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整理作业
指南录后序 (全)
![指南录后序 (全)](https://img.taocdn.com/s3/m/78d0fee3770bf78a64295408.png)
间:空隙,这里指机会。 具:通“俱”。 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中兴:复兴。 庶几jī:差不多。 诡:隐蔽。 草,露:名词用作状语
探 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 讨 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
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奔” “变”“诡” “避”“出”“渡”“入”“展 转”“至于”
快急险
小结第4节段意:
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 难历程,表现了作者 经历艰险,仍力图中 兴的心愿。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 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 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 自颈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 从鱼腹死;
探
提问: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 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
讨 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
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
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
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 “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 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
国之策。
小结第2、3节段意: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 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 表达了他忍辱负重, 图谋再举的思想。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 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 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 则以兵围所寓舍shè,而予不得归矣。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向前痛骂 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二 人叛国(的罪行)。(我)只想求死, 不再考虑(个人的)安危。元军虽然表 面尊敬,其实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 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 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朝廷了。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1a121aeb998fcc22bcd10d34.png)
字词
• •
• • • • 遽 :立刻,马上。轻:轻视。 慷慨,意气激昂。 羁縻 :束缚,这里是软禁、扣留的 意思。 度 :估量 前:向前。直:直接,径直。 诟 :怒骂。 数:列举罪状。 貌:表面
翻译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 辞,(他们)上下都很震惊。他们也不敢马上就 轻视我国。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同我结怨,先在元 人面前说我坏话,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献媚 献计,我(才)被软禁不能回还。国家的事情被 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揣度不能脱身,就径 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 叛国行径。(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 安危。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 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 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朝廷了。
• 取道海安、如皋,一共三百里路,北兵和 土匪在这一带来来往往,(我)没有一天 不可能死去;到达通州,几乎因为不被收 留而死;后来驾着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航行, 实在没有办法,(这时)已不把死亡(的 威胁)放在心上了!唉!生死不过是早晚 间的事情,死了就死了;可是处境是那样 的危险艰难,而且层出不穷,(实在)不 是人所能忍受得了的。痛苦的事情过去以 后再回味当时遭受的痛苦,那是多么的痛 苦啊!
小结第1节段意
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 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 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而出的爱 国情感。
翻译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 枢密使,统率各路兵马。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 不论是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知道怎 么办。适逢双方使者的车马往来频繁,元军约邀 我朝主持国事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 以用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地步,我不能顾惜 自己;估计元军方面也许可以用言语打动的。当 初,使者奉命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更 想窥视一下元军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办法。 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凭借资 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7216e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9.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指南录后序》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南录后序》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了解作者吴亮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4.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感情。
5.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指南录后序》的文意理解和背诵。
2. 重要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指南录后序》的文意理解和背诵。
2. 课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重要词汇、句式、作者介绍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指南录后序》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 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作者介绍(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作者吴亮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2.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记录课堂小结。
3. 教师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后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二、课文讲解与练习(20分钟)1. 教师针对课后练习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e2023595e53a580216fcfe31.png)
被动句
倒装句:宾前 判断句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介宾
莫知计所出
疑 难 语 句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予羁縻不得还 将以有为也 翻译:将以有为也
直译:将来凭借(隐忍以行)有所作为。 意译: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啊。
战守迁皆不及施 一、出使:1.背景:
记 叙
舍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身 2.动机: 救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古代史官誓死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精神的故事:齐太史秉笔 直书:“崔抒弑其君。”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 其君”。现在用来比喻直书不讳。 )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 (袁绍手下的将军,张飞叫他投降,他说:只有 砍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为嵇侍中血,(嵇康之子嵇绍,为保护晋惠帝被害,血溅御服。后 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为张睢阳齿,(唐将张巡固守睢阳,城破的时候大骂安禄山,牙 齿都敲掉了,最后以身徇义。) 为颜常山舌;(颜真卿的哥哥颜昊卿骂黄巢,舌头被割掉,仍喷 血而骂) 或为辽东帽,(东晋管宁临死前把被敌人砍碎的帽子戴起来 ) 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君父夫为三纲) ,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gòu,遭遇)阳九(阳九,就是阳极阴盛,天地轮回到了一个 高潮必须回落) ,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楚囚“钟仪” 被关押在晋战车库里,一年后,晋 景公视察战车库,瞥见胡子邋遢的钟仪,卧在一堆白森森的老鼠 骨头中间,衣服已经被老鼠吃光了,惟独帽子还端坐在头上。) 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qù,寂静)鬼火,春院閟(bì ,关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lì 灾气)自辟易。 哀哉沮洳(rù潮湿)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4974a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d.png)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指南录后序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后,指出《<指南录>后序》一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动解释。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
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
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至是,痛自损抑,以家赀为军费。
闻者为之感动。
”三、朗读并补充注释。
按段落顺序进行,先作补充注释,然后朗读,并归纳段落大意。
1.第1段。
①萃——集。
②会使辙交驰——在元军逼近首都临安的情况下,南宋朝廷为苟延残喘,曾多次派人前往元营求和。
在文天祥之前, 先后出使元营的有陆秀夫、 刘岊(jié)、杨应奎等人。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猜想元军统帅也还可以用言辞来打动的。
意,猜想、揣度。
④觇——偷偷地察看。
本段大意:叙述出使元营的背景和意图。
2.第2段。
①予自度不得脱……叔侄为逆——伯颜尝引天祥与吴坚等同坐。
天祥面斥贾余庆卖国,且责伯颜失信。
吕文焕从旁谕解之,天祥并斥文焕及其侄师孟:“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乃合族为逆,尚何言?”文焕等惭恚。
伯颜遂拘天祥,随祈请使北行。
②“将以有为也”——语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云(南霁云);巡(张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f48c5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8.png)
《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精选8篇)《指南录》后序篇1教学目标:1.学会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3. 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难点: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导入: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感情的。
“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感情既是多种多样的,又有高下之分。
那么,最高尚的感情是什么呢?哲人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爱国主义感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美丽的一种感情。
”这种感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到这种感情,就不能忘记文天祥(板书)。
文天祥一生的言行强烈地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接p38注①作者、背景介绍)。
△ 他字宋瑞(板书),连他的名和字中都寄托着对自己祖国的美好祝愿。
古人云:“诗言志”(言:表达;志:思想感情),文天祥就写了很多诗歌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问:说说有哪些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调动情绪)(响一点,要共鸣,会默写)△ 实际上,除诗以外,文还有许多文章同样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其中名篇即《指南录》后序(板书)。
解题:“指南”即朝向南方,因是国家所处的方位。
《指南录》的命名,即出于刚才诗句中。
据说文天祥临刑前,面朝南方叩三头,从容就义。
所以“指南”二字,份量不轻,对文而言,祖国确实是一个始终吸引他的大磁场。
今天,强大的祖国一定更加吸引我们为她而奋斗了。
“序”这种文体曾接触过吗?(《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一般写在文章前面,说明写书目的、经过或介绍,评论书的内容,这种性质的文字有时出现在文章书籍后面,叫什么?跋(板书)本文为何称“后序”?(是第2篇序言了)。
指南录后序答案
![指南录后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bf44e0b8f67c1cfad6b858.png)
《指南录后序》练习班级:姓名:学好:一、解释加点字1)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聚集)3)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缓除)4)予更欲一觇.北(窥视)5)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马山)6)予羁縻..不得还(被拘押)7)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到、去)8)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大概)9)为巡船所物色..(搜索)10)吕师孟构恶..于前(做暗通敌军的坏事)11)诋.大酋当死(骂)12)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到、网)13)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几乎)14)而死固.付之度外矣(确实)15)悲.予志焉(同情)16)文天祥自序.其诗(给……作序)17)不复顾利害..(这里指个人的安危)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部、详细)2)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3)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抄写)三、指出词性活用类型并解释1)北虽貌敬(貌:名作状,表面上)2)予分当引决(分:名作状,按名分、本分)3)草行露宿(草、露:名作状,在野外,在露天)4)道海安、如皋(道:名作动,取道,经过)5)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名作动,走上前)四、解释加点字的一词多义1、间:得间奔真卅(空子,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扁鹊立有间(短时间)出没于长淮间(区间)中间崩倒之声(夹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安得广夏千万间(座,量词)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2、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退下)徒靡弹药,无益吾事(耗费,浪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3、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到、往)劳苦功高如此(像)固不如也(比得上)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4、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范增数目项王(屡次)蒙冲冲舰乃以千数(计算)5、分:予分当引决(按职分)五谷不分(分辨、区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分给、分送)自分已死久矣(料想)五、判别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被动句)2)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3)骑数千过其门(定后句)4)出入乱尸中(省略句)六、翻译句子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11435bd0941ea76e58fa04e6.png)
❖ 会:适逢。
❖ 当国者:掌管国务的人,如丞相。
❖ 纾:缓和,解除。
❖ 意:估计,料想。
❖ 以口舌动:用言语打动。
结合课 文二~ 五段, 弄清文 天祥出 使北营 的经过 和遭遇
高邮
城子河
高沙
泰州 海安
贾家庄 桂公堂
扬州 瓜洲
仪征 江 常州
如皋
南京
镇江
江阴 南通
长
无锡
崇明岛
宜兴
太湖 苏州 北营
杭州
苏州洋
第六段
❖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 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 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 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 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 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 悲予志焉。
第七段
❖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名曰《指南录》。
江西吉安文天祥纪念馆
江西上饶文天祥纪念馆
广东湛江文天祥纪念馆
北京文天祥祠堂
字 词 正 音
(1)德祐( yòu ) (2)缙绅( jìn ) (3)纾祸( shū ) (4)觇北( chān ) (5)献谄( chǎn ) (6)诟虏帅( gòu ) (7)贵酋( qiú ) (8)羁縻( jī )( mí) (9)二阃( kǔn ) (10)渚洲( zhǔ ) (11)自刭( jǐng ) (12)殆例( dài ) (13)巡徼( jiào ) (14)檄文( xí ) (15)毗陵( pí) (16)邂逅( xiè )( hòu ) (17)号呼靡及(háo ) ( mǐ )
❖ 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 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e16aa825f5335a8102d2208d.png)
文天祥
一、解题
指南录: 后序:
二、作者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文学家、 诗人、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 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 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
德祐二年,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 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 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 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 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 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 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3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 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 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 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字词
1.未几:不久。 2.诣 :到……去。 3.分当:理当。 4.引决 :自杀。 5.隐忍以行: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6.将以有为也:以(之),介词,凭借(这
种手段)。
翻译
不久,贾余庆等人用祈请使 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 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 单。我按理应当自杀,但还是含 垢忍辱地前往。古人说:“(忍 辱不死)将要借此有所作为啊!”
脱逃南归, 图谋复兴
5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
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 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 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 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 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 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 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 几无所救死;
7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
也何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 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 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 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 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 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 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 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 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 而后已”,亦义也。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052c74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f.png)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指南录》简介 • 内容概述 • 人物形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手法分析 • 作品影响与评价
01
《指南录》简介
《指南录》简介 作者介绍
陆游
创作背景Biblioteka 文学价值思想意义南宋著名诗人,字放翁,号丹 溪,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以 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见称,被 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03
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
文天祥
作为《指南录》的核心人物,文天祥被描绘为一个忠诚、勇敢、坚定的爱国者。他在国家危难 之际挺身而出,组织义军抗元,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斗能力。同时,他也是一个深思熟 虑、情感丰富的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
杜浒
作为文天祥的忠实朋友和助手,杜浒同样表现出色。他以智谋和勇气辅助文天祥,共同应对各 种危机。在困境中,他始终保持冷静,为团队提供宝贵的建议和策略。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得文章主题突 出,易于理解。
03
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表达力强,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语言风格
01 语言质朴自然,表达真挚,情感饱满,具有很强 的感染力。
02 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表达力强,能够准确 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03 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有现代 文学的表现力,独具魅力。
细节描写生动
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注重细节描 写,如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 使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象征手法
01 象征手法的运用
《指南录》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指南 ”象征着作者的信仰和追求,“录”则象征着作 者对历史的记录和思考。
02 象征意义丰富
十八《指南录》后序
![十八《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051e5df8c1c708a1284a44a2.png)
十八《指南录》后序十八《指南录》后序教学目标1、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2、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通过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说明《指南录》为文天祥自编诗集,编次了他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和中途脱险,颠沛流离,到达福州这一历程的作品。
卷首有自序两篇。
此为《后序》,追叙其抗辞犯敌、九死一生的历险经过,表明作者守义不屈、艰苦奋斗的爱国精神,始终不渝。
语文教材高中第六册把这篇课文放在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是“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
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征入手,带领学生逐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
2、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说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具备了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语文教材高中第五册中学过了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对书序这一文体有一定了解。
这些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
书序是一种介绍和评述著作或文章的文体,一般以记叙和议论为主。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在记叙和议论中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
爱君忧国之诚,匡济恢复之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读之,使人流涕感奋,可以想见其为人。
明乎此,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精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氛围、中国历史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出现了许多状元。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荣耀已逐渐被人遗忘。
但是有一位状元,正如他所写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把名字深深地刻进了史书。
当他从容就义时,在衣带上写下了十六个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你知其人吗?能吟其诗吗?2、吟其诗,还须读其文。
前人评价文天祥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6c43d6551810a6f524869b.png)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答案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77cd81240c844769eaee60.png)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一、重点实词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官 )2.时北兵以迫修门外( 逼近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聚集)4.莫知计所出( 不 )5.会使辙交驰( 适逢)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去一趟,就,解除 )7. 予分当引决( 按职分,名词作状语 )8.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估计 )9.予更欲一觇北( 窥视; )10.于是辞相印不拜( 接受任命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立刻;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12.吕师孟构恶于前( 挑拨,陷害 )13.予羁縻不得还( 软禁,扣押 )1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径直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列举罪状 )16. 予自度不得脱( 估计 )17. 以祈请使诣北( 到,往 )18.得间奔真州( 机会 )19.而不在使者之目(.列,名单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详细地 )21.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接近于,等于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困窘,重金购买 )23.天高地迥 ( 远 )24.诋大酋当死( 辱骂 )25.质明,避哨竹林中( 天刚亮的时候 )26..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 总共,一共;土匪 )27.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不期而遇 )28.至海陵,如高沙( 到,前往 )29.非人世所堪( 忍受 )30.间以诗记所遭( 找机会,名词作状语 )31.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同情,思念,形容词作动词 )3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34.死而后已( 停止 )3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文饰,名词作动词 )36.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实在 )38.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到)。
二、通假字1. 展转四明、天台( 同“辗转” )2. 层见错出(同 “现” )3.缙绅(缙,同 “搢” ) 4.臣死有余僇(同 “戮” ) 5.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 )6.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同“俱”) 三、 偏义复词1. 不复顾利害(偏指 “害” )2. 死生,昼夜事也( 偏指 “死” ) 四、解释古今异义1.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没有依靠 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去一趟就 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可以用 4. 以至于永嘉 到了 5.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境遇 6. 都督诸路军马 统帅 7.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意气激昂 8.上下颇惊动 惊慌震动 9.予之及于死者 死的境地 10.不复顾利害 个人安危 11.死生,昼夜事也 12.国事遂不可收拾 13.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皇上皇后14.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正大光明 15.为巡船所物色 盘查 16.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给予的身体 17.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把.....作为18.几彷徨死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 表面上 ) 予分当引决(分: 按职分 ) 草行露宿(草:在荒草间。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d8d47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5.png)
指南录后序教案指南录后序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指南录后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指南录后序教案篇1《指南录》,文天祥诗集。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
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这篇为“后序”。
教学目标:1.了解自序的写法;2.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一些动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以及几个多义词的用法3.了解文天祥《指南录》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内的实虚词教学难点:本文部分动词的作用,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蓼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作者简介及解题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
宋朝吉州庐陵( 江西吉安)人。
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21 岁中状元后,做过几任地方官和京官。
2、解题:《指南录》是文天祥自己编的一部诗集,共四卷。
指南:向着南方。
录:是这段艰险历程的记载。
其用意就像他在一首诗里所写的那样:“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一共有两篇序,先写了一篇“自序”,又写了这篇“后序”。
“序”是一种文体,是对于著作意旨的陈述,通常放在著作的开头,现在叫“前记”或“前言”。
如果说《指南录》这部诗集的诗篇,撰写了文天祥这段苦难的经历的心情和感怀,那么该说这篇“后序”是这段苦难经历总的记叙。
它记叙了文天祥出使敌营,如何大义凛然,痛骂汉奸以及严词抗争痛斥敌人的情况;叙述了文天祥寻机从敌营逃出后,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天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视死如归、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
《指南录后序》练习及答案
![《指南录后序》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6230c51eb91a37f1115ccc.png)
《指南录后序》练习一、文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缙绅纾祸觇视荟萃翌日羁縻分当引决号呼靡及渚洲诋大酋自刭巡徼愧怍得间奔真州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层见错出通解释:(2)主辱,臣死有余戮通解释:(3)为巡徼所陵迫通解释:3.解释多义字:间:得间奔真州间以诗记所遭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望其旗靡殆: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思而不学则殆如: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夕行步如平常文:微以自文于君亲越俗断发文身度: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以: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4.解释词类活用。
(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北虽貌敬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2)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用作动词的名词:道海安、如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C.死生,昼夜事也。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C、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D、请罪于母,母不许8、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重要虚词以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以资政殿学士行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展转四明…,以至于永嘉挟匕首以备不测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间以诗记所遭以父母之遗体行殆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从王于师,以为前驱而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于萃于左丞相府从王于师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予之及于死者将藏之于家将请罪于君,君不许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cuì)缙.(j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jǜ)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yì)C 诋.(dǐ)毁庶几.(jǐ)酋.(qiǘ)长彷.(páng)徨D 愧怍.(zuò)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xí)文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 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C.予更欲一觇.北觇:窥视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立刻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归而求救国之策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口舌动也..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C 以父母之遗体..死..行殆 D 如高沙,常恐无辜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C.即具以北虚实..,追购又急..告东西二阃 D.穷饿无聊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②以至于.永嘉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②战、守、迁皆不及施③北邀当国者相见④吕师孟构恶于前⑤予羁縻不得还⑥辞相印不拜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B.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C.而.余不得归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D.贾余庆献谄于.后溪虽莫利于.世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8分)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指南录后序》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3c65d86137ee06eff91854.png)
D.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
例如选文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选自《宋史•文天祥传》)【答案】14.D 15.B 16.D 17.B 18.B19.(1)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个制置使,与他们约定联兵讨元。
20.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解析】选自《指南录》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14.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本题“无聊”没有依靠。
#网15.试题分析:A.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B.都是介词,可译为“用……身份”;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介词,可译为“在”/介词,可译为“向”。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7.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课文《指南录后序》优秀教案
![课文《指南录后序》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5f5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1.png)
课文《指南录后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指南录后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3)课文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文天祥及其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分析课文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指南录后序》。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
3. 写一篇关于《指南录后序》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写作:评价学生在读后感写作中的思路、表达和情感,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疑难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6d58116cddccda38376baf82.png)
中 明确: 心 不计个人利害,图 救国之策。
归 纳 中 心
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 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 ”,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
不矛盾。
“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 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 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 为,图救国之策。
归 纳 中 心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句话 是否可以删去?
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
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
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
探 讨
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 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明确: 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 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 而不在使者之目。”
第1段应注意的是: ①时间②出使元营原因③作者的意图④作者任职及官衔。 第2段应注意的是: ①主要是被拘留和被挟北行二事。 ②先说初至北营的情况,后说情况的变化;说情况的变化,又 是先说变化的原因,后说变化的过程。 ③说被拘留一事,重在“求死”一语;说被挟北行一事,重在 “隐忍以行”一语。 第3段应注意的是:①重点是在真州和维扬两地的遭遇,一起 一落要说得清楚。②出北海以后只说南返的路线。
探 讨
提问:这段文字中连用了多少个“死” 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连用了22个“死”字
②构成了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 ,说明环境险恶
③表现了为解救国难 而视死 如归的思想感情。
探 讨
提问:两个“呜呼”,三个“矣” 所表现的语气。
“呜呼”: ①环境险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感 ②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悲痛 “矣”: ①处于统领句末,提示下文,重读 ②总结上文,轻读 ③处在文意转折之前,宜急收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864ce9921a37f111f1855b49.png)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状语 后置句,状语“于左丞相府”后置于动词“萃”后) 满朝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没有一个人能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适逢 。②__________ 主持,执掌 。③_____ 认为 。 为可以纾⑤祸(①_____
去一趟 。⑤_____) 解除 ④_______
﹒
﹒
﹒ ﹒﹒
﹒
(5)予不得①爱②身,意③北亦尚可以④口舌⑤动也 能 。②____________ 吝惜,舍不得 。③_____ 估计 。④古今异义词, (①___ 可以凭借 今义是表示可能或能够。 古义是_________; 代“言辞” ⑤___________)
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
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刑部郎官、赣州知州 等职。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 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 脱逃,拥立益王赵昰,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
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
作品:《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遗著有 《文山先生全集》。 评价: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爱国诗人,与张世杰、陆 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 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 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 “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
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三、背景回放 危难之时显身手 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节节 败退;大片土地,相继沦丧;众多的文武官员,纷纷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整理作业(答案)一、文学常识1.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朝代)人。
作者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他英勇就义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等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2.因取诗《渡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二、通假字(1)层见错出见,通“现”。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通“凌”,斯侮,凌辱(3)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抄写三、古今异义: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这一走(走一趟)是2.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可以用/言词3.以至于永嘉到达4.初,奉使往来前去四、一词多义1.间(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一带(2)得间奔真州机会(3)间以诗记所遭有时(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谗人间之(《屈原列传》挑拔,使人不和(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2.靡(1)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法、不(2)靡计不施。
无,不。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3.度(1)予自度不得脱揣度,揣测。
(2)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心意,考虑(名词)4.而(1)归而求国之策连词,表承接。
(2)而不在使者之目连词,表转折。
5.以(1)然而隐忍以行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2)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表目的,来。
(3)几以捕系死连词,因为。
(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介词,用。
(5)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凭……身份。
(6)将以有为也介词,凭借。
6.则(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连词,就。
(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连词,表转折,却。
7.之(1)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取独,无义助词(2)真州逐之城门外到动词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上前(2)道海安、如皋取道2.名词作状语:(1)北虽貌敬表面上(2)予分当引决按本分(3)草行露宿在野草间,在露天里(4)日与北骑相出没每天(5)道中手自抄录。
亲手3.形容词作动词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轻视六、重点字词1授官23逼近45侦察,窥视。
67慷慨激昂8910一一列举罪状11不久,到、往12行列13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1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悬赏追捕15远16经过许多地方17辱骂18倘使19几乎,差不多。
例:类似于20到212223.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到,无罪2425.为巡船所物色搜寻26.诡踪迹隐藏27.翌日第二天2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作序七、翻译并指出特殊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我被拘留不能回国。
(被动句)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
前三段以记事为主,第四段以抒情为主。
第1段说明自己出使北营的原因表明为国捐躯的决心,并冷静说明其意图;第2段叙述了至北营的大致经历,第3段记述中途脱身后艰辛而辗转的行程。
由此水到渠成地引发第4段的抒情。
②叙事和抒情相融而第4段这个集中抒情的段落,对前文的艰险历程作了精炼的概述,可谓叙述抒情融为一体。
在历数自己的种种危险遭遇时,连用了十八个“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自身艰辛辗转、九死一生的惊险历程所蕴含的对民族的浓厚感情与坚强意志。
③将感情融入叙事在叙述中,作者的感情随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而急速,如兵迫修门的焦灼、始欲觇北继之图大举的希望、面诟虏帅的愤怒、留敌营时的隐忍、草行露宿出没于长淮间的忧惧、脱险后的惊惶,这些感情的变化是复杂的,也是真实的,因而了增强文章的抒情效果。
《〈指南录〉后序》整理作业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一、文学常识1.文天祥,字________,一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作者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他英勇就义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狱中所作的《正气歌》等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2.因取诗《渡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二、通假字(1)层见错出________________(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________________(3)道中手自钞录________________三、古今异义: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________________2.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________________3.以至于永嘉________4.初,奉使往来________四、一词多义1.间(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________ (2)得间奔真州________ (3)间以诗记所遭________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5)谗人间之(《屈原列传》________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 2.靡(1)天高地迥,号呼靡及________ (2)靡计不施。
________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________ (4)故不随俗靡44者,盖鲜矣 ________ 3.度(1)予自度不得脱________ (2)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________ 4.而(1)归而求国之策________ (2)而不在使者之目________ 5.以(1)然而隐忍以行________ (2)挟匕首以备不测________ (3)几以捕系死________ (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________ (5)以资政殿学士行________ (6)将以有为也________ 6.则(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________ (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________ 7.之(1)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________ (2)真州逐之城门外________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则直前诟虏帅失信________ (2)道海安、如皋________2.名词作状语:(1)北虽貌敬________ (2)予分当引决________(3)草行露宿_______、________ (4)日与北骑相出没________(5)道中手自抄录。
________3.形容词作动词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________六、重点字词1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4.缙绅、大夫、________5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8________9________10________11_______、____12________13________ 14________15________ 16________17________ 18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21________ 22________23.________、____ 24.________ 25.为巡船所物色________26.诡踪迹________27.翌日________ 2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________七、翻译并指出特殊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赏析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起来的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