法和因素分析法等。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1.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水面) 现状: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等地类,
效率性原则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一般来讲,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评价、效益评 价、影响评价和守法评价4项内容。
1、目标评价
是指规划完成以后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用一 个总指标来反映目标的完成情况,即: 规划完成程度(D)=实际完成数/规划规定数 ①D≥1,说明规划目标已得到完全实现; ② D<1,说明规划目标尚未实现,要分析此种情况 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4 .以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障必要 .土地“开源”与“节流”并举,积极开发土地潜力,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的、合理的建设用地,特别是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 用地和骨干工企业用地,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无限制扩展。
结论:一般规划实施后的效果与存在问题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要求, 通过“查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社会经济目标对照检 查”、“查清闲置低效用地与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检
多年各类用地面积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 关系的动态变化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可用产业用地结构与产业产值结构比较分析
可借用区位熵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 与布局上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是指某一区 域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 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 总面积之比。
及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
规划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 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 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 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四)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法
在逐项计算上述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应对规划区土地 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或对于不同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 状水平进行评价排序,为此必须解决不同量纲评价指标的 处理问题。 评价系数法是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无 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和得出总评价系数从而比较优劣。 通过评价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水平, 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指出土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 明确未来土地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 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 通用地、水域等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 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例如:耕地,着重分析: ◇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 ◇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 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比例关系 ◇人均耕地占有量; 对于土地资源数量既要用绝对量表示,还要 ◇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 用相对量即人均拥有的数量,以及人均拥有宜农 ◇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 地、宜林地、宜牧地、宜建筑地的数量来表示。 ◇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 ◇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A4)土地建设利用率(%)
(A5)耕地复种指数(%) (A6)草原载畜量 (A7)水面利用率(%) · · · · · ·
(B4)单位耕地耗电度数
(B5)单位耕地用工量 (B6)单位土地资金集 约度 (B7)土地利用投入产 出比 · · · · · ·
(C4)单位农用地总产值
(C5)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 (C6)单位土地净产值 (C7)单位土地纯收入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A.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A1)土地垦殖率(%) (A2)土地利用率(%) (A3)土地农业利用率(%) B.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B1)单位耕地功率数 (B2)耕地灌溉率(%) (B3)单位耕地化肥施 用量 C.土地利用效益 (C1)单位播种面积 (C2)粮食耕地年单产 (C3)单位耕地面积产值
(一)后评价内容
3、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 宏观层面 : 是研究土地利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
环境、收入、就业、地区发展等;
• 微观层面 : 是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互相影响,因为土地利
用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多个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整体,任何一 种土地用途都离不开另一种土地用途,以研究各类土地利用 类型之间动态变化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比重及其相 土地利用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其合理性体现
互关系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时,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和
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依据基期年各类用地面积
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关系;也可以依据
• 规划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 规划执行中的守法情况等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般时间或规划结束后, 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 、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作用:
通过分析评价,找出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 改进意见,分析规划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
顷。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பைடு நூலகம்
3.未利用地 现状: 面积共5987.0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02%。
其中可利用的荒山荒地4665.33公顷,占未利用地的77.92%,
其他为裸地、田坎和难利用地。 规划:到2010年,全市未利用地中的部分可利用荒山荒地 将被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面积将减为5345.00公顷,比1996年 减少642.08公顷。开发利用荒山荒地,主要用于造林、种果、 垦植,部分用于非农建设。
查”、“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
查”、“查清违法用地数量与处理要求对照检查” 等 “四查清、四对照”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上 轮规划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其中,实施效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