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风湿病学实验室检查

风湿病学实验室检查
维普资讯
10 1
风 湿病 学
国 际内科 双语 杂志 2 0 Vo. 。 o 4 0 7。 17 N .
风 湿 病 学 实 验 室 检 查
R0 i de ① b n Bu r
Vit rN s a c0 Ca s r—Pu l i 0 li n ② c
自身 抗体 ( 1 表 )
资格 ,并在 伦敦查林克罗斯 医院和威斯 敏斯特 医院接受 风湿病学方 面
的 训 练 。 他 的研 究 方 向包 括 复 杂 的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脉 管 炎 和 皮 质 类
固醇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的治疗 。利益冲突 :无 。 @) c r asr ul ioMR SF C MR Vio N C sa —P lcn t i C R RD D是英 国 O w s y罗 s et r
尿 酸 在 血 液 和 组 织 液 中 的溶 解 度 有 限 ,因 此 血 清 尿 酸 水平 越 高 ,关 节 内 及 周 围 晶 体 沉 淀 和 因此 产 生 痛 风 的危 险越 大 。 随 着 普 通 人 口中 肥 胖 和 酒 精 消 耗 的增 多 ,平 均 血 清 尿 酸 盐 升 高 , 因此 有 痛 风 的 发 病 增 多 。记住 诊 断 痛 风 的 “ 标 准 ” 是 滑 液 或 其 他 金 组 织 液 中明确 有 尿 酸 盐 晶 体 很 重 要 。 因 为 高 尿 酸 血
症 ( 性 >0 4 mm lL 男 . 2 o ,女性 >0 3 m lL 比痛 / . 6 mo ) /
系统性 红 斑狼疮 (L S E) 是个 例外 ,如 果没 有 合 并 感 染 ,C P往 往 正 常 或仅 有 轻 微 升 高 。发 病 时 E R 或 R S
C P高是类 风湿 性关 节炎 预后 不 良的 因素 。 R

动物实验类风湿关节炎评价指标

动物实验类风湿关节炎评价指标

动物实验类风湿关节炎评价指标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疾病模型的建立和治疗药物的筛选。

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之一。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风湿关节炎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主要介绍动物实验中常用的风湿关节炎评价指标。

1.关节肿胀与红肿程度: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关节的肿胀与红肿。

在动物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关节的周径和关节内炎症水肿程度来评价关节的肿胀与红肿程度。

2.病理组织学评价:病理组织学评价是了解风湿关节炎病变程度、病变类型和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关节组织进行切片,并使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如组织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可以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软骨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等病理变化。

3.关节功能评价:通过评估动物关节的运动范围、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疼痛程度,可以获得关节功能情况的客观评价。

这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在运动时的步态和行为,以及使用一些特定的实验方法(如关节的弯曲测试、踏板测试等)来进行评估。

4.关节破坏程度评价:关节破坏是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通过观察关节的软骨退变、骨质疏松、骨缺损和骨质增生等病理改变,可以评估关节的破坏程度。

此外,一些影像学方法,如X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也可以用来评估关节的破坏程度。

5.炎症因子评价:炎症因子在风湿关节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炎症因子(如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可以评价炎症反应的程度,并进一步了解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6.免疫学指标评价: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免疫相关指标,如抗核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可以评价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异常程度。

7.细胞因子评价: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在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细胞因子,如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等,可以评价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了解炎症反应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风湿病诊断标准

风湿病诊断标准

风湿病诊断标准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对于风湿病的诊断,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以下是风湿病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症状。

1.关节疼痛,慢性进行性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双侧对称的关节,常在清晨或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

2.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且有压痛。

3.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畸形。

4.全身症状,疲乏、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沉,血沉率常常升高,但非特异性。

2.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3.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阳性。

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

5.关节液检查,关节滑液炎症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1.关节X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关节畸形等表现。

2.超声检查,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滑囊积液等表现。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可做出风湿病的诊断。

风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实验室检查显示类风湿因子或抗CCP抗体阳性;3.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破坏、畸形等特征;4.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

五、诊断注意事项。

1.风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不能片面依赖某一项指标。

2.在进行诊断时,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六、治疗建议。

1.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如理疗、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

3.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七、预防措施。

1.避免受凉,避免寒冷、潮湿环境,避免受凉。

2.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关节的活动和血液循环。

总结,风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做出诊断。

诊断风湿病时需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同时进行综合治疗和预防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

因为这种炕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

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 阴性 (乳胶凝集试验)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θ-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

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2、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

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

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 500U,儿童< 250U。

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

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

Fichy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
风湿免疫疾病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等。

1.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项目如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
蛋白等,以及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的特定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

此外,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检测等也有助于病情评估和诊断。

2.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X线片、CT以及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有助于诊断痛风、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等疾病。

3.病理活检:主要用于肌肉组织病变或者干燥综合征患者,
通过留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某些疾病,并判断疾病的良恶性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避免耽误病情。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

检测ra的实验室指标R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为了诊断和监测RA的病情,实验室检查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A实验室指标及其解释,希望对读者有所指导。

1.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CRP):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在全身炎症反应中迅速升高。

RA患者常常有持续升高的CRP水平,反映了疾病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

- 乌尔酸:乌尔酸是尿液中的一种代谢产物,它的升高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关。

RA患者常常有乌尔酸水平升高的情况,可以作为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2. 免疫学指标:- 风湿因子(RF):RF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它能结合在免疫球蛋白G的Fc(结晶片段)部分上。

RF阳性可以提示RA的可能性,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因为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中也可以出现阳性结果。

-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该抗体是针对一种特定的蛋白质产生的,称为循环瓜氨酸肽。

在RA患者中,anti-CCP抗体阳性的概率更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预测价值。

3. 关节液分析:- 关节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关节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很低,但在RA患者中,关节炎症会导致白细胞增加。

同时,进一步分类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有助于判断炎症的性质和病情活动。

4. 其他实验室指标:- 血沉:血沉又称红细胞沉降率(ESR),是衡量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

RA患者的血沉常常升高,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

- 血常规:血常规可以提供有关贫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信息,帮助医生综合判断RA患者的整体情况。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RA实验室指标,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

因此,在获取实验室结果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这些指标虽然重要,但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或监测RA,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总之,实验室检测在RA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多个关节的慢性对称性炎症,并伴随系统性病变。

诊断RA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各项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
1.血常规:查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 C 反应蛋白等指
标。

2.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但也
有其他疾病可以引起RF升高。

3.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辅助诊断RA,对早期RA的诊断
较敏感。

4. C 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测炎症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活动性和炎症程
度。

5.类风湿因子亚型:亚型检测有助于预测疾病活动性和预后。

关节液检查
1.关节积液检查:分析关节积液的细胞分类、蛋白质含量和结晶情况
等,帮助鉴别RA与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1.X射线检查:观察关节发育情况、关节破坏和骨赘形成等变化。

2.MRI:对早期关节炎变化敏感,可发现关节软骨、骨和滑囊等病变。

3.超声波:观察关节滑囊积液、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增厚等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1.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情况。

2.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评估RA对心脏和肺部的影响。

3.眼科检查:关注RA合并的眼部病变。

综上所述,多种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项目结合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控制风湿性关节炎进展的关键。

风湿热主要的诊断标准

风湿热主要的诊断标准

风湿热主要的诊断标准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风湿热。

以下是风湿热主要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风湿热患者常表现为多关节炎症,关节肿胀、红热、疼痛和功能障碍。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疾病的活动期出现,而在缓解期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2. 实验室检查,风湿热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的程度和活动性。

3. 心脏损害,风湿热还会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受累。

医生需要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来评估心脏损害的情况。

4. 神经系统表现,少数风湿热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如脑膜炎、脑炎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受累。

5. 皮肤病变,风湿热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损害,如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

这些皮肤病变也是诊断风湿热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的来说,风湿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确定诊断。

除了上述主要的诊断标准外,医生在诊断风湿热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因素。

此外,风湿热的诊断也需要排除其他类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的持续时间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风湿热。

总之,风湿热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确定诊断。

希望本文所述的风湿热主要的诊断标准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风湿热患者。

风湿免疫科出科总结

风湿免疫科出科总结

风湿免疫科出科总结
一、引言
在风湿免疫科的学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风湿性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学习的总结。

二、风湿性疾病概述
风湿性疾病是一类涉及关节、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的疾病。

这些疾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疼痛、僵硬、肿胀、发热、皮疹等。

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风湿性疾病的诊断
诊断风湿性疾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自身抗体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测定。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和超声等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四、风湿性疾病的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此外,生物制剂和细胞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个人体会与展望
在风湿免疫科的学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风湿性疾病的多样性和异质性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多学科协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风湿性疾病的诊疗技术,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风湿病实验室检查

风湿病实验室检查

6
ANA阳性的临床意义
1、是结缔组织病(CTD)的筛选试验 见于 SLE、SS、SSc、MCTD等。
2、肝脏病 如PBC、AIH等。 3、肺疾患 原发性肺纤维化(IPF)、原发性
肺动脉高压、石棉肺等。 4、血液病 淋巴瘤、骨髓瘤、ITP等。 5、慢性感染 如肺结核、麻风、血吸虫病等。
精选课件
7
1、抗双链DNA抗体 (抗ds-DNA抗体)
风湿性疾病 常用实验室检查
高薇
精选课件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一般检查
(一)血、尿常规 (二)血沉 (三)C-反应蛋白(CRP) (四)心肌酶谱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六)免疫球蛋白 (七)补体
精选课件
2
二、自身抗体
定义:是指能与机体正常组织成份或改变了的组 织成份起反应的抗体
分类 器官特异性的 非器官特异性的
抗Jo-1抗体是PM/DM的标记性抗体,阳性 率约为25%。
PM/DM合并肺间质病变时抗Jo-1抗体阳性 率可达60%。
精选课件
18
抗Jo-1抗体综合征
抗Jo-1抗体阳性的PM/DM患者, 除肌无力外,尚有发热、白细胞增高、 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现象和 “技械工人手”(指双手外侧掌面皮 肤出现角化、皲裂伴色素沉着)。
以马疫锥虫为底物,用IIF检测,在SLE的 阳性率为40%
是SLE的标记性抗体 抗体滴度的高低与SLE病情活动正相关 此抗体阳性时,易罹患狼疮性肾炎
精选课件
8
2、抗组蛋白抗体(AHA)
组蛋白是一组与DNA结合的富含赖氨酸和 精氨酸的碱性蛋白。
AHA用ELISA方法检测,其阳性的临床 意义:
精选课件

风湿免疫系统临床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

风湿免疫系统临床常用实验室诊断技术

1.1.2 SLE常见血常规变化
贫血:包括慢性病贫血、缺铁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骨髓增生低下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脾亢 引起的贫血和肾性贫血等。
白细胞变化: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 二者均减少。原因:骨髓抑制、脾亢、药物作用。
血小板减少:尤其易见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 血栓形成:约半数出现于抗狼疮凝集物阳性患者。
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其疾病的某些阶段都会出 现抗dsDNA抗体;
在具有抗dsDNA抗体的人中,有85%会在约5年内发展成 SLE;
抗体效价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干燥综合征、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其他 CTD患者也可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但阳性率一般 低于10%,抗体效价也低;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中也可出现抗dsDNA抗体,常出现于ANA阳性的I型 AIH患者中,对疾病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GBM
GBM抗体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 出现于Good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
肾小球肾炎患者,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肺出血。 抗肾小管基底膜自身抗体也可见于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肾炎,但它
在发病中的作用不明。GBM抗体阳性的患者约50%病变局限于肾 脏,另50%有肾脏和肺部病变。仅有肺部病变的抗GBM抗体阳性 者非常少见。 检测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对诊断和治疗均非 常重要。约15%左右患者有GBM抗体,但绝大多数有ANCA。 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GBM抗体阳性者预后最差,其次是 PR3相关性韦格纳肉芽肿和MPO相关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pANCA的靶抗原主要为MPO(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cANCA的靶抗原主要为 PR3(蛋白酶3,proteinase 3)。

风湿性疾病ppt课件

风湿性疾病ppt课件
风湿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风湿病是一门与临床及基础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 透的学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这也是该类疾病容易误诊的 主要原因之一。
风 湿 性 疾 病
风湿性疾病在我国发病并不少见,据流行病学调查以 16岁以 上人群为例 RA(类风湿关节炎)0.32%-0.36% AS (强直性脊柱炎) 0.25%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0.07% pSS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0.3% OA (骨性关节炎) 50岁以上50%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般是指由于机体的免疫调控机制失常,引起自身免疫 病理损伤而产生的一组疾病。许多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 疫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1. 2. 3. 4. 5 6. 7. 属自身免疫病,其发生与感染、 遗传因素,性激素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理改变为结缔组织及血管的慢性炎症。 患者可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 发病情况差异大。为异质性疾病. 血清学检查:多种自身抗体. 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有一定 反应.。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病情及预后均可明显改 善。
骨关节炎 晶体性关节炎 痛风(Gout)
主要症状 疼痛 僵硬和肿胀 疲乏、乏力和运动困难 系统症状
疼痛 炎性疼痛——下午及晚间加重。 机械性损伤疼痛——与特殊动作相关。 臀部及下肢疼痛在走下坡路时加重——多与脊柱炎相关。 夜间发作第一跖趾关节的剧烈疼痛——痛风。 全身性疼痛—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自身抗体的检查 这一类疾病的血清学特征是在病人体内有很多自身抗体的 存在,使机体器官受累。因此其实验室检测主要围绕其自身 抗体展开
什么是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维持, 正常的免疫反应有保护性防御作用,即对自身组织、成分不 发生反应。—旦自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则机体视自身 组织、成分为“异物”,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 体。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但不会发生 疾病,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 生损伤,诱发疾病。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针对前者的自身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而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IgA 、 IgE 四型。

其临床意义在于:RF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 60-80% 。

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

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

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抗CCP抗体是针对环状聚丝蛋白多肽片段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

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RA-33抗体(anti-RA33 antibody)抗RA-33抗体是对Hela 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

其靶抗原为33kD的核酸蛋白。

在RA各项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33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为35.85%。

该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抗角蛋白抗体(AKA)AKA抗体的检测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

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

病例分析部分——风湿免疫性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风湿免疫性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风湿免疫性疾病概述考纲要求: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风湿血液是一家,进一步检查中常常有血液系统的骨髓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请不要遗漏。

二、风湿性疾病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工具箱一般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隐血试验,肝肾功能免疫学检查抗双链DNA抗体,抗ENA抗体,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抗环瓜酸肽抗体(CCP)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双手部X线片检查(类风关)血液系统专科Coombs试验、骨髓检查和铁染色(风湿血液一家)病理检查肾活检(SLE用)2.风湿病的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避免紫外线照射对症治疗外用药治疗面部皮疹药物治疗激素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奈普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硫唑嘌呤、CTX(环磷酰胺)、MTX(甲氨蝶呤)、CsA(环孢素)其它治疗生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一、诊断公式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肿痛+蝶形红斑+光过敏+雷诺现象+肾功能受损+ANA阳性+发热狼疮脑病=下肢无力+SLE+认知改变+精神障碍二、注意事项SEL几乎100%都有肾脏损害,但有临床表现者约60%,肾脏损伤造成尿毒症死亡是SLE 的常见死因,故狼疮肾常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副诊断。

☆例女性,24岁,面部红斑,多关节肿痛5个月。

患者5个月前开始出现面部红斑,日光照射后明显,双手指、双腕关节肿胀,疼痛,无发热。

伴频发口腔溃疡,有脱发。

发病以来睡眠、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

无烟酒嗜好。

未婚,月经正常,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 P 78次/分 R 18次/分 BP 115/70mmHg。

面部皮肤发红,可见散在皮疹,高出皮面,无瘙痒及压痛。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舌尖部3mm×3mm溃疡,甲状腺不大。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

临床分析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检查数据

临床分析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检查数据

临床分析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检查数据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关节炎症为临床特征。

临床上,医生经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沉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

本文将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检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该指标对于诊断和评估该疾病的意义。

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到一定高度的速度。

正常情况下,血沉值较低,而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情况下,血沉值会升高。

由于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因此血沉检查对于其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临床经验,我们收集了100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沉检查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这100例患者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他们的年龄分布范围从18岁到65岁不等。

首先,我们将患者的血沉值进行分类分析。

根据血沉值的大小,我们将其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和重度升高四个等级。

在我们的研究中,有30%的患者血沉值正常,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另外,41%的患者血沉值属于轻度升高范围,表明他们的炎症程度较轻。

而中度升高和重度升高的患者分别占20%和9%,炎症程度相对较严重。

接下来,我们分析了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组和病程对血沉值的影响。

在性别方面,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血沉值没有明显差异。

在年龄组方面,我们发现年龄在35岁以下和35岁以上患者的血沉值有所不同,年龄在35岁以下的患者血沉值平均较高,可能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反应更为激烈有关。

而病程方面,我们观察到病程在5年以下和5年以上的患者血沉值没有明显差异。

随后,我们进一步探究了血沉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我们收集了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数据,并分别与血沉值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血沉值与CRP和ES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82,具有较高的统计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敏感性虽然 较RF偏低,但它可在RA早期出现,是诊断早期 RA的良好指标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较好的病 情预测指标,抗CCP抗体阳性者出现侵袭性关 节炎的可能性远大于阴性者。
CRP
C-反应蛋白:1930年Tillet和Francis在急性大 叶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能在钙离子存在时与 肺炎球菌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是人类重 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浓度可升高上千 倍,循环中的CRP半衰期为19小时。人类CRP是 由肝脏产生,由五个相同的亚基依靠非共价键 形成的环状五聚体,这一特征性结构使其归类 于五聚素(一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合蛋 白)家族。
5、患有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 发性骨髓瘤、甲亢、重金属中毒、恶性淋巴瘤、巨球 蛋白血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时,血沉也可呈现明显加 快趋势。
RF
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可分为IgM、IgA、 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 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 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 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 及血管炎等。IgM型RF阳性率为60%-78%。
血沉
1、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炎症,2~3个小时就 会出现血沉加快的现象;
2、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盆腔炎等;
3、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
4、组织损伤和坏死,如大范围的组织坏死或损伤、 大手术导致的损伤,心肌梗死、肺梗死、骨折、严重 创伤、烧伤等疾病亦可使血沉加快;
总论
1.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血沉、脑脊液常规、胸腔积液常规、腹腔积液 常规等检查。
总论
2.生化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 肌酶谱、和血尿酸等检查。
总论
3.免疫血清学常规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循 环免疫复合物、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 免疫电泳、冷球蛋白、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 等。
总论
4.病原感染常规检查:肝炎病毒、EB病毒和巨细 胞病毒等。
总论
5.自身抗体常规检查: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 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自身抗体谱、自身免 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
血沉
血沉: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 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 沉。
ANA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 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 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 (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 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 )
期和用抗风湿药后,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且在贫血
和心力衰竭时不象血沉那样易受影响。
补体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 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是血 浆浆蛋白的组成成分。补体系统的各成分,以 无活性的前体存在于血浆中。需要时,再在激 活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的作用下,依次被 激活,最终发挥溶解、破坏细菌、病毒等致病 物的作用。

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
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
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
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含量愈多,
表明病变活动度愈高。炎症恢复过程中,若CRP阳性,
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停用激素后已
转阴的CRP又阳性时,表明病变活动在继续。炎症缓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自身抗体: AKA、 APF、抗CCP抗体。
AKA
1979年Young等报道抗鼠食管上皮的角质层抗 体对RA的诊断特异性,即抗角蛋白抗体(AKA) 50%--6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AKA-IgG阳性,而 正常疾病对照和其他疾病对照只有0—5%阳性, 特异性达95%--100%,重要的是类风湿因子阴 性的患者34%本抗体阳性,故有助于诊断,国 内研究敏感性44%,特异性89%。
CRP
人CRP主要生物学功能:识别外来物质,激活 补体系统。

增强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与血小板激活因子(RAF)结合,降低炎
症反应。

与染色体结合,消除坏死组织里的细胞
DNA。
CRP
正常参考值≤10mg/L

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50mg/L,
其阳性率为80%~90%。
ANA
抗核抗体(ANA):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抗 原的器官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属自身 抗体中的一组抗体。
抗核抗体谱:指抗细胞核(或整个细胞)的核酸 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ANA
目前根据细胞内靶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 部位,分六大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 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仁抗体和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APF
APF即抗核周因子抗体,是一种抗人颊黏膜上皮 细胞胞质内的透明角质蛋白颗粒的抗体,其对 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92%和 72.7—90%,类风湿因子阴性的患者40%阳性, 是早期诊断RA的有用指标之一,80%类风湿关 节炎患者可有阳性,SLE,硬皮病,感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也可阳性。
RF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 IgA类和IgE类.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阳性 率80%左右,是诊断RA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之一,单不是唯一的标志。临床上动态 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 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它风湿性疾病如 SLE阳性率为20%—25%;硬皮病与皮肌炎 阳性率为10%—24%,滴定度较低。
补体
补体的生物学效应有: 1。增强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性;
2。增加血管的通透性;3。中和病毒;4。细 胞溶解作用;5。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等等。
抗链球菌溶血素
抗链球菌溶血素:机体因咽炎、扁桃体炎、猩红 热、丹毒、脓皮病、风湿热等感染A组链球菌 后,可产生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 红热、急性扁桃体炎等ASO明显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