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总结评述道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道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

道家的思想体系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由老子和庄子所创立。

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

道在道家哲学中被描述为无形、无名、无尽、无物的存在。

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一切存在的真理和规律。

与其他哲学思潮注重人类智慧和知识的追求不同,道家主张通过回归到自然状态中去,与社会的纷扰和人为的规则脱离,从而实现内心的安宁与宁静。

在道家哲学中,“道无为而无不为”。

这意味着追随道的人不做强制的努力或干预,而是顺应自然的力量和法则。

道家认为,强制的努力和无休止的欲望会导致人们与道相悖,使其迷失于虚妄的现实中,而不是与宇宙共同存在。

道家还认为,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源于过度追求个人欲望和权力的欲望。

他们主张要放弃私欲,回归到自然状态中,从而实现自我超越与和谐。

庄子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通过超越自我的边界,与宇宙合为一体。

道家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政治层面上,道家主张无政府主义,认为政府的存在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这种思想对于后来中国历史中的众多反叛和革命运动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秦朝崩溃后,刘邦采纳了道家的思想,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从而建立了汉朝。

另一方面,在文化层面上,道家强调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他们主张通过艺术、音乐和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宁静。

这种追求内心安宁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了绘画、诗歌、武术、中医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总而言之,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回归到自然状态中,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宁静。

他们认为自然法则是人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最高准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而不是进行无谓的努力。

道家的思想对于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道家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以道家思想治国,并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以求休养生息。

历史称作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佛教传入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倡导自然无为,倡导与自然人与自然相处。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

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

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论曾写下过名叫《论六家要旨》一文,把秦学派归纳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释了六家要旨和利害汉初道家思想广泛盛行,加之司马谈论就是道家思想信徒弟,所以他给与了道家最低的评价。

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

用来治国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代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使用的理论器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到了严重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落没。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是中国主流思想。

之后道家思想扩散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就是最显著的振兴思潮。

先秦各家内,通常都可以区分出来众多教派,道家不完全相同。

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志》中,共记有道家著作37种,篇,他们大多写于先秦时期。

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 老子、庄子、黄老学派,此外杨朱思潮可能影响了老子和庄子,同时又会于两者中。

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

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

综述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

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总结道家老子庄子思想

总结道家老子庄子思想

总结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派,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他们倡导追求自然、守住本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

本文将总结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

道家认为,自然是宇宙间最高最伟大的存在,人应该追随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原,道是无法言喻的,无法被定型。

人应当追寻道的真谛,寻求与道的合一。

庄子进一步强调追求自然,他提倡人们顺应自然的力量,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追求无为而治,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守住本心。

道家强调人应当保持纯真、本真的本心,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庄子认为,人们应当摒弃浮华的欲望和功利的追求,而保持质朴的本心,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老子认为,人应当保持朴素和谦逊的心态,摒弃功利的欲望,才能与道相伴,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第三,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保持平衡。

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应当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共生共荣。

人们应当摒弃人为的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行为,而应当依靠自然的力量,让一切顺其自然。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最后,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认为,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不应过多地干预和操控事物的发展。

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认为人们不应该过度追求功利,不应该过度干预事物的变化。

只有放弃外界的牵引和干扰,人们才能让事物自然发展,达到真正的和谐和平衡。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守住本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些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与处世态度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和谐、内心平静,并推崇无为而治的处世智慧。

这些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追求真理和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道家是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形式,它崇尚自然,主张“自然自在”。

道家重视和谐一致,而人与自然使各自特点充分发挥,可以达到顺其自然、顺性而为的境界,即宇宙万物不断调和,有序交融的和谐完美之道。

道家的思想主张在生活中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以朴实为贵,说简单点就是简朴自然。

道家主张用朴素的东西来安排得宜,简简单单来表现出自然的美,让生活的每一种装点都可以满足心理上追求的极致。

追求简约与自然、朴实与雅致的平衡,使之把平淡乏味的生活渗透出美感和乐趣。

道家崇尚自然,追求心中有序,其追求释放内心的力量和恢复身心健康。

强调从内到外以健康的态度去应付全部的事物。

例如,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充实、健康地利用碎片时间,也可以锻炼意志力和自我调节力,不让自己被情绪所左右。

总之,道家主张朴素、自然,顺其自然、与自然心平气和,从内心开启如一之节奏,追求人与自然把平衡,使生活更充实、更丰盛,活出自己独特的特点。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使自己达到心态上的完美。

道家主要思想总结

道家主要思想总结

道家主要思想总结道家主要思想总结写1000字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之一,其主要思想为“道教”。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另一位重要的道家思想家是庄子。

道家主要强调个体的自然与和谐,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本文将分别对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家的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进行详细阐述。

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

“道”是将真理和宇宙本源的思想统一起来的基本概念。

道家认为,宇宙存在一种无上的真理或原则,这种真理或原则不可言说,不可名状,只能通过无言的体验去领悟。

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超越了具体的事物,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道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道所产生的,所以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道来发挥作用和相互关联的。

道家还强调自然与和谐的思想。

道家认为,个体应当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个体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与自然的一体感。

个体应当放弃欲望,摆脱对外界的依赖,而是追寻内心的纯洁与宁静。

道家主张放下功利心和功利思维,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让灵魂回归真实的本质。

道家的道德观念强调无为而治和无私无欲的原则。

道家认为,无为而治是真正的智慧和领导者的方式。

领导者不应该过度干涉和控制,而是要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修养和道德实践来感染和影响他人。

此外,道家强调无私无欲的品德。

个体应当不追求个人的私利和个人的名利,而是放下身段,追求无私无欲的境界。

道家的政治观念是非权力政治。

道家认为,权力会导致斗争和纷争,而真正的和平来自于无政府状态。

道家倡导非干涉和无序的政治方式。

道家认为,人们应当放弃对政治权力的追求,而是回归自己的内心,通过个体的修炼和道德实践来推动社会的和谐。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两大支柱之一。

儒家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追求社会的和谐。

而道家则主张放弃规范和秩序,追求个体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儒家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伦理观念,而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与自然的关系和个体的修养。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学派,起源于先秦时期,主要代表者有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概念,认为宇宙间万物皆由道构成,主张追求自然、随顺天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本文将探讨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道的概念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和统一原则,是无法言喻的绝对存在。

道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无为而治的原则。

道家强调通过顺应天道、追求宁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二、无为而治的思想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并非人为干预所能左右,主张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涉自然规律。

道家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静心养性,守住无为自然的原则。

三、非对抗的思维方式道家思想反对权力斗争和竞争,主张避免对抗和无谋的拼争。

道家强调以柔克刚,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非对抗的思维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自由与放逐的价值观道家思想中强调个体自由的追求,主张排除外界的干扰,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道家强调物质世界的虚幻和欲望的束缚,鼓励个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这种自由和放逐的价值观对古代中国的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道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道家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执着于物质和功利的追求会带来精神上的困扰。

道家认为真正的人生意义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升华,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达到心性的平和与满足。

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疲惫和迷茫。

道家思想主张返璞归真,回归内心,追求宁静与自由。

这种追求不仅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也有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宇宙真理的“道”,主张无为而治、非对抗的思维方式,强调个体自由与心灵的宁静。

论述道家教育哲学思想

论述道家教育哲学思想

论述道家教育哲学思想道家教育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独一无二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基本思想是宇宙自身具有一定的规律,而人则应该遵循宇宙规律,尊重天地浑然一体的宇宙统一观,以和谐宇宙为愿景。

道家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休息”的原则,即坚持安静,也就是要“行其道而不动,静以修身”。

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发展到完全融合于自然的境界,而不是片面的学术素质的提高。

教育观念的核心是自然,是将自然作为最高价值的体现,这是道家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

道家教育哲学最重要的概念是“心学”,认为一切教育应以修心为根本,以正念和正思想为目的,致力于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

“心学”的重点是修身养性,反映出“沾恩受恩”的伦理性,以及“天下一家”的社会性思想。

在道家教育哲学思想中,“自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提出了一种以“自然”为本的教育观念,把“自然”作为教育的最高原则,要求学生根据自然而行,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以自然为衡量标准。

在道家教育哲学思想中,把“自然”当作一种境界,人要做到“谦虚自然”,要放宽心胸,把自然世界融入自己的内心,融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准则,达到融入自然的境界。

另外,道家教育哲学思想强调了有关“内在改革”的内容,一切教育活动都应以“内在修养”为先导,强调从内心发出的改变,把“自我重构”作为学习的目的,强调“与自然合一”,追求人的高尚品格。

总而言之,道家教育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史上珍贵的学术遗产,它强调人要尊重自然,要谦虚自然、把自然融入自己的内心,要以修身养性为目的,以正念和正思想为原则。

它提出了“心学”的课程,从内心发出的思想和行为,把“自我重构”作为学习的目的,以实现“天下一家”的理想。

经由“自然休息”的原则,道家教育哲学思想为人类智慧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促使我们牢记道家教育哲学思想的理念,让我们的教育更贴近自然,以实现和谐宇宙的愿景。

浅谈道家的主要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浅谈道家的主要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浅谈道家的主要思想及其深远影响田碧雪道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成长,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浅谈对其思想的理解和简要分析道家对古代以及当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还将进一步探讨当代青年人应该从道教思想吸收哪些有益成分。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是道家的主要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这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

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

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

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是如此。

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然,清净无为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

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

但所为之为,都应不破坏是事物之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

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当然道家思想不仅仅只有清静无为这一思想。

但我觉得他们的好多思想都是从清静无为衍生出来的。

比如庄子强调的“逍遥”、“齐物”思想正是无为思想的体现。

逍遥乃目的,齐物乃手段。

我想说的是本文主要以清净无为思想及其相关思想为研究主体。

道家思想内容

道家思想内容

道家思想内容
道家思想内容:
1、道家的主要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

2、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4、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论道家的理论内容和现实意义

论道家的理论内容和现实意义

论道家的理论内容和现实意义"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

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道"指规律性;"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成为改造世界借鉴的方法论。

老子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念,是从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状况的观察思考中提升出来的。

老子认为社会混乱的根源是由于统治者过多地干涉和控制人民的生活,即是由于没有做到“道法自然”,而实行“有为”的结果。

他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这里老子精辟之处在于他将有为与无为,成与败,得与失等辩证地统一起来,发挥成为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使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因而统治者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就是“无为而治”,或者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无为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社会。

不过,老子虽然反对“有为”,主张无为而治,但并不是排斥一切的政府行为,而是要取消那些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的不适当、不必要的政府行为,以保障社会的自然和谐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从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中见有为。

在这点上,老子有一个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说,管理一个大国家,就像煎小鱼一般,需要动静适度,翻得过于频繁鱼虾就会因破碎而不成形,而完全不予翻动则会被烧焦。

所以,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动和静的和谐统一,是自然主义的原则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贯彻和落实。

自然的才是好的,自然的东西才是最美的。

社会的发展在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弊端。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核⼼价值观 道教是我国的本⼟宗教,其思想具有独任清虚、超迈脱俗、绝礼去仁、追求返璞归真的独特⽓质。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道家思想的核⼼价值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道家的⼈⽣观⼀、道家的⼈⽣观 ⒈⾃然⽆为 道家的⼈⽣哲学是道家哲学的核⼼内容,就实质来讲,⼈⽣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意义和⼈⽣价值问题。

与儒家不同,道家主要是通过揭⽰⼈与物即⾃然的统⼀与联系来彰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然”这⼀概念⾸见《⽼⼦》第⼆⼗五章:“⼈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所说的“⾃然”是⾃然⽽然,是事物天然的、⾮⼈为的⼀种状态,如⼗七章所谓的“百姓皆谓‘我⾃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在,但没有圣⼈的作为,因此认为⾃⼰的⽣活本来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说,⾃然便是道,不⽤再去寻找道了,总之,“⾃然”是“不⽤借助别⼈的⼒量,靠⾃⾝内在的作⽤,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

②⽼⼦的“⾃然”开创了道家乃⾄后世思想家思索天⼈关系的⼀个独特视⾓,维护“⾃然”,崇尚⽆为,反对⼈为,顺应⾃然⽽为便是⽆为。

“⾃然是⽆为的最好表征,⽆为是⾃然的必定要求”,③⽆为是道家在处理⼈与⾃然、⼈与社会、⼈与⾃⾝关系时所采⽤的态度与⽅式。

清静⽆为是道家的重要⾏为法则,⼈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为显然不是⽆所作为,⽽是蕴藏⼤为的⽆为,因为⽼⼦之道讲究⽆为⾃化,清静⾃正,⽆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趋,形似⽆为,实则达到⽆不为之良效。

⒉贵柔主静 《⽼⼦》第五⼗⼆章提出“守柔⽈强”的观点,⽼⼦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强梁者不得其死”(《⽼⼦》第四⼗⼆章)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是没有⽣命⼒的、不能持续发展的刚强。

所以道家崇尚“⽔”,因为⽔本性柔弱,但却能推动巨⽯,是所谓“天下之⾄柔,驰骋天下之⾄坚”(《⽼⼦》第四⼗三章)。

在道家看来,刚强只是⼀时的,⽽柔强才是最后的胜者,是养晦,以静制动,这对我们现今处在⼀个如此快节奏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怎样⾯对⼈、处理事同样有着很深的启⽰。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就是“道”。

在道家思想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道是无形无象的,超越了一切对立和限制,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无法用言语和概念来准确描述的。

因此,道家思想强调人们应该顺应道,追随自然,不要去违背和干预宇宙的本源规律。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做无谓的事。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无为的是顺应道的自然之道。

庄子也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强调无为的是追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因此,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去违背自然规律,不要做无谓的事,要做到无为而治。

第三,道家思想强调“自然”。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最高的原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随自然的规律。

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束缚,不受规范,不受限制。

在庄子的《庄子》中,他用“蝴蝶梦”、“大鱼跃龙门”等寓言来说明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因此,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随自然的规律,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最后,道家思想的生命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道家认为生命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宇宙的根源。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生之徒,有之;生之母,无之”,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根源是无限的。

庄子也提出“逍遥游”,强调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因此,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随自然的规律,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无为、自然和生命观四个方面。

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道,追随自然,不要去违背和干预宇宙的本源规律。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道家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道家文化

核心思想) (2)无为论(核心思想)
道的提出是为现实生活中的君主提供一 无为的 种有效的统治方法。这种方法体现在无为 种有效的统治方法 。这种方法体现在 无为的 观念中。 观念中。 无为是对道或君主的要求, 统治者无为, 无为是对道或君主的要求 , 统治者无为 , 百姓生活就自然。 百姓生活就自然。 主张顺应自然; 主张无为而治; ①主张顺应自然;②主张无为而治;③主 张实行愚民政策; 主张与人无争, 张实行愚民政策 ; ④ 主张与人无争, 不敢为 天下先。 天下先
5.庄子学派 5.庄子学派
庄子名周,宋国蒙城( 庄子名周 , 宋国蒙城 ( 或说今安徽蒙 或说河南商丘) 生活年代( 城 , 或说河南商丘 ) 人 。 生活年代 ( 约公 元前369 369∼ 286) 与孟子相近, 元前 369∼ 前 286 ) 与孟子相近 , 比老子和 孔子晚两百年左右。 孔子晚两百年左右。 庄子》 记载, 庄子住在贫民区, 《 庄子 》 记载 , 庄子住在贫民区 , 生 活穷苦, 靠打草鞋过活。 活穷苦 , 靠打草鞋过活 。 他把自己比做落 在荆棘丛中的猿猴, 处势不便, 在荆棘丛中的猿猴 , 处势不便 , 未足以逞 其能也。 说自己今处昏上乱相之间, 其能也 。 说自己今处昏上乱相之间 , 没有 办法。 史记》 记载, 办法 。 《 史记 》 记载 , 庄子曾在家乡任漆 园小吏,在职不久便归隐。 园小吏,在职不久便归隐。
庄子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 庄子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庄 生命哲学 生命的关注,是从两方面展开的: 子对 生命的关注,是从两方面展开的: 在布满荆棘的人世间中, 1. 在布满荆棘的人世间中,保护生命免受 伤害, 尽其天年而不中道夭折, 伤害 , 尽其天年而不中道夭折 , 这是全生 的问题; 的问题; 在与道的合一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 在与道的合一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使生命在面对现实的无奈中, 使生命在面对现实的无奈中 , 也能充分享 的自由。 受精神 的自由。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

从老庄看道家的基本思想内容摘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为道家首先提出。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这一变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

以后,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成为世界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的代名词。

其中,以老子的《道德经》、列子的《冲虚经》、庄子的《南华经》可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作。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关键词:矛盾的转变、无为无不为、逍遥游一、宇宙本源、万物之道老子论“道”,首先是世界本原。

在老子以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至于天还有没有根源,没有触及到。

到了老子,才开始推求天的根源,并提出“道”。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①。

”老子认为,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存在着一个无形、无象、无声、无名的“道”。

虽然它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它是一种规律、一种原理,抑或是一个圆满自足的没有缺陷个体,是物质的本初,是构成宇宙万物不可分的基本粒子,并且“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形,无声,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循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始,是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的“道”是当时思辨哲学的最高成果。

他不仅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道”的最高抽象,而且对“道”的运动规律做出了最高概括。

他认为万事万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

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时刻变化而非静止的;原因是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

浅谈道家思想分析

浅谈道家思想分析

浅谈道家思想分析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为而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真人”等概念。

在该思想体系中,道被视为宇宙的本原,是一切事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道是周而复始的,永恒不变的,不能被人类的有限智慧所理解和捉摸。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即道是不能被描述和定义的。

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也强调了道的本质是虚无无形的,是无法凭借人类有限的认识力来实际认识的。

所以,道家思想强调了人们应当尊重道的本身,并以道为导向去思考和实践。

道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不做为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按照道的本义去生活和处理事务。

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提到:“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了“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指不逆天命、不强求、顺其自然。

通过无为而治,人类可以达到无为而有为的境界,从而实现和谐和平衡。

道家思想还强调了“自然”。

道家认为,自然是一个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整体。

自然以其无限的创造力和运动力,赋予了万物生命和发展的能力。

人类应当像自然一样追求自由、宽容和包容,而不是限制和控制。

在《庄子·天地》中,庄子揭示了自然的奥秘,认为自然是自然的,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得到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道家思想还强调了“真人”的概念。

真人被认为是道家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真人是指那些可以与道融为一体的人,他们具有无私、自由、超然的品质。

真人既不被权力、财富和名声所诱惑,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限制。

他们具有超越个人利益,追求共同和谐的远大胸怀。

庄子在《庄子·德充符》中提到:“真人者,其心如槁木。

”真人的境界是深入人心的,超脱尘俗的。

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道家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

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道的观念、无为而治、自然与人的关系、反思和修身等。

道家学说的核心观念是道。

道被认为是宇宙的根源,是无形无物的存在,超越一切有形有物。

道家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即通过修炼和领悟道的方式,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道的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关系。

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按照其本性自然运行的,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非去强行干预和改变。

无为而治强调了宽松、随和、自然的处事态度,主张让事物自然发展,不要过度干预。

第三,道家学说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应该学习自然界的智慧,尊重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互融合。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身心健康,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第四,道家学说重视反思和修身。

道家认为,人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心态,审视自己的欲望和执着,摒弃浮躁和功利的心态。

通过修身养性,人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坚韧,从而在外界的变化和挑战面前保持平静和自信。

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道的观念、无为而治、自然与人的关系、反思和修身等。

道家学说强调了与道合一、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修身养性等核心观念。

这些观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道家学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以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道家思想内容总结

道家思想内容总结

道家思想内容总结道家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道”的概念,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以及修身养性的方法。

以下是道家思想内容的总结。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在道家看来,宇宙是由一个无形、无物并且无限的“道”构成的,这个道包含了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道是一种超越人类思维的存在,无法被定义或描述,只能通过直观体验来领会。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融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类的欲望和执着是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的主要原因。

只有放弃执着追求无为而治,才能达到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理念是指在处理事务时不用过度干预,不要强迫改变事物的自然演变过程。

按照道家的观点,人为的干预只会破坏自然的平衡,引发更多的问题。

无为而治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主动放弃个人欲望,顺从自然规律,以达到事事顺利的效果。

道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的方法。

道家认为,修身养性是实现与道的联系的关键,通过修身可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安宁。

修身的方法包括学习谦逊和无欲无求的态度,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保持内心的宁静等。

道家强调个体的情感力量和内在感知的重要性,倡导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思考。

道家思想强调自由和平等。

道家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和平等的,应该摆脱社会的桎梏,追求内心的自由。

道家反对权力和约束,主张个体自由发展,追求真我。

道家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中国政治、伦理、艺术和文学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道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强调修身养性的方法,主张自由和平等。

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人类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道法知识点总结

道法知识点总结

道法知识点总结道法知识点总结道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修身养性、实践经验和思辨探究等方式,探索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社会和谐的目的。

以下是对道法知识点的全面详细总结。

一、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起源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其核心理念是“道”,即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尊重个体差异等。

2.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2)无为而治:主张不干预事物发展过程,让事情自然发展。

(3)返璞归真:强调回归本性,摆脱社会约束和功利心态。

(4)反对权力:反对权力和统治者对个体自由的侵犯。

3.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由老子所著。

其主要内容包括“道”的概念、无为而治、反对权力等。

二、道教1. 道教的起源和发展道教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时期。

其核心理念是“道”,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2. 道教的主要内容(1)修炼:强调通过修炼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包括内丹术、外丹术等。

(2)神仙观念:认为神仙是存在的,可以通过祈祷和供奉等方式向其祈求帮助。

(3)符咒法术:认为符咒可以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3. 道教经典《道德真经》、《黄庭经》、《抱朴子》等是道教经典之一,主要涉及修炼方法和精神境界等。

三、中医药1. 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药起源于远古时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熟。

其核心理念是“阴阳五行”,即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和协调。

2. 中医药的主要内容(1)阴阳五行:认为人体是阴阳两极、五行相生相克的统一体,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和五行关系来治疗疾病。

(2)辨证论治:强调根据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3)中药治疗:采用中草药等天然物质进行治疗,具有副作用小、效果稳定等优点。

3. 中医药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是中医药经典之一,主要涉及阴阳五行理论、辨证论治方法和中药方剂等。

道家思想内容

道家思想内容

道家思想内容
道家思想包括政治学、伦理学、哲学、自然观等,形成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崇尚自然的观点,这些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老子、庄子、列子等。

【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对人民而言,可以学习道家尊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学习道家博爱的精神,使人类更具有包容性,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还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道家思想,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对个人而言,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建立高尚的人格。

以科学技术为例,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可以证明,正是因为西方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才得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作为当今全球经济大国,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固步自封,守着已经拥有的科技成果坐享其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力决定着综合国力。

因此,中国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就自然界而言,人们只知道“人定胜天”,却不懂得“胜天”的真正含义。

即便把天地看作人的镜像,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样做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从这一角度来说,庄子倡导的无为、无不为才是应该提倡的,即一切顺乎自然规律,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胡乱作为,刻意造作。

事实上,人类本身也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的孩子”,在追求“天人合一”的过程中,我们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

人们只有保持与
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

而外在的物质和精神欲望只不过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而非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摘要:道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文化以其独特深刻的内涵,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门类,它对人生价值、生存方式、社会政治和自我修养等方面的诸多理解和认识,不仅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现代人们的生活发展也有着引人深思的启示。

关键词:道家思想人生观政治观养生观引言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佛文化共同构成了古老中华文明的大厦。

道家思想虽不像儒家的入世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扶持;也不像佛家的出世思想受到众多看破红尘者的青睐;但其却以其所蕴含的独特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诸多理解和认识,同样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自身丰富深远的体系。

道家思想不仅渗透到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宗教、军事、文学等各个文化门类,“而且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兴致情趣、思维方式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维系、发展都产生过难以估量的作用。

”①道家思想里蕴含的智慧也对我们现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发展有着诸多启示。

在此主要介绍的是道家思想中影响较大的人生观、政治观和养生观。

一、道家的人生观⒈自然无为道家的人生哲学是道家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实质来讲,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

与儒家不同,道家主要是通过揭示人与物即自然的统一与联系来彰显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自然”这一概念首见《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所说的“自然”是自然而然,是事物天然的、非人为的一种状态,如十七章所谓的“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人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人在,但没有圣人的作为,因此认为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说,自然便是道,不用再去寻找道了,总之,“自然”是“不用借助别人的力量,靠自身内在的作用,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

②老子的“自然”开创了道家乃至后世思想家思索天人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维护“自然”,崇尚无为,反对人为,顺应自然而为便是无为。

“自然是无为的最好表征,无为是自然的必定要求”,③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

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法则,人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无为显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蕴藏大为的无为,因为老子之道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到无不为之良效。

⒉贵柔主静《老子》第五十二章提出“守柔曰强”的观点,老子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而“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持续发展的刚强。

所以道家崇尚“水”,因为水本性柔弱,但却能推动巨石,是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

在道家看来,刚强只是一时的,而柔强才是最后的胜者,是韬光养晦,以静制动,这对我们现今处在一个如此快节奏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怎样面对人、处理事同样有着很深的启示。

可见贵柔主静的精神在于理性的认清形势,冷静地控制自己,坚忍待时。

静其实是柔的保证,非静不足以柔,《老子》第四十五章提出了“清静为天下正”的著名观点,第五十七章又说:“我好静而民自正”,从统治者来说,若能清心寡欲,社会自然就治理;从自身来说,有了静,就可以防止主观臆断影响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道家也并没有绝对的反对动,而是认为必要的“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静”并不是要求形体不动,而主要是用于心性修养,讲求心静。

动静适宜与否,与自身的心性有直接关系,心如果能控制动静,顺乎天地之道,则自我就可安身立命。

⒊轻物重生首先,道家面对人生生死的态度是非常坦然的,认为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自然的面对生死,才是生命应有的态度。

道家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过程,人不应该去违背这种自然,但这样并不是道家不爱惜生命,或是把生命看做可有可无,从整体上看,道家是有强烈的生命价值,认为只有热爱自己的生命,才能积德进道。

《列子·杨朱》有杨朱言:“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认为如果人人都贵身爱生,不以天下之利交换自身的生命,那天下就大治了,个人的安危也可保存,被认为是道家轻物重生的典型。

《庄子·让王》也说:“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尊重爱护自己的生命,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必然是齐贵贱、不伤身的人。

《老子》第六十四章有:“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道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主张人们摒弃外在物质的欲念,健全自己的体魄,归于自然的本身。

所以轻物重生,就是道家告诉人们了解自然与自身的和谐,不要一味去追求身外之物,没有强烈的欲望也就不会被其所伤害,因此而达到各自相安的目的。

二、道家的政治观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道家在其政治治国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老庄也从未离开政治离开社会去孤立的谈自身的思想与观点。

老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所谓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庄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所谓的“至德之世”的乌托邦。

显然,他们并不像其他诸家明显的用世方式,而是采用的“无为而治”的方法,和道家哲学的核心“自然无为”相同,认为统治者也是要采取自然方法治理国家,如《老子》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庄子》在《天地》中也说:“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等。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去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事,也不做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事,对顺应自然而又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还是要积极的参与。

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虽然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但是也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老子和庄子分别生活在春秋和战国时代,看了太多当时的“有为”政治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弊端,统治者一味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另一方面又滥用私权满足自身的私欲。

所以他们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给与当时的有为政治猛烈的抨击和鞭挞。

老子在治国方面有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统治者既不能用礼法等来约束人民,也不必事无巨细,从而陷入事务主义的歧途中,使国家越治越乱,最理想化的莫过于“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第十七章)虽然不论是老子的“小国寡民”还是庄子的“至德之世”都有一定的幻想意义,但确实都是针对当时的繁重压迫的现实而产生的,也反映出当时的劳动人民渴望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

这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也从另一面“彰显和憧憬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对立的素朴而平等的社会。

”④三、道家的养生观现在随着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保养,而“养生”也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对养生的探索大多停留在养生术方面,从老子开始,道家系统的思考“养生”,将人置于社会、自然、宇宙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老子》首先提出“摄身”的概念,《庄子》则专列《养生主》一篇谈养生之道。

1.心性之养这里的“心”除了表示作为实体存在的心脏及其功能外,主要用于代表人的思想活动、心灵境界等。

道家的“养心”,就是在外在接物和内在的思想活动中,如何超越有形无形的束缚,以保持自我的本性,达到自我的安定。

这其中“治心”是道家实现个体逍遥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心境平和宁静。

道家提倡心要静,以静养生,但心静也只是一种境界修养,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都会影响心静,外部原因如各种声色犬马的诱惑,而内在原因通常是自身的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所以也达不到心静的状态。

而道家并没有排斥人的基本欲望,而是要求人的欲望要得其宜,不要贪婪,《吕氏春秋·适音》有言:“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

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

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

胜理以治身,则生全矣;生全则寿长矣。

”人的自然欲望得到满足,心也就会安定,身心俱畅,自然就会长寿。

道家的养性说是建立在自然主义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这里的“性”,指人性或人的本性、本质。

首先,老庄认为的人性具有自然性的特点,人的本性在其原始性、先天性、自然性,是自然而然不加人为的,如果加上外在人为的成分,必使其受到伤害。

老子强调,人性的本质在于其天真未凿,不容丝毫人为的损益。

其次是超善恶性的特点,关于性善性恶说,是先秦时代诸家关于人性论的观点,但道家老庄讲究人性的超善恶性、超道德性,他们反对把主观的善恶观念和传统的道德范畴引入人性领域,用来论说人的本性。

所以,老庄提出“因性”、“全性”为宗旨的养性说,强调在人的自然本性面前,人们必须要因性而行、顺性而动,才是养生正确的途径,而“全性保真”才是养生的目的所在,“全性”就是指保全人的天性或本性,“保真”就是保持人最真实的一面。

《庄子·田子方》有说:“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可以看出“全性保真”不仅可以使人形体健全,更重要的是使人精神充沛,从而延年益寿。

2.形神之养养形是道家养生的基础,因为形体是生命的依托,也是生命活力的源泉,“形求其安,气求以充,神求其宜,三者皆宜,生乃康健。

”⑤《庄子·达生》篇有言“有生必先无离形”,“养形必先之以物”,生命离不开形体,形体需要依靠“物”来养育,但养形应注意把握物养的尺度,不恰当的饮食起居也会伤害性命,道家强调的养形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再加以适当的运动最好。

“神”一般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即精神,在《老子河上公章句·爱己第七十二》有言:“人之所以有生者,以有精神”。

道家认为人由形、神两大部分组成,生命虽离不开形体,但却因精神展现光芒,所以道家常常将“养神”置于首要地位,《文子·下德》提出:“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养生之末也。

”结语道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贤们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主要思想内容在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道家的人生观主张我们待人处事要自然宁静,充分体现了人之生命自由恬淡而又宽容阔达的精神追求,人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又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对我们陶冶精神和锻炼形体都大有益处。

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对我们也多有启示,在现代管理艺术中,管理者就是要“抓大放小”,以“无为”的方式从事管理活动,一定会产生“无不为”的积极的管理成效。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不论时代怎样变化,道家思想文化是高价值高水平的思想文化,我们不仅仅要将其好好传承,更要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